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天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合集下载

航天市场分析报告

航天市场分析报告

航天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航天市场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航天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与规划。

通过对航天行业的现状、主要参与者分析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同时,本报告还将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航天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报告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正文部分将主要包括航天市场现状、主要参与者分析和市场发展趋势三个部分的内容。

结论部分将总结目前航天市场的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当前航天市场的现状和主要参与者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探讨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概述和主要参与者的分析,我们旨在为行业内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情报和战略指导。

此外,我们还将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为航天领域的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最终目的是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市场格局,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指引和支持。

1.4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航天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我们概述了航天市场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然后,我们从航天市场现状、主要参与者分析以及市场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航天市场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航天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航天市场的参与者也呈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对航天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展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航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航天市场作为一个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市场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研究-发展概况、竞争格局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研究-发展概况、竞争格局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研究-发展概况、竞争格局(一)行业发展概况1、国防军工行业国防军工行业是国家安全的支柱,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为国家武装力量提供各种武器装备研制,包括兵器、船舶、航空、核工业、航天、军工电子等相关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群,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世界军工产业发展迅速,科研投入和制造规模不断增长,传统军事强国地位稳固,新兴市场军工产业发展迅速。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随着近几年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国防战略的调整,我国军费支出显著增长。

军费的持续稳步增长为军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0年,我国国防支出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到2017年,我国国防支出突破10,000亿元大关,2018年,国防军费也仍将在万亿关口上保持较高速增长,并维持国防支出占GDP比重1.3%左右。

2010年至2017年,我国国防预算支出复合增长率为9.94%,远超过同期日本、美国的国防预算支出增速。

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提升、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和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需求释放,我国国防支出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军工产品相比民用产品具有以下特性:(1)军工产品的生产既要符合经济规律,又要受到战争规律的制约。

军工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战时战争、部队训练、储备、军品外贸等需求,其用途决定了兵器生产不仅受制于经济规律的运行,还要受到战争规律的制约;(2)大部分军工产品军民兼容性差、军用转民用难度比较大;(3)军工产业的布局服从国家战略需要,以国防效益为中心。

鉴于军工产业的上述特性,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以保护军工产业的发展。

军工产品的用途及其特性决定了其对技术的高要求。

军工产品由众多零部件组成,涉及机械、冶金、化工、电力、精密仪表、电子信息等领域,其研制生产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

军工产品的生产通常采取“军工产品整体制造商——多级供应商”的制造模式:产业链的第一级为军工产品整体制造商,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子系统组装、客户服务和质量控制;第二级为军工产品子系统的制造商;第三级是为上层的整体兵工产品与子系统提供装备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

年航空航天行业产业链整合与国际竞争

年航空航天行业产业链整合与国际竞争

年航空航天行业产业链整合与国际竞争航空航天行业,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象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航空航天行业的产业链整合以及国际竞争态势愈发引人关注。

航空航天行业的产业链极为复杂,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到售后服务等众多环节。

在原材料方面,高强度合金、复合材料等的研发与生产是基础。

这些材料不仅要具备轻量化、高强度的特性,还需要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

零部件制造则要求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飞机发动机的叶片,都必须符合严苛的质量标准。

整机装配环节更是需要高度集成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飞机的组装涉及到数万个零部件的精准配合,航天器的装配则需要在无菌、无尘的环境中进行,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售后服务包括飞机的维修、保养、改装以及技术支持等,对于保障飞行器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近年来,航空航天行业的产业链整合趋势日益明显。

一方面,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

例如,某国际知名航空巨头收购了一家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从而加强了对供应链的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环节外包给专业的供应商,通过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这种整合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方面,各国都在航空航天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力图占据一席之地。

美国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传统强国,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产业体系。

其在民用航空领域的波音公司和在军用航空领域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都是全球知名的企业。

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则是民用航空领域能与波音抗衡的重要力量,此外,欧洲各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在民用航空方面,C919大型客机的成功试飞和交付标志着中国在大飞机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航空航天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研究

航空航天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研究

航空航天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研究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科技领域的代表,其市场竞争力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一产业不仅涵盖了先进的技术研发、复杂的制造工艺,还涉及到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航空航天产业的特点首先在于其高度的技术密集性。

从飞机和航天器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到制造工艺的精度要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例如,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显著减轻飞行器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飞行性能;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则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动力性能和可靠性。

