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沉降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结果超出限差时,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重测。
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并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正确的监测等级模式来测量,输入正确的参数;
由图2和图3可见,WS02栋的测点b在2014年1月8日到2014年3月3日和WS02栋的测点c变化截然相反,说明两栋房子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挤压,测点b-4上升,WS02栋测点b出现北边下降,南边上升致趋势,后期这种趋势消退。2014年4月25日,所以测点c全部下降,下降的斜率明显小于测点b的。但是,两栋的测点的最终沉降量都在5mm左右,故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相互影响会出现相互持平,刚开始,相互影响较大,后期沉降量逐渐接近。
5.3.
(1)观测报警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型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考虑到筏形基础宽度b约为19m,高度H约为110m,建筑变形允许值如下:
整体倾斜α:0.0017,α=b/(100H);
局部倾斜≤0.0003;
平均沉降量s:200mm。
图2Gb2栋的沉降-时间曲线
图2可见,Gb2栋的所有测点在2013年12月12日前都保持直线下沉状态,最后一期沉降量基本上等于零,沉降速度基本上等于零,没有超稳定允许值0.025mm/d,故该建筑物趋于稳定。但是2014年1月8日的观测结果显示除b-3外,所有测点略有回弹,测点b-5回弹较大外,其它测点回弹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可视为没有变化,沉降稳定。
5.
5.1.
现场观测应遵守“三固定”的原则,并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观测,如下:
水准环线闭合差≤1.0 mm;n-测站数;
视线长度≤50m;
前后视线差≤1.0m;
前后视线差累计≤3.0m;
视线高度≥0.3m
二次高差之差≤0.5mm;
5.2.
建筑沉降进入稳定的标准:根据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25mm/d时认为建筑物已进入稳定阶段。
测量人员要即时掌握施工现场进度情况,关注测量前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测量队伍要保证测量精度的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电子水准仪测量时,一人操作,中间不换人,对校核对,换人校核。保证均匀光照,前后视距差符合规范要求,采取后前前后,前后后前的观测顺序,且测站必须为偶数站。
2、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有效地控制标高的精度,仪器设备必须专人正确的的使用与养护,并做到每次使用前先校核后使用,做好校核记录。
2、监测记录必须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3、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经审核后上报甲方、监理单位;
4、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应有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监理或甲方负责人,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并加密监测频度。
5、一期施工完成后应有阶段性的观测成果报告,工程全部结束时应有完整的观测成果分析结果报告。
图3Gb2栋的沉降-时间曲线
由图3可见,Gb2栋的所有测点在2013年12月12日前都保持直线下沉状态,最后一期沉降量基本上等于零,沉降速度基本上等于零,没有超稳定允许值0.025mm/d,故该建筑物趋于稳定。但是2014年1月8日的观测结果显示所有测点略有回弹,测点c-2回弹较大外,其它测点回弹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可视为没有变化,沉降稳定。
附图
图7.1图7.2
图7.3(b、c、d的测点布置同a)
在基坑边缘架设仪器时,各个部件需要紧固,包括三角支架及支架间的固定。应注意平稳。
在强光或雨天架设仪器时,需要遮阳伞对仪器进行保护。在暗处时,需要强光进行均匀光照,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避免楼板震动时测量。
如必须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必要时在操作过程中戴好防护用品。
7.2.
立尺员必须做到圆水准气泡对中,不容易观测到气泡时,负责布线测量的人员必须目测尺子是垂直时方可测量。测量前,确保沉降标突出圆面没有混凝土或破坏。
6.
各期沉降观测的成果形式如下:
1、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3、沉降观测成果表;
4、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5、等沉降曲线图。
7.
7.1.
进入工地测量人员须遵守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
开始作业前须对仪器设备检查、维修,确保仪器配置齐全,正常工作,对架设仪器所用三脚架做详细检查,确保其螺丝紧固。
8.
图1Ga2栋的沉降-时间曲线
由图1可见,Ga2栋的基础形式为桩基,其中测点a-1到a-6整体沉降一致,最大沉降变形处为a-7,沉降值7.24mm,相比其它点的沉降,a-7明显多沉降了2mm多,出现平面中间凹陷现象,最大倾斜率为0.00027,小于局部倾斜0.0003,故满足要求。a-2和a-4最后几期,沉降标破坏,造成数据缺失。
3、测量人员应认真小心,规范地使用仪器,当日测量当日存档,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并最终形成资料后按要求提交观测成果报告。
4.4.
沉降观测首先需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和首次沉降测量,待初始值稳定后,再进行常规的沉降测量。常规测量时每次观测所得的各个观测点的相对于基准点的高程与初始值相比较,所得的高程差即为该观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沉降值。
高程基准点的施工方案见(附图1)。工作基点的施工较简单,只需在地上挖一个20cm*20cm*20cm的坑,然后插入长度80cm的钢筋,在坑中浇上混凝土即可。
4.3.
