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合集下载

土壤小动物调查方法

土壤小动物调查方法

土壤小动物调查方法
1.采用手取法。

用手取出一定面积的土壤,将其放到筛网上,用水轻轻冲洗,筛出土壤中的小动物。

再用放大镜观察并识别。

2.利用诱杀法。

将一定数量的甜食放在土壤表面,等待一段时间后,收集甜食附近的小动物。

3.利用识别法。

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挖出样品,将其放置在透明的容器中,并添加胶水粘贴在容器的底部。

之后观察容器及内部标本的变化并确定小动物的种类。

4.利用陷阱法。

在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等地种植带有陷阱的植物,收集掉入陷阱内的小动物,并进行分类和鉴定。

5. 通过直接观察法。

选择一定的时间段,在土壤表面观察小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动情况,得出推断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状态的结论。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

板书设计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蚯蚓、屎壳郎、西瓜虫、蜈蚣……
寻找土壤中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土壤为其提供温暖、松软和食物。
作业布置
1、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生 活环境和喜食的食物。 2、问问周围的人,土壤中的动物有哪些? 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自然界中土壤给动物提供养料和水 分和空气。
新知讲解
小记者在行动
我们做一个“寻找”行动的小记者,去问 问别人,问问他们知道土壤中的动物有哪些? 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样的?并记录下来,回 来后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课堂练习
判断对错
1.田螺和蝴蝶都生活在土壤中。(× ) 2.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它只以土壤作为它的食物。( × ) 3.蜈蚣喜欢白天活动,所以只要是在马路上都有可能遇见。( × ) 4.土壤中的小动物大都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 ) 5.土壤中的小动物,土壤为它们提供了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须的食物。(√ )
新课讲解
土壤的作用:
许多小动物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为 它们提供了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 须的食物。
知识加油站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 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空气、微 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他们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 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交流讨论
思考:通过了解,你们怎么想?
动物虽小可是对我们也是有帮助的 ,我们要爱护这些小动物们。
实践内容
观察土壤动物
同学们,通过前面所学的知识,放学后我们自己 去寻找和观察土壤动物的日常活动,并记录下来, 我们再一起交流讨论。
注意:小动物作用大,我们不可以伤害它们。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的方法
抽样调查法。

许多小型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体型小,不适合采用标记再捕获法进行调查。

采样器采样法常用于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

观察时,最好用固体镜观察。

许多土壤动物流动性强,体型小,不适合用取样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这类研究中,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收集和调查。

也就是说使用一定规格的捕虫器(如收集罐、吸虫等。

)来取样,通过调查样品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推断出某一地区土壤动物的丰富程度。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制定相应的计划表填入即可。

3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 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 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 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 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 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二、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 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 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表明取样 地点、时间等 ↓ 采集: 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 对采集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观察与分析: ↓ 统计和分析: 设计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 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 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招潮蟹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厚蟹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沙蚕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裸露泥滩
米草群落
5
3 泥螺类 物种数
18
12
1
2 蛤类 物种数
14
9
2
0
12
0
个体总数
个体总数
裸露泥滩
米草群落
1
1
10
10
2
0
14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
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小学科学9寻访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9寻访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9寻访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寻访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导言: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科学9课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亲自走进土壤,发现其中隐藏的小动物世界。

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观察工具和方法探索土壤中的微小生物,并增加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和显微镜。

2.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态功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增加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1.放大镜和显微镜。

2.实验材料:土壤样本、容器、水。

3.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态功能。

4.活动准备:为学生准备观察和记录的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态功能。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索土壤:1.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容器和土壤样本。

2.让学生观察土壤,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微小生物。

3.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类型的小动物,并记录它们的外貌特征。

观察和记录:1.给学生分发观察和记录表格,让他们记录不同类型的小动物的数量和特征。

2.鼓励学生用图表、文字和绘画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3.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他们的发现。

