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技术
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
![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f23b0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1.png)
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1. 引言动物防疫是保护动物健康和预防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动物疾病的爆发和传播不仅对动物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制定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对于维护动物健康与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2. 目标本技术规程的目标是规范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减少疾病传播风险,确保人类和动物的安全和健康。
3. 疫苗接种3.1 疫苗选择动物防疫中,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选择疫苗时,应根据动物种类、地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经过有效验证和批准的疫苗才能使用。
3.2 疫苗接种程序动物疫苗接种程序应根据疾病防控要求制定。
一般包括以下流程:1.动物健康检查和筛查;2.确定疫苗接种计划;3.确认疫苗接种途径;4.进行疫苗接种;5.记录疫苗接种情况。
3.3 疫苗贮存和运输疫苗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确保疫苗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符合规定要求;•疫苗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冷链断裂,严禁暴露于高温或低温环境;•运输途中要避免剧烈震动,防止疫苗瓶或容器破损。
4. 动物隔离与检疫4.1 动物隔离动物隔离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引进新动物或发生疫情时,需要进行动物隔离,确保动物疫病不会传播到其他动物。
4.2 动物检疫程序动物检疫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动物检疫前准备工作,包括设立检疫区域和准备所需检疫设备;2.动物检疫前的必要检查,如健康检查和病原学检查;3.对动物进行检疫,包括检查身体状况、病理学检查等;4.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做相应处理,如放行或转运;5.记录检疫信息。
4.3 检疫后处理对于检疫合格的动物,应及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如解除隔离、清洗隔离区域、消毒等。
5. 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理5.1 疫情报告发生动物疫情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包括疫情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等信息。
5.2 应急处理疫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隔离疫区及密切接触动物;•组织检疫、监测和调查;•确定疫情防控措施;•进行疫情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实施必要的消毒和灭杀等措施。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7f409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7.png)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机械消毒:包括通风换气、清扫、冲洗。
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直接杀灭病原体,但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例如,经过清扫,畜禽舍内的细菌可以减少21.5%,如果再用高压水枪冲洗,舍内细菌数可减少54~60%。
最后使用药物喷雾消毒,舍内的细菌数即可减少90%。
2. 日光消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阳光的灼热和水分蒸发造成的干燥,使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例如,可以将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通过紫外线对空气和物体表面照射达到消毒目的。
紫外线消毒时,紫外线灯波长在250~260纳米时杀菌力最强。
3.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在生产中应用的是火焰消毒。
4.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5. 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因子如抗生素等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动物防疫消毒的处理对象包括畜禽舍、运输工具(船舶、飞机)、集装箱、汽车轮胎等。
对于高风险防疫消毒处理业务,如检出动物疫病的进境动物产品的检疫处理,以及进境大中种用和屠宰用动物运输工具、装卸场所、隔离场所的防疫消毒处理等,需要由海关总署发布并动态调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4280b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a.png)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一、培训背景动物防疫技术是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控制和预防动物疾病的方法,是保障畜禽健康、促进动物生产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技术领域的创新和提高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和提高动物防疫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本培训方案综合了广泛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以期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和防疫风险评估能力。
二、培训目标1.了解动物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最新的防疫技术和方法,学会科学合理地制定防疫方案;2.掌握现代化的防疫设备和用药方法,了解疫苗及其使用、动物的患病症状及分类;3.学会动物疫情调查、处理和报告工作;4.了解动物检疫和消毒工作的原理,熟悉检疫和消毒操作规程,能够正确灭杀病菌;5.掌握常见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高动物防疫意识。
三、培训内容一、动物疾病的基本知识1. 动物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3.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二、动物防疫技术1. 传染病的防控2. 病害诊断技术3. 动物疫苗的生产与使用三、现代化防疫设备和用药方法1. 紫外线灭菌器2. 消毒剂的种类和用途3. 动物用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四、动物疫情调查、处理和报告工作1. 疫情调查的流程和方法2. 疫情处理和消灭的方法3. 疫情报告的要求和流程五、动物检疫和消毒工作1. 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2. 动物检疫的工作流程和要求3. 常见消毒方法及操作规程六、常见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措施1. 肺炎群英会2. 猪瘟、牛瘟、禽流感3. 急性胃肠炎、传染性腹泻四、培训方式本培训方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包括面授、实习、案例剖析等。
