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导入李白被称为“酒仙”“诗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古往今来,你可曾见过如此可爱的人?李白醉了,醉了的李白生活在一个自由的世界,什么天子,什么王侯贵族,都淹没在他的酒里,都沉浸在他的诗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将进酒》,来品一品他的诗酒人生。
二、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一)、反复诵读,感受诗人豪放的诗风。
(二)、涵泳品味,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三、初读——走进诗歌读准字音与节奏(多媒体展示)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读诗歌。
找一学生范读,再找一生点评再读。
四、过渡: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那么,再读诗歌——读出诗情思考:你读出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多媒体展示)明确:悲——欢——愤——狂愁(板书)五、品读——体悟诗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提示:可从内容、手法等方面来思考)(多媒体展示)学生先自己品读诗歌找出诗句分析再小组讨论交流。
诗句分析●悲伤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还有一种手法。
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
这样的手法是?(起兴。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
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
《将进酒》教学反思3篇
《将进酒》教学反思3篇《将进酒》教学反思篇一这是徐琳老师讲授完《将进酒》后写的反思,我认为总结得很好,今把它奉献给大家,共同提高学习。
《将进酒》是古代诗歌散文选修中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李白这首诗气势高昂,情感豪放。
根据本首诗的特点,我以“熟读、胖读、美读、瘦读”展开教学,所以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吟咏诗韵,探究情感。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流程:一、导入部分。
让学生齐读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从中让学生了解李白的善饮和狂放,引出和喝酒有关的诗歌李白的《将进酒》。
二、吟咏诗韵,探究情感。
首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诵,谈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读该诗,目的是了解学生自己对这首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
其次用同桌共读,齐读,单个学生读,老师范读,小组讨论的方法,边读边探究情感,在读中体味情感,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再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诗人复杂的情感。
三、反馈部分。
分析完整首诗的情感后,让学生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我认为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成功之处:第一,课堂导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缓解了课堂上紧张的气氛,为接下来的学习气氛开了个好头,顺利过渡到所学内容。
第二,引入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事实证明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很乐意去探究力所能及的问题。
第三,老师用激情去投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
不足之处:第一,教学目标虽然展示但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
第二,在学生自由朗读时应该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读时有所思考。
第三,教师范读虽有,但不够充分,学生读的活动还有些少。
第四,普通话中平翘舌音读的不准确。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技能的发展,只有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才能日益完善起来。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转化的复杂性。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预习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知识链接·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2、背景资料补充《将进酒》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二、基础积累·厚积薄发1. 默写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
(2),西出阳关无故人。
(3),化作相思泪。
(4),独酌无相亲。
,对影成三人。
(5)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2.识记字音。
(给加点的字注音)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①高堂..一饮三百杯()..明镜悲白发()②会须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呼儿将.出换美酒()⑥与尔.同销.万古愁()【课堂学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诗歌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在诗中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并分析。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篇一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诗歌中唤起、暗示和夸张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诗歌中情感语境的变化,可以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的内容和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约的音乐语言的深意,学会联想对比的欣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诵读法品味鉴赏法二课时第一课时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换?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自信)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出世思想:圣贤寂寞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第二课时【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读诗,初步掌握内容和情感基调。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篇二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在一个桶里写了一百首诗,去长安的一家餐馆睡觉。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学生接触古诗词的重要篇目之一、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引导他们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深意,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分析和赏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短文写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内容:《将进酒》全文共80句,内容宏大,意境深远。
诗歌中描绘了诗人豪饮畅饮、尽情作乐的场面,表达了诗人豁达大度、豪情壮志的情感。
通过学习《将进酒》,可以了解李白的豪放风格,感受他的豪情壮志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3.教学过程:(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整首诗歌,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情感和意境上理解诗歌。
(4)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5)情感体验:通过配乐、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
(6)写作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自由发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朗诵表演、小组合作等成绩评价。
作业评价:布置朗读、赏析、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笔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将进酒》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程度。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将进酒》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以下几点:1.重视情感体验。
《将进酒》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诗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
2.注重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领略诗歌韵味。
2.品味文本,体悟作者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高二学生实际,本课主要采用诵读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分组讨论探究法、分析鉴赏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诗境的兴趣,为诗歌欣赏作铺垫。
)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酒的诗句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上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劝酒歌《将进酒》。
(二)浅味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学生自由诵读。
2.出示投影,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
(设计意图:主要检查学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字音检查将(qiāng)进酒莫使金樽(zūn )空对月烹( pēng )羊宰牛且为乐岑( cén )夫子钟鼓馔玉( zhuàn )斗酒十千恣欢谑( zì xuè)千金裘( qiú )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重点字词检查(1)将进酒:劝酒歌,属乐府旧题。
(2)将:请。
(3)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4)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
青丝:喻柔软的黑发。
(5)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6)金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7)会须:正应当。
(8)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9)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10)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11)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课方案语文高中教课目的1.朗读诗歌,掌握诗人的感情变化。
2.剖析诗中表现的诗人形象。
3.认识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教课重、难点1.剖析诗中表现的诗人形象。
2.认识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教课方法朗读法议论法问答法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将进酒》有关片段。
