实验7脊髓反射的外周抑制和交互抑制
神经系统脊髓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通过本次实训,旨在加深我们对脊髓结构、功能及其病变的理解,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解剖观察、模型演示和实验操作,对脊髓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脊髓的解剖结构,包括脊髓的形态、位置、分段及神经根等。
2. 掌握脊髓的功能,如传导、反射、调节等。
3. 熟悉脊髓病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脊髓解剖观察(1)观察脊髓的形态和位置:通过解剖观察,我们了解到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圆柱形,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呈圆锥形,称为脊髓圆锥。
(2)脊髓分段:脊髓可分为颈髓、胸髓、腰髓和骶髓四部分,每部分又分为若干节段。
(3)神经根:观察脊髓两侧的神经根,了解其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2. 脊髓功能实验(1)传导功能:通过观察脊髓对刺激的反应,了解其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脊髓对简单反射的调节作用。
(3)调节功能:通过观察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了解其调节功能。
3. 脊髓病变观察(1)脊髓损伤:观察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如截瘫、感觉障碍等。
(2)脊髓炎:观察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3)脊髓肿瘤:观察脊髓肿瘤的临床表现,如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解剖观察,我们了解到脊髓的形态、位置、分段及神经根等结构特点。
2.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脊髓的传导、反射和调节功能。
3. 通过观察脊髓病变,我们了解了脊髓损伤、脊髓炎和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表现和诊断方法。
五、实训体会1. 本次实训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加深了对神经系统知识的理解。
2. 通过动手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脊髓反射抑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脊髓反射抑制的现象及其机制,探究不同因素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验证脊髓反射的抑制途径。
二、实验原理脊髓反射是脊椎动物对刺激的一种快速、自动的适应性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脊髓反射的抑制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暂时或永久地阻断反射弧的传导,导致反射活动减弱或消失。
本实验通过刺激脊髓,观察脊髓反射活动,并分析抑制脊髓反射的途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小鼠2. 仪器:手术显微镜、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电流计、秒表、剪刀、镊子、解剖剪、缝线等3. 药品:0.9%氯化钠溶液、10%葡萄糖溶液、0.5%硫酸铜溶液、10%酒精溶液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 对照组:观察正常小鼠的脊髓反射活动。
3. 实验组:a. 0.5%硫酸铜溶液组:在实验动物的脊髓上滴加0.5%硫酸铜溶液,观察脊髓反射活动。
b. 10%酒精溶液组:在实验动物的脊髓上滴加10%酒精溶液,观察脊髓反射活动。
c. 0.9%氯化钠溶液组:在实验动物的脊髓上滴加0.9%氯化钠溶液,观察脊髓反射活动。
4. 数据记录:记录各组小鼠的脊髓反射活动次数、潜伏期、幅度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鼠的脊髓反射活动正常,表现为明显的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
2. 0.5%硫酸铜溶液组:小鼠的脊髓反射活动明显减弱,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幅度减小,潜伏期延长。
3. 10%酒精溶液组:小鼠的脊髓反射活动基本消失,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不明显,潜伏期显著延长。
4. 0.9%氯化钠溶液组:小鼠的脊髓反射活动无明显变化。
六、分析与讨论1. 0.5%硫酸铜溶液对脊髓反射活动有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硫酸铜溶液对脊髓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抑制脊髓反射活动。
2. 10%酒精溶液对脊髓反射活动也有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酒精对脊髓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抑制脊髓反射活动。
3. 0.9%氯化钠溶液对脊髓反射活动无明显影响,说明氯化钠溶液对脊髓神经元无明显毒性作用。
交互抑制的生理作用
交互抑制的生理作用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此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交互抑制。
例如,当某一肢体的屈肌收缩时,同肢的伸肌则松弛,这是由于同一刺激所引起的传入冲动一方面使屈肌中枢发生兴奋,另一方面却使伸肌中枢发生抑制。
人行走时,左右脚交替行动,相应的中枢就存在着交互抑制的协调关系。
生理意义:1、传入侧支性抑制: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2、回返性抑制: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协调一致。
在任何反射活动中,中枢内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
