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送器 -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一、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装备与控制。
世界电力技术的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电力行业由垄断走向竞争已成国际趋势,电力市场的运作涉及电气工程、信息、经济、管理等技术领域。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迫切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包括电力市场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广泛交叉的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主要领域之一。
电气装备与控制方向着眼培养机电一体化高级专业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装备与控制领域注入了勃勃生机。
目前我国生产的机电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还极少,许多领域近于空白,诸如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大型成套生产加工设备等还多数依赖进口,电气装备与控制是为国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提供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
我国加入WTO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本专业现有院士1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名、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17名,所在的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覆盖本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力电子、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知识。
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本专业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专业核心课程,走进导师的实验室,参加科研工作。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介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1 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孙优贤教授 国家特聘教授1 国家特聘教授1名:褚健教授 教授(研究员)17名 博导14 14名 教授(研究员)17名(博导14名) 副教授(副研究员)38名 副教授(副研究员)38名 博士研究生140 140多名 博士研究生140多名 硕士研究生260 260多名 硕士研究生260多名 本科生400 400多名 本科生400多名
专业特色
--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系统集成与装置研发相结合 --系统集成与装置研发相结合 --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专业支撑条件好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专业支撑条件好( --专业支撑条件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 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 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 站···) ) --学术队伍强大 特别是中青年优秀教师) 学术队伍强大( --学术队伍强大(特别是中青年优秀教师)
建设有特色的自动化 建设有特色的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
创新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 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不断创新 -- 综合实验训练 -- 科技能力训练
高年级学生导师制 电子设计竞赛等 机器人兴趣小组 各类专题研究:嵌入式系统 智能交通、 各类专题研究:嵌入式系统、智能交通、 嵌入式系统、 软件开发、科技论坛…… 软件开发、科技论坛……
先进控制研究所
导师:褚健教授(博导) 王树青教授(博导) 导师:褚健教授(博导) 、王树青教授(博导) 、苏宏业教 博导) 吴俊研究员、毛维杰副教授、 授(博导) 、吴俊研究员、毛维杰副教授、张泉灵副研 究员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
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导师:张宏建教授(博导) 周泽魁教授( 导师:张宏建教授(博导) 、周泽魁教授(博 黄志尧教授(博导) 杨江副教授、 导) 、黄志尧教授(博导) 、杨江副教授、张 光新副教授、 光新副教授、王保良副教授
浙大考研之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介绍

浙大考研之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介绍电气工程学院是浙江大学中较为知名的学院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卓越的教学研究实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电气工程学院的部分专业,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学院的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从而为自己的研究生选择提供参考。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工程学院最具代表性的专业之一。
该专业以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研究方向。
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学院的教师和研究团队致力于电力系统的优化、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则关注于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电子器件与系统、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及控制等。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研究内容则涵盖高电压绝缘材料、高电压绝缘检测与诊断、高电压绝缘物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电气工程学院的另一门重要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方法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等。
在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向,学院的教师和研究团队致力于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研究。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方向研究内容包括纳米电子器件与技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
光电子技术方向则主要研究光电材料与器件、光通信与光电子器件等内容。
三、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电气工程学院的核心专业之一。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理论、方法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系统控制与优化、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机器人与自动化等。
