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评价体系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的评价体系之我见

科学课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科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新的学习评价倡导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评价活动一般都由教师提出,学生的责职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作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很难体现。

1.学生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订学习目标,自己检查目标的达成度,自己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采取措施调整与改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看法,师生共同改进教学。除了自评以外,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还应该包括他们之间的相互评价,这种互评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

互帮互学,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的机制。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意义的。

2.家长参与。学生家长总是在以各自的方式关心着自己孩子的学习。这种时候,通过让他们参与教学评价,就可以引导他们把关心的着力点放在最适当的地方,与学校教育、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这对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主体中,教师仍然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是以上所有教学评价活动的发起者、协调者和主持者。

二、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以检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应用水平为主,所以评价内容有较大的局限性,很少涉及学科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其他方面。

新的学业评价内容不仅仅是要考察学生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对学科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与理解,还要考察包括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以及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各年级评

价的内容应各有侧重,有重点地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科学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不仅包括原有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领域的要求,由于这些要求与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是属于同一性质的教学目标,因此,对它们的评价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单纯的书面考试(如以往的单元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讲,评价方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收集信息,而信息的特性则是由该信息所隶属的评价指标的特点所决定的。比如: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评价指标来说,由于其所具有的个别差异性、内隐性等特点,就要必然以描述性的定性信息为主;“方法能力”领域的评价指标,其相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评价指标来说,具有更强的客观性与共性,到达与否的界限也更清楚,与有关行为表现的对应也更加明显,因此,使用定量信息的机会也可以应该更多一些;“行为习惯”领域的评价指标则以外显的信息为主,大多可以直接采集和记录,应该可以包含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两种,关键是看哪一种收集方法更有效,更可行。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的方法除了原有的书面测验以外,还应该包括教师的现场观察、访谈、轶事记录、专题作业、作品分析、学生学业档案、评定量表、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等。

四、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以往评价与教学往往是分离的。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把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评价没有太大的关系。而评价则是一个教学过程结束以后,对这一段教学的质量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措施。它不仅与教学在时间上有先后,而且在关系上也存在着因果联系。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把评价仅仅窄化为一种检查教学结果的手段,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证明。随着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调控、改进等功能不断得到开发,人们越来越注重评价对教学的参与性。不但在一段教学结束时使用评价,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都使用评价,出现了评价伴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趋势,产生了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在科学学习中,小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不像知识技能的学习那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总结,每一个点和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分别实施评价,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具有连续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因此,评价必须全程伴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科学教师应该创造各种办法,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中间、或一个阶段后,随时关注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记录各种能体现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有变化的有价值信息,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判断和做出各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