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公瑾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髙两岸悬崖如雲,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捲起浪花彷彿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遊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髮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
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後,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
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
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後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16]宋苏轼大江东去 [17]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18]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19] ,小乔初嫁了[20] ,雄姿英发 [21] 。
羽扇纶巾 [2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3] 。
故国神游 [24]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5]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6] 。
注释:[16]赤壁:山名。
此指湖北黄冈山名,与嘉鱼之赤壁有别。
[17]大江:长江。
[18]故垒:古代营垒。
[19]公瑾:周瑜字。
[20]小乔:东吴乔公有二女,皆国色。
大乔孙策之妻,小乔周瑜之妻。
[21]雄姿:指风貌。
英发:英气勃勃。
[22]羽扇纶(guān)巾:儒将装束。
纶巾,配有青色丝带的便帽。
[23]樯橹:指战船。
桅杆曰樯,桨曰橹。
灰飞烟灭:指被烧掉的曹操水军船只。
[24]故国:此指旧战场。
[25]“多情”二句:“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
其句应是:应笑我多情。
华发,白发。
[26]尊:酒器。
酹:浇酒祭奠,吊唁之意。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评析: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苏轼出狱后谪居黄州已经两年多了,忧患余生,片长莫展。
面对形胜江山,追想古人的勋业,不免有早生华发、人间如梦的慨叹。
但这仅是壮志未酬的感喟,并不颓唐。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
故垒西边3,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4。
乱石崩云5,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6。
江山如画7,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8,雄姿英发9。
羽扇纶巾10,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11,多情应笑我12,早生华发13。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1.赤壁有二。
一在湖北嘉鱼东北江滨,三国时,吴将周瑜在这里大破曹兵。
一在湖北黄冈城外,名赤鼻矶,苏轼据传说以为是周瑜破曹处。
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
它先写赤壁的形势景色,次述古人的英雄事迹和自己的感慨。
2.风流人物:才能出众、品格超群的人。
3.故垒:旧的营垒。
4.周郎:周瑜字公瑾,助孙策平定江南,少年英雄,时人称为周郎。
5.崩云:如云的崩裂。
6.雪:指浪花。
7.“江山”二句:由山水到人物,引起下片。
8.小乔:乔本作桥,桥玄女,周瑜妻,与姊大乔皆有美色,合称二乔。
初嫁:泛言。
乔嫁周在十年前。
9.英发:英气勃发。
10.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装束,用以形容周瑜的雍容儒雅。
这是周的风采的另一面,与“雄姿英发”相统一。
纶(音guan)巾:青丝带的头巾。
11.故国:故乡。
神游。
身不到,神魂往游。
苏轼因政治失意,故有归故乡的念头。
12.多情:关心他的人。
13.早生:苏轼早在熙宁八年已言“鬓微霜”(《江城子》)。
【译文】浩荡的长江水呵,滚滚向东奔流不息。
大浪淘沙、淘尽千古多少风云人物、多少辉煌业迹。
就在那古营垒的西边,有人告诉我,那就是当年周瑜大败曹军的赤壁。
只见乱石穿空,有如崩裂的云霓,巨大的波涛,拍打着岸堤,卷起千万朵浪花如雪。
江山雄伟娇娆如画,画中又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公瑾,迎娶了江东最漂亮的小乔,英气勃发,雄姿健矫。
头戴纶巾,羽扇手摇,挥洒谈笑,就将敌军强大的战舰烧掉。
而我呵,功名未立而人已先老,孤独的魂灵,在思念的故土神游一遭,故友都笑我,白发生得太早。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一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大江:长江。
浪淘尽,千古风一流人物:千百年来的杰出人物都被滚滚东去的浪涛冲洗尽了。
淘,冲洗。
风一流人物,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故垒:古时旧营垒。
周郎:周瑜。
赤壁:地名,周瑜在赤壁曾大破曹军。
乱石穿空: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冲入天空。
卷起千堆雪:卷起的浪花就像千万堆白雪。
一时多少豪杰:那个时候产生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周瑜的名字。
小乔:周瑜的妻子。
雄姿英发:描写周瑜当年姿态雄健,意气风发的气概。
羽扇纶(ɡuān)巾: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当时文人任元帅的打扮。
纶巾,青丝带织的头巾。
樯橹:摇船的工具。
樯,船上的桅杆。
灰飞烟灭:船队被焚,像烟灰一样消失了。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使自己过早地长出了花白的头发。
多情应笑我,即“笑应我多情”的倒装。
一尊还酹江月:还是用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尊,酒器。
酹,以酒洒地祭奠。
【古诗今译】滚滚东流的长江,宛若一条时间的长河,千百年来,荡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英才。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一插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万堆雪一样的浪花。
如诗如画的大好河山哪,那一时期,曾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那姿态该是多么的雄峻。
手里拿着羽一毛一扇,头上戴着青丝头巾,谈笑之间,曹军的战船就在浓烟烈火中化成了灰烬。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②,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③。
乱石穿空④,惊涛拍岸⑤,卷起千堆雪⑥。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⑦,雄姿英发⑧。
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⑩。
故国神游(11),多情应笑我(12),早生华发(13)。
人生如梦(14),一尊还酹江月(15)。
〔注释〕①本篇选自《东坡乐府》。
赤壁,指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的赤壁,一般认为在湖北嘉鱼县,一说在蒲圻县。
词里指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的赤壁矶,亦称赤鼻矶。
②故垒,古代的军事营垒。
③周郎,三国时吴国周瑜,字公瑾,周郎是对周瑜的爱称。
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二十四岁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他是当时孙刘两家抗曹联军的统帅之一。
④乱石穿空,一作“乱石崩云”。
⑤拍岸,冲击江岸。
一作“裂岸”、“掠岸”。
⑥雪,比喻浪花。
⑦小乔,乔玄有二女,都非常漂亮。
长女大乔嫁孙策,次女小乔嫁周瑜。
事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乔,史书作“桥”。
⑧雄姿英发,姿态雄俊,英气勃发。
⑨羽扇,长羽毛做成的扇子。
纶(guan关)巾,青丝带做成的头巾。
⑩樯橹(qiang lu墙鲁),船的桅杆(挂帆的柱)和长大的船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战船。
樯橹,一作“强虏”、“狂虏”。
(11)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
故国,旧国,此指三国古战场,即赤壁。
神游,指对赤壁破曹故事的遐想。
(12)多情应笑我,即“应笑我多情”。
(13)华发,花白头发。
(14)人生,一作“人间”。
如梦,一作“如寄”。
(15)尊,通“樽”,酒杯,此指杯酒。
酹(lei类),洒酒祭奠。
〔解析〕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掌地方军事)这样一个闲散小官。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他游览了黄州赤壁。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中秋》等。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1)大江:长江。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是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用来比喻浪花。
(6)遥想:用来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用来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是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及解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鉴赏: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全文及解释
之蔡仲巾千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干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海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服的石壁拔出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鹤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
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澜,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由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澎湃,感情丰满。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
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局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③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⑦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⑧【注释】①赤壁:这里指黄州的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面临长江。
三国时赤壁之战所在地,至今说法不一,湖北至少有五处:黄州、嘉鱼、江夏、汉阳、汉川。
现在一般认为是嘉鱼。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孙吴与西蜀联军火烧曹军、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以此形成了吴、蜀、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②大江:指长江。
淘:淘汰。
风流人物:指英雄人物,杰出人物。
③故垒:古代的营垒,这里指赤壁之战留下的堡垒。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苏轼亦怀疑此处并非真正的赤壁,故云。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
周瑜拜建威中郎将时,才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他是吴蜀联军的统帅之一,指挥过赤壁之战。
④崩云:高耸云霄。
一作“穿空”。
裂岸:拍裂了江岸。
一作“拍岸”。
雪:指浪花似雪。
⑤小乔:即小桥,桥玄的幼女。
据载,周瑜随孙策攻打皖城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孙)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当时是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说“初嫁”是为了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身姿高大健壮。
英发:指谈吐不凡,识见卓越。
⑥羽扇纶(guan关)巾,指周瑜作战时手持羽毛扇,身穿便服而不穿戎衣,一副儒将气派,潇洒闲雅。
纶巾:配有丝带的头巾。
强虏:强大的敌人。
一作“樯橹”。
灰飞烟灭,指赤壁大战中火烧曹军的故实,所以有“灰”、“烟”。
这两句是形容战事极顺利和战果极辉煌。
⑦故国:旧地。
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⑧酹(lei类):以酒洒地表示祭奠。
【译文】长江滚滚向东流去,大浪淘沙,也带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及解释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及解释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
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
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词语注释】(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及解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怀才不遇人生作品赏析樯橹一作:强掳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简析]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
