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用药研究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PPT课件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PPT课件

2.桃核承气汤
抵挡汤、丸
活血逐瘀通络
桂枝加大黄汤
3.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泻热消痞,轻清泻热
4.大柴胡汤:泻气分、血分热结(大黄、

实、芍药)
5.大陷胸汤:泻热软坚散结,逐水
五、甘草
(一)文献论述
《神农本草经》:“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 邪 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 ,解毒。久服轻身、 延年。”
4.五苓散:温通三焦之阳
5.苓桂术甘汤 6.苓桂甘枣汤 温脾阳
7.茯苓甘草汤:温胃阳
8.黄连汤:交通上下阳气
9.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
10.桃核承气汤:温经络,畅血行
二、芍药
(一)文献论述
《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 痹, 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二)药物作用------常
4.通过方剂探讨治则、治法理论 《伤寒论》中的以方测证
以方测证 更好地运用经方
5.作用机理研究 如:丹参作用于细胞基因------条件
6.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方法研究方剂化学成分在煎 煮
过程及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如:药理学的煎煮法 学成分不同
药的化

7.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8.建立方药信息数据库
仲景用药规律研究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
主讲 吴修符 教授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
概念 律
一、“经方”的概念 二、方剂学中的“方剂”
三、《伤寒论》方应用规
《伤寒论》方应用规律
一、渊源 《伤寒论》的巨大贡献 1.创立了六经辩证 2.制定了治则、治法 3.揭示了组方大法------“方书之祖”
二、组方大法 君、臣、佐、使 大、小、缓、急、奇、偶、重(复)

中医学伤寒论培训课件

中医学伤寒论培训课件

2020/2/28
伤寒论
1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这与现代免疫学为例,其中体 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不平衡常为疾 病重要环节,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 与免疫抑制剂,调和二者关系是一 致,均可划为和法概念。
2020/2/28
伤寒论
1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小柴胡汤的基本作用 ——调整枢机/和解气机
2020/2/28
伤寒论
2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小柴胡证的基本病机 ——枢机不利
2020/2/28
伤寒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③ 后世医家之说:
• 后至程钟龄《医学心悟》所立八法中“和法” 亦以小柴胡汤立论,这也是受成氏影响。后 来程氏亦觉得自说之“和法”范围太小了, 便把其他法门拉进去。如清而和、温和、消 和,和之变化无穷,其实,清、温、消法各 有一定概念。程氏此说又可能与景岳之说而 来。景岳说:“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这话说得很笼统,那一类不是制其不和呢?
一疏一清, 气郁通达。

和解少阳主 药,火郁得发
成 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圣药。 ②
参枣草——补中益气,防患于未然。 ③
2020/2/28
伤寒论
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 物
柴芩合用—— 苦降——寒、泻
集寒热补泻于一方, 既各奏其功,又相辅 相成,构成一个有机

伤寒论现代研究—经方药对—人参篇(PPT课件)

伤寒论现代研究—经方药对—人参篇(PPT课件)
两者相互为用,既能益正,又能治邪,既可治疗气虚证 ,又可治疗邪因正气虚弱而内生。
使用时需根据病情抓住主要矛盾方面,并相应确立药对 用量调配,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人参益气中有生津作用,甘草益气中有解毒效果。
药对配方包括理中丸、桂枝人参汤、半夏泻心汤、小柴 胡汤、旋覆代赭汤等。
临床运用涵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 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 结肠炎、内分泌失调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参配茯苓
01
02
03
04
05
人参益心补气,调养精 神,和脾生血;茯苓益 气健脾,宁心安神,渗 利湿浊。
人参与茯苓相用,均有 益气安神作用,但人参 安神作用偏于补益,而 茯苓安神作用则偏于渗 利。
茯苓四逆汤、侯氏黑散 、薯蓣丸等是药对配方 ,可治疗心脾或肾虚弱 证,具有益气、渗利、 益不助湿、渗不伤正的 特点。
人参配当归
人参大补元气,补五脏六腑之气虚;当归补血活血,调经 和脉。
人参与当归相用,益气又补血,以使气得血而生,血得气 而化,气血互生互化。
薯蓣丸、乌梅丸等是常用的人参与当归的配伍应用。
治疗气血虚弱证,人参与当归的用量比例关系是近3:4 ,重在补血;
治疗蛔厥证或久病正虚邪实下痢证,人参与当归的用量比 例关系是3:2。
人参配干姜
01
02
03
04
05
人参既能大补元气,又 能温补中气,还能调补 宗气,治疗诸脏腑之气 虚弱;干姜既能温中散 寒,又能温暖脾胃之气 ,更能温心通阳,温肾 助阳,治疗阳气虚弱或 寒气从内而生证。
人参与干姜相用,益气 之中以温阳,温阳之中 以补阳,补阳之中以散 寒,治疗脾胃阳虚寒证 。是治疗上、中、下三 焦阳气虚弱最佳药对。