市场需求是影响航空航天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运输需求持续增长。

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旅游度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

这就对航空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更新机队,引进更高效、更舒适的飞机。

同时,在航天领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导航和遥感等需求。

在技术创新方面,航空航天产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各国和各大企业都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争取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例如,电动飞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将为未来的航空运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航天领域,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技术成为了竞争的焦点,能够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太空探索的效率。

产业链的完整性对于航空航天产业的竞争力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了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或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保证质量和交付周期,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例如,一些航空航天强国不仅能够自主研发和制造飞机和航天器,还能够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品牌和声誉在航空航天产业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知名的飞机制造商和航天企业往往凭借其长期积累的良好品牌形象和声誉,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订单。

消费者在选择飞机或航天产品时,往往更倾向于那些具有良好口碑和历史业绩的品牌。

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分析

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分析

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分析一、市场概述航空航天工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航空航天产业中,零部件市场作为基础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二、市场规模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是一个庞大且迅速增长的市场。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持续保持1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

预计到2025年,全球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

三、市场驱动因素1.全球航空航天业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零部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推动了市场的扩大。

2.技术创新的推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使得航空航天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得到提升,反过来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3.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对航空航天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如中国、印度等国家,这也为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机会。

四、市场细分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细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类型: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高温合金材料等。

2.功能类型:包括结构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导航与控制系统等。

3.应用领域:包括商用航空、军用航空、宇航等。

五、市场竞争格局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的零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

目前,全球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地区的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展开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六、市场发展趋势1.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正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的发展,提高航空航天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3.绿色环保的要求:航空航天工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航空航天零部件市场也将受到绿色环保技术的推动。

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
加强航天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可持 续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航天项目,提高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 位和影响力。
加强航天法律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 国际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04 国际航天竞争与 合作的挑战与机 遇
国际航天竞争与合作面临的挑战
卫星导航系统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欧洲空间局等国家 合作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互操作和兼容性,提高卫星导航服 务水平。
国际航天合作的意义与影响
促进科技交流与进步
国际航天合作为各国航天机构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 航天技术的共同进步和创新发展。
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02 国际航天合作的 形式与案例
国际航天合作的主要形式
政府间合作
通过国家间的航天政策对话、 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推动航
天领域的共同发展。
商业合作
企业间的航天技术研发、产品 制造和发射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通过学术会议、研究项目和教 育培训等方式,促进航天领域 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中国与法国、美国等国家开展卫星技 术合作,共同研制和发射了多颗卫星 。
2000年代
1990年代
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ISS)计划,参 与了多个实验项目和技术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在卫星发 射、深空探测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 研发和发射了多颗卫星和探测器。
2010年代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与 多个国家在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等领 域开展合作,同时推动国际合作开展 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任务。

2024年航天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航天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航天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航天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航天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航天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全球航天市场年均增长率约为X%,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美元。

2.2 主要市场参与方航天市场的参与方主要包括国家航天局、航天企业、政府机构和私营公司等。

其中,国家航天局在航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市场发展。

2.3 市场发展动态2.3.1 子市场细分航天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业务领域进行细分,如商业卫星、航天器制造和航天科研等。

其中,商业卫星市场类别涵盖了通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和导航定位卫星等。

2.3.2 技术创新驱动航天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航天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SpaceX公司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在减少航天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突破。

三、市场竞争格局3.1 主要参与者及市场份额目前,全球航天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美国的NASA、SpaceX、欧洲航天局以及中国的国家航天局等。

这些参与者在航天技术研究、卫星制造和运载能力方面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3.2 竞争优势分析各参与者在航天市场上具备不同的竞争优势。

例如,NASA在航天科研和探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SpaceX通过创新的火箭技术在商业卫星市场上取得了竞争优势。

3.3 持续创新与合作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开拓市场,各参与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进行合作。

例如,多个国家航天局之间进行合作,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中共同参与。

四、市场发展前景4.1 市场机遇航天市场发展面临着广阔的机遇。

随着商业空间旅游的兴起和卫星应用的广泛需求,航天市场将继续扩大。

同时,航天技术在通信、气象、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全球航空航天行业中,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显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本文将就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中的主要因素、趋势以及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格局的基本特点市场竞争格局是指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竞争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竞争形态。

