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重点复习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1.什么是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如何评价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你认为中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什么位置?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使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更加扁平?答:①: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意思是: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不平等;然后,经历暂时没有大变动的时期;到经济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趋于平均。
如果我们以人均收入作为横坐标,表示经济增长,以人均收入差距作为纵坐标,这个假说可以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表示,这就是库兹涅茨曲线。
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当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或者工业化开始时,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轻;随着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加,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污染物排放剧增,环境污染就会由低向高;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在某一时期达到临界点或者拐点,随后程度会逐渐减轻,环境质量又有所改善。
③:这是一种经验现象,中国还处于曲线的上行阶段,经济要发展,环境整体恶化趋势没有改变。
④::为了使曲线更加扁平,我们应当生态保护好给以奖励,对一般污染企业进行整改,依法取缔重污染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运用法律手段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禁止DDT的使用,设立技术标准,对于标准以外的不允许排放,对污染企业进行收税,运用科斯定理进行排污权交易。
2.什么是庇古税?有何具体应用?有何意义、局限性?答:①: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1877—1959)最先提出,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
②:如果庇古效应总是运作强烈日本央行的政策接近零名义利率可能已经预计,日本通货紧缩的越快。
其他明显的证据对庇古效应来自日本可能是其长期的停滞,而消费支出价格下跌。
这一价格下跌将使消费者感受到更丰富的(和增加开支),但日本的消费者往往会报告说,他们宁愿延迟采购,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下跌。
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P6 第一章第二节2.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4.代表作: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0年,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6年,鲍尔丁提出“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5.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
6.第一章专栏:1950年,挪威考古学家海耶达尔出版了《阿库—阿库》一书。
(复活节岛之谜)克鲁蒂拉和克尼斯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奠基人。
克鲁蒂拉侧重于公共投资的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代表作《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克尼斯侧重于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研究,代表作《区域水质管理的经济学》。
7.P17 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8.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9.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0.右图图2-111.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2.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13.P29-32 第二章第四、五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4.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15.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4个:⑴存在能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⑵外部性;⑶公共物品;⑷不完全信息。
16.导致市场失灵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
17.要使政府干预有效,需要两个条件:⑴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⑵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实施干预花费的成本。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复习资料
环资学的特点和作用:它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优化配置问题,即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和政策。
特点:边缘性或交叉性、应用性或实践性;作用: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政策和项目评估、指导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发展趋势:理论创新趋势方法论创新趋势问题导向趋势多学科交叉趋势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题1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以环境问题形式表现的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冲突和利益均衡的实证描述和理论分析2适应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国家环境管理责任与权利的边界确定3可持续发展规范下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经济评价4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代际和代内公平)的经济评价5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革6微观环境管理的经济效率评价和政策设计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2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正外部性:对旁观者的福利是有利的(外部经济性)存在正外部性时:社会收益高于个人收益。
在生产具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最优量小于社会最适量,社会总剩余变小。
负外部性:对旁观者的福利是不利的(外部不经济性)存在负外部性时:社会成本高于个人成本。
在生产具有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最优量大于社会最适量,社会总剩余变小。
外部性的内在化:将外部费用引进价格之中,使得社会费用与个人费用更为接近。
外部性的内在化方法可分为私人解决方法(1、社会道德约束2、慈善行为3、形成产业链4、签订协议)与公共政策(1、管制2、经济手段(庇古税用于纠正环境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09资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非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1)专有资源或可控资源: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2)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所形成的环境。
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生态失衡: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
2、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
3、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4、帕累托最优:在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5、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6、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7、支付愿意: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8、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9、私人物品: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私人物品时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
