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贮藏保管

合集下载

中药贮藏保管方法经验谈

中药贮藏保管方法经验谈

中药贮藏保管方法经验谈
1. 温湿度控制:中药贮藏保管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药材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发霉。

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摄氏度为宜。

2. 包装密封:药材在贮藏时需要做好包装密封,防止虫鼠侵害和空气氧化的影响。

建议使用密封袋或密封瓶等容器,尽量排除空气。

3. 避光处理:中药材容易受光线照射而降低药效,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

建议将药材放置在不透光的容器中,或者使用黑色袋子进行包装。

4. 定期保养:中药贮藏保管需要定期检查,及时清理杂质和发霉的药材,避免传染其他药材。

还要注意定期更换包装袋或容器,确保密封性和干燥性。

5. 分类贮藏: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应进行分类贮藏,避免混杂和交叉感染。

可以按照功效、性味等特性进行分类,分别贮放在不同的容器中。

6. 防虫防鼠:中药材容易吸引虫鼠,因此要注意灭虫防鼠。

可以使用一些天然杀虫剂或放置干燥剂,如硼酸、花露水等,以保护中药材的完整性和质量。

7. 避免污染:在贮藏和保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中药材受到污染。

避免使用有异味的容器、避免近距离接触动物和化学物质,
以免药材被污染影响质量。

总之,中药贮藏保管需要保持干燥、通风、防虫防鼠等条件,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保养,并注意分类贮藏和避免污染,才能更好地保存中药材。

常用的中药贮藏与养护方法

常用的中药贮藏与养护方法

六.气调养护 气调即空气组成的调整,简称“CA”贮藏。气调养护, 系指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调节或控制密封容器内 的气体组成成分,降低氧的浓度以防中药变质的方法。 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科学而经济的贮藏方法。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60Co-r射线辐射技术、气幕防潮 技术、气体灭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埃-京氏杀虫技 术、高频介质电热杀虫技术等。应根据中药的品种、 特性、季节气温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特殊中药 应重点保护,做科学养护,保证质量,降低损耗。
三.密封养护 密封或密闭贮藏可以避免外界空气、光线、温度、湿度、 微生物、害虫等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如刺猬皮、蜣螂虫等 动物类药材可以采用生石灰埋藏贮存,熟地黄、龙眼肉等 可用薄膜材料密封于密闭容器贮藏等。 四.化学药剂养护 本法主要适用于储藏大量药材的仓库。适用于中药防霉杀 虫剂很少,以选择毒性小的为宜,常选用不易残留的化学 熏蒸法来灭菌杀虫。常用磷化铝或硫磺熏蒸。需注意熏蒸 后通风排毒。 五.对抗同贮养护 本法为利用不同性能的中药和特殊物质同贮具有相互制约、 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现象的传统贮藏养护方法。如泽泻、 山药等与丹皮同贮防虫保色,番红花防冬虫夏草生虫,花 椒与地龙、蕲蛇、金钱白花蛇及全蝎同贮防虫蛀,冰片与 灯心草同贮防霉变等。此外,某些药物与乙醇或白酒密封 贮存也是较好的养护方法。

一.干燥养护 干燥是保存中药的最基本条件。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 干法、阴干法、烘干法、木炭干燥法、生石灰干燥法、 通风干燥法、密封吸湿干燥法、微波干燥法、远红外 干燥法、太阳能集热器干燥法等。如枣仁、知母宜阴 干;大黄、山药可以烘干;人参、鹿茸采用石灰干燥 法;款冬花、红花运输时常采用木炭干燥法。 二.冷藏养护 采用低温(0~10°C)贮存方法,可有效防止不宜烘、 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异现象发生。如人参、 蛤蟆油等常用此法。

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

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
❖2. 质量要求
➢ 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限量规定。
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
(十一)鉴别 ❖1. 特点
➢ 鉴别系指检验药材或饮片真实性的方法。包括经验鉴别、 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
➢ 薄层色谱法目前被作为中药真伪鉴别的首选方法。尽量不 宜采用达不到专属性要求的其他鉴别方法。
❖2. 质量要求
➢ 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
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5. 泛油
➢ 泛油又称“走油”,系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 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 、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 含油质多的药物,常因受热过高其内部油质溢出表面,造 成泛油现象。如苦杏仁、桃仁、柏子仁、当归、炒酸枣仁 等。
➢ 含糖分多的药物,常因受潮造成返软,出现泛油现象。如 枸杞子、天冬、麦冬、玉竹、牛膝、黄精、熟地黄等。
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
(十二)包装检查 ❖ 质量要求
➢ 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章“药品 包装的管理”规定外,还应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这在 饮片的贮存、保管及运输过程中起着保质、保量的作用 。
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一)贮藏保管方法
❖1. 传统贮藏保管方法
➢ (1)清洁养护法:主要对中药材及其饮片、仓库及其周围 环境保持清洁以及库房的消毒工作。
➢ 易挥发的药物如肉桂、沉香、厚朴等。
❖10. 腐烂
➢ 系指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引起 发热,使微生物繁殖和活动加快,导致腐烂的现象。
➢ 易腐烂的药物如鲜生地黄、鲜生姜、鲜芦根、鲜石斛、鲜 白茅根、鲜菖蒲等。
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11. 自燃
➢ 自燃又称冲烧,系指质地轻薄松散的药材,由于本身干 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胞代 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以上时,热 量从垛中心冲出垛外,轻者起烟,重者起火。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储存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储存环境、储存设备、储存操作、储存记录和储存安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规范。

