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上 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读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必备核心金句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必备核心金句

第一单元核心金句背诵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2.人的成长了离不开社会,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4.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5.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7.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8.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9.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10.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1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名言警句解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名言警句解读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知识点一社会生活高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

2、社会规则。

1、尊重他人2、以礼待人3、诚实守信知识点三学法守法用法1、违法行为2、预防犯罪3、善用法律知识点拓展1、请你列举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的表现。

(1)出行: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马路,走人行横道;乘车要购买车票,按秩序排队。

(2)在图书馆:不大声喧哗,不交头接耳,不吃零食。

(3)在银行:自觉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

(4)在公园: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不破坏公共设施。

(5)在动物园:不乱投喂食物,不翻越或爬跨护栏、围网、电网等动物隔离设施。

2、我们应该怎样行使自由和权利?(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3、列举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

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说谎话、借钱不还、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偷工减料、发布虚假广告等。

4、如何正确认识“善意的谎言”?判断一个谎言善意与否,关键在于撒谎的动机是什么。

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

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

5、请你为如何构建诚信社会提几点建议。

(1)国家:不断完善有关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严格执法,依法打击“老赖”等不诚信现象;等等。

(2)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等等。

(3)企业:自觉遵纪守法,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等。

(4)个人: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积极同不诚信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6、违法犯罪'‘三步曲”。

(1)内容(2)启示: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初中《道德与法治》古诗文归类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古诗文归类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古诗文归类总结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释义: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考点:激发潜能,做更好的自己。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考点:珍惜中学时光、珍惜青春。

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释义: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考点:实现梦想需要立志、坚持。

4.季夏之月……鹰乃学习……释义:在夏季的最后一个月……雏鹰开始学习飞翔。

考点:学习的出处。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释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考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6.自知者明。

释义:能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是明智的。

考点:正确认识自己。

7.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释义:正直的朋友,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可以让我们受益良多。

考点:正确交友;朋友的意义。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释义:你送我一个木瓜,我回送你一枚佩玉。

这不只是回赠,而是为了永远相好。

你送我一个桃子,我回送你一块美石。

这不只是回赠,而是为了永远相好。

你送我一个李子,我回送你黑色美玉。

这不只是回赠,而是为了永远相好。

考点:交友的原则,友谊是平等、双向的。

9.君子之交淡如水。

释义: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平淡。

考点:如何交友。

10.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释义:仁德的人好比射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放箭;如果没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考点:对待竞争的态度;自我反省。

11.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释义: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在品行上互相告勉。

考点:友谊需要呵护。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名言古语分册整理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名言古语分册整理

道德与法治中考名言古语分册整理九年级上册名言古语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革的原因②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当革也。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名言古语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P11)③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⑤天地之大,黎元为先:(P13)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名言古语(1)①不日新者必日退;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③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创新的重要性(2)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坚持改革创新(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P23) ——教育的重要性名言古语(1)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P45) ——法治的重要性(2)①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②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坚持科学立法(3)①法必明,令必行;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③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④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⑤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P53) ——坚持严格执法。

(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坚持公正司法(5)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环境(6)①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②政者,正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坚持依法行政。

名言古语(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P63)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2)①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P64)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3)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勤劳的中华传统美德(4)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本P1,单元导语】【解读】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

解释: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P4相关链接】【解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P8 教材原文】【解读】清.康有为《大同书》。

释义:那些喜欢群聚而讨厌独处,相互扶持培植的人,人们心中所喜欢的。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9教材原文】【解读】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5.“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P11教材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解释】每个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宁静、喜乐、满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来往或者不来往,对他们的生活均没有丝毫影响,每一个人都活在当下那一刻,享受那一刻,听着窗外的鸡叫声、狗吠声,头顶白云飘飘,身边清风阵阵,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这一美好时刻。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1.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

——孟德斯鸠【P28教材原文】相关链接【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自由以守法为前提,没有法律保障,就谈不上自由。

2.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P34教材原文】【解读】出自《孟子•离娄下》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P35教材原文】【解读】出自《论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名言警句解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名言警句解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一人与社会(现实生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4)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

知识点二网络生活1、认识网络——网络是把双刃剑。

2、利用网络。

知识点拓展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

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查询;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3、如何看待网络交往中的''自由"?网络交往的确比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更“自由”。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网络交往也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所以,网络“自由”也是有限度的。

4、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简要说说青少年应该怎样进行网络交往。

(1)道德上:青少年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到健康上网,利用网络广交朋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遵守网络道德,做到文明上网,不浏览色情网页,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2)法律上:遵守法律,做到不传播谣言,不恶意攻击他人,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浏览绿色网站,健康上网。

5、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取缔非法网吧。

(社会保护)(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学校保护)(3)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遏制不文明上网行为。

七年级、八年级(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解释

七年级、八年级(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解释

七年级、八年级(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解释安徽濉溪县临涣中心校刘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