10、公共物品: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有排他性的物品。
11、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
12、政策失效:是指由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13、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
14、边际收益: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15、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
16、边际社会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社会总成本的增量。
17、边际私人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私人总成本的增量。
18、边际外在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外部总成本的增量,是边际会社成本和边际私人成本之差。
19、边际社会效益:每增加一单位产量引起社会总效益的增加。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1.外部成本:2.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影响的主题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者因此获得补偿。
3.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晰。
4.克服外部性的方法中,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
5.克服外部性的行为中,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本身。
6.外部性根据影响结果可分为外部经济性与外部不经济性。
7.庇古税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使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
8.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有庇古手段、科斯手段与企业合并。
9.外部性根据影响的产生可分为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10.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是负外部经济性;当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是正外部经济性。
11.科斯第一定理的缺陷?①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 ②公共财产不能明确产权③下一代受害者不能亲自保护自身利益④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问题⑤外部性涉及人数众多,成本巨大12.产权的特点?①产却务必是明确定义的②专一性或者排他性③务必安全④可实行的13.举例说明界定的产区额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①受害者有免受污染权0→docd受害者开始缺失oabd污染者开始收益污染者付给受害者大于ocd小于oabd的补偿②污染者有污染权Qπ→d受害者缺失fhiQπ降低污染者收益fgQπ降低受害者可给污染者小于fhiQπ大于fgQπ的补偿③E为帕累托最优14.庇古手段的局限性?①信息失真:难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政府部门难以准确熟悉企业②排污收费的公平性:庇古手段费率或者税率通常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③政府管理有的时候成本太大: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15.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区别。
①庇古手段多依靠政府。
②庇古手段需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需政府界定产权。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是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通常只获得环境效益。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发展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三大主题:效率、最优、可持续性。
2资源环境为经济提供四大服务: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同化废弃物、福利教育和精神上的价值、全球生命支持服务。
3决策的原则:a边际相等原则MR=MC 净收益最大。
b帕累托最优原则:如果不存在使某些人获利而又不是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其他可行方案,当前方案最优。
4贴现的原因是:a时间偏好b资本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本可在生产中增值。
当前>未来5社会贴现率是指成本效益分析中用来作为基准的资金收益率。
6石油泄漏损失:石油损失、修理损失、市场物品损失。
恢复原貌损失、对生态造成损失。
7环境价值计量方法:直接市场评价法、解释偏好法、陈述偏好法。
8成本效果分析CEA是应用成本与效果的比值以表示每获得一份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
9产权用来解释环境资产的价值往往会被市场和政府所低估。
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力。
有效产权的特点:明确性、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
产权理论认为:若环境资源的排他性能充分界定,公共品可转化为私有品,来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无需政府干预,若干预,也只起到分配产权、监督产权实施的作用。
10外部性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溢出效应,在受影响者看来这种溢出效应不是自愿接受的。
生产外部性、消费外部性。
呼市环境污染是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烟花、塑料包装}11鲍温模型: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量为每个人的横向加总,公共品为纵向加总。
公共品是可供全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或使用,而不需要或不能够让这些居民按市场方式承担其费用或成本的产品。
12工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
揭示:当关键资源属于公共资源时,随着对这种资源使用的不断增加,以这一系统为利用对象的经济活动必然走向崩溃。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0*4'=40)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4.需求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7.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10.政策失效: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1、经济增长是否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退化?2、简述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3、试述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很多学者认为“宇宙飞船理论”对全球经济的描述在最终分析中是有效的。
而与此同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我们目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营养不良和贫穷等迫切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应当是我们的直接目标,虽然我们最终必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它却不应该是不顾其他一切而追求的直接目标。
对于这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第二章1、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3、对于环境物品如何避免共有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的出现。
第三章1、外部性,货币外部性,技术外部性2、外部性的分类。
3、如何正确理解外部性的概念?4、正确理解科斯定理及含义。
5、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6、一个小村中有一条河流,有一家造纸厂在河流的上游,每天排出大量的污染物来污染河流,使得河里的鱼没有办法生存,因为河流没有确定的所有人,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公共问题。
现在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这条河流的污染问题。
可以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造纸厂应该对河流造成的污染负责吗?河流属于环境的一部分,该怎么赔偿呢?用外部性和产权理论回答。
第四章1、稀缺性的特性和表现形式?2、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经济功能。