某一反射进行时,某些其他反射即受抑制,例如吞咽时呼吸停止、屈肌反射进行时伸肌即受抑制。
反射活动有一定的次序、一定强度,并有一定的适应意义,是反射的协调功能的表现。
突触后抑制是突触后膜通透性的改变,使膜电位低于阈值.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1)传入侧枝性抑制又称为交互抑制.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例子:屈肌反射(同时伸肌舒张).(2)回返性抑制:多见信息下传路径.传出信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转而抑制原先发放信息的中枢.意义: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协调一致.例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之间的联系.。
脊髓反射观察实训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脊髓反射现象,了解脊髓的基本反射功能。
2. 掌握脊髓反射的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理解脊髓反射在生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其中反射功能是通过脊髓反射弧实现的。
脊髓反射是指脊髓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对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牛蛙、生理盐水、硫酸溶液、小纸片、手术刀、镊子、解剖剪、探针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培养皿、烧杯、酒精灯、记号笔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牛蛙放在生理盐水中浸泡,使其适应环境。
(2)用解剖剪剪去牛蛙头部,暴露脊髓。
(3)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脑,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2. 观察脊髓反射现象(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牛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观察并记录曲腿反射现象。
(2)用生理盐水冲洗硫酸溶液,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并记录曲腿反射现象。
(3)破坏牛蛙的脊髓,观察并记录曲腿反射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并记录曲腿反射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如刺激强度、刺激部位等。
(2)分析脊髓反射现象的产生机制,探讨脊髓反射在生理学中的重要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正常情况下,刺激牛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可观察到曲腿反射现象。
(2)用生理盐水冲洗硫酸溶液后,重复上述操作,仍可观察到曲腿反射现象。
(3)破坏牛蛙的脊髓后,刺激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不再观察到曲腿反射现象。
2. 实验分析(1)脊髓反射现象的产生与刺激强度、刺激部位有关,刺激越强,反射越明显。
(2)脊髓反射现象的产生与脊髓的完整性有关,破坏脊髓后,反射现象消失。
(3)脊髓反射是脊髓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对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是脊髓的基本反射功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脊髓反射现象,了解了脊髓的基本反射功能。
实验报告反射抑制原理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抑制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反射抑制的实验方法。
3. 验证反射抑制现象,加深对反射抑制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反射抑制是指在反射活动中,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一反射活动的抑制现象。
反射抑制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种类型。
突触后抑制是指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突触前抑制是指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三、实验器材1. 禽类(如鸡、鸭等)1只。
2. 电刺激器1台。
3. 刺激电极1对。
4. 记录仪1台。
5. 刺激信号发生器1台。
6. 放大器1台。
7. 生理盐水适量。
四、实验步骤1. 将禽类固定在实验台上,准备实验。
2. 将刺激电极分别插入禽类的脑干和脊髓。
3. 开启记录仪和刺激信号发生器,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
4. 分别记录脑干和脊髓的反射活动。
5. 实验分两组进行:a. 第一组:给予禽类电刺激,观察反射活动。
b. 第二组:在给予电刺激的同时,给予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观察反射活动。
五、实验结果1. 第一组:给予电刺激后,禽类出现明显的反射活动。
2. 第二组:给予电刺激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后,禽类的反射活动明显减弱。
六、实验分析1. 反射抑制现象确实存在,通过给予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观察到反射活动的减弱。
2. 反射抑制可以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种类型,实验结果支持这一结论。
3. 突触后抑制是通过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