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全球范围竞争:航空航天行业作为一个全球性行业,竞争主体不仅局限于国内企业,还包括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

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

2. 技术导向竞争: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技术水平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格局中,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地位。

3. 多元化竞争手段:除了技术创新之外,企业还通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等多种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

正是通过多元化的竞争手段,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优势。

二、市场竞争格局的主要因素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因素:1. 国家政策和法规:国家政策和法规直接影响着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竞争格局。

不同国家对于航空航天产业的支持力度、人才培养以及市场准入等政策差异将直接影响各企业的竞争地位。

2. 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拥有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和研发实力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3.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是市场竞争的驱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航空航天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企业通过了解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市场竞争格局的趋势在全球航空航天行业中,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几种主要趋势:1. 行业整合与并购: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航空航天行业呈现出加速整合和并购的趋势。

航空航天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航空航天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航空航天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航空航天产业的问题1. 市场竞争压力在全球范围内,航空航天产业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

各国企业争夺市场份额,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这会导致企业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术创新与开发投入,并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 高昂的研发成本航空航天产业需要进行复杂而长期的研发工作,这使得其研发周期长、风险高、成本昂贵。

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型设备等方面,并且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测试验证和试飞等工作。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3. 紧缺人才航空航天产业要求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的人才,然而,在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

由于该行业要求专业知识广泛且深入,从事相关工作需要长期系统学习和培训。

因此,缺乏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成为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障碍。

4. 国际合作与保护主义在航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国存在利益冲突和保护主义倾向,跨国合作面临着许多困难。

同时,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限制了科技转移和跨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

这种保护主义行为对全球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

二、解决途径1. 提升创新能力为应对市场竞争压力,航空航天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更完善的研发体系,并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工作。

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解决紧缺人才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开设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

二是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技术专家,建立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航空航天产业。

3. 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面对保护主义的挑战,航空航天产业需要积极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全球航空航天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构建一个共赢的格局。

2024年全球航空航天业的发展趋势

2024年全球航空航天业的发展趋势
交流
贸易和知识产权问题
航空航天业涉及复杂的贸易和知识产权问题,包括国际合作和竞争关系。 各国政府在制定航空航天政策时需考虑贸易和知识产权的影响,以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贸易和知识产权问题对航空航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来解决。 航空航天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加强,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4年全球航空航天业的
发展趋势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全球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概述 2024年全球航空航天业的发展趋
势 技术进步对全球航空航天业的影响
全球航空航天业的政策环境
全球航空航天业的市场前景和挑战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全球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概述
当前发展状况
全球航空航天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 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航空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 航空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行业监管日益严格。
主要市场和地区
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
亚洲地区:中国、日本、韩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欧洲地区:欧洲联盟、俄罗斯
太空旅游和太空探 索将成为航天运输 市场增长的重要推 动力。
未来航天运输市场 将呈现多元化的发 展趋势,包括小型 卫星发射、太空垃 圾清理等新兴领域 。
商业太空旅游的兴起
添加标题
定义:商业太空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通过搭乘太空飞船进入太空,体验失 重、观赏宇宙美景等。
添加标题
2024年的发展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商业太空旅游在2024年 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富豪选择进行太空旅游。

2024年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航天器热控系统在航天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航天器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在当前航天领域的高速发展背景下,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也正遇到新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概述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通过对市场规模、增长率、主要参与者和竞争格局的分析,可以获取对该市场的全面认识。

据行业研究数据显示,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市场规模和增长率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规模主要受到航天产业的需求影响。

根据最新研究数据,2019年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市场增长率在XX%左右。

市场主要参与者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各参与者通过提供创新的技术和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公司A、公司B、公司C等。

这些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市场趋势随着航天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市场趋势的分析:1.技术创新: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航天任务和环境条件。

因此,技术创新对市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新型材料和先进的热控技术可以提升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2.环保可持续:在当今社会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也在寻求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例如,研发低能耗、低污染的热控系统,以减少航天器对环境的影响。

3.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也在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航天器热控系统的效率和精度。

市场挑战除了机遇,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1.高成本:航天器热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高昂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这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技术复杂性:航天器热控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能力。

