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第6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学》第6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c3ef214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a.png)
粉嫩熟肉 各种外卖中的熟肉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
现在最严重的。因为它可以让肉煮熟后颜色粉 红、口感鲜嫩,还会延长食品保质期,所以它 已经成为了食品加工业中肉制品添加剂的必备 配料。包括餐馆里,厨师们烹调许多肉菜都离 不了它,还有各种烧烤肉制品、羊肉串、腌制 品,以至驴肉、鹿肉、羊杂、内脏等,几乎都 会加入亚硝酸盐。一些所谓“传统工艺制作”的 产品中,哪怕是鸡鸭制品也不能幸免,这早已 成为了这行的行规。
亚硝酸盐的致癌性及致畸性:亚硝酸盐的危害还不只是使人中毒, 它还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可以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转 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 肝癌和大肠癌等。 慢性中毒(包括癌变)原因
1.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蒸锅水。 2.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 的蔬菜。
iii. 2分子的丙酮酸来源不同
iv. 1 mol葡萄糖经途径只产生1 mol ATP
不同微生物中葡萄糖降解途径的分布(%)
微生物
EMP
HMP
ED
酿酒酵母
88
12
-
产朊假丝酵母
66~81
19~34 -
灰色链霉菌
97
3
-
产黄青霉
77
23
-
大肠杆菌
72
28
-
铜绿假单胞菌
-
29
71
嗜糖假单胞菌
-
-
100
(2)硫酸盐呼吸(脱硫弧菌属、脱硫单胞菌属、脱硫球菌属)
硫酸盐呼吸:是一类称作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严格厌氧菌 在无氧 条件下获取能量的方式,其特点是底物脱氢后, 经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末端氢受体硫酸盐受氢,在递氢 的过程中与氧化磷酸化相偶联而获得ATP。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c3c198b307e87100f696c5.png)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酵2.呼吸作用3.有氧呼吸4.无氧呼吸5.异型乳酸发酵6.生物固氮7.硝化细菌8.光合细菌9.生物氧化10.初级代谢产物:11.次级代谢产物:12.巴斯德效应:13.Stickland反应:14.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经、和途径分解葡萄糖。
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发酵和发酵等。
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磷酸化和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转换到下,糖代谢速率,这是因为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 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
能量的产生是通过 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 2。
电子供体是 、 、 和 ,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 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 2还原为NH 3的过程称为 。
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
第6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6章微生物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9a03d0e4941ea76e59fa0413.png)
又称厌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 无机或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特点:底物经常规途径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 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并完成氧化 磷酸化产能反应。
(1)硝酸盐呼吸 在厌氧条件下,兼性厌氧菌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 体的生物氧化过程,也称为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反硝化作用。
第 六 章
微生物的代谢
代谢: 泛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 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 分解代谢酶系
复杂分子 简单分子 + ATP (有机物) 合成代谢酶系
分解代谢 物质代谢 合成代谢
+ [H]
代谢
能量代谢
产能代谢 耗能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是新陈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中心任务:把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初级能源转换成 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
氧 化 磷 酸 化 与 质 子 梯 度 差
P/O比: 表示电子 传递链氧 化磷酸化 的产能效 率。
抑制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抑制电子传递链:KCN、NaN3、和CO等 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 2)解偶联剂阻断ADP磷酸化:2,4二硝基 苯酚、短杆菌肽等
2.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1mol葡萄糖
1mol 乳酸+
1.5mol乙酸+ 2.5molATP
发酵途径的比较
2. 发酵类型
划分依据:发酵产物的种类 (1)乙醇发酵
类型:酵母菌乙醇发酵(EMP)和细菌乙醇发酵(ED)
A. 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的一型发酵 CO2 NADH
EMP
NAD+ 乙醇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6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6](https://img.taocdn.com/s3/m/f0cf514151e79b8969022697.png)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A部分一、选择题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B. 高温使核酸变性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D. A – C2.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0.06-13.6nmB.250-280nmC.300-400nm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50%。
B.70%。
C.90%4.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62-63℃ 30minB.71-72℃ 30minC.60-70℃ 30min5.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防腐6.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稀释平板法B.滤膜培养法C.稀释培养法7.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20-40℃B.25-37℃C.35-40℃8.黑曲霉在pH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主要积累草酸 B主要积累柠檬酸 C.主要积累乙酸9.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5-10%B. 10-15%C.15-20%12 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破坏膜的结构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C.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二、是非题1.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倍增时间。