4. 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七、结论1. 反射抑制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节机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反射抑制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种类型,实验结果支持这一结论。
3. 通过实验验证了反射抑制现象,加深了对反射抑制原理的理解。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避免过度刺激。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脊髓反射实验报告引言:脊髓反射是一种自主神经反应,通过脊髓和周围神经组织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脊髓反射的表现,探讨其机制和功能。
实验目的:1. 了解脊髓反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观察和记录脊髓反射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表现。
3. 探究脊髓反射在维持机体平衡和保护机体安全方面的作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小白鼠)。
2. 实验器材:实验笼、刺激器(如针或剪刀)。
3. 实验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的实验室。
实验过程:1. 将小白鼠放入实验笼中,使其适应环境。
2. 用刺激器轻轻触碰小白鼠的后爪,记录其反应。
3. 改变刺激的强度和位置,重复步骤2。
4. 观察小白鼠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小白鼠在受到刺激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当刺激器轻轻触碰小白鼠的后爪时,它会迅速抬起该脚,这是一种称为伸肌反射的脊髓反射。
伸肌反射的机制是通过刺激传入脊髓,引起脊髓神经元的兴奋,进而激活相应的肌肉产生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还改变了刺激的强度和位置。
当刺激强度增加时,小白鼠的反应更加明显。
这说明刺激强度与反应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当刺激位置改变时,小白鼠的反应也会随之改变。
例如,当刺激器触碰到小白鼠的前爪时,它会迅速将前爪向后收回,这是一种称为屈肌反射的脊髓反射。
屈肌反射的机制与伸肌反射类似,但是刺激的位置和反应的肌肉不同。
脊髓反射在维持机体平衡和保护机体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当我们走路时,如果脚底受到刺激,脊髓反射会使我们迅速抬起受刺激的脚,以避免摔倒或受伤。
这种反射机制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能够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迅速产生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脊髓反射的机制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脊髓反射是一种重要的自主神经反应,能够帮助机体维持平衡和保护机体安全。
进一步研究脊髓反射的机制和调控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脊髓的调节功能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3.利用多媒体展示脊髓的结构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脊髓的结构、功能以及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
2.讲解牛蛙脊髓反射现象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本案例以实验为基础,结合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探讨脊髓在生物体反射活动中的作用。实验选用的牛蛙脊髓反射现象明显,易于观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神经调节的奥妙。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脊髓在神经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牛蛙脊髓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射弧的组成和反射过程。
3.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观察牛蛙脊髓反射现象,分析反射活动的神经机制。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脊髓反射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动画演示牛蛙脊髓反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反射过程。
4.分析牛蛙脊髓反射现象与人类脊髓反射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脊髓调节功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2.小组内讨论实验现象,分析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探讨反射弧的组成和反射过程。
3.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实验7脊髓反射的外周抑制和交互抑制
实验7 脊髓反射的外周抑制和交互抑制【目的】观察和了解脊髓反射中枢间的抑制现象,以及拮抗肌活动的交互抑制现象。
【原理】各种脊髓反射的中枢间可出现抑制关系,如果同时刺激皮肤的两个不同部位,较弱刺激原可引起的反射,将被抑制或延迟出现。
腓肠肌和胫骨前肌是一对拮抗肌。
前者收缩时,后者则放松;反之亦然。
【器材与药品】蟾蜍或蛙、蛙手术器械、秒表、支架、直棒、滤纸、培养皿、烧杯、滴灌、0.3%硫酸、铁夹、双凹夹、棉球、任氏液、二道生理记录仪、蛙板、通用杠杆、刺激器、刺激电极、探针等。
【步骤】1、脊髓蟾蜍(或蛙)标本的制备(1)取蟾蜍1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住蟾蜍,并以食指压住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划断脑与脊髓的联系,然后向前刺入颅腔捣毁脑组织,保留脊髓。
