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教案第1次课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授课时间:第1讲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掌握并能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重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特点难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成就内容:1.1 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1.2 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概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1.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秦、两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唐、五代、___时期1.5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时期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助手段: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会回答时间分配:2学时板书设计:无作业布置:观察周围建筑特点参考资料:《中外名建筑赏析》、《营造法式》课后自我总结分析第2次课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授课时间:第2讲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
2.能简要分析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形式、单群体组合和装饰艺术特征。
重点:木构架的组成、形式和特点难点:叠梁式、穿斗式的基本结构、构造内容:2.1 木构特征2.1.1 木构架的优点:“墙倒屋不塌”2.1.2 木构架结构体系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助手段: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会回答时间分配:2学时板书设计:无作业布置:复参考资料:《中外名建筑赏析》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授课时间: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古建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1341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课程总学时/学分: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1.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重点和难点: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特征的深入理解。
第2章城市建设(2学时)2.1古代城市体制的形成、发展与应用2.2地方城市建设知识点:介绍古代中国城市体制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以及地方城市布局特征。
重点和难点: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体制及应用第3章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8学时)3.1宫殿、坛庙、陵墓知识点:宫殿规划制度及图解;坛庙建筑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陵墓建筑的起源、组成及演变。
中外古建 教案第2讲
木结构有哪些优点?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木构架建筑是由柱、梁、檩lǐn、枋fāng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体挂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房间内部可以自由地分隔空间,门窗也可以任意开设。
使用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是水乡、山区、寒热带都能满足使用要求。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许多经受过大地震的著名木构架如天津蓟[jì]州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佛宫寺塔,二者都是辽代的建筑,建成己经1000多年,都能完好保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证明。
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木结构有哪些缺点?1.木材越来越少: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了发展的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
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一、中西建筑美学价值上的差异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内容:案例导入:哈佛教授讲座——中国神话里的民族特征,让他们屹立至今2017年6月11日,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并不下十次用激情的语调总结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中华民族特征。
在他的情绪带动下,现场氛围一直热血高涨。
他说:“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这就是区别,他们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代,与自然作斗争!”(钻木取火)“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作斗争!”(大禹[yǔ]治水)“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
中外建筑史 教案第10讲 六、缤纷多姿的民居建筑
一、中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居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时间:90分钟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利苍一家生活在文最之治期,财富殷实,并藏有来自各地乃至域外的象牙、玉石、珍珠、犀角、玳瑁[dài mào]等珍稀奇物,过着仆从成群、歌舞无休的生活。
但因文帝倡导薄葬,墓中少见金、铜等贵重金属器,金郢[yǐng]称、金饼、铜钱、铜编钟及象牙、犀角、玉壁、珍珠等物,均用陶、木质明器替代。
辛追墓外椁。
原置于墓底三根方形枕木上,有盖板两层、顶板一层和底板两层。
模仿墓主生居室,由棺室与四个边厢组成,形状像“井”字,古文献称为“井椁”。
边厢总面积6.8平方米,体积9.79立方米,放置随葬品1000多件。
棺室内有四居套棺。
整椁由杉木斫 [zhuó]成,采用扣接、套榫与栓钉结合而成,其中最大的壁板长 4.84米,宽1.52米,重1.5吨。
这是迄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汉代井椁实物。
棺室放置四重漆棺,紧密套合,均用楸木(梓 zǐ木)制成,按汉礼制只有高级贵族才能享用。
套棺由外至内为: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漆棺、朱地彩绘漆棺、锦饰漆棺,寓意墓主灵魂由黑暗空间到天国仙府的穿越之旅。
辛追墓的木椁结构十分复杂,由枕木、椁室、盖板三部分组成。
庞大的椁室放置于3根巨大的方形枕木上,椁室由内、外壁构成四个边箱和正中的棺室,椁室中放置四重相套的木棺。
辛追墓的木椁的构造,沿袭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形式,因其椁中空如井,古代文献上称之为“井椁”,它全由粗大的杉木制成,所用木板70块均为整块木料,其中最大的一块椁板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达1.5吨。
如此巨大的木材全部用斧锛加工而成,全部以扣接、套榫相结合,没有使用一根金属钉子,工具如此简单,但彼此间却严丝合缝,着实让后人敬佩古代工匠的精湛工艺。
说罢辛追墓的构造,转而看四重木棺,由表及里,依次为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锦饰内棺。
其中两副彩绘漆棺内容奇幻,风格浪漫,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代表汉代漆画最高水平,锦饰漆棺,是迄今唯一的发现。
11级中外建筑史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中外建筑史》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一、管理信息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中外建筑史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理论讲授与专业练习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建筑发展过程及艺术形态有基本认识了解,为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专业学习提供基础,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达到培养既具创新思维又有实际能力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目标。