同学们赏识的是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凤凰传奇演唱的《将进酒》。
激情汹涌的演绎带给了我们崭新的感觉。
这节课你,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千古传诵的《将进酒》。
(板书:《将进酒》李白)二、整体感知1、解题1(1)这里的“将” ,读 qiāng,是“请”、“愿”的意思。
这个字我们曾在《诗经氓》中学过——“将子无怒”,意思就是请你不要生气。
(2)“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思就是“劝酒歌”,自然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感情。
2、朗诵(1)诗歌的抑扬顿挫,缓急相间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感情)引出问题:《将进酒》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是怎么样的?生 1 答(2)生 2 依照感情变化朗诵全诗,生3评论师评论生 3 读(3)师增补指导,范读两三句(4)生齐读全诗(5)我们常说,“诗缘情而绮靡”,感情基调是指贯串诗歌一直的感情偏向和感情态度。
那么经过朗读全诗 ,同学们说一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如何的?(板书:愁)三、深入研读2(一)解读“万古愁”研究一:李白想要经过饮酒来销“万古愁”,李白为何而“愁”?【要求】1.独立思虑,而后后小组议论,确立讲话人。
2.联合详细诗句分3.用时 3分钟(1)生 4、5、6 回答(板书: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圣贤无名)(2)师总结评论,引出比兴手法、李白简介、写作背景(播放 PPT 1. 李白经历 2.背景介绍可让学生读)(3)发问:诗中李白提到了哪位圣贤、隐者?自古以来圣贤饮者那么多,李白为何却单单只提到曹植?生 6 答师评论总结,引出曹植简介(4)商讨对“人生喜悦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中“欢”和“乐”的理解。
将进酒 教案 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研讨+自我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二)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三)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二、教学重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设想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时数2课时八、教学内容与步骤导语:李白被誉为“诗仙”,其实他还有一个雅称——“酒仙”。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酒仙”李白的写酒名篇《将进酒》。
(一)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二)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读qiāng。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单元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本诗便是读,在此,我先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1、①听范读,读准字音:将进酒(qiāng)金樽(zūn)馔玉(zhuàn)恣欢谑(zì)(xuè)沽酒(gū)将出(jiāng)②听范读,读准句读和重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
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演读。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字谜。
谜面是:酉时下大雨。
酒。
真聪明!我相信今天和一群智者对话一定是非常愉快的。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
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杜甫的一首诗《饮中八仙歌》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
李白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白的《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2、展示学习目标: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要求;通过诵读感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透过诗文品读李白。
二、书声琅琅(一)知识积累(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恣欢谑()()千金裘()烹羊()沽取()对君酌()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将进酒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斗酒十千恣欢谑径须沽取对君酌呼儿将出换美酒(再读课文,师生点评)(二)整体感知(再听范读,诵读指导)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整首诗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要求:听朗诵,再有感情的朗读文本三、个性体验(师生齐读,体会情感)诗中哪一种的感情给你印象最深?请说一说。
1.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2.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多媒体展示李白主要经历)14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24岁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44岁被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56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62岁卒四、品味鉴赏(分句范读,亮点赏析)1、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理想遭遇挫折后的他,内心世界更为丰富。
在本首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李白?要求:①速读古诗,圈点勾画诗句,独立思考;②小组讨论,使答案全面深刻;③回答按照“从诗中_______句子中,我读出了______ 的李白,运用了______ 的艺术手法”的形式来阐述你的观点。
2、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预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慨叹人生苦短的悲伤。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又有何用不如及时行乐。
诗人的欢乐中饱含着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无奈。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诗人真的是“但愿长醉不愿醒么?”不,这是壮志难酬的愤激之词,既然是报国无门,倒不如做一个留名的“饮者”,唱出那“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五、课堂结语(最后齐读,激情结语)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
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六、板书设计悲伤——欢乐——愤激——狂放——忧愁《将进酒》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作为高中学生,大家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歌以及其他古代诗歌了,有一定的背景知识铺垫和阅读基础。
但让学生自己去鉴赏一首诗时,学生还是常常不知从哪里入手,也就妨碍了对诗歌大意和情感的理解。
鉴于此,我想通过本诗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具体使用的鉴赏方法和角度的范例,让学生在加深对本诗意旨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为以后的古代诗歌鉴赏打下基础。
《将进酒》效果分析这节课总体感觉还好,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1、教学环节完整,时间握准确。
2、授课的时候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特别是示范朗读,很有激情,比较好地感染了学生。
3、采用电教课,媒体素材选择恰当,课件制作简明清晰,特别通过精挑细选背景音乐和名家朗诵以及视频动画渲染了气氛,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4、通过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步步点拨学生剖析诗文,通过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5、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也是本堂课的教学主线,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尤其是学生朗诵表演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6、学案的运用突现了教学主体,导、学关系更明确。
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1、学情分析尚不够,对课堂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没有很好地引导。
2、教师课堂语言不精练,有待进一步加强。
《将进酒》教材分析本篇内容为山东人民出版社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中的第一首诗。
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
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
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
了解李白的诗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
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我情感体验,更深入地体会李白的复杂感情。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销万古愁2.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奔流/到海/不复/回C.千金/散尽/还/复来D.莫使/金樽/空对/月4.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
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6.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7.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8.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9.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将进酒》课后反思这节课本着“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通过“初读-精读-悟读-美读”四个环节层层深入,是整节课贯穿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诵读教学”“鉴赏教学”“情感教学”等古典诗歌教学理念,其中“诵读教学”贯穿始终。
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老师读和学生读,再到最后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透过文本,更深一层地理解李白诗歌风格之后的全体同学诵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同时这节课还注重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总结,重点教给了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内容、手法、感情)通过学生个体思考质疑,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反思不足1、创新意识不够,在研读教材和理解文章时自己独立思维受到限制,教学的个性化没有体现出来。
2、在引导学生鉴赏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分析的还不是很透彻,学生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比如对诗人复杂感情的把握,多数学生还不是特别清晰。
将进酒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
准确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经常性的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