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率
第十二章行政效率

二、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和标准 2. 行政效 率测定 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就 是看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节约的 程度的数量界限。
2.行政效率测定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就是把 行政活动放在整个社会政治系统中去考察, 着重分析和评价行政目标和执行决策本身 的正确性.
第十二章
行政效率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和特点
1.行政效率的含义
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在从事 行政管理中所得到的效益同所消耗的人、财、物 力和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是指行政活动的 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
行政效率= ——————
行政活动投入 把握三点: (1)行政效率是质与量的统一
行政活动产出
(2)行政效率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
(3)行政效率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
1.行政效率的特点 (1)方向性 (2)关联性 (3)社会价值性 (4)相对性
二、行政效率的要素
1. 决定行政效益的因素有: 效益 要素 (1)行政活动的总方向和性质 (2)各项政策决策的质量
二、行政效率的要素
1. 环境 因素
(1)国家政治安定,政治生活民主化、 法制化是行政生活正常的基本条件, 也是实现高效率行政管理的前提。
(2)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质基础。。 (3)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及公民整体效率意识,是影响行政 效率的社会心理条件。 (4)地理环境、交通、信息等也是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4.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 部队伍.提高 领导者 和 工作人员的素质。
行政效率

案例反映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其结 果是导致出现一些影响行政效率的问题。具体来说包括如下方 面: 一、部门间权责界限不清,职能存在交叉或者空白。 政府职能设置没有随着社会事务“新生旧死”而进行配套改革, 致使一些旧的职能占用了本该用于服务新事物的行政资源,出 现了职能交叉或者空白,例如多头审批、权责不对等的现象, 成为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
二、行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责任感和公仆意 识。 行政人员思想观念停留在“管制者”身份上,没有完成从管制 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对群众多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缺乏热情 服务、积极帮助的新时期行政人员的基本责任意识。 三、工作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善。 一是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二是部门间协调运行机制不 健全。
2012年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 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 事”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北京市公安 机关依法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 人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 员进行了教育训诫。 电信管理部门依法对梅州视窗网、兴宁528论 坛、东阳热线、E京网等16家造谣、传谣、疏 于管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网站予以关闭。北 京市和广东省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分别对新浪 和腾讯微博客网站提出严肃批评。 据《人民 日报》
17日下午,月牙湖公园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称,目前管理处负 责公园保洁、绿化等方面的工作,湖面一直是养殖户在从事养 殖,不属于管理处管理,之前也有不少市民向他们反映湖水污 染的情况,管理处也很为难。不过最近现代快报对月牙湖进行 连续报道,管理部门也很重视,南京市农委、白下区住建局等 管理部门正与龙耀公司协商,让养殖户退出月牙湖。 南京市农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管理部门正在积极协商此 事,待协商一致后,月牙湖将退出生产养殖,水面的使用权、 管理权将移交到白下区有关部门,做到真正的还湖于民。
公共行政学—行政效率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三)综合测定方法
在现实的行政活动中,多数行政工作都不是单一的,而是 综合的。因此,测定行政效率,除了进行直接测定和间接 测定外,还必须对行政效率的各组合因素进行综合测定。 这种测定方法可分为两个步骤:对行政效率各组合因素分 别进行测定评分;再进行加权综合评分,所得总分的高低 便表示行政效率的高低。 分别对各要素(指标)评分,然后按各要素(指标)权重 计算综合评分。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三)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行政管理活动具有阶 段性和连续性,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要既立足现实,又 着眼未来,要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行政系统是一个由纵 向层级和横向部门交织而成的体系,各层级、各部门对提 高整体效益负有相应的责任,他们各自高效实现目标是实 现组织整体效益的前提。 (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行政效率高低决非简 单由某一行政管理因素或环节决定,而是各相关要素、各 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行政管理的主体(人员)、实体 (组织)、到行政管理的环节(领导、决策、执行、监 督),再到行政法制、行政方法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行 政效率产生影响。
一、行政效率的概念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一)效率
“效率”一词,最早出现在拉丁文中。当时是哲学上常 用的术语,通常指有效的因素。19世纪末,效率的特定 意义引申到了机械工程方面。“效率”最初是电学和机 械学中使用的概念,所谓效率,原指一种机械在工作时 所输出的能量与输入的能量的值。此种意义上的效率仅 是个数量概念,对效率的把握还停留在定量分析上。
E = ∑A•X E——行政效率总的分 A——各组合要素得分 X——各组合要素权数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工作的质量和评价。
行政效率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效率是对行政时效、费用和成果的定量分析。
行政效率的高低有一定的数量比例,以做定量分析对比。
这些量的比例可以体现在行政时效费用和成果上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行政目标,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
体现了行政高效率。
(2)行政效率是数量与质量、价值与功能的统一。
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这是行政管理的根本方向,行政管理是行政部门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是利国利民的服务活动。
(3)行政效率是广泛的,全面的多目标的评价体系。
行政效率体现在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是行政管理体系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要求。
所有行政组织、行政管理门类。
全部行政运行过程都要讲求效率。
(4)行政效率是效能与效率的统一。
效能统帅,制约效率;效率服从,服务效能。
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由于行政工作有许多复杂抽象的行政事务、有许多无形的东西无法用数字来计算其效率。
可以从效能上进行评价。
行政效益是行政效能与行政
效率的总和,缺一不可。
行政效率