培训周期为两周,每周安排5天时间,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教学安排将根据教学大纲和学员情况进行调整。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动物防疫技术培训从理论到实践贯穿始终,突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能够帮助学员全面掌握动物防疫技术,提高防疫能力,为动物生产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技术支持,也为全面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力量。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07e4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9.png)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动物防疫技术的培训目标是使学员掌握现代动物防疫技术及其应用,了解防疫管理、防疫检验与监测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防疫意识和技能,为保障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培训内容1. 动物防疫概论1.1 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 安全防护意识教育1.3 防疫法律法规介绍2. 常见动物疫病及其防治2.1 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2.2 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和方法2.3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3. 动物疫病的检测与监测3.1 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技术3.2 检测流程和注意事项3.3 监测措施和技术4. 动物防疫管理4.1 养殖场防疫管理4.2 动物疫苗和药品的储存和管理4.3 疫情监测与报告5. 实践操作5.1 动物疫苗接种实操5.2 实验室检测操作5.3 防疫管理实践操作三、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班内理论教学以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展开,通过演示和实际操作加深学员对动物防疫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培训要求1. 学科要求:动物医学、兽医学及相关专业;2. 年龄限制:18岁以上;3. 学历、职称要求:无限制;4. 报考条件:对动物防疫技术有较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5. 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勤于思考总结;6. 考核要求:考核以考试和实践操作为主。
五、培训后续1. 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动物防疫技术培训合格证书》;2. 培训结束后,将有专业的导师对学员继续进行实验室实践和现场防疫操作指导,达到动物防疫技术能力更高水平的要求;3. 持证人可申请参加动物卫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动物疫苗和药品研发生产企业等单位担任技术职务;六、培训费用和时间1. 培训费用包括:学费、材料费等;2. 培训时间:30天;3. 培训费用:5000元/人。
七、总结本次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旨在系统介绍现代动物防疫技术及其应用,强化学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使学员能够掌握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员的防疫意识和能力,为推进我国动物卫生质量安全监测工程和保障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计划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0052f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e.png)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动物防疫技术是保障动物健康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动物防疫工作,是每一个养殖业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次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提升养殖从业者的防疫意识和技能水平,保障动物健康和产量安全。
二、培训内容1.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1)疫病的概念和分类(2)常见的动物疫病及其传播途径(3)动物疫病的防控原则和措施(4)养殖场的环境消毒与消毒对策2. 疫苗接种技术(1)常见疫苗的种类和用途(2)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3)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和处理3. 药物使用与管理(1)动物用药的概念和分类(2)药物使用的原则和方法(3)药物管理的规范和标准4. 动物健康监测(1)动物健康监测的目的和意义(2)动物健康监测的方法和步骤(3)常见动物疾病的诊断和处理5. 紧急情况处理(1)突发疫病的应急处理流程(2)人员和设备的紧急疏散和转移(3)与当地防疫部门的沟通和协助三、培训方式1. 理论讲解培训内容将以专业的教材和PPT形式进行理论讲解,让学员全面了解动物防疫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
2. 实践操作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组织学员进行动物疫病预防、疫苗接种、药物使用和动物健康监测等实践操作,让学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动物防疫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培养学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战经验。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本次培训总计5天,每天8小时,共40小时。
地点:设备齐全的农业示范基地或农业学校。
五、培训目标1. 全面掌握动物防疫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2. 提升动物防疫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动物防疫的应急处理能力;4. 提高动物养殖从业者的防疫意识和责任心。
六、培训评估1. 知识测验:对培训内容进行考试,评估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对学员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3. 个人总结:要求每位学员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包括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7730e7c584254b35eefd3457.png)
对病原微 生物的影 响
对传播媒 介的影响
对动物的 影响
1、夏秋季节:细菌性疾病 较多 2、冬春季节:病毒性疾病 多件 3、口蹄疫每2-5年流行一次
(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 1、对传染源 • 2、对传播媒介 • 3、对易感动物
社会因素
• 1、对传染源 • 2、对传播媒介 • 3、对易感动物
第四节 动物环境卫生
一、动物环境卫生的概念
环境:作用于家畜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 方面。
动物的环境:是指动物周围空间对其生存和生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种种因素的总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群体四个方面 动物环境卫生:动物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发生的 影响。 动物环境卫生学: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规律,
(三)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性损伤:固着、移行、压迫、阻塞、破坏 2、营养消耗:抢夺营养、干扰代谢、影响消化吸收机能 3、毒素作用 4、引入病原性微生物
(四)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
经口感 染
经皮肤 感染
接触感 染
经胎盘 感染
(五)影响畜禽寄生虫病的因素
1、宿主的防御能力 2、营养因素 3、年龄因素
