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合集下载

简析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

简析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

家蚕的选择强烈地改变了野生品种,改变了这种独特生物聚合物的非专用生物工厂。

蚕桑不仅可以成为目前生产天然丝绸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技术动物,而且还可以作为工业转基因昆虫,采用适宜环境和生物保护的采后蚕茧加工方法,既可提高蚕茧的工艺参数,又可使其加工无浪费,扩大生产品种。

1.蚕业的高效种桑养蚕技术1.1利用先进的AD配方培育新的蚕生物技术建立昆虫大规模饲养的物质基础,利用当地原料开发AD含量,利用先进的AD配方培育新的蚕生物技术,筛选适合AD的家蚕品种。

用这些饲料可获得平均重量为1.7g 的茧。

在开发优化AD的过程中,对不可及的蛋白质、脂质、糖苷、矿物质、维生素、抗生素、抗氧化剂和其他生物刺激成分的潜在成分进行了测试。

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方法,获得了桑叶粉、无花粉棉籽粉、脱臭大豆粉、分解小球藻和酵母、蚕蛹脱脂粉、丝胶浓缩粉、非传统蛋白质酸性和酶法水解产物和棉花纤维素、粗棉油及其含有天然toco-信息素的真品。

它们成为蛋白质和脂肪成分、淀粉、糖、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食品的替代品。

在天然-sito-甾醇、蜕皮甾醇和其他昆虫激素、多酚类物质、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类铝化合物、冠醚、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有机酸、磷脂、甲状腺素酶、除臭剂-吸附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复合物、噬菌体、抑菌剂、抗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BAS)的数量中,在使用家蚕幼虫的筛选研究中测试了生物活性物质。

在所有这些实验中,幼虫有机体的精确生理反应最终反映在昆虫的行为和生物量的增加或减少上。

1.2桑叶分生组织培养方法在桑叶饲喂过程中,病虫幼虫和蛹的微生物区系差异很大(超过60种真菌)。

它们是引起家蚕和桑树病害的腐生、半腐生和致病品种。

此外,还解决了幼龄和老年幼虫膏状、多孔型和粒状消费形式的制备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关于寻找不同品种桑蚕不平等适应的事实和原因的研究工作。

他们的个体在AD上的非同步发育,以及在AD和桑叶上维持的丝虫的比较繁殖力。

除蚕茧外,没有显著差异。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而蚕桑产业则是宜州区的特色产业之一。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基础,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

1.资源基础丰富宜州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桑蚕的生长和繁殖。

宜州区拥有广阔的桑园种植面积和丰富的蚕桑资源,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传统技艺保持宜州区有着悠久的蚕桑养殖传统和丰富的蚕丝加工技艺,当地群众对蚕桑养殖和丝绸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技艺。

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持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产业发展潜力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蚕桑特色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蚕桑产业不仅可以提供丝绸、桑蚕等产品,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但与此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主要以传统的蚕桑养殖和丝绸加工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的升级,传统的蚕桑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2.技术水平低下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这不利于蚕桑产业的提质增效和产品的提档升级,也制约着蚕桑产业的长期发展。

3.市场营销不足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面临着市场营销不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导致产品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

这不利于蚕桑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多元化发展针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通过发展新型的蚕桑特色产业,推动多元化发展。

可以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蚕桑深加工、蚕桑茶产业等,拓宽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宜州区应加大对蚕桑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推广现代化的蚕桑养殖技术和丝绸加工工艺,提升蚕桑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

蚕业的变迁与现代蚕桑业探讨——打造广西东兰县现代蚕桑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蚕业的变迁与现代蚕桑业探讨——打造广西东兰县现代蚕桑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集 约化服务 , 造一个全 面的 、 创 优质 的高标 准的现代蚕业 体系 。
1 东兰县蚕桑产 业的历史和现状
11 蚕 桑产业历史 .
东兰县 18 年开始饲养木薯蚕 ( 90 蓖麻蚕 ) 0 。8 年代末开始种植桑树饲养家蚕 , 面积一直徘徊在
【 日 2 1— — 5【 回日期】 0 1 12 收稿 期】 0 1 1 1 ; 修 2 1- — 8
20 0 8年由于受美 国次贷危机 引起 的世 界金融 危机 和我 国人 民币 升值 的影 响 ,茧价 一路走 低 , 导
致全县蚕农在 20 年冬天挖去桑园 68 m , 08 4 : h 桑园面积仅剩 1 0 多 h 0 4 m, 严重影响了该县蚕桑生产
的发展 。 00年县 委县政府加 大对蚕 桑生产 的投 入 , 21 每年从扶 贫办拨 款用于 蚕桑产 业补助 30万元 , 5 广大蚕农 重新种 桑增加桑 园面 积 ,00年 春种桑 面积 3 3 21 3. h 3多 m ,蚕茧产 量从 20 09年的 6O多吨 O 增加到 2 1 的 80多吨 , 00年 0 发种 量从 20 的 1 5 09年 0张增加 到 2 1 的 2 0 张 , 桑生 产重 8 00年 000多 蚕
( )东 兰县 蚕神 服务有 限公 司主 要经 营蚕 种 、 药 、 药 、 2 蚕 农 方格 蔟等其 它蚕用 物 资 。 ( )东 兰县蚕 茧公 司主 要从事 蚕 茧 的收烘工 作 。 3
[ 要】 j 商 本文 阐述了广西东兰县蚕桑蚕业的历史 和现状 , 介绍了广西东兰花神公 司的茧丝生产与经营等情 况, 提出要将东兰县打造成为现代化的蚕桑产业县 , 除了政府大力支持 和引导蚕桑产业外 , 公司和企业 的作
用 也不 可 忽视 。