()2.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3.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4.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5.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6.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7.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8.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9.最低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
最高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上限。
()10.通常一种化合物在某一浓度下是杀菌剂,而在更低的浓度下是抑菌剂。
微生物章节练习题含答案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
![微生物章节练习题含答案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a0b01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4.png)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选择题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D A– C2、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 )A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 )A50% B 70-75% C 95%4、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 )A 62-63℃30minB 71-72℃30minC 60-70℃30min5、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消毒 B 灭菌 C 防腐6、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 )A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7、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 )A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8、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 )A. 血球板计数法B. 涂片计数法C. 比浊计数法9、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 )A0.3-0.4V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10、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 )A0.001% B 0.1% C 1%11、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 )A5-10% B 10-15% C 15-20%12、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 )A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 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13、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 )A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B 阻碍核酸解链 C 切断DNA链二、判断题14、在10分钟内杀死某微生物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微生物的致死温度。
( )15、连续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始终保持在最高稳定生长阶段。
( )16、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
( )17、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与合成某种代谢产物的pH是一致的。
( )18、 0.1% 升汞可用于各种金属器皿的消毒。
( )19、丙酸、盐酸都可用作防腐剂。
( )20、由于分子量越大的物质产生的渗透压越高,所以罐藏食品通常用50-70% 的糖溶液。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7321f8f2f61fb7360b4c65eb.png)
TCA循环的重要特点
为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 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的代谢途径。如 柠檬酸发酵;Glu发酵等。
(二)递氢和受氢 经过上述4条途径脱氢后,通过呼吸链等方式 传递,最终可与氧、无机氧或有机物等氢受体相结
2、HMP途径
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
①磷酸戊糖经转酮—转醛酶系催化,又生成磷酸己糖 和磷酸丙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EMP途径 的一些酶,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称为不完全HMP途 径。
②由六个葡萄糖分子参加反应,经一系列反应,最后 回收五个葡萄糖分子,消耗了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 成CO2 和水),称完全HMP途径。
CO2、H2O 还原型中间代谢 产物醇、酸 NO2、N2 次之 少
电子传递链
完整
不完整
无,底物水平磷 酸化
二、自养微生物产ATP和产还原力 按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
化能自养型
光能自养型
(一)化能自养微生物 还原CO2所需要的ATP和[H]是通过氧化无机物而获得的
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氢细菌
自养微生物氧化磷酸化效率低
葡萄糖 磷酸二羟丙酮
②异型乳酸发酵
乙醇
ATP ADP NAD+ NADH
乙醛
乙酰CoA
NAD+ NADH
乙酰磷酸
葡萄糖
6-磷酸 葡萄糖
6-磷酸葡 5-磷酸 萄糖酸 -CO2 木酮糖 3-磷酸 -2H 甘油醛
2ADP 2ATP
乳酸
(3)Stickland反应
1934年Stickland发现Closterdium sporogenes(生孢梭菌)能 利用一些氨基酸同时作为碳源、氮源和能源, 以一种氨基酸作供氢体,以另一种氨基酸作为受氢体而实现 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 CH3 CHNH2 + 2 CH2NH2 COOH ADP+Pi
第6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6章-微生物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11b131afcfc789eb162dc832.png)
新陈代谢 = 分解代谢 +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 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 的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
合成代谢: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 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大 分子的过程。
合成代谢按产物在机体中作用不同分: 初级代谢: 提供能量、前体、结构物质等生命活动所 必须的代谢物的代谢类型;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等。 次级代谢: 在一定生长阶段出现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代 谢类型;产物:抗生素、色素、激素、生物碱等。
•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接, 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同中间 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氧时进行 乙醇发酵.