在系统控制与优化方向,学院的教师和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系统建模与鲁棒控制、多变量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方向则关注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内容。
[信息与通信]现场总线技术简介
![[信息与通信]现场总线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1863c4171fe910ef02df8b7.png)
11-1-2 现场总线的发展与趋势(3)
智能仪表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智能化设备的提出 – 模拟通信式的智能设备 – 模拟-数字混合的智能设备 – 现场总线的出现
现场总线标准化的现状
12.12.2020
h
11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计计算算机机控控制制技系术统——
11-1-3 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特点
现场总线
– 是用于自动化等领域最底层的、具有开放、 统一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网络
– 实现微机化的现场测量控制仪表或设备间的 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
现场总线技术
– 现场总线技术把单个分散的仪表或设备变成 了网络的节点
12.12.2020
h
6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11-1-1 现场总线简介(2)
——计计算算机机控控制制技系术统——
—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十一章 现场总线技术简介
Introduction of Field Bus
12.12.2020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Shenyang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h
1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本章主要内容
11-1-6 现场总线标准化组织及标准(1)
国 际 电 工 委 员 会 ( IEC ) 和 美 国 仪 表 协 会(ISA) – IEC/ISA标准 现场总线基金会(简称FF) – 采用IEC/ISA标准,未定义的采用自
己的FF协议 欧洲智能化作用和测量用户集团
(EIAMUG)
12.12.2020
h
15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类别:必修课授课周数:16周学时:3+1课程学分:3.5面向对象:三年级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一、课程介绍(100-150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微机的汇编指令体系及汇编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接口技术及其软硬件设计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达到初步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 学习目标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处理机基本结构和组成,各部分工作原理和引脚特性;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定时器/计数器和异步串行通讯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中断方式和中断处理过程;微机系统中存储器和I/O 的扩展方法,人机接口(按键与显示)和模数、数模接口技术,以及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可测量结果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建立微机系统的概念。
2.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微机中存储器系统及存储芯片与CPU的连接方法和系统应用扩展的基本原理4. 掌握中断、定时器、串行接口、人机交换等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5. 了解当前市场主流微处理器的功能及技术特色。
6. 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实验环节每周1学时,共计16学时。
3、结合各章节授课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量,用于巩固教学和实验内容。
4、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一定的课后拓展训练。
(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建立微机系统的概念;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微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第五讲--MPC

模型预测控制的发展背景(1)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的发展与特点
– 要求 » 精确的模型 » 最优的性能指标 » 系统的设计方法
– 应用 » 航天、航空 » 军事等领域
2020/4/7
第五讲 模型预测控制
3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Coperight by HuiWang----
模型预测控制的发展背景(2)
非最小化描述的离散卷积和模型,有利于 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滚动的优化策略,较好的动态控制效果
不增加理论困难,可推广到有约束条件、 大纯滞后、非最小相位及非线性等过程
是一种计算机优化控制算法
2020/4/7
第五讲 模型预测控制
5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预测控制的特点(2)
----Coperight by HuiWang----
第五讲 模型预测控制
14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Coperight by HuiWang----
5-2 动态矩阵控制(DMC)
基于被控对象的单位阶跃响应 – 适用于渐近稳定的线性对象 即,设一个系统的离散采样数据{a1,
a2 ,…,aN}(如P18的示意图),则有
限个采样周期后, 满足
aN a()
多变量预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 – 线性系统、自适应预测—理论性较强 非线性预测控制系统 – 内部模型用神经网络(ANN)描述 针对预测控制的特点开展研究 – 国内外先进控制软件包开发所采用
2020/4/7
第五讲 模型预测控制
7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Coperight by HuiWang----
2020/4/7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排名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大学--工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河北大学--电信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河北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研究所--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连海事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辽宁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沈阳大学--各专业列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沈阳大学--沈阳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庆石油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上海