广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广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维普资讯
20 年 1 月 06 1
中业技术推J 总站 h 500 3 0 7)
广西农民种桑养蚕有着悠久 的历史 , 它作 为 自 给 自足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 的 自然 经济 从未 间断。新中国成立之后 , 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发 展~分缓慢 , 卜 而且时起时伏 。直到 17 年全区蚕茧 98 产量 尚 足 20t 5 0。党 的 十一届 三 中全会 之 后 , 家 国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 党的改革开 放政策以及 国家 “ 东桑西移”的有利条件、 上 加 茧 丝绸市场的走俏 ,在政府 的引导和群众的努 力下 , 蚕桑生产迅猛发展 , 特别是最近几年蚕茧产量大幅
枝、 蚕粪等积少成多, 也成为不 可忽视的财 富。
家庭养蚕具有一定生产规模 , 养蚕收入是家庭 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时 , 必然会精心对待 , 重视科 学养蚕。从 目前一些搞得较好 的蚕茧生产商品基地 市( 看 , 县) 规模经营具有看得 见的好处 : 一足促进了 丝绸T业的发展。全 区缫丝企业原仅有数家 , 现已
生 产 规模 是有 限 的 , 至是 不可 能 的 。所 以解 决蚕 甚
重: 要经验。广西为 了发展 民族蚕丝产业 , 成立 了一 整套服务体 系的专业技术研 究 、 推广机构。为科技
兴蚕提供 了组织保证。 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f 就 前区 蚕业指导所) , 而言 它一成立就一手抓应用技术研究 ,
蚕茧生产要具有一定规模才能有较好的经济效 益。 有专家曾作过分析 : 种桑养蚕的成本 中桑叶约占 6 %, 0 桑园必须 有一定面积 , 才能分批采叶养蚕 , 充 分利用本 区气候优 良条件多批养蚕。再从投资和生 产设备而言 ,有了一定生产规模才能较好地利用房 屋设备和劳力 , 而且在生产过程中, 消毒防病 、 加温 、 照明等也较为方便 , 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 , 了一 有 定的生产规模 , 连原来微不足道的生产副产品, 如桑

浅论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

浅论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
[ 摘
50 0 ) 3 , 就如何将 广西蚕 桑资源有效利 用, 充分发挥蚕 桑资 源的经济效益 ,
改变栽桑养蚕的传统观念 , 掘其潜能 , 挖 延长产业链 , 高经济效益、 提 社会 效益 以及 生态效益 等 问题展 开简
要 的阐述 , 为促进广西蚕桑资源循 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蚕桑 资源 ; 循环 经济; 桑副产物 蚕
目前 , 广西桑 园的种植 面积 达 20多 万亩 , 0 每年 由此产生 的桑枝杆 约 达 2 0万 ~ 0 0 30万吨 , 大部
分桑枝弃于田间地头, 或是作为柴火燃烧 , 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 。虽然有些地方也进行了桑枝
栽培食 用菌 , 但也 只是小规模生产 , 未形成 产业化 。桑葚 、 蚕蛹 、 沙等 蚕桑 副 产 物也 未 充分加 以利 蚕 用, 经济效 益未能最大 化的体现 出来 。大 部 分蚕农 遵 循 传统 的种 桑养 蚕模 式 , 技 意 识不 强 , 乏 科 缺 对新事物新 科技 的认识 , 桑园管理 技术 落 后 , 防病 措施 不 当 , 沙乱 堆 乱放 , 成 病 原 扩散 , 蚕 造 严重 污
[ 收稿 日期 ]0 0 2 8 [ 2 1 — — ; 修稿 日期 ]00- 2 2 1 2- 4
4 3
21 年 第 4 00 7卷 第 1期 《 广 西 蚕 业 》 G agi r u ue o 4 N . ,0 0 unx ei l r V 1 7 o 12 1 S ct .
广西蚕桑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养蚕的传统观念 , 发挥其潜能 , 延长产业链 , 充分发挥蚕桑资源的有效化与合理化 , 促进循环经济发 展 , 是我 区面 临 的重 要而 紧迫 的课 题 。 将
1 开发 蚕 桑 资 源 的意 义

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应用

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应用

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应用在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持续发展下,桑蚕业也在持续发展进步,桑蚕业养殖技术更在科技水平支持下得以持续发展提升。

在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桑蚕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并对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较高助益。

对此,该文主要就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优势及技术应用展开论述。

桑蚕智慧高效养殖技术是指结合桑、蚕品种,在保障品种繁殖质量提升的基础上,推进桑蚕规模化、智慧化、自动化发展,并集中防控桑蚕病虫害,以技术降低人们劳动强度,提升劳动生产力的行业竞争力,其对保障桑蚕业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优势分析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之一。

鹿寨县位于广西柳州市,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21℃左右,汛期局部暴雨洪涝、春秋干涸为主要气候灾害。

