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环境
答: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PM2.5
答:细颗粒物(PM2.5)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空气中PM2.5来源主要有土壤扬尘、海洋气溶胶和车辆尾气。
3.水体富营养化
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后,水体会呈现蓝色、红色、棕
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称为赤潮。
4.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答: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环境容量是衡量和表现环境系统、结构、状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概念,它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5.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酸雨的形成与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答: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1)酸雨的形成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2和NO 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其形成过程为
SO2+[O]→SO3
SO3+H2O→H2SO4
SO2+H2O→H2SO3
H2SO3+[O]→H2SO4
NO+[O]→NO2
2NO2+H2O→HNO3+HNO2
式中,[O]为各种氧化剂。
(2)酸雨的危害
①使土壤贫瘠化;
②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
③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使土壤变酸,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干扰光合作用,影响其发育生长;
④污染饮用水源。使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酸化,使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例如铝)可被溶解进入水中;
⑤危害渔业生产,毒害鱼类,pH值小于4.8时鱼类消失;
⑥腐蚀建筑材料。腐蚀建筑材料、腐蚀建筑物、金属结构、油漆、工厂设备和名胜古迹等。
⑦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对于农业生产的危害,不仅是经济问题,还直接威胁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3)酸雨的防治对策
①减少SO2、NO2气体的排放;
②开发新能源;
③使用固硫技术;
④汽车尾气进行处理。
2.影响As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As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四点:
(1)水体的pH值
当水体pH值较高呈碱性时,有利于As的迁移转化;当水体pH值较低呈酸性时,不利于As的迁移转化。
(2)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
天然水体中的砷因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可有四种价态存在,即五价As、三价As、零价As、负三价As。在溶解氧饱和的水中,由于氧化还原电位高,各种砷酸是稳定的,在氧化还原电位低的时候,以As3-的形式存在,但其溶解的速度及小,氧化还原电位介于两者之间时,各种亚砷酸类也是稳定的。
(3)生物甲基化反应和生物还原反应
As在厌氧菌作用下主要产生二甲基砷,As的好氧甲基化则产生三甲基砷;在水溶液中,二甲基砷和三甲基砷都可以氧化为相应的甲砷酸,这些化合物都极难化学降解。
(4)水体的胶体
在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底泥中含有丰富的胶体,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对As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明显影响,胶体的吸附作用是使As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
3.简述土壤净化污染物的作用机理。
答:土壤净化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土壤之所以具有净化功能,是由于土壤在环境中起着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由于土壤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种物质都能被分解转化。
(2)由于土壤中存在有复杂的有机和无机胶体体系,通过吸附、解吸、代换等过程,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种物质起着“蓄积作用”,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变化。
(3)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基地,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起着转化和转移的作用。
因此,某些性质不同的污染物在土壤中可通过挥发、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或被分解成无害的物质;经沉淀、胶体吸附等作用可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变化,变为难以被植物利用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暂时退出生物循环,脱离食物链,或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污染物变为毒性较小或无毒性,甚至有营养的物质。有些污染物在土壤中还会发生形态变化,而被分解气化,迁移至大气中。这些现象,从广义上都可理解为土壤的净化过程。只要污染物浓度未超过土壤的自净容量,就不会造成污染。
4.简述清洁生产的内容。
答: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清洁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清洁的生产过程
包括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生产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及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实行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2)清洁的产品
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进行合理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