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妇女犯罪心理预防分析(全文)

妇女犯罪心理预防分析(全文)

妇女犯罪心理预防分析1现代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1)隐蔽性、欺骗性。

女性作为犯罪的实施者,由于性别的差异,女性和男性在体力和性格上也形成了相对的差异。

自古以来,女性一般都是性情和气,软弱,体力不如男性,认识水平也不如男性,因而在犯罪实施中很少出现暴力的现象,很少利用自身的力量去侵害别人,女性犯罪人多采纳投毒、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一系列低暴力型的手段去犯罪,因而充分显示了女性犯罪多具有手段隐蔽性。

(2)从属性、犯罪配角性。

女性虽然受教育受保护在提高,但是进入社会相对男性来说比较晚,思想单纯,推断力不高,从而社会经验不高,容易服从于权威,对身边的男性产生极强的依附心理。

正是由于如此,在实施犯罪中,尤其是共同犯罪、团伙犯罪中,女性一般不是犯罪的主犯或首犯,她们多带有胁从、受胁迫或被教唆的特点。

加上女性本来体力就不如男性,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如男性,因而女性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很难完成血腥的、残忍的、暴力性强的犯罪行为,而这些犯罪行为多是男性犯罪人所为,女性犯罪人多是帮助男性犯罪人采点、望风或提供犯罪工具等。

(3)情感性、暴力报复性。

女性大都是感情的理想主义者,但情绪的稳定性却很差,女性对待事物认知上一般带有肤浅性和表面性,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偏激性和冲动性,感情的瞬间爆发不能用意志来操纵。

所以女性犯罪人多怀有报复心理。

2现代女性犯罪的原因犯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进展的必定产物。

19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提出人类“返祖”现象,也就是“天生犯罪人”的理论,随后美国不同时期犯罪学家有相继提出了遗传因素与犯罪、身体构造与犯罪、人体生物化因素与犯罪、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还有基因犯罪等。

犯罪生物原因学的确引起了犯罪学界的一场大的风暴。

但是近来很多学者提出异议,犯罪社会学论就是一个代表;彻底反驳了龙勃罗梭等人的理论,他们认为犯罪是一种客观现象,随着社会历史进展而进展,而且任何犯罪现象都不是由遗传决定的,更不是其他生物因素决定的。

司法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下)

司法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下)

要求独立
二、累犯心理分析
1、累犯的人格特征: 好逸恶劳 意志薄弱 错误的自我意识
2、累犯的心理特征
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情绪、意志特征 动机斗争的复杂性
三、惯犯心理分析
惯犯:指反复实施同类犯罪,已形成犯
罪恶习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惯犯的心理特征: 反社会意识的顽固性 需要结构的畸形化 犯罪习惯的自动化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
犯罪数量上:显著少于男性
犯罪类型上:主要集中于财产性犯罪与
家庭犯罪,或者利用其生理特点进行犯 罪,如性犯罪,或者诈骗、拐卖人口等 犯罪手段上:非暴力 隐蔽性 明显的逆向倾向性
三、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分析
认识狭隘,报复心理严重
杀人起因多是情欲纠葛 在犯罪前和犯罪过程中动机斗争明显
2.问题指向性应付
——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3.自我技能提高性应付 4.向外求援性应付
——求助是自我强大的表现
四.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一 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 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还当包括各种社 会服务机构。
二.情绪疏导和调控
1.学习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和认知 2.学习冷静输理、客观分析自我情绪的发 展变化 3.促发健康的积极情绪、转移、排解、宣 泄不良消极情绪 4.积极主动创建产生健康情绪的环境,改 变或避开引发或泛滥消极情绪的环境
三.应激应付策略学习
1.情绪指向性应付
——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问题的严重性
Continued:
同年9月l1日中午,杨携带两只装有浓硫
酸的玻璃瓶,骑自行车至徐××女儿徐 丽君(女,1988年3月生)读书的小学校, 将正在该校上学的徐丽君骗出学校后带 至附近一建筑工地内,将其中一瓶浓硫 酸从徐丽君的头顶部浇下,随即弃下哭 喊呼救的小丽君,又骑自行车赶至徐 ××家门口,用另一瓶浓硫酸朝正欲出 门的徐××妻子顾夏萍的颜面部、背部 泼洒后逃逸。

女性犯罪心理浅析

女性犯罪心理浅析
手。
伤 害后 ( 例如家庭 暴 力、 丈夫婚 外情 等) , 通 常会委 曲求全 , 希望以
从 受教 育程度 来看 , 女性 罪犯 多集 中于 小学 、 初 中文 化 。文 此 挽 回感情 , 但现 实又 常事 与愿违 。 当负面 情绪 累积 到一定程 度 在该心 理 的驱使下 , 部分 化 程度 是影 响 犯罪 机率 的重 要 因素之一 。文化 教育 对个 人世 界 就 会转 化 为强烈 的报 复仇恨 嫉妒 心理 ,
观、 人 生观 和价 值观 的形 成起着 至关 重要 的作用 。通常情 况 下,
女性 实施 了暴力 犯罪 。 另外 , 一 些青 少年 女性在 本应茁 壮成长 的
文 化程 度低 则认识 水平 也 相应较 低 , 分 析 问题 、 处理 问题 的 能力 年 纪 , 因缺 少来 自家庭 、 学校 、 社会 的关 爱和 正确 引导 , 走上 犯罪 不足, 导致 性格 偏激 、 狭隘, 遇事 容易感 情用 事 , 易采 取片 面 的方 道 路 ; 再 如一些被 性侵 害 的女 性 , 因无法承 受来 自 社 会、 家庭 的压
基础 上 , 着 重研 究女性 犯 罪特点及 犯 罪心理 , 希 望能 为预 防女性 犯 罪提 供 思路 。 关键 词 犯罪 情感 心理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1 1 - 2 8 3 - 0 2 感 情 的倾 注者 ( 如 丈夫 、 情夫, 近 年来针 对第 三者的暴 力犯罪有 增
( 三) 多团伙作 案 , 女 性在 其 中扮 演从属 性 角 色
在 封建社 会 时期 , 儒 家思 想要求 女性 “ 在家从 父 、 嫁夫 从夫 ,
也 有女 性走 上盗窃 、 卖 淫 的犯罪 道路 。