伤寒论方临床应用知要ppt课件

伤寒论方临床应用知要ppt课件
15
2.2 配伍原则和特点
(1)扶正方的配伍特点
炙甘草汤主治以心阴心血受损为主的心动悸、脉 结代,方中温补心脏阳气的人参、桂枝、炙甘草、 生姜、清酒与滋养心脏阴血的生地黄、阿胶、麦 门冬、麻仁、大枣相配对。因心主血脉功能是在 心之阳气和心之阴血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一方受 损难免影响另一方,故治疗需配对兼顾。在纠正 脏腑的阴阳气血虚损时,配对兼顾用药,不仅可 起到互补作用,还可避免因治疗造成新的不平衡 的弊端。
28
3.3 桂枝配茯苓
(1)配伍意义
桂枝辛甘温,宣通阳气;茯苓甘淡平,利水 渗湿。桂苓合用通阳利水。人体水液之流通 全靠阳气之推动。《内经·水热穴论》:“肾 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 也。”《罗氏会约医镜》认为是“阴中无火, 是无阳也,故气不化,水道不通,溢而为 肿”。桂苓相配就达到了通阳利水之目的。 当然,桂枝通阳不限于肾阳,对肺、脾、膀 胱阳气均可宣通,其作用是全身性的。
《伤寒论》方临床应用知要
博勤 采求 众古 方训
1
内容提要
1 准确把握汤方的适应病证与适应症 2 透彻理解汤方的组方原则与配伍特点 3 灵活应用药对
2
1 准确把握汤方的适应病证与适应症
病、证、症的概念 病:属中医范畴的,是指由几个特定的症
状组成,反映其特定涵义,具体表现大多 有几种证候。病,属西医范畴的,即指现 代医学病名,包括综合征。 证:是由若干个症状组成的证候群,故亦 可称为证候。这些症状中有主症,有次症, 有属于定性的,有属于定位的。 症:即症状,是临床表现的基本单位。
14
2.2 配伍原则和特点
(1)扶正方的配伍特点 和阴阳,药配对:阴阳和,则病愈,其中亦
包括气血。要纠正阳气或阴血任何一方的偏 盛偏衰,在病情不十分危急时,仲景往往配 对用药。如桂枝汤有调和营卫气血的功能, 方中桂枝为阳药主动,芍药为阴药主静,两 药相配可治疗营气内弱导致的营卫不和,或 因卫气不振导致的营卫不和。

伤寒论现代研究—经方药对—麻黄篇(PPT文档)

伤寒论现代研究—经方药对—麻黄篇(PPT文档)

