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一、目的:踪,确保产品在质量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

二、范围:适用于产品杂质档案的建立与更新。

三、职责:品质部负责杂质档案的起草与研究工作;其他部门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四、内容:1、概念:1.1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包括起始原料、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1.2来源:生产过程或原辅料带入的、储存过程中降解产生的。

1.3分类:有关物质、其他杂质、外来物质(依据来源)。

2、内容:aa2.1应当定期将产品的杂质分析资料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杂质档案,或与以往的杂质数据相比较,查明原料、设备运行参数和生产工艺的变更所致产品质量的变化。

2.2杂质来源的分析:2.2.1已知杂质: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溶剂、各个设备。

及原辅料带入的无机离子。

2.2.2未知杂质:2.2.2.1可预测的未知杂质:如在产品易降解的条件下可得到的;在影响因素实验条件下可出现的;在长期稳定性实验条件下可出现的。

2.2.2.2不可预测的未知杂质:在产品的粗品中出现的上述几类之外的来源不确定的杂质,经常出现和偶尔出现。

2.3累计自产品生产以来各类杂质数据。

2.3.1各个杂质个数出现的几率;2.3.2各个杂质出现的量的变化;2.3.3对产品出现的新的异常杂质,进行分析(定性定量及可能的来源);2.3.4与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杂质谱的比较:杂质的个数、杂质的量。

2.4杂质档案的建立:2.4.1品质部协同研发部根据品种建立档案,档案中应包括实验记录、结果、分析、色谱图,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原料药、制剂的保存条件变更、生产环境变更、生产设备变更说明。

2.4.2如生产工艺、生产路线、生产设备、检验仪器发生变更,杂质档案需建立变更后的杂质档案,与原杂质予以区分。

2.4.3杂质档案永久保存,按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2.5原料药杂质档案的建立:2.5.1接受控制的常规生产工艺生产的每种原料药应当有杂质档案;2.5.2杂质档案应当描述产品中存在的已知和未知的杂质情况,注明观察到的每一杂质的鉴别或定性分析指标(如保留时间)、杂质含量范围,以及已确认杂质的类别(如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溶剂)。

实验室检验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检验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室检验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档案利用率,保障实验室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部所有检验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督实验室检验档案管理工作。

2. 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员,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

四、档案管理要求1. 档案分类实验室检验档案分为以下类别:(1)检验项目档案:包括检验方法、检验标准、检验流程、检验结果等。

(2)检验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置日期、检定/校准日期、使用状况等。

(3)检验试剂档案:包括试剂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状况等。

(4)检验人员档案:包括人员姓名、职务、专业、资质、培训情况等。

(5)检验报告档案:包括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审核记录等。

2. 档案收集(1)各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按照档案分类要求,及时收集相关档案材料。

(2)档案管理员负责对收集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确保其完整、准确。

3. 档案整理(1)档案管理员按照档案分类要求,对收集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

(2)档案整理应按照时间顺序、编号规则进行,确保档案的有序性。

4. 档案归档(1)档案管理员将整理好的档案材料按照规定进行归档。

(2)档案归档应按照档案类别、时间顺序进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5. 档案保管(1)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的保管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

(2)档案保管应采取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措施。

6. 档案利用(1)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的查询、借阅、复制等工作。

(2)档案利用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档案的保密性。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履行档案管理职责,档案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档案管理制度,造成档案丢失、损坏、泄密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

原料药杂质档案管理制度

原料药杂质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原料药杂质档案管理,确保原料药质量可控,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料药生产、检验、质量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

三、管理职责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原料药杂质档案的编制、审核、归档、保管和查阅工作。

2. 生产部门负责提供原料药杂质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检验部门负责对原料药杂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

4. 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做好原料药杂质档案管理工作。

四、档案管理要求1. 档案资料应完整、准确、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原料药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2)原料药杂质名称、含量、限值、检测方法等信息;(3)原料药杂质检测报告、检验记录、批生产记录等;(4)原料药杂质变更通知、工艺变更通知等。

2. 档案资料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整理和归档:(1)分类归档:按照原料药名称、规格、批号等进行分类归档;(2)编目:对每份档案资料进行编号,方便查阅;(3)保管:档案资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防火、防盗的专用档案柜中;(4)借阅:查阅档案资料需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并做好借阅登记。

五、档案更新与维护1. 档案资料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档案资料更新内容包括:(1)原料药杂质检测结果的更新;(2)原料药杂质限值的调整;(3)原料药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变更;(4)其他需要更新和补充的信息。

3. 更新后的档案资料应及时归档,并做好相关记录。

六、监督与检查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原料药杂质档案管理进行检查,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实验室工作档案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实验室的运行情况、研究成果、财务账目等重要信息,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规范和高效性,制定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非常必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的细则。

