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存在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因此,在每年做经济计划的时候,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要适当,求得生产和需要之间的平衡。“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3]“除了遇到特大自然灾害以外,我们必须在增加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争取百分之九十的社员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百分之十的社员的收入能够不增不减,如有减少,也要及早想办法加以解决。”[4]
二、人民部矛盾的表现形式是不同利益阶层矛盾
在分析社会矛盾时,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阶级分析的方法,强调了在人类有阶级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歧与矛盾,实质上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仍然存在着阶级与阶级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思想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正文
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部矛盾的思想,是在建国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启示主要包括:人民部矛盾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分配问题;人民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阶层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依照正确的路径。
当今社会是各种利益分化的重要时期,这种分化引起了各种利益主体的分歧与对立,表现为各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总体来说是具体利益分配与思想观念上的矛盾,属于人民部矛盾的畴。对于这类矛盾的处理必须遵循其特有的发展规律,运用合适的方法,才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早在建国初期,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学习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部矛盾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原因所造成的,在处理这一矛盾时,既要从历史的情况出发,又要根据现实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指出:“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
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6]
既然不是阶级矛盾,那么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分歧与矛盾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认为,主要表现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利益分歧与对立。因为这些矛盾主要是在同一个阶级部的不同群体之间而产生,而不再是一个阶级与另一个阶级的对立。“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部的矛盾,农民阶级部的矛盾,知识分子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部的矛盾,等等。”[9]在这里,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的社会利益矛盾界定出来。
一、人民部矛盾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分配
“物质生活资料分配与占有上的矛盾,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组合中的最主要矛盾。”[1]作为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与分析是十分清晰的。早在其著名的《矛盾论》一文中,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社会矛盾产生的核心原因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说:“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矛盾的法则应用到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2]
二是表现在工业与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利益矛盾。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对农业生产剩余的汲取,是工业化在资金与劳动力上得到满足与保证的必要前提。但这也有一个适度的问题,不能为了工业化的速度,而对农业进行过度的提取。这不仅损害了农村与农民的利益,而且最终会影响工业化的进程。这在联是有沉痛的教训的,这一教训在斯大林逝世后暴露出来。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
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பைடு நூலகம்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5]
三是表现在区域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其中最为明显的差别就是东南沿海与陆在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上的不平衡。同时由于战备的考虑,在经济发展的布局上,也出现了区域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比如,沿海与地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工业化的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势必引起这些地区的社会成员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差别。认为,这种差别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自然地理位置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在原有关于主要矛盾论述的基础上,集中阐述了在公有制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及分配占有上矛盾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物质利益上的矛盾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一是表现在发展与生活上的矛盾。从长远来看,发展是为了生活,但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往往提高经济积累而忽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出现r为发展而发展的错误认识与实践模式。在经济建设初期,资金缺乏时期,最容易出现这种偏向。在建国初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这种偏向较为明显。敏锐地看到了这一问题,并强调要及时予以纠正与调整,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认为,在客观上将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
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