一、储存环境1.1 温湿度控制:中药饮片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在温度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40-60%的范围内,避免高温、高湿度或者低温、低湿度环境对饮片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2 光线控制:中药饮片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药材的有效成份因光照而降解。

1.3 空气质量控制:储存中药饮片的场所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有害气体和异味的污染,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进行空气质量的控制。

二、储存设备2.1 储存柜或者柜架:选择具备通风性能的储存柜或者柜架,以便空气流通,避免湿度积聚和霉菌滋生。

2.2 包装材料:中药饮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如草纸、塑料袋等,以保护饮片免受潮湿和污染。

2.3 防潮措施:储存设备应采取防潮措施,如在储存柜或者柜架中放置干燥剂,以吸湿保持饮片的干燥状态。

三、储存操作3.1 入库检查:对每批中药饮片进行入库检查,包括外观、气味、湿度等方面,确保饮片符合质量要求。

3.2 分类储存:根据中药饮片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药材之间相互影响。

3.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药饮片的质量和数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储存环境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储存记录4.1 入库记录:对每批中药饮片的入库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批号、生产日期、产地等,以便追溯和管理。

4.2 温湿度记录:定期记录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掌握储存条件的变化和调整。

4.3 检查记录:对储存设备、饮片质量和数量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储存管理的措施。

五、储存安全5.1 防火措施:储存中药饮片的场所应设置防火设施,如灭火器、防火墙等,确保储存安全。

5.2 防盗措施:采取防盗措施,如安装监控设备、加强门窗的防护,以避免中药饮片被盗。

中药储存与养护总结

中药储存与养护总结

中药储存与养护总结
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正确
的储存与养护方法能够延长中药材的保存时间,保持其药效和营养成分,提高药材的使用价值。

下面我将就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中药材的储存要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和受潮。

潮湿的环境容
易导致中药材发霉变质,影响药材的品质。

因此,储存中药材的环境要保持干燥,可以选择通风良好的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其次,中药材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防虫防蛀。

一些中药材容易受到害虫的侵害,因此在储存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防虫、防蛀的方法,比如放置一些防虫剂或者在中药材周围放置一些驱虫的植物,以保证中药材不受虫害。

另外,中药材的包装也非常重要。

在储存过程中,要选择干净、无异味的容器
进行包装,避免与有害气体接触。

同时,包装要严密,防止空气、湿气进入,导致中药材变质。

可以选择密封性好的袋子或者罐子进行包装,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此外,中药材的养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避免中药材受到
阳光直射,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以免影响中药材的药效。

另外,中药材在使用前要进行清洗和晾晒,确保中药材的干净和卫生,提高中药材的使用效果。

总的来说,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是需要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

正确的储存与养
护方法能够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提高中药材的使用价值。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让中药材发挥最大的功效。

中药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中药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中药储存养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保护中药材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药材生产、经营、使用等单位。

第三条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四条中药材的储存养护工作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中药材质量和使用效果。

第五条中药材储存养护工作的具体事项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中药材的储存养护应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遵守节能减排的要求。

第七条中药材应储存于专用储物间、仓库等地方,不得与有毒物品等混存。

第八条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第二章中药材储存环境管理第九条中药材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防潮,温度、湿度适宜。

第十条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避免暴晒、受潮、受热,避免与有毒气体接触。

第十一条中药材库房应保持整洁,库房内温度、湿度应符合储存要求,应有专人定时清洁、检查。

第十二条中药材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应使用专用仪器定期检测。

第十三条中药材储存环境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潮湿地区应加强防潮措施。

第十四条中药材库房应禁止烟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第十五条中药材库房内不得存放食品、化学品、荧光剂等有害物品。

第十六条中药材储存环境应安全可靠,设有防火设施和防雷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七条中药材库房应定期清理油污,加强防火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第三章中药材的分类储存第十八条中药材应按照不同的性质、用途分类储存,避免混存造成交叉感染。