相关的发酵生产:细菌酒精发酵
葡萄糖三条降解途径在不同微生物中的分布
菌名 酿酒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 灰色链霉菌 产黄青霉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糖假单胞菌 枯草杆菌 氧化葡萄糖杆菌 真养产碱菌 运动发酵单胞菌 藤黄八叠球菌
氧被消耗而造成局部的厌氧环境
硝酸盐还原细菌进行厌氧呼吸
土壤中植物能利用的氮 (硝酸盐NO3-)还原成 氮气而消失,从而降低 了土壤的肥力。
松土,排除过多的水分, 保证土壤中有良好的通 气条件。
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硝酸盐是一种容易溶解于水的物质, 通常通过水从土壤流入水域中。如果 没有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将在水中积 累,会导致水质变坏与地球上氮素循 环的中断。
2、 HMP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Hexose Monophophate Pathway)
葡萄糖经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后, 在6-磷酸葡萄糖酸 脱氢酶的催化下, 裂解成5-磷酸戊糖 和CO2。
微生物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第六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bb22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0.png)
微生物第六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所有微生物答案:D2.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不包括()。
A. 形态特征B. 生理特征C. 地理分布D. 遗传特征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A. 体积小B. 种类多C. 分布广D. 生长慢答案:D4. 微生物的培养基通常不包括()。
A. 碳源B. 氮源C. 无机盐D. 氧气答案:D5.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中,厌氧型微生物是指()。
A. 在有氧条件下生长B. 在无氧条件下生长C. 能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长D. 只能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答案:B6.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孢子生殖D. 出芽生殖答案:B7. 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包括()。
A. 形状、大小、颜色和质地B. 菌落的气味C. 菌落的透明度D. 所有以上答案:D8.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不包括()。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变异D. 环境适应答案:D9. 微生物的生态功能不包括()。
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物种多样性D. 环境净化答案:C10.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包括()。
A. 发酵B. 酶制剂生产C. 食品保存D. 食品污染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包括()。
A. 形态特征B. 生理特征C. 遗传特征D. 地理分布答案:A、B、C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包括()。
A. 体积小B. 种类多C. 分布广D. 生长慢答案:A、B、C3. 微生物的培养基通常包括()。
A. 碳源B. 氮源C. 无机盐D. 氧气答案:A、B、C4.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
A. 需氧型B. 厌氧型C. 兼性厌氧型D. 光合自养型答案:A、B、C、D5.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
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孢子生殖D. 出芽生殖答案: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代谢练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的代谢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8f4cc650e52ea541898bf.png)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一.填空1.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它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由于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因此,能量代谢就成了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2.在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应中,以氧为电子传递最终受体的方式称有氧呼吸;以无机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无氧呼吸;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发酵。
3.糖酵解是生物体内将G氧化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主要有EMP途径、HMP途径、ED 途径、和磷酸解酮酶途径四种途径。
4.EMP途径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阶段,只生成两分子甘油醛-3-磷酸的主要中间产物,第二阶段为氧化还原阶段,合成ATP并形成两分子丙酮酸,EMP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ATP和NADH,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提供碳骨架,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
5.HMP途径的一个循环结果是一分子葡萄糖转变成一分子甘油醛-3-磷酸,三分子CO2六分子NADPH;且一般认为HMP途径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还原力和间代谢产物。
6.ED途径一分子葡萄糖最后生成两分子丙酮酸、ATP,一分子NADH和NADPH。
7.电子传递系统中的氧化还原酶包括NADH脱氢酶、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细胞色素和醌及其化合物。
8.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不同。
9.乳酸菌进行同型乳酸发酵时通过EMP途径,产物为乳酸,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通过ED途径,产物为乳酸、酒精和CO2。
10.异养微生物的能量ATP和还原力均来自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而化能自养微生物在无机能源氧化过程中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11.乳酸细菌可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根据产物不同,乳酸发酵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发酵三种类型。
12.硝化细菌和硫细菌是通过电子逆呼吸链传递来生成还原力。
13.光合色素可分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三种类型,光合色素中的类胡萝卜在光合作用中有两种作用是作为叶绿素所催化的光氧化反应的猝灭剂以保护光和机构不受光氧化损伤和在细胞能量代谢方面起辅助作用。