一、档案的建立与分类1.档案的建立:每个实验室都应建立自己的工作档案,档案应包含实验室的基本信息、人员花名册、实验设备及耗材清单等。

2.档案的分类:根据档案的性质和用途,将档案分为实验室管理档案、科研项目档案、经费支出档案等,分门别类存放。

二、档案的编制与整理1.档案编制:每个档案都应按照一定的编制规则进行编制,包括档案题名、编号、制定日期、编制负责人等信息,以方便检索和使用。

2.档案整理: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包括归置已办结的案卷、补充缺失的文件、更新过时的信息等。

三、档案的保存与归档规定1.档案保存: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存。

重要档案应进行数字化备份,以防灾害损失。

2.档案归档:根据档案的年限和重要程度,制定归档规定。

归档后的档案应进行标识,并登记档案归档清单,方便查找和追踪。

四、档案的借阅与销毁管理1.档案借阅:档案的借阅应符合实验室内部管理规定,借阅人需要填写借阅登记表,并承担相应责任,确保档案安全外借。

2.档案销毁:根据文件保管期限和实验室管理需求,对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并制定销毁规定,确保销毁过程的安全和合法性。

五、档案的备份与防灾措施1.档案备份:对重要的数字化档案进行定期备份,并将备份存放在不同位置,防止数据丢失。

2.防灾措施:实验室应制定防灾预案,包括火灾、水灾等各种灾害情况的处理流程,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六、档案追踪与利用1.档案追踪:对于涉及到法律纠纷或纪律处分的档案,要做好追踪工作,及时提供相关档案材料,确保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档案利用:实验室档案应在保护隐私和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为科研和管理提供必要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利用档案信息开展创新工作。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2篇)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2篇)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1、全部仪器设备除应建立台帐和管理卡片外,每台在用的仪器设备都应建立完整的档案,以实施对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

档案内容包括:(1)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商,购置价格、购置日期、出厂编号、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编号(或仪器设备惟一识别号)、保管人、放置地点、仪器设备目前状态(在用、停用、报废);(2)说明书(进口设备的外文说明书应有翻译成中文的使用方法和校准部分的说明);(3)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或校验情况记录。

包括检定校准日期、检定校准周期、证书号、检定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有效日期、送检人等。

计量检定、校准证书原件可另外存放,复印件随记录归档。

(4)购置仪器设备的申请审批表,仪器设备装箱单、仪器设备验收清单、仪器设备验收日期及验收记录(仪器设备调试报告),仪器设备启用日期;(5)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期间核查记录,仪器设备损坏、故障、修理记录,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仪器设备存放位置变更记录和仪器设备报废情况记录等。

2,仪器设备原则上一台一档,但同种类的多只小型计量器具可建一个档案。

重要的标准物质也应建立档案。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2)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档案分类与编号: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实验项目的需求,将档案进行合理分类,并为每个档案编号,便于检索和管理。

2. 档案存储:建立专门的档案存储区域,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档案要妥善保管,避免损坏、丢失和泄露。

3. 档案整理与归档:要求实验室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整理相关的实验记录、研究数据和报告等资料,并按时归档。

归档时要注明文件的标题、日期、编码等信息,方便后续查找使用。

4. 档案保密:实验室工作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和机密资料,要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

对于涉密档案,要进行密级标识,并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防止泄露。

5. 档案备份:定期对重要的实验资料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备份资料要存放在不同的位置,避免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时造成数据的丢失。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_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条例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_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条例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_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条例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篇1一、档案管理1、实验室档案工作在院综合档案室指导下统一进行。

由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各中心、实验室、研究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实验课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研究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及时做好有关事项的记录,将有关资料提供给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

2、各单位根据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内容进行统计、整理、编目、立卷,定期归档,并保存在本单位。

3、实验室工作档案除涉及保密范围内容外,可以向学院内外提供利用。

凡需利用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单位或个人,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后,可办理借阅手续,借后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和损坏,用后及时归还。

二、档案范围1、实验室完成任务材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课表、实验教学日历、实验开出记录、实验开放记录、实验项目统计、实验教学的`考核成绩及实验报告、预备实验报告等有关记录、报表。

2、实验室仪器设备及低值品材料: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帐卡,使用维修记录,技术资料,分户统计帐,低值品的分户帐,领用单等;大型精密仪器的设备论证报告,安装验收报告,损坏维修记录,使用记录,说明书等;消耗材料领用记录等。

3、实验室工作记录:学院和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部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文件,实验室制定的各项岗位责任制、分工细则及管理制度,实验室专职人员工作日志、实验室研究活动记录、人员考核记录、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实验室工作计划、研究论文、成果鉴定证书、自制或改造的实验仪器设备装置的研究报告等,实验室改造情况等资料。