–代表人物:华莱士· 克拉克
• 把美国科学管理运动的效率观念传播到世界
– 莫里斯· 库克
• 把效率概念应用到工业以外的领域
出国考察: 《文汇报》称,2004年大陆官方共花费了2000亿 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位公民负担160元(按13亿人口算)。这一问 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豪华的办公楼,办公设施,培训中心,更是一个庞大的无底洞。 温家宝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批评.
放眼世界各国,把吃饭当作天大的 事,只有中国。岂不闻"民以食为天 吆"?于是,在中国,吃被赋予了特 别的含义。于是就有了政治家受到 民众的拥戴叫吃香,军事上形势紧 张叫吃紧,个人路子野,行得通叫 吃得开,有了司法诉讼叫吃官司, 男女情感纠葛产生嫉妒情绪叫吃醋 等等。甚至于连治理国家都有了"治 大国若烹小鲜"之古训。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 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 行政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 社会心理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事业发展。 – 行政组织因素:包括行政机构的设置、行政职 位的设置、行政管理各个环节的协调。 – 行政人员的因素:包括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一 般行政人员的素质、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 – 科学技术的因素
• 效率测定的传统方法 – 效率评价的经验方法 – 科学管理学派的测定方法 • “最佳工作方式”的观念 • 集权化与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特征 • 技术不成熟,缺乏可靠的标准与依据 – 资源投入进度监测法
• 行政效率测定的途径与方法
– 直接测定方法 • 预期效率比较法 • 行政费用评估法 • 时效评估法 – 间接测定法 • 行政功能测评法(对行政效能及目标测评) • 行政要素评分法 • 标准比较法(设定一些标准对行政活动的效果 比较) – 综合测定法
行政管理学习辅导:行政效率

第⼗五章⾏政效率 重点理解: 1、⾏政效率的含义、特点和作⽤ ⾏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政⼯作⼈员从事公共⾏政管理⼯作所投⼊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例关系。
各种资源是指⼈⼒、财⼒、物⼒和时间以及各种有形⽆形的资源。
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果和⽆形的精神成果。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
⾏政效率可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管理效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和⼯作效率(基层⼯作⼈员所表现的效率)。
这三个层次的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政府效率就是政府⽣产⼒,它是⼀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产⼒。
⾏政效率的特点:⾏政效率离不开定量分析;⾏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社会效益上;⾏政效率体现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是公共⾏政体系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公共组织、各种公共⾏政管理活动以及相关要素的整体要求。
⾏政效率在公共⾏政管理中的作⽤:(1)提⾼⾏政效率是公共⾏政管理的宗旨,它是公共⾏政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
(2)⾏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政管理活动有效性的⼀个重要标准。
(3)⾏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效的公共⾏政是国家和社会全⾯的发展必要保证,是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2、测定⾏政效率的标准和⽅法 测量⾏政效率的必要性:通过测定⾏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政的投⼊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可以确定⾏政⽬标的达成度;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可以确定公共⾏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
测定⾏政效率的标准应是质和量的统⼀,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
(1)量的标准:主要是⼈⼒、财⼒、物⼒和时间消耗的数量。
(2)质的标准:主要是看公共⾏政职能是否充分发挥;⾏政⽬标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了公共⾏政的客观规律。
(3)社会效益标准:即公共⾏政适应国家的社会、经济、⽂化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及反映和满⾜反映公众需要的程度。
简述行政效率的特点