第六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六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c76e27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f.png)
第六章普通微⽣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名词解释灭菌:指采⽤某种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物的措施,包括病原微⽣物和⾮病原微⽣物。
消毒:只利⽤某种较温和的⽅法以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物,使之不能引起疾病的⽅法;它可以起到防⽌感染或传播的作⽤。
防腐:指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作⽤下,能防⽌或抑制微⽣物⽣长繁殖但⼜未完全致死微⽣物的⼀种措施,它能防⽌⾷物腐败或防⽌其他物质霉变,这是⼀种抑菌作⽤。
共⽣关系:两种微⽣物紧密结合在⼀起形成⼀种特殊的共⽣体,在组织和形态上产⽣了新的结构,在⽣理上有⼀定的分⼯。
互⽣关系:两种可以单独⽣活的⽣物,当它们⽣活在⼀起时,通过各⾃的代谢活动⽽有利于对⽅,或偏利于⼀⽅的⽣活⽅式。
寄⽣关系:指⼀种⽣物⽣活在另⼀种⽣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被杀死的现象。
前者称为寄⽣物,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
拮抗关系:由某种⽣物所产⽣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物的⽣长发育甚⾄杀死它们的关系。
分批培养:将微⽣物置于⼀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长,最后⼀次收获的培养⽅式。
连续培养:⼜称开放培养在⼀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物,⼀⽅⾯以⼀定速率不断加⼊新的培养基,另⼀⽅⾯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纯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得到的培养物。
微⽣物纯种分离:将多种混杂微⽣物经某种技术或⽅法分离成纯种的过程。
混菌培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物加以调节控制,不会互相⼲扰,⽣长不受抑制,⽣长在⼀起的培养⽅法。
⼆元培养: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的微⽣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
同步培养:使培养物中所有的微⽣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长阶段的培养⽅法连续培养:⼜称开放培养在⼀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物,⼀⽅⾯以⼀定速率不断加⼊新的培养基,另⼀⽅⾯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习题[整理]
![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习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2fba3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9.png)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习题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 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单细胞计数、细胞物质的重量和代谢活性。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培养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液体稀释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比浊法、重量法和生理指标法。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 机械法和(2) 环境条件控制法,其中(1)中常用的有离心法、过滤分离法和硝酸纤维素滤膜法。
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恒浊法和恒化法。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水活性、温度、pH和氧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超高温灭菌灭菌,其温度为135-150~C,时间为2—6s。
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6.5—7.5,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4.5~5.5,霉菌的最适pH 范围4.5—5.5。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温度、辐射作用、过滤、渗透压、干燥和超声波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和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10.抗代谢药物中磺胺类是由于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叶酸选择题: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 ( (3) )(1)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 (2)隔膜形成后染色体才复制(3)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 (4)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 (3) )(1)40h (2)20h (3)10h (4)3h3.某细菌2h中繁殖了5代,该菌的代时是( (2) )。
(1)15 min (2)24min (3)30min (4)45min4.代时是指( (4) )。
(1)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2)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 (3)培养物生长的时间(4)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5.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 (4) )(1)死亡期 (2)稳定期 (3)延迟期 (4)对数期6.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2) )。
食品微生物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食品微生物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f898f725915f804d2b16c16d.png)
4.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运输方 式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 基团转移
5.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 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任何培 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 养要素。
6. 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 节约。 方法:生态模拟、查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 比较。 7. 培养基的种类 按培养基的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
有机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
最初 还原态无机物 化能自养微生物 能源 光能营养微生物 日光
