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 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 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实验步骤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实验步骤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4.装瓶:将配置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中,贴上标签,标签上应包括药品的 名称、化学式、溶液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①天平使用时注意:游码归零,调平,两边都要垫上相同的 纸,左物右码;
②取用砝码和移动游码都应该用镊子; ③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读数,不可俯视或仰视; ④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⑤注意贴测
2.某同学配制25g3%的NaCl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⑤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②__①__⑤__③__④____ (填序号) ,其中 操作错误的是____①____(填序号)。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凹__液__面__的__最__低__处__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素养考点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1(2019•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 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托盘天平未经调0 零即用来称取氯化钠固体 B.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移动游0 码至天平平衡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0 润洗过的试剂瓶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 2Fe 3O 4。
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烧杯、试管、锌粉、硫酸、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 将锌粉放入烧杯中。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
3. 将试管倒立放入烧杯中,使试管的口部浸入到锌粉之中。
4. 在试管的一端点燃蜡烛,使热气气体升起。
5. 观察试管口部是否冒出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看是否可以继续燃烧。
6. 实验结束后,关闭试管口,将试管拿出,继续观察试管口外的气泡。
实验原理:硫酸和锌的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出能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硫酸溅到皮肤上。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试管口,以免溢出氧气。
3. 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口外冒出的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可以继续燃烧。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全市获奖
学生实验报告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药匙、试剂瓶、水、氯化钠三、实验步骤: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g;水g 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2)称量:用称量氯化钠克,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取mL的水。
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用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4)溶解:用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6%的氯化钠溶液g(体积mL);水g(体积mL)。
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把配制好的上述两种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问题与交流:1、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应注意什么3、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验反思:开始实验时多数同学完成得不规范,测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现象严重,需要重申注意事项,反复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2 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改进
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慈洁琳一、使用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二、实验器材:1、教师实验:滴定管,Vernier数据采集器,Vernier 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磁力搅拌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2mol/L稀盐酸,新制氢氧化铜,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试管,烧杯,蒸馏水;2、学生实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 pH试纸,氢氧化钠固体,温度计,玻璃板,试管,小烧杯,胶头滴管,镊子,废液缸。
三、实验改进要点1、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实验,发现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教师选择了有明显现象的氢氧化铜、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和稀硫酸两组实验,进而总结出酸和碱发生反应。
再引导学生思考无明显现象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该怎样验证发生反应?启发学生利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的操作步骤评价实验方案,并不断改进实验方案,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2、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到困惑和遗憾,引入创新的数字化实验,反应出酸和碱反应的特点,溶液的pH和温度都变化,再从电导率的变化引入到酸和碱反应的的本质问题探讨上,揭开反应的微观过程,启发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四、实验原理1、演示有沉淀生成或沉淀消失现象的酸碱反应引发总结酸碱能发生反应,利用酸碱指示剂变色和pH变化来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2、数字化实验仪器:包括传感器(温度、pH、电导率),数据采集器、电脑显示器,将传感器的探头浸没在溶液中,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装置上,随着滴定管中溶液的逐滴滴入,采集不同时间溶液的温度、pH数值,通过电信号采集到采集器上,并转换成可以被电脑显示的数据信号,打开Logger Pro软件,点击采集按钮,即可采集实时数据,并绘制成曲线呈现出来。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无明显现象的酸和碱发生反应;(2)进一步巩固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化学下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实验材料:
1. 盐酸
2. 碳酸氢钠
3. 酚酞指示剂
4. 锥形瓶
5. 均匀玻璃搅拌棒
6. 烧杯
7.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倒入烧杯中。
2. 用酚酞指示剂加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直至颜色变成粉红色。
3. 将盐酸溶液慢慢地加入到含有碳酸氢钠和酚酞指示剂的烧杯中,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 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当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时,产生气泡,并且颜色由粉红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盐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酚酞指示剂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可以用来指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
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戴好实验室护目镜,穿好实验室工作服。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将废液处理好。
3. 实验操作要小心谨慎,不要将盐酸溅到皮肤上,避免受伤。
拓展实验:
1. 尝试使用其他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观察不同酸碱反应的现象和特点。
2. 使用不同酸碱指示剂进行颜色变化实验,比较它们的反应敏感性和变化情况。
化学实验教案初中下
化学实验教案初中下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备氢气,并且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实验器材:锌粉、稀盐酸、试管、氢气收集瓶、火柴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加入适量的锌粉。
2. 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注意要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皮肤。