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京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京艺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京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扬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江苏工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苏州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列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专业列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厦门大学--自动化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景德镇陶瓷学院--专业列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济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曲阜师范大学--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轻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广西工学院--各专业列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广西工学院--广西工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华西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工程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河北科技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理论与控制工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电气工程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以及排名【最新】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
11世纪我国北宋时代发明的水运仪象台就体现了闭环控制的思想。
到18世纪,近代工业采用了蒸汽机调速器。
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逐步建立了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并在工业中获得成功应用,才开始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此后,经典控制理论继续发展并在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空间技术发展的推动下,50年代又出现了以状态空间法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并相继发展了若干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使本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加丰富。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显著加快了工业技术更新的步伐。
在控制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与控制相结合的研究变得更加活跃;由于对大系统的研究和控制学科向社会、经济系统的渗透,形成了系统工程学科。
特别是近20年来,非线性及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促进了本学科的迅速发展。
目前,本学科的应用已经遍及工业、农业。
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人口和社会各个领域,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经济无不体现本学科的作用。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
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的这一特点,使它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
例如:它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
与社会学、经济学的结合使研究的对象进入到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范畴中。
与生物学、医学的结合更有力地推动了生物控制论的发展。
ZDW-Y20温湿度变送器-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企业概况浙江求是人工环境有限公司与杭州泽大仪器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大学电气设备厂(国家教育部属央企),2005年改制为以上两家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1080万元与680万元,合计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
泽大仪器公司在医药冷链监控和GSP验证这个医药冷链细分行业耕耘了7年,是国内产品系列最齐全、同时也是该行业国内排名前三的知名企业,产品在浙江省医药市场的占有率为90%以上。
求是人工环境公司的产品“人工气候室”,为国内最早研发,同时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第一。
公司的行业定位:与生物相关的环境(温湿度为主)参数检测、记录、传输与人工环境调控,产品研发制造、工程设计安装与系统集成。
公司所涉及的专业:检测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物联网)、工业控制技术、空调技术、光谱技术,及以上技术与生物(农业、医药、食品等)行业需求的跨界交叉或移植嫁接。
已完成成果及资质:1998 自主研发,建成国内第一套商用型人工气候室;1999 自主研发,完成国内第一台微型固态数据记录仪的研制;2000-2002 浙江省科技厅课题“人工气候室的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2001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我厂拍摄“人工气候室”专题片,并向全国播出;2002-2004 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计划“食品储藏、包装与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控制技术”;2003 研制成功“智能人工气候室群”系统,规模应用于北大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实验室项目;2004 参与编写浙江省地方标准《JJG(浙)76-2004数字温度计计量检定规程》以及《 JJG(浙)77-2004数字湿度计计量检定规程》;2005-2006 国家科技部“智能型人工气候室光照调控系统的扩展改造”项目;2006-2008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出口水产品、蔬菜产品活性和智能包装技术及装备研制”;2008 研发出国内首台具有网络功能的多参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并在全国推广;2008 与上海交大联合研发潮汐灌溉系统,并获得发明专利;2008-2010 国家“863”项目“食品活性包装和智能化包装技术”的子课题《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食品)储藏与运输温度在线监控系统》;2008-2011 研发“药品储存温湿度在线监管系统”,在金华地区2000多家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得到了浙江省和国家药监局的肯定;在浙江省的市场覆盖率90%以上;2010 承接国内规模最大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环组团“人工气候室与组培室”工程;2010 参与编写国家标准《温度数据采集仪校准规范》;2010 