犯罪心理学—女性lars

犯罪心理学—女性lars
犯罪心理学— 女性犯罪 Lars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发育上的差异,特别 是在青春期后,男女两性在生理机能、体态、 内分泌、性机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这 种生理上的差异,奠定了男女两性在心理方 面存在差别的物质基础。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差异。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三)女性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是一个多极,多层次的系统。任何 一犯罪的原因无论其作用如何强烈,在单一 情形下都引发不了犯罪,其必须与其他原因 一起作用才能产生犯罪结果。因而我们在研 究包括女性犯罪在内的犯罪原因时,必须坚 持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 的条件这一原则。这里内因就是女性犯罪的 生理、心理原因。外因就是女性犯罪的社会、 家庭环境因素。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1)女性犯罪数量普遍增长。 (2)女性犯罪涉案领域增多 (3)犯罪手段向智能化、男性化演变 (4)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5)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犯罪团伙中的“粘合 剂”作用明显
女性犯罪的另一大特点是涉案领域增多。类 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3年来,女性犯罪的类 型新增了10多种,包括间谍、故意杀人、故 意伤害、抢劫、强奸(帮助犯)、贪污受贿、 诈骗、组织或容留卖淫、运毒、窝藏或收购 赃物、交通肇事等。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纵观现代女性社会犯罪的现状,可以从不同 角度透视女性犯罪发展演化的基本轮廓:一 方面显示女性犯罪横向扩张的态势。另一方 面呈现女性犯罪纵深发展的趋向,这两方面 纵横交错,构成了现代社会女性犯罪的一系 列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1)女性犯罪数量普遍增长。 (2)女性犯罪涉案领域增多 (3)犯罪手段向智能化、男性化演变 (4)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5)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犯罪团伙中的“粘合 剂”作用明显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和防范措施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和防范措施

( 二) 女性 犯 罪的具 体特 点
( 1 ) 女 性犯罪 心理 形成 的原 因具 有被 动性 。 虽 然 目前社会 发 展 中强 调男女 平等 , 但 是 由于 男权主 义仍然 在家 庭关 系 中广 泛存
在 ,家庭 暴力 问题 的频 繁发 生导 致很 多妇 女无 法 再继 续忍 受虐 尊女 卑” 的思想 , 而 且儒 家文化 中推崇 女性 要“ 三 从 四德 ” , 千 百年
待, 一 部分 女性并 没有 通过法 律 形式维 护 自身权 益 , 最 终走 上 了 来雎制 着女 性的 自由发 展, 导致 很多 女性 的心 理遭 受 到长期 以来 犯 罪 的道 路 。( 2 ) 女性 犯罪 的主 体具有 年轻 化 、 高文化 程度 的特 的压 制 。 ( 2 ) 从 上 世纪 八十年 代 开始 ,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 不断发 展 , 点 。有调 查研 究发现 , 女性犯 罪 的特 点越来 越趋 近于 男性 犯罪 , 传统 观念 遭 到了彻 底 的颠覆 , 逐渐 开始 塑造现 代 新型 女性 , 导致 尤其 是青少 年的犯罪 在逐 年增加 , 而且 女性犯 罪存在 年轻化 的特 很多 女性产 生 了强烈 的“ 高消 费” 欲 望, 很 多女性 的“ 拜 金” 行为明 点。( 3 ) 女性犯 罪 的手 段具 有 明显 的欺 骗 性 。 由于 性别差 异 , 女 显 , 她 们 为了获 得更多 的金钱 和财 富最终走 上 了犯罪 的道 路 。 ( 3 )

定的 依赖 性 。 由于 女性 受到 生理条 件 的局 限, 在 体力上 弱于 男
男性 来说 , 最 突 出的 在于 富于更 多 的情感 , 因此 女性 的神 经系 统 人 , 因此 在社会 中是一类 较 为弱 势的群 体 , 所 以很 多女性 犯罪 人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女性 犯罪 的心理 原因
( ) 强法制 宣传 教 育, 一 加 强化女 性法制 观念 与 自律意识 要充分发挥 基层调解组 织的调解宣 传作用 , 建立健全社会 防 范机制 , 防忠于未 然 。要 倡导女 性树立起 自尊 、 自爱 、 自强、 立 自 的思想 观念 , 提高 自身对违法 犯罪 的免疫力 。 社区和有 关机构 定 育 , 们做到知 法、 使她 守法 , 运用法律 的武器保 护 自己和解 决 学会
A _ 1l J 1僵
AJ理学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硇原因及预防 A. B I
米 兰
摘 要