本次沉降观测工作设立项目组,人员配备如下:
项目负责人:印长俊,刘正才
现场测量:张伟,阳文胜,任海龙,周珂
数据分析审核:张伟
测量人员要认真熟悉施工总平面图和施工标段划分情况看,熟悉施工场地周边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4.5.
主体竣工前观测周期每加高3层观测1次。施工过程若暂停施工,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每隔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使用阶段,可在第一年观测4次,第二年观测3次,第三年观测1次。
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地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发生大量沉积、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式,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天1次的连续观测。
(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处置措施
当观测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
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应预测其变化趋势,并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跟踪观测;
对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密切观测,观测周期视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观测日期,并附必要的照片资料。
当有异常情况,应当注意保存现场镜像,及时进行拍照或录像并保存有关资料。
4.2.
基准点标志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工作基点标志采用直径为16mm的钢筋,沉降观测标志(附图1)采用直径14mm的钢筋,加工成L形,以上标志立尺部位都加工成半圆形。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置方案。高程基准点共3个,布置在场地外花坛中,该处不会受周边环境影响,各基准点之间的视距为30m。工作基点布置在场地内不易受挠动的地方,且要具备较好的通视条件并尽可能的覆盖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间距一般沿建筑物四角,纵横墙的交界处和伸缩缝两侧布置,且和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位置布置不应过高,宜过低。其具体位置需根据施工情况而确定,当工作基点受挠动后应进行重测或另外选址布置。
2.
1、山水湾•湾上WSO2#楼总平面布置图;
2、山水湾•湾上WSO2#楼结构施工图;
3、山水湾•湾上WSO2#楼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GBJ 15-60-2008;
1.
山水湾•湾上属于湖南致盛愿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项目,位于长沙县万家丽路与湘龙路交汇处。本沉降检测项目对象为山水湾.湾上WSO2#楼,该楼地下2层,地上部分33层,建筑高度110.000m,房屋宽度19.600m,上部为剪力墙结构,下部为筏形基础。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这栋楼的地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必须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级别为二级。
8、《搞成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3.
本检测项目对象为山水湾•湾上WSO2#楼。该楼分4个单元。每个单元有7个沉降观测点,共计28个观测点。基本水准点布3个,工作基点布设2个,它们的布设位置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确定。
4.
4.1.
采用DL501水准仪并配合带条形码的铟瓦标尺,并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二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并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正确的监测等级模式来测量,输入正确的参数;
由图2和图3可见,WS02栋的测点b在2014年1月8日到2014年3月3日和WS02栋的测点c变化截然相反,说明两栋房子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挤压,测点b-4上升,WS02栋测点b出现北边下降,南边上升致趋势,后期这种趋势消退。2014年4月25日,所以测点c全部下降,下降的斜率明显小于测点b的。但是,两栋的测点的最终沉降量都在5mm左右,故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相互影响会出现相互持平,刚开始,相互影响较大,后期沉降量逐渐接近。
5.3.
(1)观测报警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型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考虑到筏形基础宽度b约为19m,高度H约为110m,建筑变形允许值如下:
整体倾斜α:0.0017,α=b/(100H);
局部倾斜≤0.0003;
平均沉降量s:200mm。
图2Gb2栋的沉降-时间曲线
图2可见,Gb2栋的所有测点在2013年12月12日前都保持直线下沉状态,最后一期沉降量基本上等于零,沉降速度基本上等于零,没有超稳定允许值0.025mm/d,故该建筑物趋于稳定。但是2014年1月8日的观测结果显示除b-3外,所有测点略有回弹,测点b-5回弹较大外,其它测点回弹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可视为没有变化,沉降稳定。
5.
5.1.
现场观测应遵守“三固定”的原则,并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观测,如下:
水准环线闭合差≤1.0 mm;n-测站数;
视线长度≤50m;
前后视线差≤1.0m;
前后视线差累计≤3.0m;
视线高度≥0.3m
二次高差之差≤0.5mm;
5.2.