通用能源 (ATP)
一.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形式:物质与氧结合、脱氢或脱电子三种 生物氧化的功能为: 产能(ATP)、产还原力[H]和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
微生物直接利用 生物 氧化
能量
储存在高能化合物(如ATP)中
以热的形式被释放到环境中
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
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 化或产能方式,其特点是化合物氧化脱下的氢和 电子经完整的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 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 量。
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是细胞 内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总称。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分解代谢(catabolism) 合成代谢(anabolism) 产能代谢 耗能代谢
小分子 + ATP + [H]
分解代谢 复杂分子 (有机物) 合成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因此,能量代谢是一切生物 代谢的核心问题。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多种形 式的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 ------ATP。这就是产能代谢。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858ed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2.png)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六章-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控制一、选择题1、对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容器内全部培养基里的细菌进行测定B、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C、以时间为横坐标D、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2、消毒的目的是()。
A、消灭一切微生物B、消灭病原微生物C、抑制有害微生物D、抑制生物体内病原微生物3、代时是指()。
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C、培养物生长的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4、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5、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6、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时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7、下列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活度的是()。
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8、能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化学剂是()。
A、抑菌剂B、溶菌剂C、杀菌剂D、B和C9、微生物细胞内环境中的pH值一般为()。
A、中性B、碱性C、酸性D、与所处环境一致10、只能用高压灭菌才能杀死的是()。
A、结核分支杆菌B、病毒C、细菌芽孢D、霉菌孢子11、磺胺的结构类似物是()。
A、二氢叶酸B、二氢蝶酸C、对氨基苯甲酸D、四氢叶酸12、青霉素杀菌的主要机理是()。
A、损伤细胞膜B、干扰蛋白质合成C、破坏酶系统D、抑制细胞壁合成13、采用紫外线诱变菌种时需要在黑暗或红外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是可见光激活微生物细胞中的()。
A、光激活酶B、乙醛脱氢酶C、乙醇脱氢酶D、磷酸脱氢酶14、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的是()。
A、青霉素B、磺胺类药物C、四环素D、以上所有15、直接显微镜计数适宜的微生物是()。
A、细菌B、原生动物C、病毒D、霉菌孢子和酵母菌16、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6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6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061db8c2700abb68a982fb5b.png)
发酵的类型
1.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丙酮酸EMP途径的关键产物,由丙酮酸出发,在 不同微生物中可进入不同的发酵途径,如:同型酒 精发酵、同型乳酸发酵、丙酸发酵、混合酸发酵、 丁酸发酵等。
2.通过HMP途径的发酵——异型乳酸发酵 (heterolactic fermentation)凡葡萄糖发酵后产生乳 酸、乙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即异型 乳酸发酵;相对的如只产生2分子乳酸的发酵则称 同型乳酸发酵(homolactic fermentation)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Microbial metabolism
概述
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是指发生在活细胞 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 (anabolism)的总和。
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指复杂的有机分子在分解代谢 酶系的催化下产生简单分子、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
TCA循环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彻底氧化,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大量的能 量。 (2) 位于一切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中枢地 位,为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大量的原料。 (3)工业生产中可利用这一途径生产柠檬酸、 苹果酸、琥珀酸、谷氨酸等工业原料。
6.1.1.2 递氢和受氢
在生物体中,贮存在葡萄糖等有机物中 的化学能,经上述的多种途径脱氢后, 经过呼吸链等方式递氢,最终与受氢体 (氧、无机物或有机物)结合,以释放 其化学潜能。
1.EMP途径(Embdem-Meyerhof-Parnas pathway)或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Pathway )
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1分子葡萄糖,经10步反应,产生2分子丙酮 酸 苷、酸)2分和子2N分A子DAHT2(P。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
第六章 1微生物的代谢实验
![第六章 1微生物的代谢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5e4780c27d3240c8447effe.png)
与分解代谢有关的生化实验(一)1、了解各生化实验的原理2、能配制相应的培养基,选用合适的指示剂3、能准确判断结果,并进行表示1、糖类发酵实验2、甲基红试验(MR试验)3、枸橼酸盐利用试验4、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接种方法及结果判断各实验原理讲授为主实验报告强调微生物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引入: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能产生不同的酶类,因此,不同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