要点三
白术益气健脾,生化气血,从而使正 气能蓄积力量以驱逐风寒湿,以治疗 风寒湿痹证。
麻黄配白术
• 麻黄发汗以散水气,白术健脾燥湿以制水气,麻黄与白术为药对,既能 发越郁阳,又能散水气,还能制水气,更能杜绝水气变生之源,从而达 到治疗水气病证。
麻黄配白术
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等。
VS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 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慢性肾小球肾 炎,肾病综合征等。
麻黄配半夏
宣降肺气
麻黄与半夏均具有化饮止咳平喘作用,但麻 黄治肺气上逆偏于宣发肺气,而半夏治肺气 上逆则偏于肃降肺气。
治疗肺气逆乱证,既要用宣肺药, 又要用降肺药。麻黄与半夏为药对 ,一宣一降,以使浊气得以呼出, 清气得以降纳,邪气不得留结。
麻黄配半夏
半夏入肺以燥湿化痰,麻黄人肺以温肺化饮,相互为 用,以治疗寒饮郁肺证。
04
小青龙汤,适用于治疗心下坚大如盘;
桂枝去芍药加麻附子细辛汤,适用于治疗 水气凌心证;
05
06
半夏麻黄丸,适用于治疗肢体浮肿证。
药用溯源
01
药用溯源:《神农本草经》认为该药可以治疗中风、
伤寒头痛,以及温疟疾病。
02
这款药物具有发表出汗的功效,能够去除邪热气,止
咳逆上气,除寒热。
03
这款药物还可以破癥坚积聚,具有很强的治疗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 汤等是麻黄与附子相用的典型药 对配方。其中,麻黄与附子的用 量比例关系因治疗证型不同而有 所变化。
麻黄配附子
治疗太阳伤寒证与阳虚证相兼,麻黄和附子的用量比例关系基本相等,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和 附子的用量都是2两(6g)。
治疗寒凝关节肌肉、关节疼痛等证,麻黄和附子的用量比例关系是2:3,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麻黄和 附子的用量都是2两(6g),但附子的用量是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麻黄用量的3倍。

《伤寒论》讲稿 PPT课件

《伤寒论》讲稿  PPT课件

医学课件
6
孙思邈是唐代太医,被后世尊为药王,他 研究《伤寒论》是方与法并重,以法定方,以 方分证,对《伤寒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宋代名医韩祗和,师法仲景心法,而不拘 泥于《伤寒论》中条文和方药。他治疗疾病, 多为自拟之方,并分时候辰而用药。著有《伤 寒微旨论》。 宋代名医朱肱强调“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 识经络,不知邪气之所在。”著有《南阳活人 书》。
医学课件
45
四、误汗的救治 误汗或损伤阳气,或耗损津液,或者阴阳两伤, 故误汗救治也以回阳,救阴或阴阳两补为主。
若阴阳损伤不甚,通过机体的自稳调节,可以恢复
平衡。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 阳自和者,必自愈”(58)。
医学课件
46
若汗后荣虚,筋脉失养而致身疼痛, 治当补气滋阴活血通经,用桂枝加芍药生姜 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62)。

医学课件 8

成无己,宋末名医,活动于金代, 他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他根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撰用 《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 为线索,以《内经》、《难经》作为依 据注释解析《伤寒论》诸证,开启了 《伤寒论》研究的新途径。
医学课件 9
明代以后伤寒学形成了三大流派: 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诸医家为重订错简一 派。他们认为仲景《伤寒论》年代久远,历代 多有讹传谬改,他们对于王叔和编集的《伤寒 论》认为颠倒错乱严重,大倡重整考订之风, 希望能恢复仲景所著的本来面目,虽然这一派 的重新考订的结束未必被后世医家所接受,但 他们对于风寒中伤,营卫虚实诸种病变,以及 仲景的立法定方思想,各有新的阐发和相应的 成就。
以柯琴、钱潢、包兴言为代表的诸 医家是辨证论治一派。这一派主张,仲 景《伤寒论》,即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 体系完整的经典著作,后世学者就不必 陷入孰为仲景原论,孰为王叔和所增的 争论中,只要有利于辨证论治的运用, 便值得加以研究和发扬。这一派又有以 方类证学派、以法类证学派和分经审证 三个派别。辨证论治一派是伤寒学派的 主流。

