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5.21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指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即中国出口超过进口。

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持续存在多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浅析。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人口,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并选择中国作为生产和制造基地,进而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一现象使得中国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生产和出口商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中国的出口企业具有规模经济和产业链完整性的优势。

中国的出口企业往往是大型的制造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中国的产业链非常完整,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出口,每个环节都相对完备,能够提供完整的生产服务。

这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能够满足全球市场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中国实施的外贸政策也是导致对外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支持和鼓励出口,包括减免关税、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税率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和负担。

此外,中国还通过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举措,进一步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的出口,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增长。

出口的增加带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提高了就业率和人民收入水平。

同时,对外贸易的盈余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外汇储备,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信用度。

其次,对外贸易顺差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使得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依赖于外需市场,对全球经济格局造成了扭曲。

中国大量出口商品导致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引发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和贸易争端。

最新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最新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目前贸易顺差的现状出发,结合目前最新的数据,得出当前我国贸易顺逆差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造成贸易顺差的原因,对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利弊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控制贸易顺差过大可行对策。

关键字:贸易顺差原因影响对策贸易平衡主要内容:一、我国贸易顺差现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顺差。

近年来,这一趋势发展迅速,自海关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72万亿人民币,增长7.9%;进口12.11万亿人民币,增长7.3%;贸易顺差1.61万亿人民币,扩大12.8%。

保持适度贸易顺差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但是贸易顺差过大也会带来国际贸易壁垒、外汇管理难度加大、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研究贸易顺差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可行对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1、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广大低收入人群因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抑制了国内进口需求增加。

同时,国内投资增长与制造业的产能扩张,国内制造取代了部分进口且大量出口,引发外贸顺差的急剧扩大。

2、世界性产业转移。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至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又有奖入限出的外贸政策以及我国低廉的成本优势,国外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必定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人民币升值预期。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导致国内企业加快出口步伐,延缓进口步伐。

在资本与金融严格管制的情况下,资本会通过经常项目不断增加贸易顺差,不断加剧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

三、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有利于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作为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之一的出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②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贸易顺差加大了我国在出口上的优势,不仅促进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还加快了与外向经济发展相关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走向优化,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指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了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导致贸易收支出现盈余的情况。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趋势。

一、原因1. 产业结构优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大量出口商品使得贸易顺差形成。

2. 低成本生产:中国拥有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使得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

这导致了大量外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中国,进一步促进了出口。

3. 外资投资:外资对于促进贸易顺差起到了重要作用。

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建厂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这些外资企业多数以出口为主,进一步拉动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4. 领导:中国领导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出口的,例如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措施等。

这些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支持和便利,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二、影响1. 经济增长:贸易顺差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

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国内投资、消费等方面,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2. 就业机会:贸易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出口订单和生产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这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 国际地位提升:贸易顺差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这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4. 货币问题: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受着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于控制通胀、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趋势1. 出口结构升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中国的出口结构将逐渐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转变。

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但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2. 进口需求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将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一直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中国在贸易中一直存在着相对较大的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之一,其贸易顺差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人口基数与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规模,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供应地。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为中国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竞争优势。

2. 产业结构与分工合作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使得中国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

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分工合作关系,形成了全球供应链,进一步促进了贸易顺差的形成。

3. 外贸政策和经济体制中国实行的外贸政策和经济体制也对贸易顺差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出口。

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也为出口型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支持。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虽然中国在贸易顺差上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近年来贸易逆差也逐渐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 能源与原材料进口依赖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依赖进口能源和原材料,而大量的进口增加了贸易逆差的规模。

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对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这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大。

2. 高端技术产品进口增加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虽然不断提升,但在一些高端技术产品方面仍然较为依赖进口。

这些高端技术产品的大量进口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大。

3. 消费升级与进口品质需求提高随着中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带动了对高品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