3、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有哪些?4、自然资源、舒适性资源、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的概念。
5、舒适性资源经济利用的特点。
6、举例说明如何合理利用各种不同的自然资源?第五章1 正确理解经济效率。
2、试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
3、如何理解帕累托效率的政策含义。
4、分析传统福利经济学在环境资源配置时的缺陷。
第六章1、传统价值观在环境问题上有哪些不足?2、掌握环境资源的价值(总经济价值)的分类。
3、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含义。
4、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P154)5、三种类型价值评估方法的思路是什么?(重点: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6、对不同的环境影响如何选择价值评估的方法?(P191)第七章1、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含义,实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手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三章1.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UNEP(一般);自然资源,就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技术水平和发展预期下,可以为人们发现并能被控制利用以及具备稀缺性的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功能总和(经济)。
2.自然资源的一般特性:1、有用性、2、可控性—利用的能力、3.区域性、4.系统性、5.更新性、6.时效性;自然资源的经济特性:1、稀缺性、2、财产性。
3.生产要素4.市场性—商品属性。
3.分类:自然资源一般分类:按位置特性分类:原位性资源、可开采资源;按更新速度分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按可否耗竭分类:可耗竭资源、不可耗竭资源按资源存在的时间分类流失性资源、非流失性资源经济分类:按所有权分割分类:专有资源、共享资源按资源所有者分类:公共资源、私有资源按实际用途分类: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其他产业资源按作用大小分类:战略性资源、非战略性资源按(国际)贸易度分类:可贸易(交易)的资源、有限贸易(交易)的资源、不可贸易(交易)资源第四章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资源稀缺由于资源量的有限性而使人们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是引起资源价值存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资源短缺则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稀缺的永恒性、常规性;短缺的暂时性、非常规性;制度性短缺、工程性短缺2.资源稀缺性指标:实物指标2.非再生资源储量:3.再生资源存量与流量的关系4、资源承载力5.最大生物产量经济指标1.价格:资源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及其指数;资源产权交易价格:较长期的价格预期2.资源税的主要功能及意义资源税是为了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对资源产品征收的一种税。
开征资源税的主要目的:一是促进国有资源的合理开采、节约使用、有效配置;二是合理地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资源级差收入,促使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三是为国家取得一定的财政收入,以确保财税体制改革后,国家财政收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稳步提高5.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一般途径:技术进步、有效的制度安排、有效的价格政策、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资源贸易:通过区域贸易使各国或地区都能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克服稀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产权经济学属性1、具有强排他性和强竞争性的物品属于私有物品,如衣食房车,依靠市场配置供给2、具有弱排他性和弱竞争性的物品属于公共物品,如路灯、防疫、排污,易产生供给不足3、具有强排他性和弱竞争性的物品属于准公共物品,如公路、通信、自来水、教育,易产生垄断4、具有弱排他性和强竞争性的物品属于池塘性资源,如鱼、石油、波段,易产生过度开发♪资源的属性与特征1、属性:有用性、稀缺性、动态性、天然性2、特征:系统角度:整体性空间角度:地域性角度作用:多功能性动态角度:数量的有限性和发展潜力的无限性从微笑曲线角度看:资源的垄断性从马鞭效应和蛛网图角度看:资源价格的波动性♪农业中的可持续1、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2、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非稳定现象举例:(1)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单一化与退化(松毛虫、毛白杨)(2)土壤的污染与退化3、各时期农业问题:(1)人民公社时期:信息不对称(2)而今当下:相对低价(3)未来:垄断(蒙牛:用纵向一体化和垄断解决信息不对称;联想:高端;恒大:地域资源)???绿色革命对社会问题的贡献:1、资源供给地区与资源使用地区2、垄断性资源供给者与竞争性资源使用者3、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基于技术水平差异的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针对污染问题的矛盾♪时间与代际问题P48-491、第一代代际效率条件:所有资产各个部门的实际回报率相等2、第二代代际效率条件:投资的实际回报率等于贴现率,贴现率表示把一单位的消费延迟一期,且将这些资源投资所得到的实际回报率,贴现率的高低代表对当下(或本代人)的重视程度,贴现率一般用r表示,r=0表示主体对当下与以后的重视程度相同;r=+∞表示主体只重视当下,r≤0是违背人性的3、贴现率高低对资源开采的影响:贴现率越高,越鼓励人们较早地消耗自然资源直至匮乏。
(环境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²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2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1、复活节岛的兴衰说明了什么?2、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 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 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 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 乃至到破坏的程度,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灾难最终还是会降临在人类头上。
地球就是一个大的复活节岛, 千百万年来, 人类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 开发更多的资源, 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社会。
但是,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一旦资源消耗殆尽, 厄运就会降临, 人类也将无路可逃。
3、我们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 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 并没有被“消费”掉。
4、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充分竞争的, 信息完备的, 不存在外部性。
5、管理环境的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
前者主要是各类环境标准和强制执行的规章, 后者主要是各种环境税费和可交易的许可证。
6、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三个主题。
7、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做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 纳入生产函数, 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实质, 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8、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原则, 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1)微观经济学认为, 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市场应当满足如下四个基本假设:(2)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 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足够小, 都无力影响价格, 而只能接受既定价格, 市场是充分竞争的;(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充分了解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4)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能够保持一致;(5)生产者有进入有利可图行业和退出无利可图行业的自由。