即使是针对相同的营养物质,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利用方法(导致最终产物不同)。
人为的设计一些培养基和检测方法,可以比较方便的了解微生物的生理过程。
实验一与分解代谢有关的生化试验1、糖类发酵实验①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等②指示剂:溴甲酚紫③原理:糖类有机酸,,指示剂由紫变黄有机酸气体接种、培养④方法:糖发酵管观察结果35℃,18~24h葡萄糖发酵管配方: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葡萄糖 5g溴甲酚紫溶液 0.1ml蒸馏水 1000ml⑤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黄色/无气体—— A 或 +•黄色/有气体—— AG 或⊕•紫色—— N 或-2、甲基红试验(MR试验)①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胨水)②指示剂:甲基红③原理:糖类有机酸,,指示剂变色:由黄到红④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红色———————— +橙黄色———————-3.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培养基配方:枸橼酸钠 2gNaCl 5g磷酸二氢铵 1gMgSO4 0.2g磷酸氢二钾 1g溴麝香草酚兰溶液 3ml琼脂 20g蒸馏水 1000ml①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②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BTB)③原理:枸橼酸盐碳酸盐,指示剂变色,绿色蓝色④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培养基颜色变蓝———————— +培养基颜色不变(绿)——————4、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配方:胰蛋白胨 20gNaCl 5g蒸馏水 1000ml①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②指示剂:靛基质试剂③原理:色氨酸吲哚 + 靛基质试剂④结果判断和表示方法:变红———————— +颜色不变——————。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b392cc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1.png)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微生物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和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德国的_柯赫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建立了细菌纯培养技术和提出了柯赫法则。
3.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人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大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生物学与数、理_、化、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进一步交*、渗透和融合,至今已分化出一系列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如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
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填空1.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生物。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3.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情况,球菌分有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螺旋菌又有螺旋体菌、螺旋状和弧状,及其它形态的菌有星形、方形、柄杆状和异常形态。
4.细菌的一般构造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特殊构造又有鞭毛、菌毛(或性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5.引起细菌形成异常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等。
6.细菌的染色方法有①简单染色法、②鉴别染色法、③负染色法,其中②又可分为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
7.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和番红或品红复染,其中关键步骤为酒精脱色;而染色结果G-为红色、G+为紫色,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_阴性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cecf32f242336c1fb95e22.png)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酵2.呼吸作用3.有氧呼吸4.无氧呼吸5.异型乳酸发酵6.生物固氮7.硝化细菌8.光合细菌9.生物氧化10.初级代谢产物:11.次级代谢产物:12.巴斯德效应:13.Stickland反应:14.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 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 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 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 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 还原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经 、 和 途径分解葡萄糖。
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发酵和 发酵等。
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 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 磷酸化和 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 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 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 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 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 转换到 下,糖代谢速率 ,这是因为 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22322423、CO O 、S、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
能量的产生是通过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2。
电子供体是、、和,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2还原为NH3的过程称为。
微生物的知识,习题
![微生物的知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527d51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2.png)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调控一、填空题1.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可用其、、或2.测定微生物生长量有直接法的和,间接法的3.在测微生物生长量的生理指标法中,最重要的是,另、、和等等作指标来测定。