第十九条中药材应分类存放于专用货架、货柜等设备上,标明名称、数量等信息。

第二十条中药材的分类应根据其化学成分、药效等特性进行,保持分类明确、整齐有序。

第二十一条中药材存放时应避免摞放过高、过密,以免压坏变形,影响品质。

第四章中药材的养护管理第二十二条中药材的养护工作应加强日常监测,检查变质情况,及时处理。

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 (4)对抗同贮法:系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 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的贮存方法。
此法仅适用于少数药物。如花椒与蕲蛇、白花蛇、蛤蚧、 全蝎、海马等同贮;丹皮与泽泻、山药、白术、天花粉、 冬虫夏草等同贮;细辛与人参、全蝎、海马等同贮;大蒜 与土鳖虫、蕲蛇、白花蛇等同贮;三七与樟脑同贮;胶类 药物与滑石粉或米糠同贮;荜澄茄、丁香与人参、党参、 三七等同贮,均能达到防止虫蛀、霉变或泛油的目的。
特殊气味的物品主要是50°白酒或95%药用乙醇。
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2. 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
➢ (1)气调养护技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 二氧化碳的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 态,达到贮藏保管目的。
➢ (2)其他新技术:气幕防潮技术、远红外辐射干燥技 术、微波干燥技术、气体灭菌技术、环氧乙烷防霉技术 、混合气体防霉技术、低温冷藏技术、蒸汽加热技术、 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无菌包装技术、60Co-γ射 线辐射技术等。
➢ 易潮解溶化的药物有:咸秋石、硇砂、青盐、芒硝等。
❖8. 粘连
➢ 系指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药物及胶类药物,受 热或受潮后粘结成块的现象。
➢ 易粘连的药物如乳香、没药、阿魏、芦荟、儿茶、鹿角 胶、阿胶、黄明胶等。
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9. 挥发
➢ 系指某些含挥发油的药物,因受空气和温度影响及贮存日 久,使挥发油散失,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的现象。
➢ 易挥发的药物如肉桂、沉香、厚朴等。
❖10. Leabharlann 烂➢ 系指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引起 发热,使微生物繁殖和活动加快,导致腐烂的现象。
➢ 易腐烂的药物如鲜生地黄、鲜生姜、鲜芦根、鲜石斛、鲜 白茅根、鲜菖蒲等。

中草药的保管和贮存方法

中草药的保管和贮存方法

中草药的保管和贮存方法
1. 干燥阴凉处贮存:中草药应放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远离阳光直射和潮湿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变质。

2. 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中草药的贮存温度应控制在20℃到25℃之间,避免高温或低温引起药材质量的变化。

3. 防止虫害侵袭:中草药易受虫害侵袭,因此应采取防虫措施,如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药专用的防虫剂进行喷洒,或者在中草药的存放处放置一些防虫剂。

4. 分类储存:根据不同的中草药特点和贮存要求,将中草药分门别类、分类存放,避免药材之间交叉污染和相互影响。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草药的贮存情况,发现有虫害、霉变或其他问题的药材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其他药材的质量和保质期。

6. 防潮密封包装:对于一些易潮湿或易受氧化变质的中草药,可以采用密封包装的方法,如用塑料袋、锡纸袋等包装好后,再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贮存。

总之,中草药的保管和贮存方法要注意控制湿度和温度,防止虫害侵袭,定期检查,分类存放以及适当的包装。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持中草药的药效和质量。

影响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常见因素与对策

影响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常见因素与对策

影响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常见因素与对策一、引言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中药的储存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虫害、鼠害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中药的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见因素1.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中药贮藏与养护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导致中药的霉变、腐烂等现象,而过低的温度和湿度则可能导致中药的干燥、裂纹等现象。

因此,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键。

2.空气和光照空气中的氧气和光照都会对中药产生氧化作用,导致中药的变质。

因此,在中药的贮藏与养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空气和光照的直接接触。

3.虫害和鼠害虫害和鼠害是中药贮藏与养护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这些害虫和老鼠会啃食中药,导致中药的损坏和变质。

因此,在中药的贮藏与养护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虫防鼠措施。

4.药材本身的性质不同种类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气味、色泽、水分含量等。

这些性质的变化也会对中药的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中药的贮藏与养护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5.包装材料和方式包装材料和方式的选择也会对中药的质量产生影响。

一些包装材料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对中药产生污染。

因此,在选择包装材料和方式时,应选择无毒、无害、环保的材料和方式。

6.贮藏时间和方法贮藏时间和方法的选择也会对中药的质量产生影响。

过长的贮藏时间和不正确的贮藏方法都可能导致中药的变质。

因此,在选择贮藏时间和方法时,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需求进行选择。

三、对策1.控制温度和湿度在中药的贮藏与养护过程中,应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可以采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

2.避免空气和光照的直接接触在中药的贮藏与养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空气和光照的直接接触。

可以采用密封包装或放置在暗处等方法来保护中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技术—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技术—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