2024年全球航空航天技术的突破与市场发展趋

2024年全球航空航天技术的突破与市场发展趋

航空航天技术与其他 产业融合
航空航天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将产生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 ,如航空航天技术与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将在智慧城 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无损检测、光学检测等智能 检测技术,确保航空航天产品的 质量和安全性。
04
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技术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优化升级
高精度定位技术
通过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实现厘米级 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满足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等领 域的需求。
多源信息融合
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多种导航技 术相结合,提高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动航空物流领 域的变革,实现更高效、便捷的货物配送 服务。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航空技术 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生物燃料、电动 飞机等,降低航空业对环境的影响。
02
新型推进系统与动力技术
火箭发动机创新及性能提升
液体火箭发动机
通过采用新型燃料、提高燃烧效率、优化喷嘴设计等手段,提升液 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和比冲性能。
03
轻量化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
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优异 的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 飞机机身、机翼和尾翼等结 构部件,可大幅减轻重量并
提高燃油经济性。
陶瓷基复合材料
具有高温耐性、抗氧化性和 良好的力学性能,适用于航 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如 涡轮叶片和燃烧室,提高发
02
03
抗干扰与反制措施
针对电磁干扰、网络攻击等威胁,采 取有效的抗干扰和反制措施,确保无 人机集群的稳定运行和作战效能。

2024年全球航天科技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2024年全球航天科技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03
CATALOGUE
主要国家/地区航天科技发展分析
美国
强大的私营航天企

美国在私营航天领域具有显著优 势,如SpaceX和Blue Origin等 公司,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和 创新。
先进的航天技术
美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 位,如火星探测、深空探测、在 轨服务等技术。
政府与私营部门合

美国政府与私营部门在航天领域 的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推动航天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俄罗斯
01
强大的航天传统
俄罗斯在航天领域具有深厚的历 史底蕴和技术积累,尤其在载人 航天和导弹技术方面。
02
国际合作
俄罗斯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航天 合作,如与欧洲、中国等国家的 合作项目。
03
新兴的商业航天企 业
近年来,俄罗斯也涌现出一些商 业航天企业,开始涉足商业发射 、太空旅游等领域。
中国
迅速崛起的航天大国
太空环境适应性
解决太空环境中的辐射、微重力、极端温度等难 题,确保航天器和人员的安全与稳定。
3
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
提高航天器的自主导航和智能控制能力,降低对 地面控制系统的依赖,增强任务执行的灵活性和 自主性。
经济挑战
资金投入
航天科技研发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如何筹 集和合理分配资金是各国面临的挑战。
完善政策扶持
加大对航天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 优惠政策,推动航天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安全监管
加强对航天活动的安全监管,确保航天活动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拓展商业航天市场
鼓励商业航天发展
01
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商业航
天的快速发展。

航天进入新纪元2024年航天科技展望

航天进入新纪元2024年航天科技展望
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商业航天发射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各国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
03
先进推进技术与应用前景分析
离子推进器原理及优势介绍
离子推进器原理
利用静电场加速离子喷出来产生 推力,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 等优点。
离子推进器优势
相比传统化学推进,离子推进器 能够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长的续 航能力,因此在长期深空探测任 务中非常适用。
结合卫星导航和遥感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气 象服务。
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时发现和监测自然灾害,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信息支 持。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实施
军民融合政策推动
国家出台一系列军民融合政策, 鼓励和支持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 和应用,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航天员选拔培训和保障体系
航天员选拔标准与程序
各国在选拔航天员时,通常注重候选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等方面的考核。
航天员培训体系
为了确保航天员具备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航天员培训体系, 包括理论培训、模拟训练、实战演练等多个环节。
航天员保障体系
在航天员执行任务期间,各国都会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包括生命保障、医疗保障、心 理保障等,确保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任务成功。
政策法规引导航天发展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航天政策法规,引导航天科技发展方向,推动 产业发展。
政策法规保障航天安全
加强航天活动监管,确保太空环境安全稳定,保障人类太空探索活 动顺利进行。
政策法规促进国际合作
通过政策法规推动国际合作项目开展,促进全球航天领域共同发展 。
02

