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方位及其昼夜长短的计算
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对应规律
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对应规律每天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时,我们称之为日出。
而当太阳再次沉入地平线下方时,我们称之为日落。
这两个时间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也代表了昼夜的周期。
让我们从东方开始,探讨日出日落方位。
当我们面朝东方,眺望远方的地平线,我们会看到太阳缓缓升起,从地平线上方升起。
这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使得太阳的光线从东方照射过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的日出方位是东方。
接着,让我们将目光转向西方,观察日落的方位。
当太阳接近地平线时,它的光线会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下方。
这意味着太阳的日落方位是西方。
同样地,这也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结果。
我们来探讨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的关系。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太阳的光线只能照射到一半的地球表面,这就是白天。
而当地球自转到了夜晚时,太阳的光线无法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这就是黑夜。
因此,昼夜的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然而,由于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这就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昼夜的时间相对较长;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昼夜的时间相对较短。
这就是为什么夏季的白天较长,而冬季的夜晚较长的原因。
总结起来,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代表了一天的开始和结束。
而昼夜的长短则取决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以及地球自转的速度。
这种规律的存在让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昼夜的交替,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时间的流逝。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计算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公式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Cost=-tgδ*tgφ太阳视位置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
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
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
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
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昼夜长短的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昼夜长短的计算一、知识讲解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如右图。
二、例题分析1.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A.1/2 B.1/3 C.1/6 D.1/9答案D解析首先计算该日该时白昼的经度范围:地方时6:00所在经线向东到地方时18:00所在经线,即120°E向东到60°W,其中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60°E,跨经度40°,占全球的比例:40°/360°=1/9。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据此回答第5题。
2.科考队出发日P 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 地时,P 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4小时答案 C解析 由题干可知,科学考察经历了两个月,出发时昼长为11小时,时间是2月21日,到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长是12小时,即一个月昼长增加了一个小时,由此推断,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符合北半球昼长于夜的特点)。
光照图昼夜长短日出落时间计算
B点的昼长: 10小时
B
C
C点的夜长:
8小时
例1、求A点的昼长 (4×30)X2÷15=16h
求D点的昼长 0小时
C
B
A
D
例2、求B点的昼长
18小时
求A点的昼长
15小时
求C点的昼长
24小时
0 A 30
B
C
N
A
A.同纬同长
B.俯视图中, 昼长=昼弧所跨的经度÷15° 昼长= 24-夜长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C.侧视图中:
过某点做其纬线。该纬线圈 上有几格在昼半球,用格数 乘以每格所代表的时间数即 为该地昼长。 D、投影图(方法同上)
A点的夜长: 14小时
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1.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 2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纬线与晨线交点所在的地方时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纬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的地方时 4.赤道上:永远日出6:00 日落18:00
ABC的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多少?
B C
昼夜长短的弧长(观察)
1昼弧: 2夜弧:
判断昼夜长短:
判断晨昏线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从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
晨线
昏线 晨线
昏线 晨线
直射点的经度 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 (1)俯视图中 A: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的经度 B: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的经度
(2)侧视图中 A:一般情况下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即是太直射经线经度 B:较难判断的图中,依据晨昏线推算地方时12:00的经线经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计算一、知识讲解(一)日出与日落1.概念:日出——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日落——太阳从西边的地平线上落下。
(不一定是正东、正西)2.日出、日落方位(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东南)、日落西北(西南)。
(3)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4)日影朝向,始终在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
正午,直射点日影消失;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南。
极点例外,北极点日影都朝南、南极点日影都朝北(出现极昼时)。
3.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3)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
二、经典高考试题1.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下题。
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7月1日06时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D.东南1月1日12时解析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所以A、C选项都不正确。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计算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公式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Cost=-tgδ*tgφ太阳视位置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
