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尿液检验
尿液检查诊断学
二、 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测
(尿量、气味、颜色及透明度、比重))
二、 尿液的一 般性状检测 (尿量、气 味、颜色及透 明度、比重)
.
2、外观
1)血尿:
◆ 是尿内含有红细胞。 ◆ 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呈淡红色或洗肉水样。 ◆ 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无变化,离心沉淀后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
氨味
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
特殊气味 ◆ 尿长时间放置
后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
气味
烂苹果味
有机磷中毒
苯丙酮尿症
鼠臭味
蒜臭味
4、酸碱反应(pH)
膳食结构: [临床意义]
[ 参考值 ]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 尿pH约6.5(5~6) 波动在4.5~8.0之间
1、pH降低(酸度增高):见于酸中毒、发热等;
2、pH增高(碱性尿):见于碱中毒、膀胱炎等。
尿检查较敏感。 5. 清洁中段尿:清洁外阴后留取中段尿,用于尿液细菌培养。
尿标本保存
要求:2小时内检查完毕,否则4℃或加防腐剂。 防腐剂种类: ① 甲苯(5ml / L尿):尿糖、尿蛋白 ② 甲醛(400g/L,5ml / L尿):细胞、管型;不能检测尿糖 ③ 盐酸(10ml /24h尿):尿17-OH、尿17-KS、儿茶酚胺等 ④ 冰乙酸(10-25ml /24h尿) :醛固酮、5-羟色胺 ⑤ 麝香草酚(1g /L尿) :尿电解质、结核杆菌
23
血尿的临床意义
尿中RBC>3/HP,称为镜下血尿。 血尿分成以下三种: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源性血尿 ) 见于泌尿感染、结石、肿瘤等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源性血尿) 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
综合征等
24
14 诊断学 尿液检验 课件
尿液常用特殊检验 尿微量清蛋白 microalbuminuria
微量清蛋白尿是指尿液中清蛋白超过正常 水平、但低于常规方法可检出范围。是早期肾 损害的检测指标。可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肾 小球疾病的诊断,另外高血压、吸烟、饮酒和 剧烈运动也可致微量清蛋白尿。
尿液常用特殊检验 β2-microglobulin ,β2-M
尿量
Urine Volume
参考值:正常成人1000—2000ml/24h。 多尿:24小时尿量>2500m称为多尿。 生理性多尿见于大量饮水和服用利尿药后。 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慢性肾炎、肾衰 多尿期、尿崩症等。
尿量 Urine Volume
少尿:24小时尿量<400ml(或< 17ml/h), 肾前性:如休克、严重脱水等肾血流量减少。 肾性: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少尿期。 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尿路梗阻。
尿液化学检验二
尿糖 Glucosuria
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由于肾阈值降低所致, 见于家族性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妊娠合 并糖尿病等。 暂时性糖尿:见于一次性食糖过多,血糖超过肾糖阈; 应激性糖尿如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精神紧张等。 假性糖尿:尿液中含其它具还原性的物质如尿酸、V-C、 雷米封、链霉素、水杨酸、阿斯匹林等。
尿液显微镜检查二 管型
cast
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 固变性而成,形成管型 的必要条件: 尿中有一定量的蛋白质; 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 酸化的能力 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 单位
尿液显微镜检查二 管型
cast
» 透明管型:可见于正常人,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 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 颗粒管型:颗粒成份由退行性变的细胞碎屑组成, 见于慢性肾炎和急性肾炎后期。 » 红细胞管型:表示肾小球有病变,见于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 »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 上皮细胞管型:表示急性肾小管坏死,见于肾淀粉 样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实验诊断学 第五讲 尿液检查
二、尿液一般检查方法
手工法
仪器法(干化学仪、尿沉渣仪)
7
优利特-300
插入试纸条
检测
9
打印化验单
11项或13项
•随机尿
•餐后尿•24小时尿
清洁中段尿
避免阴道分泌物、经血混入
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
21
RBC
意义:蚕豆病输血反应(血管内溶血)意义:蚕豆病、输血反应(血管内溶血)
血红蛋白尿
乳糜尿
25
(1)RBC
参考值:离心尿RBC<3个/Hp
意义:RBC>3个/Hp称血尿
*均一性血尿:多型RBC<50%,非肾小球源性*非均一性血尿:多型RBC>80%,肾小球源性
55
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
56
非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源性
(3)上皮细胞
参考值:可有少量扁平上皮细胞意
义:小圆上皮细胞,
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
见于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60
颗
粒
管
型
管型的发展
常见生理性结晶
酸性尿内:
非晶型尿酸盐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
66
磷酸钙结晶胱
氨
酸
结
晶
68
药物结晶
69磺胺结晶。
实验诊断学-尿液一般检验
3)脓尿(pyuria)和菌尿(bacteriuria) ★脓尿:尿内含有大量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 渗出物,放置后可见白色混浊状沉淀。 ★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 这两种尿液无论加热或加酸,其混浊均不 消失。
[参考范围]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平均<5个/HP
[临床意义] 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肾孟 肾炎,膀胱炎)。
尿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1. 2.