完成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于采用物联网技术的药品、食品储藏与运输温度在线监控系统》研发工作,将药品、食品的储存和运输均纳入监管,达到无缝连接和溯源,并成功应用于药品、食品温湿度监控项目中;2011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中国冷链食品物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并当选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为该联盟中唯一的物联网相关企业和联盟常设机构所在单位;2011 浙江省发改委批复,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园艺产品冷链物流工艺与装备”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并成为常设机构承办单位;2012 获批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2012 获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2013 参与评审国家标准《医药生物冷藏箱通用规范》;2013 当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2014 参与编写国家标准《冷链温度记录仪》、《炉温跟踪记录仪》;目前在研的项目:2012-2014 与纽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气象局合作,研发PM2.5发生装置;2012-2015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研创”的子课题《农产品物流绿色智能供应链配套装备创制》;2012-2015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研创”的子课题《粮食储藏与物流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研究》;2012-2014 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源高效利用型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构建与繁育设施”;2012-2014 杭州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源高效利用型人工气候室(植物生长室)”;2013-2015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物流农产品品质维持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的“车厢微环境信息感知与智能调控设备”课题;2013-2015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设施农业装备的数字化设计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子课题《温室环境系统控制设备研发》;2013-2015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物流微环境监控系统的转化应用》。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概况介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概况介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简称控制系)始建于1956年,经过5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建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控制科学的研究基地、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基地、自动化领域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控制系下设自动化一个本科专业。
学科背景控制系的学科领域涵盖“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
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拥有自动化学科领域全国唯一的“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科学研究具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实力。
在先进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成套自动化装备、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自动检测系统、新型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导航制导与控制、故障诊断与监控、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等多个方向开展了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办学特色经过5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自动化专业构建了宽口径、开放式、个性化的新型创新教学体系,尤其重视实践教学,连续3年成功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2001年,依托“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了“浙江大学机器人科技实践基地”,以创新、协作、多学科交叉为立足点,采用实践教学与竞赛、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多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以2008年为例:基地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仿真救援组冠军和小型组冠军,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技术挑战赛冠军、仿真救援组冠军和小型组竞赛第四名。
主要课程自动化专业对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除通识和大类课程外,主要专业课程包括:⑴专业基础课――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等。
⑵专业核心课――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工程、现代传感技术、过程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软件、计算机控制装置及仪表、电气控制技术等。
(完整word版)浙大中控DCS系统学习笔记

第一日:办理登记手续,讲述课程和时间安排及培训期间的注意事项。
开始讲课培训内容JX300-XP分两周第一周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如硬件、软件、组态,第二周主要是实时监控和图形化编程。
授课教师:黄俊峰朱国良软件组成组态软件包――由工程师用授权管理――权限的设置,是对人员的管理,包括操作工、工程师,对人员权限的分配.系统软件软件――系统参数的设置,系统规模、多少块卡等,采集何种信号、压力、温度、量程是多少,是给工程师用的。
流程图制作软件二次计算软件:实现一些上层计算、网络配置、实现和其它设备通过接口进行标准协议的通讯报表制作――生产工艺流程报表设计和制作,特殊功能报表:条件触发等。
SCX语言编程软件和图形化编程软件。
实时监控软件――提供给操作员使用实时监控软件――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JX300XP的系统硬件构成机柜机柜为拼装结构,尺寸为2100*800*600,使用风扇散热,底部有可调整尺寸的电缆线入口。
安装容量包括一个电源机笼、4个I/O机笼,4个电源模块和相关的端子板、两个HUB和一个外接电源接口模块。
I/O机笼:在机柜的顶部,由机笼框架和机笼母板、端子板、后盖板等组成.端子板可以取下来,接好线以后再安装上去,维护非常方便。
后背采用了欧插座连接信号线,电源输入端子蓝色的地线、绿色的24V直流电和黄色的5V直流电源,DB9插座是用业实现通讯的.接线端子板,包括使用中的和冗余的。
端子转接板电源箱机笼共四个电源接口,220V交流输入,5V、24V输出,双路AC设计,带冗余设计,单个电源模块150W.一个二极管在一个短路时不会导致另一个烧坏。
卡件:分三类主控卡:XP243主控卡是软硬件的核心,负责协调站内所有的软硬件关系和执行各项控制任务。
