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他们的言行被记录在了《论语》和《孟子》中,这些记录称为孔孟名言。
这些名言充满了智慧和深刻的哲理,对人们的生活和道德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孔孟名言的翻译,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和思考。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拱之。
翻译:在治理国家时,要以德行为先导。
这就好比北辰星,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星星,但却能够引导其他众多星辰围绕它而转。
这句话是孔子强调领导者应以道德品质为重要指导原则。
领导者如果具备高尚的德行,就会受到众人的尊重和追随。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被人所接受。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信用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他就会失去朋友、合作伙伴或是社会公众对他的依赖和支持。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做事全面考虑,不与他人相互攀比;小人只喜欢吹嘘自己与他人比较优秀,而缺乏全面发展。
这句话告诫人们在做人做事时要有整体的视角和思考,不要过于追求与他人的优劣比较,而是注重自身的发展,不断追求全面而高尚的品德。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明白事物原理的人没有真正喜欢去实践,真正喜欢去实践的人没有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句话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明白问题的本质只是第一步,真正理解和享受的人往往是那些愿意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拓展自己认知和智慧的人。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每天都能够学习并且坚持实践自己所学,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快乐,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如果想要做好一项工作,必须首先提供好工具。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在进行工作或学习时,必须准备好适合的工具和条件,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阅读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阅读论语的启示与感悟阅读论语的启示与感悟篇1我们学完了《论语》十二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与心得,下面我就来谈谈《论语》带给我的心得。
《论语》中记载的很多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这对不乐于学习的我来说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样。
我正处于“好之者”与“乐之者”之间。
我虽有兴趣,但不够浓厚。
我需要仔细地挖掘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从中得到百草园般的乐趣,成为一个“乐之者”。
《论语》还提醒了我一点。
就是学思结合。
光只爱好学习可不行,那样只是擅长考试。
我们还需要思考。
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会学习很重要。
学会做人也很重要。
“人不知不愠,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这些都是《论语》教给我做人的知识。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
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因为回到中国娶了与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妻子被国人诋毁。
他不生气也不反驳,以自己的行动更改了国人对他的看法。
这才是一个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论语》这本儒家经典让我明白如何学习与做人,我要按照经典持续做下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阅读论语的启示与感悟篇2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每个人都能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有人读出了“三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的深思明辨。
读《论语》,仿佛看到了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的中间,同他们畅谈人生感悟。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论语》中直接了当的阐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孔子在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的品质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提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喻义小人于利,他从人的追求以及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小人怀惠”和“小人比而不周”并不是说喜欢和擅长与人交际就是小人,而是说在做任何事都要把道德和法度放在第一位,不能只关乎财富和利益。
这也论证了当下的中国将法治放在第一位,严厉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的一切事物,体现了《论语》对当代中国F展的巨大影响。
2024年高中论语十二章每章读后感悟总结
2024年高中论语十二章每章读后感悟总结(____字)第一章:学而篇《学而篇》是论语中的开篇篇章,通过孔子的话语,向我们传递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读完《学而篇》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无止境。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来来不亦说乎?”。
这就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时时刻刻地复习巩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果。
其次,我认识到了学习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说:“由,不得其死而得其生”,意思是通过失败和反思来取得进步。
这告诉我们,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挫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加以改正,就能够不断进步。
第二章:为政篇《为政篇》是论语中的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政治的看法和治国之道。
读完《为政篇》,我受到了很多启示,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为政之道在于德。
他说:“人主善为则民服,人主不善为则民畔”。
这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家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真诚、正直、公正的品质,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其次,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政治家应具备的才能。
孔子说:“君子务本”,意思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应当注重基础,注重根本。
他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制定科学的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八佾篇《八佾篇》是论语中的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礼仪的看法和礼仪之道。
读完《八佾篇》,我对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他说:“朋友之间言而有信者,过矣夫”。
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讲究礼仪,要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我认识到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孔子说:“致我无错”,意思是礼仪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文明。
只有我们都遵守礼仪,才能使社会更加协调、和谐。
论语十二章的心得体会
论语十二章的心得体会篇一: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
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
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
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
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
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
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寻找到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600字,关于学习方面的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600字,关于学习方面的案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正是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心中。
在学习过程中,父母的希望、学业的压力,对于胆怯的人来说意味着痛苦,对于勇敢的人则是快乐的源泉。
学习使我们的头脑敏捷;学习使我们知识渊博;学习使我们谈吐高雅;学习使我们的生命充实。
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能激发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品尝学习的滋味。
案例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三种境界,从不知之者到知之者,只要心里愿意,是很容易、很迅速能做到的。
但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则需要过程,这也是学习的人最常经历的过程。
最高层次的“悦”,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境界。