建筑沉降进入稳定的标准:根据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25mm/d时认为建筑物已进入稳定阶段。
测量人员要即时掌握施工现场进度情况,关注测量前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测量队伍要保证测量精度的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电子水准仪测量时,一人操作,中间不换人,对校核对,换人校核。保证均匀光照,前后视距差符合规范要求,采取后前前后,前后后前的观测顺序,且测站必须为偶数站。
2、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有效地控制标高的精度,仪器设备必须专人正确的的使用与养护,并做到每次使用前先校核后使用,做好校核记录。
2、监测记录必须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3、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经审核后上报甲方、监理单位;
4、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应有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监理或甲方负责人,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并加密监测频度。
5、一期施工完成后应有阶段性的观测成果报告,工程全部结束时应有完整的观测成果分析结果报告。
图3Gb2栋的沉降-时间曲线
由图3可见,Gb2栋的所有测点在2013年12月12日前都保持直线下沉状态,最后一期沉降量基本上等于零,沉降速度基本上等于零,没有超稳定允许值0.025mm/d,故该建筑物趋于稳定。但是2014年1月8日的观测结果显示所有测点略有回弹,测点c-2回弹较大外,其它测点回弹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可视为没有变化,沉降稳定。
附图
图7.1图7.2
图7.3(b、c、d的测点布置同a)
在基坑边缘架设仪器时,各个部件需要紧固,包括三角支架及支架间的固定。应注意平稳。
在强光或雨天架设仪器时,需要遮阳伞对仪器进行保护。在暗处时,需要强光进行均匀光照,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避免楼板震动时测量。
如必须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必要时在操作过程中戴好防护用品。
7.2.
立尺员必须做到圆水准气泡对中,不容易观测到气泡时,负责布线测量的人员必须目测尺子是垂直时方可测量。测量前,确保沉降标突出圆面没有混凝土或破坏。
6.
各期沉降观测的成果形式如下:
1、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3、沉降观测成果表;
4、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5、等沉降曲线图。
7.
7.1.
进入工地测量人员须遵守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
开始作业前须对仪器设备检查、维修,确保仪器配置齐全,正常工作,对架设仪器所用三脚架做详细检查,确保其螺丝紧固。
8.
图1Ga2栋的沉降-时间曲线
由图1可见,Ga2栋的基础形式为桩基,其中测点a-1到a-6整体沉降一致,最大沉降变形处为a-7,沉降值7.24mm,相比其它点的沉降,a-7明显多沉降了2mm多,出现平面中间凹陷现象,最大倾斜率为0.00027,小于局部倾斜0.0003,故满足要求。a-2和a-4最后几期,沉降标破坏,造成数据缺失。
3、测量人员应认真小心,规范地使用仪器,当日测量当日存档,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并最终形成资料后按要求提交观测成果报告。
4.4.
沉降观测首先需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和首次沉降测量,待初始值稳定后,再进行常规的沉降测量。常规测量时每次观测所得的各个观测点的相对于基准点的高程与初始值相比较,所得的高程差即为该观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沉降值。
高程基准点的施工方案见(附图1)。工作基点的施工较简单,只需在地上挖一个20cm*20cm*20cm的坑,然后插入长度80cm的钢筋,在坑中浇上混凝土即可。
4.3.
本次沉降观测工作设立项目组,人员配备如下:
项目负责人:印长俊,刘正才
现场测量:张伟,阳文胜,任海龙,周珂
数据分析审核:张伟
测量人员要认真熟悉施工总平面图和施工标段划分情况看,熟悉施工场地周边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4.5.
主体竣工前观测周期每加高3层观测1次。施工过程若暂停施工,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每隔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使用阶段,可在第一年观测4次,第二年观测3次,第三年观测1次。
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地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发生大量沉积、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式,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天1次的连续观测。
(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处置措施
当观测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
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应预测其变化趋势,并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跟踪观测;
对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密切观测,观测周期视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观测日期,并附必要的照片资料。
当有异常情况,应当注意保存现场镜像,及时进行拍照或录像并保存有关资料。
4.2.
基准点标志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工作基点标志采用直径为16mm的钢筋,沉降观测标志(附图1)采用直径14mm的钢筋,加工成L形,以上标志立尺部位都加工成半圆形。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置方案。高程基准点共3个,布置在场地外花坛中,该处不会受周边环境影响,各基准点之间的视距为30m。工作基点布置在场地内不易受挠动的地方,且要具备较好的通视条件并尽可能的覆盖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间距一般沿建筑物四角,纵横墙的交界处和伸缩缝两侧布置,且和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位置布置不应过高,宜过低。其具体位置需根据施工情况而确定,当工作基点受挠动后应进行重测或另外选址布置。
2.
1、山水湾•湾上WSO2#楼总平面布置图;
2、山水湾•湾上WSO2#楼结构施工图;
3、山水湾•湾上WSO2#楼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GBJ 15-60-2008;
1.
山水湾•湾上属于湖南致盛愿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项目,位于长沙县万家丽路与湘龙路交汇处。本沉降检测项目对象为山水湾.湾上WSO2#楼,该楼地下2层,地上部分33层,建筑高度110.000m,房屋宽度19.600m,上部为剪力墙结构,下部为筏形基础。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这栋楼的地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必须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级别为二级。
8、《搞成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3.
本检测项目对象为山水湾•湾上WSO2#楼。该楼分4个单元。每个单元有7个沉降观测点,共计28个观测点。基本水准点布3个,工作基点布设2个,它们的布设位置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确定。
4.
4.1.
采用DL501水准仪并配合带条形码的铟瓦标尺,并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二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