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中国传统德育观与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程 。在 大 力加 强公 民道德 建设 的今 天 ,必 须把 青 少年 的道德 教 育作 为 头等 大事 来抓 ,使 之落 到 实处 .
达 到 理 想 效 果 。 中 国传 统 德 育 思 想 中 的 许 多精 华 , 为 我 们 今 天 做 好 青 少 年 德 育 工 作 提 供 了可 资 借 鉴 的
・
中 国 传 统 道 德 观 ,一 方 面 存 在 着 与 现 实 生 活 相 冲 突 的 思 想 因 素 ,例 如 ,以 “ 纲 ” 、 “ 常 ” 为 核 心 的 封 建 等 三 五 级观 念 和 以 “ 从 ” 、 “ 德 ”为 中心 的男 尊女卑 观 念 , 三 四 同 社 会 主 义 的 民 主 与 平 等 观 念 相 矛 盾 , 这 应 当 剔 除 ; 另 一 方 面 也 有 与社 会 主 义道 德 相 一 致 的 进步 成 分 ,如 诚 信 观 念 、 礼 让 观 念 、敬 老 爱 幼 观 念 、尊 师 重 道 观 念 、 团 结 友 善 观 念 等 。 在 进 行 深 入 的 理 论 研 究 基 础 上 对 传 统 道 德 观 的 基 本精 神作 出现代 诠释 ,才 能使 之适 合于 现代 生活 的需要 。 中 国 的 现 代 化 建 设 既 要 超 越 文 化 传 统 , 又 要 继 承 文 化 传 统 。 我 们 现 在 提 倡 的 热 爱 祖 国 、 尊 老 爱 幼 、谨 严 礼 貌 、诚 实 守 信 、严 己宽 人 、 先 人 后 己 、 勤 学 不 倦 等 等 ,都 可 以 从 我 国 浩 如 烟 海 的 传 统 道 德 思 想 宝 库 中 找 到 其 渊 源 。社 会 主 义 道 德 , 只 能 建 立 在 对 民族 道 德 传 统 的 批 判 继 承 之 上 , 应 当把 我 国的优 秀文化 和 传统美 德 集合起 来 ,并 赋予新 的时 代 内容 ,形 成 社 会 主 义精 神 文 明 中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价 值 观 、道 德 观 和 行 为 准 则 。 三 、 吸 收 传 统 道 德 教 育 精 华 ,拓 宽 青 少 年 德 育 方 法 新 时 期 青 少 年 的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必 须 在 批 判 地 继 承 传 统 道 德 的 基 础 上 ,剔 除 其 封 建 性 的糟 粕 、吸 收 其 进 步 性 的 精 华 , 与 时 俱 进 ,在 内 容 上 、 方 法 上 不 断 创 新 。 1 .各 学科 教 学 要把 德 育放 在 首 位 我 国现 代学 校 虽 然 专 门设 有 德 育 课 程 ,但 是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却 不 能 仅 仅 依 靠 德 育 课 。 首 先 ,德 育 应 该 贯 穿 于 各 科 教 学 内容 之 中 。 如 小 学 阶 段 的 语 文 教 学 ,除 完 成 识 字 读 书 、作 文 等 任 务 外 ,同
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策略探究
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策略探究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优秀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的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并使其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相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一、借鉴故事传承中华美德许多中华传统美德都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名人事迹等形式传承下来。
我们可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选取一些寓意深刻、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来讲解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也可以使他们对这些美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和感恩,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他人的困境并伸出援助之手,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为准则。
三、挖掘中华传统美德在法治中的价值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还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在法治中的价值。
忠诚、诚信、仁爱等美德在现代法律中都有相应的对应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法律背后所蕴含的美德追求,让学生理解到中华传统美德与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品质。
四、制定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校园活动学校可以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校园活动,如“孝敬父母”、“礼仪之邦”等主题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工作。
通过以上几种策略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美德,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品德修养,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美德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美德摘要:要实现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教师要改善现有的初中思想道德课的授课方式,努力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道德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道德与美德。
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积极融入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教师应通过正确的课堂授课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传统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传承意识引言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实现该学科的教育目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以此来满足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需要。
同时,教师要善于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与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有机结合,将传统元素渗透到当前实际教学当中。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同流合作,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此外,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道德与法治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融合。
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1.切入教材内容,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固定教学模式,依旧运用灌输的教学模式,将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强行塞给学生,致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没有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基于此情况,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审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根据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出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
基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选择正确的授课方式,将传统美德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当中,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元素,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实现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例如,《珍爱生命》文章能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小学德育教学中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小学德育教学中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在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有着极大教学优势,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学结合,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小学德育教学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我们生活的各各层面,其中道德教育、习惯养成等都和中小学生的德育内容相符。
因此,在中小学的道德文化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强化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小学中德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促进作用,便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文化知识和价值理念,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小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责任也是使命。
通过中小学的德育教学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但在目前的教育中,两者的结合还存在一定问题:第一,教师对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无法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