近年来, 有关女性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 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 已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 问题。 本
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犯罪的原 因, 并提出了预防方法, 对于预防女性犯罪, 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
激情 犯罪在 女性犯罪 中 占有相 当大的 比重 , 种人性格一般 这 比较 内向, 当心理 压力过大 时, 又没有正 常的发泄 渠道 , 便很容 易 冲动 , 酿成悲 剧。 由于 女性在 家庭 中所承担 的角色 , 更多地依赖
冲动 性犯罪 。因此 , 加强 女性心理 健康 的教育 , 她们 的心 理 应 对
足欲 和膨胀 的个 人私欲 。随着 年龄 的增 长 ,对物质 的 占有 欲越 性 的技 能培训 和就业 安置 工作, 禁止对 女性 就业 的不公平 待遇 , 高 , 求标准 也越来越 高 , 要 这其 实就是 女性 的虚荣 心理在 作怪 。 比 自己好 的人 , 从而 导致 自己的虚 荣心受 挫, 会导 致女性 走 向另
( ) 二 感情丰 富, 情绪 不稳
历 有很 大关系 。 多女性 暴力犯罪 前都有 一个 缓慢 的积累过程 , 许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几个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几个问题

解 什 么是 女 性 犯 罪 , 性 犯 罪 的 类 型 , 性 犯 罪 行 为 和 男 性 相 比 又 有 哪 女 女 些特 征 , 成 女 性 犯 罪 的 心 理 因 素 也 成 为 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 问 题 。 造 【 键 词】 性 犯 罪 理 ; 罪 类 型 ; 罪 行 为 关 女 犯 犯
殊 心 理 因素 —~ “ 逆 变 ” 象 。 恶 现

引 言
女 性 犯 罪 呈 现 出在 犯 罪 类 型 、 理 特 征 及 行 为 特 征 等 方 面 的 心 特 殊 性 , 为犯 罪 学 、 理 学 、 会 学 、 神 病 学 等 多 学科 多 领 域 交 成 心 社 精
叉 研 究 的 问题 。本 文 仅 从 心 理学 的角 度 浅 析 女 性 犯 罪 。 二 、 性 犯 罪 概 念 女 什 么是 女 性犯 罪 呢 ?我 国 女 性 犯 罪 的 研 究 多 基 于刑 法定 义 的

2 犯 罪 起 因具 有 被 动性 。如今 男 女 平 等 观 念虽 得 到 提 倡 , 封 、 但 建意识、 男权 主义 仍在 现 实 中存 在 , 庭 暴 力屡 见 不 鲜 , 少 妇 女 不 家 不 堪 忍 受 虐待 , 有 正确 运 用 法 律武 器 维 护 自身权 益 , 终铤 而 走 险 。 没 最 3 犯 罪 行 为 具 有 依 赖 性 。女 性 因 其 生 理 特 点 因 素 , 力 不 如 、 体 男 性 , 于弱 势 群 体 , 性 犯 罪 人 多是 帮 助 男 性 犯 罪 人 踩 点 、 风 属 女 望 或 提 供 犯 罪 工 具 等 , 犯 罪 行 为 具 有 从 属性 、 赖 性 , 见 于 共 同 其 依 多 犯 罪 和 团伙 犯 罪 中 。 4具 有 加 害 人 和 受 害 者二 重性 。女 性 长 期 以来 在 社 会 各 方 面 、 受 到歧 视 和不 公 平 待 遇 , 多 方 面 还 是 不 能 做 到 男 女 一 视 同仁 。 很 犯 罪 女 性 在 她 们 滑 人 犯 罪 深 渊 之前 , 部 分是 受害 者 。 大 5 犯 罪 主 体 低 龄 化 、 知 化 。 目前 女 性 犯 罪 正 在 进 一 步 向 男 、 高 性 化 发 展 , 少 年 犯 罪 率 不 断 提 高 , 性 犯 罪 的平 均年 龄 在 不 断下 青 女 降 。尤 其 是 女 性 犯 罪 中 的性 犯 罪 。 四、 女性 犯罪 的 心 理 因 素 女 性 犯 罪 的 原 因 主要 有 内 因 和 外 因 , 内 因 就 是 女 性 犯 罪 的 这 心 理 原 因 , 因则 是 女 性 犯 罪 的 社 会 环 境 。这 里 我 们 仅 从 心 理 学 外 的 角 度 分 析 女性 犯 罪 的原 因—— 女 性 犯 罪 的心 理 因素 。 女 性 心理 特 征 最 突 出 的 表 现 是 比男 性 富 于 感 情 , 为 女 性 的 因 神 经 系 统具 有较 大 的兴 奋 性 。我 们 就女 性 犯 罪 的 心 理 因 素 分 为 一 般 心理 因素 和 特 殊 心 理 因 素 。 女性 犯 罪 的一 般 心 理 因 素 主要 是指 女 性 自身 的性 格 因素 ( 比如 心 理 障 碍 , 狭 , 绪 波 动 大 灯 ) 空 虚 偏 情 , 心 理 , 信 心 理 及 认 知 范 围 狭 窄 等 , 里 我 们 只探 讨 女 性 犯 罪 的特 迷 这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女性由于先天的心理特点,社会角色被定位为弱势群体来依附于强势群体的男性,这种教育观念使得女性形成了较顽固的依附心理。

尤其是我国受几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内以及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种依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一方面容易产生畸形的婚恋观,为了所谓的爱不惜付出一切,听从对方的摆布,认为为了所爱的人犯罪也是值得的;当得不到爱时,生活可能彻底垮塌进而疯狂地报复,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个性心理特征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的。

某些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度的影响,需要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物质性需要方面,贪图物质享受,精神需要比较少,并且通常较低级。