2024年航天业取得重要突破

2024年航天业取得重要突破

政府加大对航天领域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私营企业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吸引了大量投资。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促进了技术转移和资金流动。 航天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培养专业人才:通过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等途径培养航天领域专业人才。 引进国际人才:积极引进国际上具有丰富经验的航天专家和技术人才。 加强内部培训:通过内部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现有人才的技能和素质。 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和发挥潜力。
突破背后的原因分 析
突破背后的原 因之一是航天 技术的不断创 新和研发实力
的提升。
2024年航天业 取得重要突破 的关键在于技 术创新的推动 和研发实力的
支撑。
技术创新和研 发实力是推动 航天业发展的 重要驱动力, 也是实现突破
的基石。
航天业在技术创 新和研发实力方 面的不断投入和 积累,为2024年 取得重要突破奠 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产业竞争力:突 破将提高国内航天产 业的整体竞争力,使 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 竞争力。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航天产业的突破将带 动新材料、高端装备 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 展。
创造就业机会:航天 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创 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
技术难题:突破带来的技术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 资金压力:航天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政策法规:需要与政府合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航天业的发展 安全问题:航天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安全和人类生命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未来航天业的发展 趋势
持续投入研发资源, 推动航天技术的创 新和突破
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推进航天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
鼓励私营企业参与 航天技术的研发和 创新

2024年全球航天科技竞争激烈

2024年全球航天科技竞争激烈

欧洲:加强合作,推进伽利 略导航系统等重大项目,但
在某些领域落后于中美
印度:快速发展,推进月球 探测、火星探测等任务,但
整体实力仍有差距
日本:在太空探索和卫星技 术方面有一定实力,但受到
和平宪法限制
商业航天公司崛起
商业航天公司的 定义和特点
商业航天公司的 发展历程和现状
商业航天公司的 主要业务和领域
航天科技产业对技术创新的贡 献
航天科技产业对国际合作的贡 献
航天科技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航天科技产业直 接创造大量就业 机会
航天科技产业链 带动上下游产业 发展,间接创造 更多就业机会
航天科技发展促 进相关领域人才 培养,提高就业 质量
航天科技国际合 作与交流,增加 全球就业机会
航天科技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学研究领域应用
航天科技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卫星监测、天气预报 航天科技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太空实验、宇宙探索 航天科技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太空育种、生物制药 航天科技在地质学中的应用:遥感探测、资源勘探
太空旅游和太空探索领域应用
太空旅游:商 业太空飞行, 如SpaceX的星
际飞船
太空探索:月 球、火星等深 空探测任务,
美国:全球领先,拥有最先进的航天技术和设备 中国: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航天大国 俄罗斯:传统航天强国,拥有丰富的航天经验和技术 欧洲:联合发展,拥有强大的航天技术和设备 日本:注重技术创新,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和设备 印度: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航天大国
航天科技产业规模及市场份额
全球航天 科技产业 规模:预 计到2024 年,全球 航天科技 产业规模 将达到约 4000亿美 元
航天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人类登月计 划:美国、 中国、俄罗 斯等国家都 在积极推进

2023年航天器热控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航天器热控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航天器热控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人们对于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航天器的热控系统逐渐成为航天器设计与制造的关键要素之一,广泛应用于载人飞船、卫星和探测器等航天器设备中。

在这一背景下,航天器热控系统行业市场也逐渐发展壮大。

一、行业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航天器热控系统总体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而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其中,美国是全球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的主要消费国,其市场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

二、市场驱动因素1. 太空探索需求: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不断提升,太空探索已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方向。

而航天器热控系统作为航天器设计与制造的关键组成部分,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

2. 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需求:航天器非常适合用于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航天器热控系统的需求随之增加。

3. 民用航天产业的发展:随着民用航天产业的逐渐发展,航天器热控系统作为民用航天装备的关键要素被广泛使用。

例如,卫星、飞船等。

三、市场竞争格局当前,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处于竞争激烈的状态,主要竞争者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企业。

其中,美国的企业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市占率也最高。

此外,亚洲地区的企业也在逐渐崛起,颇受国内航天产业发展的支持。

四、市场发展趋势1. 芯片技术应用:随着卫星及航天器的部件变得越来越精巧,航天器热控系统也向着更小、更轻、更具智能化方向发展。

芯片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航天器热控系统更加精准、稳定、智能化。

2. 新型系统的应用:近年来,新型的航天器热控系统也逐渐得到应用,这些系统不仅可以应对更为复杂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可以更加高效节能,提高航天器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3. 航天器的多功能化:随着航天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航天器的多功能化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航天器热控系统也将面临更为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随着太空探索需求增加、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的不断扩大,民用航天产业的快速崛起,航天器热控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新一轮国际太空竞争态势分析

