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课件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
![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97c1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a.png)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 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第五、六 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阐释 “境界”。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第二则
这句话什么意思?
2.有造境, 有写境,此理
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 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 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 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 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 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 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宋祁 《玉楼春》为什么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
玉楼春 出”?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 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与梁启 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王国维留下“经此 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 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悲剧色彩的 “谜案”。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第二则
这句话什么意思?
2.有造境, 有写境,此理
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 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 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 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 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 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 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宋祁 《玉楼春》为什么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
玉楼春 出”?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 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与梁启 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王国维留下“经此 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 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悲剧色彩的 “谜案”。
10.1《人间词话》十则 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
![10.1《人间词话》十则 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220dadd87c24028905fc388.png)
拓展延伸
谈谈你对王国维所说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 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理解。
1.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 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 已有的成果。 2.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坚定执著,具有不怕艰难险阻, 不惜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 3.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 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
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 有何区别与联系?
从创作方法角度: “造境”是“虚构之境”,“写境”是写实之境,二者相互
渗透,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写实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 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 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谢谢欣赏
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
三层: 1.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二者的观物方式 3.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 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 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作者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
“大家”之作
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 沁人心脾——情深而动人 写景豁人耳目——景物特征分明,生动 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辞脱口而出——言语的自然真切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PPT课件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3354510c22590102029dc3.png)
可堪孤馆闭春寒, (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
杜鹃声里斜阳暮。
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 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 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
砌成此恨无重数。 意。这些是“有我之境”。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
15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 是: AD 属“无我之境”的是: BC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21
问题探究
▪ 1、袁行霈在《中国文学概论》中这样解释 “意境”: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像 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 的想象世界。”
结庐在人境,
之说?这里明明有
而无车马喧。
个悠然的诗人吗?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王国维所谓的“无我 之境”并不是指一般 意义上的“无我”, 而是指诗中景物不带 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 及个性特征
欲辨已忘言。
.
18
元好问《颖亭留别》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
▪ 2、学习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来鉴赏诗词。
▪ 3、学习第一至六则。领会王国维“境界说” 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 “无我之境”的区别与联系。
.
3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10.1《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人教版
![10.1《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66caa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7.png)
外物呈现出孤独凄婉的色彩。可见,当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
彩视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域,
是“有我之境”。
-21-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描画出
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可见,
-12-
10
《人间词话》十则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故不知何者为我(所以,因此)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原因,缘故)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故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2.解多义
其辞脱口而出(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1)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辞别)
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点评:作者在此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阐述“造境”与“写境”之间的关
彩视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域,
是“有我之境”。
-21-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描画出
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可见,
-12-
10
《人间词话》十则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故不知何者为我(所以,因此)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原因,缘故)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故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2.解多义
其辞脱口而出(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1)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辞别)
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点评:作者在此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阐述“造境”与“写境”之间的关
【人教版】古代文化经典《10人间词话》十则优秀课件(33张PPT)
![【人教版】古代文化经典《10人间词话》十则优秀课件(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e8fbaacf84b9d529ea7ad4.png)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思考:
一、《满江红》算不算一首有“境界” 的词?为什么?
二、如果要提出一种诗词鉴 赏理论叫做“境界说”,你以为有哪些 要素?该如何阐述?
经典原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谢榛《四溟诗话》
景真情真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况周颐《蕙风词话》
经典原文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赏析:前者生动地渲染出生机勃勃的春景, 游兴无限的情致;后者传神地表现出云开月 出,花影婆娑之景,意外欣慰之情,都能把 “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所以, 着此两字而“境界全出矣”。
表达传神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高尔基
学以致用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 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 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 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 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 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 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 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 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 着,不禁托掌称妙。
请赏析“扶”、“失”二字之妙。
学以致用
国古文化的消逝而死的.他是一个文人,而且还是一 个旧文人,他从小接受的思想就决定了他不会允许 这种文化这种制度在他面前消失,他无法理解,他只
思考:
一、《满江红》算不算一首有“境界” 的词?为什么?
二、如果要提出一种诗词鉴 赏理论叫做“境界说”,你以为有哪些 要素?该如何阐述?