(2)将脊髓蟾蜍俯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左侧大腿的皮肤,分离股二头肌和半膜肌,暴露坐骨神经。
在神经下穿一条丝线,并垫一张浸蜡纸片。
然后用铁夹夹住动物的下颌,悬挂在支架上。
2、脊髓反射的外周抑制(1)用0.3%硫酸刺激一侧后肢,并测定其反射时。
(2)再用0.3%硫酸刺激一侧后肢,与此同时用镊子夹另一侧后肢的趾尖,观察硫酸刺激应引起的屈反射有何变化。
(3)松开镊子,再观察受到硫酸刺激的后肢有何反应。
3、交互抑制(1)将脊髓蟾蜍放在蛙板上,在一侧后肢的膝关节处作环形切口,剥去小腿皮肤。
(2)胫骨前肌在足背上有2个附着点,将其肌腱分别结扎后剪断(外侧附着点的肌腱与血管和神经伴行,应将血管和神经一起结扎剪断),提起肌腱,将胫骨前肌仔细地游离出来。
(3)将腓肠肌的肌腱结扎后剪断,再将整块肌肉分离出来。
(4)固定动物下肢的髋、膝关节后,将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肌腱分别连接在2支通用杠杆上。
(5)连续电刺激同侧的背部皮肤,用二道生理记录仪描记腓肠肌与胫骨前肌舒张曲线。
【注意事项】(1)在胫骨前肌的腹面,接近肌肉的中部有神经和血管分支,分离肌肉时不要损伤神经和血管的分支。
【实验】脊髓反射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脊髓反射实验报告篇一: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续表2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安慰,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安慰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安慰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若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安慰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安慰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篇二:实验1_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1 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安慰强度和反射时的关系;以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可能的神经机制。
交互抑制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交互抑制是指在多个刺激同时作用于个体时,个体对其中一个刺激的反应受到另一个刺激的抑制。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听觉与视觉的交互抑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不同刺激条件下交互抑制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
2. 实验材料:电脑、耳机、视觉刺激屏幕、反应时测量装置。
3. 实验设计:采用2(视觉刺激类型:文字、图像)× 2(听觉刺激类型:声音、音乐)的混合实验设计。
4. 实验步骤:(1)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视觉和听觉刺激实验。
(2)在视觉刺激实验中,屏幕上随机显示文字或图像,同时播放声音或音乐。
(3)在听觉刺激实验中,志愿者佩戴耳机,分别接受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刺激。
(4)记录志愿者对刺激的反应时,即从刺激出现到反应产生的间隔时间。
三、实验结果1. 视觉刺激实验:- 文字刺激与声音刺激条件下,反应时显著高于文字刺激与音乐刺激、图像刺激与声音刺激、图像刺激与音乐刺激条件(p < 0.05)。
- 图像刺激与声音刺激条件下,反应时显著高于图像刺激与音乐刺激条件(p < 0.05)。
2. 听觉刺激实验:- 文字刺激与声音刺激条件下,反应时显著高于文字刺激与音乐刺激、图像刺激与声音刺激、图像刺激与音乐刺激条件(p < 0.05)。
- 图像刺激与声音刺激条件下,反应时显著高于图像刺激与音乐刺激条件(p < 0.05)。
四、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在视觉和听觉刺激条件下,交互抑制现象均存在。
文字和图像刺激对声音和音乐刺激的反应时均显著延长,表明两种刺激之间存在交互抑制。
2. 在视觉刺激实验中,文字刺激与声音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最长,这可能是因为文字刺激与听觉刺激在认知处理上存在竞争关系,导致反应时延长。
3. 在听觉刺激实验中,文字刺激与声音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最长,这可能是因为文字刺激在听觉处理过程中对声音刺激产生了抑制。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脊髓反射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2. 观察和记录脊髓反射的典型表现。
3. 探讨脊髓反射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4. 分析脊髓在不同反射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脊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具有完成某些简单反射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器械、生理盐水、滴管、镊子、剪刀、酒精棉、棉线、记号笔等。
2.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解剖镜、秒表、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用解剖器械将蟾蜍解剖,暴露脊髓和反射弧相关结构。
2. 观察脊髓反射:用镊子轻轻敲击蟾蜍的坐骨神经,观察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3. 分析反射时:记录敲击坐骨神经后,蟾蜍发生反射的时间,并计算三次实验的平均反射时。