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
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
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
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
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
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1. 昼夜长短的计算。
- 原理。
-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因为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小时)。
夜长等于24小时减去昼长。
-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 昼长=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例如,某地日出时间为6:00,日落时间为18:00,那么昼长 = 18 - 6 = 12小时,夜长=24 - 12 = 12小时。
- 根据昼弧、夜弧计算(在日照图中)- 先确定所求地点所在的纬线圈,然后看这条纬线圈上昼弧(位于昼半球的弧段)和夜弧(位于夜半球的弧段)所跨的经度范围。
例如,在某日照图中,某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弧跨经度180°,则昼长=180°÷15° = 12小时,夜长也是12小时。
2.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 根据昼长计算。
- 日出时间 = 12 - 昼长÷2;日落时间 = 12+昼长÷2。
例如,某地昼长为10小时,那么日出时间 = 12 - 10÷2 = 7:00,日落时间 = 12 + 10÷2 = 17:00。
- 根据地方时计算(特殊情况,如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00,日落时间为18:00。
在其他纬度,如果知道某地的经度和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先算出该地的昼长,再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同时要注意将地方时换算成区时(如果题目有要求)。
例如,某地经度为120°E,昼长为14小时,那么日出时间(地方时)=12 - 14÷2 = 5:00,日落时间(地方时)=12+14÷2 = 19:00。
如果要换算成北京时间(120°E的区时),则不需要换算,因为该地就在120°E上。
如果是116°E的地方,计算出的地方时需要换算成北京时间。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2007-06-23 07:49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12—(12—日出时间)×2=(日落—12)×2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公式计算见下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
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
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
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
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
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
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
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
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α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α,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
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
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
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
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
高中地理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日出日落的关系课件
6)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方法 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 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同一天同一纬线上, 日出、 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其中,日出时间= 12-昼长/2=夜长/2;日 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
[方法归纳] 利用“对称法则”突破昼夜长短规律的技巧 (1)在同一天中,θ°N 的昼长等于 θ°S 的夜长;θ°N 的夜长等 于 θ°S 的昼长。如图:
(a 与 b 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对称,c 与 d 这两个日期关于春 分对称)
[题型突破]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从材料和设问中获取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见图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1)C (2)A
[探究追问] 依据上题中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分析下题: 40 年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 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农业 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
4.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方法 (1)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夜长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4- 2×日出时间= 2×(日落 时间-12)。 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
(2)根据昼(夜)弧跨越的经度计算昼(夜)长 昼(夜)长=昼(夜)弧跨越的经度数÷ 15° /时。 (3)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 小时。 (4)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 小时。 (5)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纬线上,昼夜长短情况相反。即 北纬 X 度的昼长等于南纬 X 度的夜长,北纬 X 度的夜长等于南 纬 X 度的昼长。
核心考点二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真题体验]
[核心强化]
[知识整合]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东北 (早于6时日出)西北(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正东 (6时日出)正西 (18时日落)昼夜等长 南半球东南 (晚于6时日出)西南(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变长,夜长变短 极昼范围变大
极昼范围最大
昼长变短,夜长变长 极昼范围变小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夜最长
昼长变短,夜长变长 极夜范围变大
极夜范围最大
昼短夜长 昼长变长,夜长变短 极夜范围变小
9
2.
(2)、纬度变化
昼夏冬半半年年 夜((春秋分分-夏-冬至至-秋-春分分)) 长 短 的 变 化 规 律
北半球:昼长 > <夜长
00
D
300
600
A
C
1800
00
900
B
计算图中B、C、D点的昼长
10/13/2024
6
2.
昼 夜 长 短 的 变 化 规 律
10/13/2024
描述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N
➢比较昼长和夜长
S
➢观察昼长夜长变化
➢极昼极夜范围变化
7
刚好极昼/极夜的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N
思考:
刚好极昼、 极夜的纬度与太 阳直射点的纬度 有什么关系?
S
10/13/2024
8
2.