经典原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谢榛《四溟诗话》
景真情真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况周颐《蕙风词话》
经典原文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赏析:前者生动地渲染出生机勃勃的春景, 游兴无限的情致;后者传神地表现出云开月 出,花影婆娑之景,意外欣慰之情,都能把 “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所以, 着此两字而“境界全出矣”。
表达传神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高尔基
学以致用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 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 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 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 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 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 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 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 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 着,不禁托掌称妙。
请赏析“扶”、“失”二字之妙。
学以致用
国古文化的消逝而死的.他是一个文人,而且还是一 个旧文人,他从小接受的思想就决定了他不会允许 这种文化这种制度在他面前消失,他无法理解,他只
《人间词话》十则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人间词话》十则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6b27e3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5.png)
在邵氏这里,“以物观物”是指按照事物本 身的规律去视察认识事物,并且尽量排除个 人的情感偏好 .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XXX或喜或悲)视察外物,并把这 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XXX平和)视察外物,外物以本 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 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 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域的类型:
☆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 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 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 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 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大小之别:境域有大小,不以是而 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 台,月迷津渡”也。 ……
且为肯浮 向君爱生 花持千长 间酒金恨 留劝轻欢 晚斜一娱 照阳笑少 。,。,
红绿縠东 杏杨皱城 枝烟波渐 头外纹觉 春晓迎风 意寒客光 闹轻棹好 。,。,
宋玉 祁楼
春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地渲染诞生机 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
明风重云沙 往临送午《张
日不重破上 落定帘月并 红,幕来禽
怎样写出有境域的作品?
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 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 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 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 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 主是也。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XXX或喜或悲)视察外物,并把这 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XXX平和)视察外物,外物以本 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 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 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域的类型:
☆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 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 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 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 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大小之别:境域有大小,不以是而 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 台,月迷津渡”也。 ……
且为肯浮 向君爱生 花持千长 间酒金恨 留劝轻欢 晚斜一娱 照阳笑少 。,。,
红绿縠东 杏杨皱城 枝烟波渐 头外纹觉 春晓迎风 意寒客光 闹轻棹好 。,。,
宋玉 祁楼
春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地渲染诞生机 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
明风重云沙 往临送午《张
日不重破上 落定帘月并 红,幕来禽
怎样写出有境域的作品?
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 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 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 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 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 主是也。
人间词话十则正式版课件
![人间词话十则正式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0413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c.png)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 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 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澹澹.( dàn ) 著.一“闹”字(zhuó ) 蓦.然( mò ) 遽.以此( jù ) 豁.人耳目(huò )
憔.悴.(qiáo cuì) 矫.揉(jiǎo )
第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 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在《文学小言》中也说: “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 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 也,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的也。……要之, 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两处都道出,优秀的 文学作品,必须具备“情”和“景”,且要“意一境浑”。