互动讨论:1.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他们对小动物的印象和功能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中小动物与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关系。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展示和总结:1.展示一些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成果,让其他学生看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和描述方式。

2.总结学生的发现,强调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

3.提醒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设计小实验,探究小动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给出研究问题、实验步骤和结果的报告。

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

土壤里的小动物

土壤里的小动物
根据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 我们发现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丰富。 常见的有 环节动物 ,如蚯蚓;
有 昆虫 类,如蚂蚁;
有 蜘蛛 类,如蜘蛛;
有 甲壳 类,如鼠妇; 还有 多足 类,如蜈蚣。
蚯蚓属于 环节动物 动物,身体由
许多彼此相似的 环状体节 构成。
蚯蚓一般生活在 潮湿 、 疏松 、 富含有机质 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 有机物或地面上的碎叶等作为食物。
2. 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
这是因为
A.雨后土壤中缺少氧气, A
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3.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 要快,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体壁肌肉发达 B 纸面粗糙利于刚毛固定作用 C .肌肉收缩促使它运动 D .身体分节是它能运动的主要原因

前端 有脑
体节 环带
外部
蚯蚓 形态 适应
土壤
生活 的基 结构 本特 与生
征理
体色 与土壤相近,是一种保护 色
体形
圆柱形,有利于 减少 钻土 时的阻力
分泌 黏液 ,可以减少身体 体表 与土壤的摩擦
呼吸 依靠 湿润的体表 进行气体交 换。
依靠 肌肉的收缩和
运动
刚毛 的协调
反应 对外界刺激反应 灵敏准确
蚯蚓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称蚯蚓是大自然的园丁, 那么蚯蚓能够改善土壤吗? 它对土壤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能
分解有机物,疏松土壤,提高肥力
除此之外,你知道蚯蚓还有哪些作用呢?方
便的是根据 A.环带的位置 B.体节的形状
A
C.刚毛的长短 D.口和肛门的区别
D
二、拓展题
1. 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

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活动的建议

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活动的建议

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活动的建议
近年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已成为环境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土壤环境的研究数据,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圈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我们处理和调节环境问题的能力。

所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非常重要。

针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数据采集方面,应实施科学的野外采集技术,例如改进的Berlese-Tullgren方法,Berlese方法,Tullgren方法等,以及新兴的聚合-重力捕集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获得更详细的土壤分析数据。

其次,在数据分析方面,应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来综合考虑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特征,例如灵敏度参数、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等。

此外,在统计分析中,应尽量使用先进的统计工具,例如抽样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以便更好地识别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变化规律。

再次,在实验协调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的研究者可以采用诱导实验的方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定点观测,以更好地探索其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并及时进行报告和反馈。

最后,在应用方面,应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现有的相关研究,就如何有效地提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提出具体建议,以为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
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要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应实施科学的野外采集技术,实施多指标综合分析,采用诱导实验方法,以及对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促进其丰富度的持续增长。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附答案及解析)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附答案及解析)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研究步骤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1)诱虫器(A 图):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 图):该装置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考点一: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例一.(2018·永州调研)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例二.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考点二实验拓展和应用例一.下表为调查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结果,根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B.在农田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D.长期过量施用甲胺磷,会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例二.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3-1土壤中的小动物

13-1土壤中的小动物


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小蚯蚓就把自己 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 方法不错, 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 蚯蚓爸爸想了想,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
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这么傻?切这 么碎会死的!”
蚯蚓爸爸虚弱地说:“……突然想踢足 球。”
1.呼吸器官连连看 家兔 气管