某肉鸡场某鸡舍有30000只鸡,出现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第一天发现患病 100只、感染200只、死亡20只;第二天新增病鸡300只、感染500只,死 亡100只;第三天新增病鸡500只、感染1000只、死亡300只。计算各天的
发病率、感染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第二天发病率=(300+100)(第二天新发病例数)/(30000-20-100)(畜群动物平均 数)×100% 第二天感染率=(300+500+100)(感染传染病的动物数)/(30000-20-100)(检查总 数)×100%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679d6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a.png)
05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面 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防疫技术不足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2. 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际 先进的动物防疫技术,如疫苗研 发、病毒检测等,提高我国防疫 技术水平。
问题:动物防疫技术不足可能导 致新型病毒的传播与扩散,给畜 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 增强科研投入:加大对动物防 疫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科研人 员对新型病毒进行深入研究,及 时掌握最新的防疫技术。
。
现代动物防疫
现代动物防疫技术更加注重综合 防治,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 、消毒、隔离等措施,以及加强
动物保健和流行病学监测等。
动物防疫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 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 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
协调配合
动物防疫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防 控,包括疫病的监测、诊断、治疗等,提 高防治效果。
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估
建立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技术的应用 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促进技术不断完善和提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合作项目
积极参与国际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参与
制定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2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3.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 其他国家开展防疫技术合作,共 享防疫资源和技术成果,共同应 对全球动物疫情挑战。
检疫技术不准确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检疫技术不准确可能导致漏检或 误检,使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给公 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3. 加强人员培训:对检疫人员进行定期 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确 保准确完成检疫工作。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7ebf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1.png)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三)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特点
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发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和传播
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
1.散发性
如破伤风
2.地方流性 如巴氏杆菌病、喘气病
3.流行性
如猪瘟、蓝耳病
4.大流行性 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四)影响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对流行过程有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湿度等)、地理因素(地形、海拔高度等)和季 节等。
一、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 1.询问调查 2.现场观察 3.查验有关资料 4.实验室检查 5.数理统计
一、流行病学发调生疫查情时要了解的内容:
⑴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季节、传播速
度及蔓延情况,疫区的各种畜禽的数量和分布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情的况,步发骤病和畜禽内的容种类、数量、年龄、性别及
• 免疫无规定疫病区: 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
过某种或某几种疫病,对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 范围内允许采取免疫措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 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有关概念
• 监测区: • 缓冲区: • 感染区: • 自然屏障: • 人工屏障:
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立的目的、意义
• 制定疫情监测规划和计划,科学、全面、准确 地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报,是做好防疫工作的 重要内容。
具体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法,结合本省、本地实际情况。
1、每年进行两次省级以上的实验室检查
2、每月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选3个乡-2个村-20 个养殖户=120个养殖户)
3、检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临诊症状检查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ppt课件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47f6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0.png)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防制应急预案
㈠什么是防制应急预案? ㈡—防—制为应防急止预和案尽的量内减容轻重大动物疫病给人畜带 来⒈损组害织,指在挥发系现统重大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 高效、有序地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和扑灭疫病, 为⒉此疫而情预分选级制及定防的治综原合则性应急处理方案,称动物 疫⒊病紧防急制疫应情急的预扑案灭。程序 ⒋保障系统(资金、物资、人员和技术力量保障等) 5.其它
一、疫病监测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 2、临床症状检查 3、血清学监测 4、病原学检测
问诊、视诊、触诊、 叩
凝集诊试、验听、诊沉、淀嗅试诊验等、免 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 免疫磁力分离技术等
①细菌学诊断:镜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方法;
②病毒学诊断: 电镜检查、动物接种、禽胚接
㈣疫源地
1.疫源—地—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 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2.疫源地与传染源的差异?