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
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
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
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
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
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
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
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
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三国演义》卷首词
烟 雨 任 凭 生
赏 清 风 明 月 , 听 大 江 东 去 ,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 娇.赤壁怀古》
政治人格: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 他22岁中进士,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 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 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 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 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 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 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 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 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 总是尽力有所作为。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哲学思想: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 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 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 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 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 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 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 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 对儒、释(佛)、道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 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以儒学体系为根 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 础。
坎坷人生: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 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 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 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 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 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 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 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 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 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 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 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刘 备
关 羽
张 飞
张 飞
孙 权
曹 操
词人在诸多 英雄人物中歌颂 的是谁?
周 瑜
时自风岁的周 ,若流。前瑜 他的倜词线是 迎儒傥人总赤 娶将,为指壁 小形气我挥之 乔象度们。战 已。儒塑当中 有赤雅造年孙 十壁,了三刘 年之镇一十联 。战定个四军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 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 “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 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 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余平生功业,黄州、 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就其政治事业而言, 这话当然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不朽业绩确 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 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 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 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苏 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 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贬 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 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 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 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 好,为什么?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 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 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 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 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 承 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 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 作了铺垫。
怀古片段分析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小组 讨论)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儒雅斯文 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下阕:
所 忆
年青得意 小乔初嫁 _______ 雄姿英发 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
_______ _______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谈 笑 间
_______
_______
儒 将 周 瑜
樯橹灰飞烟灭
所叹: 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 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 笔。
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 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 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 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 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 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 ,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 ,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 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 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 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词牌
“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 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 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 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 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 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 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 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 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 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 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 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 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 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 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 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古迹
借 古
古人
赤壁 (景-壮丽) (古战场)
英雄 周瑜 年轻有为
仰慕英雄
渴望建功立业
抒
年岁已老, 怀
风流倜傥
壮志未酬
讨论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 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描绘壮丽之景。
刻画豪迈之人。
抒发壮志豪情。
课文结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 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面 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 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 。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 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三 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 “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 出场烘托气氛。
乱石穿空
咏赤壁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写景
江山如画
念奴娇 怀周瑜 赤壁怀古
感人生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抒怀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写景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风流人物 英雄豪杰
描壮观之景
怀古 咏史
怀英豪之人
抒情
壮志未酬
抒未酬之豪情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助 读 平 台
旷 达 的 苏 轼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 极入世; 道家的超 脱出世; 佛家的四 大皆空。
地 字 号 评
四川眉山
子瞻 东坡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北宋成就最高的 成就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 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 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 片的主要内容。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 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 己功业未成感慨。 (怀周瑜 发感慨)
上阕:
所见:
大江、故垒、乱石、惊 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对比当中
哀叹自我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 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