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3.举例说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4.《资本论》全书的结构..5.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6.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8.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价值形式的9.怎样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10.马克思是如何回答“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11.《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与第二章的区别与联系..1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与价格标准职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3.如何理解价格形式所包藏的量和质的矛盾14.为什么说GW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15.《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中心内容及理论结构..16.《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货币理论..17.货币与资本的区别..18.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19.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具有什么特点..20.资本各要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1.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22.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3.为什么只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24.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5.怎样理解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与社会条件26.马克思是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27.什么是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有什么作用28.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人口规律29.马克思是怎样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30.资本原始积累同资本积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五、论述1.试述《资本论》的方法及现实意义..2.试述《资本论》的现实意义..3.试述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4.试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5.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6.试述《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7.试论述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8.试述《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张力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9.试述《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10.试述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二部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②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社会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劳动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①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因此受到人的主观评价..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有质和量的规定;不同质的使用价值由具体劳动创造并体现着社会分工..④使用价值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①不同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价值的必然的表现形式..②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③一个商品的价值不能自己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一定量的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间接表现;即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④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之一;具体劳动的对称..②撇开或舍象了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一种属性;它创造商品的价值..5.①价值实体是凝结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②不同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有等量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各种劳动也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在商品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抽象人类劳动凝结所形成的价值..③因而;抽象人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6.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7.①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商品的价值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因此;价值表现的两极实际上是价值被表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的外部表现..③价值形式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8.①商品价值表现的两极之一;或在价值表现中;价值被表现的商品所处的地位..②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完全是社会的;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这样;在价值表现中;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就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其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9.①商品价值表现的两极之一;相对价值形式的对称..②即作为其他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能够和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商品所取得的特殊价值形式..③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10.①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②商品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在交换中;充当价值现材料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是等价物;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其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共同构成价值表现形式..最初的价值形式是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交换关系的扩大;形成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当交换发展到将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时;就形成了一般价值形式..被分离出来的商品是唯一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因此成为一般等价物..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当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成为货币..11.①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在进入交换过程之后就表现为交换过程的矛盾..②一方面;商品生产者要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因此交换对他是个人过程;但另一方面;他又要通过交换实现自己的商品的价值;使其为社会所承认;因此交换对他又是一般社会的过程..但同一过程不可能同时对一切商品所有者既是个人的过程;又是一般的社会的过程..③这就是交换过程的矛盾;它表明商品世界缺少一个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从而使一切商品的全面交换成为不可能..12. ①货币的职能之一;为商品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这是货币的第一个职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货币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有价值..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因此能够用一个特殊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个特殊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或货币形式..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的物体形式不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13.①商品内在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即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的过程;公式为W-..②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是第一形态变化;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W-G商品形态是第二形态变化..③商品形态的总变化表现为商品流通..商品形态变化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引起的..这个矛盾的发展最终外部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于是商品交换便采取了商品形态化变的形式..14.①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②按这一规律;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由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决定..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如果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不变;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③在信用关系普遍化的条件;需要用货币来媒介的商品价格总额是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减去廷期支付的总额;加上到期支付的总额;再减去互相抵消的债务总额..④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实际流通量..15.①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的社会生产关系通过商品价值关系而得到表现的形式..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②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即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关系;从而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16.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②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以物化形式表现为商品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这就是物的人格化..17.①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商品生产者社会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的属性和物与物的关系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在商品经济中;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用劳动联系起来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③于是;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不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物化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商品拜物教..可见;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商品拜物教..18.①指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和社会等同性..②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到即转化为抽象一般劳动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③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反映在商品上就是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19.①作为买卖对对象的劳动力;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产这种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廷所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③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只有在劳动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具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才不得不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使劳动力成为商品..20.①不变资本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②由于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改变其原的有价值量;所以称为不变资本..21.①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②资本家为进行生产;必须将其资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用于购买于劳动力..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不会改变..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中被活劳动所替代;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它使用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是一个可变量;能增殖自身的价值;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③从全部资本中划分出可变资本;揭示出不是全部资本而只是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22.①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②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才会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就是可变资本..既然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可带来的;因此;考察资可增殖程度就只需考察剩余价值与可变资可的关系;这就是剩余价值率..③它是雇佣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23.①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②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③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的条件下;工作日愈长;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就愈多;剥削程度也就愈高..资本家总要尽量延长工作日以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24.①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由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形成的差额..②剩余价值动机和竞争压力会迫使个别资本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然后按社会价值出售便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③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④个别资本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现象;当竞争使劳动生产力普遍提高以后;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必要劳动时间就会普遍缩短;从而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5.①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②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为此必须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是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日益成为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主要方法..26.①人数众多的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进行协同劳动的劳动形式;它的规模取决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积聚与集中的程度..②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市场、为了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它一开始就采取了大规模协作的形式..③因为大规模的协作、分工和机器的使用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为实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采用机器体系的大规模协作;使资本主义真正获得了适合自身技基础;使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充分显示出来..④一切大规模协作都需要统一管理;一旦这种协作劳动从属于资本;则对它的管理就具有两重性..27.①生产劳动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②它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③但是;上述从简单劳动过程来看的生产劳动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不够的..对资本主义来说;一方面;由于劳动过程协作性质的发展;形成了总体劳动者;从而生产劳动的概念扩大了..另一方面;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从而生产劳动的概念又缩小了..因此;只有直接、间接实现在商品中、并为资本的增殖服务的劳动;。