因而针对该类气候因素,在广西桑蚕业开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便可有效实现桑蚕养殖的省时、省力、高产、高效发展,且智慧化高效养殖中培育出来的桑蚕多具有质优、生命力强、抗病力强等优势,对提升桑蚕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助益。

另外,在桑蚕业智慧化高效养殖发展中,可让每户养殖者选择5~8种类型的家蚕,以提升养殖效率,减少工作量,提升蚕农收入。

基于此,还可加强养蚕小组、养蚕合作社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桑蚕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二、桑蚕智慧高效养殖技术要点2.1 科学配种合理选择桑蚕品种在桑蚕养殖中十分关键,因而需要桑蚕养殖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品种配比方案,着重选择抗病性强、丝量多的品种。

若条件允许,为了提升桑蚕品种质量,可以采用智慧化技术,对大量的配种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从中获取相应的规律与价值信息,从而能够提升配种科学性。

2.2 桑蚕规模化共育在智慧化养殖模式中,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结合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实时感知养殖环境温度,并依据设定程序,自动调节养殖环境问题,确保环境温度长期处于最适合桑蚕发育条件,该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利用相应的智慧化技术就能够自动完成。

对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考察分析

对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考察分析

2 O多 户 , 均产 茧 量 不 足 5 , 仅 规模 小 而且 分 量 。加 强桑 园 方塘 、 井 等水 源 建设 , 户 O 不 深 完善 灌 溉 配套
布零散 , 不利 于组 建 蚕 业 专 业 经 济 合作 组 织 ; 时 , 设 施 , 证桑 树 充 足 的肥 水供 应 , 快 采 叶后 的树 势 同 保 加 由于 养蚕 分 散 。 织化 程 度低 . 很 难进 行 蚕 卵共 同 恢 复 , 每 年养 一 季 蚕 , 组 也 把 增加 到 三 季 , 高 桑 园 的利 提 催 青 、 蚕 共 育 等技 术 的 应用 推 广 , 能形 成 规 模 化 用 率 。 小 不

种 子 的 产量 的质 量 ; 次 是 加强 蚕 种 市 场 管 理 , 广 其 推
绝 不合 格 蚕种 流 入市 场 。 保 蚕农 用 种 安全 。 确
两 广 二 号 、 蚕一 号 等 优 良品种 。加 大 执 法 力 度 , 桂 杜 协 会 , 成 了“ 业 + 形 企 协会 + 农 ” 蚕 的模 式 , 托 协会 为 依
批 基地 乡 、 地 村 和专业 养 蚕 大户 。 蚕 业 在一 个 基 使
() 3 全力 帮扶 龙头 企业
乡 ( ) 机 构 改 革 后 ,蚕 业 技 术 推 广 机 构 下 降 地 区 、 个 村 形 成 支 柱 产 业 。 镇 一
大 力 培育 产业 化 龙 头企 业 ,扶 持 如 象 前所 蚕 种 司+ 地+ 基 农户 ” “ 种 场+ 户 ” 多种 经营模 式 。在 、蚕 农 等
() 2 规模 发 展 , 技 增 效 科 抓 好 种桑 养 蚕 技 术 培训 和指 导 , 以科 技 促 推 广 ,
区, 打造 桂 西 北 、 中 、 南 优 势 产业 带 . 桂 桂 培育 了 2个

河池市种桑养蚕经验探讨

河池市种桑养蚕经验探讨

河池市种桑养蚕经验探讨摘要:河池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重点生产基地,桑蚕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通过分析河池市农业发展现状,对调整农业布局、加快桑蚕业跨越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河池;蚕桑业;农业;建议中图分类号:s88-9 文献标识码:a河池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桑养蚕自然条件优越,是最适合桑蚕生产的区域之一。

河池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河池市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机遇,把种桑养蚕生产作为农民增收和全市支柱产业来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鼓励扶持桑蚕业生产,加快河池蚕桑产业蓬勃发展。

1 河池市农业发展现状河池市是一个山区市,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河池是农业大市,桑蚕、甘蔗、林果种植产业在河池农业中所占比重较大。

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河池市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缺少规模化经营,劳动者素质低,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经过“十一五”规划,河池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 调整农业布局、加快蚕桑业发展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既是河池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结构大调整、发展大转型的有利时期。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的特殊时期,河池市应牢牢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实现蚕桑业乃至整个经济跨越式发展。

以下是笔者针对调整农业布局、加快桑蚕业跨越式发展提出的几点建议:2.1 加强政策宣传和示范带动蚕桑业是河池市的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桑蚕生态农业、桑蚕观光农业,建设蚕桑生产示范基地,为河池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

为了促进河池蚕桑业生产,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传单、板报、横幅、短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种桑养蚕技术及一些成功经验,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蚕桑业。