4. 切断传入神经:用剪刀切断蟾蜍的传入神经,观察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5. 切断传出神经:用剪刀切断蟾蜍的传出神经,观察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6. 观察肌紧张:观察蟾蜍在切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后,肌肉的紧张程度。
五、实验结果1. 反射时:三次实验的平均反射时为(填入数据)秒。
2. 切断传入神经后,蟾蜍反射活动减弱,反射时延长。
3. 切断传出神经后,蟾蜍反射活动消失,反射时延长。
4. 切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后,蟾蜍肌肉紧张程度降低。
六、分析与讨论1. 脊髓反射是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密切。
2. 切断传入神经后,反射活动减弱,反射时延长,说明传入神经在反射弧中起着传递刺激的作用。
3. 切断传出神经后,反射活动消失,反射时延长,说明传出神经在反射弧中起着传递神经冲动的作用。
4. 肌肉紧张程度降低,说明脊髓具有调节肌肉紧张度的功能。
七、结论1. 脊髓反射是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外周抑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抑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通过构建外周抑制模型,观察和分析外周抑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细胞信号传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 3T3)2. 试剂:细胞培养试剂、外周抑制试剂、细胞裂解液、Western blot试剂、抗体等3. 仪器:细胞培养箱、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Western blot系统等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 3T3)接种于6孔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长至80%融合时,进行实验。
2. 外周抑制构建:向细胞中加入外周抑制试剂,使其浓度达到实验要求,作用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
3. 细胞裂解:收集外周抑制后的细胞,加入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提取细胞蛋白。
4. Western blot检测:将提取的细胞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转膜,封闭,加入一抗和二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
5. 数据分析:对Western blot结果进行灰度值分析,比较外周抑制前后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外周抑制对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外周抑制处理后,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如下:(1)PI3K/Akt信号通路:外周抑制处理后,PI3K和Akt蛋白表达量降低。
(2)MAPK/ERK信号通路:外周抑制处理后,ERK蛋白表达量降低。
(3)JAK/STAT信号通路:外周抑制处理后,JAK和STAT蛋白表达量降低。
2. 外周抑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外周抑制处理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
五、讨论1. 外周抑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外周抑制可以抑制PI3K/Akt、MAPK/ERK和JAK/STAT等细胞信号通路。
这表明外周抑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外周抑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外周抑制可以抑制细胞增殖。
人体脊髓反射实验报告
人体脊髓反射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脊髓反射现象,了解脊髓反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机体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脊髓是人体中重要的神经中枢之一,它负责传递和调节感觉信息以及执行肌肉动作。
脊髓反射是指在外界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无意识的反射动作。
脊髓反射通常包括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个组成部分。
实验过程:1. 记录器材准备:床、银水电极、电刺激装置、反射板、书写器具等。
2. 实验者把被试者安置在舒适放松的姿势上,可以采用卧姿或座姿。
3. 实验者用银水电极贴在被试者的肌肉上,用于检测反射活动。
4. 实验者使用电刺激装置,在特定的部位对被试者进行刺激,例如膝盖或脚底。
5. 观察并记录被试者的反射现象,包括肌肉的收缩、肢体的抬起等反应。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两种常见的脊髓反射现象,分别为膝反射和跟腱反射。
1. 膝反射:实验者在被试者的膝盖附近用电刺激装置进行刺激,观察到被试者大腿肌肉的突然收缩,同时小腿抬起的现象。
这是由于膝反射通路中,感觉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触发中间神经元的激活,再通过运动神经元传递给肌肉引起反射动作。
该反射通常伴随着肌肉的短暂收缩,从而使膝关节迅速弯曲。
2. 跟腱反射:实验者在被试者的脚底用电刺激装置进行刺激,在此刺激下,观察到被试者小腿肌肉的突然收缩,足部向下弯曲的现象。
这是由于跟腱反射通路中,感觉神经元接收到刺激后,通过中间神经元传递给运动神经元,从而导致小腿肌肉的收缩,使足部发生弯曲。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脊髓反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机体中的作用。
脊髓反射是机体的一种自动保护机制,能够快速的做出反应,保护身体免受潜在的伤害。