简述行政效率的特点行政效率是指政府或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展现的工作效率,即在给定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
行政效率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公正合理。
行政效率的追求是为了管理公共事务更加公正合理,确保公众利益得以最大化。
行政决策需要公正、可靠的制度化程序来保证,既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也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平衡。
二、快速高效。
行政效率的核心要求是快速高效地处理各种行政事务。
政府机关涉及到的事务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所以需要高效率的机构和程序来应对。
政府工作需要高度统一的目标导向,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保证整个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快速完成。
三、稳定可控。
行政效率不仅需要快速高效,还需要稳定可控。
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需要通过稳定的机构、程序和规范来实施,以确保行政行为不受个人偏好或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维护决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四、科学合理。
行政决策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和合理的思考之上,遵循客观事实和规律。
行政效率追求行政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进行决策和政策调整,以提高整体的效率。
五、绩效导向。
行政效率注重结果导向,追求行政绩效的提升。
政府机关的工作应该注重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量化考核和激励机制来提高行政效率,使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更加优化和高效。
六、适应性强。
行政效率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任务来进行调整,通过灵活的机制和灵敏的应变能力来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变化。
政府机关应该具备合适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高效作业。
七、透明公开。
行政效率需要在保持适当的秘密性的同时,注重透明度和公开性。
政府机关的工作以及决策过程应该公开透明,方便公众对决策的监督和评估,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总之,行政效率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追求行政效率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行政效率的特点包括公正合理、快速高效、稳定可控、科学合理、绩效导向、适应性强和透明公开。
行政效率

第十一章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行政管理的生命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对现代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行政效率概述一、行政效率的涵义(一)什么叫效率?效率概念是一个物理学、经济学和行政学等学科所广泛使用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效率用来表示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人把效率解释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二)什么叫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一个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可用公式表述为:行政效率=行政产出行政投入所谓提高行政效率就是要以最小的行政投入创造更多的行政产出,即用尽可能少的行政支出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三)行政效率的高低的比例关系行政产出和行政投入与行政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
一般来说,行政产出与行政效率之间成一种正比例关系,而行政投入与行政效率之间成一种反比例关系,正确理解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的关系,是正确理解行政效率的关键。
二、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一)什么是行政效能?所谓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行政效率与行政目标之间的一种关系,可用公式表述为:行政效能=行政效率×行政目标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当行政活动方向与行政目标一致时,行政效率越高,则行政效能越高;相反,当行政活动方向与行政目标不一致时,行政效率越高,行政效能反而越低。
在现代行政管理学中,最先提出行政效能问题的人,当推美国行政学家赫伯特·A·西蒙。
他认为要提高行政效能,必须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卓越的见识和运筹能力。
(二)选择正确的行政目标,对于提高行政效能起着关键作用。
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追求效能已成为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
三、行政效率的意义(一)从我国行政管理现状看,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
(二)行政效率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涵义:第一,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行政效率的名词解释

行政效率的名词解释行政效率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和向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时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与获得的组织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比率。
它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本文将对行政效率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行政效率的定义行政效率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和向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时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与获得的组织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比率。
它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二、行政效率的组成部分行政效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文化绩效。
其中,政治绩效是指政府在政治领域所取得的成效,包括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完善等方面;经济绩效是指政府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效,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方面;社会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领域所取得的成效,包括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文化绩效是指政府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效,包括文化繁荣、文化传承等方面。
三、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行政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其中,政治因素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文化等方面;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方面;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等方面;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四、行政效率的提高方法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优化行政机构、提高行政人员素质、推进电子政务、加强绩效评估等。
其中,优化行政机构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组织效率和协同效率;提高行政人员素质可以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推进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便捷程度;加强绩效评估可以促使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更加重视工作绩效和行政效率。
五、行政效率的意义行政效率对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其次,行政效率的高低关系到政府能否有效地实现其职能和意志;最后,行政效率的高低对于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十章 行政效率《行政管理学》ppt 课件