其次是不正确的婚恋观产生的情感需要,女性大都需要情感寄托,爱情、婚姻在她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些女性就是因为不正确的婚恋观导致了行为的偏执,为了维护自己的情感需要走上犯罪道路的。

最后是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如果实现这种需要的手段不当就会导致犯罪行为,如高知女性的职务犯罪、少女为面子而实施的故意伤害等。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发女性犯罪的主要是物欲和情欲。

女性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质型动机。

②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③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法制观。

在我国,法制观念淡薄是很多女性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法制观念相当朴素。

城市中的妇女虽然法律意识稍强,却经常被恶性的物质膨胀冲昏头脑,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

性格。

一般来说,女性具有以下性格特征:①温柔、文静;②感情色彩较浓,富于内心体验,往往不善于用意志控制感情,情绪的稳定性差,行为举止容易受心境的影响和支配;③细心,办事认真,但思路较窄,常对事物的局部或琐细小事感兴趣,看问题有时失之全面;④胆小,信心不足,有依从性;⑤嫉妒心强。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犯罪行为一直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女性犯罪心理学则是对女性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及动机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女性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常见类型,以期加深对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理解。

一、女性犯罪心理学概述女性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女性参与犯罪的心理原因和心理表现。

相较于男性犯罪,女性犯罪在数量上可能相对较少,但其犯罪类型和动机却与男性犯罪有所不同。

二、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心理测试:研究者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来评估女性犯罪者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情绪特征等,以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2. 个案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女性犯罪者的案例,探索她们的个人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3. 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女性犯罪者、潜在犯罪者或从业人员的意见和观点,作为研究的参考。

三、女性犯罪的常见类型1. 青少年犯罪:随着社会的变迁,女性青少年犯罪逐渐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盗窃、欺骗、攻击等行为。

2. 家庭犯罪:女性在家庭环境中也存在一些特定的犯罪行为,比如虐待、儿童拐卖、家暴等,这些行为与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

3. 毒品犯罪:女性参与毒品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是受男性伴侣的影响,有的是为了追求刺激或逃避现实,也有的是出于经济需求。

4. 金融犯罪:女性在金融领域的犯罪行为也逐渐增多,比如贪污、挪用公款、诈骗等,她们可能出于个人的经济利益或权力欲望。

四、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启示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了解女性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预防和干预女性犯罪提供了一定的指导:1. 综合治理:对于女性犯罪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结合心理、教育、法律等多个领域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

2. 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对女性犯罪的影响,鼓励家长与学校加强对女性青少年的关怀和指导,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3. 心理干预:女性犯罪者通常存在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力度,帮助她们解决内心困扰,走上正途。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学生作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逐渐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犯罪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虽然女性的犯罪历史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犯罪史,但近年来才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

女性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特点,使其犯罪呈现出与男性犯罪不同的犯罪状况及特点,也是其犯罪心理带有明显的女性化心理特征。

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女性杀人犯罪有黑寡妇人肉炸弹袭击:1999年8月,俄联邦部队对车臣武装分子进行打击,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

2000年,俄境内发生第一起女人弹袭击事件。

2002年10月23日21时左右,约5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闯进莫斯科原国营轴承厂文化宫,当时那里正在上演音乐剧《两个船长》,演出现场共有700多名观众和100余名演职人员。

武装分子将剧院内所有的观众和演职人员扣为人质,并同时在楼内安放炸药。

四天后,俄特种部队强攻剧院,至少129名人质在此过程中丧生,41名武装分子被击毙。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次行动的恐怖分子中,女性占了一半。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最紧张的几年,俄罗斯一直为车臣女人弹头疼不已。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车臣女人弹大多是在车臣战争中被俄联邦军队击毙的车臣匪徒的遗孀,加上她们平常总是蒙着黑色头巾、身着黑色长袍,心怀黑色的仇恨,动辄带来黑色的死亡,所以被称为“黑寡妇”。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仅15岁;卡车装炸药和“自杀腰带”是“黑寡妇”的“杀手锏”。

从2002年到2004年的两年间,一些袭击事件就是为“黑寡妇”量身定制的。

2003年12月的一天,两名女子在距克里姆林宫几米远的地方引爆了藏在身上的炸弹,炸死炸伤12人。

这起恐怖袭击的前两天,俄南部靠近车臣的地方发生一起针对电气客运火车的自杀式爆炸袭击,炸死至少44人。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怀疑那次爆炸也是由一名妇女实施的自杀式恐怖袭击。

从飞机、火车到运兵卡车,“黑寡妇”几乎袭击了俄罗斯的每一类交通工具。

产生这些“黑寡妇”的原因,是基于女性犯罪心理因素中认知的狭窄性,情绪的易感性,意志的薄弱性;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依附性,受暗示性以及人格的缺陷性。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杀人犯罪心理的分析摘要:故意杀人罪是典型的暴力犯罪,不论在全球的哪个国家,暴力犯罪一向都是以男性为主体,但是,其中有些犯罪确实典型的女性犯罪。

如,女性勾结情夫杀害丈夫,女性杀死自己丈夫的情人,等等。

在人们对女性犯罪活动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女性暴力犯罪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本文将从女性自身性格特点、外部因素等方面丢女性杀人犯罪心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女性;杀人犯;犯罪心理;解决办法一、女性自身的性格特点先从古代说起。