①含义方面:疫源地比传染源更广泛. ②防治方面: 对传染源要进行隔离、治疗和处理; 对疫源地要进行封锁、检疫、预防接种、消毒 等综合措施,才能防止疫源地内传染病的传播和 防止新疫源地的出现。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监测区: 缓冲区: 感染区: 自然屏障:是指自然存在的具有阻断某种疫情传 播、人和动物自然流动的地理阻隔,包括大江、 大河、湖泊、沼泽、海洋、山脉、沙漠等。 人工屏障:是指为建设无疫区需要,限制动物和 动物产品自由流动,防止疫病传播,由省级人民 政府批准建立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隔离设施、 封锁设施等。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9fcb12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5.png)
2023《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CATALOGUE目录•动物疫病的预防•动物疫病的控制•动物检疫技术•动物疫病的净化与消灭•公共卫生与动物防疫01动物疫病的预防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远离污染源及交通要道的地方建舍。
动物饲养管理合理选址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饲料和饮水。
科学饲养保持栏舍清洁、干燥,定期清理动物排泄物,定期消毒栏舍和用具。
卫生管理诊断技术掌握动物疫病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如病原分离鉴定、抗体检测等。
监测计划制定定期监测计划,包括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疫情报告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动物疫病的监测与诊断动物疫病的防疫措施根据当地疫情和免疫程序,合理安排动物免疫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免疫接种隔离与封锁消毒措施人员防护发现疫情后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对发病地区进行封锁,防止疫情扩散。
对动物舍、用具及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菌。
从事动物饲养和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人畜共患病交叉感染。
02动物疫病的控制包括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常见动物疫病分类流行病学特征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症状三种类型。
每种疫病的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发病特点等都不尽相同。
03动物疫病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征0201一旦发现动物疫情,应立即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确认。
疫情报告与确认对疫区进行封锁,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外进行全面消毒。
隔离与消毒针对不同疫情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动物疫病的疫情处理动物疫病的控制策略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力度,提高养殖业主的防疫意识。
强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行预警。
监测与预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疫病防治,包括合理制定免疫程序、规范使用兽药、定期进行驱虫等。
科学防治加强与国际动物防疫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动物防疫技术与管理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动物疫情挑战。
探索创新防疫技术,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探索创新防疫技术,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66a82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6f.png)
探索创新防疫技术,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2023年,全球动物疫病防控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创新防疫技术,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会探讨几个帮助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创新技术。
一、智能化监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监测已经成为当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2023年,各国都广泛开展了智能化监测项目。
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等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疫情,及时掌握动物疫病的情况,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传感器在动物疫病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传感器被安装在动物的身体上,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的体温、呼吸、心跳等指标,从而及时掌握动物的健康状况。
同时,还可以对动物的环境、饲料等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检测和纠正,保证动物的健康水平,从而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
二、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的修改生物遗传信息的技术。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疫苗研制、基因改良和疫情追踪等方面的应用。
疫苗研制是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的一部分。
在2023年,各国在疫苗研制中广泛使用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修改病毒的基因序列,可以制造出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提高疫苗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改良,在动物的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细致的基因工程,以获取更好的育种效果,促进育种进程的发展。