对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或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饮片,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贮存方法: (1)含淀粉多的饮片,如山药、粉葛、天花粉等,应贮存在 通风干燥凉爽处,以防虫蛀。 (2)含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如党参、熟地黄、肉苁蓉 、天冬等,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处,以防吸潮变软发粘、霉 烂虫蛀。
(3)含挥发油多的饮片,如薄荷、川芎、当归、荆芥等,贮 存时室温不宜太高,否则容易散失香气或泛油,应置阴凉 干燥处贮存。 (4)种子类中药因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莱菔子、 薏苡仁、扁豆等,若包装不坚固则易受虫害及鼠咬,故应 密闭贮藏。 (5)酒炙的饮片如酒当归、酒大黄、酒续断等,醋炙的饮片 如醋延胡索、醋芫花、醋香附、醋三棱等均应贮于密闭容 器中,置于阴凉处贮存。
5、翻垛通风法:将垛底中药饮片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风垛 ,使热气及水分散发。一般在梅雨季节或发现药材含水量较 高时采用,为了增强通风效果,可利用电风扇、鼓风机等机 械装置加速通风。 6、密封吸湿法:是贮藏方法中的密封法同养护方法中干燥 法的结合,即将中药饮片密封在一定的空间内,采用合适的 吸湿剂以吸收饮片中的水分,进而保证饮片的质量。
近年来还进一步研究如何防止中药在贮藏养护过程 中毒物的污染,以符合21世纪无残毒、无公害绿色中药 的要求。目前中药饮片常用养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清洁养护法
清洁养护法是对库房、贮存容器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 是贮存保管工作的基础。
重视库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可以杜绝害虫感染,恶化 害虫的生活条件,因此清洁卫生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 本、最有效方法。
(2)贵细中药的贮存 贵细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麝 香、牛黄、羚羊角、海马、海龙、马宝、狗宝、猴枣、熊 胆、蛤蟆油、三七、西红花、珍珠、冬虫夏草等,应与一 般饮片分开贮藏,专人管理,并注意防虫、防霉,密封后 置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细贵药品中的麝香,应用瓶 装密闭,以防香气走失;牛黄宜瓶装,在霉雨季节时放入 石灰缸中,以防受潮霉变;人参极易受潮、发霉、虫蛀、 泛油、变色,也应放入石灰缸内贮存等。

中药饮片保管储存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保管储存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保管储存管理制度
一、中药饮片仓库应当具有足够的面积,保持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的工作运转。

应当定期进行中药饮片养护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养护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当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中药饮片入库后,应及时归类入位。

中药饮片摆放时应将中药饮片标签或标有中药饮片名称的一面朝外。

三、养护员应对中药饮片性能比较熟悉,并能指导保管人员对中药饮片进行合理储存。

养护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合格才能上岗。

药库保管员应经常检查中药饮片质量情况和效期,调整近效期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出库前,应当严格进行检查核对,不合格的不得出库使用。

遵循效期中药饮片先进先用、近期先用原则。

四、养护人员应坚持按中药饮片养护管理的程序,每季度对在库中药饮片根据流转情况进行养护与检查,做好养护记录。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科室主任,对有问题的中药饮片设置明显标志并暂停发货。

定期盘点库存,核对中药饮片账目,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查出原因。

五、配合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中药饮片存放实行色标管理。

待验区、退货区--黄色;合格品区、待发区--绿色;不合格品区--红色。

六、按照中药饮片温湿度储存条件的要求,设置适宜温湿度条件的恒温库。

常温库在0-30℃之间,阴凉库温度≤20℃,冷库温度在2-8℃之间,正常相对湿度在45%-75%之间。

七、对库房温湿度实施监测、控制工作,每日上午10:
00、下午4:00各记录一次库内温湿度。

根据温湿度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除湿等措施。

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

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
炒制
清炒(不加辅料)和加辅料炒,根据火候和程度分为炒 黄、炒焦、炒炭等。
炙制
先拌辅料后炒药、先炒药后加辅料、辅料与药物同炒等 方法,常用辅料有酒、醋、盐、姜、蜜等。
煅制
明煅(敞锅)、煅淬和闷煅(密闭锅)等方法,使药物 酥脆易碎或炭化存性。
蒸煮燀制
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煮是将药物与水或辅 料同置锅中加热;燀是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 分离种皮的方法。
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
目录
• 炮制品基本概念与分类 • 质量要求与标准 • 贮藏保管原则及方法 • 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 监管体系建设与完善建议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炮制品基本概念与分类
炮制品定义及目的
炮制品定义
中药炮制品是指中药材经过加工 炮制后,转变为具有特定治疗作 用和用药形式的药品。
煅制品
将药物用火煅烧至酥 脆或炭化,以改变药 性或便于粉碎。
蒸煮制品
将药物用水蒸气蒸煮 至一定程度,以改变 药性、增强疗效或降 低毒性。
炮制方法与工艺流程
净选加工
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 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
饮片切制
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用刀具切成一定规格的片、 段、块、丝等形状。
国际化标准对接
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中药 炮制品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中药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医疗 保健需求的增长,中药炮制品的 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同时消费 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
将不断提高。
多元化市场需求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开发具有不同功能、剂型和包装 的中药炮制品,满足市场的多样