4 、实验室经费使用:实验室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实验消耗、仪器设备维修、条件建设等经费支出情况统计,实验室年度科研项目,对外培训、测试、技术协作、劳务收支等情况统计等。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篇2一、实验室档案的内容1、实验室管理和建设部分:上级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文件;实验室设置及主任任免文件;实验室人员基本情况表;实验室建设计划申报材料;实验室评比、总结材料及证书;实验室各类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实验室专职人员工作日记;实验室工作计划;活动记录;人员考核记录;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研究论文、成果鉴定证书;实验室技术开发及研制实验仪器设备图纸和验收报告;实验室安全记录等材料。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范本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范本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实验室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规范,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实验室工作档案按照《档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条实验室工作档案包括实验室建立批准文件、实验室工作计划、项目合同、实验记录等。

第四条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原则为规范、便捷、安全、完整。

第五条实验室工作档案由实验室主任负责管理,实验室人员共同参与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档案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六条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归档、整理和保存。

第七条实验室主任有权指派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第八条工作人员应按照实验室主任的要求,认真整理、归档和保存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第九条实验室人员应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正确使用和保护档案,不得随意私自调取和擅自销毁档案。

第三章档案管理的制度和流程第十条实验室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的分类、归档、整理和保存要求。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档案的归档和整理工作。

归档时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顺序进行,确保档案的易查找和便捷管理。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档案的检查和整理,对存在问题的档案进行修整和补充,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保留一份档案备份,以防丢失或损毁。

第十四条实验室档案的借阅应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填写借阅登记表。

第四章档案的保存和销毁第十五条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存放室,确保档案的安全和防火防潮。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对档案进行分类标识,并采取防止损毁的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第十七条实验室应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理和修复。

第十八条实验室档案的保存期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过期的档案应及时销毁。

第十九条实验室档案的销毁应按照《档案法》的规定进行,严格执行销毁程序,销毁过程应当有相关人员在场,并填写销毁记录。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是指实验室为了管理和保护实验室资料档案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1. 档案管理责任:明确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和职责,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 档案分类和编号:根据实验室资料的性质和用途,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分类体系,并为每个档案进行编号,方便检索和管理。

3. 档案采集和整理:对实验室产生的各类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归档,并建立档案目录和档案检索系统,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档案存储和保管:制定档案存储和保管规定,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防火、防潮、防腐蚀等方面的要求。

5. 档案借阅和使用:明确档案借阅和使用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借阅和使用档案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6. 档案销毁:对无用或过期的档案按照规定进行销毁,防止档案泄露或滞留占用空间。

7. 档案安全和保密: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制定档案保密制度,严禁私自泄露、散发或篡改档案内容。

8. 档案检查和审计: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档案检查和审计,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9. 档案培训和宣传: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意识,并加强档案管理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制度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制定。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二篇)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二篇)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1. 文档保密性原则:1.1 所有与实验室工作相关的档案都应当视为机密信息,必须严格保管。

1.2 只有经授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查阅和处理相关档案。

1.3 不得随意复制、外传或传输实验室档案,除非有明确的授权和需要。

1.4 在处理档案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档案被丢失、泄露或损坏。

2. 档案分类与归档:2.1 实验室档案应当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进行整理和归档,方便查阅和管理。

2.2 常见的实验室档案分类包括: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数据、仪器设备档案、实验室管理相关档案等。

2.3 档案应当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保留最新的版本,并标注时间和版本信息。

3. 档案保存期限:3.1 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档案应当根据不同的法规和规定,确定保存期限。

3.2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和合规要求,可以在保存期满后,对部分档案进行彻底销毁。

3.3 一些重要的档案,如实验结果和重要合同,可以根据需要长期保存。

4. 档案检索与查阅:4.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随时可以快速地检索和查阅需要的档案。

4.2 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索引系统,包括档案编号、档案名称、存放位置等信息,方便查阅和管理。

4.3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查阅档案时,应当记录查阅的时间和目的,并尽量避免对档案造成损坏或丢失。

5. 档案的维护和更新:5.1 实验室档案应当经常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2 档案维护包括:定期备份档案、清理过期或无用的档案、更新旧版档案等。

5.3 对于一些重要的档案,应当建立版本控制机制,确保档案的更新和追溯。

6. 档案的借阅与归还:6.1 实验室档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借阅,但必须经过适当的审批和登记程序。