广西宜州桑蚕产业发展的思考

广西宜州桑蚕产业发展的思考
展 的一 些 建 议 和 措 施 。
[ 关键词 ] 宜州; 桑蚕产 业化 ; 环经济 ; 态农业 循 生 [ 中图分类号 ] ¥ 8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62—92 (07 0 0 6 o 0 1 20 )5— o 9一 4
[ 作者简介 ] 覃宝山( 97一) 男 , 西宜州人 , 池学院化 生系讲 师, 16 , 广 河 主要 从事植 物学教 学及 研究工作 ; 邓 晰朝 (99一) 女, 16 , 广西桂平人 , 河池学院化生系副教授 , 主要从事植物学教 学及植 物分类研 究。
广 西宜州 市充 分利用独 特 的气候 条件 和 充足 的劳 动力 资 源 与土 地 资源 , 东 桑 西移 ” 以“ 为契 机 , 大力 发 展 劳动密集 型的桑 蚕业 , 把它定 为继 甘蔗产 业之后 又 一重大 经济支 柱 产业 。桑 园面积逐 年扩 大 , 茧产量 并 蚕 逐年增 多 , 业产值 逐年增 大 。形 成基 地建设 和缫丝 工 业建设 齐 头并 进 的 态势 , 现 了农 业增 效 农 民增 收 。 产 实 但是 , 推进桑 蚕产 业化进 程 中 , 露 出诸 多 问题 , 利 于产 业 的可持 续发 展 。作 者 对 宜州 桑 蚕业 发 展 的现 在 暴 不
状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 并对其未来发展 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一些思考。
1 宜 州 桑 蚕业 发 展 的 有 利条 件
11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 宜州市地处黔桂交通要冲, . 历代为商贾云集之地 , 宋代初期 已有驿道通 达境外州县 … , 如今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 , 黔桂铁路 、 国道 3 3 2 公路贯穿全境 , 宜柳高速公路 , 金宜高 等级 公路 也纵横贯 行 。全市共 有县级 公路 1 4条 , 乡级公 路 1 6条 , 交通 网络发达 , 流运输 极为便 利 , 物 有利 于 与周边 省市发 展桑 蚕贸易 和技术 合作 。宜州 是广 西农 业大 县 ( ) 被列 入 广西 西 部 开发 区域县 ( ) 拥 有 市 , 市 , 诸多的优惠政策。为把宜州打造成工业重镇 , 振兴宜州经济 , 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措施 , 改善投资 环境。比如 , 新建的企业投产运行 的前三年部分或全部减免税收 , 简化生产用地 的报审程序 , 优先审批 , 减免 收费。改革工商管理制度 , 提高服务意识 , 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 推动城乡商品流通 。良好 的政策环境和 交通条件 , 为宜 州 产业发展 提供 了优越 的条件 。 12 得 天独厚 的地 理条件 宜州 市位 于桂北九 万大 山余 脉 南 端 与凤 凰 山 脉之 交 接地 带 。西 部 山脉 走 向西 . 北, 东部山脉走 向东北 , 呈向南突出的弧形 山脉 , 总的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 自西 向东倾斜。地貌 以丘陵为主, 低山次之 。市域面积 3 6 m , 中丘陵面积占 5 .% , 9k 其 8 8 8 中低 山面积 占2 .7 , 7 4% 台地面积 占 35 % , .3 平原 面积占 1.%。境内流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主要干流有龙江 , 02 主要支流有下枧河 , 中环河 ( 和 又称小环 江)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 25 , 9 条 其中季节性溪流 2 1 , 1 条 河流总流域面积 340 3k 年平均流量 33 8 2 . m , 9 . m/, s年径流量 145X 0 m 。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中亚热带谷地气候 区的过渡带 , 2 1 以中亚热 带气候为主,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 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 年平均气温为 1 2 ℃之间 , 日照时数多在 8— 1 年 1 0 — 0 小时之间 。冬季霜 日平均每年 7d 无霜期平均从 1 2 0 1 0 4 8 , 月 9日至 1 月 2 2 0日达 37d1 2 [ 。优越 ] 的气候地理条件 , 为宜州市桑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全市辖 1 个乡镇 ,1 . 6 20个村( 社区) 总人 口6 , 2万 , 其中农业人 口 4 万 , 9 总 耕地面积 6 . 万亩… 。庞大的农村劳动力队伍 , 92 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桑蚕业 , 广阔的耕 的桑蚕生产( 种养 ) 地, 基 具有 良好 的 自然条件 和一定的 区位优 势 , 宜州桑 但

科教兴蚕,桑蚕兴村——来宾市发展桑蚕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记实

科教兴蚕,桑蚕兴村——来宾市发展桑蚕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记实

准化养蚕技术 、小蚕共育技术 、高产优质 高效养蚕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 、流行性蚕病综 。 合防治技术及资讯等 内容,让培 训对象更好 地为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作用。
1 1 桑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由区蚕业总站根据我区气候特点育成的桑树新品种 “ . 桂桑优 6 ”和 “ 2 桂桑优 1 ”比我市当家桑树品种沙 2×伦 1 9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统计,2 0 年 2 0 05
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正在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
极作用 。如今 , 自治区政府及市政府把桑蚕生产作为农 业优势产业来发展,给我市桑蚕产
业注入 了强劲 的动 力。在 市委、市政府 的领导下 ,一个集蚕茧 生产、茧丝加 工 、副产 品 综合利用的综合性 产业 已形成 。 2 0 上半年,我市桑 园面积 3 . 06 6 4万亩 ,同比2 0 年 2 . 05 5 6万亩增加 l . 万亩,是市 08 委、市政府大力抓桑蚕业成效最大的一年 。抢抓 良机 ,乘势而上,今年市政府 提 出2 0 年 07
罗建华
( 广西 来 宾 市 经 济作 物 站 ,来 宾 市 545 05) O
[ 中图分类号]s 8 [ 8: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1 0 1 5 2 0 )0 0 6— 6 7( 0 6 4—0 2 0 7— 4
桑蚕生产是我市近年培育起来的一项优势产业,随着我国加入 W O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 T 的实施 ,给我 市桑蚕产业的发展带来 了好机遇 ,这几年,我市 的桑蚕产业 已发展成继甘蔗
成功引进和推广 “ 桂蚕一号”和 “ 桂蚕二号”高丝量蚕品种,推广量 已达 8 %以上。 0 1 3 优 良蔟具的推广和应用 。优 良蔟具的应用是提高茧质的重要环节,以往 ,一直沿用花 .