最新《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最新《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桂枝温振阳气,益火之源;芍药能益 肝脾真阴,滋润肝脾,柔肝缓急,这是 调整阴阳的功能。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2
②仲景方例 §/桂枝汤及加味诸方以调补中土和营卫而起效; §/桂枝茯苓丸与温经汤中的桂芍相配,起调和气
§/ 近年用大剂量桂枝、甘草(各15—30g) 治疗心肾病,取得很好疗效。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0
桂枝配芍药
①配伍意义 : 桂枝辛甘温属阳;芍药苦平,微酸微寒属 阴。桂枝与芍药相配,补中气而温脾阳, 桂枝通卫阳以解肌;芍药和营阴,治寒热, 达到调和营卫的功能。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1
桂枝温通阳气以推动血脉之运行; 芍药养血、益阴、缓急,这是调和气血 的功能。
大量 顿服,可以温振心阳;
§/竹叶汤中的小量桂枝、甘草,既能
通阳 解表,又可温阳益气;
§/麻黄升麻汤中用微量桂枝、甘草,
属于辅助之药。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9
③后世论述与应用。
§/刘河间《宣明论方》桂苓甘露饮与大顺 散中的桂枝、甘草,是宣通阳气以祛暑 化湿。
§/ 《景岳全书》保元汤中用桂、甘草,在 于充实全身阳气。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2
四曰下气,举桂枝生姜枳实汤、桃仁承气汤等 12方;五曰行瘀,举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 4方;六曰补中,举小建汤、黄连汤等5方。 • 仲景用桂枝于补中“属义精妙,而功广博”。 桂枝所治之虚,非参术芪草所补之虚,而是土 为木困,因气弱而血滞,因血滞而气愈弱者之 虚,这就把仲景对桂枝的妙用,发掘无遗。
《伤寒论》用药研动范围, 而其他“一般用药”则多作为辅助补充 药物,桂枝汤为群方之首是有其道理的。
• 《金匮》用药规律基本与《伤》相同, 前五味药也是桂枝汤的组成。

伤寒论现代研究—经方药对—杏仁篇(PPT课件)

伤寒论现代研究—经方药对—杏仁篇(PPT课件)
最大量
70个(12g),如麻黄汤
03
药对配伍
杏仁配厚朴
01
杏仁肃降肺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厚朴下气平喘,降逆止 咳,通达腑气。
02
厚朴与杏仁相用,既能治疗肺气不得肃降而上逆之咳喘,又能
治疗脾为邪热所约而不得为胃家行其津液之大便于结。
杏仁肃降肺气而通利大肠,厚朴通达腑气而降泄肺气,相互为
03
用,以增强治疗作用。
杏仁配厚朴
01
02
03
04
提示药对用量,若治疗肺气上 逆证,以杏仁为主,重在肃降 肺气,以厚朴辅佐杏仁以下气
平喘;
若是治疗太阴脾约证,则以厚 朴为主,重在下气通降,以杏
仁辅佐厚朴以润下通调。
可见,杏仁与厚朴为药对,根 据病变证机不同,必须调整药
对剂量比例关系。
[临床运用]急性、慢性支气管 炎,胸膜炎,肺气肿,肺源性
运用指导
01 肺气上逆证:麻黄汤 02 太阴脾约证:麻子仁丸 03 饮邪阻结胸痹证:茯苓杏仁甘草汤
药用溯源
• 《神农本草经》记载,该药具有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 、寒心、贲豚等功效。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弱及Leabharlann 便溏泄者,慎用。02杏仁用量
杏仁用量
常用量
6-12g
最小量
10个(1.8g),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子仁丸等方药,提示药对用量因病变 证机主要在脾,其治重点治脾,但同时 也提示其治也不可忽视治肺的重要性。
杏仁与麻子仁均有润肠通便作用,但杏 仁偏于肃降肺气以降泄大肠浊气,以使 水津不得偏渗水道而能运行于肠道。
麻子仁偏于运脾滋脾以濡泽大肠,并使 脾气能为胃家行其水津以滋润,二者相 互为用,以治疗太阴脾约证。

