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内容摘要】人非生而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贵在有良好的方法和端正的态度,以及学以致其道的目的。良好的方法就是勤学、善思,端正的态度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就是犹恐失之。而学习的目的,永远要让自己真正能问心无愧。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
【关键词】论语;人生启示;学习;兴趣
万世师表的孔子,其做学问的态度有如他的德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当今世界,知识是人一生受用的东西,而善于学习又是我们一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先贤大哲,是如何从学习的方法、态度、目的这三个方面告诫后生们的,今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在孔子的眼里,学习是有方法可寻的。《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论语通译》:学了知识后,而能按时地复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见愉快的事吗?此言颇令人费解,孔老先生真不愧是圣人,现在的人谈到学习,哪有多少乐趣可言啊!若说“不亦苦乎,”倒觉得老先生很通人情。但是翻卷阅典,《论语·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杨树达《论语疏证》:学而时习,温故也,温故能知新,故说也。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时习之,关键在于“时,”这是一个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学过的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让我想起,我求学已十年有余,因为是农村的孩子,所以特别重视和珍惜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从未敢抱怨学习压力大学习无聊学习无用。在我觉得,学习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灵感上的激发和情感上的交融,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书是你的朋友是你的老师,你会与它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它会启发你创造生活的灵感,它会交融在你饱受挫折的情感里。读书,深读书,犹如伯牙子期,乐本就在其中,而若能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你想起你的故友或你的恩师的时候,终于又见它一面,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孔子一生以学为友,他正是因为对学习有种深刻的体会,故学习之乐油然而生心中。《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2)。”《论语通译》: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言外之意,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3)矣夫(《论语·雍也篇》)。孔子他自己确实也做到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皆精。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孔子样样都行却无一专长,如果他不是学广如天、学深似海,怎能教育并影响了一个民族乃至世界达千年至今而不衰?试想当今社会,所谓专家如云,却没有多少能海纳百家的集大成者,令人唏嘘不已。所以,孔子屹立千年而不到!关于学与思,《论语·卫灵公》: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贾谊《新书》:“学如日,静居独思如火。”这些都说明只思考不学习的危害。《论语·为政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4)”刘德江的《论语正解》:如果只是死读书而不善于思考,那么你只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不到方向,在书中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见解,最后只能显得很惘然,好像一无所得似的;如果只是空想任思维上天入地遨游八方,却对读书显得不够重视,仅仅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思考当中,那么你很难摆脱狭隘少见识的处境。又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很危险的。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边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我对此深受启发,看看周围那些学而不思者,一个个考试天才,得分机器,却进了科研单位没有一点创新能力,原因就是他们只学不思,没有通过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就没有什么能力可言,不能学以致其道,就永远只能学习别人的学问而自己一无所得。那些思而不学者,犹如一个个膨胀的气球,沉溺于幻想,没有分量,没有真才实学,越膨胀就越危险,甚至贻笑大方,颇像街头那些大胆的艺术家们,以为披头散发另类装束就是艺术,以为令人捉摸不透就是艺术,艺术的美在于内涵,此类艺术恕不敢恭维。孔子的学习态度是他成为至圣先师的关键。《论语·为政篇》子曰:"由!诲(5)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通译》:“由呀,我教给的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这是多么求实的精神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孔子一直虚心求学不耻下问,对问题寻根问底,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弟子求实的必要性。《论语·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通译》:(对于学问、道德)懂得它的人比不上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乐的人。这句话浅显却发人深省,即使很多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去没有多少人真正去做了。普天
之下,到底有多少人为自己研究的学问、从事的事业、工作的岗位而感到快乐,他们往往抱怨自己的境遇和压力。君子无忧无惧。细想想,如果我们不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如何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心态上的改变,是在我们的环境和选择不由自己的时候,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发自内心地热爱它,真正地付出努力,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没有比热爱更大的动力,我相信成功就是这么一种心态。就是兴趣,它能让你贪婪的汲取知识,能不断激发你主动创造的灵感,能让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能让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能让你把学习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此学无遗力。对于学习目的之纯正,《论语·宪问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通译》: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言之凿凿。在这个文凭泛滥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以踏实求学获取真知为目的,为工作,为将来,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必有多么崇高的目的,我宁愿相信问心无愧才会学有所成,坦坦荡荡方立不败之地。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你热爱你所学的知识,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在,学习自然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会去深入地思考,会挖掘更好的学习方法,会积极主动地享受学习它的每一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