从中国古代的诗歌就可以看出来,首先在汉代时,古代女性心思细腻,感情真切,内心活动丰富,典型的代表就是当垆卖酒的卓文君;然后,唐宋时期,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风俗的开化,女性相比较过往,便有了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女性的心理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接着,到了宋后期,因为程朱理学取得了“官学”的地位,再加上政治高压,人们的思想被禁锢起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性收到尤其严厉的打击,身心都受到尤其严厉的打压。

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女性都是性情温和,心思细腻温柔的。

她们贤良淑德,温文尔雅,既大方得体又善解人意。

但因为中国封建文化的迫害,这一时期的女性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在家从夫、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完全就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的。

该时期,几乎没有女性杀人犯罪的存在,更多的时候,女性是作为杀人犯罪的受害者存在的。

经过近代女性权利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迅速,女性开始广泛接受教育,大部分甚至都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知女性阶层迅速崛起。

女性由原来典型的家庭主妇开始向职场女性转换。

但是,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女性犯罪数量迅速上升,尤其近些年来有向高学历高层次蔓延的倾向。

这是受女性一直是温柔、贤淑代表影响的中国人所无法接受和理解的。

二、女性杀人犯罪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故意杀人罪,属于典型的暴力犯罪,而在暴力犯罪中,男性是毫无争议的主体。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OK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OK
淡薄
(4)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
18
(三)诈骗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心理互动
犯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寻找目标,包装自己,进行前期
准备后,开始对被害人实施诈骗。
诈骗的行为过程,也就是行骗与受骗双方的心理互动过
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五个阶段
准备期 接触期 行骗期 结束期
行骗方 包装 选择目标 试探 施骗 逃避
河北省的标准为“800元、10000元、50000元”,北京市的标准为“1000元、 10000元、60000元”,福建省、浙江省为“2000元、20000元、100000元”。
4
2、盗窃类型
根据手段不同:
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罪 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内外 结合。
25
3.现状
2010-12-21 南方都市报 :今年11省部级高官获刑, 其中7名被判 死缓,4名被判无期徒刑
1 陈绍基 广东省政协原主席
2 王华元 中共浙江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
3 王益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
4 皮黔生 天津市委原常委、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原主任
5 黄瑶
贵州省政协原主席
贪利心理 急功近利,投机心理 麻痹大意,疏于防范心理 迷信思想,盲目崇拜:对特定组织或媒介的信任依
赖心理 不做分析的同情心理,盲目轻信 知识不足、缺乏经验
21
(五)形形色色的诈骗方法
1、冒充各种身份行骗
冒充领导干部或其亲属 冒充特殊职业人员 冒充港澳台同胞、华侨和外国人 冒充经济领域的工作人员
第七章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
的心理分析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财产犯罪心理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第三节 毒品犯罪心理 第四节 变态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心里分析(有案例)

女性犯罪心里分析(有案例)

据湖北省司法 厅 做的一份关于女性 犯罪的调查,女性 犯 罪 主 要 有 三大动因
身心原因
是法律意识冷淡
婚恋原因
下什么警示? 迷失的她们,给人们留
结合案例 分析女性犯罪的三大原因
不满包办婚姻寻真爱 无知女投毒杀未婚夫
为博初恋男友的开心 花季少女抢劫面包车
湖北协立律师事务所赵俊平律师:年少无知的云云及阿刚等人由于缺乏法律常识,走上犯罪道路,确实值得惋惜。想拥有自已的车,为什么不用双手去创造呢?即使是为了自已的至爱,也不能用违法的手段来到达自已的目的。云云、阿刚等人属于共同犯罪,其中,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所以,对未成年人加强法制教育,应当成为各党政、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她们的迷失,不全是她们的错。
*犯罪手段上的特点
〔1〕作案手段的非暴力 〔2〕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性 〔3〕女性犯罪具有较明显的逆变倾向性 所谓逆变倾向,是指女性在初次犯罪遭受制裁之后,人格的自尊比较难以恢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犯罪后的改造难度大。
*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
女性在共同犯罪中那么处于附属地位,但是,她们对于犯罪组织的稳固和开展,却起到了男性犯罪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她们常常扮演“黏合剂〞的角色。如果女性成员又以自己的性别特点作掩护,拉拢、引诱其他女性参加,那么,又以这些女性为纽带,将带动更多的男性参加犯罪组织。 尽管她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有一个从受害到害人的开展过程,然而,女性在共同犯罪中的腐蚀性和消极作用却是十清楚显的。
2021年初的一天,阿刚和云云等人将目标锁定在村边一条偏僻的小路上。那天正午时分,一辆微型面包车缓缓驶来,云云便站在马路边向车招手示意要乘车。当面包车缓缓停下,阿刚和几个朋友一起冲上车,将司机控制住。惊慌的司机只得听从他们的安排下了车。阿刚随后开车,带着云云和几个朋友扬长而去。谁知,阿刚的车放在家里还没敢开出门,警察就找上门。云云因参与抢劫价值3万元的微型面包车,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21年12月被投入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第七章 不同年龄、性别、犯罪经历罪犯心理