主要包括:I/O主要的技术特点:主从CPU设计,具有双重冗余和不冗余的工作模式,有128个控制回路,采样控制速率1000ms-5s,后备锂电池,在断电的情况下保证卡件内SRAM中的数据不丢失,以保存系统参数,运行数据在断电后将会丢失.主控卡的地址分配地址范围是2-31一个站时用2和3 二个站时可以使用4和5 最多可以使用15个站如果一个站只有一个卡件时,就将后一个卡位空出,一般情况下,优先使用偶数。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介绍(精)

所长:王慧教授 副所长:吴明光副教授、邵之江副教授
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所长:张宏建教授 副所长:周泽魁教授、黄志尧教授
智能系统与决策研究所
所长:吴铁军教授 副所长:戴连奎副教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国家级博士点 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级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称为‘五星级’学科
自动控制的分类
运动控制:机械装置、机器人、电机控制 过程控制:物质流动、交换过程的控制 其它控制:楼宇、办公自动化;金融、医疗自
动化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孙优贤教授 国家特聘教授1名:褚健教授 教授(研究员)17名(博导14名) 副教授(副研究员)38名 博士研究生140多名 硕士研究生260多名 本科生400多名
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重点学科)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浙江省重点学科) 系统工程
博士生按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
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
硕士生按二级学科招生和培养 二级学科硕士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重点学科)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浙江省重点学科) 系统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系主任:荣冈教授
研究生教学、学科建设、行政、外事
副系主任:宋执环教授
本科生教学、科研、人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工业控制技术研究所
所长:李平教授 副所长:宋执环教授
先进控制研究所
所长:褚健教授 副所长:苏宏业教授、金建祥研究员
现代控制工程研究所
浙江大学控制系工程硕士课程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年3月——2013年7月)2013年3月
月份
日期
上午8:30开始
下午13:00开始
晚上18:30开始
三
月
23日
系统辩识自适应
系统辩识自适应
工控新楼501上课
24日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30日
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
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
31日
系统辩识自适应
系统辩识自适应
30开始系统辩识自适应系统辩识自适应工控新楼501上课24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30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31系统辩识自适应系统辩识自适应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14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27系统辩识自适应系统辩识自适应28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12系统辩识自适应系统辩识自适应25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26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系统辩识自适应系统辩识自适应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22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23系统辩识自适应系统辩识自适应考试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考试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考试备注
六
月
8日
系统辩识自适应
系统辩识自适应
9日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22日
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
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
23日
系统辩识自适应
系统辩识自适应(考试)
七
月
6日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考试)
7日
控制工程中的矩阵方法
吴俊教授、章辉副教授
浙大中控DCS用户程序及功能块 V1.0

描述 质量码 DI过程变量值 DI上升沿累积值 输入信号源选择(ON=仿真,OFF=非仿真) 仿真输入值 手自动开关(OFF=手动,ON=自动) 位号禁止开关(ON=禁止,OFF=使能) DI上升沿累积复位开关(ON=复位,OFF=不复位) DI上升沿累积控制指令(ON=启动,OFF=保持) DI位号状态标志
• 例题:在工艺操作中,为了便于生产调度,需要罐液 LI_301(0~100%)转化为罐容积VI_101 .
处理功能块
• 例题:差压式流量计测量过热蒸汽流量,
过热蒸汽的设计压力为4MPa(表压),设计温度为400℃;
过热蒸汽的实测压力为PI-101:0~6MPa(表压), 实测温度为TI-101:0~600℃,
简 介
1
• • •
图形化编程语言
功能块图( FBD :Function Block Diagram ) 梯形图 顺控图
( LD :Ladder Diagram ) ( SFC: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
2
• •
文本化编程语言
结构化文本 ( ST: Structured 指令表 ( IL :Instruction List)
段落注释:双击汇流条
梯形图
• 汇流条
梯形图
3
• 触点
添加元素
梯形图
IN
梯形图
IN T
P
T
N
梯形图
• 线圈
梯形图
OUT
OUT
梯形图
S
OUT
R
OUT
梯形图
p T OUT
N
T OUT
梯形图
• 功能块库 运算功能块:算术、比较、逻辑、选择 处理功能块:模拟量处理 控制功能块:逻辑控制 通讯功能块:通讯辅助
学习控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

内容
1、学习控制概述 2、基于模式识别的学习控制 3、迭代学习控制 4、重复学习控制
5
一、学习控制概述
6
学习控制例子
学习控制器
s YD
+ -
K
1 s 1
Y s
Y s
k YD s s k 1
y t k 1 y t kyD t
17
一般学习控制系统组成
常规反馈控制环(先验的补偿器) 自适应环 学习环
+ 常规控制器 控制输入 被控系统 输出
期望输出
自适应控制
学习控制
18
学习控制的结构方案
基于模式识别的学习控制
用模式识别方法对输入信息提取和处理,提供控制决策和学习适 应的依据。 反复应用系统以前运行得到的信息,以获得能够产生期望输出轨 迹的控制输入,改善控制质量。 根据内模原理,引入能够产生周期信号的重复补偿器,以跟踪具 有周期的任意目标信号。 以神经网络为辨识模型或控制器,神经网络的学习训练算法是该 控制方案的关键。
16
学习控制与常规自适应控制比较
不同点
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未知环境下的控制决策是有条件的,其控制 算法依赖于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精确辨识,并要求对象或环境 的参数和结构能够发生大范围突变。这就要求控制器有较强的 适应性、实时性并保持良好的控制品质。在这种情况下,自适 应控制算法将变得过于复杂,计算工作量大,而且难于满足实 时性和其它控制要求。因此,自适应控制的应用范围比较有限。 自适应控制着眼于瞬时观点,缺乏记忆。 当受控对象的运动具有可重复性时,即受控制系统每次进行同 样的工作时,就可把学习控制用于该对象。在学习控制过程中, 只需要检测实际输出信号和期望信号,而受控对象复杂的动态 描述计算和参数估计可被简化或被省略。 学习控制强调经验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