(1)随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
昼 夜 春分 长 短 的 夏至 变 化 秋分 规 律 冬至
10/13/2024
太阳直射
0°
0° 23°26‘N
23°26‘ 23°26‘N 0°
0° 0° 23°26‘S
23°26‘S
23°26‘S
0°
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最长
昼长夜短
1、昼夜长短的计算
(1)、据日出、日落时刻计算
上午
日落
0:00
日出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2007-06-23 07:49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12—(12—日出时间)×2=(日落—12)×2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公式计算见下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
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
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
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
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
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
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
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
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α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α,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
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
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
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
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昼夜长短的计算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日出、日落时间计算1)换算公式:日出时刻=(24-昼长)/2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12+昼长/2(2)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日照图中晨线上各地均为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均为日落。
然后依据两地的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的关系计算。
(3)同一季节(直射纬度不变),日出日落方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纬度越高的地区,升落越偏北或偏南,到极昼极夜圈(极昼极夜最低纬线圈)上,偏为正北或正南。
1、太阳直射赤道时。
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日出日落方位不随纬度变化。
南北极点此日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上,不同的是北极点太阳在地平圈上的视运动是顺时针,南极点是逆时针。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极昼或极夜圈以内,太阳整日不落或整日不升;极昼极夜圈之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而且纬度越高,偏北的幅度越大,到极昼极夜圈上偏为正北;北半球的极昼圈上,太阳子夜从正北升起,绕南方天空,又于子夜从正北落下;南半球的极夜圈上,太阳正午出现在北方地平线上,随即落下。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极昼或极夜圈以内,太阳整日不落或整日不升;极昼极夜圈之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而且纬度越高,偏南的幅度越大,到极昼极夜圈上偏为正南;北半球的极夜圈上,太阳正午出现在南方地平线上,随即落下;南半球极昼圈上,太阳子夜从正南升起,绕北方天空,又于子夜从正南落下。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大纲全国卷~7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
6 6.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答案】B【解析】:考查地球公转运动造成北南半球昼夜长短(日出早晚)的差异。
6题6月上旬地方时5时日出,证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A、D。
日出日落方位及其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各种地理现象。
当前学生的地理学习仅仅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实际,一味地为了应付升学而被动学习,无法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了地球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知道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计算方法。
二、教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停的做周期性的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纬度的地区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时间,这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难点,学生一方面要掌握规律,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由于高一年级15级文科班学生我没有带他们的课程,所以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通过高二教学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基础非常差劲,同时由于自然地理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接近生活,让同学们从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养成一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
2.比较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时间,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记录当地一年四季日出日落时间,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总结计算昼夜长短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到联系生活实际,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生活经验,并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时间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提问式、小组讨论式、讲授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每天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学生回答:东方。
昼夜长短
地球运动-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一,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昼夜长短正午应用:1.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特例: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特例: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2. 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时-昼长/2;日落时间=12时+昼长/2。
3,判断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昼夜长短状: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昼夜长短的变化;昼渐长,夜渐短或昼渐短,夜渐长地方时6点日出:昼夜等长。
6时前日出:昼长夜短。
6时后日出:昼短夜长。
连续2天,第2天日出提前(或日落推后):昼渐长。
第2天日出推后(或日落提前):昼渐短注:(1)若日出日落时间给的不是地方时,而是北京时间(或区时),则可判断当地的经度。
例1,某地于北京时间6点日出,20点日落,该地的经度是:A,105°E B.135°E C. 120°E D.90°E(2)特殊地的日出日落时间: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地方时为12点。
(如例5题的第1小题)极昼后的首次日落,地方时为24点。
北半球某地看到太阳从正北(南半球某地看到太阳从正南)方向日出,地方时是0点。
日落,地方时是24点4. 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该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V=15°/小时);昼弧+夜弧=360°;昼长=昼弧/V,夜长=夜弧/V;昼长+夜长=24小时。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的地方时。
注:侧视图中,表示半天的情况。
俯视图中,表示一天的情况。
如下图第1页图1侧视图(站在赤道上) 图2俯视图图3侧视图(站在赤道与北极之间) 图4圆柱投影图 光照图中判断昼夜长短,有一重要信息:两条经线的间隔度数。
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
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
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比例法:在侧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线段比例来计算。
在俯视日照图中,则可以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弧度比例来计算。
2. 日出日落时刻法:日出时刻可以通过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来计算,而昼长可以通过(12-日出地方时)×2来计算。