三、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2023年,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采集动物疾病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预测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疫情,制定创新防疫措施,掌握动物疫情的发生趋势。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家还可以探索疫情的一些特殊规律,及时发现动物疫情的特定模式,并就此制定相应的预警和预防方案。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5aedb9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1.png)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1. 引言动物防疫消毒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来杀灭动物身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传播。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不仅能保护动物的健康,还可以防止疾病在动物之间传播,从而维护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本文将介绍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原理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目的。
常见的动物防疫消毒技术包括化学消毒、热力消毒和辐射消毒。
2.1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氯酸钠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或核酸结构,从而导致其死亡。
化学消毒一般适用于动物身体表面、器具、设备等的消毒。
2.2 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通过高温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热力消毒方法包括干热消毒和湿热消毒。
干热消毒是将物体暴露在高温下一段时间,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湿热消毒则是通过蒸汽或沸水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热力消毒可以彻底灭活病原微生物,但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对物体造成损坏。
2.3 辐射消毒辐射消毒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辐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电离辐射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效果来灭活病原微生物。
电离辐射消毒则是利用电离辐射释放出的高能粒子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辐射消毒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但需要有效地控制辐射剂量以避免对动物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方法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条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防疫消毒技术方法。
3.1 经络穴位消毒经络穴位消毒是一种传统的动物防疫消毒方法,通过刺激动物体内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起到防疫作用。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选用适当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a599c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1.png)
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重要性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是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可以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规范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规范主要包括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防止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动物疫病的扑灭措施
疫情监测与报告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动物疫病,并按规定上 报疫情,为采取有效扑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封锁与扑杀
对疫源地实施封锁,禁止疫病动物的移动和交易 ,同时对疫病动物进行扑杀,以消除疫情。
消毒与无害化处理
对扑杀的动物及其产品、相关物品进行无害化处 理,彻底消除病原菌的传播隐患。
展望
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
进一步深入研究动物疫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发现更加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措施,提高 防治效果。
完善技术规范体系
随着动物疫病形势的变化,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技术规范体系,以适应新的防治需求和挑 战。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 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疫病监测与检测
定期进行动物疫病的监测与检测,及时发现疫 病症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动物疫病的控制措施
隔离与封锁
01
一旦发现动物疫病,应立即对疫源地进行隔离和封锁,限制疫
病的传播和扩散。
紧急免疫接种
02
针对疫情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提高动物群体的免疫力,有效控
制疫病的扩散。
消毒与灭菌
03
对动物圈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与灭菌,杀灭病原菌,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1d65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c.png)
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1.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2.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降低动物疫情风险。
3.培养一批具备实战经验的防疫队伍,提升整体防疫能力。
二、培训对象1.基层防疫人员:包括兽医、防疫员等。
2.养殖户:包括规模化养殖场、家庭养殖户等。
三、培训内容1.动物防疫基础知识:包括动物疫情监测、防疫法律法规、防疫技术等。
2.实战操作技能:包括疫苗注射、消毒、疫情处理等。
3.兽药使用与管理:包括兽药种类、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处理等。
4.养殖技术:包括饲料搭配、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
四、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课程,方便学员随时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实地教学,让学员亲身体验防疫操作。
3.实战演练:模拟疫情发生,让学员参与处置,提高应对能力。
五、培训时间1.线上培训:持续一个月,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
2.线下培训:为期一周,集中授课。
3.实战演练:为期两天,模拟疫情处置。
六、培训师资1.邀请国内知名兽医专家、防疫部门负责人授课。
2.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防疫人员担任教练。