广西发展柞蚕生产的思考

广西发展柞蚕生产的思考
虽然柞林面积大,长势好,但是这些柞树林都是 未经开发的天然生态林和经济林,没有适宜养蚕的 矮柞林。放养柞蚕需要重新建设蚕场,整理蚕坡,调 整坡度,改变树型等。
3.1 种质资源和蚕种供应存在问题 广西没有本土的柞蚕种质资源,放养柞蚕需要
先从外省引进品种在本地饲养,再筛选出适合广西 气候的品种。从 2011 年至今的试养结果看,春蚕饲 养成绩较好,具有龄期经过短(34~40 d)、茧大蛹重 的优势,但是保种、留种是难题。这是由于广西是典 型的一化性柞蚕区,春茧采摘后,在经过炎热的夏秋 季节和长期的种茧保护后,蛹体营养代谢消耗很大, 翌年春羽化后制种出现不同程度的造卵数少、交配 困难、产附不好、受精率低等不良表现,导致制种成 绩不好,使品种继代困难,产生了留种、保种难的问 题。如果蚕种不能自给,需要外购,会增加生产成 本,影响养蚕效益。
目前来说进行一化二放能有效解决一化性柞蚕 区因种茧保护时间长而产生的制种成绩差、保种难的 问题。因为一化二放所得的秋茧由于保种时间短,在 翌年春的制种成绩明显优于春茧的制种成绩[3]。但 是,在广西进行一化二放本身存在难题。就目前的 技术,通过低温解除滞育是完全能解决秋蚕放养的 用种问题,可以进行一年多次放养,但是放养有难 度,获取秋茧未必能成功。这是由于广西秋季的气 温较高,放养秋蚕容易遇到高温多湿的天气,到大蚕 期易得病,特别是脓病,2015—2017 年在南宁连续 3 年进行一化二放,其中 2015 年、2017 年都发生了脓 病,从而造成饲养成绩差[3]。 3.2 科技支撑没有建立相应体系
1 广西蚕业发展情况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并在工业上能做纺织原料 的 3 种蚕分别为桑蚕、柞蚕、蓖麻蚕。广西蚕业现有 桑蚕和蓖麻蚕 2 个种类,其中大面积生产的是桑蚕, 蓖麻蚕(木薯蚕)在小范围内生产。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摘要】广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

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遮和桑蚕。

桑蚕产业在宜州市得到迅猛发展。

过去桑蚕的饲养规模只局限在个别户,现在则几乎是全市每个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

但因养殖技术问题和文化水平,环境和价格等原因养殖户也遇到了阻碍。

【关键词】广西宜州桑蚕养殖技术扶持文化水平环境价格一桑蚕种植的现状桑蚕,又称家蚕,或习称蚕。

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

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在日常生活中丝质生活用品我们接触的并不少,有服装,面膜,床上用品等还有用于医药类的桑叶,僵蚕这些都是桑蚕产业所涉及的服装业,纺织,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当然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

这些巨大的用途导致桑蚕发展的前景。

(二)国内其他地区也种植桑蚕,广西得天独厚的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桑叶的生长,并且每年可养两季蚕。

从202x使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名副其实成为世界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

宜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桑蚕生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宜州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等历史发展机遇,及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面开放蚕茧流通市场,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桑蚕生产规模逐年壮大。

从202x年起,宜州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近年来又一跃成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市),宜州市桑园面积达到31.3万亩,桑蚕生产已遍及全市16个乡镇所有村屯,养蚕农户达10.7万户。

广西养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广西养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广西养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桑蚕养殖是宜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劳动力不足、坏境受到污染、技术落后等。

本文根据宜州市桑蚕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蚕桑副产物,提高蚕桑业附加值、政府要大力推广专业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人才等,以帮助宜州市桑蚕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宜州市;桑蚕;问题;对策1.宜州市养蚕业现状分析1.1优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丰富,适合桑树生长;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训农民科学养蚕、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等,大力扶持桑蚕业发展,目前宜州市已成为中国最大桑蚕生产基地市县,从而推动了缫丝产业兴起;政府降低养蚕成本,给予桑苗补助,蚕农申请小额贷款全由政府财政补息,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政府配置了相关的循环综合利用措施,发展桑枝食用菌,利用废蚕沙生产沼气,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绿色生产;政府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丝绸研讨会等平台,招商引资,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1.2发展存在的问题1.2.1环境问题目前宜州市养蚕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当地一些农民对桑蚕的管理措施滞后,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