6.2 在借阅档案时,必须遵守保密和安全规定,不得将档案外传或复制。

6.3 借阅档案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归还,并记录归还的时间和状态。

7. 档案的销毁:7.1 实验室档案在达到规定的保存期限后,可以根据实验室管理规定进行销毁。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条例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条例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条例一、目的二、职责1.实验室主任:(1)负责确保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2)制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3)负责实验室重要档案的归档和保管工作;2.档案管理员:(1)负责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2)制定档案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3)负责档案的录入、整理、分类和保管工作;(4)负责档案的查询和借阅服务;(5)制定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档案安全检查;三、档案管理流程1.档案的录入和整理:(1)接收相关实验室档案,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入库和录入;(2)对档案进行整理,包括分类、编目和装订;(3)制作档案管理目录,方便查询和利用;2.档案的保管和销毁:(1)制定档案的保管规定,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防止损毁和遗失;(3)按照规定销毁无用或过期的档案,确保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和规范性;3.档案的查询和借阅:(1)提供档案的查询和借阅服务,根据实验室需求提供必要的信息;(2)制定档案查询和借阅规定,确保档案利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四、档案的安全管理1.设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存取和使用;2.加强对档案室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和防火措施;3.设立档案保密制度,保护涉密档案的安全;4.档案安全检查和备份,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可靠性;五、档案的质量控制1.制定档案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定,包括档案的录入、整理、保管等环节;3.定期对档案进行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六、档案的电子化1.推行电子档案管理,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2.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电子录入、查询和利用;3.设置权限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具体的实施细节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执行上述档案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需的支持。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细则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细则

一、目的为规范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资料完整、准确、安全,提高档案利用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总体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2. 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鉴定、销毁等工作。

3. 实验室其他人员应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员的工作,遵守档案管理制度。

四、档案收集与整理1. 档案收集范围:实验记录、实验报告、设备档案、人员档案、项目档案、实验材料档案等。

2. 档案整理要求:(1)按照档案类别、时间顺序进行整理,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档案装订整齐,封面标注档案名称、类别、卷号、编制人等信息。

(3)档案资料应使用规范的纸张、笔和记录工具。

3. 档案归档:(1)归档时间:每月底前完成上个月档案的归档工作。

(2)归档手续:档案管理员对归档档案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办理归档手续。

五、档案保管与利用1. 档案保管:(1)档案应存放于通风、干燥、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的专用档案柜中。

(2)档案柜应设置密码,确保档案安全。

(3)档案管理员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档案利用:(1)档案借阅需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借阅登记表。

(2)借阅人员应爱护档案,不得擅自涂改、损坏或遗失档案。

(3)档案借阅期限为一周,如需续借,需办理续借手续。

(4)档案利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并办理归还手续。

六、档案鉴定与销毁1. 档案鉴定:(1)档案保管期限届满前,档案管理员对档案进行鉴定。

(2)鉴定结果分为:继续保存、销毁、转存等。

2. 档案销毁:(1)销毁档案需经实验室主任批准。

(2)销毁档案前,应进行核对,确保无误。

(3)销毁档案时,应由两人以上在场,并做好记录。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和修订。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标准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标准

一、总则为了加强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管理制度、人员档案、样品档案、仪器设备档案、实验数据档案等。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本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高效。

2. 档案管理员负责实验室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四、档案管理要求1. 档案收集:各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各类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2. 档案整理:档案管理员应按照档案分类、编号、装订等要求,对档案进行整理。

3. 档案归档:档案管理员应按照档案分类、编号、装订等要求,将整理好的档案归档。

4. 档案保管:档案管理员应按照档案保管要求,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确保档案的安全。

5. 档案借阅:档案借阅应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借阅登记表,并按时归还。

6. 档案销毁:档案保管期限届满或因其他原因需要销毁的,应由档案管理员提出销毁申请,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按规定程序销毁。

五、档案管理制度1.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人员及培训制度、原始记录管理、样品管理、实验室标准品的管理、实验室留样管理、滴定液的管理、仪器及器具管理、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检定菌、培养基管理制度、贵重物品、剧毒品管理制度、复核制度、玻璃仪器管理制度、化学试剂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等。

2.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制造商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仪器设备存放的位置、制造商的说明书、检定/校准、核查报告和证书、设备维护计划以及维护记录、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等。

3. 计量标准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管理制度、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和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所有资料档案,包括实验记录、报告、设备档案、试剂档案、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收集与整理(1)实验室资料档案的收集应全面、准确、及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收集的档案资料应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和利用。

(3)档案资料收集后,应及时进行整理、编目,并建立档案目录。

2. 档案保管(1)档案资料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防火、防盗的专用档案柜或档案室。

(2)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3)档案资料借阅、复制、摘抄等,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3. 档案借阅与利用(1)档案借阅应填写借阅单,明确借阅目的、时间、归还日期等。

(2)借阅人应妥善保管借阅的档案资料,不得擅自复制、转借他人。

(3)借阅期满后,应及时归还档案资料,并办理归还手续。

4. 档案鉴定与销毁(1)档案鉴定工作由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鉴定。

(2)鉴定结果报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对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予以销毁。

(3)销毁档案资料时,应做好记录,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5. 档案信息化管理(1)实验室应逐步实现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资料的检索和利用效率。

