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何 大 安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5)
摘要:行为经济学可谓是继新制度经济学之后进一步将经济理论分析由讲台推向现实蹬一个经济学流派。2001、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2001年美国Clark 奖均授予行为经济学家的这一事实,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对行为分
析方法的认可。本文拟结合主流经济学的分析难题对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架构作出解析,在对预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述该学派之于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鉴于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内容等方
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本文的分析会在一定范围内涉及到实验经济学;但本文的重点是介绍行为经济学,只是
在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作出评论的某些场合阐述一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不确定性;偏差;非理性决策;实验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4)12-0004-07
收稿日期:2004-10-26
作者简介:何大安(1957-),男,安徽安庆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①理性假设分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传统经济学以完全理性假设为分析前提,新制度经济学则是以有限理性为分析前提。就人的抉择行为研究而论,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分析是不考虑非理性抉择的,而行为经济学则主要是以不确定条件下的非理性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
一、引言
在经济学说史上,自从出现了“瓦尔拉斯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明显存在着一条力图证明“经济系统在何种状态下达到均衡以及人的决策在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实现最优”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经济学家们曾通过各种假设和实验以说明经济系统在某些条件配置下的供求均衡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均衡价格的存在。客观地说,近两百年来经济学说的发展大体上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的。
现代经济学在重视逻辑和数学推理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不确定因素的研究。19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 )曾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从个体的一系列十分严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的假设出发,创立了著名的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嗣后,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 eu )将这一理论纳入瓦尔拉斯均衡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不确定决策提出了可供人们进一步研究的分析范式。于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被构筑于较严密的公理体系之上,经济学家越来越偏好于运用先进的数学工具来建立经济学模型,并由此展开对包括宏观、金融、计量乃至于对政治、法律、家庭、婚姻、犯罪等问题的研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Gary S .Becker )就曾将经济分析拓宽到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层面,使经济学成为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显学”。
但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是以理性假设为前提的①
,以理性假设建构的期望效用理论不能全面而 第12期总第158期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No .12Vol .158
2004年12月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Dec .2004
有效解释人类的行为,尤其是不能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决策行为。按照期望效用理论,人类的决策行为存在着内在偏好的有序性和一致性,行为本身始终贯穿着效用最大化原则。对此,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提出了很多非难。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成果引入了经济学分析,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风险决策展开了研究;实验经济学则采用“取景”模拟的方法以搜集数据并利用计量分析工具来进行研究。随着理论分析开始关注人类行为本身的研究,修补经典经济学理论关于理性、效用函数、市场结构、技术和信息等的理论思维倾向便逐步明朗起来。不过,行为经济学并不是否定理性行为,而是要说明人类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的存在。在他们看来,经济学世界不应该由理性决策分析独占,而应该由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共同构成;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每个人在面对复杂情景和问题时都会采取捷径或应用部分信息来进行决策,人的决策是一个结构化和连续性的过程,因而决策的非理性是一正常性存在。对于期望效用理论所阐述的经验规则,行为经济学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社会学、心理学实验对这些经验规则原理加以识别,认为以这些经验规则为主要特征的直观推断会产生严重的系统性偏差,据此,行为经济学提出了旨在纠正这种偏差和论证非理性决策存在的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 )。
准确地说,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架构是建立在批评传统经济学依据经验规则进行直观推断的偏差之上的。针对这种偏差的剖析,行为经济学构筑了自己的理论分析基础,并采取了将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动物行为实验的方法,从而证明人类非理性决策的存在。本文将围绕这种偏差分析,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和贡献作出评述。
二、基础:建立在认知心理学之上的偏差分析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完全理性和自利性是两个基本假设,这两个假设的合乎逻辑的推论,是人们会合理利用掌握的信息来预估将来行为所产生结果的各种可能性(偏好的内在有序和一致),然后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但在现实中,人的实际经济行为与这些假设是不符的,因为,当人在复杂环境和不确定因素影响下进行决策时,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不太会对自己的决策进行理性计算,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各种行为结果的概率问题。这就是行为经济学关于期望效用理论的经验规则与现实决策之偏差的解说。
我们之所以认为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是建立在对传统经济学批评的偏差分析之上,是因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斯基合作发表的著名论文“预期理论:风险下的决策分析”,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思想①。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把心理学引入了经济学分析,将行为主义意义上的功利原则重新引入经济理论分析,使行为经济学重现了“自然人快乐”的基本假设②。显然,问题分析的基本假设发生了变化,分析结论便会随之发生变化。
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经济活动的范围;另一方面,它并非简单意指人对快乐和痛苦的经验感受,而是蕴涵着人从功利原则出发对随机性事件之决策取舍的宽泛哲学含义。正是由于放宽了分析范围并给予功利原则以宽泛的含义,行为经济学才有可能以此立论来批评传统经济学将功利最大化等同于效用最大化,才有可能将功利原则运用于行为主义的经济学分析,从而揭示出人的行为活动中的非理性决策。为了否定传统经济学所谓人之行为决策存在着内在有序偏好和一致性的经验规则,卡尼曼和特维斯基通过认知心理学实验认为,人们通常会根据事件A 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来预估事件B ,从而产生相似性(representativeness )偏差;人受记忆能力或知识水平的制约,并不能对所有必须考虑的信息都能作出正确的评估,他们通常只能利用自己熟悉或能够想象到的信息来进行直觉推断,这种只利用部分信息进行决策将会产生信息的可利用性(availability )偏差;人们对特定对象预估进而决策时,倾向于选择一个起始点或参考点,但由于复
5第12期何大安: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①②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出版以前,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假设都是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前者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理性,后者的基本假设是自然人快乐;但到了马歇尔之后,由于快乐被转义为可测量的效用,于是,行为主义意义上的快乐便被逐出经济学师门;经济学所说的功利最大化是指效用最大化,心理学所说的功利最大化则通常是指行为主义意义上的快乐最大化。
Kahneman ,D .and A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decision under risk [J ].Econometrica ,47(2),1979.这篇论文影响甚大,可视为行为经济学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