第二,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在自身认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部分教师在选择传统文化内容时,往往忽视了中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使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不一致,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最终导致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效果不理想。
第三,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是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初衷,但部分学校在推行的时候流于形式,无法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失去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意义。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美德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美德初中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传统美德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美德是指在社会传统和价值观念中形成的具有道德特点的美好品质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一、忠诚忠诚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忠于的事物始终坚守信仰和义务的表现。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忠诚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忠诚的品质,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社会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忠诚的典范,比如曹操、岳飞等历史人物,他们对国家、家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度。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典型人物,比如《子曰·学而》中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欲讲究于义,无所不用其极”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诚信心态和守信行为的宝贵财富。
三、孝顺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孝顺不仅体现了亲情之美,也涉及到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孝顺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涉及到孝道的典故和故事来培养孩子们的孝顺之心。
四、友善友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友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关爱和友好的精神,是法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传承传统文化中涉及到友善的故事和典型人物,比如《说文解字》中的“随时与人为善”的故事,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友善品质的重要资源。
五、谦虚谦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谦虚的品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谦虚的故事和典型人物,比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谦虚心态和谦虚行为的重要资源。
传统美德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与重要性
传统美德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与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传统美德和道德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美德是指人们秉承了许多世代流传下来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它们以其可贵的智慧和道德力量为人们提供了指引和参考。
而道德教育则致力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传统美德与道德教育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重要性。
首先,传统美德与道德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传统美德是社会历史积淀出来的一种集体智慧,它蕴含着人类对于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实践。
通过道德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这些传统美德,将其转化为日常行为的准则。
道德教育不仅包括传授道德知识,还涉及到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认识到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坚守这些美德。
其次,传统美德和道德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的滋养。
传统美德为个人提供了道德参照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道德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传统美德,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这对于培养自律、纪律、诚实、正直等美德至关重要。
此外,传统美德和道德教育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一个注重道德和传统美德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诚信和合作将会更加普遍,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再次,传统美德和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教育人们要关注他人,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在道德教育的引导下,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
通过理解和传承传统美德,人们更加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同时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这样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传统美德和道德教育需要多方合力来推动和实施。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主体。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水平。
首先,设置教育目标。
学校应明确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格和道德准则,使其形成自觉遵纪守法、忠诚友善、勇于承担责任、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等良好品质。
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的品德、智慧和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确定教育内容。
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涵盖道德品质、文化传统、公民意识和生活技能等多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准则。
其次,教育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包括尊师重教、忠诚孝顺、诚信等传统美德。
再次,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具备合法合理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公民权利意识。
最后,传授一些实用生活技能,如健康饮食、文明交往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最后,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传统美德教育需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是学生道德养成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应该树立榜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其次,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制订相应的校规校纪,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讲授美德教育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水平,学校应明确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并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道德准则,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一些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建议:
1、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注重家庭美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2、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将传统美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社会环境: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丰富的道德实践平台,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
4、自我修养:学生应该注重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
5、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美德的内涵,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总之,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论文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