第七章  不同年龄、性别、犯罪经历罪犯心理

(四)女犯的意志特征
• 1.意志受情绪影响大。 • 2.行为易受环境和他人的暗示。
二、女犯的改造对策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女犯的 心理健康水平
加强“三课”教育,提高女 犯自身认知素质 有效调适女犯情感
(一)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女犯 的心理健康水平
• 1.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 监狱应该开设女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选 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在女犯中广泛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 • 2.要做好女犯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女犯心理健康测评,提高工 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要研制出了一套具有较高 信度和效度,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和女犯实际的心 理健康评定量表。
第五节 不同服刑阶段的罪犯心理及改 造对策
一、服刑初期心理特征 二、服刑中期心理特征
三、服刑后期心理特征
一、服刑初期心理特征
(一)服刑初期 心理特征表现
(二)罪犯服刑 初期的改造对策
(一)服刑初期心理特征表现
• 1.认知混沌不清,不安全感强烈。 • 2.情绪、情感处于不稳定状态,消极否定情绪突出。 • 3.普遍意志薄弱,摇摆不定。
3
意志特征
1.认知特征。
• • • • (1)喜欢怀旧。 (2)疑病明显。 (3)防御自保心理。 (4)对监管环境的自我适应性和自控性较强。
2.情绪情感特征。
• 情绪情感是由认识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老年罪犯由于生理上的老化、心理机能的衰退, 以及身份地位的改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 绪和情感体验,其具体表现为: • (1)焦虑情绪严重。 • (2)自卑情绪普遍。 • (3)情绪体验强烈。 • (4)情感麻木。
初犯、偶犯服刑心理特征及改造对策 一 二 累犯、惯犯服刑心理特征及改造对策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分析
女性犯罪的个性特征 女性犯罪的认知特征 女性犯罪的情感与意 志特征

女性犯罪的个性特征

女性犯罪的个性倾向性特征:①表现在需求方面。②表
现在动机方面(财务型犯罪动机、情感型犯罪动机、无知型 犯罪动机、恶逆变型犯罪动机)

女性犯罪的个性心理特征:①表现在性格方面②表现在
女性犯罪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 犯罪率一直处于上升的 趋势。 女性犯罪的类型也扩展 到包括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抢劫、运输毒品、 诈骗、贪污、受贿、收 购赃物、交通肇事等方 面。
女性犯罪案件的特点





第一、 女性犯罪嫌疑人大多年 龄低、文化素质低、经济收入 低。 第二、 在杀人、抢劫、伤害、 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有所增加。 第三、 卖淫类案件突出。 第四、 有些从事财务、证劵、 经济管理的女性,利用可乘之 机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等违法活动有所增加 第五、 女性性格特征容易导致 激情犯罪

完毕

谢谢大家
女性犯罪的成因


女性犯罪的成因与男性不尽相类似,尤 其因其生理、心里、社会化过程的不同, 而产生独特的犯罪行为。主要分为以下 三点 1.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 2.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 3.女性犯罪的社会成因

女性犯罪的生理成因:当代的生理
学家普遍认为女性在处于月经期、怀孕 期和绝经期期间,特别容易产生犯罪行 为。在这些特殊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 神经絮乱,大脑皮层失调。因此容易出 现情绪失控等现象。

国家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男女平等发展。健全我
国妇女保障体系,保护女性合法权益。还要加大综合治理力 度,强化依法打击,预防女性犯罪的整体合力。

女性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心理主讲:刘建清01 女性犯罪概述1.1 女性犯罪基本情况犯罪率:10% ,发展中国家:3-5%中国:5-8%;年增长率 35%[美国]年龄分布:中年居多(职务犯罪/人际冲突犯) (18-40岁),25-40岁高峰时期;少年化(女性少年约20-24%);“粘合剂”式犯罪团伙主要类型:性犯罪与经济犯罪女性犯罪概述1.2 女性犯罪率的解释1.21“冰山”理论(或侠士精神假设)1950年美国犯罪研究者奥托·波拉克使用和发展了龙勃罗梭(C . Lombroso)的冰山理论,以解释女性犯罪率低的现象。

生物学的掩饰性 > 社会性特征间接方式犯罪侠士精神的作用(以男性为主的司法制度下) 1.22 社会进步(新女性犯罪人):1970S F. Adler男女平等观念,女性参与社会的机会增加。

1.3 女性犯罪人分类[美国]玛格丽特·沃伦标准:社区治疗计划中的资料和女性犯罪人(特别是犯罪少女)的社会成熟水平。

A. 冲突型女性犯罪人B. 权力型女性犯罪人C. 消极遵从型女性犯罪人A.冲突型女性犯罪人:又称为神经过敏的女性犯罪人焦虑型:44% 身心疾病\有罪感行为紊乱型:29%,被弃感\无能感B. 权力型女性犯罪人又称为病态人格者或社会病态者,占女性犯罪人总数的14%。

她们经常以攻击性的方式试图反抗权力,试图损害和阻绕权威人物的意图;不愿意遵守任何别人确定的规范,并且经常独自地扮演一种权力角色。

C. 消极遵从型女性犯罪人占所有女性犯罪人的7%几乎自动地屈从她们当时认为有权力的人;过高地估计别人的权力和能力,把自己看成是无助的、孩子般天真的人;她们的犯罪行为之动机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或主要是为了)赢得同辈朋友的承认、赞许。

02 影响女性犯罪的因素犯罪学研究低劣体质结构:C.龙勃罗梭1895年《女性犯罪人》阉割情结: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制度+男权;精神疾病“新女性犯罪人”影响女性犯罪的因素2.1 女性生理因素与犯罪2.2 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2.3 女性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2.1 女性生理因素与犯罪女子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不可塑性与心理发展的可塑性之间的矛盾。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七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七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