雪飘落着,雪花在为你叹惜!是呵,如果活的不被死的掐住 了咽喉,如果前进的不被守旧的拖住了脚跟,如果春的萌芽不被 冬末的残雪征服,那么,活着的,前进的,萌芽的,该会散发出 多少更加浓郁的生命的芬芳。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王 国 维 (1877—1927) , 初 名 德 桢 , 后 改 名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 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之交杰出的古文字、 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 哲学家,新兴学科甲骨文、敦煌学的奠基人 之一。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 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是享有国 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词话则是诗话的一个分支,指的是评论词、词人、词派,以 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述。始于宋代,最早的词话专著是宋 代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今佚。著名者有清代陈廷焯的 《白雨斋词话》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2)《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 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 代的作品。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一 部作品,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 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运用 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 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 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在体例和格式上,并无显著的差别, 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 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 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 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
![《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cc98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d.png)
3
启迪未来
文学作品要具有启迪性和引导性,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思想和文化的财富。
XII. 总结和展望
通过学习《人间词话》十则,我们深入了解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拓宽了对文学的认识,也为文学创作与传承 指明了方向。
审美享受
文学作品让人们享受美的沉浸 与升华,提升审美品味和艺术 修养。
思想启迪
文学作品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 生与社会问题,拓展思维视野 和智慧境界。
情感疗愈
文学作品提供情感寄托和宣泄, 帮助人们排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IX. 第八则:文学的时代感
文学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与变迁,承载了每一个时代的文化与思潮,并深 刻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2 生活与体验
文学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经验与共识,是人类 对世界的感知与认知的记录。
III. 第二则:文艺创作与人生观
主观认识
文艺创作是艺术家主观认识的 体现,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社 会和自身的看法。
批判思考
通过文艺创作,人们能够对现 实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突破 主观偏见与社会束缚。
追求真实
文艺创作追求真实,通过艺术 手法将人性、社会现象以及人 类精神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VI. 第五则:文学家的个性特征
1 创意与想象
文学家具有丰富的创意和 想象力,能够从平凡生活 中提炼出独特的文化符号 和情感表达。
2 敏感与洞察
文学家敏锐感知社会与人 性,善于洞察人们的内心 世界,把握人类情感的微 妙变化。
3 思辨与拓展
文学家善于思辨和探索, 通过文字将思维的边界推 向更广阔的领域。
《人间词话》十则
一部开创性的文学经典,《人间词话》详细论述了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本课 件将介绍其中的十则,带您领略这部伟大著作的魅力。
《人间词话》十则(讲)ppt课件
![《人间词话》十则(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918234f121dd36a22d8245.png)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1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傅雷家书》
2
▪
咏王国维
▪ 满清末造奇才出,体素羸弱性忧郁。
▪ 鄙薄功名弃科举,独树一帜文史哲。
▪ 知命之年不知命,奈何自投昆明湖?
▪ 而今细读君词话,幽窗冷雨一灯孤。
▪ 夜读《离骚》《人间词话》有感
▪ 岁暮天寒北风紧,夜深独对一灯明。
▪ 行吟离骚音琅琅,卧读词话思冥冥。
▪ 汨罗江上诗心醒,昆明湖里词魂惊。
10
研习第二则
▪ 辨别以下诗词名句哪些是“造境”,哪些是“写境”?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4)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7)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8)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8
整体把握
▪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 内容:
▪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 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9
具体分析
▪ 第一则为全书的总纲,作者高举“境界” 说,认为词格调的高下完全由境界决定。 有境界就有崇高的格调,就会有名言佳句; 而五代和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特绝妙就在于 有“境界”。
1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傅雷家书》
2
▪
咏王国维
▪ 满清末造奇才出,体素羸弱性忧郁。
▪ 鄙薄功名弃科举,独树一帜文史哲。
▪ 知命之年不知命,奈何自投昆明湖?
▪ 而今细读君词话,幽窗冷雨一灯孤。
▪ 夜读《离骚》《人间词话》有感
▪ 岁暮天寒北风紧,夜深独对一灯明。
▪ 行吟离骚音琅琅,卧读词话思冥冥。
▪ 汨罗江上诗心醒,昆明湖里词魂惊。
10
研习第二则
▪ 辨别以下诗词名句哪些是“造境”,哪些是“写境”?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4)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7)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8)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8
整体把握
▪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 内容:
▪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 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9
具体分析
▪ 第一则为全书的总纲,作者高举“境界” 说,认为词格调的高下完全由境界决定。 有境界就有崇高的格调,就会有名言佳句; 而五代和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特绝妙就在于 有“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有境界”?