室内设计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上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内外的空间环境为主体的艺术再创造。
因此,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建筑的基本知识,是本专业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
《中外建筑史》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有不同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 它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理论讲授,以简明扼要的方法,概述中外建筑发展的主要过程,同时结合适当的专业绘制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和艺术创造打下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中外建筑史》的课程教学,注重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及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为根本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中外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外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
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
为后续专业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2.1课程内容设计2.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3.教学进度表三、教学材料教材[1] 袁新华.中国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参考资料:[1] 刘先觉等.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第一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 刘敦桢.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史>编写组[M].中国建筑艺术史(上、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4]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宋]李诫.营造法式(1103年著)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6] 孙大章,喻维国.中国艺术全集·宗教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仪器和设备:多媒体教室、黑板等。
中外建筑史教学设计-雅典卫城
古希腊建筑之雅典卫城教学设计一、建设目的二、组成三、特色:位置、构图、中心、对立统一、综合四、设计手法:完美结合,高度成就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表达方式雅典娜雕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山门山门是雅典卫城的唯一入口。
为了适应地面的倾斜,山门西半比东半低 1.43m,屋顶采取断开处理,以使前后两个立面各自比例适宜。
山门两侧因地制宜采用不对称形式,北翼是展览厅,南翼是敞廊。
山门为多立克柱式,前后各有6根柱子,中央开间特别大,净宽3.85m,突出了大门的作用。
门前设坡道。
山门以西内坡道两侧,各有三根爱奥尼立柱,这种在多立克建筑上混用爱奥尼柱式的做法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提问:室内使用爱奥尼柱式的原因?A.室内柱高高于室外B.爱奥尼风格柔和雅致较多立克更适于室内风格。
总结山门的特点:①灵活处理的立面分段;②两种柱式的协调结合应用。
胜利神庙胜利神庙位于山门右前方,以制衡山门的不对称布局。
胜利神庙为爱奥尼式,但比例做的粗壮些,体量很小。
雅典娜雕像高11米,戎装执矛,朝着山门东廊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表达方式立,正面侧向西南,是卫城建筑群的构图中心。
雕像的东南方,立于高台上的帕提农神庙是卫城的主题建筑。
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于山岗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
它是卫城内唯一的围廊式神庙,形制最隆重。
神庙不仅仅意味着对神的尊崇,也是和平与民主的象征。
提问:卫城主题建筑物:如何体现其重要地位?1.建筑处理①位置:在卫城最高处,与山门保持80米的良好观赏距离②体量: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神庙。
③形制:最隆重的围廊式,也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
④是卫城上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物:华丽、肃穆、欢乐;2.室内特点:①圣堂内双层叠柱,减小柱径,反衬神像的高大和内部的宽阔;②档案方厅:室内用4根爱奥尼式柱子。
帕提农神庙外立面拥有良好的比例关系,采取黄金分割比例;采用视差校正法,以矫正人类视觉的错觉,是多利安式建筑中的最高杰作。
中外建筑史教案范文
中外建筑史教案范文教案标题:中外建筑史教学教案目标:1.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特点。
2.掌握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的代表性建筑风格。
3.能够分析和评价建筑作品的设计思想和艺术价值。
教材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中外建筑史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外建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熟悉哪些中外建筑作品?有没有了解建筑的历史发展?二、教学主体(90分钟)1.中外建筑史的发展(20分钟)a.分析和比较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差异。
b.解释建筑史的重要里程碑,如古代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等。
2.中国古代建筑(30分钟)a.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如:四合院、中国古代宫殿、庙宇和园林等。
b.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精髓,如:皇家建筑的脊兽、陶瓦彩绘等。
3.西方建筑史(30分钟)a.介绍西方建筑的发展,如古希腊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现代建筑等。
b.分析西方建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等。
4.建筑作品赏析(30分钟)a.选取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作品进行赏析,如:故宫、埃菲尔铁塔、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等。
b.分析建筑作品的设计思想、艺术风格和文化影响。
三、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强调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对建筑作品的评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2.分组展示学生自行研究的中外建筑作品。
教学评价:1.提问学生对于中外建筑史的认识和理解。
2.对学生进行小组和个人作业的评分,如展示报告和建筑分析。
3.考察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改变。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建筑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多媒体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意思维。
《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掌握建筑史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观念,培养对建筑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与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的关系,引出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基础知识:介绍中外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流派、风格,让学生了解建筑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建筑风格、材料、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建筑史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外建筑流派或风格进行讨论,分析其特点、成因、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建筑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图片和资料,撰写一篇简短的建筑史学习心得,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建筑史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深度,作为教学评价的另一部分。