伤寒论的方证培训课件

伤寒论的方证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辅行诀》是有关《伤》形成的考 证文献之一
2、《辅行诀》是否是来自《汤》、 《伤》与《辅行诀》关系有待考证
3、其主要内容:方证,反映了属经方 体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皆与《伤寒》的小建中汤相同,故其总数)为六十 首。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辅行诀》记载:“陶弘景曰:外 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 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 撰为《伤寒论》一部”。具体方证 为:
本文档所提⑴供的小信阳息仅旦供汤处参,考:请之桂联用枝系,网不,站能甘或作本为草科人,学删除依生据。姜,请,勿大模仿枣;,如芍有不当之 药。证: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 干呕者。在《伤寒》称桂枝汤。
三阳类证即①为治疗太阳病类方证,其共同 的适应证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治以 汗,属于这一类的方证有:桂枝汤、麻黄汤、 葛根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黄耆汤、栝楼 桂枝汤等方证;②阳明病类方证,其共同的 适应证为:胃家实证。治以吐下清,属于这 类方证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 汤、白虎汤、瓜蒂散、大黄甘草汤等方证; ③少阳病类方证,其共同的适应证为:口苦, 咽干,目眩等证,治以和解,这类方证有: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 芒硝汤等、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等方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有关《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考为陶弘景传
方证记载(分三部,第一部分五脏补泻方为39首;

伤寒论十讲最新PPT课件

伤寒论十讲最新PPT课件

服汤已渴者
常—辛燥伤津 变—水饮乍化,津难上承
【临床应用】 1、张歧山小青龙汤治胃病案 胃炎,呕吐大量清稀水,诸药不效。 辨证思维提示:突破治肺之方,治喘之方的线性思维。(仲景明示:心下有 水气)
太阳病兼证—葛根汤证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重点】项背强几几、葛根 【疑点】1、葛根汤组方 2、逆流挽舟之法 【释义】 太阳病重证: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兼项背强几几:重遏经输,津液失布,筋肉失养。 兼自利:太阳表邪郁闭过重—津液不能外散皮毛—被迫下趋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 草石膏汤。(63)
〖重点〗 烦 躁、麻石配伍
〖疑点〗 1 、太阳中风 2 、青龙之义 3 、麻石配伍之治
〖释义〗
身痛
伤寒三大主症 无汗
寒闭肌表
外寒 内热
脉浮紧
兼症:烦躁
寒郁卫阳,阳郁化热、热扰心神
〖方 解〗
倍麻黄



加石膏
生姜、大枣
大力开表,祛寒泄阳 清宣郁热,烦躁自止 调和营卫
? 麻黄利水之变
– 麻黄味辛为何利水?(开提与肃降)
– 麻黄利水与云苓、猪苓有何不同?(宣肺与淡 渗)
– 临床什么情况下当用麻黄利水(皮水、溢饮淡 渗不效)
[临床应用] 1、刘惠民治毛主席感冒案 2、脑瘤术后水肿案
辨治思维提示:突破麻黄发汗平喘框框( 提壶揭盖,麻黄汤加车前子)
3、老人前列腺肥大癃闭误治案 一诊五苓散不效;二诊加麻黄、黄芪取效。 辨治思维提示:病在下取之上治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史载之用紫苑治蔡京便秘案)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散结。
医学课件 14
• “脾主四时”,四季脾旺不受邪; • 《脾胃论》:“脾气行于四脏,是无定体, 顺逆传变,多反映在心、肝、肺、肾四脏病 机中,治疗四脏的有余不足,或补或泻,件
15
桂枝配甘草:
• ①配伍意义。桂枝辛甘温,气薄升散,能补中,又
可温通经脉;甘草甘平,国老之尊,不仅能益气,
类方中使用,在另一类方中通过配伍也可入选, 甚至补药可用于泻剂,寒药可用于温剂,加减 应用,尤见微妙。”
医学课件 11
1.桂枝:
• 仲景用桂枝,可以说是“致广大而臻精微”,出神入
化,药量亦变动不居。
• 就其药用而言,邹润安《本经疏证》将仲景用桂枝法
度约为六端:一曰和营(实际是和营卫),举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等43方;二曰通阳,举桂枝甘草汤、 五苓散等11方;
学到。
医学课件 32
3.黄连
• 《药征》中总结仲景用黄连方的主治为“心
中烦悸,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并
谓“泻心汤证之‘心气不足’应据《千金方》 作‘心气不定’,不定者,烦悸之谓”。此 说更能阐明黄连的主治,与仲景方义吻合, 足证东洞翁善读仲景书,能识仲景用药之妙。
医学课件 33
• 仲景用黄连于心、胃、肝、肠等部位的病证, 如黄连阿胶汤治心; 5 个泻心汤、黄连汤、
医学课件 38
• 配甘草者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
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 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 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
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12
方。
医学课件
39
• 配甘草“一者可温养阳气,调中补虚;二者可
制附子辛烈之性,防止阳回阴伤之弊”。