生理性需要
需要 社会性需要






1、生理性需要 即人脑对保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生理需求的 反映。这类需要主要包括: (1)内部稳定性需要。如进食、饮水、呼吸、睡眠等。 (2)回避危险的需要。 (3)性的需要。如求偶、婚配、性生活等。 (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寻求刺激等。 2、社会需要 即人脑对保持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社会需求的反映。这类 需要主要包括: (1)劳动工作需要。人类赖以社会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2)交往需要。 (3)成就的需要。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 ,并力求取得成功的欲望,如名誉、地位、声望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需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需要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 2、强烈的需要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必要条件 3、法律禁止的需要和不正当需要形成犯罪心理 4、犯罪人对需要的意识状态不同,所形成的犯罪心理不同 5、在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中,除需要之外还有其他心理因 素参与,如犯罪人对违法犯罪的认识、情感和犯罪的意志以 及犯罪人的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 需要与犯罪 心理的形成





6、动机的认知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期待价值理论 把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期待帮助个体获 得目标。 (2)动机的归因理论 归因: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原因的知觉和推断。 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 中寻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素。 (3)自我效能论 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个体成 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4)成就目标理论 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一、我国女性犯罪的概况1、女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女性犯罪的涉案领域增多,但仍以财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

3、犯罪手段方式多样化,但以非暴力性为主。

4、女性犯罪者呈现出低龄、低收入和低文化的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1、心理成因。

与男性相比较,女性表现得更易爱慕虚荣,意志力较为薄弱,依附心理较强,自制力较差,禁不住各种需要、欲望的诱惑。

2、家庭成因。

家庭的破碎、家庭教育的不当、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行为或违法行为等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有可能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

3、社会成因。

(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一)心理特征1、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

导致女性犯罪发生的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或是畸形的性需要)。

2、动机。

因为有强烈的个人需要,所以产生出犯罪动机。

根据学者研究,女性犯罪动机主要有三种:(1)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欲型动机。

(2)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3)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3、法制观。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这些法盲、文盲占女性犯罪者中的大多数。

4、能力。

男女两性在能力上有所区别,例如:女性体力不如男性,体格不如男性健壮,因此女性攻击性较弱,常以非暴力犯罪为主,进行盗窃、诈骗等较少体力的犯罪,或是依附于男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认识特征女性犯罪人的认知范围狭窄,社会化认识系统薄弱,目光短浅,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容易受表面现象迷惑。

(三)情感特征女性一般都表现为温柔、文静、细心,因此与男性相比,情感都比较丰富、细腻,自尊心较强,也容易嫉妒。

另外,女性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受他人或外部环境影响,忽喜忽悲或忽冷忽热。

(四)意志特征意志受情绪影响较大,意志力薄弱,行为举止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和支配。

四、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1、依附性2、欺骗性3、非暴力性4、隐蔽性5、手段方式多样化,性犯罪的形式增多。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女性犯罪是指由女性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是犯罪学领域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别。

在当今社会中,未成年女性、青年女性及职业女性的犯罪显得较为突出。

由于女性具有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女性犯罪呈现出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特殊性。

一、女性犯罪的生理因素犯罪的性别差异首先是由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造成的,女性在生理方面的不同特征,影响着她们的犯罪行为的实施及特征。

影响女性犯罪行为及其特征的生理因素主要有:①体力差。

②激素的作用。

③女性生理性周期。

④生理发育过剩。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即女性是否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对其犯罪行为特征产生的影响的心理因素。

它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攻击性弱。

②主动性。

③道德观念方面。

④自尊心与虚荣心。

⑤忍耐性。

⑥应付挫折的方式。

⑦恐惧、胆小和焦虑。

⑧智力特征。

⑨情境因素三、女性犯罪的社会心理特征女性犯罪具有下列社会心理特征:①非体力性。

②自私性。

③单独性。

④间接性。

⑤色情性。

⑥诱使性。

⑦人格特质。

(1)女性犯罪的自身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女性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总结了许多女性犯罪的案例之后,发现女性犯罪大多是基于一些这样的原因:1、文化素质低下。

文化水平低,就造成她们缺乏相应的观察力,判断力,使她们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时候,缺乏科学的分析能力,在面对别人的教唆,诱惑时,很难明辨是非,容易被人威逼,利用,从而误入歧途。

由于缺乏知识,不懂法律,不能理智处理事情,而且容易走极端,实施犯罪行为。

2、女性特殊生理时期的影响。

女性的情绪、心智在月经期、怀孕期和绝经时期受到影响很大。

生物学家认为处于此期间的女性,更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因为在此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心烦易怒,情绪失控等现象,产生冲动型犯罪。

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的消极变化,使女性陷入犯罪的危险性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和女性的正面刻版印象
对男性的正面刻版印象
攻击 独立 隐藏情绪 客观 易受影响 支配 喜欢数学和科学 活跃 对小危机不敏感 好竞争 逻辑性强 认为男尊女卑 野心 分开感情与思想 老练 做事熟练 直率 洞明世事 爱冒险 易作决定 不哭泣 行动像领袖 自信 攻击而不安 与男性谈论性 不依赖 不以外貌而自满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的挫折体验更多地集中在 感情和家庭生活方面;对待挫 折的方式通过消极退缩的方式 来化解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具有较少的冒险精神,具 有更多的从众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成 的 原 因
对女性的正面刻片印象 不说粗话 多嘴 机敏 温柔 体察他人感受 信仰宗教 关心自己容貌 整洁 安静 强烈的安全需求 喜爱文艺 表达柔情
抑郁
以负面事件、女性化和男性化预测抑郁
14 12
10
女性化
8
6
未分化 男性化 男女兼具型
4
2 负面事件 低 高


由于女性脑的边缘系统未经过 雄激素的沐浴,所以由它主管 的人类的原始本能在女性中表 现的十分活跃。 女性的行为主要是受大脑边缘 系统的控制,思想和行为都更 为纯真。

女性的过度顺从与抑制,可能蕴藏着极 度的暴力!