《论语》中也有其他能表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句子。
子曰:“有教无类。
”此句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指向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种指向则是教育对任何人都是有用的。
资质不同的人,所应接受的教育内容不同。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即“因材施教”观,实际上是指向了教育的“特殊性”层面,“不可以语上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钱穆先生这样理解:“不心愤求通,我不启示他。
不口悱难达,我不开导他。
举示以一隅,不把其余三隅自反自证,我不会再教他。
”由此观之,在教学中,“学”也才永远是根本。
一切最终结果,取决于“学”,而非“教”。
好的教育,可以决定你的上限有多高,但完全无法决定下限有多低。
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一】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很多喜闻乐见的经典诗文。
这些经典诗文,寄予了我们先辈对人国与道义的追求与憧憬。
是中华民族一笔珍稀的精神财宝。
今日,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的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一面面,洗涤我心中的浮躁猖狂……今日,人类社会正处焦急剧转变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
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在五千多年的进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在风和日丽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分,郁郁葱葱,一身碧绿。
到了大雪飘飞,寒冷季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同,一身傲骨!也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照旧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着君子的节操,唯有这样,民族魂才得以发扬,唯有这样,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国家才得以进展壮大!后有长征精神、x 精神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久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是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白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哦不断进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发奋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今日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人民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进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进步的光辉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的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第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注释】
知:知道。
之:代词,这里指学问和学业。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简短启示
论语简短启示1. 论语十则其中一条对你的启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把握.学了学问,按时复习,这是开心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情投意合的人.有情投意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仇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复习旧的学问,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觉.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愿动脑筋思索,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愿读书,就会有怀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索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熟悉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晓得就是晓得,不晓得就是不晓得,这就是聪慧才智.”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本人的人请教为耻.因而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训练弟子要勤学好问.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悄悄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学问.“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尽头,从不感到满意.“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忱地教育同学.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肯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留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需虚心求教,处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宠爱它的人,宠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次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要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间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珍贵的时间. 10、子曰:“吾尝整天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孔于说:“我已经成天不吃,整夜不睡,思索问题,(但并)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深入研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关爱学生《论语》中提到:“仁者爱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我对仁爱之心的几点体会:1.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2. 关心学生,关爱成长。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 激发潜能,培养自信。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严谨治学,以身作则《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严谨治学,又要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严谨治学、以身作则的几点体会:1.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 严谨教学,注重实效。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诚信为本,坚守道德《论语》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守诚信,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诚信为本、坚守道德的几点体会:1. 诚信教学,树立良好师德。
我们要诚实守信,遵守教育法规,坚守教育道德底线。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
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下面是由精心推荐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篇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
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
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
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
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
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
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
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孔子,名叫孔丘,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作为中国孔家文化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爱"、"礼制"、"中庸"、"诚信"等重要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言行几乎都成为了经典名句,其中四个字的语录是其思想的精髓,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的案例。
1. "己所不欲"(《论语·颜渊》),这四个字教育人们要以自己的情感为准则,尊重别人的情感和个性,并在行动中以他人利益为首要。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做决定时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做违背他人意愿的事情。
2.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里仁》),这四个字告诉我们要常自我反省,不断检讨自己的言行,找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它们。
这种自我审视的习惯可以让我们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为政》),这四个字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拘泥于自己的固有想法。
这种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思想会让我们更加开阔自己的视野。