资本论复习资料.doc

资本论复习资料.doc

《资本论》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价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答案要点:(1)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客观存在,具有幽灵般的对像性。

(3)形成价值实体的人类抽象劳动是社会劳动。

(4)形成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结晶状态的劳动。

2.技术更新对固定资本周转周期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周转周期是指固定资本价值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技术更新对固定资本更新的影响呈现出两种相反趋势:一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技术的不断采用,质量更高、性能更好的新机器不断被发明使用,新产品的应用将延长固定资本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的采用,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增加了,再加上竞争的威力,生产资料以更快的速度被更换,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变短。

但无论这个时间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但其总是存在,并有不断变短的趋势。

3.请说明转化过程中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的质与量的关系答案要点: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即购买阶段,此阶段,货币所购买的两种商品质和量区别:质的区别:它们是商品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购买它们的支付形式不同,前者以工资的形式支付,后者以货币的形式支付;购买它们的市场不同:前者是劳动力市场;后者是商品市场;价值形成不同:前者是再重新创造出来,后者是转移到产品中去;结果不同:前者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后者不变量的区别: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数量上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的资本技术构成。

4.在社会总资本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在单个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变化?货币资本在单个资本的运动过程中,它起到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在资本运动过程中,它起到持续推动力的作用,它决定了生产资本的大小。

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由于制度、管理等因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这样即使货币资本量没有增加,也可以增加生产规模,所以货币资本不再是决定企业生产规模绝对界限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由于信用制度和联合经营,打破了单个资本家所拥有的货币资本量对于生产资本价值的限制因此,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在单个资本运动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5.协作是怎样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协作可以抵消各个劳动者在劳动能力上的差别,使个人劳动取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

资本论复习重点

资本论复习重点

《资本论》复习知识框架体系两条线索: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范畴,讨论剥削和收入分配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范畴,讨论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运行机制和经济增长学科体系:前提假设,研究边界,创新点,研究方法,研究背景,适用性,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一、名词解释1.商品(第一章)2.价值(第一章)3.使用价值(第一章)4.具体劳动(第一章)5.抽象劳动(第一章)6.价值规律(第一章)7.预付资本(第二章)8.剩余价值(第二章)9.剩余价值率(第二章)10.计时工资(第二章)11.计件工资(第二章)12.剩余价值规律(第二章)1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二章)1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二章)15.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章)16.剩余劳动时间(第二章)17.相对过剩人口(第三章)18.资本有机构成(第三章)19.简单再生产(第三章)20.扩大再生产(第三章)21.资本积聚(第三章)22.资本集中(第三章)23.资本积累规律(第三章)24.生产资料部类(第四章)25.生活资料部类(第四章)26.货币资本(第四章)27.商品资本(第四章)28.生产资本(第四章)29.年剩余价值率(第四章)30.固定资本(第四章)31.流动资本(第四章)32.纯粹流通费用(第四章)33.纯粹流通时间(第四章)34.平均利润率(第五章)35.生产成本(第五章)36.生产价格(第五章)37.平均利润(第五章)38.生产价格规律(第五章)39.借贷资本(第五章)40.经济危机(第六章)41.货币(第二章)二、概念比较题1、价值和使用价值(第一章)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一章)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第一章)4、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第二章)5、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章)6、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第二章)7、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第三章)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第三章)9、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第四章)10、生产资料部类和生活资料部类(第四章)1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四章)1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第五章)13、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第五章)14、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第六章)15、借贷资本和银行自有资本(第六章)16、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第二章)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流通资本1、谈谈你理解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分析中的前提假设有哪些。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马克思怎样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的论断,阐述了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产生?答:一、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交换而生产商品,决定了交换过程通过交换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彼此让渡自己的商品,从而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得以实现。