4.在光学显微镜下使用可直接对、的细胞以及___ 和的孢子进行计数,但计数值是数。
5.酵母菌经作活体染色后,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呈色,死细胞呈色;细菌经染色后,活细胞在紫外光显微镜下会发出色荧光,死细胞则发出色荧光。
6.用平板菌落计数法作活菌计数,通常可用两种制作平板的方法:①,适合于对进行计数;②,适合对——进行计数。
菌落计数的单位一般用cfu表示,其英文全称是。
7.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如等;②,如等。
8.典型生长曲线是以——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作横坐标而绘成的曲线,由、、和四个阶段组成。
9.丝状生长的真菌在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是一条不典型的生长曲线,与典型生长曲线相比,它缺乏,与此相当的仅是一段,其特点是与成直线关系。
10.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和四种。
11.典型生长曲线中的指数期主要有三个特点:①,②,③。
12.指数生长期有三个重要参数,即、和。
13.K.coli的代时约为min,一个细胞经2h繁殖后,可变为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代时约为min,一个细胞经6h分裂后,可变为个。
14.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四个:①,②,③____和④。
15.生长曲线中稳定期到来的四个主要原因是;①,②,③,④_____等。
16.在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中,为获得优良接种体(“种子”),多取用期的培养物;为获得大量菌体,多取用期的培养物,为取得高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多取用____ 期的培养物。
17.在生产实践中,为缩短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所采用的主要措施为和。
18.在典型的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多变是在期,细胞浓度最高是在____期,细胞RNA含量最高是在期,代时最短是在期,细胞体积最大是在_____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酵2.呼吸作用3.有氧呼吸4.无氧呼吸5.异型乳酸发酵6.生物固氮7.硝化细菌8.光合细菌9.生物氧化10.初级代谢产物:11.次级代谢产物:12.巴斯德效应:13.Stickland反应:14.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 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 还原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经 、 和 途径分解葡萄糖。
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发酵和 发酵等。
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 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 磷酸化和 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 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 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 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 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 转换到 下,糖代谢速率 ,这是因为 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 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
能量的产生是通过 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 2。
电子供体是 、 、 和 ,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 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 2还原为NH 3的过程称为 。
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
固氮体系可以分为、和3种。
10.次级代谢是微生物生长至或,以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如、、、、及等多种类别。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
A.有机物B.还原态无机化合物C.氧化态无机化合物D.日光2.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A.EMP途径;B.HEP途径;C.ED途径;D.WD途径3.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A.EMP途径;B.HEP途径;C.ED途径;D.WD途径4.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A.糖酵解途径不同B.发酵底物不同C.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D.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5.由丙酮酸开始的其他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物是丁酸、丁醇、异丙醇的发酵的是()。
A.混合酸发酵B.丙酸发酵C.丁二醇发酵D.丁酸发醇6、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
A.发酵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化能自养7.青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合成的()。
A.细胞膜外的转糖基酶B.细胞膜外的转肽酶C.细胞质中的“Park”核苷酸合成D.细胞膜中肽聚糖单体分子的合成8.下面对于好氧呼吸的描述()是正确的。
A.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无机化合物B.电了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有机化合物C.电子供体是无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D.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9.无氧呼吸中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
A.还原型无机化合物B.氧化型无机化合物C.某些有机化合物D.氧化型无机化合物和少数有机化合物10.硝化细菌是()。
A.化能自养菌,氧化氨生成亚硝酸获得能量B.化能自养菌,氧化亚硝酸生成硝酸获得能量C.化能异养菌,以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D.化能异养菌,以亚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11、Zymomonas mobiles 的同型酒精发酵通过下列哪个途径进行( )A、EMP途径;B、ED途径;C、HMP途径;D、Sticland反应四、是非题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一样也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也能产生较多的能量用于命活动,但由于部分能量随电子转移传给最终电子受全,所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2.CO2是自养微生物的惟一碳源,异养微生物不能利用CO2作为辅助的碳源,3.由于微生物的固氮酶对氧气敏感,不可逆失活,所以固氮微生物一般都是厌氧或兼性厌氧菌。