3.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观念,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大班艺术教案:中外建筑
大班艺术教案:中外建筑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和外国的建筑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2.通过欣赏和模仿建筑,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手工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中外建筑的欣赏与比较2.利用材料制作建筑模型3.小组合作完成建筑景观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介绍中国和外国著名建筑的历史及特点,如中国的长城和故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等。
2.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在看图说话和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中外建筑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3.最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需要在家中上网查询或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建筑图片和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第二课时1.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发言谈论自己对于不同建筑的看法和体会。
2.在欣赏完这些建筑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和模仿不同材质的建筑款式,如如何利用饼干模拟砖块,如何用餐巾纸模拟石材等等。
3.总结本节内容:在欣赏了这么多的华丽建筑文化之后,我们也能用不同的材料,模仿和创造自己的建筑模型。
第三课时1.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建筑比赛。
2.每个小组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原型图,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材料制作出符合团队共识和个人想法的建筑景观,并在班级内展示和评比。
3.总结本节内容:通过本次小组合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合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共同的优势,追求不同的艺术效果。
四、教学评估1.教师会定期观察和记录每个学生在上课和完成作业时的表现和成果,并根据实际表现和教学目标进行评估。
2.此外,学生之间相互鼓励和学习也是评估其中的重要因素,班级会定期开展集体评比,发表个人看法和意见。
3.教师会及时总结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并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视角和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群体互动度较好,并且在借鉴中外建筑文化上,能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艺术实践能力。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中外建筑史教案《中外建筑史》讨论影视动画专业的工作和任务:毕业以后我们可能从事的工作,以实例进行引导。
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研究中外建筑发展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建筑美学方面的修养,以及方案设计与评审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 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建筑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基本过程,以及环境、文化与社会形态、技术经济对建筑发展的影响,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中外著名建筑的特点与主要建筑流派,领会建筑基本理论与设计思想。
(二) 能力要求1、认识建筑的本质,提高建筑美学方面的修养。
2、具备建筑方案的分析能力与评审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一)中国建筑史1、绪论2、原始社会建筑3、奴隶社会建筑4、封建社会前期建筑5、封建社会中期建筑6、封建社会后期建筑(二)外国建筑史(19世纪前)1、奴隶社会建筑2、欧洲中世纪建筑3、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建筑4、亚洲封建社会建筑(三)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2、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思潮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古建史和外国近现代史,主要内容:中国古建史以建筑发展历史过程为主线贯穿各个历史时期,出现四次建筑高潮。
以封建社会中后期建筑为著名;外国近现代史以一二战为历史背景,突出战后的城市和建筑大规模重建,出现建筑思潮的活跃期。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牵引”教学法1:你知道的著名建筑有那些,2:各时期代表建筑有什么主要的特征,3:演示建筑案例及图例,提出课题任务“讨论式”教学法1: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安排一定的讨论课时,组织学生一起交流2: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之间在专业学习中充分交流学习方法1. 经典建筑与设计师结合记忆2. 加强各种手绘练习3. 理论结合生活,严肃中也有幽默考核方法:1、考勤30分;2、课堂提问10分;3、课后作业10分4、查找搜集资料,写课后著名建筑的相关资料20分5、利用1-2次课分组做著名建筑模型,3人一组,自己查找资料,教师给予协助30分。
中外建筑史教案 2017.9
河北美术学院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案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任教班级17271、17272、17273、17274教师名称尹春然教学单位城市设计学院教案首页导入:介绍本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学科地位和教学目标要求,概述本次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并指出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重点难点。
新课讲授:第一节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农耕时代到来后,人类逐渐步入了营造地面建筑的新阶段。
从距今一万年前后的石器时代遗址中可以得知,上古时期的建筑经历了从深穴居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的发展过程,其构筑方式也完成了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过渡。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大型建筑:“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前堂后室”的空间布局。
公元前17世纪,传统的中国院落式建筑群开始成型。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院落式建筑群,营造了目前史料记载中最早的公园,形成了较完善的建筑设计制度及文字实录记载,建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先河。
周朝的建筑设计特点:一、建筑材料与技术有了提高,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
二、周朝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建筑制度,我国自奴隶社会就已经开始形成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标准形式,并能够依循一定的准则和程序营建都城。
此外,周朝的民宅设计开始流行“一堂二内”的简易形式,即一栋房屋,依据用途分成三个单元,中央为厅堂,左右两边为寝室,房屋四周为夯土围成的方形墙壁,中间使用简单的屏风、帷幕等分隔。
讲授法|5分钟(1课时/45分钟)(多媒体教学)(1课时/45分钟)(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活动时间: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人物:我国古代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特点: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相应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量使用青瓦覆盖屋顶,开始出现砖、彩画、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建筑规模比以往更为发达。