日落时刻则是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因此昼长也可以通过(日落地方时-12)×2来计算。
此外,还有一些计算昼夜长短的基础公式,例如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以及夜长=24小时-昼长。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计算,需要考虑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跨的经度范围。
在相同的经度地区,昼夜长短是相同的。
对于极昼区或极夜区,昼长或夜长为24小时或0小时;而在赤道地区,昼夜长短永远为12小时。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昼夜长短,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和需求。
昼夜长短计算
昼夜长短计算
讲解人:马忆蓉
1、根据昼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
时间计算公式 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
÷15°; 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
÷15°
经度与时间转换
15°/h 1°/4min
1、根据昼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
判读自转方向
自东向西
八条经线八等份
一等份=45°
补:若当地日出时刻小于6点,则当地昼长>夜长
大于6点,则当地昼长<夜长 若当地日落时刻大于18点,则当地昼长>夜长
小于18点,则当地昼长<夜长
汇报人:马忆蓉
汇报时间:2019.12.07
VS
度数转时间
45°×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0°
270°÷15°=18h
2、根据日出日落计算
昼长=日落-日出; 日出=12:00-昼长/2; 日落=12:00+昼长/2=12:00+(12-日出)
(1)昼长 (20 - 12)×2 = 16h 日出时刻: 20:00 - 16h = 4:00
(2)下午时长 8÷2=4h 日落时刻: 12:00 + 4h = 16:00
小结:
01 02 03 04
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 根据昼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 点①击昼添长加=标昼题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根据日出日落计算 昼长=日落-日出; 日出=12:00-昼长/2; 日落=12:00+昼长/2=12:00+(12-日出) 点击添加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各种地理现象。
当前学生的地理学习仅仅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实际,一味地为了应付升学而被动学习,无法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了地球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知道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计算方法。
二、教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停的做周期性的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纬度的地区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时间,这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难点,学生一方面要掌握规律,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由于高一年级15级文科班学生我没有带他们的课程,所以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通过高二教学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基础非常差劲,同时由于自然地理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接近生活,让同学们从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养成一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
2.比较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时间,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记录当地一年四季日出日落时间,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总结计算昼夜长短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到联系生活实际,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生活经验,并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时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提问式、小组讨论式、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每天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
学生回答:东方。
老师:一个地方每个季节太阳升起来的时间一样吗?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不一样。
太阳光照强度不一样、白天夜晚长短不一样等等。
老师: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
课堂活动:同学们拿出自己记录整理好的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总结当地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变化规律,同时回顾必修一所学内容,小组讨论,总结当地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学生总结:甲: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时间长,晚上时间短;冬季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时间短,晚上时间长
乙: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
丙:白天正中为12点,昼长=2×(12-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
丁:夜晚正中为24点,夜长=2×(24-日落时间)昼长=24-夜长
教师总结:几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课外时间利用的非常好,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并且联系实际生活,其他同学鼓
掌鼓励,以后向他们学习。
随堂练习:
1、北京天安门广场早晨升旗时间是随日出变化的,下列节日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A、三八国际妇女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六一国际儿童节
D、十一国庆节
2、下列日期中,北京(40°N)白昼最短的是
A、儿童节
B、植树节
C、元旦
D、国庆
3、下列城市中,冬至日黑夜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2)此图是(填日期)前后的太阳
光照图。
(3)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
标。
(4)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5)此时地球正位于公转轨道上的(选填:近日点或远日点)
(6)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7)在图中注出各经线的度数,并要使北京时间为8点钟。
(8)图中D点为当日时,当天日落时刻约为时。
(9)在图中标注M点,其太阳高度为零,地方时为10点。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地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来计算昼夜长短的时间,今后我们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知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学以致用,让知识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六、板书设计
一、昼夜变化的产生
1、原因
2、表现
二、昼夜长短的时间计算
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
2.夜长=24-昼长=2×(24-日落时间)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作为教师,首先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历一个知识发现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在本节中为了使学生能直观观察到昼夜长短的变化,采用多媒体播放,用箭头显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昼弧夜弧长短的变化。
学生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归纳总结出变化的规律。
设计两个问题:一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关系,二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大大提高教学45分钟效益,从而降低教学难度,为今后对于这方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知识。
2、科学知识应回归生活。
提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感知生活离不开科学。
如合阳县夏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大约是几点?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吗,合阳一年中哪个月份白昼最长,哪个月份白昼最短?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通过生活日常科学现象,使学生了解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对生活中应用。
二、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还是显得有些急躁,比如有些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急于给出答案。
2、由于直观教学,学生思维训练还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