极端暴力行为的罪犯,实际上多数是对攻击行为 具有很强自制力的人。由于很强的内抑制,这种 人对挑衅几乎不作出任何反应,而宁愿以极其消 极的方式把愤怒深藏起来。然而,如果促使他们 产生暴力行为的强度增大而超过某个关节点,他 们极度的抑制力被完全冲破,这时,这些外表温 顺的人就会突然爆发,诉诸于暴力,其残忍和野 蛮程度是受害者意想不到的。但是,在攻击行为 爆发后,他们很快回复到以前的消极状态,重新 成为完全没有“火气”的人。所以,最有可能采 取极端暴行的人并不是好斗、抑制不住的人,相 反地,却是抑制过度的人。
犯 罪 数 量 上 的 差 异

主要集中于与其社会联系较为密切 的财产型犯罪和家庭方面的犯罪: 盗窃、诈骗、卖淫、杀人(溺婴、 奸杀居多)、拐卖人口、重婚等。
犯 罪 类 型 上 的 差 异
图中的芭芭拉为获得保险金谋杀亲夫 杜某(右)亲手杀死了亲生女

非暴力性 隐蔽性与欺骗性 暴力性与残忍性也 在增加
犯罪心理性别差异逐渐缩小
女性对社会生活参与日 益广泛与深入

女性由于社会角色冲突 而带来的压力增加

男女心理品质的双性化 现象更为突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佛 罗里达州高速公路上接边发生六起男人被 枪击凶案…杀手是谁呢? 你们在地下腐烂的时候,我已到达了天堂!


女 性 的 情 感 与 意 志 特 征

意志力较薄弱,易受暗示;
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突发性 犯罪行为
女 性 的 情 感 与 意 志 特 征
女性的攻击性较男性弱; 易转化为自责或间接攻击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女性的支配性较男性弱,更 具顺从性; 遇到挫折易感情用事,或走 极端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整体而言,女性在自信心上 要低于男性; 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移情作 用,更具同情心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身体的柔弱性使女性较少直接 从事暴力性的犯罪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远低于男性犯罪(1:10) 近年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

发达国家10%—20% 发展中国家3%—5%
女 性 的 认 知 特 点

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情感的感受 能力、声音和色彩的感知 能力、机械记忆能力均强 于男性。
女 性 的 认 知 特 点
女 性 的 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认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 知 容易上当受骗。 特 点
情感丰富、感情细腻; 富于内心体验和敏感 易受情感左右而感情用事
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 女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犯罪的新趋势

男性与女性生理 差异是形成其心 理差异的基础
视频资料:脑性别

女性脑是男性脑的基础

男性与女性大脑的差异直 接影响了两性之间心理的 差异
男 性 脑 和 女 性 脑 的 差 异


日本学者广濑胜世认为,杀人和放火犯罪,与月 经有密切的关系。杀人犯罪有39.4%、放火犯罪有 36.1%、盗窃犯罪有12.6%,都发生在月经前到月 经之间 绝经期(45至55岁)的女性,随着卵巢功能逐渐 衰退,内分泌发生暂时紊乱,会引起大脑皮层功 能失调,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导致心境变化 快,情绪波动大,攻击性增强

雌性激素分泌使女性具有较少 的攻击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雌性激素分泌的失衡,是女 性犯罪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的 重要原因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具有较多的利他性,较易 产生移情作用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有较强的依附性、忍耐性 和道德感
花玉芳不堪丈夫虐待将其杀死碎尸
犯 罪 类 型 上 的 特 点

女性遭到逮捕和起诉的比例常低于 男性;

在处罚上女性适用缓刑和轻刑的机 会较多
犯 罪 处 遇 上 的 特 点
胡海平,女,外号“湖南婆”, 36岁,小学文化,湖南省新晃人, 案发前住汕头市潮阳区。因涉嫌 拐卖儿童罪于2004年6月1日被羁 押,同年7月8日被逮捕。胡海平 参与拐卖儿童犯罪22次(均为同 案人拐回儿童后参与贩卖儿童), 拐卖儿童24名,破案后共有20名 儿童被获解救,尚有4名儿童未 获解救。法庭鉴于胡海平属在审 判时怀孕的妇女,依法对其不适 用死刑,且归案后有立功表现, 依法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5 年,并处罚金5万元。

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情感纠纷是女 性犯罪的重灾区!

不劳而获 贪图享乐
涉嫌利用短信进行重大诈骗的李某
非体力性 自私性 单独性 间接性 色情性 诱使性

犯罪心理性别差异逐渐缩小

女性犯罪数量在增加 女性犯罪的类型在扩展


女性犯罪的手段日益接近男性,暴力性 日益突出 女性犯罪低龄化

女性较少参与和形成亚文化群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广 度不如男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社会对女性的控制程度高于男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通监狱女子分监调查:513个罪犯家庭中, 有237个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其中有 125人的犯罪直接与家庭暴力有关。有93 人长期受丈夫的殴打、虐待;有62人因家 庭暴力问题犯故意杀人罪;有41人被判 死缓和无期徒刑。50%的受虐女性曾迫切 地希望离婚,但却没有如愿。有23.6%的 受虐女性曾求助过,但被求助者有15.6% 采取不答理或虽然答理但却劝其不要伸张 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