由于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更多的高档消费品,这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增加。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逆差与贸易顺差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逆差与贸易顺差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逆差与贸易顺差分析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形式,贸易逆差与贸易顺差作为贸易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逆差与贸易顺差,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逆差的定义与原因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量与进口量之间的差额为负值,即净进口。

贸易逆差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进口超过出口的情况。

贸易逆差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竞争力相对不足。

这可能是由于该国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符合国际标准等因素导致的。

其次,贸易逆差还可能受制于汇率水平的影响。

汇率偏高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相对进口商品价格下跌,从而进一步加剧贸易逆差。

二、贸易逆差的影响与应对措施1. 经济影响贸易逆差对国家经济有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贸易逆差会压缩国内产业的竞争性。

由于本国产品相对便宜的进口商品充斥市场,国内产业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从而降低了国内产业的发展潜力。

其次,贸易逆差会造成国家对外负债增加以及外汇储备下降,从而增加了国内的经济风险。

为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出口竞争力。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加大对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开拓新的市场,降低贸易逆差的风险。

2. 政治影响贸易逆差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政治关系。

贸易逆差可能导致进口国对出口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加征关税、限制进口等。

这种情况下,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升级为经济战争,从而对两国政治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国家在处理贸易逆差问题时,应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与协商,寻求和平解决方式。

三、贸易顺差的定义与原因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量与进口量之间的差额为正值,即净出口。

贸易顺差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出口超过进口的情况。

我国近年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

我国近年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

1.低劳动力成本和产业升级:中国拥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并促进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

此外,中国还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2.跨国公司的外向型经济模式:许多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规模。

这些公司在中国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使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这种外向型经济模式促使中国的出口大幅增长,进而使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3.政府对外贸易的支持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优惠政策来支持外贸发展。

例如,政府设立了一系列贸易促进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等便利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鼓励出口。

此外,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关税、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提供贸易融资和担保支持等,促进出口增长。

4.消费需求的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这推动了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但由于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庞大且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国内需求无法完全满足,进口商品仍然较少。

这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加。

5.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

这些外国企业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产业的发展和出口的增加。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对外贸易顺差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对外贸易顺差可能导致汇率升值,进而使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其次,对外贸易顺差可能导致结构失衡,过于依赖出口和外贸,而忽视了国内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发展。

最后,对外贸易顺差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自主品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消费需求的刺激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年至XX年的27年间对外贸易增长了68倍,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然而,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基数越来越大并呈加速增长之势,已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议题,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防止大规模资金流出对本币币值稳定的威胁;有利于保证外债还本付息和支付外资分红、股本收益;有利于增强出口部门吸纳就业能力;有利于推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国内产业升级,等等。

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高,使进出口贸易逐渐出现“失衡”倾向,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我国经济运行的难点。

国际上通常以顺、逆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只要该比重控制在10%以内,即意味着一国贸易基本平衡。

依据该标准,XX年我国贸易顺差占当年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10.1%,开始触及贸易不平衡的边缘。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贸易顺差自XX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XX年达到102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XX年跃升至1775亿美元,而XX年仅1至4月份已达63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87.9%。

如果按这一幅度增长下去,预计XX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达XX亿美元之巨。

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一是贸易顺差过于集中于美欧,导致贸易摩擦频发。

XX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了83起贸易摩擦案件,主要为美欧发起。

为了应对贸易逆差,除了采取反倾销、保障和特保调查等措施以外,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开始在隐蔽性更强的反补贴领域开辟第二战场。

二是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巨额贸易顺差意味着国民储蓄大于投资,也意味着大量经济资源为他国所用。

国内消费、投资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国居民的福利,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解析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

解析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

解析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我国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由逆转顺,近年来更是持续增长。

对外贸易顺差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初期升值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国内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阐述了外贸顺差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减少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解决方案,就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形势下,为切实的解决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真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贸易顺差;初期升值;摩擦;引言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与他国完全隔绝的状态下生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发展。