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
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
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
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在当前德育课教学中的必要性-最新教育文档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在当前德育课教学中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社会问题及社会导向的某些偏差,金钱至上的价值趋向,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碰撞、交融和汇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堪忧,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有一定的偏差。
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
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缺失,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
不少青少年的业余爱好,是一些消磨意志、不求上进的活动,对网络的迷恋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为了进一步搞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在德育课的教学中有计划、有选择地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也是我们唯一可走之路。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在当前德育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为何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为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我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很讲究道德文明的。
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涵的精髓。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内涵应该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道德对于培养青少年基本人格和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重人格、讲气节,堂堂正正做人的道德自尊心,以及父慈子孝、尊师敬长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也为我们抚育下一代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王学珍
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王学珍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诚信、守礼、责任等,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同时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结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中华传统美德,可以加强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中华传统美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同时这部分知识的融入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1]。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进一步发展。
一、课堂教材内容中相关元素的提炼教师是知识传播的灵魂人物,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教师也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教师必须对中华传统美德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抓住知识的重点,这样才能传播有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精髓,这才能达到两者相融合的作用[2]。
教师应该将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提炼出来,寻找两者相通之处,产生碰撞的火花,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传统文化知识自然而然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
二、通过传统美德相关的古今事例进行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整个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历史的年轮中,有很多经典的名人事迹流传下来,且富有寓意。
在德育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播、 黑板报, 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 开放以来的巨大成 就; 组织学生 游览祖国名 山大川, 参观家 乡建设新貌, 参加 社会实 践等, 激发他们从 爱家乡, 爱学校 的一草一木, 升华 到强烈 的爱国之情; 利用 课堂教学, 结合 教学讲历史, 讲传 统; 结合教学 讲民族英雄 和科学家、 艺术家 的卓越贡 献, 讲 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 展和党 的方针 政策, 使学 生逐渐认 识到今天的爱国行动就 是要为 中华之 崛起而 读书, 将来要 利用所学的知识为 祖国做 贡献。在活 动中, 也可以 开展爱 国主义教育。新学期开 学, 学校可 以通过军 训对学 生进行 国防军事、 前途理想的爱 国主义 教育, 培养学 生吃苦 耐劳、 求索攻坚的美德, 激发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使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 是一种 高尚的 道德情 感, 激励学生 从小事 做起, 从我做起, 把爱国 落实到具体 的行为上, 净化 他们的心灵。 二、 在劳动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劳动习惯, 热爱劳 动人民的思想 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是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可以 培养学生掌握劳 动知识和手脑并用的能力, 开阔视野, 促进学 生智力的发展 和能力的提高。 除了在学校参加的 卫生劳 动之外, 还可 以让学 生参加 家庭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家庭劳动是对 学生进行劳动教 育的最经常、 方便、 有 效的途 径之一。特 别是对 独生 子女, 这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参加必 要的家庭劳动不 仅可以使他们掌握一些 劳动技 能, 还可以 使他们 体谅父母
的辛苦, 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 养成爱劳动 的良好品德和行 为习惯。社会 公益 劳动 可以 使学 生养 成助 人为 乐的 好品 质, 为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 还可以把劳动教 育与其 他教育 结合起 来。如把 劳动教育与爱国教育 结合, 使学生 懂得发 展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就必须依靠艰苦 诚实的劳 动; 把劳动 教育与 生存能力 结合, 使学生明白在社会中要想生存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必须学会自理, 学会创造性劳动; 把劳动教育与体育结合, 通过参加一些力 所能及的体 力劳 动, 使学 生达 到锻 炼体 质, 提高 体能 的目 的。 三、 培养健全的高尚人格思想, 提升 传统美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 思想意识较 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 由于一些传媒内容良莠并存, 不仅降低了整个社会 的品位, 也极 大地影 响着中 学生人格 思想的确立。 当代 中学 生很 少有 人把 具有 远大 的政 治 抱 负, 高尚的道德情操, 鞠躬尽瘁死而后 己的自我牺牲精神的 领袖人物和模范人物 作为自己 人格理 想的楷 模, 更多人 的 理想表现为纯个人性的多于 社会性的。 独生子女的增多, 经济、 精神等诸多 方面的原因造成部 分学生人格上的孤僻、 冷漠和骄傲, 以及 种种心理素质上的 不健全。在这种新情 况下, 学校在 确立教 育内容的 同时 要 兼顾如何做人, 并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为根本, 再把服务于 国家和社会稳定与学校秩序 的宗旨渗透进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传统美德》的培养与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传统美德》的培养与实践一、培养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传统美德的培养与实践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同时也关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未来。
而培养传统美德,特别是重视传统美德的培养与实践,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1 发扬传统美德,提升中学生的品德修养传统美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民族传统的长期积淀。
培养中学生传统美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品德修养。
以敬老尊师、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忠诚奉献等为代表的传统美德,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他们的道德行为日益趋于成熟。
1.2 传统美德的培养与实践促进社会和谐传统美德的培养与实践不仅对个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道德风险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缺乏传统美德的培养与实践使得道德观念的缺失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然而,如果中学生能够通过培养传统美德,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将会为社会和谐的构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传统美德的培养与实践方法2.1 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学校是传统美德培养与实践的重要场所。