穷山距海,也不能限制。

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有如何坚固的防御,他总能到达。

精锐之师,也不能阻挡。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意思: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直接翻译是:不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无法到达一千里远的地方。

引申开来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就是自己独自学习,而没有与别人进行一定的交流,造成自己的学识没有新的进展。

使自己的知识片面而不是博大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思: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的意思是“用人的长处,就没有做不好的事,避开人的短处,世上就没有没有用的人。

”的意思。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意思: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翻译:他送我木瓜,我拿美玉回报他。

初二道德名言精选80句

初二道德名言精选80句

初二道德名言精选80句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今天小编给同学们带来了经典道德名言,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同学们会喜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经典道德名言一:1、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

——蒙森2、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刘向3、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4、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

——子夏5、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6、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管仲7、道德的名言道德是真理之花。

——雨果8、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龙之介9、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莱辛10、道德名言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

——库申11、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12、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马克吐温13、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14、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

——斯米茨15、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16、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17、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18、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雪莱19、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庄子20、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傅玄21、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戴圣《礼记》22、德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冯梦龙2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戴圣24、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洪自诚25、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包拯《论星变》26、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林肯27、富润屋,德润身。

——西汉学者戴圣28、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29、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名言警句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韩非子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拜伦(英)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亚里士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 孟德斯鸠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 柏拉图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美)杰弗逊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

——(俄)苏沃洛夫愉快从遵纪生;幸福从守法来。

有益书常读;违法事莫为。

做人以和为贵;做事以法为基。

法治是稳定的基石;和谐是发展的保障人生规划千万条;遵纪守法头一条。

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诚信是生活的通行证,法制是社会的安全网路无规不畅;国无法不宁;人是塑泥;法是模具。

人只有在法的支持与限制中;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韩非子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拜伦(英)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亚里士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 孟德斯鸠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 柏拉图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美)杰弗逊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

——(俄)苏沃洛夫愉快从遵纪生;幸福从守法来。

有益书常读;违法事莫为。

做人以和为贵;做事以法为基。

法治是稳定的基石;和谐是发展的保障人生规划千万条;遵纪守法头一条。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名言警句古文经典解读(七八九年级)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名言警句古文经典解读(七八九年级)
15
43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
16
45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
你投我木瓜一颗,我解下琼琚回赠。不是为了报答呵,要的是长存的友情!
你投我桃子一只,我解下琼瑶回赠。不是为了报答呵,要的是长存的爱情!
你投我李子一个,我解下琼玖回赠。不是为了报答呵,要的是长存的深情!
17
47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上》
实行仁义的人好比射箭的人,射箭的人先要端正姿势然后开弓,射箭出去没有射中目标,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反过来审察自己的不足罢了。
《论语·学而》
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23
88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王制》
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没有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也有道义,所以是天下最尊贵的。
24
9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阳光掠过空隙,忽然而已。
25
91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还不懂得生,怎么懂得死?
26
96
仁者爱人。
《孟子·离娄下》
仁人爱护他人。
27
97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有关道德与法治的名人名言

有关道德与法治的名人名言

有关道德与法治的名人名言1.法制名言警句1、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2、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孟德斯鸠4、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美】霍姆斯《普通法》5、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

——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6、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

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7、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著名的法律学者8、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9、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谚10、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11、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

——法谚12、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13、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滋贺秀兰14、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15、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16、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劳伦·却伯17、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18、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19、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20、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21、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古诗文及相关课外古文解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古诗文及相关课外古文解读
喻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
启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启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13.教材第66页“位卑未敢忘忧国”
出处:南宋陆游的《病起书怀》。
全诗: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释义:鸡狗的叫声互相能听到,但是直到老死彼此都不再往来。现在形容人们或各单位间地理位置靠近,但长期互不联系,互不交流情况。或者是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教材用意:让学生明白传统人际交往的局限性,明确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规和矩,就画不成方形和圆形。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释义: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句话核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句话核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句话核心知识点1.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4.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6.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青少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沉迷于网络。

【做法】7.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8.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9.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做法】10.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11.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12.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13.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重要性】14.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15.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6.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7.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易错点】18.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关系】19. 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

【易错点】20.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1. 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易错点】22.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关于家庭的名言警句素材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关于家庭的名言警句素材 新人教版

关于家庭的名言警句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
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

——韩愈
父有过失,子当谏争,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

——《资治通鉴·陈记》
动物界除了生子数目太多、一一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鲁迅
中国的“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鲁迅
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因为他的家庭和睦。

——歌德
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

——兰尼
家和全靠人心和。

——谚语
鸟自爱巢人爱家。

——谚语。

道德法治的名言警句

道德法治的名言警句

道德法治的名言警句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道德法治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道德法治的名言警句1、最好的法律从习惯产生。

2、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3、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西塞罗4、正义可以提升一个民族。

