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导体与绝缘体

作者东华乡中心小学周宗强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规范自己的用电行为,注重用电安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同时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因此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渗透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会与人合作,并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简单电路演示,通过简单

电路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

分析,为学生研究导体和

绝缘体奠基定基础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

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

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

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

不能让电流通过,电流里面的铜丝

可以让电流通过。

为构建适合儿

童理解的导体

和结缘体的操

作性概念做垫

制订计划与学生共同研究一个“科

学规范”的一块橡皮检测

的学习计划。针对学生现

有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

直接呈现方法,并通过示

范、讨论,评价的形式落

1、自行思考一块橡皮的检测过

程。

2、通过幻灯片,了解“一块橡皮的

检测过程”。

3、通过个别体会、相互评价,理

解“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的科学

与规范。

经历检测一块

橡皮的过程,

学会并理解一

种科学规范的

检测方法。

实验探究提供足够多的材料,让学

生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

用温馨提醒强化每个学生

的行为,创设良好的科学

探究氛围。关注每组学生

每一个学生活动的参与

性,兴趣的持久性、探究

的有效、思维的深刻性

1、用“一块橡皮的检测方法”检测

区25种物体。

2、组内整体分析研究情况。

3、提出新问题。

能依据检测一

块橡皮的“科

学规范”的计

划去检测更多

物体,能对所

收集信息进行

整理与分析,

并提出问题。

经验交流创设平等、自由、认真、

有序的科学报告会氛围。

参与交流和质疑,体会交

流、学习的乐趣。

科学报告会;1、汇报交流哪些

物体使小灯泡发亮,哪些不能使小

灯泡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

缘体。2、分析检测结果,从中

发现一定的规律,作出自己的描

自行构建适合

儿童理解的导

体和绝缘体的

操作性概念,

初步形成尊重

述。3、对插头、卷笔刀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像铜丝一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如:螺丝刀、回形针、铅笔芯等)

绝缘体:像塑料一样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如:木条、橡皮筋、陶瓷片等)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同时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因此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在科学活动的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渗透严谨细致的科学态

教学反思

在课改热潮的推动下,科学教师都希望通过“思中做,做中思”的科学探究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但是,真正做起来难度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认真“把握学生的发现,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所以,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话语轻描谈写地放过。教师要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化为全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创意和动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使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必要时将其引向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正如“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证明人体和湿木是导体”时,教师不是一下子把电流放大器搬出来,而是逐步引导,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积极的思维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良好的发展,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而有效地运用可利用的资源及科学方法去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行为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