要做到“有境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作者自己必须对其所写之对象有鲜明真切之感受。如 果只是因袭模仿,则尽管把外在之景物写得“桃红柳绿”, 把内在之感情写得“肠断魂销”,也依然是“无境界”。 2、陆机《文赋》开端说:“恒患意不称物,词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所以有了真切的感受以后,还 要能用文字将之真切地表达呈现出来。
对于“境界”一词的正确理解
从出处来看,“境界”一词本为佛家语,但并非“尔焰”之意。其 梵语原为Visaya,意谓“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不过此处所谓之 “势力”并不指世俗上用以取得权柄或攻土掠地的“势力”,而是 指吾人各种感受的“势力”。如佛经《俱舍论颂疏》中有“六根”、 “六识”、“六境”之说,云: 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 又加以解释说: 彼法者,色等六境也。此有功能者,此六根、六识,于彼色等有 见闻等功能也。 又说: 功能所托,名为‚境界‛,如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 界‛。 从以上的解说来看,可见唯有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具备的六识之 功能而感知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中感受,才能被称为“境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①‛,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 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释: ①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 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 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惟其有“轻视外物”之态度,所以才能使外物皆被我所 驱使而不被外物所拘限,因此才能有“出乎其外”的客观 关照;又惟其能有“重视外物”之态度,所以才能与一切 所写之对象取得生命的共感,因此才能有“入乎其内”的 深刻感受。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 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①亦略似之。然道君不 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 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注释: ①宋徽宗【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裁翦冰绡,轻叠 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 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 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 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 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 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 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今有一物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之而不厌者,谓之曰 优美之感情。若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 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 ——王国维《叔本华哲学及其教育学说》 有我之境:当我们存有“我”的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 对立的利害关系时的境界。 无我之境:当我们泯灭了自我的意志,因而与外物并无利 害关系相对立时的境界。
《人间词话》十则
关于“境界”的几种说法
1、以“意”与“境”二字来解说“境界”一词。以“意” 字来指作品中所写之“情意”,以“境”字来指作品中所 写之“景物”,而“境界”一词即兼指二者而言。 2、以“作品中的世界”来解说“境界”二字。 3、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解说“境界”一词之含义。 4、从“境界”二字的训诂或出处来界定其含义。“境” 的本字作“竟”,《说文》:“竟,乐曲尽为‘竟’。” 引申之凡是终极的都可称“竟”。所以文学的造诣的“终 极现象”便称为文境、诗境。从出处来看,《翻译名义集》 曰:“尔焰,又云境界,由能知之智照开所知之境,是则 名为过尔焰海。”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①‛,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②‛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 问津③‛,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④‛似之。 注释: ①《诗经· 小雅· 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 蹙靡所骋。" ②晏殊【蝶恋花】。 ③陶潜【饮酒】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 中叟,弥缝使其纯。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绝微响,漂 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 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 ④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 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 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游戏说
风流子 周邦彦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 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蜡, 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馀 悲。 亭皋分襟地,难堪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 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筯还 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周邦彦词的几大特点 1、摹写物态曲尽其妙; 2、所写多为常人之境,且常人皆能感之; 3、注重修辞及声律。
二、“造境”与“写境”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写境:取材于现实中实有之事物者。——写实 造境:取材于非现实中实有之事物,但出于作者意念中之 构想者。——理想
人生的三种境界
联想——比兴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 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 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 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 也。自一方面言之,则必吾人之胸中洞然无物,而后其观 物也深,而其体物也切;即客观的知识,实与主观的感情 为反比例。自他方面言之,则激烈之感情,亦得为直观之 对象、文学之材料;而观物与其描写之也,亦有无限之快 乐伴之。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 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遂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此 其所以但为天才游戏之事业,而不能以他道劝者也。 ——王国维《文学小言》
人类有一种游戏的本能,那是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 只是在消耗生活上的剩余精力之后可以得到的一种快感。 正因为这种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是故乃创造了艺术。 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必以热心 为之,故诙谐与严肃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 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不仅在能感受情绪,而又在能 把所感受的情绪表现出来。它能够表现情绪,就由于能把 切身的情绪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关照。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2、以“主观”与“客观”来解释“有我”与“无我”。 萧遥天在《语文小论》中说:“王氏的有我,以我观物, 似乎是主观的;无我,以物观物,似乎是客观的。”因王 氏在《人间词话》第三则中曾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 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 耳”,于是认为:“王氏把无我之境排为文章的最高境 界。”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 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 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 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关于“境界”的分类
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对于物”来解释“有我”和“无我”。朱光潜在 《诗论》中提出了“同物之境”与“超物之境”的说法。他认为: “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近 代美学的所谓‘移情作用’。”又加以解释说: “移情作用‛的发生是由于我在凝神关照事物时,霎时间由于物 我两忘而至物我同一,于是以在我的情趣移注于物,换句话说,移 情作用就是‚死物的生命化‛或是‚无情事物的有情化‛。 这种境界,依朱氏之意当叫做“同物之境”。至于“无我之境”, 则朱氏以为乃是: 使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就没有经过移情作用。 这种境界,依朱氏之意当叫做‚超物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