病蚕、死蚕以及蚕沙随意处置,有些堆在家附近的田地里,或扔到河里,给土地和河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1.2.2技术问题宜州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没有很多优越的条件能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蚕农的专业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

技术服务推广体系不够完善,蚕业科技研发还未成熟,优良的桑蚕品种更新速度慢,桑蚕资源的开发虽然得到政府的重视,但其还在初级开发阶段,蚕业综合经济效益低。

1.2.3加工业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宜州市抓住这个发展桑蚕经济的好时机,但是由于宜州桑蚕业的发展属于后发展,生产与加工的相关配套并不是很完整的,导致了桑蚕业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很高。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

本文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种植规模小、生产技术滞后、市场营销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入先进技术、拓展销售渠道等对策建议。

本文还探讨了提高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的措施,包括加强农民培训、建立产业联盟、优化产业结构等。

最后总结了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展望了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桑特色产业、宜州区、发展现状、对策分析、问题、建议、措施、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1. 引言1.1 综述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重要性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中国蚕桑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蚕桑特色产业在宜州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蚕桑产业是宜州区的传统支柱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蚕桑栽培和丝绸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能够有效地净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蚕桑产业也是宜州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蚕桑特色产业对于宜州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致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该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揭示出宜州区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提升该产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针对宜州区蚕桑产业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该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该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广西桑蚕产业优势区域布局表

广西桑蚕产业优势区域布局表
桂中优势产业区
以来宾市、柳州市为重点,主要包括象州、忻城、武宜、兴宾、金秀、鹿寨、柳城、柳江、融安、融水、三江等县(区),发展优质原料茧,打造茧丝品牌。
桂南优势产业区Leabharlann 以南宁市、贵港市重点,主要包括横县、宾阳、上林、邕宁、武鸣、马山、良庆、平南、港南、港北、覃塘、桂平等县(市、区)。发展高产高效蚕业。
广西桑蚕产业优势区域布局明细表
优势区域类型
重点发展市(县)
桂西北优势产业区
以河池市、百色市为重点,主要包括宜州、环江、罗城、都安、金城江、东兰、巴马、凤山、南丹、天峨、大化、靖西、凌云、那坡、平果、隆林、田林、西林等县(市、区),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创名优蚕茧;延伸蚕业产业链,打造茧丝品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次优势区域
以气候较为适宜发展桑蚕产业的钦州市、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玉林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崇左市为蚕业发展次优势区域。主要包括钦北、灵山、浦北、蒙山、苍梧、藤县、钟山、昭平、八步、永福、临桂、灵川、容县、兴业、博白、陆川、合浦县、防城区、天等、宁明等县(市、区)。重点是小规模集中发展,打造桑蚕专业村、特色村,供应茧质优、丝质好的原料茧。

对入世后发展广西桑蚕业的思考

对入世后发展广西桑蚕业的思考
传 统 蚕 业 产 区 的 地 位 正 逐 渐 被 广 西 、 湖 北 等 快 速 发 展 的 蚕 区 所 取
代 广 西 桑 蚕 业 在 经 历 1 9 1 9 9 6 97
年 的 发 展 低 谷 后 ,19 9 8年 开 始 走 j
积 已 跃 居 全 国第 七 位 ,鲜 蚕 茧 产 量 居 全 国 第 四 位 ,种 桑 养 蚕 已 发 展 成 为 不 少 地 方 的 区 域 性 支 柱 产 业 ;如 南 宁 地 区 桑 园 面 积 1 . 1万 亩 、产 21
园面 积 4 4万 亩 , 饲 养 桑 蚕 1 0万 年 6 张, 鲜茧 56 产 . 0万 吨 , 农 出 售 鲜 蚕 蚕 茧收 入 75 . 6亿 元 。 广 西 桑 园 面
以 上 近 1 0年 来 , 苏 、 江 、 东 江 浙 广 省 的 蚕 区 已 逐 渐 向 西 部 地 区 转 移
的 蚕 丝 产 量 , 自 17 9 2年 超 过 日本
加 入 WT 广 西 在 全 国 桑 蚕业 中 的 O, 重 要 性 将 会 日益 显 现 。 ( )具 有 良好 的 发 展 桑 叠 的 土 2 地 、 候 条 件 气 广 西 的 土 地 和 气 候 条 件 宜 于 种 桑 养 蚕 。 一 般 情 况 下 ,广 西 卣桑
维普资讯
近 年 来 , 广 西 桑 蚕 业 发 展 很
业 正 发 生 着 积 极 、有 利 的 变 化 技 术 的 进 步 和 养 蚕 业 逐 步 由 经 济 较 发 达 地 区 向 经 济 欠 发 达 地 区 的 转 移 ,对 保 持 我 国 作 为 世 界 蚕 丝 主 生 产 国 和 供 应 国 的 地 位 将 起 到 极 的作 用 ? 2 广 西 桑 蚕 业 的 市 场 竞 争 优 、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农民热衷投资桑蚕业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农民热衷投资桑蚕业
云县 的桑蚕产业逐步走上 规模化 、产业化道路 ,蚕茧价格 稳定,市场销 路广 阔,蚕农切实 得到实惠 。因此 ,广大农 民纷纷加 入到养蚕 队伍 中来,一股投资桑蚕热正在泗城各地悄然
兴起 。 据了解,镇洪村今年种桑 1 0 5 亩,刚开始 时只有蒙支书一人养蚕 ,首张蚕产茧 3 8公斤 ,
黄海说 ,茧丝绸业是我 国传统优势产业,为提升我国茧丝绸业 的国际竞争力,商务部近 日启
动 “ 东桑西移 ”工程,将重点选择广西、 四川、重庆 、陕西等桑蚕生产基础较好 的中西部省 区市,在 当地开展新兴产区蚕桑种养试点工作 。
黄海说 ,本次商务部启动 “ 东桑西移 ”工程 ,将扶持 中西部地 区大力 发展桑蚕业 , 对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农 民收入 ,解决当地农 民脱贫致富问题 ,加快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信息来源 :新华社 ( 梁秀玲摘 )
32
雇请工人 ,开始养蚕 目前 ,种桑养蚕在该镇 已成为一种热 门产业 。 ( 张灵 )口
“ 十一五 ”期间,我 国将 建设 2 O个技 术先进 、市 场服务 网络体系健全 、万亩 以上 O 的生态蚕茧基地 ,形成广西 、云黔 、陕甘宁、赣皖、湘鄂 、豫晋 、川渝、新疆和 辽吉黑九大 新兴蚕茧出口产区。 这是商务部部长助理、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黄海在全 国茧丝绸工作会议上透露的。
维普资讯
20 年第4 卷第 1 07 4 期增刊 《 广西蚕业 GagiSr clu皇 unx e iutr
: 塑 : !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农民热衷投资桑蚕业
“ 喂,你好 ,请 问是泗城蚕业站吗 ?我是 洋妹村 的万秀艳 ,我今年打算种桑 5亩,请 问可 以帮我联系到桑苗 吗?”这是连 日来 该镇 蚕业站 时常接 到的 电话。近 几年 来 ,由于凌