3.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观察会发现试管中产生了气泡,并且试管壁会变热。
4. 将一氢气收集瓶倒置在试管口,并用火柴点燃氢气收集瓶内的氢气。
5. 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特点,同时可以用湿润的玻璃片将试管口关闭,观察试管内是否会出现水滴。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锌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 2HCl → ZnCl2 + H2。
氢气是一种具有燃烧性的气体,在氧气的存在下会燃烧,产生水。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皮肤或衣物上。
2. 在实验室中使用火柴时要特别小心,避免火灾发生。
3. 在制备氢气时,要注意试管内产生了氢气,不要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4.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累引起危险。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氢气的生成以及氢气的燃烧特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延伸实验:可以尝试用不同量的锌粉和盐酸进行实验,观察氢气的生成量和燃烧时间的变化。
也可以尝试将氢气收集后用针管进行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特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化学实验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化学实验
本文档旨在介绍《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中的化学实验内容。
通过进行化学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索化学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本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实例: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过程。
实验材料: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取一些稀盐酸溶液倒入试管中。
2. 滴加少量酚酞指示剂。
3. 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当试管中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记录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实验结果: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现象。
实验材料:锌粉、稀盐酸。
实验步骤:
1. 将一些锌粉放入试管中。
2. 慢慢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的产生及现象。
3. 记录锌粉完全消失时加入的盐酸体积。
实验结果: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
实验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产生的现象。
实验材料:镁条、打火机或火柴。
实验步骤:
1. 点燃打火机或火柴,使其燃烧产生火焰。
2. 将镁条靠近火焰,并注意观察。
实验结果:金属与氧气反应会产生明亮的光和火焰。
以上仅为《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中的部分化学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反应过程。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的化学实验设计题教案
初中的化学实验设计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制备氧气,观察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溶液、试管、试管夹、架子、酒精灯、玻璃棒、木楔、点火器、水盆。
实验步骤:
1. 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填满试管的一半。
2. 将试管夹夹在试管上,并将试管倒置放在试管夹上。
3. 在试管底部加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直至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4. 用木楔把试管垂直挺起,使试管口冒气。
5. 用点火器点燃试管口冒的气体,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注意保持实验场地整洁。
2. 加热试管时,要避免试管碰撞或开孔,以免发生意外。
3. 燃烧氧气时,要保持安全距离,注意不要靠近试管口。
实验结果:观察到氧气的性质,包括氧气能激发火焰,燃烧更加旺盛,有一定的活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制备了氧气并观察了其性质。
氧气是一种能激发火焰的气体,
对于生活中的燃烧反应有很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气的性质,学习氢气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氢气气囊、氢气气球、氢气发生器、点火装置、燃尽器。
实验步骤:
1. 将氢气气囊或气球连接至氢气发生器的出气口,打开氢气发生器,使氢气充满气囊或气球。
2. 用点火装置点燃氢气气囊或气球上的氢气,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
3. 将氢气燃烧的气球放在燃尽器内,观察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水的现象。
4. 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氢气的性质,比如氢气是无色、无味的,能够燃烧等。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氢气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氢气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2. 燃烧氢气时,要确保周围环境通风良好,避免发生火灾。
3. 操作时要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切勿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实验,可以得出氢气是可燃气体,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结论。
实验拓展:可以设计其他与氢气有关的实验,比如氢气的密度测定实验、氢气的制备实验等。
实验设计者:XXX老师
备注:本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操作。
初中化学下册实验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实验教学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化学物质的制备方法;
2. 掌握硫酸铜的制备过程;
3. 熟悉化学实验操作规范。
二、实验原理:
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多种用途。
制备硫酸铜的方法是将铜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烧杯、试管、玻璃棒、玻璃棉等实验器材;
2. 铜片、稀硫酸等试剂。
四、实验步骤:
1. 将适量铜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2. 用玻璃棒搅拌反应溶液,观察反应过程;
3. 反应结束后,将溶液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硫酸溅到皮肤上;
2. 废弃液体要按规定处理,不能随意倒掉;
3.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实验制备得到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可以用来做其他实验或化学反应。
七、实验延伸:
1. 利用硫酸铜溶液进行其他化学实验,如检测还原剂等;
2. 研究硫酸铜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及应用。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硫酸铜的制备方法,并了解了硫酸铜的一些基本性质,对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
2.假黄金(Cu、Zn合金)外形与黄金相似,请你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用 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 提示:方法一:灼烧,若表面变黑,则为假黄金;若表面不变化,则为真黄金。 方法二:放入稀硫酸中,若表面冒气泡,则为假黄金;若表面无变化,则为 真黄金。 方法三:放入CuSO4溶液中,若表面变红色,则为假黄金,否则为真黄金。
实验活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 和某些化学性质
1
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2
实验用品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 火柴。 实验药品: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或白铜 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锤子、铝丝、铁丝、铜丝、硫酸亚铁溶液、铅 蓄电池、导线、电键、小灯泡。
17
5.要除去银粉中含有的少量铜粉,可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
A.硝酸汞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硫酸锌溶液
D.稀硫酸
【解析】选B。由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因此铜可以和硝酸银溶液
反应生成金属银和硝酸铜溶液,这样就可以把铜除去,故选B。
18
6.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 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
<
4
(3)金属导电性的实验设计。 ①操作:将铝丝、铁丝、铜丝、黄铜片分别接入如图所示的 装置中,闭合开关。 ②现象:灯泡发光,说明以上金属具有_______导。电性
5