七、培训效果评估1.学员考核:通过线上考试、线下实操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
2.培训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不断优化培训方案。
八、培训保障1.政策支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扶持。
2.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培训经费,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3.后勤保障:提供舒适的培训环境,确保学员专心学习。
九、培训后期跟进1.建立学员档案,对学员进行跟踪管理。
2.定期组织学员进行交流,分享防疫经验。
3.鼓励学员参加相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动物防疫工作尤为重要。
通过这份培训方案,我相信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的防疫队伍,为我国动物防疫事业贡献力量。
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的方案感到自豪,就是付诸实践,让这个方案变成现实。
注意事项:1.注意线上培训平台的稳定性,确保学员可以顺畅学习。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9da1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0.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紧急免疫接种
对未感染病原体的动物进 行紧急免疫接种,提高免 疫力。
扑灭性防疫措施
捕杀病畜
对感染病原体的动物进行捕杀, 防止疾病传播。
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 病原体。
消毒措施
对疫区进行全面消毒,消灭病原体 。
04
动物检疫技术应用
进出口动物检疫技术应用
动物及动物产品
对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严 格的检疫,确保无疫病传入或传
对运输过程中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防止 疫病的传播。
屠宰检疫
对屠宰场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肉品安全 无疫。
动物疫病监测技术应用
疫病监测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动物疫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控 制疫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
对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了解疫病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等 ,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动物防疫概述 • 动物检疫技术 • 动物防疫措施 • 动物检疫技术应用 •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发展趋势
01
动物防疫概述
动物防疫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动物防疫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 施,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 和流行,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 生安全。
意义
动物防疫对于保障畜牧业可持续 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出,保障国内畜牧业安全。
隔离观察
对进出口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 保无异常症状出现,防止疫病的
传播。
实验室检测
利用先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对 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病原 学、血清学等方面的检测,确保
第二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第二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0adcaf4227916888586d767.png)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③熏蒸消毒: 高锰酸钾:福尔马林=1:2
一个消毒浓度:7g+14ml/m3 二个消毒浓度:14g+28ml/m3 三个消毒浓度:21g+42ml/m3 A.种蛋消毒:一个消毒浓度,时间15~20min。 B.空栏舍消毒:二个或三个消毒浓度,时间12~24、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3)生物消毒法:
利用某种生物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生物消毒法。如粪便和垃圾的发酵,利用嗜热细菌 繁殖产生的热量杀灭病 原微生物。此外,水在砂滤 时,可依靠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物膜将微生 物滤除。此类方法过程缓慢,效果不完全可靠,对 细菌芽孢一般无杀灭作用。
精选完整ppt课件
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中断疫病流行过程。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一)消毒的种类
1、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 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如圈 舍、场地、用具、饮水及交通工具等。 2、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地场所, 如传染病病房、患户,被传染病患者分泌物、排泄 物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①碘酊
2%~5%碘酊:手术部位、注射部位的消毒 饮水消毒:2%碘酊5~6滴/L,15min后可供饮用。 ②碘甘油
1%的碘甘油:口炎、咽炎和病变皮肤的涂擦。 ③碘伏(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
20~50mg/L:杀灭多种病原体、芽胞,消毒饮水、奶牛 乳房、饲槽、水槽和环境。
精选完整ppt课件
年度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方案
![年度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675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6.png)
年度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方案年度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方案是指针对农场、养殖场或动物园等场所,提供一整年的动物防疫技术支持和服务。
下面是一个1200字的年度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方案。
一、背景介绍动物防疫技术是农场、养殖场或动物园等场所保持动物健康和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物防疫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动物数量多、种类繁多,常规的防疫措施往往难以满足全面防控的需求。
因此,提供一整年的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方案成为了迫切需要的解决方案。