《伤寒论》讲解PPT课件

《伤寒论》讲解PPT课件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由“单纯急下存阴”发展为“攻补兼 施”
医学课件
16
第五节 伤寒的涵义
广义:为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寒论》涉及广义伤寒,重点是论述人体感受 风寒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注意:与西医之伤寒不同
阳明病-极期阶段,病位在里(胃肠),病机
是阳明化燥,胃肠实热。治以清、下。
少阳病-亚急性期,病位在半表半里(胆、三
焦),病机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治以和法。
医学课件
22
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
太阴病-为后期(正虚),病位在里(脾),
病机是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治以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
少阴病-为危重期(衰竭),病位在里(心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医学课件
19
第七节 伤寒的辨证方法
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总领 十二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

伤寒论学习课案培训课件

伤寒论学习课案培训课件
下者左行——天左旋(小到大)
《素问·六微旨大论》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 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 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 少阳治之。” (小到大的圆运动)
1/11/2021
伤寒论学习课案
11
一气周流:天地
气之势:
寅卯辰
太阳
巳午未
阳明
申酉戌
少阳
气之力:
寅卯辰
少阳
巳午未 申酉戌
太阳 阳明
1/11/2021
伤寒论学习课案
12
二者关系:
天是体,地是用,地之常态反映了天阳(乾)在地阴 (坤)的状态,即人所感知的自然界常态。
正邪是一家:
正气与邪气均以一气体现,故六气是一气的显现。
天地一气正常的阳明时空对应申酉戌,此段时辰人感知阳
气已虚,故体内异常的阳明之气得不到天助自然衰减,反
序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 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 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 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 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1/11/2021
伤寒论学习课案
2
3、《伤寒论》是一个什么样的辨证论治体系?是经络 脏腑辨证?是五运六气理论?是八纲(或加上半表半里 为九纲)辨证?还是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上者右行
1/11/2021
——地右旋伤寒(论学习大课案 到小)
8
3、《脉经·扁鹊阴阳脉法》:“脉平旦曰太阳, 日中曰阳明,日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 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思考:阳的排列相同,阴的排列与三阴时空图有 不同。
1/11/2021