99X008《中外建筑史》教案
课程名称
中外建筑史
教师姓名
宋建蓉
教研室
模具教研室
教学对象
公选课课程班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中外著名古建筑比较
学时数
3
教材
梁思成谈建筑
中外建筑史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了解中华灿烂的建筑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与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名称
中外建筑史
教师姓名
宋建蓉
教研室
模具教研室
教学对象
公选课课程班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学时数
3
教材
梁思成谈建筑
中外建筑史
教
学
目
的
了解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期——元朝时期的主要建筑和形成发展过程。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主要介绍古代封建社会建筑元朝时期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园林、民居、等方面逐步形成的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以及在建筑空间的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卓越的创造和贡献。
备注:
重
点
与
难
点
古代封建社会中期——宋、辽、金时期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民居、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等方面逐步形成的一种体系。
更新
补充
删节
内容
教学
组织
与
设计
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讲课90min;古建筑欣赏40min
分析讨论布置作业5min;
作业
主任
意见
教学实施
《中外建筑史》授课计划
《中外建筑史》授课计划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代表作品以及重要建筑师和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建筑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工作打下基础。
一、授课内容第一周:中国建筑史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商周至明清)2. 重要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品(如宫殿、坛庙、寺院等)3. 古代建筑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4. 古代建筑的影响和意义第二周:外国建筑史1. 西方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2. 重要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品(如古希腊神庙、罗马斗兽场、哥特式教堂等)3. 西方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4. 外国建筑对中国的启示和影响第三周: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1. 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人物(如弗兰姆普西、库哈斯等)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案例分析4. 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问题和对策第四周:课程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进行中外建筑对比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以加深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评估1.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评估:根据学生论文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2.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给予相应的反馈。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整体掌握情况,形式可包括问答、论述等。
三、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授课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材:《中外建筑史》(xx出版社)3. 网络资源:包含建筑史相关视频、图片、文章等,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4. 参考书籍:根据课堂需要,推荐相关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四、教学辅助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造史教案中外建造史教案是一份旨在匡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造史的教学计划。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介绍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匡助学生深入了解建造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本教案将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
2.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激发学生对建造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特点。
第二课: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引起学生对建造风格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的特点。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当地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第三课: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中外建造史对当代建造的影响,引起学生对建造的思量。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对当代建造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建造的功能、美学和文化价值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建造案例,分析其受到中外建造史的影响。
4.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设计一个符合中外建造史特点的建造作品。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教案名称】中外建筑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外建筑史的概述;2. 古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3. 中世纪建筑的风格与特色;4.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5.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创新。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建筑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哪种建筑风格?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中外建筑史的概述:a. 介绍中外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b. 简要概述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 古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a. 介绍古代建筑的起源和发展;b. 分析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表现形式;c. 举例介绍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3. 中世纪建筑的风格与特色:a. 介绍中世纪建筑的背景和特点;b. 分析中世纪建筑的风格和表现手法;c. 举例介绍中世纪建筑的典型代表。
4.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a.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背景和特点;b.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风格和表现手法;c. 举例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