4.光能营养微生物的光合磷酸化没有水的光解,不产生氧气。
5.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6.反硝化作用是化能自养微生物以硝酸或亚硝酸盐为了电子受体进行的无氧呼吸。
7.底特水平磷酸化只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不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8.发酵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9.发酵作用是专性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的一种有机物生物氧化形式,其产能机制都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10.延胡索酸呼吸中,玻珀酸是末端氢受体延胡索酸还原后生成的还原产物,不是一般的中间代谢产物。
五、简答题1.比较自生和共生生物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类群。
2.比较光能营养微生物中光合作用的类型。
3.简述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
4.蓝细菌是一类放氧性光合光物,又是一类固氮菌,说明其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
5.比较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主要区别。
6.试述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
7.试述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8.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人类活动有何重要意义?9.注明下列试验的阴阳性六、论述题1.比较酵母菌和细菌的乙醇发酵。
2.试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中ATP的产生。
3.什么是无氧呼吸?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多少,并说明原因。
4.说明革兰低阳性细菌细胞肽聚糖合成过程以及青霉素的抑制机制。
5.说明次级代谢及其特点。
如何利用次级代谢的诱导调节机制及氮和磷调节机制来提高抗生素的产量?6.如何利用营养缺陷突变株进行赖氨酸发酵工业化生产?微生物的代谢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2.呼吸作用:指从葡萄糖或其他有机基质脱下的电子(氢)经过一系列载体最终传递给外源分子氧或其他氧化型化合物并产生较多ATP的生物氧化过程。
3.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
4.无氧呼吸:以氧以外的其他氧化型化合物作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
5.异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生物中除了乳酸外还有一些乙醇(或乙酸)等产物的发酵。
6.生物固氮:微生物将氮还原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7.硝化细菌:能利用还原无机氮化合物进行自养生长的细菌称为硝化细菌。
8.光合细菌:以光为能源,利用CO2或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 的细菌。
9.生物氧化:就是发生在或细胞内的一切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生物氧化的形式包括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或脱电子三种。
10.初级代谢产物:由初级代谢产生的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这类产物包括供机体进行生物合成的各种小分子前体物,单体与多聚体物质以及在能量代谢和代谢调节中起作用的各种物质。
11.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在次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产物称次级代谢产物。
包括:抗生素,毒素,生长剌激素,色素和维生素等。
12.巴斯德效应:在有氧状态下酒精发酵和糖酵解受抑制的现象,因为该理论是由巴斯德提出的,故而得名。
13.Stickland反应:两种氨基酸共同参与反应,其中一种进行氧化脱氨,脱下来的氢去还原另一氨基酸,使之发生还原脱氨,二者偶联的过程。
14.氧化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FADH2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二、填空题1.EMP,ED,HMP;2.EMP,PK,HK,HMP,乙醇或乙酸;3.丙酸发酵,丁酸发酵2,3—丁二醇混合酸;4.底物水平,氧化,光合,底物水平;5.电子传递,最终电子受体;6.厌氧条件,有氧条件,降低,好氧呼吸;7.延胡索酸8.有机物氧化磷酸化,H2,NH4+,H2S,Fe2+,消耗;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体系,自生固氮体系,联介固氮体系;10.指数期后期,稳定期,初级代谢产物,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色素,维生素三、选择题1.B;2.A;3.C;4.A;5.D;6.B;7.B;8.D;9.D;10.B,11、B四、是非题1.+;2.-;3.-;4.-;5.+;6.-;7.-;8.+;9.+;10.+五、简答题1.比较自生和共生生物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类群。
答:(1)共生固氮体系:①根瘤菌(Rhizobium)与豆科植物共生;②弗兰克氏细菌(Frankia) 与非豆科植物共生;③蓝细菌(cyanobacteria)与某些植物共生;④蓝细菌与某些真菌共生(2)自生固氮体系:①好氧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Azotomonas,etc);②厌氧自生固氮菌(Clostridium):③兼性厌氧自生固氮菌(Bacillus,Klebsiella,etc);④大多数光合细菌(蓝细菌,光合细菌)①光合细菌,环式光合磷酸化;②绿硫细菌的非环式光合磷酸化;.③嗜盐细菌的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参与的独特的光合作用。
是目前所知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
嗜盐细菌紫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吸收光能后,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是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产氧型光合作用。
光能驱动下,电子从光反应中心I(PS 1)的叶绿素a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连同光反应中心Ⅱ(PSⅡ)水的光解生成的H’,生成还原力;光反应中心Ⅱ(PSⅡ)由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电子,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给光反应中心PS I,期间生成ATP。
环式光合磷酸化为光合细菌所特有。
光能驱动下,电子从菌绿素分子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的循环,又回到菌绿素,期间产生ATP,还原力来自环境中的无机化合物供氢,不产生氧气。
有些光合细菌虽只有一个光合系统,但也以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方式合成ATP,如绿硫细菌和绿色细菌,从光反应中心释放出的高能电子经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黄素蛋白,最后用于还原NAD,生成NADH。
反应中心的还原依靠外源电子供体如S2-、S2O32-等。
外源电子供体在氧化过程中放出电子,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失去了电子的光合色素,使其还原,同时偶联ATP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