二、方案目标本年度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方案的目标是为农场、养殖场或动物园等场所提供一整年的动物防疫技术支持和服务,以确保动物健康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具体目标包括:1. 制定个性化的防疫计划,根据场所特点和动物类型制定具体的防疫措施。
2. 提供定期检查并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调整方案。
3. 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和其他预防措施。
4. 为动物提供紧急救护和治疗服务。
5. 提供防疫培训和指导,提高场所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技能。
三、方案内容1. 初步调研和评估:对场所的环境、设施和动物情况进行初步调研和评估,了解现有的防疫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防疫计划。
2. 防疫计划制定:根据调研和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防疫计划,包括定期检查的频率和内容、疫苗接种计划、预防措施等。
3. 定期防疫检查:按照防疫计划,定期对动物进行防疫检查,包括体温测量、疾病症状观察、疫苗接种等,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类疾病。
4. 疫苗接种和其他预防措施:根据防疫计划,为动物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并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消毒、隔离等,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 紧急救护和治疗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疫情暴发时,提供紧急救护和治疗服务,包括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和隔离等。
6. 防疫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防疫培训,向场所工作人员传授防疫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方案实施细则1. 签订合同:与农场、养殖场或动物园等场所签订年度动物防疫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服务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责任:我县在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构 建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 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体系,突出了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责任。
三.目前我县主要防制的几种重大动物疫病。
☆国家强制免疫的有: 1. 猪:猪瘟、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 禽: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H7N9)、新城疫。 3. 牛: O型口蹄疫、A型口蹄疫、亚Ⅰ型口蹄疫。 4. 羊:O型口蹄疫、亚Ⅰ型口蹄疫。 5. 犬:狂犬病。 ☆监测净化的有:(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 1. 布鲁氏菌病。 2. 结核病。
(四)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或松动、无标签或标签不完 整(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超过有效 期、色泽改变、发生沉淀、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有异物、有霉变、有摇不散凝块、 有异味、无真空等,一律不得使用。 (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了解疫苗的用途、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 (六)预温疫苗 疫苗使用前,应贮藏容器中取出疫苗,置于室温(15-25℃左右),平衡疫苗温度;鸡马 立克氏病活疫苗应将从液氮罐中取出的疫苗,迅速放入27-35℃温水中速融(不能超过10 秒钟)后稀释。 (七)稀释疫苗 (1)按疫苗使用说明书注明的头(只)份,用规定的稀释液,按规定的稀释倍数和稀释方法 稀释疫苗。无特殊规定可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有特殊规定的应用规定的专用稀释液稀 释疫苗。 (2)稀释时先除去稀释液和疫苗瓶封口的火漆或石蜡。 (3)用酒精棉球消毒瓶塞。 (4)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注入疫苗瓶中,振荡,使其完全溶解。 (5)补充稀释液至规定量。 如原疫苗瓶装不下,可另换一个已消毒的大瓶。 (八)吸取疫苗 1、轻轻振摇,使疫苗混合均匀; 2、排净注射器、针头内水分; 3、用75%酒精棉球消毒疫苗瓶瓶塞; 4、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疫苗瓶液面下,吸取疫苗。
(二)消毒器械 1、冲洗 金属注射器 应拧松活塞调节螺丝,放松活塞,用纱布包好;将针头用清水冲洗干 净,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成排叉在多层纱布的夹 层中镊子、剪子洗净,用纱布包好。 2、灭菌 放入煮沸消毒器内,加水淹没器械2厘米以上,煮沸45分钟,待冷却后放入灭菌器 皿中备用。煮沸消毒的器械当日使用,超过保存期或打开后,需重新消毒后,方 能使用。 3、注意事项 (1)器械清洗一定要保证清洗的洁净度。 (2)灭菌后的器械一个周内不用,下次使用前应重新消毒灭菌。 (3)禁止使用刺激性化学药品消毒。 (4)使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有效期内。 (三)检查待接种动物健康状况 为了保证免疫接种动物安全及接种效果,接种前应了解预定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 (1)检查动物的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不接种或暂缓接种。 (2)检查动物是否发病、是否瘦弱,发病、瘦弱的动物不接种或暂缓接种。 (3)检查是否存在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动物,这些动物应不予接种或暂 缓接种。 (4)对上述动物进行登记,以便以后补针。
(2)作用与用途 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鸡、 鸭、鹅的禽流感。接种后14日产生免疫力,鸡免疫期为 6个月;鸭、鹅首免后3周,加强接种1次,免疫期为4 个月。 (3)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同禽流感灭活疫(H5N1)。 3、禽流感H5、H9亚型二价灭活疫苗(D96+F株) (1)主要成份与含量 本疫苗中含有灭活的H5、H9亚型 禽流感病毒,灭活前的病毒含量均≥108.0EID50/0.2毫 升。为乳白色均匀乳剂,呈油包水型。在2~8℃,有效 期为12个月。 (2)作用与用途 用于预防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 的禽流感。接种后21日产生免疫力。 (3)用法与用量 肌肉或颈部皮下注射。7~14日龄鸡, 每只0.3毫升,免疫期为2个月;21日龄以上鸡,每只 0.5毫升,免疫期为4个月。 (4)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同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
四.动物防疫技术。