广西桑蚕原种创新发展的历程

广西桑蚕原种创新发展的历程

广西是 我 国蚕业 大省 , 肩负起维 护与保持 中国在世 界茧 丝绸 中心地位 的重要使命 , 要 就必须 有相 应 的科技支撑 和保 障体系 。而 蚕种是蚕业 生产 的首要物 质基础 , 是发展 蚕业生 产最基本 的生产 资料 , 优 良的品种是 提高茧丝 产量 、 量最经 济有效 的手段 。长江流域 的蚕 品种 在广西 饲养较难 成功 , 质 易发 生蚕 病 , 导致 蚕农经 济损 失较 大 ; 因此 , 广西 蚕 品种 要立 足 当地 , 育适 合亚 热带 品种一蚕种 繁育 体 培 一 一 和 一 一 系, 满足不 断发展 的广西蚕 业需要 , 使之成 为广西优 质 、 蚕种生 产 的强 大技术支 撑 。 西蚕桑 良种 高产 广
番多 。
【 收稿 日 2 1—- o[ 日 2 1--7 期】0 113 ;  ̄N 期】 012 1
31
21 0 1年 第 4 卷 第 1期 《 广 西 蚕 业 》 G a gi ei l r V 1 4 N 1 ,0 1 8 unx Sr ut e o . 8 o. 2 1 e u
年 增 长 121 % ; 4 .7 四是生 丝产 量创历 史新 高 。全 区年 产生 丝 1 5 吨 , 20 . 万 7 比 05年增 长 11 7 , 9 . % 位居 6
全 国前列 ; 五是产业综合效益创历史新高。2 1 年桑蚕产业总产值超过 10 00 3 亿元, 20 年翻了一 比 05
五个历史新高: 一是桑园面积创历史新高。全 区桑 园面积 2 0 6 1. 万亩 , 20 年增长 4 . %; 9 比 05 9 2 二是 6
蚕 茧产 量创 历史新 高 。全 区鲜 茧 产量 2 .3 吨 , 占全 国总 产量 的三 分之 一 , 1 万 4 约 连续 6年稳居 全 国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
【摘要】广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

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遮和桑蚕。

桑蚕产业在宜州市得到迅猛发展。

过去桑蚕的饲养规模只局限在个别户,现在则几乎是全市每个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

但因养殖技术问题和文化水平,环境和价格等原因养殖户也遇到了阻碍。

【关键词】广西宜州桑蚕养殖技术扶持文化水平环境价格
一桑蚕种植的现状
桑蚕,又称家蚕,或习称蚕。

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

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在日常生活中丝质生活用品我们接触的并不少,有服装,面膜,床上用品等还有用于医药类的桑叶,僵蚕这些都是桑蚕产业所涉及的服装业,纺织,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当然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

这些巨大的用途导致桑蚕发展的前景。

(二)国内其他地区也种植桑蚕,广西得天独厚的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
度,适合桑叶的生长,并且每年可养两季蚕。

从2000使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名副其实成为世界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

宜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桑蚕生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宜州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等历史发展机遇,及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面开放蚕茧流通市场,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桑蚕生产规模逐年壮大。

从2005年起,宜州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近年来又一跃成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市),宜州市桑园面积达到31.3万亩,桑蚕生产已遍及全市16个乡镇所有村屯,养蚕农户达10.7万户。