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学而》),这四个字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以诚信为准则,崇尚实际行动,不光是说空话,而是真正付诸行动。
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子路》),这是孔子在一次拜访时的问候语,这四个字反映了孔子的待人接物之道。
我们应该热情地迎接和欢迎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容和尊重他们的差异。
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语·为政》),这四个字教育我们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
《论语》读后感300字作文十篇
《论语》读后感300字作文十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论语》读后感300字作文十篇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孔子论“知行合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朱子注解此章引尹氏之言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
好之者,好而未得也。
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
”朱子又引张敬夫(张栻,字敬夫,号南轩)之言曰:“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之而饱者也。
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
此古之学者,所以自强而不息者欤?”一“知之”、“好之”再到“乐之”,三者境界上有高下。
应该以“终”观“始”,以最高境界“乐之”为核心解读“好之”与“知之”, 才有个头脑。
而尹氏所注,以“知之”为基础逐层过渡到“好之”、“乐之”,未尽本章主旨。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生知”既是工夫,也是本体,“生知”是后天学问工夫成为可能的内在根据,故应以“生知”为根本来提撕“学知”与“困知”工夫。
孔子不言“性”与“天道”,只点到“乐之”,正如说自己“非生而知之”,只是能够做到“好学不倦”。
孟子在“乐之”的基础上更拔高一层。
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蕴含着“知行合一”的思想。
所谓“知之”,“知”字义浅,这是决裂“行”而言“知”。
如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在“学”与“立”之间插入“适道”, “学”字义浅,可能是为己之学,可能是学习技艺以谋生。
所谓“好之”,一般认为“好”只属于内心的主观感受,其实这里是在说“行”。
但“好之”又不同于一般的行为或行事,不向外逐物,而是心上工夫。
“好之”,合于“知”而言“行”,不落空,也不逐物。
从“知之”过渡到“好之”,在《大学》即是“知至而后意诚”,或如《中庸》所谓“自明诚,谓之教”。
孔子曰:“知者乐,仁者寿”。
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国学论语》全文读后感
《国学论语》全文读后感篇一《国学论语》全文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国学论语》,那感觉,就像在古老的智慧宝库里狠狠挖了一锄头,收获满满!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老古董的东西能有啥意思?可当我真正翻开书页,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论语》里的那些话,就像是孔子他老人家坐在我面前,一句一句地叮嘱我。
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许在现代社会,我们会觉得学过的东西再复习,多无聊啊!可仔细想想,不是这样的呀,我觉得就像打游戏升级,每次复习都是一次巩固技能的过程,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不也挺爽的嘛!还有“吾日三省吾身”,这可真是给我敲了个警钟!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没错,都是别人的问题。
但读了这一句,我就想,哎呀,我是不是也得经常反思反思自己?说不定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我自己没做好呢!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心情也像坐过山车一样。
有时候觉得孔子说得太对了,兴奋得不行;有时候又觉得难以理解,烦恼得抓耳挠腮。
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就反问自己,我算是坦荡荡的君子,还是偷偷摸摸的小人呢?感觉自己好像有时候是君子,有时候又有点小人的心思,这可咋办?不过,我觉得《论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毕竟时代不同了,有些观点可能不太适用于现在。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
总之,读《论语》这一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收获多多!也许未来我还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悟,谁知道呢?篇二《国学论语》全文读后感朋友们,跟你们唠唠我读《国学论语》的那些事儿!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直犯怵:“这能看懂吗?”可没想到,一翻开就像被吸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像一把小锤子,敲醒了我这个糊涂蛋。
我以前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从来不多想,结果一考试就傻眼。
现在我明白了,学习和思考得双管齐下,不然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哎呀,这句话可太有意思了!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牛得不行,谁也瞧不上。
读了这一句我才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许是他们的乐观,也许是他们的细心。
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精选8篇)
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精选8篇)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篇1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
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
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
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心灵幸福才是真正实在的。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
“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
”幸福不光靠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
500字作文论语心得体会篇2漫漫年华已在弹指一挥间悄然而逝,唯有一部经典未被时光的流沙覆盖,仍散发着熣燦光芒,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今天,经典仍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读《论语》。
《论语》开辟了我学习的道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话开启了我学习与思考的道路,使我开始探索世界的奥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劝告教会了我复习与感悟的道理,使我开始温习而深深感悟。
《论语》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教会了我修养自身,从而,也能够使我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轻巧的一句话,教会了我要宽容,需要培养宽阔的心胸。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原典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释义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在这里,孔子讲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
其中“知之”是学习的较低境界,相当于“要我学”;“好之”是学习的较高境界,相当于“我要学”;“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爱学”。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固然有自身资质不同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态度问题。
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
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入脑入心、灵活运用。
关于学习,孔子还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鼓励学生要勤勉好学,并乐于向学问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可见,好学、乐学始终是孔子强调的学习的要素。
解读兴趣是激励学习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
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或是不思进取不愿学,或是陷入事务不勤学,或是装点门面不真学,或是急功近利不深学,或是学用脱节不善学。
这些说到底,都还是一个学习兴趣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曾引用过一个陈望道的小故事,这位革命先行者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红糖,蘸着吃掉了粽子,母亲问他,他还说“够甜”。
这样的甜,是信仰的味道,也是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的味道。
领导干部学习时,正需要有这样一种好之乐之的精神。
(摘自《习近平用典》)。
学庸论语读后感
学庸论语读后感《学庸论语》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方法、教育理念、师生关系等等。
这本书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它所阐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读完《学庸论语》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迪,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谈一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想谈一谈《学庸论语》中对于学习方法的阐述。
在书中,孔子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去借鉴和应用。