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制度一、前言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而中药材的储存养护管理则是保障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药材的质量,制定和执行科学的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本要求1. 中药材储存场所中药材储存场所应选地干燥通风,避免受潮,潮湿环境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防止垃圾积存;储存场所应保持常温和适宜的湿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储存场所应避光,防止直射日光及其他光线照射,保持充分通风。

2. 中药材分类储存中药材根据其性味、功效和特点进行分类储存,分门别类,避免交叉污染。

3. 中药材储存容器储存容器应选材质优良,无异味和异物的容器;储存容器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储存容器应标明中药材的名称、产地、储存时间等信息。

4. 中药材储存温度和湿度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要求,需根据中药材的特性进行储存;一般来说,中药材的储存温度应保持在15-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5. 中药材储存期限对于不同的中药材,其储存期限有所不同,要定期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6. 中药材储存周转中药材的储存周转应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存货的新鲜度和新鲜度。

三、储存管理1. 中药材储存监测中药材储存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监测,检查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异味、发霉等异常现象。

2. 中药材储存检验对于储存中的中药材,应定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稳定。

3. 中药材储存记录对于中药材的储存情况、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和湿度等应当有详细的记录,以备查验。

四、养护管理1. 中药材包装中药材应进行合理包装,选择质量好、无异味的包装袋或者容器,避免外界污染。

2. 中药材干燥处理对于中药材,特别是易潮湿的中药材,需要进行干燥处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

3. 中药材防虫控虫中药材的储存中需进行防虫控虫,采取物理和化学手段控制中药材的虫害。

五、应急处理1. 中药材质量问题如果发现中药材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影响其他中药材的质量。

中药材储存标准

中药材储存标准

中药材储存标准
中药材的储存应符合以下标准:
1. 温度控制:药材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和高温环境中。

一般建议保存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2. 湿度控制:药材对湿度较为敏感,应防止受潮。

药材的储存环境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3. 光照控制:药材应避免直接暴露在光线下,可以选择使用不透明的容器或储存柜。

4. 防虫控制:药材储存时应做好防虫措施,避免虫害对药材的损坏。

可以使用密封包装或放置防虫剂等方法。

5. 避免异味:药材应与具有较强气味的物品隔离储存,以防止异味的传递和污染。

6. 贮存期限:药材应定期检查,过期或长时间未使用的药材应及时清理或更新。

7. 包装要求:药材应采用透气性好的包装材料,有效避免潮气积聚。

8. 分类储存:不同种类的药材应分类储存,防止相互交叉污染。

以上标准可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和储存环境的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建议依据药典或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储存管理。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从古至今,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和文化的不断演进,中药行业逐渐形成了以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为核心的三大支柱产业。

其中,中药材一般是指未经过炮制加工的原药材,中药饮片则是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并经过炮制加工过后形成片、段、块等,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而中成药是在中药材或者中药饮片的基础上加工制成丸、膏、散等,并可直接取用的现成药品。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倘若贮藏保管不当,便会因温度、湿毒、空气等因素造成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变色、变味、风化等,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在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向大家简单介绍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经验,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1.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经验正确有效的贮藏保管是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采集、炮制、加工后的又一重要环节,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

而贮藏保管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综合性、技术型的工作,不仅对入库前的检查工作以及贮藏保管的库房有较高要求,对贮藏的容器以及分类也有相应要求。

1.入库前的检查工作。

在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准备进入库房之前,检查验收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水分控制是检查验收工作中的重要一项。

当中药材所含的水分在适宜标准范围内可起到很好的防止霉变虫蛀、腐烂的效果,同时还能保证临床用药的配方能够准确计量。

一般认为,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在贮藏时所含的水分应要在7%-13%之间,像蜜炙品的含水量应要在15%以下,而烫制后醋淬制品的水分量不得超过10%,一旦含水量超过安全标准则会影响到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

另外,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包装也是很重要的,当包装不妥当时很容易会因受潮破损而出现变质或者变异现象。

总而言之,在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进入库房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查验收工作,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必须要采取处理措施,待问题解决后方能入库,含水量超标的中药材可进行烘干或者晾晒,变质或者变异的中药材则要及时进行机器筛选。

中药常用的贮藏方法

中药常用的贮藏方法

中药常用的贮藏方法
中药常用的贮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干燥保存:中药容易受潮变质,因此应当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贮藏。

可以将中药放在通风的柜子或者抽屉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 避光保存:有些中药对阳光敏感,容易失去活性成分或者发生化学变化。

因此,在贮藏中药时应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选择阴凉、避光的地方。

3. 密封保存:中药的有效成分容易挥发、氧化或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将中药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进行保存。

可以使用密封袋、玻璃瓶或者密封罐等容器,确保中药的保存质量。

4. 防虫保存:中药中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很容易受到虫害的侵扰。

可以在储存中药的容器中放入防虫药片或者一些具有防虫作用的植物叶子,如樟脑球、柏树叶等。

5. 温度适宜:中药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应保存在
15℃~25℃的温度范围内。