目前全市发种量137.1万张,鲜茧产量5.2万吨,平均鲜茧价格35.8元/公斤;农民养蚕收入18.61亿元,农民养蚕人均收入达到4040元。

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全区县域第一。

茧丝绸生产情况。

目前,全市茧丝绸加工企业16家(其中缫丝厂15家,共装自动缫丝机180组,年缫丝能力达6000吨;织绸企业1家,装机180台(套))。

全市生产白厂丝3148吨,坯绸218万米,蚕丝被10万床,丝绸加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

桑枝食用菌生产情况。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桑枝食用菌生产企业6家,生产菌棒6000万棒,产值1.8亿元,利用桑杆7.25万吨,占全市桑枝总量25万吨的29%;在庆远、洛东、洛西、屏南、石别、北牙、怀远、德胜、刘三姐、三岔等10个乡镇建成大型标准化桑枝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30个。

目前,宜州市境内有河池市蚕种场和宜州市蚕种场,两个蚕种场年生产规模接近,两场年产种量为50-60万左右,80%左右供应宜州本地,占宜州总用种量的40%左右,其余的用种主要是区内各种场及少数区外种场通过本地蚕种代理商经销供应,品种主要是广西“两广二号”、“桂蚕一号”等当家品种。

(一)是栽桑养蚕面积逐年减少。

以多年来养蚕户较为集中的北山镇波串为例,
该村以前主要经济来源是栽桑养蚕收入,但是由于近年来蚕农收入极不稳定,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养蚕户毁桑、弃桑现象时有发生,蚕桑养殖越来越少,蚕茧产量逐年下降。

波串村在蚕桑养殖鼎盛时期最高一季达2000张,而今年全村一共仅有400张秋茧。

(二)二是蚕茧价格不稳定影响蚕农养殖积极性。

由于受国际市场影响,近几
年蚕茧价格忽高忽低,蚕农收入极不稳定,极大挫伤了养蚕积极性。

前几年一斤20-25,今年最好的一斤也就18
(三)四是桑苗地农田水利设施有待完善。

桑田沟渠不畅、排水不便、田间道路不通等现象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观。

(四)是养蚕技术落后。

蚕室简陋狭小、养蚕设施几十年没有更新变化,有的
是人和蚕宝宝同居一室,有的即使和人居分开劳动强度也几乎没有多少改观,以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没有大的蚕茧养殖场。

(五)种植户的文化程度不高,护理不是很懂加之近年环境污染严重桑树成长收到影响
(六)大农户又是蚕桑养殖保险需进一步普及推广。

养蚕属农副业养殖中风险较大的行业,投保金额太少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投保金额较承担不起。

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解决的方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

建议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桑蚕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储备、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茧丝绸工业园区建设等7个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组长全部由市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担任,严格执行分组负责制和组长负责制,切实加强了对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同时, 坚持联系农村制度,建立健全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机制,采取市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屯、干部包户的办法,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对群众种桑养蚕的帮扶力度。

(二)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一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加快建设丝绸工业园区为切入点,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营造适应现代
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文环境,公平诚信的政策环境,透明高效的行政环境,公正严明的体制环境,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努力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宜州投资发展。

二是加大对宜州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等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缫丝加工、坯绸生产、丝绸服装和废丝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工作,提升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知名度,增强示范区招商引资的效果。

(三)加强科技应用,巩固发展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桑蚕产业竞争能力的生命线,为此,我们提出了“向良种要桑,向科技要蚕,向技术要丝”的口号。

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开通科技网络终端站点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技术指导,聘请国内外专家到宜州开展蚕业技术培训,传授种桑养蚕新技术。

积极探索桑蚕行业产业联盟,切实解决茧丝深加工、桑蚕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四)争取项目支持,扶持企业发展。

一是积极到区直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和汇报,先后得到国家科技部、区农业厅、区工信委、区科技厅、区环保厅等部门在优质茧基建设、桑杆食用菌等22个具体项目上的支持,共获得扶持资金2988万元。

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国家东桑西移和技术改造等项目,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和产业深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

三是大力培育桑蚕茧丝绸名牌产品,鼓励引导支持茧丝企业创办原料茧基地,全面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促成蚕农、茧站、丝厂、科技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走贸工农一体化新型桑蚕茧丝绸产业化之路。

四是做好“五大服务”工作,即资金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市场服务及政策服务,真正让企业在宜州发展,在宜州做大做强。

(五)发挥示范作用,推进综合利用。

落实资金扶持政策,采取“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培育和扶持桑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加大蚕沙治理的宣传力度,探索蚕沙治理社会化管理模,变废为宝,提高桑蚕资源利用率,壮大桑蚕循环经济产业。

(六)加强市场监管,强化质量意识。

加大对蚕种、蚕药、蚕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维护蚕农权益。

特别是在蚕茧市场管理上,规范鲜茧市场秩序,确保宜州桑蚕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对全市的烤房进行合理布局,加强技术改造和提升,不断提高蚕茧质量。

二是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秩序,重点加强小蚕共育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三是强化鲜茧收购的质量监督,加大蚕药质量检查力度,维护广大蚕农和企业权益。

四是通过建立茧丝检测实验室,完善广西茧丝电子交易市场,全力打造宜州茧丝绸贸易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