(2)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档案资料的长期保存。

四、档案管理人员职责1. 负责实验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等工作。

2. 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3. 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4. 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鉴定、销毁,确保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目的:建立产品杂质档案,全面掌握产品中各杂质的情况,对产品质量的波动进行有效分析和跟踪,确保产品在质量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

职责:XXX:负责提供新产品杂质档案的建立。

Y YY:负责商业批次生产中产品杂质档案的更新。

适用范围:产品杂质档案的建立与更新内容:1 术语与概念1、1 杂质:指在药品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产生或引入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包括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残留溶剂;无机杂质主要是指原料药制备过程过程中加入的催化剂、无机盐、配位体、试剂等;有机杂质主要是指中间体、副产物等工艺杂质以及药物本身降解、缔合或药物之间反应产生的有机物质;残留溶剂主要是生产中有机溶剂的残留;1、2 报告限度: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并应报告具体的检测数据;1、3 鉴定限度: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1、4 质控限度: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限度,如制定的限度高于此限度,应有充分的依据;2 新产品杂质档案建立2、1 杂质来源分析2、1、1 已知杂质: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溶剂、各个设备及原辅料带入的无机杂质等结构经过确证的杂质;2、1、2 未知杂质2、1、2、1 可预测的杂质 l 在产品易降解的条件下出现的; l 在影响因素试验条件下出现的; l 在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出现的;2、1、2、2 不可预测的未知杂质:主要为可预测杂质之外来源不明确的杂质;2、2 杂质定量分析2、2、1 原料药的杂质限度最大日剂量报告限度鉴定限度质控限度≤2g 0、05% 0、10%或1、0mg 0、15%或1、0mg >2g 0、03% 0、05% 0、05%2、2、2 制剂的杂质限度报告限度最大日剂量≤1g >1g 限度 0、1% 0、05% 鉴定限度最大日剂量<1mg1mg-10mg >10mg-2g >2g 限度1、0%或5μg 0、5%或20μg 0、2%或2mg 0、10% 质控限度最大日剂量<10mg10mg-100mg >100mg-2g >2g 限度1、0%或50μg 0、5%或200μg 0、2%或3mg 0、15%2、3 XXX依据工艺路线描述产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每一杂质的鉴别或定性分析指标(如:分子式、相对保留时间)杂质的来源或去向等信息;2、4 XXX依据小试/中试检测结果及稳定性试验数据判断产品中实际存在的杂质种类、杂质含量、杂质变化趋势等情况,并附上相关图谱;3 杂质档案更新3、1 生产中杂质限度执行药典标准或注册标准;3、2 由YYY于每年的年度质量回顾中对产品的杂质个数,杂质含量变化趋势与执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查明原料、设备运行参数或生产工艺的变更所致的原料质量的变化;3、3 产品再注册前由YYY对近五年质量回顾中杂质情况进行总结并与初始/上一次杂质研究进行对比,形成杂质研究报告归入产品杂质档案;相关记录:无— END —第3 页共3 页。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加强实验室资料档案的管理,确保资料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资料档案的利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资料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资料档案的总体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2. 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具体实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工作。

3. 实验室所有人员应积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提供相关资料。

四、档案管理制度1. 资料档案的收集(1)收集实验室各项实验、研究、教学等活动产生的资料,包括实验报告、数据记录、实验方案、设备使用记录等。

(2)收集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

(3)收集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会议记录、培训记录等。

2. 资料档案的整理(1)按照档案类别、时间、内容等进行分类整理。

(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号、装订,确保档案的整洁、美观。

(3)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3. 资料档案的归档(1)归档前,资料档案管理员对档案进行审查,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

(2)归档时,填写归档登记表,记录档案的基本信息。

(3)归档后的档案,按照档案类别、时间等要求进行存放。

4. 资料档案的保管(1)档案存放地点应干燥、通风、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

(2)定期检查档案的保存状况,发现破损、缺失等情况,及时进行修复、补充。

(3)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的借阅、归还等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

5. 资料档案的借阅(1)借阅档案需填写借阅登记表,注明借阅人、借阅目的、归还时间等信息。

(2)借阅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归还档案,逾期未归还的,需承担相应责任。

(3)档案借阅期间,借阅人不得擅自复制、篡改档案内容。

6. 资料档案的销毁(1)档案保管期满,经鉴定无保存价值的,可进行销毁。

(2)销毁档案前,需填写销毁登记表,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五、档案管理流程1. 收集:实验室人员根据档案管理制度,收集各类资料。

实验室_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_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2. 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3.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4. 安全管理:确保档案的物理安全、信息安全,防止档案的丢失、损坏和泄密。

第二章档案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由实验室档案管理员负责。

第五条实验室档案管理员的主要职责:1. 负责实验室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工作。

2. 制定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 指导、监督实验室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