10、经济效率用帕累托最优来表示。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2013 陈方舟编【题型介绍】名词解释[5题15分]填空题[10题14分]选择题[10题10分]简答题[5题25分]计算题[18分]论述题[18分]【期中考试题】1、从经济—环境大系统地角度,试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简述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3、请你谈谈―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这一命题。
4、P66图7.6计算两期的净收益的当期值,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5、环境影响分为4类,生产力、健康、舒适性和环境的存在价值,针对不同的影响,有哪些方法进行价值评估。
【重点章节】【补充章节】第6章:人口问题1、导言:环境经济学2、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5、环境评价7、自然资源经济学8、能源12、污染控制经济学概论13、排污收费14、排污权交易18、环境与贸易2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人口增长影响劳动力比率(L/P)[2]人口增长影响人均产出(O/P)[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收入分配不平等和贫困[4]人口增加引起环境问题2.人口控制的经济方法:将孩子看作一个持久消费品。
孩子消费越贵,孩子的需求越低。
[1]降低需求,使需求曲线左移: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与劳动力需求,养老,妇女地位,就业.[2]提高孩子成本:直接成本[孩子衣食住行,教育成本,医疗保健,娱乐活动]间接成本[父母失去自身受教育和工作的时间机会成本] 人口问题:年轻效应;老年效应;退休效应第一篇总论第1章引言:环境、发展与经济学一、环境恶化的经济危害表现在:1.资源过度使用和浪费造成资源短缺;2.稀缺资源未有效配置:用于低收益不可持续使用的用途而非高收益用途;3.可再生资源一次性采光;4.多用途资源为充分利用:多用途资源用于单一用途5.资源保护投资不足;二、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成本和收益、稀缺和价格、权利和义务、行为和结果的脱节或背离。
这种脱离和背离是由于以下两者的结合:1.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第2章环境——经济大系统一、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图P9】二、经济——环境大系统【图P10】-环境经济学在传统经济系统的基础上将环境包容进来,把环境看作整个经济——环境大系的一部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总1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年);(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9)空气污染严重;(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的境况以及其中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自然环境:2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社会环境:4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和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
4环境污染:7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5环境破坏:7主要指生态破坏,是指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6可持续发展理论:24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环境经济系统:28在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双方流通和相互作用,两者耦合为一个整体,即环境经济系统。
8效用:42是指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在特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和服务获得的满足程度。
9总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10边际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消费数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所变动的满足程度。
11消费者剩余:44消费者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可能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将产品推向市场时的期望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12帕累托最优状态:46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素的任何一种新组合,都不能使任何一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福利,资源配置就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13帕累托准则:46{也称为帕累托许可变化}如果一项变革或一个变化,可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又不会使其他人受损,那么这项变革或变化就增加了社会福利;。
14外部性:48经济主体对其他人产生的(有利或者有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因素: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就是消费者行为的共同准则. 为什么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是下降的?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他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而他所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
在达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之前,只要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行为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直到他所获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可以互相代替的商品的数量是假定无限可分的;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可能相交。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收入或支出水平下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在无差异曲线群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无差异曲线是从左上方逐渐向右下方倾斜,它的斜率是负数;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图及其特点: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不相交;在同一个坐标图上可以画出许多条等产量曲线来,离原点较近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较低,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较高;为了生产出某一产品数量,两种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等产量曲线都是凸向原点的即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生产资源实现最适度配置所需具备的条件是:任何一种生产资源的边际社会纯产品相等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将可实现生产资源的最适度配置.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
它包括:交换上的最优条件,生产上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上的最优条件;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交换的最优状态;投入要素的均衡价格实现生产的最优,商品的均衡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
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最优要素组合厂商的理性决策就是确定一个他所购买的两种要素数量的最优组合,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最优要素组合就是某等产量曲线达到最低等成本线的要素组合,或者某一等成本线达到最高等产量线的投入组合。
如果厂商实现了用最低的总成本来生产既定数量的产品,或者使花费给定数量的总成本所生产的产量为最大,那么,厂商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实现了最优要素组合价格与产品销售数量无关——完全竞争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平均收益需求数量取决于价格——非完全竞争(价格取决于需求数量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是边际收益的变化率小于边际成本的变化率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超额利润)市场价格(边际收益)在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之处与边际成本相等。