通过观察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我们可以看到从感觉神经元到中间神经元再到运动神经元的传递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此外,脊髓反射还与人体的一些疾病有关。
例如,脊髓受损会导致某些脊髓反射异常,如膝反射亢进或减退等情况。
反射时、反射弧和脊髓反射的抑制测试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项目名称:反射时、反射弧和脊髓反射的抑制测试[目的要求]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2.观察中枢抑制与交互抑制现象。
3. 了解脊髓反射的功能特性。
[基本原理]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同时存在又相互影响。
在脊髓反射的中枢之间或高位脑和脊髓对低位脊髓反射中枢均存在抑制作用。
这些抑制作用保证了机体活动的协调性。
[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蛙嘴夹、蛙板、蛙腿夹、小烧杯、小玻璃皿(2个)、小滤纸片、棉花、秒表、纱布、0.5%及1%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烘干的浸盐滤纸片、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一、反射时和反射弧的测定(1)取一只蟾蜍(或蛙),只毁脑称脊蟾蜍(或脊蛙),腹位固定于蛙板上。
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2)取下蛙腿夹,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图9—1)。
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l0s),立即记下时间: (以秒计算)。
当出现屈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
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求出均值作为右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用同样方法测定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3)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用硫酸刺激去皮的长趾,记录结果。
(4)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硫酸溶液中,测定反射时,记录结果。
(5)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脊髓的反射实验报告
脊髓的反射实验报告引言反射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种基本功能,它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的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损伤。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神经传递信息,实现感觉和运动的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脊髓反射的表现来探索其机制和功能。
实验目的1. 了解和理解脊髓的结构和功能;2.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学习脊髓的反射过程;3. 探究脊髓反射与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小白鼠)- 注射器- 实验台- 测量仪器(如标尺、秒表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固定在实验台上,保持其身体稳定;2. 利用注射器在小白鼠的后腿上注射一定量的刺激物,观察小白鼠的反应;3. 记录小白鼠的反应时间和具体表现,如腿部肌肉的收缩情况等;4.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5.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 小白鼠在注射刺激物后会迅速收缩反应部位的肌肉;- 反应的时间较短,一般在0.1秒以内;- 反应的幅度较大,表现为明显的肌肉收缩。
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脊髓能够快速传递刺激信息,引发运动反应;2. 反射时间较短,表明脊髓反射是一种高效的自动机制;3. 反射幅度较大,说明脊髓反射对于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脊髓反射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机制,它能够帮助机体迅速做出反应,避免损伤。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反射机制与大脑有密切的联系。
实验结果显示,刺激物的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到脊髓,引发腿部肌肉的收缩反应。
这种反射反应是自动的,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它使得机体能够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快速做出反应,避免受伤。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脊髓反射仅仅是反射动作的一部分,与复杂的运动行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复杂的运动和行为往往需要大脑的参与和调控。
脊髓反射只是一种本能性的、简单的刺激-反应机制,而复杂的运动行为需要大脑和其他神经系统的综合调节。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阈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脊髓反射的特点和变化,深入了解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机制及其功能,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参考。
二、实验原理:脊髓反射是指人体在遇到某些触发条件后,由脊髓神经传递信号,从而引起肌肉收缩的反应过程。
这类反射作用通常和保护和维持人体姿态的功能有关。