5.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创新:a. 介绍近现代建筑的背景和特点;b. 分析近现代建筑的风格和表现手法;c. 举例介绍近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三、讨论与实践(4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相关资料和展示内容;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所选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3. 全班讨论:学生就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四、巩固与评价(20分钟)1. 练习与答题: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掌握程度;2. 个人总结: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外建筑史的学习体会和感悟的文章;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中外建筑史》课程设计
《中外建筑史》——课程计划书【计划背景】学院按照培养“品质优良、技术精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文化育人和专业育人“两大育人体系”。
而建筑系是一个以建筑为核心,工程技术为着力点的综合系部。
旨在培养出一批批在建筑方面获得专业训练的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的建筑素养和较高层级的文化审美能力。
《中外建筑史》全课程30个课时,分为15次授课。
覆盖学生500多人,整体分为10个班级分开讲授。
本课程作为一门经典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这一总体目标和定位,目前,我们主要明确了以下思路,并作为课程建设的总体思想逐步实施。
(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目前,国家提出“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
同时,结合我系学生的具体情况,特把此课程定位为以建筑历史学习为主体兼具建筑欣赏作用的理论基础认知课。
侧重比例:建筑历史:建筑欣赏=7:3.对于培养优秀的建筑毕业生而言,中外建筑史课程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1)理论素养的培养它能够提高建筑工作者的鉴赏力、审美能力等人文素质以及科学精神和理论素养。
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为人文学科知识的补充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完整建筑“世界观”的建立它能够提高建筑工作者分析理解建筑现象、形式包括建筑所有问题的综合能力。
建立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建筑的能力。
(3)创作之源泉建筑工作者学习建筑历史可以从创作源头拓展思维获得灵感。
因为建筑作为人为建立的最特殊也是最高级的一套符号系统,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去解读才可能获得完整全面的认识。
因此,它是建筑专业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1)培育学生对建筑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认知和了解。
增加学生的建筑人文知识修养;为学生在创作中传承古今提供创作源泉。
(2)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历史与文化,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形象及形制特征、建造技术、材料等。
(3)帮助有兴趣的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古代建筑,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历史建筑研究基础。
《中外建筑史》说课稿
《中外建筑史》说课稿《中外建筑史》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要进行说课的课程是《中外建筑史》,中的“中国古代宫殿”章节,我将通过一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分析教材“中国古代宫殿”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刘然老师主编的《中外建筑史》中中国部分的第二个章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粗阔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为过渡到本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纵观中国建筑发展史,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规模宏大,格局严禁,凸显王权尊严,标志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接下来,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科学、简明,突出重点,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以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古代宫殿建筑形式背景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总结宫殿建筑的布局特征。
2、过程与方法:本章节教学希望学生能真正掌握中国宫殿建筑设计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掌握学习建筑史的方法: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宗教倾向性及等级制度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进而整理分析、归类综合得出清晰的知识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此次课程学习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
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中学习到一些设计方法运用到今后的设计中。
接下来,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1.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不同阶段中的代表性宫殿建筑。
2、难点:认识故宫在空间布局上的艺术特色。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章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中外建筑史》是一门扩展学生建筑设计知识面、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计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等特点,在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直观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方法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教案第 1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
第 2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 3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
第 4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 5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 6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 案 第 7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8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9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 案 第 10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11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 案 第 12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13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14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15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 案 第 16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案第17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编号:
教 案 第 18 次课
2 学时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