即边际收益曲线(MR)在边际成本曲线(MC)高于平均成本曲线(AC)最低点的地方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第二种情况:市场价格(边际收益)在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之处与边际成本相等,即边际收益曲线(MR)在边际成本曲线(MC)低于平均成本曲线(AC)的地方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①存在能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②外部性③公共物品④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简述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政府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政策失效原因:决策判断失误:利益集团的影响:决策信息不全:体制不健全。
政策失效产生的四种结果: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环境资源利用中最相关的市场失灵原因是它的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外部性是指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之中.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
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负外部性)外部性的特点: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武断性);外部性很难完全消除.外部性扭曲了价格机制,使价格体系不再传送正确的信息,结果是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市场价格等于社会成本。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私人边际成本,由于不存在外部性,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然而,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边际成本等于价格,但小于社会边际成本,这种情况不符合价格等于社会成本的要求,造成了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企业征税(庇古);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明确产权(科斯);合理使用共有财产;科斯定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产权分配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目标: 社会利益最大.途径:明确产权;结果:外部费用内部化外部性的存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环境污染等行为的负外部性存在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生态林建设等环境保护行为的正外部性存在又使环境保护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环境质量的日益下降,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因此,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外部性的存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由权威机构(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的设想,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据此征收的税或费被称为“庇古税”或“庇古费”庇古税是要把污染者强加给他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因此,污染者将不仅考虑他们的常规生产成本,而且要考虑他们的活动带来的其他形式的社会成本; 英国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方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出现外部经济时,可用政府津贴方法,是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科斯定理的问世,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当各方能够无成本地讨价还价并对大家都有利时,无论产权如何界定,最终结果都将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管制政府以非市场途径(即规章制度)对环境污染外部性的直接干预;命令:规定人们的行为必须达到某种标准或明文禁止某些行为;控制:对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和一些强制性的要求;要求企业采用某项减少排污的技术;要求企业使用洗涤器和其它排污设备;要求企业修建规定高度的大烟囱等管制的优势,环境效果的确定性;管理的严肃性管制的缺陷:灵活性差(难以考虑企业间技术差异、控制费用差异,难于适应新的生产工艺、环境状况)不能提供开发减轻环境损害的新技术的激励;对于大量小而分散的污染源难于管理。
经济手段;押金-退款制度,企业先预交一部分押金,如果污染排放达标,则退款,否则就扣留押金,补贴,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的企业实施政府补贴的政策庇古税/费,用于纠正环境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更加倾向于用税收解决污染问题,税收减少污染的社会成本比管制方法低;庇古税的社会成本低;庇古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
正如市场把物品分配给那些对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一样,庇古税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
无论政府选择什么样的污染水平,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在命令与控制的管制政策下,一旦工厂达到了政府规定的目标就不会再减少排污。
而税收却能激励工厂去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因为更清洁的技术可以减少工厂不得不支付的税收量;庇古税是存在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
因此,庇古税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也提高了经济福利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污染许可证的交易市场将由供求因素支配。
减少污染需高成本的企业愿意为污染许可证出高价;而能以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也愿意出卖他们所拥有的许可证;优点;只要存在一个污染权的自由市场,无论最初的配置如何,最终的配置都是有效率的。
那些削减污染成本相对较低的污染者在市场上将许可证出售给削减污染成本相对较高的污染者。
这种污染权的重新配置可以使达标费用最小化,即能够以最低的社会成本达到特定的污染或排放目标.排污交易市场建立步骤,确定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环境容量,分割成若干排污量/权,公开拍卖或无偿分配,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公共政策较私人解决方法的,1优点节省费用2.持续刺激3.灵活性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
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
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地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成本最小化,有利于宏观调控,给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投资污染控制设备的积极性,更具有市场灵活性;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合理分配排污权:既能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又不会由于获取成本过高影响交易市场形成。
完善的市场条件:排污权的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但排污权市场的交易秩序需要良好的交易环境。
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政府必须目前排污许可证的分布状况,并能制止无证排污。
对有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他们以权谋私,是实现政府部门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排污收费的优点:降低控制污染成本;具有激励排污企业改进技术减少污染的动态效率;排污收费加排污标准可降低达标费用;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信息失真对排污收费的影响;排污收费的公平性总量控制的监督管理;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监督管理;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建设项目排污总量的监督管理;“15小”的监督管理资源无价值的弊病(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
(3)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
(4)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