二、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推动货币产生。

如甲商品拥有者想同乙交换商品,而乙却想同丙交换商品,这就产生了矛盾。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起初没有固定的商品作为交换手段充当一般等价物,后来由金和银商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就形成了货币。

三、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具有价值,可分割,便于发挥货币职能,因而金银商品最适合充当货币。

2、解析“贮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答:一、含义:这是因为货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货币具有质的无限性。

即从货币的性质来说,它是一般等价物或商品价值的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不受限制;另一方面货币具有量的有限,即货币量少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

货币二重性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地贮藏货币。

二、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货币二重性矛盾的原理,分析人们储蓄存款心理。

货币的主要方面是货币量的有限性。

人们的收入少,不能如愿地购买所需的东西,就不得不贮藏货币。

或者预期收入达不到预期支出,也会迫使人们贮藏货币。

因此,人们收入增加,是缓和货币二重性矛盾的关键。

3、怎样理解价值规律的两重含义?价值规律的核心是什么?答:两重含义:一是就同行业的各企业来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之间按其价值量等价交换。

二是就不同行业各个生产部门来说,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要由合乎比例的生产这种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决定,从而使这种商品的生产合乎比例。

价值规律的核心是制约或节省劳动耗费面实现效益。

4、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和形式是什么?怎样理解“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答: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是市场竞争;价值规律贯彻的形式是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资本论导读》复习资料整理

《资本论导读》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1、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动产品归私人支配占有。

劳动具有私人性。

2、社会劳动:在社会分工中,每个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产品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劳动具有社会性。

3、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3、价值: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5、交换价值:①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②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价格: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7、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这种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成为具体劳动。

8、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抽象劳动。

9、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10、社会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简单价值形式(一对一):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即简单价值形式。

12、扩大价值形式(一对多):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即扩大价值形式。

13、一般价值形式(多对一):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即一般价值形式。

14、货币: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15、价值尺度: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

16、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7、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18、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19、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在以下四种理论中,哪一种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论述的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A.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所吸收请简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请阐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请简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如何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请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基础,阐述你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文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悦之者。

”)答案:C.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此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但并非孔子的话,而是其弟子子贡所说。

)答案:D.法制(法制是法家的主要思想,而不是《论语》的主要思想。

)请填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只是外表恭敬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劳累不堪;如果只是谨慎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如果只是勇敢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悖乱无章;如果只是直率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尖刻伤人。

答案: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请填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一切,看待一切都比较达观,所以显得坦荡荡;而小人总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一点点失误,所以总是忧愁烦恼,显得长戚戚。

答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答案:“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

也就是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和谐为重,不要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资本论复习资料

资本论复习资料

资本论复习资料难句解释1.★★★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怎样理解《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在这里,马克思把《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的社会关系。

研究目的是要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资本论》不仅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各方面关系,而且还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的矛盾。

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无产阶级掌握自己的命运,发挥主观能动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新世界。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P1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高度发展,劳动产品采取商品形式,甚至连人的劳动也采取商品形式,所以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既然,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是由千千万万的商品构成的,单个商品就成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或“细胞形式”。

这种元素或细胞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因此,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从商品分析开始。

马克思分析问题,总是先从简单的东西着手,而不是一开始就从复杂的东西开始。

所以马克思在这里运用抽象法,从资本主义商品中把资本主义性质抽象掉,剩下的就是简单的商品。

这种理论上的抽象,也是跟历史的发展相适应的,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资本论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资本论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从个别资本到社会资本的运动过程体现出来的基本关系1.在货币资本循环中G、P、W’的一般职能如何转化为资本的职能。

货币资本循环:G — W(A/Pm)…P … W' — G'只有从G——W作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考察,G才是货币资本。

G——W从形式上说不过是一个价值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它之所以能成为具有确定职能的一个阶段,只是由于它的物质内容,即货币所购买到的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性质:它们不是消费品,而是商品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G——W(A/PM)一方面表示一种质的关系,那就是一定额货币成在性质上互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另一方面还表示一种量的关系,那就是这个货币额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部分必须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在数量上互相适应。