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要自以为是;“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则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教导他人。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我想谈一谈《学庸论语》中对于教育理念的阐述。
在书中,孔子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比如说“教无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比如说,“教无类”告诉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背景、成绩等因素而对其有所歧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告诉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这些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我想谈一谈《学庸论语》中对于师生关系的阐述。
在书中,孔子提出了很多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和原则,比如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师生关系的原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比如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告诉我们要善于了解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不要给学生贴上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内容摘要】人非生而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习贵在有良好的方法和端正的态度,以及学以致其道的目的。
良好的方法就是勤学、善思,端正的态度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就是犹恐失之。
而学习的目的,永远要让自己真正能问心无愧。
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
【关键词】论语;人生启示;学习;兴趣
万世师表的孔子,其做学问的态度有如他的德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当今世界,知识是人一生受用的东西,而善于学习又是我们一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先贤大哲,是如何从学习的方法、态度、目的这三个方面告诫后生们的,今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在孔子的眼里,学习是有方法可寻的。
《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论语通译》:学了知识后,而能按时地复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见愉快的事吗?此言颇令人费解,孔老先生真不愧是圣人,现在的人谈到学习,哪有多少乐趣可言啊!若说“不亦苦乎,”倒觉得老先生很通人情。
但是翻卷阅典,《论语·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杨树达《论语疏证》:学而时习,温故也,温故能知新,故说也。
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时习之,关键在于“时,”这是一个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学过的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这让我想起,我求学已十年有余,因为是农村的孩子,所以特别重视和珍惜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从未敢抱怨学习压力大学习无聊学习无用。
在我觉得,学习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灵感上的激发和情感上的交融,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书是你的朋友是你的老师,你会与它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它会启发你创造生活的灵感,它会交融在你饱受挫折的情感里。
读书,深读书,犹如伯牙子期,乐本就在其中,而若能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你想起你的故友或你的恩师的时候,终于又见它一面,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孔子一生以学为友,他正是因为对学习有种深刻的体会,故学习之乐油然而生心中。
《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2)。
”《论语通译》: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言外之意,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3)矣夫(《论语·雍也篇》)。
孔子他自己确实也做到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皆精。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孔子样样都行却无一专长,如果他不是学广如天、学深似海,怎能教育并影响了一个民族乃至世界达千年至今而不衰?试想当今社会,所谓专家如云,却没有多少能海纳百家的集大成者,令人唏嘘不已。
所以,孔子屹立千年而不到!关于学与思,《论语·卫灵公》: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贾谊《新书》:“学如日,静居独思如火。
”这些都说明只思考不学习的危害。
《论语·为政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4)”刘德江的《论语正解》:如果只是死读书而不善于思考,那么你只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不到方向,在书中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见解,最后只能显得很惘然,好像一无所得似的;如果只是空想任思维上天入地遨游八方,却对读书显得不够重视,仅仅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思考当中,那么你很难摆脱狭隘少见识的处境。
又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
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很危险的。
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边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
我对此深受启发,看看周围那些学而不思者,一个个考试天才,得分机器,却进了科研单位没有一点创新能力,原因就是他们只学不思,没有通过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就没有什么能力可言,不能学以致其道,就永远只能学习别人的学问而自己一无所得。
那些思而不学者,犹如一个个膨胀的气球,沉溺于幻想,没有分量,没有真才实学,越膨胀就越危险,甚至贻笑大方,颇像街头那些大胆的艺术家们,以为披头散发另类装束就是艺术,以为令人捉摸不透就是艺术,艺术的美在于内涵,此类艺术恕不敢恭维。
孔子的学习态度是他成为至圣先师的关键。
《论语·为政篇》子曰:"由!诲(5)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通译》:“由呀,我教给的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
”这是多么求实的精神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孔子一直虚心求学不耻下问,对问题寻根问底,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弟子求实的必要性。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通译》:(对于学问、道德)懂得它的人比不上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乐的人。
这句话浅显却发人深省,即使很多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去没有多少人真正去做了。
普天
之下,到底有多少人为自己研究的学问、从事的事业、工作的岗位而感到快乐,他们往往抱怨自己的境遇和压力。
君子无忧无惧。
细想想,如果我们不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如何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心态上的改变,是在我们的环境和选择不由自己的时候,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发自内心地热爱它,真正地付出努力,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没有比热爱更大的动力,我相信成功就是这么一种心态。
就是兴趣,它能让你贪婪的汲取知识,能不断激发你主动创造的灵感,能让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能让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能让你把学习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此学无遗力。
对于学习目的之纯正,《论语·宪问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通译》: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言之凿凿。
在这个文凭泛滥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以踏实求学获取真知为目的,为工作,为将来,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必有多么崇高的目的,我宁愿相信问心无愧才会学有所成,坦坦荡荡方立不败之地。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你热爱你所学的知识,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在,学习自然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会去深入地思考,会挖掘更好的学习方法,会积极主动地享受学习它的每一份快乐。
【注释】1,时:适当的时机;说:通“悦”,高兴、愉快。
2,器:像器具。
3,畔,通“叛”,违背。
4,罔,通“惘”,受蒙蔽而无所获;殆,疑惑而无所得。
5,诲:教导。
【参考文献】1,《论语通译》,孔子弟子,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08月;2,《论语疏证》,杨树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1日;3,《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2006年12月1日;4,《新书》,(汉)贾谊撰,阎振益等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10月1日;5,《论语正解》,刘德江,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年;6,《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