蝗虫 蚯蚓
体表
肺 鳃
2.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B.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 C.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D.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 体壁来完成 3.下列最适合蚯蚓移动的表面是( D ) A.玻璃板 B.硬纸板 C.瓷板 D.土壤 4.蚯蚓是昼伏夜出的小动物。(√ ) 5.雷雨过后,常有蚯蚓钻出地面,这种现象与蚯 蚓的哪一种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
想使用再生能力讓這個家恢復以往的圓滿
誰料……他竟也死了.....
就在…..事件後不久蚯蚓一家竟都死 了....
只為了個“貪”字 (知足常乐)
蚯蚓的触感
粗糙 ②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有__ 感觉,为什么?
一条蚯蚓一般有100多 个体节。蚯蚓除了前端和 后端的几个体节以外,其 他各节都生有刚毛。
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蚯蚓的运动情况
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 助进行运动。
比较蚯蚓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的运动情况, 为什么? 硬纸板上快,因为在粗糙的 地面上运动时,刚毛产生的 摩擦力大。
大家好,我就是这本日 记的主角,希望大家能通 过我的日记,对我们蚯蚓 有更多的了解。 那就从我们的外形开始 吧!
一、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一、调查目的土壤中小动物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土壤生态系统中小型动物群落的组成、数量和多样性,进而探讨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该调查能够为土壤质量评估、生态保护和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 野外取样•选择调查样地: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典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地理区域的样地。

•划定样方:在每个样地内设立足够数量的样方,样方大小一般为0.1-1平方米。

•采集土壤样本:使用土壤钻或其他合适的工具,垂直采集土壤样本至样方设定的深度,并将样本放入密封袋中。

•样本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将其进行筛分和挑选,去除大颗粒和杂质。

2. 动物提取•湿筛法:将土壤样本加入筛分器中,加入足够的水,用手或刷子进行搅拌,待土壤颗粒悬浮于水中后,将水倒入容器中,进行沉淀。

•漂浮法:将筛分好的土壤样本加入到塑料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搅拌均匀,待土壤颗粒沉淀后,取上清液进行动物提取。

•萃取法:使用适当的溶剂(如盐水、甲醇等),将土壤样本进行浸泡,溶剂能够将土壤中的动物迅速转移到液体中。

3. 动物鉴定与计数•动物鉴定:使用显微镜对提取出的动物进行鉴定,常用的鉴定指标有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和遗传特征等。

•动物计数:通过显微镜下的目测或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计数,确定不同类别动物的数量。

三、调查指标与参数1. 动物丰富度指数动物丰富度指数是评价土壤中小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通常使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指数(J)等。

这些指数能够反映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丰富度和优势度。

2. 动物密度(个体数量)动物密度指的是在单位土壤体积或单位土壤面积内所包含的动物个体数量,常用指标为个体密度。

个体密度能够反映土壤中小动物的数量分布情况。

3. 动物功能群动物功能群是指具有类似生态功能的动物种类被归为同一类别,常见的功能群有捕食者、食腐动物、腐生动物、寄生虫等。

土壤中小动物的采集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的采集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的采集方法
土壤中的小动物采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采样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般来说,常见的土壤中小动物包括蠕虫、昆虫幼虫、蜘蛛、螨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中小动物采集方法:
1. 手工采集法,这是最简单的采集方法,可以直接在土壤中进行观察和手工捕捉。

例如,可以利用镊子、铲子等工具在土壤中仔细地寻找并捕捉目标小动物。

2. 钻取法,利用土壤钻或者土壤取样器从土壤中取样,然后在取样中筛分或者分选出目标小动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大量样品的研究。

3. 饵盒法,在土壤中设置带有诱饵的饵盒,吸引小动物进入饵盒内,然后定期检查饵盒内的小动物情况并进行采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对土壤中特定小动物种类感兴趣的研究。

4. 饲养法,将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观察并等待土壤中的小动物自行活动或繁殖,然后进行采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对土壤中小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采集时,应该注意保护现场环境,避免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另外,在采集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土壤动物小实验报告

土壤动物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种类;2. 掌握土壤动物采集和鉴定的方法;3. 研究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土壤取样器、显微镜、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记录本等;2. 实验试剂:5%的甲醛溶液、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3. 实验地点:校园内绿化带、农田等。