校方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并在实践中加以培养和提升。
比如,在校园中组织戏曲演出、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中学生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
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可以向孩子传递传统美德的知识和观念,同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加以体验和落实。
比如,鼓励孩子尊敬长辈、帮助他人、向他人道歉等,通过日常行为教育孩子,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3 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传统美德的培养不仅仅要局限在学校和家庭,还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
学
术 纵
横
思想政治课教学 传统 美德教育
口 摘 要: 思想 政 治课 教 学 与传 统 美 人 。 李 春 雨 感。
德教育结合起来 , 将会得到事半 功倍 的
“ 。 调” 如在讲 “ 在奋斗 中实现理想”
( ) 二 批判与继承 。 中国传统道德既
同情况 , 笔者采取 了“ ” 调” 补” 增 “ “ 三种 想 活跃 、 参与 意识强 , 别关 注社会 问 点 , 特 把大道理讲透 , 空道理讲实 。 把 中学 “ , 对教材 中事例 少 的 , 加 思想政治课教学 与传统美 德有机结合 , 关 注社会 、 增” 针 增 家庭 、 社交 等。 思想政 治课 与
“ ” 有些 内容没 有事例 的 , 把 应 ” , 出 中华 民族历来 重视 勤俭节 补 , 就 时 指
形成 的 、 已定 型 的教 育遗产 , 已经 成 传统美德补充进去讲 。如在讲 “ 是 对待 货 约 , 苦奋斗 , 学生知 道节俭 是 中华 艰 让 为实际的教 育历史实体 , 中华 民族 文 币态度 ” , 是 时 解释 “ 君子爱财 , 取之有道 , 民族 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 做到不攀 比、 明进化过程的教育渊源。 如何把两者结 用之有度 ” 。引用孔子 的“ 富与贵 , 是人 不摆 阔气 。同时也告诉学 生 : 社会生产
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把握 中学生 的思想 起历史重任 , 须要经过艰难 困苦 的考 杂 。因此 , 必 在思想政治教学与传统美德 脉搏 、 兴趣 爱好 、 需要追求等特 点, 才能 验 。 正如孟子所言 :天将 降大任 于斯 人 教育衔接时要坚持批判继承原则 。 “ 要有
贴 近 学 生 生 活 , 于接 受 。把 思 想 政 治 也 , 便 必先 苦其 心 志 , 其 筋 骨 , 其体 批判 、 目的 、 劳 饿 有 有选择地去讲传 统美 德。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联系,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德育教育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秉持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体现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与人伦关系,提倡仁爱之道,强调孝顺、礼仪、诚信等传统美德。
这些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贯穿于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正是要培养学生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德育教育需要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内化这些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使其成为他们行为的自然选择。
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启蒙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典籍、诗文,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比如《论语》中的孔子思想、《三字经》中的孝、悌、忠、信等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故事和典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道德情操,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什么是美、善、诚、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还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来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源泉。
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传统文化对德育教育的重要贡献。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还体现在传统文化能够通过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我们需要制定实施方案,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孝顺爱国的优良品质。
首先,学校应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设置,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
在语文、历史、道德等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自觉践行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营造中华传统美德的浓厚氛围。
例如,定期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尊师重道讲座”、“百家讲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慈善募捐、环保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社会人的品质。
最后,学校应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构建和谐和睦的校园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师生座谈会、家长会、传统文化沙龙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创新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孝顺爱国的品质,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保卫做出应有的贡献。
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传统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对学生道德价值观进行塑造和传承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正在重新审视和关注。
传统教育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操和人格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和熏陶上。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德行、礼仪、忠孝、孝道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培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古诗词、经典文化的传授,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自觉遵循传统道德准则,培养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格。
其次,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还表现在对学生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
传统教育强调学生应该具备仁爱、孝顺、诚信、礼让等品质,这些传统道德要求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通过教育学生要秉持仁爱之心与他人和睦相处,尊重长辈、关爱弱势群体,传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社会担当的合格公民。
此外,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心灵的抚慰和疏导上。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大,很多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和自我认同困扰。
传统教育所弘扬的仁爱、乐观、宽容等道德理念,给予了学生心灵上的慰藉和支撑,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态度。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学生能够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坚持,从而克服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可以塑造学生成熟正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格魅力的优秀人才。
因此,在现代社会,传统教育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传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格养成的生命力源泉,应该被我们倍加珍惜和发扬。
中国传统美德与道德教育的关联
中国传统美德与道德教育的关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传统美德则成为传承和弘扬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与道德教育的关联,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点中国传统美德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最为核心的莫过于仁爱、诚信、孝顺、礼仪等美德。
仁爱是中国人传统美德的基石,它强调对他人的关切和关爱,促使人们以和善、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诚信是中国人重视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品质,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孝顺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孝顺,体现了家庭伦理关系的重要性。