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 ppt课件

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  ppt课件

一、突出主证,参以病机
再如乌梅丸又主久利,按理而论,当属寒热错杂 之久利,然临床之久利,有寒热不甚明显者,亦可酌 情用之。有邓姓者,男,38岁,腹泻三年,时发时愈, 食荤尤甚,未曾根治,脉弦缓,苔白薄。正值壮年, 胜任体力劳动,则非虚非寒;口和纳健,腹痛甚轻, 乃非热非实,径用乌梅10g,黄连10g,炒黄柏10g,炒 川椒10g,细辛5g,干姜炭10g,党参10g,附片10g, 桂枝10g,焦楂炭10g。经服二周,已不腹泻,偶尔大 便日行二次,为成形软便,后以调理脾胃月余,一年 未见复发。此方治寒热不显之慢性痢疾及长期低烧, 而寒热虚实难以分辨者,每获满意效果。
PPT课件
20
20
三、根据部位,参以病机
泛指部位尚有另一情形,如身疼痛之类,所属病证及 其 机 理十 分 复杂 , 仅 就 桂 枝 新 加 汤 证 举 其 例 , 62条 曰:“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历来诸家皆曰太阳病之身 痛,发汗则止;本证之身痛,汗后不休,为发汗太过, 营气不足所致。曾治一例身痛患者杨某,女,28岁,农 民。既无太阳病史,亦未服发汗药,其身虽痛,然非痛 无休止,询其病情,乃一年前服西药(药名不详)治疗血 吸虫病,疗程将近结束,便觉身痛,呈闪痛性质,并有 抽掣感,四肢尤甚,一处闪痛之后,迅速转移他处,游 走不定,移时缓解,旋复如故,痛苦不堪,不能参加劳 动,脉弱,舌苔白,治疗未断,而病情逐渐加重。
解毒片之类无效,分析其病机为湿热内蕴,循肝胆经脉上
犯,且合外感之风寒,投方于下:生麻黄10g,连翘10g,
红饭豆10g,生姜10g,甘草10g,桑皮10g,薏米30g,茯
苓15g,刺蒺藜10g,谷精珠10g。服药未及一周,而病证
若失。因思前贤所言:医者,意也,方者,仿也,寓意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用药研究
16
• 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 用于脾、胃;
• 茯苓甘草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肾; • 桃核承气汤与温经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有助
于血脉、胞宫;
• 炙甘草汤与桂甘龙牡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 用于心。
伤寒论用药研究
17
§/只用桂、甘二味,名桂枝甘草汤,
大量 顿服,可以温振心阳;
伤寒论用药研究
12
• 桂枝的配伍规律:君芍药则调和营卫,臣麻黄
则发散风寒,佐苓术则温化痰水,使当归则散
寒通脉,加附子则回阳固表,配甘草则补心助
阳,合柴胡则和解枢机,和干姜则解表温理,
配龙牡则救护心阳,伍桃仁则辛行气血,得人
参则宣阳化阴,参饴糖则甘温建中,伴半夏则
宣散郁阳,助天雄则纯补中阳,入薤白则通阳
§/ 《金匮要略心典》说:“欲求阴阳之和者, 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后世独活寄生汤、三痹汤、十全大补汤与人
参养营汤中均有桂芍这一药对,其主要作用
伤寒论用药研究
• 用药在“巧用”什,么关药键在精。用一药之差一药用量 之差,处方用功多效少完量全不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用药 •用药
单味药 用量
应用特点、规律 功效的把握、再认识问题
单味药的用量 处方用量的构成比
伤寒论用药研究
2
本讲内容: • 1、用药规律; • 2、配伍规律; • 3、加减方法; • 4、药量用法; • 5、炮炙方法; • 6、煎药方法; • 7、服药方法;
伤寒论用药研究
8
• 次用药物多是临证加减的主要变动范围, 而其他“一般用药”则多作为辅助补充 药物,桂枝汤为群方之首是有其道理的。
• 《金匮》用药规律基本与《伤》相同, 前五味药也是桂枝汤的组成。
伤寒论用药研究
9
(二)特殊用法:
• 何任研究《伤寒论》用药,总结提出:“《伤 寒论》方,配伍谨严而灵活。一味药不只在一 类方中使用,在另一类方中通过配伍也可入选, 甚至补药可用于泻剂,寒药可用于温剂,加减 应用,尤见微妙。”
伤寒论用药研究
21
②仲景方例 §/桂枝汤及加味诸方以调补中土和营卫而起效; §/桂枝茯苓丸与温经汤中的桂芍相配,起调和气
血的作用; §/ 《金匮要略》虚劳篇中的小建中汤与桂枝龙骨
牡蛎汤中的桂芍相配,起到调整阴阳的作用。伤寒论用药研究源自22③后世论述与应用:
§/ 《本草述犯钓元》指出:“桂能引真阳而通 血脉,故合于芍药以和营卫”。
§/竹叶汤中的小量桂枝、甘草,既能
通阳 解表,又可温阳益气;
§/麻黄升麻汤中用微量桂枝、甘草,
属于辅助之药。
伤寒论用药研究
18
③后世论述与应用。
§/刘河间《宣明论方》桂苓甘露饮与大顺 散中的桂枝、甘草,是宣通阳气以祛暑 化湿。
§/ 《景岳全书》保元汤中用桂、甘草,在 于充实全身阳气。
§/ 近年用大剂量桂枝、甘草(各15—30g) 治疗心肾病,取得很好疗效。
散结。
伤寒论用药研究
13
• “脾主四时”,四季脾旺不受邪; • 《脾胃论》:“脾气行于四脏,是无定体,
顺逆传变,多反映在心、肝、肺、肾四脏病 机中,治疗四脏的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或 沉降,都要从脾胃兼化考虑”。
伤寒论用药研究
14
桂枝配甘草:
• ①配伍意义。桂枝辛甘温,气薄升散,能补中,又 可温通经脉;甘草甘平,国老之尊,不仅能益气, 更有内守之功,使桂枝不致过于走散。
伤寒论用药研究
11
四曰下气,举桂枝生姜枳实汤、桃仁承气汤等
12方;五曰行瘀,举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 4方;六曰补中,举小建汤、黄连汤等5方。
• 仲景用桂枝于补中“属义精妙,而功广博”。 桂枝所治之虚,非参术芪草所补之虚,而是土
为木困,因气弱而血滞,因血滞而气愈弱者之
虚,这就把仲景对桂枝的妙用,发掘无遗。
伤寒论用药研究
10
1.桂枝:
• 仲景用桂枝,可以说是“致广大而臻精微”,出神入 化,药量亦变动不居。
• 就其药用而言,邹润安《本经疏证》将仲景用桂枝法
度约为六端:一曰和营(实际是和营卫),举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等43方;二曰通阳,举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8方;三曰利水,举苓桂草枣汤、
五苓散等11方;
伤寒论用药研究
5
• 从药物使用的频数看,最多的是甘草,用了142 次,依次为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前五味 药恰好构成了“桂枝汤”,桂枝汤中这五味药 使用的次数总和为435次,占总使用药物次数的 40.41%,(其中占太阳病篇中的50.48%,太阳 中桂枝五味药频数为316,总为626)