新一轮国际太空竞争态势分析
保 美 国 的 航 天 优 势 地 位 ,扩 大 与 其 盟
申请 3 . 98 7亿 欧元 ( 合 5 亿美元 ) 约 1 ,
但这一 预算未 获全额批 准 ,预计欧盟 还将从其他渠道筹集更多航天经费。
友 和 潜 在 对 手 的 技 术 差 距 ,并 将 在 很

2 一 O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大程度上影响太空武器化的进 程。
为 此 .近 几年 美 国政 府 不 断 加 大 航 天 投 资 力 度 。2 0 0 5财 年 的 军 用 和 民
用航天经费 高达 3 8亿美 元 ,约占 全 5 S 界航 天总 投入的 8 %;0 6财年军 t 0 20
的 大 型 运 载 火 箭 和 可 重 复 使 用 空 天 飞
欧洲将会坚定的走下去。 阿丽亚娜火箭
就 是例 证 。
日 本 一 直 以亚 洲 航 天 大 国 地 位 自
居。 2 0 年航天投入为 2 其 05 5亿美元 , 仅次于 美国和欧洲 , 与法 国相当 。 但是
自 19 9 6年 以来 ,日 本 开 发 的 H一 2和
整 。 什总 统 2 0 布 0 4年 1 提 出 的重 返 月
月球 、 陆 火星的太 空探索新构 想 , 登 赋 予 N A将 载 人 和 不 载 人 的 探 索 重 心 AS
展 欧 洲 航 天 的 两 大 切 入 点 .逐 步 实 现
全欧 共同安全 与防务 目标 。欧盟委 员 会 指出 ,如果欧 洲不采纳 白皮书 中提 议 的航 天政策 措施 。将会 造成欧洲航 天大 国地位衰 退 、经济竞 争力全面下
天政策白皮书 。白皮书强烈 要求整合 全 欧 资 源 , 实施 统 一 的 欧 洲航 天 发 展