如果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不能在数量上互相适应,那么就有一部分货币不能转化为资本。

这个阶段一经完成,买者就不仅支配了生产的人和物的因素,而且支配了一个比补偿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量来得更大的劳动量。

因此他支配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物品的价值会大于各生产要素本身的价值,即生产出生出剩余价值。

所以,在货币资本形式上预付的价值,现在是处在生产资本形式中,即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力的实物形式中。

资本价值取得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后,就不能继续流通,只能进入生产消费,即进入资本的生产阶段。

生产资本执行的职能是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这是一般的生产职能。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这样结合起来的:一方面,在生产之前,劳动者作为自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作为商品而存在。

另一方面,它们是在作为资本家手中的资本价值的一种存在形式即生产形式时,才结合起来。

结合的结果是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化成一个超过它们价值的产品量,即包含剩余价值。

正是这样一种结合方式,使生产职能同时成为资本职能。

商品能执行资本职能,只是由于它在流通开始以前,已取得资本性质。

(完整word版)《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完整word版)《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重点(人民大学出版社)1

《资本论》选读重点(人民大学出版社)1

1.为什么说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到货币形式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答:(1)由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的本质是:有偶然的交换发展到经常的交换,一个商品的价值通过一系列商品作为等价形式来表现,这种扩大的价值形式,进一步说明了商品价值与它赖以表现的使用价值毫无关系,还说明了价值是第一次真正表现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同时,由于交换经常化,使得商品交换的量的比例,较为稳定,从而价值量决定规律也有所表现。

(2)由扩大价值形式到一般的价值形式的本质变化是:第一,在价值表现形式上已有了飞跃的变化。

在扩大价值形式上,许多商品当做价值的镜子,它的表现系列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新商品的出现,表现的系列就随之增加,这公式永远是未完成的。

同时,它本身的表现是杂乱的,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表现。

一般价值形式则避免了上述缺点,他把许多商品的价值统一表现在唯一的一个商品上,这个商品的自然形式成了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生产它的具体的私人的劳动,也成为一般社会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二,与这个价值表现形式相适应的,是从直接物物交换发展到间接物物交换。

过去的等价物,只是在交换中起等价形式的作用;现在则进一步起着交换媒介的作用。

这时等价物所引起的作用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价值形式因此有了崭新的意义。

从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因为上述二者只有一点区别,前者的一般价值等价物是麻布,后者是金,价值形式公式本身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把等价物形式上的商品固定在黄金身上罢了。

2.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1)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靠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变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来实现。

(2)两种方法互为前提:一方面,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既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同时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或前提。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 量商品A =y 量商品B 是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A.G W G --B.W G W --C.G W G '--D.W G W '--22.商品价格由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资本论》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首先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

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呢?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了统治地位。

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不仅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表现为商品,而且人的劳动力也成了商品,甚至人的名誉、良心也都商品化,成为可以买卖的对象。

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最普遍最大量的现象,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第3页)。

《资本论》是要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而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它的本质和规律都包含在商品关系之中。

所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必须从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商品出发,认真把握住这个普遍的(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存在形态,才能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员本质的东西。

第二,商品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第3页),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商品这个细胞的内在矛盾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一切矛盾的胚芽。

因此,只有从分析商品开始,弄清商品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一矛盾的发展现律,才能进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具体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过程,从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总体,阐明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规律。

第三,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足在简单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导致了封建经济关系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

所以,只有首先从分析商品开始,才能了解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和经济基础,才能把握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从而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性。

由此可见。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从分析商品开始,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由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所运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的,是完全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的。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 量商品A =y 量商品B 是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A.G W G --B.W G W --C.G W G '--D.W G W '--22.商品价格由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论复习重点汇总

资本论复习重点汇总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1、等价形式三特点(P38):①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②具体劳动也就成为其对立面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③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2、私人劳动的二重社会性质,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对商品占有者,是交换手段.3、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也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二是商品价值总量.5、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①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②扩大的价值形式、表现为一种物品的价值可以有其他很多种物品表现出来;③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物品价值;④货币形式,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

思考题:P57 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根本上论证了商品价值的本质。

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章:货币转化为资本※1、商品流通公式:W-G—W※2、G-W-G既可能是货币流通形式也可能是资本流通形式。