在脊髓反射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被称为受体。
受体位于人体的肌肉或其他组织内,并且通常与运动神经元直接或间接相交。
当受体受到某种刺激时,它会产生一条神经冲动,径直传送到脊髓中央,随后再传送到颈部或躯干的相应神经核。
到达这里后,神经冲动会刺激相应的运动神经元,从而导致肌肉收缩。
这个过程是一个速度非常快的机械反应,并且当刺激结束时自动停止。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活体动物和医用针头方法:1. 实验前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药物和麻醉剂;2.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将其固定于实验台上;3. 细心消毒针头;4. 用针刺激所需部位,记录肌肉的反应情况;5. 反复多次操作。
四、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针对动物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刺激,记录了不同部位的肌肉反应情况。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部位的肌肉对刺激的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
例如,眼睑和耳屎腺对刺激的反应比肢体要迅速明显。
典型的肢体反射,例如足部被刺激时的反应,通常分为快和慢两个阶段:表现为迅速的短暂收缩,随后是更慢的再次收缩。
这个过程可能会被多次往复刺激加速。
刺激足底的反射是由足部深层的腱鞘感受器调节的。
五、实验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脊髓反射的基本特点和机制,以及肌肉在刺激时的反应规律和差异,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参考。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机制及其功能,为神经科学和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和指导。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脊髓反射实验报告引言:脊髓反射是一种自主神经反应,通过脊髓传递神经冲动,使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自身免受外界伤害。
本实验旨在探究脊髓反射的机制和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存在。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将小白鼠固定在一个实验台上,使其身体保持静止。
然后,用一根细的针刺激小白鼠的后脚趾,观察其反应。
记录下小白鼠的反应时间和程度。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小白鼠在被针刺激后会立即抬起被刺激的脚趾,并迅速将其缩回。
这种反应时间非常短暂,几乎是即刻发生的。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小白鼠的反应程度与针刺的力度有关。
当针刺较轻时,小白鼠的反应较为轻微;而当针刺较重时,小白鼠的反应则更为剧烈。
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脊髓反射是一种非常迅速的反应机制。
当外界刺激到达脊髓时,脊髓会立即传递神经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以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这种反射性的动作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参与,因此速度非常快。
脊髓反射的存在对于生物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面对危险时,脊髓反射可以迅速使身体做出适应性的反应,从而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比如,当我们踩到尖锐物体时,脊髓反射会使我们迅速抬起脚,避免进一步刺伤。
这种反射机制可以说是我们生存的一种保护机制。
此外,脊髓反射还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得到改善和提高。
经过长期的刺激和训练,脊髓反射的速度和准确性可以得到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运动员和舞者等需要经过反射训练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的原因之一。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脊髓反射的存在,并初步了解了其机制和特点。
脊髓反射是一种迅速的自主神经反应,可以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快速使身体做出适应性的动作。
这种反射机制对于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伤害至关重要。
同时,脊髓反射还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得到改善和提高。
深入研究脊髓反射的机制和应用,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
脊髓反射实验报告引言:人类的身体是由无数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负责向脊髓和大脑传递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能够产生各种反射,例如我们遇到刺激时自动退缩的反应。
脊髓反射实验是一种便捷的方式来研究身体反射机制的一部分。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刺激脚底来观察脊髓反射的表现,并探讨其机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身体反射的原理以及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
实验步骤:1. 实验者坐在舒适的位置上,将脚放在实验台上。
2. 另一名实验者用钝器轻轻敲击实验者的脚底,同时实验者要保持放松状态。
3. 实验者记录下反射的表现,包括腿部的动作,例如脚迅速从敲击点处收缩。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者的腿部发生了明显的反射动作。