三、实验方法1. 采集土壤样本:在实验地点选择几个代表性的点,用土壤取样器采集土壤样本,注意样本的深度和大小;2. 土壤动物鉴定: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倒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镊子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土壤动物种类、数量和特征;3. 土壤动物观察:将鉴定出的土壤动物样本,放入装有5%甲醛溶液的试管中固定,待固定后进行观察和记录;4.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分析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与土壤环境(如土壤湿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本采集:在实验地点选择几个代表性的点,用土壤取样器采集土壤样本,注意样本的深度和大小;2. 土壤动物采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倒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镊子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土壤动物种类、数量和特征;3. 土壤动物鉴定:将鉴定出的土壤动物样本,放入装有5%甲醛溶液的试管中固定,待固定后进行观察和记录;4.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分析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与土壤环境(如土壤湿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动物种类:本次实验共鉴定出10余种土壤动物,包括线虫、蚯蚓、蚂蚁、蜘蛛、螨类等;2. 土壤动物数量:土壤动物数量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土壤湿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均对土壤动物数量有显著影响;3.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关系:土壤湿度适宜、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六、实验结论1. 土壤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维持土壤生态平衡;2. 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为提高土壤质量,应注重改善土壤环境,为土壤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 线虫
肉眼看不见,隐藏在土壤中的大 量线虫
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或寄生于动 物,以活着的微生物为食物。
• 蚯蚓
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 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 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 被它继续耕耘。——达尔文
蚯蚓
蚯蚓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蚯蚓是一般生活在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 物的土壤中。白天在土 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 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 或植物的茎、叶等作为 食物。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
1.生活环境: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2.习性: 昼伏夜出
3.食性: 茎、叶、有机物
二、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1.体形 2.体表 3.运动 4.感觉 5.呼吸
观察蚯蚓的体形 ①体形:长圆柱形
②体色:暗红色或灰黑色(保护色) 口
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环状体节 构成, 体节 属于 环节 动物
B.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
C.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D.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 完成
3.下列最适合蚯蚓移动的表面是( D)
A.玻璃板 B.硬纸板
C.瓷板
D.土壤
4.蚯蚓是昼伏夜出的小动物。( √ )
5.雷雨过后,常有蚯蚓钻出地面,这种现象与蚯蚓的哪 一种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
昆虫类 (3对足)
• 蝼蛄
Lou gu
俗称土狗子。身体细长,翅膀短小,前足粗 短扁平像铲子,善于掘土筑洞。吃麦、粟、棉花、 蔬菜和烟草的根、茎以及幼苗,是农业的主要虫 害之一。
昆虫类 (3对足)
• 蠼螋
qu sou
俗称“耳夹子虫”。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 岩石下。 此类昆虫具有高度母爱,雌虫会不时将 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甚至照顾幼 虫至离巢.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示例文章篇一:《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讲讲我做的一个超级有趣的研究,那就是关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哦。

我呀,一直对我们脚底下的土壤充满了好奇。

每次走在土地上,我就会想,这土里到底都藏着些啥小动物呢?它们的世界肯定特别神秘。

于是,我就决定开始这个研究啦。

我先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因为这么好玩的事情,当然要大家一起做才更有趣呀。

我们准备了一些小工具,像小铲子、放大镜,还有一些小盒子用来装我们找到的小动物。

我们跑到了学校后面的小花园里,那里有一块特别肥沃的土地。

我一铲子下去,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小世界的大门。

我仔细地翻着土,哇塞,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好多小虫子在土里面爬来爬去呢。

我看到了一只小小的蚯蚓,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地下工程师一样。

你想啊,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的,就像我们在纸上画画一样,它在土里画出了好多通道呢。

这些通道就像是土壤里的小马路,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空气和水就能更好地在土里流动啦。

我把蚯蚓小心翼翼地放到一个小盒子里,还跟它说:“小蚯蚓呀,你可别害怕,我们就是想看看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呢。