4. 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对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

5. 负责档案的统计、分析和利用。

第三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六条实验室档案的收集范围:1. 实验室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文件。

2. 实验室设备、材料、试剂等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维修等记录。

3. 实验室科研项目、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等。

4. 实验室人员变动、培训、考核等记录。

5. 实验室安全、环保、消防等相关资料。

第七条档案整理要求:1. 按照档案类别、时间顺序进行分类整理。

2. 对每份档案进行编号,确保档案的唯一性。

3. 档案装订整齐,便于查阅。

4. 档案标签清晰,标注档案名称、类别、编号等信息。

第四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八条档案保管要求:1. 档案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清洁,防止档案受潮、霉变、虫蛀。

2. 档案柜应加锁,防止档案丢失、损坏。

3.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档案借阅需办理借阅手续,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一周。

第九条档案利用要求:1. 档案利用应遵循“公开、合理、有效”的原则。

2. 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提供档案查询服务,为实验室各项工作提供档案支持。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一、目的:踪,确保产品在质量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

二、范围:适用于产品杂质档案的建立与更新。

三、职责:品质部负责杂质档案的起草与研究工作;其他部门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四、内容:1、概念:1.1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包括起始原料、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1.2来源:生产过程或原辅料带入的、储存过程中降解产生的。

1.3分类:有关物质、其他杂质、外来物质(依据来源)。

2、内容:aa2.1应当定期将产品的杂质分析资料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杂质档案,或与以往的杂质数据相比较,查明原料、设备运行参数和生产工艺的变更所致产品质量的变化。

2.2杂质来源的分析:2.2.1已知杂质: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溶剂、各个设备。

及原辅料带入的无机离子。

2.2.2未知杂质:2.2.2.1可预测的未知杂质:如在产品易降解的条件下可得到的;在影响因素实验条件下可出现的;在长期稳定性实验条件下可出现的。

2.2.2.2不可预测的未知杂质:在产品的粗品中出现的上述几类之外的来源不确定的杂质,经常出现和偶尔出现。

2.3累计自产品生产以来各类杂质数据。

2.3.1各个杂质个数出现的几率;2.3.2各个杂质出现的量的变化;2.3.3对产品出现的新的异常杂质,进行分析(定性定量及可能的来源);2.3.4与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杂质谱的比较:杂质的个数、杂质的量。

2.4杂质档案的建立:2.4.1品质部协同研发部根据品种建立档案,档案中应包括实验记录、结果、分析、色谱图,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原料药、制剂的保存条件变更、生产环境变更、生产设备变更说明。

2.4.2如生产工艺、生产路线、生产设备、检验仪器发生变更,杂质档案需建立变更后的杂质档案,与原杂质予以区分。

2.4.3杂质档案永久保存,按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2.5原料药杂质档案的建立:2.5.1接受控制的常规生产工艺生产的每种原料药应当有杂质档案;2.5.2杂质档案应当描述产品中存在的已知和未知的杂质情况,注明观察到的每一杂质的鉴别或定性分析指标(如保留时间)、杂质含量范围,以及已确认杂质的类别(如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溶剂)。

2024年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范例(三篇)

2024年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范例(三篇)

2024年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范例采取防护措施并妥善处理事故后果。

严禁无故扩大污染源,禁止将受有害物质污染的物品随意丢弃。

禁止佩戴受污染的一次性手套随意走动,触摸未受污染的设备或物品。

加强安全教育,定期检查防护设施及危险品的储存和使用情况,确保防火、防潮、防腐、防盗和防放射性污染措施得到切实执行。

在使用水、电、气时应确保安全;一旦发生停水、停电,应立即关闭正在使用的水源和电源。

使用电炉、煤气或喷灯等设备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就寝或嬉戏,亦不得在实验室内存放食物。

外来人员必须在本室人员的陪同下,方可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清洁卫生守则如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实验结束后必须清洁并整理工作面。

自觉维护实验室的整洁,轮值人员负责检查并督促日常卫生工作。

每周五进行一次大扫除,全体人员不得无故缺席。

节约守则:节约用电,养成随手关闭灯光和空调的习惯。

节约用水,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纯水、超纯水应根据实验要求分级使用,不得随意使用高级别的实验用水。

节约使用试剂,根据实验需求配制适量,使用药品时应根据实验要求按不同等级取用。

禁止将实验室物品或材料(试剂、仪器、制剂或生物材料)私自提供给非实验室人员使用。

仪器使用守则:高价值仪器由专人负责,负责调试和保养,并监督日常使用。

使用高价值仪器前必须登记,使用后进行清洁整理,并将相关部件恢复至原始位置。

使用高价值仪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初次使用时应在熟悉该仪器的人员指导下进行。

仪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仪器负责人及实验室负责人,严禁私自检修。

试剂使用守则:试剂应根据其物理化学特性和标签要求保存在不同条件下,标签松动时应及时重新贴紧。

防止因不当取用和保存导致试剂失效、变质或污染。

每次使用试剂后,应立即拧紧瓶盖,并放回原保存条件下。

使用贵重药品或特殊药品需办理申请批准手续,并详细记录取用情况。

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的管理,确保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资料及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资料及档案的分类1. 文档类:包括实验报告、实验记录、设备操作手册、技术规范、检验报告等。