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都与其外部经济密切相关。

而对外贸易是联系各国经济交往的纽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

在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它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

它不仅在实物形态上满足扩大再生产比例关系的需要,而且利用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价值量。

自从1992年的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由1992年的210亿美元(当年GDP的5%)增加到2009年6月的2.4万亿美元(接近当年GDP的一半)。

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外贸顺差激增倍受关注,外贸顺差过大被视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不少西方媒体、学者甚至政府机构含沙射影,暗示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破坏自由竞争。

过去两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进一步把这场争论推向了高潮。

认为这是导致他们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问题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在沉寂多年后重视。

持续巨额的外贸顺差及其引发的贸易摩擦和汇率升值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及其调整措施

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及其调整措施


近些年 ,我国外贸顺差连续增加 ,导 致 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越 来越严重 ,外汇 储备连 年攀 升。顺差增 加,当然有 明显 的 积极意 义,但是顺差增加到一定程 度 ,其 积极 意义就 大打折扣,负面作 用就 开始增 加 。如要有效地调节我 国国际收支的不平 衡 问题 ,首 先就必须分析 国际贸易顺差 出 现 的原因。
济发展 的 “ 瓶颈 ”是 内需不足 ,因此 ,多 年来 中国一直在设法提高 内需 ,使 内需能 够拉动 中国的经济发展 。扩大 内需是解决 贸易顺 差也是发展 中国经济 的重要举措 。 2 、产业的跨国转移促进 了出口增 长。 自上个世纪 9 年代初 以来 , 0 我国连续成为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 多的发展 中国家,并 形成 了以外 资企 业为主 的加工贸易基地 。 正是在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持续增 加的 推动下 , 0 4 2 0 年我国大陆的加工贸易顺差 达 16 亿 美元 ,2 0 年攀升到 12 . 亿 03 05 44 5 美元 , 0 6 外资企业在我 国大 陆进 出 口 20 年 总额 中所 占比重更达 5 . 7 8 4 %。外商 投资 企业在我国生产和销售的大幅度增加 ,形 成 了进 口替代 。 3 我 国的劳动力 资源 优势 。 、 我国是劳 动力资源总量最大的 国家 ,劳动力成本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是造成我国出 口产品 价格 低、竞争力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 国外资本来华投 资的强大吸 引力 ,外商可 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 进一步降低生 产成 本 ,实现规模 经济效应 ,既可以推动 我国 出 口贸易的发展 ,也可 以为 我国消费 者提 供更多 的进 口替 代产品 。 4 国际市场对 中国生产的商 品需求比 、 较大。 由于经济发展 水平的制约 , 国目前 我 生产的基本特征仍是以劳动 密集型产 品为 主, 而与我国贸易量最大的欧盟、美国、日 本等国的经济结构都是 以较高 的技术含量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及影响自1990年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除了1993年为逆差外,一直保持着顺差。

近几年,持续的贸易顺差和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2 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顺差由上年32 1亿美元猛增至1019亿美元。

在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人民币小幅升值已经近一年以后,2006年上半年外贸顺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比2005年同期有所增加。

对于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今后的走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各方面参考。

一、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2005年我国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外贸顺差,有短期因素的作用。

但是多年来一直保持顺差,则主要是由一些长期因素决定的。

所谓短期因素,主要是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开始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投资增长受到一定抑制。

同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其他一些资源性产品价格也都有相当大的涨幅。

这些都抑制了国内进口需求。

但是,国际市场需求近两年却一直十分强劲。

所以,尽管自2005年7月下旬起人民币开始向上小幅浮动,我国的出口在外需拉动下却仍然以大大高于进口的增长速度增长,使得全年贸易顺差一下子突破了1000亿美元。

所谓长期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间产业转移因素。

分析近10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可知,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产生的顺差。

如果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的统计,就会发现,在中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欧的顺差是成比例缩小的。