容器要清洁干燥,最好是一次性使用 成年女性留取尿液标本时要避免阴道分泌 物、月经血混入尿内,男性要避免前列腺 液、精液混入
3.
尿液标本收集后要立即送检,一般在2h内 完成,以避免细菌污染、化学物质及有形 成分的变化
培养用尿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4.
尿液常规检验
1.尿量(urine volume) [参考值] 成年人1000-2000ml/24h 昼夜尿量比 2-4 : 1 [影响因素] (1)膳食成分及液体摄入量; (2)劳动强度、环境温度; (3)心、肾功能;
无尿:<100ml/24h ⑴ 肾前性少尿
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休克、 创伤、 严重脱水、心力衰竭。
⑵ 肾性少尿
⑶ 肾后性少尿
i. 急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展性肾炎、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小球疾病 ii.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iii.各种原因(休克、感染、中毒)致急性 肾小 管坏死、肾皮质或髓质坏死
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如肿瘤、 结石、前列腺肥大、尿路狭窄等;
即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液,因较浓缩、条件恒定、 便于对比,适合住院病人、疑诊肾脏病人及泌尿 系统疾病动态观察和早期妊娠实验
随机尿液
不为条件所限,适于门诊、急诊病人,但受多种 因素影响,有形成分浓度较低
诊断学尿液检查详解
肾脏本身正常,是尿内混有大量血,脓液成份 等导致蛋白定性阳性,治疗后很快消失
膀胱炎,尿道炎,出血,阴道分泌物 尿蛋白定性(+)
功能性蛋白病: 发热运动寒冷
体位性蛋白尿: 特殊体位改变才出现
糖尿: 正常人尿内有微量糖 含量 0.56—5mmol/24h 定性 阴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BC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小球肾炎 慢性急性发作 SLE 肾静脉血栓
WBC管型: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也可见于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颗粒管型: 肾脏病变性细胞产生,为肾实质性病变,见于急慢 性肾炎,某些药物中毒肾损害
蜡样管型、 肾衰管型:肾功不全,慢性肾炎晚期 透明管型:可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盂肾炎,恶性
尿液的外观 正常尿液透明淡黄色
颜色 几乎无色,透明
鲜红色 洗肉水色 红葡萄酒色 茶色 暗红褐(泡沫或金黄) 黑褐色 橙色 乳白色
蓝色、蓝绿色 黄色萤光
原因 极度稀释尿(尿崩症、肾萎缩、糖尿病、多囊肾、 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炎、肾结核 肾肿瘤、泌尿道结石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疟疾、蚕豆病 胆红素尿 正铁血红素、高铁血红素、黑色素、服药后 服用药物大黄、藩泻叶 脂肪球、乳糜尿、脓细胞、大量磷酸盐、大量碳 酸盐 服用美蓝、靛蓝等药物
尿液检查
第一节 尿液检查(urinalysis)
尿液产生: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并排泌体内代谢产物浓 缩排出体外称之为尿液。
尿液检查意义:
❖ 诊断与观察疾病疗效:如结核、肾炎 ❖ 其它系统性疾病诊治:如糖尿病、胰腺炎、
黄疸的鉴别 ❖ 用药的监护,氨基甙类抗生素使用
诊断学基础课件--尿液检查课件
阻塞性黄疸。
尿液一般检查
乳糜尿 乳白色,由于淋巴通道阻塞,从肠道吸收的乳
糜液逆流入尿所致 。
临床意义: 见于丝虫病,少数
由结核肿瘤引起。
尿液一般检查
血脓红尿
蛋白
白色混浊状、云雾状,尿中含大量白细胞或细 菌所致,放置后可见白色絮状沉淀。见于泌尿 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尿液化学检查
生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蛋 白
肾小管性蛋白尿
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 蛋白尿
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中暂时出现 蛋白质,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诱因解 除后消失。
功能性蛋白尿:因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
应激状态所致的一过性蛋白尿。(轻度蛋白尿)
尿液化学检查
蛋白尿:尿液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定量检测
>150mg/24h或超过100mg/L称蛋白尿。
产生机制
分级
1.肾小球基底膜损 伤 2.肾小管重吸收功 能降低 3.肾小管分泌增加
1.轻度: 120-500mg/24h尿 2.中度: 500-4000mg/24h尿 3.重度: >4000mg/24h尿
血菌红尿 颜色及临床意义同脓尿。区别为放置后不下沉。
蛋白
尿液一般检查
正常的新鲜尿液具有特殊微弱的芳香气味, 可受药物或食物影响。
氨臭味: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潴留。
尿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液 气
蒜臭味:有机磷中毒。
味
鼠臭味:苯丙酮尿症
粪臭味:膀胱直肠瘘
尿液一般检查
P血H红值 5.0-7.0 呈弱酸性至中性
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鉴别
1.离心沉淀后上清液: 血尿颜色消退,血红蛋白尿仍为红色。
实验诊断学:尿 液 检 验
AMAS408-AMSure® Infant Urine Collection Bag
病人的准备 也很重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一)目的 防止细菌生长 防止化学成分的改变 防止细胞、管型的溶解
(二)方法 1、 冷藏:4℃,不得超过8小时,否则有形成分破坏 2、 化学防腐 甲苯(二甲苯):(5ml/l)尿液表面形成薄膜,
定性试验(+) • 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混和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
