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学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者特征分析:
身处农村边远地区,我们学校的小学生对梅兰芳没有一点的认识,但他们对梅兰芳充满了探究的愿望,教师要通过分析、感悟并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走进梅兰芳的世界。另外小学生低年级孩子没有一点电脑操作能力,需要教师在获取和整理信息方面进行引导。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提醒读准“兰、芳”,说一说课题意思。
“看,这些就是梅兰芳当年的剧照。这些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中国人爱看,就连外国人也爱看,他把京剧带给了全世界的人民。人们一提到中国的京剧,就知道中国有个梅兰芳,这就是‘世界闻名’。”
3、让我们高声赞扬这位伟大的京剧大师!齐读。
过渡:梅兰芳他天生是一位唱戏天才吗?
三、探究二:走近学艺前的梅兰芳
5、人们是怎么说的?
齐读第四句话,板书:会说话。
“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是不是说他的眼睛真的像嘴巴一样能发出声音说出话来?那为什么这样说呢?”
6、小结:小朋友们,这句话是人们对梅兰芳的赞美,赞美他表演技艺高,更赞美他的苦练精神。因为高超的技艺不是天生的,而是苦练出来的。朗读。
7、梅兰芳除了苦练眼神,还会苦练什么?(记唱戏的词、练习走步、练习手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四、探究三:梅兰芳成功的原因
1、出示学习提示,指导学生自学探究。
2、交流一: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3、表现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
(1)齐读。指导看插图:梅兰芳在看什么?怎么看的?你们看,他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眼光集中在什么上?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板书:紧盯
(2)除了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苦练眼神以外,梅兰芳还怎样练?再读第二句%BC%B7%BC%BE%A9%BE%E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五、拓展延伸
1、梅兰芳原来的眼睛没有神儿,经过勤学苦练,双眼变得会说话了。下面这些词语就说明了这一点。
1、出示学习提示,指名学生读。学生自学。
2、交流一:梅兰芳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补充:梅兰芳小时候有点近视,而且眼睛被风吹了会流泪,所以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师傅也认为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板书“没有神儿”。
3、口头填空。换个形式说一说。
过渡:师傅都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可梅兰芳为什么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了呢?
(3)“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它们与“看、望”不一样,说明看得非常得认真、专心。“他是不是练一天两天就不练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4)从第二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梅兰芳为了学唱戏苦练眼神”
4、梅兰芳苦练眼神以后双眼变得怎样了呢?
齐读第三句,板书“灵活”。“小朋友们,梅兰芳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子灵活起来的呢?”再读,理解“渐渐”。
出示词语,读一读。
2、出示,“梅兰芳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一个终于,让我们体会到了梅兰芳学艺的艰辛”
六、练一练。
教学反思
运用生活情境帮助理解词眼
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紧盯”“注视”“京剧大师”“勤学苦练”等,怎样让我们这些从没有欣赏过京剧的孩子能理解这些词语呢?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低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
教学难点: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体让学生观看,通过观看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发现梅的结果。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Nhomakorabea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生2.学科:语文
3.课时:1学时
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通读教材,预习了解。
教学课题梅兰芳学艺
教材分析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第二自然段写梅兰芳没有泄气,坚持苦练,使眼睛变得会说话了。第三自然段写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说明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认读生字词。
过渡:梅兰芳学艺取得了什么样的艺术成就呢?
二、探究一:了解梅兰芳取得的艺术成就【百科】/view/8006.htm
1、出示学习提示,指名学生读。
2、指导学生看图上剧照。【图片】/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159739570_R&pv=&ic=0&z=0&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3%B7%C0%BC%B7%BC%BE%E7%D5%D5&s=0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其中我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搜集的一些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我抓住孩子好动、好模仿这一特征,试着让同学来模拟演示文中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接着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
身处农村边远地区,我们学校的小学生对梅兰芳没有一点的认识,但他们对梅兰芳充满了探究的愿望,教师要通过分析、感悟并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走进梅兰芳的世界。另外小学生低年级孩子没有一点电脑操作能力,需要教师在获取和整理信息方面进行引导。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提醒读准“兰、芳”,说一说课题意思。
“看,这些就是梅兰芳当年的剧照。这些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中国人爱看,就连外国人也爱看,他把京剧带给了全世界的人民。人们一提到中国的京剧,就知道中国有个梅兰芳,这就是‘世界闻名’。”
3、让我们高声赞扬这位伟大的京剧大师!齐读。
过渡:梅兰芳他天生是一位唱戏天才吗?
三、探究二:走近学艺前的梅兰芳
5、人们是怎么说的?
齐读第四句话,板书:会说话。
“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是不是说他的眼睛真的像嘴巴一样能发出声音说出话来?那为什么这样说呢?”
6、小结:小朋友们,这句话是人们对梅兰芳的赞美,赞美他表演技艺高,更赞美他的苦练精神。因为高超的技艺不是天生的,而是苦练出来的。朗读。
7、梅兰芳除了苦练眼神,还会苦练什么?(记唱戏的词、练习走步、练习手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四、探究三:梅兰芳成功的原因
1、出示学习提示,指导学生自学探究。
2、交流一: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3、表现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
(1)齐读。指导看插图:梅兰芳在看什么?怎么看的?你们看,他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眼光集中在什么上?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板书:紧盯
(2)除了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苦练眼神以外,梅兰芳还怎样练?再读第二句%BC%B7%BC%BE%A9%BE%E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五、拓展延伸
1、梅兰芳原来的眼睛没有神儿,经过勤学苦练,双眼变得会说话了。下面这些词语就说明了这一点。
1、出示学习提示,指名学生读。学生自学。
2、交流一:梅兰芳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补充:梅兰芳小时候有点近视,而且眼睛被风吹了会流泪,所以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师傅也认为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板书“没有神儿”。
3、口头填空。换个形式说一说。
过渡:师傅都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可梅兰芳为什么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了呢?
(3)“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它们与“看、望”不一样,说明看得非常得认真、专心。“他是不是练一天两天就不练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4)从第二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梅兰芳为了学唱戏苦练眼神”
4、梅兰芳苦练眼神以后双眼变得怎样了呢?
齐读第三句,板书“灵活”。“小朋友们,梅兰芳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子灵活起来的呢?”再读,理解“渐渐”。
出示词语,读一读。
2、出示,“梅兰芳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一个终于,让我们体会到了梅兰芳学艺的艰辛”
六、练一练。
教学反思
运用生活情境帮助理解词眼
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紧盯”“注视”“京剧大师”“勤学苦练”等,怎样让我们这些从没有欣赏过京剧的孩子能理解这些词语呢?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低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
教学难点: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体让学生观看,通过观看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发现梅的结果。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Nhomakorabea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生2.学科:语文
3.课时:1学时
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通读教材,预习了解。
教学课题梅兰芳学艺
教材分析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第二自然段写梅兰芳没有泄气,坚持苦练,使眼睛变得会说话了。第三自然段写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说明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认读生字词。
过渡:梅兰芳学艺取得了什么样的艺术成就呢?
二、探究一:了解梅兰芳取得的艺术成就【百科】/view/8006.htm
1、出示学习提示,指名学生读。
2、指导学生看图上剧照。【图片】/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159739570_R&pv=&ic=0&z=0&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3%B7%C0%BC%B7%BC%BE%E7%D5%D5&s=0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其中我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搜集的一些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我抓住孩子好动、好模仿这一特征,试着让同学来模拟演示文中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接着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