浅谈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而且贸易顺差额不断增加。

尽管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是总体来看我国贸易顺差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巨额的贸易顺差背后仍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贸易顺差;加工贸易;出口退税1 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问题1.1 中美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1)我国部分出口企业以谎报出口总量来骗取出口退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表示:“中国的外贸顺差并非如体现的那么大,炒汇、企业骗取退税导致中国外贸顺差存在很大水分。

”英国渣打银行资深外籍分析师王志浩曾调查,虽然我国海关统计出口了大额货品,但是与中国有往来的8个国家的统计显示,这些国家并没有收到那么高价值的货物。

这说明部分中国的出口商可能在经海关出口时虚报了出口数额,使海关统计的数额与真实的数额不相符。

出口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出口退税和帮助国外资金以贸易回款的名义进入中国。

这些资金进入我国后,一般情况下都被用于炒股或是炒房地产,这也是我国房地产和股市不能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

(2)某些企业通过把已经出口的货物进行再进口的方式,来享受进口保税的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存在177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国货复进口高达733.6亿美元,使中国成为自己的第七大进口国,将近40%顺差来源于为骗取出口退税而进行的进出口虚报。

国货复进口是指出口商将之前已经出口的产品再进口。

由于我国对加工贸易的进口一直实行减免税政策,即境外进口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制成品及半制成品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因此,一些出口商就将此类产品先出口,使出口企业得到国家退税的好处;然后又通过加工贸易的名义进口,使企业得到国家减免税的好处。

在贸易统计上,此类进口一般不计入总量,而出口却按正常计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顺差虚增。

贸易顺差原因及影响

贸易顺差原因及影响

一、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原因分析1.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使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势头更加迅猛。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分工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的发展吸引了国际分工中越来越多的生产活动、进口更多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口更多的产品。

由于国际分工决定的生产活动地域转移始终存在,那么,在未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没有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将无从谈起,因此,这是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基础条件。

2.国际分工使贸易顺差成为一种必然国际贸易的发展伴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对中国的贸易顺差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国际分工使贸易顺差的结构产生变化,使我国对不同经济体贸易顺差的差异巨大。

其次,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使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从而扩大了贸易顺差。

再次,国际分工使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迅速升级,从而扩大贸易顺差。

因此,已有比较优势的持续发挥作用,是我国贸易顺差稳定增长的基础,新的机械和运输设备等方面的实力的迅速提升,则快速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的规模。

3.国内产能过剩国内产能过剩来自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促成个别行业的盲目扩张,忽视居民收入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长期处于低水平。

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逐步严重起来。

4.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企业尽量提前出口推迟进口在人民币升值的现实和预期下,对于用美元结算的出口来说,提前出口等于在出口同样数量产品的情况下,可以换回更多的美元;对于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口而言,推迟进口等于在进口同样数量产品的情况下,支付更少的人民币。

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大趋势和预期的背景下,提前出口和推迟进口成为了企业合理的选择,在每一个时间段内,出口都被尽量地放大了,进口都被尽量地缩小了。

因此,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趋势和升值预期,是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之一。

论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

论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

论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关键词]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原因对策[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顺差,这既有其直接原因,又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因此,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不平衡问题是个综合治理工程。

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直接原因1.我国出口加工贸易持续大幅顺差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各年整理2.我国的进口替代能力加强表2 20XX年~20XX年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情况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各年整理表2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在20XX年~20XX年间出口增幅快于进口增幅,而且自20XX年开始,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远落后于出口增长。

这说明了随着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原料、零部件的国内供应比重在迅速增长,进口替代能力加强。

这也是我国加工贸易急剧增长中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关键原因。

3.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二、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深层次原因1.我国对贸易顺差的观念滞后我国曾长期外汇短缺,因此,政府一直把鼓励出口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使人们形成了“贸易顺差有利于中国”的观念。

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已完全不同于当初,截至20XX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0663亿美元。