中国航天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航天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时也 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深空探测
卫星应用
中国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观 测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国民经济 和国防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已成功发射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 ,实现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并计 划在未来开展火星探测。
中国航天发展目标
01
建立完善的载人航 天体系,实现航天 员长期驻留太空。
02
开展大规模深空探 测,实现火星取样 返回和探测其他行 星。
政策支持与投资环境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对航天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 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投资环境
中国航天产业的投资环境良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为产 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04
中国航天发展的国际合作与竞 争
Chapter
国际合作现状与成果
1 2 3
人才培养
中国航天科技工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为航天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人才保障。
03
中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Chapter
完整的产业链条
卫星制造
中国已具备了从卫星设计、制造 到发射的完整产业链条,能够生 产各类通信、气象、导航卫星。
火箭技术
中国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 箭,具有可靠性和适应性强的特 点,已成功发射了大量国内外卫
卫星。
创新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载 人航天工程,逐步实现从无人到有 人、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的突破 。
跨越发展阶段
21世纪初,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 月球探测器,开展深空探测,成为 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月球探测 技术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年第 4 期 ·9·
全球航天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盟为 :美国 , 70. 2万人 (2002年 ) ;欧盟 15国 (其中 ,英国 14. 7万人 ,法国 10. 4 万人 ,德国 7. 5 万人 ,意大利 3. 9 万人 ) 达 到 43. 55 万 人 ( 2001 年 ) ; 俄 罗 斯 , 70 万 人 (2001年 ) ; 中国 (含 台 湾 省 1. 2 万 人 ) 46 万 人 ( 2001 年 ) ;加拿大有 8. 5 万人 ( 2002 年 ) ; 日本达 2. 42 万人 (2000年 ) 。
卫星应用在全球航天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 ,并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 (Van A tta, 2007) 。卫星产业通常分为卫星运营服务业 、卫星制造 · 10 ·《世界经济研究 》2010年第 4期
业 、发射服务业 (包括运载器制造业 )和地面设备制造 业四大领域 。全球卫星发射数量从 1980 ~1989 年的平 均 21 颗 /年增加到 1990 ~1999 年的平均 64 颗 /年 (未 计入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卫星以及 1993年前发射的政府 卫星 ) ,年平均发射质量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29 500kg 增加到 116 000kg。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委托 Futron咨 询公司于 2007年 6月发布的《2006 年全球卫星产业状 况 》调查报告显示 , 2006年全球卫星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1061亿美元 ,比 2005年增长 19. 5% ,而 2005 年比 2004 年仅增长 7. 4% , 2001 ~2006 年期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 的平均增长幅度为 10. 5%。其中 ,地面设备制造和卫 星运营服务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成为全球卫星产业的重 要支撑 。卫星服务业继续强劲增长 ,全球卫视直播和卫 星无线电广播用户突破 1亿户 ,卫星服务业包括卫星固 定通信业 、卫星电视直播及卫星无线电广播业和卫星移 动通信业三大领域 。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 告 : 2009》表明 ,商业卫星服务部门内产生收入最大的是 直播到户 (DTH )电视 , 2008 年产生了 696. 1 亿美元的 收入 。第二大的是固定卫星业务 , 2008 年收入为 167. 9
关 键 词 航天产业 市场结构 竞争格局 发展特征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 : F 426.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26964 [ 2010 ] 04209120120914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 高科技领域之一 ,发展航天产业是增强经济实力 、科技 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 并催生了 “航天经济 ”时代的来临 (赵晓雷等 , 2009 ) 。世界航天 事业发展的历程证明 ,空间技术应用已成为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 ,航天 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成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产 业 ,是许多科技最新成就的集大成者 ,发挥了传统产业 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1957 年 10 月 4 日 ,前苏联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标志着航天工业的诞生 。自 此 ,航天活动蓬勃开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发展航 天工业的行列之中 ,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 形成了航天产业链 。 50 多年来 , 世 界 各 国共 发 射 了 5000多个航天器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 、科技 、政治 、军事 和社会效益 。大力发展航天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 科技和国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天技术综合集成 了现代尖端科技 ,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核心 竞争力 ,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 、不可替代的地位 和作用 ( The Space Foundation, 2008) 。世界上发达国家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高度重视航天产业的发展 ,不断地 提高本国航天产业的竞争力 。