伤寒论用药研究
伤寒论用药研究
19
桂枝配芍药
①配伍意义 : 桂枝辛甘温属阳;芍药苦平,微酸微寒属 阴。桂枝与芍药相配,补中气而温脾阳, 桂枝通卫阳以解肌;芍药和营阴,治寒热, 达到调和营卫的功能。
伤寒论用药研究
20
桂枝温通阳气以推动血脉之运行; 芍药养血、益阴、缓急,这是调和气血 的功能。
桂枝温振阳气,益火之源;芍药能益 肝脾真阴,滋润肝脾,柔肝缓急,这是 调整阴阳的功能。
6
• 除了这五味药外,出现频数最高的其他 药物依次为大黄、人参、干姜、附子、 枳实、黄芩、厚朴、芒硝、半夏、麻黄、 柴胡、茯苓、白术、杏仁、石膏。
伤寒论用药研究
7
• 可以看出《伤》的用药有明显的聚集性,处 方和基本模式为桂枝汤;
• 组方以桂枝汤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随证 加减变化,也可以说,组成桂枝汤的五味首 用药物是《伤》用药的核心, (以中气为本)
• 桂甘相配,既可温通阳气,又可以补中益气,使通 中有补。这个作用是全身性的,不限于一脏一腑。
伤寒论用药研究
15
• ②仲景方例。 • 桂枝汤、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宜通中阳,有
助于解表;
• 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中的桂枝 甘草温通经 络,主要作用于肌肉关节;
• 小青龙汤、泽漆汤中的桂枝、甘草宣通肺气, 温化肺中痰饮;
伤寒论用药研究
3
一、 用药规律
(一)一般规律
①用药规律:根据计数统计分析,在《伤》
398条原文中共使用方剂113首(112),共用 药物91味(86味),
伤寒论用药研究
4
• 其中太阳病用了59味,阳明40味,少阳7味,太 阴6味,少阴35味,厥阴38味(霍乱,阴阳易37 味)
②从用药次数看,用药的总频数用了1074次,其 中太阳病为626,阳明为190,少阳7,太阴11, 少阴87,厥阴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