然而,许多地方或部门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当初,体现在政策上,各级政府鼓励出口换汇、创汇的措施不少;鼓励进出口平衡安排和鼓励进口的措施则相对不足。

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子。

我们利用劳动力优势,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推动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随着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国际市场上这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由于我国这类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差,许多出口只有通过低价竞销才能实现。

因此,伴随我国出口规模及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是对外贸易收益的不断减少,出现了“贸易的贫困化增长”。

3.贸易伙伴国对其向我国进口的管制和限制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我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应该从贸易伙伴国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进出平衡。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一、原因分析1.劳动力成本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使得中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基础设施优势:中国政府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物流成本降低,货物流通更加便捷,从而提高了中国商品的出口能力。

3.产业结构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成为了世界工厂。

较低的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使中国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

4.外资投资增加: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增加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5.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为目标,保持了低汇率的竞争优势,使得国外购买中国商品的成本较低,增加了出口。

6.国际分工:全球分工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生产链的重要一环,通过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加工、组装等环节,中国实现了出口的大幅增长。

二、影响分析1.经济增长:对外贸易顺差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外贸顺差可以用于投资基础设施、提高科技水平等,推动国内经济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2.就业机会:外贸顺差促进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改善了民生。

3.隐患风险:外贸顺差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外部需求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可能导致贸易顺差减少或逆转,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4.短期暂时性影响:外贸顺差过大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同时,对外贸易顺差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等问题。

三、对策分析1.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通过对外投资,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贸易顺差,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服务业发展,减少对加工贸易依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减少对外贸易顺差的依赖。

4.推动贸易平衡:通过加强贸易谈判、开放市场、增加进口等方式,促进贸易平衡,降低对外贸易顺差的风险。

贸易顺差的利弊各是什么

贸易顺差的利弊各是什么

贸易顺差的利弊各是什么•相关推荐贸易顺差的利弊各是什么贸易顺差的利弊各是什么?利益1.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刺激经济增长。

一是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净出口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

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主要是净出口增加的结果。

净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贸乘数效应,在外贸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净出口额,大于经常项目贸易顺差额。

其次,资本项目贸易顺差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资本项目贸易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资本项目贸易顺差源于资本净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

资本净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

在外商直接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外商直接投资额,大于资本项目贸易顺差额。

2.贸易顺差增加了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有逆差外,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伴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外汇储备2003年底已超过4010 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综合国力,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二是表明中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成本取得各类贷款。

三是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商,对其利润汇回该国有安全感,这些外商愿意更积极注入资本,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

3.贸易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经济总量平衡不仅与储蓄投资有关,还与外贸有关。

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进口弥补财政赤字,以保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那样,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并存的双赤字现象。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班级经济学院09级国际贸易学姓名XX学号XXXXXXXXXX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入世这九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贸易出口国,出口商品远销海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顺差国,并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那么巨额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怎样的,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同时结合中国现有国情,对改变巨额贸易顺差现状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政府对外贸易政策转变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贸易顺差巨额经济增长方式内需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情,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自1994年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来,中国的贸易差额开始了持续的正的盈余。

从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出,自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加,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日益提升。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外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

2008年对外贸易总额高达179921.5亿元人民币,较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59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近305倍,其中出口额增长了370倍,增幅惊人。

1993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贸易顺差。

表一1995-2009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1单位:亿元(人民币)1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199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示意图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1996年以及2007开始,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降低。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依然较高,2006年高达65.12%,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密不可分。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分析:原因、影响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分析:原因、影响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分析:原因、影响及对策摘要本文对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原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包括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势和国际分工的影响等。

接着,我们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对经济的影响,包括积累外汇储备、国内就业的保障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下降等。

最后,我们提出了解决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带来的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国内创新能力、调整外贸政策和加强跨国合作等。

1. 引言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是指中国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原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进行深入分析。

2. 原因分析2.1 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价格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订单。

2.2 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势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供应链,从原材料到制造加工再到出口的产业链条较为完善。