”小伙伴们也都特别兴奋,有个小伙伴大喊:“我找到了一只小蚂蚁!”小蚂蚁可机灵啦,在土粒之间跑得飞快。

我就想啊,小蚂蚁就像一群小小的勇士,它们的蚁巢就像一个小小的城堡。

它们每天都在土壤里忙碌地寻找食物,然后把食物搬回城堡里。

我问小伙伴:“你说小蚂蚁在土壤里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基地呢?”小伙伴挠挠头说:“肯定有呀,它们肯定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宝藏藏在地下呢。

”除了蚯蚓和蚂蚁,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小甲虫。

这些小甲虫的壳硬邦邦的,就像穿着一身小铠甲。

它们在土里慢慢地爬着,我觉得它们就像是土壤里的小卫士。

我好奇地拿着放大镜看着小甲虫,心想:“小甲虫呀,你在土里都做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像蚯蚓一样在帮土壤变得更好呢?”我们继续在土里找呀找,又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小虫子,它们扭来扭去的,像一条条小细线。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实验记录单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实验记录单
2.注意安全,在有水的地方、高的地方要特别小心;
3.尽量不要惊动或伤害有生命的物体。
实验现象
发现土壤中小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实验结论
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实验原理
实验拓展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实验记录单
实验目的
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
实验器材
小铲子、小耙子、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划定观察区域
2.观察一种小动物
3.看看它住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在干些什么,吃些什么。
4.填写实验记录单

6.
注意事项
1.在寻找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并做好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实验目的:
1、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2、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
观念,为今后可能进行的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他们对动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研究突然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一般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
2、实验试剂:70%酒精
3、实验用具:
4、(1)简易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塑料袋瓷盘、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包着纱布或棉花的镊子)、磨砂口试剂瓶、解剖镜(实体镜)、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2)诱虫器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诱虫器(烧杯、装有酒精的试管、塑料漏斗、塑料花盆或一次性餐盒、金属网、带插头的40w~60w 白炽灯、暗色灯罩、铁架台)、镊子、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如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与数量
确定实验题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2、作出假设
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越是靠近土壤表层,动物的种类就越丰富。

土壤动物中有很多小动物,各种类个体数大不相同。

3、实验预期
在土壤中动物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但只有少数种动物的个体数较多,成为优势种群,大部分动物种类的个体数较少。

4、设计实验
(1)确定调查地点,样方的大小和调查对象
(2)分工合作,捕捉土壤动物
(3)分类统计
(4)得出结论
5、实施操作
(1)准备
①制作取样器
可选用直径为5cm的塑料罐,在高度为5cm处剪断,这样的取样器容
积为10ml。

【提示:自制取样器用塑料罐制成,要选择质地较硬的塑料罐】
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在选择研究地块时,要远离陡坡区和深水区。


(2)取样
带齐实验工具,跟随教师到调查地点,明确调查对象为土壤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各组学生于样方内随机选择确切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

将罐子中的土壤倒入塑料袋中。

(注意: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塑料袋上应该标记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
将取到的土壤放于瓷盘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以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放入到体积分数70%的酒精中。

(4)观察和分类
可以借助于有关的动物图鉴查。

清楚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以用镊子或者吸管吸出放于载玻片上,借助放大镜、显微镜(4倍物镜、5倍目镜)进行观察,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借助实体镜,观察效果更好。

观察同时作好记录,如果还是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以记为“待鉴定××”,并一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5)统计和分析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2种。

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
法。

根据这两种方法,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
据,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6)得出结论
土壤中动物种类相当丰富但只有少数动物的个体数较多,成为优势种以
节肢动物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有蚯蚓、螨、马陆、蜈蚣、跳虫、鼠妇、
白蚁、蚂蚁和甲虫等,其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是螨类和弹尾目昆
虫。

大部分动物种类的个体数较少。

(7)表达与交流
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班级内交流各自报告,比较研究结果,介绍优点
缺点和成功的经验,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注意事项:
1、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2、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避免结果偏差较大、
3、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取样的塑料袋上应
表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