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对中药品
质的影响。

6. 分开存放:不同的中药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最好将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中药分开存放,避免相互污染或者影响药效。

以上是中药常用的贮藏方法,通过合理的贮藏可以保持中药的药效和品质,延长其使用寿命。

中药的贮藏

中药的贮藏
• 药材风化的处理:以预防为主。将易风化的药材放置于阴凉、避风处, 密闭贮藏。
2020/8/5
(7)潮解
• 潮解是某些固体药材在贮藏当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后,自身发 生溶解的现象。凡盐类矿物药,容易发生潮解。如秋石、青盐和硇砂 等。
• 药物潮解的处理:以预防为主。将易潮解的药材密封贮藏,使用的包 装物应能隔水防潮,贮藏于干燥处,保持仓库内干燥、通风。
2020/8/5
(2)吸潮法
• 吸潮法,就是采用吸潮剂或吸潮器,吸收仓内空气中或药材中过多的 水分,从而保持药材干燥不受潮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吸潮剂有:生石 灰、干木炭、无水氯化钙。
• 吸潮剂的放置有两种方法:一是敞开式吸潮,将吸潮剂放置于货架底 下或走道边上,主要用于吸除仓内空气中的水分。二是密闭式吸潮, 将吸潮剂与药材同放于密闭的容器内,主要用于吸除药材中过多的水 分。但放置吸潮剂时,应注意它与药材的比例要适当,以免药材失水 过多,造成枯裂。
2020/8/5
(8)熔化粘结
• 熔化粘结是某些固体药材受热后发生熔化,互相粘结成团的现象。凡 富含粘胶质的树脂类、膏类药材,以及富含粘性糖质类药材,容易发 生熔化粘结,如芦荟、儿茶、乳香、没药、阿魏、熟地和天冬等。
• 药材熔化粘结的处理:以预防为主。将易发生熔化粘结的药材贮藏于 阴凉干燥处,包装宜用木箱或竹筐,避免重压及受热。
2020/8/5
(4)变色
• 每种药材都有其固有颜色,如果其固有颜色发生变异,就叫变色。变 色往往是药材质量发生变异的主要标志之一。容易变色的药材,如花 类、杞子、银耳和山药等。
• 药材变色的处理:药材发生变色后,难以恢复原色,应以预防为主。 在药材贮藏中,要注意将易变色药材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潮、防热、 避光及适当通风,尽量做到勤进快销、先进先出。花类药材及颜色鲜 艳药材,一般不宜熏硫黄,以免引起褪色。

中药的储存原则 -回复

中药的储存原则 -回复

中药的储存原则-回复中药的储存原则是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不受损,保持药材的干燥、无虫害和无异味。

以下是中药的储存原则的详细解释和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储存环境中药材最好储存在一个干燥、凉爽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同时,储存环境中应该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动,以防止霉菌的生长。

2.正确包装中药材将中药材装在干燥、无异味的容器中,可以选择使用玻璃瓶或金属罐。

在装入中药材之前,应将容器彻底清洗和晾干。

另外,为了防止湿气进入容器,可以在容器内放置一小块干燥剂或一片香砂糖,并用透明胶带封口。

3.避免湿气滋生湿气是中药材容易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湿气滋生。

一种方法是将中药材放在干燥剂中储存,例如放在干燥的纸张或者烘干后的稻谷中。

此外,可以将中药材放在密封袋中,并在袋子内放入少量的花椒或草木灰。

这些物质都有较强的吸湿性,可以起到保持中药材干燥的作用。

4.防止虫害中药材中常常含有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很容易受到虫害侵袭。

为了防止虫害,可以在中药材的存放地点放置一些驱虫剂,如樟脑丸、苏打粉或高锰酸钾等。

此外,还可以将中药材放在密封袋中,并在袋子内放入几片没有异味的萝卜。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虫害的发生。

5.定期检查和整理储存中药材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整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检查时要注意观察中药材的颜色、气味和形态,如发现有异样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对于已过期的中药材或无法确定保质期的中药材,应当予以清理或及时鉴别。