这使得中国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和高质量的制造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2.3 国际分工的影响国际分工使得各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承担着大量的加工贸易任务,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关键的制造环节。

这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形成,即中国作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出口国。

3. 影响分析3.1 积累外汇储备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使得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外部冲击。

3.2 国内就业的保障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形成为国内就业提供了保障。

大量的制造业出口带来了就业机会,稳定了社会就业形势,缓解了人口就业压力。

3.3 国内消费需求的下降中国大量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到国外,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减少。

中国的消费市场相对较小,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有限。

外贸收支持续顺差成因及对策论文

外贸收支持续顺差成因及对策论文

我国外贸收支持续顺差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从1994年到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进行分析可知,适当的贸易顺差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改善贸易国的社会福利。

然而过度的巨额贸易顺差也带来了货币政策受损、贸易摩擦等问题,增加的宏观调控的难度。

[关键词]贸易顺差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一、我国近年来的外贸顺差现状我国同其他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外贸行业由开始外汇缺乏的创汇阶段,到现在巨额的外贸顺差,经历了“由逆差到顺差”的过程。

自从1994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额逐年呈递增趋势。

贸易顺差从1994年到2004年虽然在增加,但增幅很小;从2004年开始快速增加,2005年突破千亿美元,到2008年达到最大值295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

;2009年和2010年贸易顺差均不同幅度减少。

二、我国巨额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1.国内市场的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但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效率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导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我国进口需求产品的扩大。

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快速但不平衡发展使得各地区人们的收入差距更突出,人们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以及较高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费用,都制约着人们的消费。

这就使得国内的出口企业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国外市场,由此导致了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

2.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加大顺差。

加工贸易本身就是一种顺差贸易。

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形成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格局。

自1994年以来,货物贸易顺差呈现递增趋势,与此相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却始终处于小幅度的逆差状态,即说明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外贸顺差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推动外贸长久持续顺差的主导因素。

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性的措施,鼓励我国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也即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产品数量迅速增加,货物贸易顺差加大,因此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扩大造成我国外贸顺差总额的加大。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到2012年进出口总额已经接近4万亿美元,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然而,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贸易顺差基数越来越大并呈加速增长之势,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贸易摩擦此起彼伏。

即使在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顺差幅度有所收窄,但依然保持着巨额的顺差。

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改善贸易顺差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贸易摩擦一、我国近年国际贸易概况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在绝大部分年份均处于顺差状态,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国际贸易均处于清一色的顺差状态,而且顺差的幅度呈现加大的趋势。

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有所下降,顺差有所收窄,但依然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

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本文列出了2003年至2012年我国进出口的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国际贸易持续性顺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二、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分析对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原因,国内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给予了不同角度的解读。

我们认为,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加大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一)内部因素:1.劳动力资源优势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化,多年来大量隐形的失业迅速凸现出来,在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释放出来流入城市,在城市,大量的工人则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大量国有企业的破产,大量工人失业,人口的绝对过剩使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不仅低于本国的劳动力价值,更是远远低于国际平均劳动力价值,虽然近些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中国的出口正是建立在这种廉价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上的,利用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即使外部市场受到金融危机或者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需求或者价格有所下降,企业仍然能够赚取利润,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和建筑材料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屡创新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试分析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学生姓名:刘琦学号: 0801110224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0802指导教师:杨太康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 10 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试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内容摘要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使得对冲外汇储备过多而引起的流动性泛滥,使人们认识到了持续顺差的利和弊。

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国内的整体经济结构,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我国特殊的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我国现有的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压力大。

因此分析我国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和找出对策,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持续顺差的成因,分为国际和国内两方面。

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顺差的好处,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它的弊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办法来控制持续的贸易顺差。