(二)行政效率测量的途径
1.投入的劳动与产出的效果之间的比较 2.已经完成的行政任务与预定行政目标之
间的比较
3.完成同一行政任务的现有水平与最高纪 录之间的比较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行政部门实现行政 决策程度的比较
二、行政效率测定的主要原则和标准 (一)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 1、标准统一原则 2、量与质统一的原则 3、全面性的原则 (二)行政效率测定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提高
一、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1.政治因素 2.文化因素 3.经济因素 4.自然因素 (二)内部因素 1.行政组织因素 2.行政人员因素 3.行政过程因素 4.行政技术因素
二、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一)牢固树立效率观念,加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实现行政组织结构合理化 (三)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运用现代行政管理技术方法、创新工作方 行政效率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一、行政效率的涵义及特点 (一)行政效率的涵义 (二)行政效率的特点 1.行政效率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 2.关联性 3.行政效率具有相对性
二、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一)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和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行政效率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的 重要标准
(三)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 容
(四)行政效率高低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 程
第二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
一、行政效率测量的困难及测量途径 (一)行政效率测量的困难 1.对政府行为的量度及评价受价值观的影响大 2.不同种类行政任务的质与量难以进行比较 3.行政效果的质与量难以比较。 4.行政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难以比较 5.行政有形效果与无形效果难以比较 6.行政单位由于规模大小和任务多寡不同,难以进行比较
行政 效率

第一节 信用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当赊销到期、支付货款时,货币不再发挥其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只充当支 付手段。 这种支付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正是由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 职能,使商品能够在早已让渡之后独立地完成价值的实现,从而确保了 信用的兑现。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别于实物交易和现金交易的交 易形式,即信用交易。 在信用发展史上,高利贷信用是最古老的信用形 态。高利贷是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一种信用关 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3.监督与反馈效率 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政策和自身的职能向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管理与服
务活动,这种服务的质量、服务的速度、服务的成本都要受到公众的监 督和评价,这种监督与评价都要反馈到相应的行政机关。公众能否有效 地进行监督,公众的评价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达到有关当局 ,这就是监督与反馈效率。 以上3种效率是相互联系的, “决策—执行—监督”,决策中的“投入 ” 是意见表达, “产出”是决策;执行中的“投入”是决策,“产出 ” 是服务;监督保障中的“投入” 是服务,“产出” 是评价和新一轮 的意见表达。前一环节上的产出,都是下一个行政活动的投入。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圈。公众正是从这3个角度来审视行政机关的 工作,从而得出相应的评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政府为公众提供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方式之一是制定各种各样的政策 政治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实际开端为意见表达。不同的利益集团和公众由 于有自己的利益,因而就要表达自己的意志。当某个个体及群体有意见 表达,并把这种使命赋予公共机构的时候,公共行政机构的活动就开始 了。意见表达是政府和公共组织了解公共需求的主要方式和渠道,是制 定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是政府机关和公共组织在意见表达与意见综合 的基础上制订出的各种法规、规章、政府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工作规 划、建议以及与之相应的预算方案。
第7章行政效率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1. 牢固树立效率观念 2. 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使行政管理制度化、
法律化-建立和完善日常工作制度 3. 全面提高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 4. 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行政工作人员
的积极性 5. 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 6. 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讨论题一般都是智能性的题 目,从形式上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开放式:例如,您认为什么样的领导才是个 好领导?
两难式:例如,您认为能力和合作精神哪个 更重要?
排序选择:例如,若母亲、妻子、儿子三人 同时落水,该先救谁?
资源争夺:例如,公司只有500万奖金,不同 部门应如何分配?
实际操作: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实际操 作方案。
网友建议
•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陈述 你的答案之理由的过程极其重要; 2、每次发言时,都要保持条理性、流畅性; 3、要有全局观念,在讨论中没有领导,你要争 取扮演了实际上领导的角色;关键环节、出现冷 场、争论过分时,你要挺身而出; 4、最后代表小组发言的角色不见得是分数最高 的选手,你如不能保证做到上面第2条,就不要 去争取代表小组发言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3时29分 21秒上 午3时29分03:29:2121.1.2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221.1.203:2903:29:2103:29:21Jan-21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2日星期 六3时29分21秒 Saturday, January 02, 2021
•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1.1.22021年1月2日星 期六3时29分21秒21.1.2
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