2. 数据类:包括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表、图像等。

3. 媒体类:包括光盘、U盘、硬盘等存储介质。

4. 物品类:包括实验设备、试剂、耗材等。

四、资料及档案的管理要求1. 收集与整理(1)实验人员应按照实验项目要求,及时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及档案。

(2)资料及档案收集后,应按照类别、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并建立目录。

2. 保存与保管(1)资料及档案应存放在专用档案柜或档案室,确保安全。

(2)档案柜应设置专人管理,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工作。

(3)档案柜钥匙由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外借。

3. 查阅与借阅(1)查阅资料及档案应在档案室进行,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携带出室。

(2)查阅资料及档案应填写查阅登记表,注明查阅目的、时间、归还日期等信息。

(3)借阅资料及档案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4. 档案鉴定与销毁(1)档案鉴定工作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

(2)鉴定后的档案,失去保存价值的,应按规定程序销毁。

五、责任与奖惩1. 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

2. 实验人员应遵守本制度,做好资料及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阅等工作。

3.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资料及档案丢失、损坏或泄露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4. 对在资料及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实验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实验工作档案管理,确保实验工作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实验工作档案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实验工作档案的管理,包括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实验设备、实验耗材等。

三、管理职责1. 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鉴定、销毁等工作。

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工作档案的日常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3. 实验人员负责实验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并对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四、档案分类与编号1. 档案分类:根据实验工作档案的性质、内容、用途等,分为以下类别:(1)实验方案类(2)实验报告类(3)实验数据类(4)实验设备类(5)实验耗材类2. 档案编号:采用统一编号,编号格式为:类别编号+年份+流水号。

五、档案收集与整理1. 档案收集: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按照实验工作档案的分类要求,及时收集实验工作档案。

2. 档案整理: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到的实验工作档案进行分类、编目、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3. 档案归档: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档案分类和编号要求,将整理好的档案及时归档。

六、档案保管与利用1. 档案保管: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工作档案的保管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

(1)档案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档案霉变、虫蛀。

(2)档案柜应加锁,防止档案丢失、损坏。

(3)档案查阅、借阅应办理相关手续,登记借阅记录。

2. 档案利用: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为实验人员提供档案查阅、复制等服务。

(1)实验人员查阅档案时,应遵守档案查阅规定,不得擅自复制、摘抄档案内容。

(2)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更新,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七、档案鉴定与销毁1. 档案鉴定: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对实验工作档案进行鉴定,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2. 档案销毁:对鉴定为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踪,确保产品在质量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

二、范围:
适用于产品杂质档案的建立与更新。

三、职责:
品质部负责杂质档案的起草与研究工作;其他部门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四、内容:
1、概念:
1.1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包括起始原料、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1.2来源:生产过程或原辅料带入的、储存过程中降解产生的。

1.3分类:有关物质、其他杂质、外来物质(依据来源)。

2、内容:
2.1应当定期将产品的杂质分析资料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杂质档案,或与以往的杂质数据相比较,查明原料、设备运行参数和生产工艺的变更所致产品质量的变化。

2.2杂质来源的分析:
2.2.1已知杂质: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溶剂、各个设备。

及原辅料带入的无机离子。

2.2.2未知杂质:
2.2.2.1可预测的未知杂质:如在产品易降解的条件下可得到的;在影响因素实验条件下可出现的;在长期稳定性实验条件下可出现的。

2.2.2.2不可预测的未知杂质:在产品的粗品中出现的上述几类之外的来源不确定的杂质,经常出现和偶尔出现。

2.3累计自产品生产以来各类杂质数据。

2.3.1各个杂质个数出现的几率;
2.3.2各个杂质出现的量的变化;
2.3.3对产品出现的新的异常杂质,进行分析(定性定量及可能的来源);
2.3.4与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杂质谱的比较:杂质的个数、杂质的量。

2.4杂质档案的建立:
2.4.1品质部协同研发部根据品种建立档案,档案中应包括实验记录、结果、分析、色谱图,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原料药、制剂的保存条件变更、生产环境变更、生产设备变更说明。