一:疫苗的贮藏与运输 (一)疫苗的贮藏 1、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书 掌握疫苗的贮藏要求,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规定的要求贮藏。 2、选择贮藏条件 (1)选择贮藏设备 根据不同疫苗品种的储藏要求,设置相应的贮藏设备,如低温冰柜、 电冰箱、冷藏柜等。 2)设置贮藏温度 不同的疫苗要求不同的贮藏温度。 ①冻干活疫苗 一般要求在-15℃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 如猪瘟活疫苗、鸡新城疫活疫苗等。 第一节:免疫技术
主讲内容
一.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1.关系着畜牧业的最终效益。 2.关系着人类身体健康。 3.关系着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4.关系到社会稳定。 5.动物防疫工作受党和政府重视,国家新修 订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目前我县动物防疫的两种模式。
近年来,我县猪、鸡、草食畜养殖在我县发展势头强劲,以前那种 以一家一户为养殖单位的养殖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从而出现了以规模 养殖场养殖和家庭散养并存,且以规模场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新局面。 针对此种情况,我县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对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采用 两种不同的防疫模式: 对规模场(程序化免疫):提供政府统一采购的疫苗,各规模场根据 自身情况按免疫程序免疫。 对散养户(集中免疫):提供政府统一采购的疫苗,各村动物防疫员 入户逐头(只)集中免疫。春季集中免疫,3月初开始,4.15免疫结束, 秋季集中免疫:9月初开始,10.15月份结束。
(4)注意事项 ①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鸡或健康状况异常的鸡,禁止注射本 疫苗。 ②使用前应先使疫苗达到室温并充分摇匀。 ③疫苗开启后,限24小时内用完。 ④屠宰前28日内禁止使用。 ⑤用过的空疫苗瓶或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等,均应经消毒 后废弃,不可乱扔。 2、重组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Re-4 株) (1)主要成分与含量 本疫苗中含有灭活的重组禽流感病 毒H5N1亚型Re-1、 Re-4株株。灭活前鸡胚液血凝 (HA)效价≥8log2。为乳白色乳状液。在2~8℃,有 效期为12个月。
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准备: (一)准备疫苗、器械、药品等 1、疫苗和稀释液 按照免疫接种计划或免疫程序规定,准备所需要的疫苗和稀释液。 2、器械 (1)接种器械 根据不同方法,准备所需要的接种器械。注射器、针头、镊 子; (2)消毒器械 :剪毛剪、镊子、煮沸消毒器等。 (3)保定动物器械。 (4)其他: 带盖搪瓷盘、疫苗冷藏箱、体温计、听诊器等。 3、药品 (1)注射部位消毒 75%酒精、5%碘酊、脱脂棉等。 (2)急救药品 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异丙嗪、5%葡 萄糖注射液等 4、其他物品 免疫接种档案、免疫证、免疫耳标、纱布、冰块等。
鸡新城疫:
(一)免疫程序 1、种鸡、蛋鸡 初免:7日龄,新城疫-传支(H120)二联苗每只鸡滴鼻 1—2滴,同时新城疫灭活苗每只鸡颈部皮下0.3ml。 二免:60日龄,用新城疫I系弱毒活疫苗或新城疫灭活苗 肌肉注射。 加强免疫:120日龄,新城疫灭活苗每只鸡颈部皮下 0.5ml。开产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3-4个月用新 城疫IV系弱毒活疫苗饮水免疫一次。 2、肉鸡 7日-10日龄,新城疫—传支(H120)二联苗每只鸡滴鼻 1—2滴,同时新城疫灭活苗每只鸡颈部皮下0.3ml。
②灭活疫苗 一般要求在2~8℃条件下贮藏,不能低于0℃,更不能冻结, 如口蹄疫灭活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等; (3)避光,防止潮湿 所有疫苗都应贮藏于冷暗、干燥处,避免光照直射和防止受潮。 3、分类存放 按疫苗的品种和有效期分类存放,并标以明显标志,以免混乱而造成差错。 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必须及时清除并销毁。 4、建立疫苗管理台帐 详细记录出入疫苗品种、批准文号、生产批号、规格、生产厂家、有效日 期、数量等。应根据说明书要求存放在相应的设备中。 (二)疫苗的运输 1、包装 运输疫苗时,要妥善包装,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 2、保温 (1)冻干活疫苗 应冷藏运输。如果量小,可将疫苗装入保温瓶或保温箱 内,再放入适量冰块进行包装运输;如果量大,应用冷藏运输车运输。 (2)灭活疫苗 宜在2~8℃的温度下运输。夏季运输要采取降温措施,冬 季运输 采取防冻措施,避免冻结。
动物防疫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 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基层畜牧兽医推 广服务大家庭的一员。 我们的事业关乎骏马嘶鸣、爱犬依恋;我们 的事业关乎动物健康、食品安全;我们的事业 关乎动物繁衍、人类发展;我们的事业高尚而 平凡,使命和责任要牢记心间。
一.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二.目前我县动物防疫的两种模式。 三.目前我县主要防制的几种重大动物疫病。 四.动物防疫关键技术。 (一).免疫技术。 (二).消毒技术。 (三).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五.免疫抗体监测。 六.采血和血清分离。
三.断针的处理 出现断针事故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 (1)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取出。 (2)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时,可用左拇指、食二指垂直向下 挤压针孔两侧,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 (3)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进行标识处理。 为了防止断针,注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注射前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 剔出不用。 (2)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 (3)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 (4)对于滞针等亦及时正确的处理,不可强行硬拔。
4、禽流感一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 (1)主要成分与含量 本疫苗每羽份中含禽流感重组新城 疫病毒rL—H5株至少106.0EID50。为微黄色海绵状疏 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20℃ 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 (2)作用与用途 用于预防鸡的H5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 (3)用法与用量 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首 免建议用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按瓶签注明羽份,用 生理盐水稀释,每只点眼、滴鼻接种0.1毫升(含1羽份), 或腿部肌肉注射0.2毫升(含1羽份)。二免及以后加强免 疫如采用饮水免疫,剂量应加倍。 (4)注意事项 ①疫苗稀释后,应放于冷暗处,在2小时内用完。 ②疫苗不能与任何消毒剂接触。 ③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及用过的空疫苗瓶均应消毒后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