在整理时,应按照将近期使用的中药材放置在容易取得的位置,以免长时间储存导致中药材的质量下降。

总结起来,中药的储存原则涉及到选择适当的储存环境、正确包装中药材、避免湿气滋生、防止虫害以及定期检查和整理。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以便在需要时能够使用到有效的中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药贮存养护 工作,先后编写了大量著作:《中药材养护知 识》、《中药材保管技术》、《中药材贮藏保管 知识》、《医药仓贮技术》、《现代中药养护 学》等专著。
中药养护学的任务
• 运用贮存和养护中药的方法和技术,保证中药的质 量和数量。
• 根据法规要求,掌握中药特点,合理进行养护。 • 利用科学规律,研究新的养护技术和方法。
自己在较差的外界条件下可不霉不蛀(如丁香等),某些药材与其他药材共同存 放,还可使其他药材避免虫蛀,如花椒、山鸡椒、大蒜等。
(6)植物色素类
• 在植物各个器官中呈现不同天然的色彩,这是由于植物色素 (plant pigment)的存在。此类色素多为水溶性,主要溶存于细 胞质、细胞液中。
• 药材的颜色可以从外观上表现出内在的质量,所以颜色也是鉴别 药材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 唐代不仅讲求道地药材,而且对药材的贮藏养护也十分 讲究。
• 《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诸药未即用者,候天大晴明 时,于烈日中暴晒,令大干,以新瓦器贮之,泥头密 封,须用开取,急封之,勿令中风湿之气,虽经年亦如 新也……。”
• 对中药贮藏、干燥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防 潮、防霉、防鼠的方法。
1.霉菌
• 人们一旦服用了发霉的药,就可能引起肝、肾、神经系 统、造血组织等方面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癌症(如黄曲 霉毒素等)。
• 药物发霉后,即使经过处理,药材本身也会色泽变暗,气 味淡薄,影响疗效。
2.药材发生霉变的主要原因
• 药材霉变的原因是空气中存在许多真菌孢子,当其落在药 材表面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成菌丝,分泌一种 酵素,溶蚀药材组织,使药材有效成分破坏,失去药用价 值。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原因有:
• 挥发油存在于植物体的各器官中。
(5)挥发油类
• 挥发油应贮存于干燥及棕色的密闭玻璃容器中,最好将瓶装满,置于凉爽避光的处 所。
• 对温度必须控制,夏季尤须注意,防止挥发油散失或走油,并且堆垛不宜紧密、重 压,以免破坏药材的含油组织。
• 在加工时应采用较低温度干燥,一般不宜超35%,以免挥发油散失。 • 某些含有挥发油的药材,其本身具有杀虫、杀菌的作用,因此在贮存过程中,不仅
中药养护学的定义
• 中药养护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专门进行中
药的贮存保管,防止中药变质,保证中药质量, 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一门科学。
• 研究对象:中药材、饮片、中成药的养护理论
和实践。
• 研究范围:中药变异发生的规律;贮存与养护
的方法;中药仓库的类型及要求;中药的包装及 种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查、质量要求等。
(3)鞣质类
• 故防止鞣质氧化变色一方面要减少与氧接触,另一方面 是破坏或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 在药材加工过程中,对于含有鞣质的植物,如处理不 当,常可形成不同颜色。鞣质遇铁盐,变成黑色,与锡 长时间加热共煮时,能生成玫瑰色化合物,以致会直接 影响加工品的质量。
• 因此,加工与贮存时对容器及用具的选择是十分重要 的。
(4)油脂类
• 由于光线、温度、水分以及油脂中的杂质等因素均能加速 油脂的酸败,所以药材应除去水分与杂质,尽可能存于密 闭容器中置于避光、低温、干燥处,防止油脂的酸败。
(5)挥发油类
• 挥发油(volatile oil)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植物界分布亦较 广。有些科植物中挥发油含量极为丰富,如伞形科、唇形科、松科、 芸香科等。
• 阐明了药物贮存新陈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 明代,《本草蒙荃》:“人参须和细辛,冰片必 同灯草,麝香宜蛇皮裹,硼砂共绿豆收,生姜择 老沙藏,山药候于炭窖,沉香、真檀香甚烈包纸 须重……。”
• 这些经验已成为后世研究贮存的理论依据。
• 清代《本草从新》:“用药有久宜陈者,收藏高 燥处,不必时常开看,不会虫蛀。……。”
(3)鞣质类
• 鞣质(tannm)又名单宁,它是一种多元酚,有收敛性,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 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在植物界中分布极广。
• 鞣质与空气接触时,特别在酶的影响下,容易氧化为红棕色或更深色且不 溶于冷水的物质,称为“鞣红”。鞣红在热水中可以溶解,如中药煎剂和 浸剂的棕色即说明它的存在。
• 鞣质另一种变色是氧化变色,氧化后即形成黑色物质。如植物受伤、破碎 或切开后,稍放置即变色,就是因为鞣质的氧化(氧化酶或过氧化酶)的作 用。而且变色的程度与鞣质的含量成正比,植物组织与空气接触时间愈 久,变色愈深。
(4)油脂类
• 在植物界分布亦很广,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分,其中果实及种子中 含量较多,常常大量积累,特别在种子中脂肪往往成为主要成分。
• 新鲜的脂肪和脂肪油通常具有愉快的特殊气味,如果保存不当,经 常与空气中氧及水分接触,同时在日光的影响下,又可能有微生物 的作用,于是一部分发生氧化,另一部分则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以致产生不快的臭气和味道,油脂中的游离酸也随之增多,这种现 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中药的贮藏与保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杨瑶珺博士 yangyaoj002@
中药养护的定义
• 中药养护(preserv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ine):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 遗产和劳动人民长期积累保养中药的基础 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的购、运、 存、销过程中,为保证中药的质量所采取的 各种保管、养护等措施和方法。
• 植物中有些色素易发生变化。加工处理时应特别注意。
(6)植物色素类
• 如花色素的色彩因反应的不同而呈现各种颜色,酸性中为红 色,碱性中为蓝色。中性中为紫色;与金属盐类如铁、锡、 铜等化合则变蓝以至出现黑色,使色素沉淀;加热也促使色 素分解、褪色;在日光或氧影响下,亦能使色泽发生变化。
• 故含有色素的药材在干燥以及加工炮制时,必须注意其性 质,调整适宜的酸度和温度,尽量避免采用铁质工具和容 器,干燥时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贮存期间应避光及防 止氧化,以保持其固有的色泽。
高,湿度增加,给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此外,药材霉变后 也极易引起虫蛀,形成恶性循环。
• 环境不洁
(3)易霉变的中药
• 根及根茎类:牛膝、天冬、黄精、玉竹、麦冬、当归等; • 果实种子类:柏子仁、龙眼肉、郁李仁;苦杏仁、桃仁、五
味子;火麻仁、黑芝麻、千金子、女贞子等; • 花类:金银花、菊花、款冬花、洋金花等; • 全草及叶类:大蓟、小蓟、蒲公英、薄荷、大青叶等; • 茎、木、皮类:白鲜皮、桑白皮、鸡血藤等; • 动物类:土鳖虫、蘄蛇、地龙、蜈蚣、紫河车、九香虫等
• 属于非水溶性物质的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脂肪、脂溶 性维生素、挥发油、树脂、蛋白质、淀粉、部分生物碱、不溶性 矿物质等。
• 属于水溶性物质的有糖、果胶、有机物、鞣质、水溶性维生素、 部分生物碱、色素、苷类及大部分无机盐类。
• 只有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的特性及其变化的规律,才能创造良好的 贮存条件,达到防止中药变质的目的。
• 养料:许多药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糖类和黏液质,给
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 湿度:一般在梅雨季节,药材从外界吸收水分,引起霉变。 • 发汗:凡发汗的药材其外表面潮湿,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极
易生长,并由药材表面深入内部,引起霉变。
• 生虫:药材被虫蛀后,其代谢产物,散发热量,使药材温度升
一、中药变异的主观因素
1.中药的含水量 2.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1.中药的含水量
• 控制中药(特别是中药材)的水分是 养护的首要问 题。
• 一般来说,如果空气湿度不超过70%.温度在15℃以 下,药材本身含水量在10%以下,药材可以安全贮 存。
2.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 中药的成分较复杂,通常可分为非水溶性物质和水溶性物质两大 类。
• 有的同一种植物中所含生物碱不止一种,例如金鸡纳树皮含有 26种、麦角含有12种、麻黄含有6种生物碱等。植物中生物碱 的含量高低也不一致,可有万分之几到百分之一二不等。
(1)生物碱类
• 含有生物碱的药材,如干燥的方法不恰当,其含量可能降 低,如因久与空气和日光接触,会有部分氧化、分解而变 质。故此类药材应避光贮存。
• 运用贮存和养护中药的方法和技术,保证中药的 质量和数量。
(1)第一阶段:继承传统的养护方法,如熏硫、日晒、火 烤等;
(2)开展了仓库温湿度管理,以化学药剂代替了传统的熏 硫等操作;
(3)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如温湿度管理的自动控制等。
第二部分 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原因
• 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然等