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一、行政效率的定义与重要性二、主观指标的测定方法2.1 问卷调查法2.2 访谈法2.3 座谈会2.4 民意调查三、客观指标的测定方法3.1 数据分析法3.2 工作时间测算法3.3 办事效率比较法3.4 资金利用率测算法四、综合测定方法4.1 综合评价法4.2 统计指标法4.3 经验判断法4.4 模型建立法五、实例分析5.1 某地行政效率测定实例5.2 行政效率改进措施六、行政效率测定方法的局限性与展望七、结论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高效、快速且精确地完成所需工作的能力。
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该方法。
二、主观指标的测定方法2.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问卷,让受访者根据自身经验和观察,对行政效率的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以获取对行政效率的主观评判。
2.2 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向相关人员了解行政效率情况。
访谈可以深入了解行政机关的运作模式、工作流程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评估行政效率的高低。
2.3 座谈会座谈会是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专门性会议。
在座谈会上,可以邀请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发言,搜集各方面对行政效率的看法,从而得出综合评价。
2.4 民意调查通过广泛而有针对性的民意调查,可以获取公众对行政效率的评价。
民意调查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客观指标的测定方法3.1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如工作量、处理时间、办结率等指标,可以客观评估行政效率。
数据分析法能够提供实际依据,但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工作时间测算法通过对行政机关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测算,可以评估行政效率。
工作时间测算法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时间使用情况来实施。
3.3 办事效率比较法对不同行政机关或同一机关不同部门的办事效率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其行政效率的优劣。
办事效率比较法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为改进提供指导。
第十五章行政效率

GO ON
4.机会平等、能者优先的原 则。要追求高效率、高速 度的发展,必须实行竞争 原则 • 竞争就是比才能、比劳动、 比技术、比贡献。
填空题
• 1、公共行政的目的是-----。公共行政 的价值是-------。 • 2、公共组织的基层管理人员所表现的 效率称为------,中层管理人员所表现 的效率称为------,决策层所表现的效 率称为-----• 3、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 率可分为------、-----、-------三个层次。
• 行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主要表现在: (1)行政效率离不开定量分析。定量 分析变量对政府的投入产出分析,成 本效益分析。 (2)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 社会效率上,这是行政管理的方向。 (3)行政效率体现在各个层次、各个 环节上,是公共行政体系各种因素的 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公共组织、各种 公共行政活动以及相关要素的整体要 求。
• 平均主义就是不承认差别,不讲效率。没 有效率就没有发展。 • 承认差别是为了发展,是以发展最终消灭 社会差别。 3.公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 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 会仍然承认差别,即事实上的不平等。 • 义务平等:指每个人所付出的劳动和所取 得的成果是相同的。 • 报酬平等:指由于付出了相同的劳动和取 得了相同的成果,因而获得相同的报酬。
• 行政效率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三 个阶段:机械效率阶段、社会效率阶 段、客观效率阶段。 • 机械效率:科学管理时期泰勒等管理 学家所使用的衡量行政效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是量化的可比效率,往往用 投入与产出可成本与成果之比来表示。 追求的是用少量的资源消耗,要在最 短的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最佳效果。
行政效率测定的必要性
• 测定行政效率,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题。行政 机关大多数行政目标模糊,难以明确,很难 测量。 1.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 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2.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到程度。 3.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 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 效益的大小。
行政管理学之行政效率