礼仪则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促使人们注重礼貌和谦和的交往方式。
二、中国传统美德与道德教育的紧密关联1. 弘扬传统美德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而中国传统美德正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美德,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道德引导,明确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传统美德在道德教育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2. 传统美德是道德教育的实践依据传统美德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它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行为准则,指导人们在各种情境下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表达。
在道德教育中,传统美德被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传统美德,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质。
三、中国传统美德与个体的作用1.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美德注重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强调亲情、友情和社交礼仪。
这些美德的发扬可以使个体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能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2. 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中国传统美德在个体中的实践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与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与道德教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而多元化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美德的教育,通过对人们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为社会的繁荣和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传统来进行道德教育。
有礼仪之邦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于中国文化之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尊严的基石。
以尊敬长辈为例,尊重长辈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孝敬父母被认为是子女应有的美德。
这种观念通过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节,塑造了中国人友善、谦逊的形象。
另一个重要的美德观念是忠诚与信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和信义被视为高尚的品质。
忠诚追求的是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责任和义务的高度认同。
同样地,信义的观念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尊重诺言和协议以及始终保持真诚与诚实是中国人所崇尚的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奋与坚韧的精神也被视为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重视工作和学习的努力,并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得以体现,旨在激发个人的自律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这种精神在传统文化中被赞美,并被用来鼓励年轻一代努力学习和努力工作,为未来做好准备。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与包容的精神。
传统文化教导人们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和谐与团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被视为美德,而争斗和冲突则被看作是一种破坏和不和谐的行为。
通过这种观念的传承,中国人形成了和善、友好和包容的形象。
为了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道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教育是通过传授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道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规范。
在道德教育中,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美德观念。
例如,可以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向学生介绍其中所体现的美德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一、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传统美德是指一些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传统文化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这些美德包括仁爱、诚信、忠诚、孝顺、勤劳、尊重等。
虽然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传统美德在塑造人们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公民责任感。
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仁爱与孝顺的美德,使人们能够关爱弱者、帮助他人,并与他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良好关系。
忠诚与尊重的美德,则促使人们对社会规则和法律遵守得更加自觉与坚守,形成自觉的公民意识。
这些美德的传承和培养,对于塑造和培育公民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传统美德对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冷漠和疏离,道德观念的淡化和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得人们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与他人的互动和关怀。
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诚信与尊重的美德可以促使人们互相理解与包容,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勤劳与忠诚的美德则可以增进人与事业之间的稳定和持久性,从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此外,传统美德对于培养个人健康的心理与身心素质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借助传统美德的力量,如仁爱、忠诚、孝顺等,人们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健康的身心素质。
愈发重要的是,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让个人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取得持续的成长和进步。
二、现代社会中传统美德的挑战与应对然而,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对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首先,大量的信息快速传播使得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抢夺了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空间。
其次,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功利主义思潮的泛滥使得一些个人和组织不择手段地追逐利益,而忽视了传统美德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长远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道德教育传统美德结合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78-01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
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
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
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
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
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
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
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
“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
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
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
“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
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
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
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6.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
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
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采取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态度,挖掘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