当脚底受到轻微的敲击时,脚迅速抬起并从敲击点处收缩。
这种反射动作表明脊髓反射是一个迅速而无意识的反应。
讨论:脊髓反射是一种自主神经反应,不需要大脑的干预。
实验结果表明,当脚底受到刺激时,神经信号会通过感觉神经纤维迅速传递到脊髓,并通过运动神经纤维传达给相关肌肉,从而产生退缩的反射动作。
这一过程是在脑部的控制之外进行的,它的快速性保证了我们能够在遇到危险或不适时迅速做出反应,从而保护自己。
脊髓反射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例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者的反射动作与刺激的强度相关。
当刺激变得更强时,脚的反射动作也变得更强烈。
这说明了反射的强度可以根据刺激的强度而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此外,脊髓反射还可以被抑制或增强。
当实验者主动屏住呼吸或者全神贯注地进行某项任务时,脚的反射动作会减弱或消失。
这表明,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大脑可以通过抑制或增强脊髓反射来实现更精准的运动控制。
结论:通过脊髓反射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身身体反射的机制。
脊髓反射是一种自动、无意识、迅速的生理反应,它可以帮助身体迅速做出适应环境的动作。
这对我们的生存和自我保护至关重要。
进一步研究脊髓反射的机制和特点,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以及研究和治疗神经疾病都有重要的意义。
脊髓反射(huang)
反射时测定,脊髓反射 反射弧分 反射时测定 脊髓反射,反射弧分 脊髓反射 析与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了解刺激强度与反 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射时的关系. 射时的关系. 2. 观察脊髓反射,了解脊髓反射活动的一些基 脊髓反射, 脊髓反射 本特征. 本特征. 3.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4.观察普鲁卡因对坐骨神经干的麻醉作用 4.观察普鲁卡因对坐骨神经干的麻醉作用
(五)思考
1.反射时长短说明什么 反射时长短说明什么? 反射时长短说明什么 2.为何反射空间范围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 为何反射空间范围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 扩大? 扩大 3.为何不引起反射的单个阈下刺激 在相继 为何不引起反射的单个阈下刺激,在相继 为何不引起反射的单个阈下刺激 施加到实验动物时可引起反射? 施加到实验动物时可引起反射
5.普鲁卡因的局麻作用 5.普鲁卡因的局麻作用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损伤脑时,切勿损伤脊髓 1.损伤脑时, 2.每次用硫酸浸泡蟾蜍趾的部位应相同 2.每次用硫酸浸泡蟾蜍趾的部位应相同 3.局部皮肤用硫酸刺激后,一旦反应出现,应 3.局部皮肤用硫酸刺激后,一旦反应出现, 立即用清水冲洗擦干, 立即用清水冲洗擦干,然后再进行实验
(二)实验原理 1.反射时 1.反射时 2.反射弧 2.反射弧 3.脊髓反射 3.脊髓反射 4.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 4.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
1)总和(summation) 总和(summation) EPSP, 若干次冲动作用叠加起来,产生较大的EPSP 若干次冲动作用叠加起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较大的EPSP,使突触 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此现象称之为时间总和 总和。 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此现象称之为时间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 脊髓反射的外周抑制和交互抑制【目的】
观察和了解脊髓反射中枢间的抑制现象,以及拮抗肌活动的交互抑制现象。
【原理】
各种脊髓反射的中枢间可出现抑制关系,如果同时刺激皮肤的两个不同部位,较弱刺激原可引起的反射,将被抑制或延迟出现。
腓肠肌和胫骨前肌是一对拮抗肌。
前者收缩时,后者则放松;反之亦然。
【器材与药品】
蟾蜍或蛙、蛙手术器械、秒表、支架、直棒、滤纸、培养皿、烧杯、滴灌、0.3%硫酸、铁夹、双凹夹、棉球、任氏液、二道生理记录仪、蛙板、通用杠杆、刺激器、刺激电极、探针等。
【步骤】
1、脊髓蟾蜍(或蛙)标本的制备
(1)取蟾蜍1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住蟾蜍,并以食指压住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划断脑与脊髓的联系,然后向前刺入颅腔捣毁脑组织,保留脊髓。
(2)将脊髓蟾蜍俯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左侧大腿的皮肤,分离股二头肌和半膜肌,暴露坐骨神经。
在神经下穿一条丝线,并垫一张浸蜡纸片。
然后用铁夹夹住动物的下颌,悬挂在支架上。
2、脊髓反射的外周抑制
(1)用0.3%硫酸刺激一侧后肢,并测定其反射时。
(2)再用0.3%硫酸刺激一侧后肢,与此同时用镊子夹另一侧后肢的趾尖,观察硫酸刺激应引起的屈反射有何变化。
(3)松开镊子,再观察受到硫酸刺激的后肢有何反应。
3、交互抑制
(1)将脊髓蟾蜍放在蛙板上,在一侧后肢的膝关节处作环形切口,剥去小腿皮肤。
(2)胫骨前肌在足背上有2个附着点,将其肌腱分别结扎后剪断(外侧附着点的肌腱与血管和神经伴行,应将血管和神经一起结扎剪断),提起肌腱,将
胫骨前肌仔细地游离出来。
(3)将腓肠肌的肌腱结扎后剪断,再将整块肌肉分离出来。
(4)固定动物下肢的髋、膝关节后,将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肌腱分别连接在2支通用杠杆上。
(5)连续电刺激同侧的背部皮肤,用二道生理记录仪描记腓肠肌与胫骨前肌舒张曲线。
【注意事项】
(1)在胫骨前肌的腹面,接近肌肉的中部有神经和血管分支,分离肌肉时不要损伤神经和血管的分支。
(2)夹动物的后肢时,用力不能太大,以防损伤脚趾。
(3)2支通用杠杆上的描记笔尖,必须在同一垂直线上,这样描记的曲线才能加以对比。
【作业与思考题】
1、分析外周抑制和交互抑制产生的神经机制。
2、分析拮抗肌交互抑制的原因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