关键词:顺差成因利弊策略ⅠTry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or the cause of the trade surplu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strategyAbstractChina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mbalances now more and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 long-term surplus leads to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growth too fast, makes hed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cause too much liquidity flood, make people know to continu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plus. International payment surplus impact the overall economic structure, increas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s our country's special foreign exchange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leading to our country's existing liquidity, rising prices pressure. So analyses the international payment surplus and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ies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ontinuing surplus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benefits of the surplu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ts drawbacks. Let us clearly understand the real conditions of China now, and find out some way to control the continued trade surplus.Keywords:surplus the causes of the pros cons of policyⅡ目录序言 (1)一、对外贸易顺差的相关理论 (1)(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现状 (1)(二)对外贸易顺差的成因 (2)1.国际因素 (2)2.国内因素 (2)二、对外贸易顺差的利弊 (3)(一)对外贸易顺差的好处 (3)1.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3)2.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3.贸易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4.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4)5.贸易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4)(二)长期对外贸易顺差的不利之处 (4)1. 较高的出口依存性将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 (4)2.抑制了国内消费的增长 (5)3.贸易顺差激增可能带来国内通货膨胀 (5)4.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加风险。

(6)三、治理我国长期贸易顺差的对策 (6)(一)保持外贸政策稳定 (7)(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7)(三)加强改进进口工作 (7)(四)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7)(五)积极支持中小企业 (7)结论 (7)致谢 (9)参考文献 (10)序言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出口商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促进了我国经济长期的稳定增长。

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尤其是贸易失衡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据海关统计,2000-200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从2000年的241.1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981.31亿美元,一直呈现出增加到趋势。

2008年以后,中国历年的贸易顺差开始逐年减少。

2011年全年,中国实现对外贸易顺差1551.41亿美元,这是我国在2008年达到贸易顺差顶峰之后的连续第三年下降,贸易平衡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巨额顺差加大了国内经济受外来冲击的风险,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协调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令世人瞩目,并引发若干国际争议。

鉴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还将少于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其顺差局面一时还不会改观,因此,本文仅就贸易顺差展开讨论。

一、对外贸易顺差的相关理论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巨额的贸易顺差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长期的持续顺差原因不仅在于内因也有外因。

要冲国内和国外不同角度去分析原因。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现状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

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

经常项目24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下降66%;收益顺差1l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84%。

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03亿美元,下降l1%,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增长12.7倍;其它投资顺差133亿美元,上年为逆差40亿美元。

2006年未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由统计结果来看,经常项目顺差在大幅增加,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则在大幅下降,并且经常项目贸易占了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

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外贸顺差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按目前发展趋势,预计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为2500—3000亿美元。

2008年,中国进出口25616.3亿美元,增长17.8%,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回落8.6个百分点;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回落2.3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2072.2亿美元,下降13.9%。

其中出口总额12016.6亿美元,下降16.0%;进口总额10055.6亿美元,下降11.2%。

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贸易顺差1961.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2%。

2010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达到6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

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比2008年同期增长3.3%;进口3016.8亿美元,增长64.6%,创季度增速历史最高。

3月当月进出口总额2314.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

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0%。

1至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3.1%。

其中出口7050.9亿美元,增长35.2%;进口6497.9亿美元,增长52.7%;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下降42.5%。

2008年以后,中国历年的贸易顺差开始逐年减少。

2011年全年,中国实现对外贸易顺差1551.41亿美元,这是我国在2008年达到贸易顺差顶峰之后的连续第三年下降,贸易平衡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虽然有所改善,但长期及巨额的顺差使这种经济现象的影响更加明显。

(二)对外贸易顺差的成因1.国际因素(1)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在亚太地区形成了以我国为加工装配中心,以东亚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欧美为技术研发方、品牌持有方和主要市场的产业链,使我国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对美欧顺差。

(2)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强劲。

近年来,全球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主要发达国家内需旺盛、投资活跃,带动全球经济较快回升。

美国07年一季度经济增长5.3%,创两年来最快的纪录。

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日本经济走出通缩,步入新的景气周期。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取得高增长。

(3)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2008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

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