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练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总练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要紧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后来经济重心逐渐迁移,迁移的方向是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其中要紧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进展的三个阶段

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经济进展是不平衡的。可分为: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特点是南北经济从同步进展进而到北方经济迅速超过南方。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首次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因地理条件合适,黄河中下游地区首先过渡到奴隶社会。战国秦汉时期,北方经济高度进展。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呈现出北方经济衰退和南方经济进展的特点。但曹魏统一北方后,经济得到进展,北方经济力量仍超过南方,因此西晋得以统一南方。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到隋唐五代,特点是全国经济重心第一次在北方失而复得,并开始逐渐南移。经济进展从北方和南方差不多平衡到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成为不可逆转之势。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混战,使经济重心第一次因经济衰退而消逝。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采取均田制、租调制等措施后才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北魏后来分裂为东西魏,又演变为北齐和北周。西魏和北周进行过一系列改革,经济进展后,北周统一北方,从而使北方经济实力接着维持超过南方的局面,恢复了经济重心的地位。南朝时,南方经济因局势相对稳定得到进展,并差不多上赶上北魏,长江流域成为新的经济重心,南北呈抗衡局面。但北方至隋统一前,北方再度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朝也得以统一全国。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不仅恢复还有新进展,同时长江流域农业也获得特别快进展,南北方经济处于高度进展时期。但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又呈现出南移的趋势。

第三阶段,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最终南移并得到不断强化的阶段。由于社会和自然的缘故,这一时期之初,北方经济接着凋敝,而南方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却更快进展,终于赶上北方,并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进程,并不断巩固。其中,五代时南方经济的进展,南宋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进展和海外贸易的进展,元朝为实现南粮北调而开辟漕运和海运,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的进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这种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反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有: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建设和进展;②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进展实力,比较重视进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从地理角度看:①气候妨碍,宋往常粮食要紧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些适宜生长在北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宋占城稻的引进,到南宋时成为要紧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而水稻不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适宜种植在江南地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那个地方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②江南多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种植,茶树、柑橘、甘蔗等经济作物易于种植。③北方水土流失严峻,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妨碍了农业生产。这要紧是人为的烧荒滥垦造成的,结果使水土流失严峻,土地面积减少。同时使黄河因淤积而经常泛滥,不适宜于农业的进展。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①北方农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表达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③政治重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妨碍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启发:①政治稳定是经济进展的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进展基本上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②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进展的最重要的因素;③经济的进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注意: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除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外,还存在一个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伴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东移。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进展较中西部地区快,从而形成了经济重心东移的格局。造成近现代史上我国经济重心东移的要紧缘故有:

1、自然缘故:我国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西部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海拔较高;东部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西部属于非季风地区,降水少,有大面积的沙漠,受上述自然条件的限制,东部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土地生产力高;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地区还存在着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的状况,导致水土流失,沙漠进一步扩大。沿海地区信息和对外贸易便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进展。

2、历史缘故:第一,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我国首先是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并产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客观上有利于经济进展。第二,西方资本主义企业、洋务运动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沿江沿海地区开设工厂,这些地区涌现出一批近代城市,有利于经济进展和变化。第三,我国东部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进展较早,经济文化教育较内地发达。第四,南京国民政府的企业以及新中国“一五”计划以后的重点建设项目要紧集中于东部地区

3、政治缘故:东部改革开放较早,程度深,人们的思想观念较新,与市场经济较为适宜。从人为缘故来看,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东部地区基础建设投入较多

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所产生的妨碍

1、关于中国古代政治重心的迁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向南迁移

3、对中国古代人口的分布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妨碍

4、中国古代战争的分布变化也呈现出一种东移南迁的趋势

5、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分布受其妨碍

6、中国古代城市进展的变化也呈现出一种东移南迁的趋势

7、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路线也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的趋势

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与当前热点问题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