偶然性蛋白尿
出现尿蛋白
临床应用
1.应做哪些检查来协助诊断? 2.如何判断蛋白尿是功能性还是病理性? 3.分析确定产生蛋白尿的疾病?
• 病理性蛋白尿的阳性程度高低并不代表病情的轻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及泌尿系统所发生的病理损 伤的类型
尿液分析的定义
“用目测、理学、化学(定性,定量)、显 微镜及其他仪器(各种尿分析仪,渗透压计 等)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
Urinalysis is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urine. It involves a number of tests to detect and measure various compounds that pass through the urine.
Polyuria: >2500ml/24h
外观
hematuria hemoglobinuria
pyuria bacteriuria
《诊断学》 第1讲 尿液检测
第一节尿液检测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
因此,尿液检测(urine examination)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1.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治疗好转后,尿液检测相应指标也有改善,因此尿液检测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首选项目。
2.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来自血液,凡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均可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
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测;急性胰腺炎时作尿淀粉酶检测;黄疸时作尿三胆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时作尿本一周蛋白检测等,均有助于该类疾病的诊断。
3.用药的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等,可引起肾的损害,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一、尿液的一般检测尿液一般检测包括:①一般性状检测: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度等。
②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
③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目前,尿液检查已经基本上被尿液干化学方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所取代,可快速准确打印出数据结果,但不能缺少尿沉渣显微镜检。
(一)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留取、保存和尿量的准确记录,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1.尿液标本的收集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
用清洁干燥容器留取标本,避免污染。
标本应在半小时之内送检。
(1)首次尿:尿液检测一般以清晨首次尿为好,可获得较多信息,如蛋白、细胞和管型等。
(2)随机尿:用于门诊和急诊病人的临时检验。
(3)24h尿:如果需要测定24h期间溶质的排泄总量,如尿蛋白、尿糖、电解质等定量检测,需要留取24h尿液,并且记录尿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13
6
[参考值] 正常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
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l00ml称为无尿; 24小时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
2020/7/13
7
临床意义
(1)少尿或无尿: ①肾前性: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②肾性:肾小球疾病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皮质或髓
2020/7/13
2
一、尿液一般检查
(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二) 一般性状检查 (三) 化学检验 (四)显微镜检查
2020/7/13
3
(一)尿液的收集与保存
(1) 首 次 尿 : 清 晨 首 次 尿 能 反 映 肾 脏 浓 缩 功 能 ( 比 重),也可检测细胞、管型。最好半小时内及时送检。
(4)乳糜尿: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外观呈不同程度
的乳白色。尿乳糜试验可阳性。如含有较多的血液则 称为乳糜血尿。
(5)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振荡后泡
沫呈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2020/7/13
13
3.气味
尿长时间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
新鲜尿有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滞留 等。
留尿方法:早晨排空膀胱后尿液全部留下至次日同一 时间,记录尿量,取50ml送检。
防腐剂:①37%~40%甲醛溶液(0.5ml/l00ml尿), 有利于固定细胞、管型,抑制微生物,但影响蛋白检 测;②甲苯(0.5~1ml/l00ml尿),适宜化学成分的检 测,防止微生物生长; ③盐酸(10ml/24小时尿) 用于 尿17-羟、尿17-酮、儿茶酚胺等测定。
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有机磷中毒尿常带蒜臭味。
进食蒜、葱、韭菜及应用某些药物如二巯丙醇、 艾类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
2020/7/13
14
4.酸碱反应(pH)