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行政管理提出许多新问 题,也为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方法、手段,对行政管理各方面产 生巨大影响。通过行政改革,就能积极地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研究成果, 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科学地进行政府管理的改革
一、吸取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经验
行政改革要从本国本地区实际出发;行政改革 要适应经济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行政改革是整个社 会复杂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行政改革要有计划有 步骤地进行;行政改革首要的是抓好观念转变;行 政改革要加强法制的保证作用。
二、明确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行政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 1.行政体制改革的适应性原则; 2.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性原则; 3.行政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原则; 4.行政体制改革的计划性原则; 5.行政体制改革的观念领先原则;
第三节 影响当代中国行政效率的机构问 题之探究
机构改革能否克服行政组织现存的弊端,提高行政效 率,这首先要分析我国行政组织现存的一些主要弊端。
机构的纵向和横向
一、 纵向层次多,机构规模庞大。
先看管理层次,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从中 央到地方,层级分明。建国以来,地方政府层级设置经历了 多次调整,终于形成了二,三,四级制并存的局面。两级制: 直辖市—区。三级制:直辖市—区—乡,镇;直辖市—县— 乡,镇;省/自治区—地级市—区;省/自治区—县/县级 市—乡,镇。四级制:省/自治区—地级市—县—乡,镇; 省/自治区—地级市—区—乡,镇;省/自治区—自治州—县 级市—区;省/自治区—自治州—县/县级市—乡,镇。除了 这些正式层级之外,事实上还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层级这些 层级虽不存在行政长官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但它容易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际上起着正式层级建制的地方政府作 用。因此,我国实际上是个层级众多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机构数量难以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行政效率
学习要求:
1、了解行政效率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和技术。
3、探索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学习重点
1、行政效率的概念
2、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和技术
3、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一、行政效率概述
(一)行政效率的概念
要弄请什幺是行政效率,首先必须明确什幺是效率。
所谓效率,原指一种机械在工作时所输出的能量与输入的能量的值。
我国学者认为,效率一般是人们工作时所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效益的比率。
效率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数量,即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付出;
(2)节省资源;
(3)、工作质量。
现代西方学者认为,效率是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效果、支出与收入、消耗与获得等相互之间的比率。
所谓行政效率,是指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与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之间的比率。
即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所获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和精神代价的比率。
(二)行政效率的特点
行政效率与其它社会活动效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定性与定量的统一。
行政管理活动的地位、作用、方向以及行政目标的某些方面,很难用纯数量关系来表示,只能从性质上来把握。
因此,对行政效率的定性分析和价值判断是必要的。
另外,行政管理活动毕竟是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付出,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程度,可以从数量上做出评价。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任何管理都要追求经济效益,即以最少的经费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开支,像咨询费、设备费、会议费、人员工资等。
但政府行为与企业相比,更加追求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
行政管理活动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要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要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4、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
行政系统是一个由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交织而成的体系,各层级、各部门对提高整体效益负有相应的责任,他们各自高效实现目标是实现组织整体效益的前提。
因此,要从整体出发,考察行政管理的效率,局部效益要与整体效益结合起来。
5、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行政效率高低决非简单由某一行政管理因素或环节决定,而是各相关要素、各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行政管理的主体(人员)、实体(组织)、到行政管理的环节(领导、决策、执行、监督),再到行政法制、行政方法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行政效率产生影响。
(三)研究行政效率的意义
1、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和宗旨。
2、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指标。
3、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行政效率是行政改革的准绳。
二、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和技术
行政效率测定是一个十分复杂和艰难的工作,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方法。
(一)行政效率测定的基本概念
1、效率测定的实施框架。
效率实施框架是指效率测定应系统考虑的问题。
它包括测定的具体内容、测定的标准或依据、测定的过程以及结果评价等问题。
2、效率示标。
示标即指示物,指示器。
他显示了,某一事物在某一方面的信息。
效率示标是生产、管理活动中效率水平的规范化了的量的显示。
一般的效率示标包括单位成本、平均个案处理时间、反映速度等。
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效率示标还要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具体设计。
3、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
生产函数是Y=f(X),成本函数是C=C(P,X)。
其中Y 是产出, X是各种投入构成的向量,C表示成本,P则表示各种投入相对应的价格所构成的向量。
对于生产函数来说,当投入一定时,产出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值;对于成本函数来说,当产出一定,投入要素的价格一定时,成本可以达到一个最小值。
效率测定实际上是收集和分析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信息。
生产函数测定的是技术效率,成本函数则测定的是总效率值。
(二)行政效率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1、传统方法。
即效率评价的经验方法、科学管理学派的测定方法和资源投入进度检测法。
2、工作负载分析法。
通过不同单位在工作负载和结果方面的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单位的的效率水平。
运用这种方法,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涉及的单位从事同样或相近的工作,二是工作性质属于量的处理工作,容易进行量化衡量。
3、要素分析法。
即投入要素与结果要素转换率的分析。
包括单要素分析和多要素分析。
单要素分析用公式表示为:SFPax=A/X。
其中SFP为单要素生产率,A代表产出,X 代表投入。
单要素可以是物质要素,也可以是货币要素。
另外,单要素还可以用增值率来计算,即工作人员的人均增值额。
多要素分析法即对上述各种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的综合分析。
此外,还有行政费用法、行政统计法、行政计分法、行政功能法等,请大家看书,这里就不详细讲解了。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一)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
行政管理中若干因素的综合反映,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很多,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有观念因素、体制因素、人员因素、决策质量因素、法制建设滞后因素和方法等。
请同学们结合案例分析。
(二)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增强现代效率观念。
如资源价值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
2、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一是不断调适行政职能;二是不断调整行政权力关系;三是调整行政组织结构。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
4、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5、健全行政法制,实现依法行政。
6、改进工作方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7、改进工作方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