5、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6、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洛克(英)《政府论》7、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8、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9、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滋贺秀兰10、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11、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孟德斯鸠12、在忽视正义的地方,在作为正义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条款中不断遭否定的地方,那里的法律就不仅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13、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14、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马基雅弗利15、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一慈悲的目光看人。

16、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鲁赫17、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

18、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的举动为祸尤烈。

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

19、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20、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古诗文及相关课外古文解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古诗文及相关课外古文解读
教材用意:启示我们要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
8.教材第39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出自:明‧《增广贤文》
释义: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教材用意:告诉我们应做到语言文明。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表明诚信的重要意义,启示我们要做到诚信。
1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出自:
1、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
道德与法治八上教材古诗文及相关课外古文解读
1.教材第8页,“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出自:清‧康有为《大同书‧<绪言‧人有不忍之心>》
释义:喜欢聚群、不爱孤独,乐于互助合作,属于人之常情。(或那些喜欢聚群厌烦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启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网络生活中我们需要警惕哪些陷阱?(重点掌握)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④网络交往存在风险。
4.如何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或:怎样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9.教材第40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出自:荀子‧《劝学篇》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名言古语分册整理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名言古语分册整理

2023道德与法治中考名言古语分册整理九年级上册名言古语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革的原因②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当革也。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名言古语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P11)③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⑤天地之大,黎元为先:(P13)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名言古语(1)①不日新者必日退;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③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创新的重要性(2)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坚持改革创新(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P23) ——教育的重要性名言古语(1)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P45) ——法治的重要性(2)①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②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坚持科学立法(3)①法必明,令必行;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③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④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⑤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P53) ——坚持严格执法。

(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坚持公正司法(5)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环境(6)①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②政者,正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坚持依法行政。

名言古语(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P63)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2)①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P64)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3)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勤劳的中华传统美德(4)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引用名言警句,古文解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本P1,单元导语】【解读】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

解释: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P4相关链接】【解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P8 教材原文】【解读】清.康有为《大同书》。

释义:那些喜欢聚群而厌恶自己一个人呆着的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所以有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体恤,不因为利害患难而改变的人是人们乐于见到的。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9教材原文】【解读】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释义: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相关观点:(1)我们要养成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的亲社会行为。

(2)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3)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5.“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P11教材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解释】国与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发动战争。

现在形容人们或各单位间地理位置靠近,但长期互不联系,互不交流情况。

或者是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当今社会,互联网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的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往、互动,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1.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

——孟德斯鸠【P28教材原文】相关链接【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自由以守法为前提,没有法律保障,就谈不上自由。

2.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P34教材原文】【解读】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相关观点:1、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程度。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P35教材原文】【解读】出自《论语》。

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相关观点:1、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2、在人际交往中,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想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3、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P36教材原文】【解读】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相关观点:1、学会欣赏他人; 2,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5.不学礼,无以立——孔子【P37教材原文】相关链接【解读】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

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6.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P37相关链接】【解读】扬雄:《法言•问道》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

综合以上两条,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

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

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

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

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7.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P39 教材原文】【解读】这句出自《增广贤文》,告诉我们要学习用"爱语"结善缘,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

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P40 教材原文】【解读】出自荀子《劝学》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

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P42 教材原文】【解读】《论语·为政》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教材观点:1、诚信无价,它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3、我们要践行诚信。

10、位卑未敢忘忧国。

—南宋陆游的《病起书怀》P66释义: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之士自励的名言,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相近,在九下名言警句的讲解中我们已经详细讲解了。

教材观点:1、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心系祖国的前途命运命运;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1.“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p73教材原文】【解读】此话是话剧《立秋》中经典台词。

《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的是“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故事,宣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一句话不仅仅是用在商业行为中,它更可以做为一句警言时刻鞭策我们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

翻译就是天地造人,只要有一个人那就有这个人该做的事情;人活在世上,活着一天就要尽一天自己的义务。

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有天职,每个人都被安排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所以要恪尽本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勤勤恳恳,努力过好每一天而不要偷懒。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1.“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戚继光”【p90教材原文】拓展空间【解读】翻译:我知道在远处,倭寇居住的小岛就漂浮在那天边;因此我不敢忘记那些无耻的倭贼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要立志抗倭,不辜负自己的珍贵年华。

本诗为戚继光年轻时所写,他当时知道敌寇当前,写下此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敌人的坚决。

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2.“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黄遵宪”【p90教材原文】拓展空间【解读】出自清朝诗人黄遵宪的作品《赠梁任父同年》,其古诗全文如下: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注释】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

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

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

侉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古代皇帝炎帝的女儿溺死在东海里,化为精卫鸟,经常衔石投入东海,要想把大海填平。

【翻译】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赏析】“寸寸河山寸寸金”诗人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

叠音词“寸寸”深化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情感。

“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

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杜鹃再拜忧天泪”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

这句是对第二句的深化,这里是诗人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诗人的爱国之心。

“精卫无穷填海心”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

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p101教材原文】【解读】【出处】(战国末)荀况《荀子·修身篇第二》【原典】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