(2)苷类
• 苷类(glycosides)又名配糖体,在植物界中分布亦较广,是存
在于植物体各器官的细胞质或液泡中的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 含有苷的植物大都含有能将苷水解的酶,由于苷和酶不处在同一
细胞中,而细胞壁有半渗透性,它们并不接触,因此在植物生存 时酶对苷无作用,但当组织损伤或死亡时则迅速作用。 • 含苷类的药材在贮存时必须注意干燥,避免湿气的侵入而使苷分 解、失效。药材中如果没有水分存在,苷是不会分解的。
二、中药变异的客观因素
• 中药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 种变化。
• 引起变化的客观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s)和化学因 素(chemical factor)等。
• 这些因素能使中药产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影响 中药的质量。
(一)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霉菌、鼠及害虫。
1.霉菌 • 霉菌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门,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霉菌孢子分布很广,在
空气中就有大量霉菌孢子飘散,它对营养条件要求不高,易于在多种物质上 生长,一般物体上、空气中到处都有存在。 • 散落到药材表面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药材含 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很快就会在药材上繁殖起来。 • 它通过分泌酵素,将药材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和胶质等分解成氨基酸、 葡萄糖、有机酸等,造成药材腐烂变质,失去药用效力,更甚者产生有毒的 霉菌毒索,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索、黄绿青霉毒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