2.4.2如生产工艺、生产路线、生产设备、检验仪器发生变更,杂质档案需建立变更后的杂质档案,与原杂质予以区分。

2.4.3杂质档案永久保存,按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2.5原料药杂质档案的建立:
2.5.1接受控制的常规生产工艺生产的每种原料药应当有杂质档案;
2.5.2杂质档案应当描述产品中存在的已知和未知的杂质情况,注明观察到的每一杂质的鉴别或定性分析指标(如保留时间)、杂质含量范围,以及已确认杂质的类别(如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溶剂)。

2.5.3杂质分布一般与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和所用起始原料有关,从植物或动物组织制得的原料药发酵生产的原料药的杂质档案通常不一定有杂质分布图。

2.5.4应当定期将产品的杂质分布资料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杂质档案,或与以往的杂质数据相比较,查明原料、设备运行参数和生产工艺的变更所致原料药质量的变化。

2.5.5杂质档案类似有关物质的图谱。

一般是这样建立的:
2.5.5.1要有稳定的生产工艺,这样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是稳定的,也就是说,产品中所含的杂质数量、杂质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这是重要前提。

2.5.5.2如果有标准品,先建立标准品的HPLC的谱图。

2.5.5.3随即选取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按含量方法检验,批数10批或更多,一定要有代表性。

分别用HPLC检验,得到每批的产品图谱。

2.5.5.4对这些产品的图谱进行分析,检查最多含有几种杂质,将含有最多杂质的HPLC的产品图谱,暂作为杂质标准图谱档案。

2.5.5.5结合生产使用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降解物或生成的其他物质(可采用破坏试验手段),对每一个杂质,进行定性;按现有手段,不能定性的,也要结合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理化特性逐一分析,体后可有条件时,再定性。

2.5.5.6在上面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日常生产的产品的检验结果,将杂质数量最多的一张产品的HPLC图谱作为该产品的杂质档案图谱,也就是产品的杂质标准图谱。

2.5.5.7建立了杂质档案标准图谱后,就可以把每批产品的杂质和档案图谱进行比较。

来考察生产工艺或贮藏条件对质量的影响。

如果发现产品图谱中的杂质个数比档案图谱多了一个或是少了一个(或更多),那么我们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生产工艺波动、人员操作失误、还是其他原因。

2.6原料药杂质研究程序
2.6.1原料药杂质研究应制定研究方案,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小组成员及职责、研究依据、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结果分析、结论及评价。

2.6.2研究目的:简要说明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已知或未知杂质,并结合强降解试验结果、加速/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对原料药的杂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长期/加速稳定性数据中的杂质进行汇总,并列入年度质量审核报告中,研究周期到产品复检期为止。

2.6.3研究范围:原料药相关物质检测方法选择性的确认、原料药杂质情况确认及杂质变化趋势。

2.6.4研究依据:ICH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2.6.5研究时间:原料药生产工艺稳定后开始收集相关物质的数据,直至原料药复检期止。

当工艺发生变化后,新工艺产品的杂质必须和之前工艺典型产品杂质档案进行比较和分析。

2.6.6研究内容:
2.6.6.1根据原料药含量及相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原料药关键起始原料及各步中间体检测方法,确定使用的检测仪器配置、试剂及标准品、测试条件、溶液配制。

2.6.6.2根据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验证中的方法选择性的研究,确认主峰与已知杂质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应符合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中系统选择性的要求;对于无已知杂质的原料药,其含量测定方法确定的色谱条件,除分离度外,应符合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中系统选择性的要求。

确认原料药生产工艺过程中从关键起始原料开始,各步中间体在相同的色谱条件,生
产过程中的杂质产生情况,确定最终产品中杂质与关键起始原料及各步中间体的对应情况。

若采用HPLC方法,则在选择性试验时,应对样品进行DAD检测。

2.6.6.3在进行含量选择性试验时,若发现关键起始原料、各步中间体及成品在原料药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下,个别物料无出峰时,则应考虑采用该物料的检测方法对上述关键起始原料、各步中间体及成品进行检测,以确定成品中杂质的原源。

2.6.6.4原料药杂质情况的确认:根据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方法验证报告中对原料药三批验证批号的杂质检验结果,确认生产的原料药含有的杂质情况。

2.6.6.5原料药降解反应主要杂质的确认:根据原料药降解反应报告确认原料药中可能出现的降解杂质,并对降解杂质进行汇总分析。

2.6.6.6原料药长期/加速稳定性试验检测结果,对稳定性试验中各次的杂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确认原料药中可能出现的杂质。

2.6.6.7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收集到的原料药杂质情况,确认在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规定的色谱条件下,原料药成品中存在的已知杂质及未知杂质所对应的RRT,并确认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能检出成品中上述的已知及未知杂质。

2.6.6.8质检部起草原料药杂质研究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对应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记录。

2.6.6.9质检部根据原料药杂质研究方案收集相关数据,并起草原料药杂质研究报告。

五、参考文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六、相关文件:
《废弃物管理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