从全球范围看 ,世界航天产业的地理分布很不平 衡 。北美洲和欧洲航天工业销售额占世界同行业销售 额的 90%以上 。西方七国是航天工业发达的国家 ,其 航天工业销售额占到世界航天工业销售额的 70% ,而
美国航天工业销售额占世界航天工业销售额的 50%以 上 。近年来 ,俄罗斯航天工业逐步走出混乱和衰落的困 境 ,特别是军品出口额在稳步增长 ,但现在俄罗斯航天 工业的销售额也仅有 30 亿美元左右 。 2006 年 , 英国 《国际飞行 》杂志公布了按 2005 年航天销售额排序的 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企业 100强 (独联体国家和中国企业 不包括在统计之内 )的地理分布情况 ,其中 ,北美洲占 50家 ,其销售额占 63. 57% ; 欧洲占 37 家 ,其销售额占 31. 28% ;其他地区只有 13家 ,其销售额仅占 5. 15% ,见 表 1。
全球航天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亿美元 。这些行业分支部门共占到了商业卫星收入的 95%。固定卫星业务显示出了最强劲的增长率 , 2008 年比 2007 年增长了 31% , 即从 128. 2 亿美元增长到 167. 9亿美元 (美国航天基金会 , 2009) 。
二 、全球航天产业的竞争格局
航天科技与航天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培育一个国 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象 征 ,而且航天科技和航天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渗透到人 们生活中 的方 方 面 面 , 不 断 地改 变 人 们 的生 活 方 式 (Mecham , 2008) 。因此 ,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航天科技 和航天产业的发展 ,对航天产业的投资也不断增长 。新 一轮的军事质量竞争比过去激烈 ,范围也更广 ,各国都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调整自己的竞争战略 、军事机构 ,发 展新的武器装备 ,凝聚自己的实力 。航天产业成为各国 发展军事力量的主要载体 ,并且扩展到商业领域 。
资料来源 : Flight International, 2006 年 8 月 。
2. 全球航天产业的市场结构 美国航天基金会 ( Space Foundation)发布的《航天
报告 : 2007》中显示 , 2006年全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 (包 括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和政府预算投入 )将近 2200 亿 美元 。与 2005年相比增长了 18% ,远高于其他产业的 增长速度 。其中 ,基于卫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收 入与美国政府航天支出是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 ,分别占 51%和 28%。而《航天报告 : 2009》显示 ,即使在金融危 机冲击的情况下 ,全球航天产业 2008 年的收入还是得 到了保持和增长 ,来自公共和私营渠道的预算和收入估 计为 2570亿美元 ,这一数字比上一年提高了超过 60 亿 美元 。2008年全球航天产品与服务的估计总收入达到 910亿美元 ,比 2007年 824亿美元的总收入多出 10. 4% (美国航天基金会 , 2009 ) 。包括运载火箭 、卫星 、地面 站 、空间平台和基础设施保障行业在内 ,商业航天基础 设施 2008年的总收入为 831. 1亿美元 。
排名
公司名称
国籍
11
雷尼韦尔公司
美国
12
Thales公司
法国
13
L - 3 通信公司
美国
14 罗尔斯 - 罗伊斯公司 英国
15
赛峰公司
法国
16
庞巴迪公司
加拿大
17
达信公司Biblioteka 美国18古德里奇公司
美国
19
A lcatel公司
法国
20
达索飞机制造公司 法国
航空航天销售额 (单位 :亿美元 ) 104. 97 102. 74 94. 44 89. 52 84. 22 80. 87 63. 61 53. 96 47. 80 42. 61
目前 ,世界各国航天预算总计约为 380 亿美元左 右 ,各国的航天预算差别较大 。美国在航天产业上的投 资远远超出其他国家 ,其航天预算曾一度占当年国内生 产总值的 1. 05%左右 。冷战结束后 ,美国航天产业投 资回落 ,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0. 3%左右 。尽管如 此 ,其航天预算仍然为全球最多 , 2005 年达到 336 亿美 元 。法国航天预算自 1993年以来每年保持在 110 亿 ~ 120亿法国法郎左右 ,其中 1 /3 投资于欧空局 。此外 , 法国的军事航天预算近年来大幅度增加 , 2005 年达到 21亿美元 。近 20年来 ,日本政府的航天预算一直保持 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年均增长率为 5. 6% ,目前已成为 除美国和法国以外航天经费投入最多的国家 , 2005 年 航天预算支出达到 20. 5 亿美元 。意大利政府近 20 年 来对航天产业的投资始终呈增长趋势 , 2005 年航天投 资达到近 11亿美元 。而俄罗斯联邦政府 2005 年航天 经费为 6. 5 亿美元 ,低于中国的 15 亿美元和印度的 7 亿美元 。
表 1
世界航空航天 100强企业销售收入排名 (2005年 )
排名
公司名称
国籍
1
波音公司
美国
2
EAD S公司
欧洲
3 洛克希德 - 马丁公司 美国
4 诺思罗普 - 格鲁门公司 美国
5
BA E 系统
英国
6
雷神公司
美国
7
通用动力公司
美国
8
联合技术公司
美国
9
通用电气公司
美国
10
芬梅卡尼卡公司
意大利
航空航天销售额 (单位 :亿美元 ) 548. 45 425. 00 372. 13 306. 79 280. 23 234. 37 209. 75 164. 79 119. 04 114. 91
一 、全球航天产业的规模和市场结构
1. 全球航天产业的总体规模与地理分布 目前 ,全世界共有上百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与航空 有关的工业 ,但只有大约 50 个国家与地区拥有与航空 直接相关且有一定规模的工业 。这些国家与地区包括 : 亚洲的中国 (包括台湾省 ) 、以色列 、日本和韩国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 ; 非洲的埃及和南非 ; 欧洲的奥地利 、法 国 、德国 、俄罗斯和英国等 23个国家 ;美洲的巴西 、加拿 大和美国等 8个国家 ( Saunders, 2003) ;大洋洲的澳大利 亚和新西兰 。 全世界从事航空工业活动的企业为数众多 ,如按各 国或国家联盟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统计的会员数量计 ,拥 有较多航空航天工业企业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依次为 :美 国 , 1700多家 ;欧盟 , 800 多家 (其中 ,英国 400 多家 ,法 国 190多家 ,意大利 200 余家 ,德国 120 多家 ) ;俄罗斯 320多家 ;加拿大 200多家 ;日本 100多家 ;乌克兰 40余 家 。航空航天工业直接从业人数较多的国家或国家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