原理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与肾小管滤液中的 NH3或HP042+结合,形成NH4+或可滴定酸(H2P04-)随尿 排出。尿液的酸碱改变受疾病、用药及饮食的影响, 尿液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素,也可使酸性尿变为碱性 尿。可用指示剂法、pH试纸法或pH计来测定。
②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碱性或中性尿中,可有磷酸 盐、碳酸盐结晶,呈淡灰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 遇酸后可产生气泡。
2020/7/13
10
(1)血尿: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
肉眼血尿: 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
淡红色,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呈红色,有 血凝块。
显微镜下血尿: 肉眼无变化,离心沉淀后红
质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 等; ③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
④假性少尿:膀胱尿潴留。
2020/7/13
8
(2)多尿:
暂时性多尿: 饮水过多、应用利尿剂、输注液体过多、 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等;
病理性多尿:
①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溶质性利尿。尿崩症,ADH 分泌减少,或对ADH敏感性低,水重吸收明显降低。 尿比重低(<1.010)。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 管和集合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 谢产物,尿液的组成、性状可反映机体 的代谢状况,尿液也受机体各系统功能 状态的影响。
2020/7/13
1
尿液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 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淀粉
酶),黄疸、乳糜尿、尿崩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 重金属中毒。 3.用药的监护: 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观察尿液的变 化,有利于用药监护。
②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CRF早期、ARF多尿期等。 ③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频。
2020/7/13
9
2 尿液外观
正常新鲜尿液多清澈透明至淡黄色。尿颜色受尿色素、 尿胆素、尿胆原及尿卟啉等影响,也受食物、药物和 尿量的影响。
新鲜尿发生混浊,可为:
①尿酸盐沉淀:酸性尿冷却后,可有尿酸盐结晶,淡 红色,加热或加碱可溶解。
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
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血型不合 的输血反应等溶血性疾病。
2020/7/13
12
(3)脓尿: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
物,新鲜尿液可混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 脓尿放置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加热或加酸混浊不消 失。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2)随机尿:餐后2小时留尿,对糖尿、蛋白尿检查 较敏感。
(3)24小时尿:用于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 尿17-羟皮质类同醇、尿17-酮皮质类固醇、电解质等 定量检查以及记录24小时尿量。
(4)清洁中段尿 :清洁消毒外阴和尿道口留取中段 尿于消毒容器中,用于尿培养检查等。
2020/7/13
4
(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参考值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约6.5(5~6),
波动在4.5~8.0间。
2020/7/13
15
临床意义
①尿pH降低(酸度增高):见于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 化铵等药物时,其他如糖尿病、痛风、低钾性碱中毒、 白血病、食入大量肉类;
②尿pH增高(碱性尿):见于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 膀胱炎、呕吐、应用利尿剂、多食蔬菜等;
细胞平均>3个/HP。
见于泌尿系结石、肿瘤、外伤、重症肾小球疾 病、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多囊肾等, 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20/7/13
11
(2)血红蛋白尿:
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中形 成血红蛋白血症,当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存在, 超过肾阈值(约1.3g/L)时,可经肾小球滤过,若超过 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形成血红蛋白尿。
(4)清洁中段尿:清洗外阴及消毒尿道口,用于尿细菌 培养(必要时尿沉渣)等检验。.尿量
原理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 吸收起重要作用。
肾小球滤过率取决于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 性及面积、肾小球囊内压力、血浆胶体渗透压等因素。
尿液浓缩主要取决于肾小管功能的完整性,特别是 ADH抗利(尿激素)对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的作用、肾 小管中液体的溶质浓度、肾小管阻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