(4)金属导热性的实验设计。 ①操作:分别用坩埚钳夹持铝丝、铁丝、铜丝、黄铜片的一 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儿,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另一端。 ②现象:会感觉___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5)金属延展性的实验设计。 ①操作:用锤子反复敲打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 ②现象:会发现金属片_____,说明金属和合金具有延展性。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1《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和中性物质的特点,学会使用通用指示剂进行酸碱中性试验,并学会观察酸碱中性物质的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酸溶液会转红,碱溶液会转蓝,中性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酸、碱、通用指示剂(酚酞或溴甲酚等)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酸、碱和中性物质溶液。
2. 在酸溶液中滴加通用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在碱溶液中滴加通用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在中性物质溶液中滴加通用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记录及分析:记录每个溶液在加入通用指示剂后的颜色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实验总结:总结酸、碱和中性物质在通用指示剂作用下的颜色变化规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注意事项: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注意使用器皿与试剂,避免溅出。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及其他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通过实验,学习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这对于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和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回顾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2.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并能准确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3.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溶液配制是否成功,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将实验操作步骤分解为若干小步骤,逐一讲解、演示,确保学生掌握每个环节。
3.合作探究,提高能力: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突破重难点,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通过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实验结果。
4.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3.强调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总结与拓展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配制
课题: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二课时)——溶液的配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计算,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含义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相关计算。
2.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练习固体的取用、液体的量取等基本实验操作,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合作,有目的的完成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仪器的选择,培养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有效筛选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能从概念含义的本身分析出操作误差和人为误差。
2. 通过对溶液稀释与浓缩的计算,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的方法对两类有关溶液的计算提升统一到数学计算中的寻找等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方案设计,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2.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实验和误差分析,培养主动交流、乐于实践、善于合作、科学严谨等品质,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一)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策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交流统一认识,然后合作完成实验。
2.溶液的稀释和浓缩计算。
策略: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方法找不变量列等式。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策略:交流、讨论,归纳出从概念含义的本身分析出操作误差和人为误差仪器药品1.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50mL、10mL)、滴管、烧杯、玻璃棒、药匙、空白试剂瓶、称量纸2.药品:氯化钠、水资料0.9%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是什么其实最准确的来说0.9%氯化钠注射液才真正叫做生理盐水,其他解释都不准确。
所以大家都要记住咯。
那0.9%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是什么?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洗涤伤口等;还用于产科的水囊引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设计》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李君蕾
教学地位分析:
《广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提出了“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具有初步的条件控制意识,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了解物质的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等化学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考试要求。
再结合近三年的《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上传递的精神:近三年都出现了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通过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综合地考查了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物质分类的思想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包括制定计划、解释与结论以及书面表达等科学探究要素在内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有必要在常规教学中渗透训练和复习阶段进行系统地综合训练,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
2、能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书写实验报告。
3、能针对一个化学问题所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优劣可行性的判断,或在多个实验方案中选择符合实际的合理方案,同时对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先让学生尝试解决一道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题目,并进行讨论、评价;
2、与学生共同寻找实验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注意要点、解题策略以及实验原理设计上体现的分类、思维有序性等学科思想方法;
3、在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实验的设计,并多方面考虑合理性、评价优劣可行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善于动脑、敢于置疑的科学精神,培养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通过对问题讨论、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增强协作精神。
4、通过对一些简单探究实验的设计,增强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
1、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2、对实验方案进行合理评价;
3、正确用科学语言表述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分析实验是否
合理、可行。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策略: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原理(多方面考虑它的合理性)→设计操作步骤→用准确规范的语言书写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可行、合理
分类的思想、思维的有序性
2.实验操作——严谨、简捷
3.实验报告书写——准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