※3、G-W-G&W—G-W不同点:(4个)①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前者以卖开始,以买结束,起点终点都为商品;后者以买开始以卖结束,起点终点都为货币)②流通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前者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后者商品即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③货币在两种流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货币最终花掉了,后者货币只是被预支出去)④货币的支出和流回关系不同(前者中,如果货币又流回到起点,是整个过程的更新或重复,货币的支出和货币的流回没有任何关系;后者中,货币的流回是由货币支出的性质本身决定的,没有流回,此过程便被中断了)※4、马克思揭露G-W—G本质特征(3个)①从运动目的看:这一循环动机和决定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②从运动承载的内容看: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③从运动限度看:开端和终点都是货币,都是交换价值,单这一点,这种运动己经时没有止境的了。

资本论复习资料讲解

资本论复习资料讲解

资本论复习资料讲解《资本论》选读期末总复习一、不定项选择题1、“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其意思是说()A.评价资本家和地主不要带有主观色彩B.地主和资本家是天生的剥削者C.地主和资本家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自然人2、“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B.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决定C.个别劳动量等于社会必要量的单个商品是该种商品社会价值量大小的样品D.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实际上也是该种商品的平均价值量3、“价值量的实际变化不能明确地,也不能完全地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对价值量上”,那是因为()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商品的交换价值量要由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价值共同决定D.影响交换双方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劳动生产率变动是不一致的4、“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这里所说的私人劳动的二重社会性质是指私人劳动的()A.社会有用性和社会均等性B.社会多质性和社会平等性C.社会交换性和社会变动性D.社会公平性和互利性5、“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是同价值尺度的职能相矛盾的”,是指()A.金和银不适合同时充当价值尺度B.衡量商品价格的尺度应该是同一的C.货币不能同时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D.货币不能同时表示多种水平的价值6、“货币贮藏者是发狂的资本家,资本家是理智的贮藏者”,意思包括()A.货币贮藏者和资本家都具有绝对的致富欲B.货币贮藏者不知道货币退出流通本身不会自行增殖C.资本家知道资本只有不断投入流通才会发生价值增殖D.资本家通过不断把货币投入流通实现价值的无休止增殖7、“就使用价值来看,交换双方都能得到利益,但在交换价值上双方都不能得到利益”。

《资本论》选读期末重点

《资本论》选读期末重点

《资本论》选读期末重点《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重点总结附:重点针对云南农业大学经济专业1,劳动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价值,相对应,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也是二重性的。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有一定生产目的的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结合的产物,具体劳动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使用价值,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劳动在商品体内的凝结,相同性质的抽象劳动在物体内凝结形成价值实体,即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具体劳动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从质方面考察。

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从量方面考察。

(简单劳动指一般人都不经过训练学习就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能创造更多价值。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20码麻布(价值)=1件上衣(使用价值) ------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基础: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是相对价值形式成立的基础。

体现:通过与其他商品交换体现,通过等价形式上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

(理解:价值量变化,相对价值量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但比例不相一致。

)4,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相同,通过交换获使用价值)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抽象劳动相同,通过别的商品的具体劳动体)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私人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5,商品拜物教定义:人们在商品形式下,把劳动的社会性质看成物的自然属性,把本来是人类生产的并受人类支配的物,看成是物支配人,并对这种物支配人的现象进行崇拜。

商品的这种神秘性质,马克思称为商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是从商品形式本身发生的商品引起人们的三种幻觉: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式不同的,但抽象劳动等同无差别,可抽象劳动不直接表现而是通过价值物表现,这让人们觉得商品本身就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 量商品A =y 量商品B 是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A.G W G --B.W G W --C.G W G '--D.W G W '--22.商品价格由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2.商品对人的用处越大,其价值也越大。

3.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4.一般人类劳动是抽象财富的唯一源泉。

5.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6.价值量的实际变化能够明确而完全地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对价值量上。

7.商品的等价形式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

8.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存在商品拜物教。

10.金和银作为货币在历史上长期并存,说明价值尺度可以是多重的。

11.在商品的价格形式中,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

12.GW-是容易实现的。

13.每一次卖同时就是买,因此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卖的平衡。

14.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15.资本家是为了降低劳动力价值而致力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16.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就是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

17.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18.资本就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

19.工资是自变量,资本积累是因变量。

20.资本规模的扩大只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收入与资本的比例。

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3.举例说明历史与逻相统一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