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质灾害情况

合集下载

南京青龙山岩溶发育区边坡崩塌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南京青龙山岩溶发育区边坡崩塌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第26期2021年9月No.26September ,2021南京青龙山岩溶发育区边坡崩塌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夏银枫,张亮亮,赵雪莹(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摘要:岩溶地区边坡具有坡度陡峭、基岩破碎程度高、坡积及残坡积层分布复杂、地下水活跃以及边坡治理施工条件困难等特点。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该崩塌地质灾害成因进行了论述,通过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计算,提出了治理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岩溶边坡;崩塌成因;稳定性分析;治理方案中图分类号:TU413.62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作者简介:夏银枫(1989—),男,江苏靖江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地质,矿山环境修复。

引言我国的岩溶地貌分布很广,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

岩溶景观除了桂林和云南这些举世闻名的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华东地区(包括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虽然出露地表的石灰岩仅占本区总面积的4.06%,但仍然发育出形态各异的岩溶地貌[1]。

由于坡面陡峭、溶蚀裂隙发育引起的边坡崩塌、滑坡等工程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崩塌区地质环境该崩塌体位于南京东郊风景区的青龙山西南端,为原开山采石上山道路形成的不稳定边坡,道路下侧分布大量厂房企业和居民住宅,周围人员活动频繁。

崩塌体呈北东向的长条形分布,平均高差约10.5m ,长度约100m ,平均厚度4.0m ,总方量约4200m 3,属小型崩塌体。

崩塌区地貌类型属宁镇扬低山丘陵地带,地质构造属宁镇山脉的西南端,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313°∠60°。

1.1地形地貌工程区所在的青龙山属宁镇山脉西延支脉,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向,绵延数十公里,为宁镇扬低山丘陵地带,是南京市难得的绿色屏障。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二○○一年三月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996年5月—2001年3月编写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项目负责:徐玉琳报告编制:徐玉琳伍洲云蔡则健陶云主要参加人员:陆美兰黄敬军赵祥周爱国王文庆单卫华王孝汉营兆端皇莆啊富顾雪良王茂亭张兵张小平张于薛宁菊陈福春季国兴钱夏中张舜葆郑丽春高梅审查: 朱锦旗顾阿明余勤总工程师:袁晓军所长:顾阿明院长:袁晓军朱锦旗(副)报告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报告提交日期:2001年3月目录绪言 (1)第一章自然经济地理 (8)第一节自然地理 (8)第二节经济地理 (10)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 (18)第一节地形、地貌 (18)第二节地层 (19)第三节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22)第四节工程地质特征 (24)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 (27)第三章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32)第一节水土污染 (32)第二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地下水资源衰减 (41)第三节地面沉降 (45)第四节地裂缝 (54)第五节地面塌陷 (59)第六节滑坡、崩塌、危岩 (66)第七节水土流失 (76)第八节涝渍 (78)第九节江海岸侵蚀、淤积 (79)第十节海平面上升 (86)第十一节地方病 (88)第十二节地震 (89)第十三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 (90)第十四节特殊不良岩土体的分布 (91)第四章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93)第一节环境地质分区及评价原则 (93)第二节地质灾害专项评价 (97)第三节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108)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17)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方向 (117)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18)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21)第一节结论 (121)第二节建议 (124)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3201 江苏省环境地质图1:50万2 3202 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图1:50万3 3203 江苏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1:50万4 3204 江苏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区预测图1:50万5 3205 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1:50万绪言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都市人口密集,国民经济建设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人民生活水平如日中天。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2)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2)

2010年7月30日3时15分左右,我矿-1200东一采区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事故,造成6人遇难、1人重伤、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96.29万元。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概况及事故区域自然状况㈠矿井概况我矿位于徐州市沛县境内,距大屯煤电公司 6.5km,距徐州市区约79km。

井田东西走向长13.5km,倾斜宽2.9km,面积约37.8623km2。

目前,探明煤层最大埋藏深度为-1200m,现主采山西组7、9煤,矿井正常涌水量870 m3/h,最大涌水量是907 m3/h。

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属于低瓦斯矿井。

截至2009年末,矿井的工业储量为21492.6万t,可采储量10033.7万t。

我矿于1979年1月开工建设,1986年12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20Mt/a,原隶属大屯煤电公司,1990年1月移交给徐州矿务局。

2009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25M t/a。

我矿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开采上限-260m,开采下限-1200m。

划分四个水平,即 -500m水平、 -750m水平、-1000m水平、-1200m水平。

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

矿井在册职工6332人,其中,原煤生产职工3893人,后勤及非煤职工730人,异地劳务职工1140人,内部退养及其他569人。

目前,全矿共安排3个综采工作面,0.8个炮采工作面和15个掘进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

2009年生产原煤202万t。

㈡事故区域概况1、自然状况发生事故的区域位于矿井-1200m东一采区,该采区东起大屯铁路保护煤柱,西至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北至7煤-1200m 底板等高线,南至9煤-1000m底板等高线。

走向长2006m,倾斜长560m,采区面积1.12Km2。

2、煤系地层该区域主要开采山西组7、9煤,煤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灰~灰白色细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组成的砂泥互层以及煤组成,共含煤两层,含煤系数6.3 %。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几年来,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建设坍塌毁坏现象频频出现,为了预防工程建设遭受和诱发地质灾害,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的综合评估。

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加强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防止地质灾害,为建设项目规避防止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地质环境提供依据,本文以将浦发路(郁洲路—310国道)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背景,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防治措施本文以连云港新浦区为背景,通过对连云港新浦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勘察研究,对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估的流程和原则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概况浦发路南起郁洲路,北至310国道,沿线与浦发路(拟建)相交,占地面积11.76公顷,大部为农用地,局部地方为住宅用地,浦发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22万元,全长2817 m,宽30 m,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绿化、路灯、给水、通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等配套工程,建设资金自筹,评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

连云港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依照《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苏国土资发[2010]353号),参照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表的划分来进行综合评估。

如表1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4. 结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进行综合评估在连云港新浦区拟建项目区域中,根据区域的地质环境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拟建道路、新浦磷矿塌陷区、厂房、农田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区域,成为一区,有地面坍塌及软土的现象,第二部分主要为拟建工程南侧部分,称其为二区,有软土存在故也称软土区,分别对这两部分区域进行综合评估,并且从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工程的难易程度及所需投入的资金等方面综合权衡加以评估,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估。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成因及预警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成因及预警
首先认识一下地裂缝形成的内因。研究的主要 对 象 是 发 生 于 松 散 层 覆 盖 的 平 原 区 的 地 裂 缝 ,这 里
作者简介:王光亚(1966— ),男,江苏新沂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工程地质,环境地 质,灾害地质等。
- 74 -
第6期 2019 年 2 月
岩 土 体 裂 缝 的 简 称 ,是 在 地 球 的
内力作用[1](如地质构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自 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如抽水、排水、灌溉、地下采矿、 开挖等)的作用下,地表岩土体产生破坏、开裂,并在 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是我国地裂缝灾害最为严重 的地区之一。地裂缝不仅造成了苏锡常地区大量民 房、厂房、校舍、道路、管线、水渠等设施的直接毁损, 而且地裂缝灾害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诸多负 面影响,降低了国土空间资源的潜在开发价值,直接 构 成 了 农 田 灌 溉 水 、地 表 水 、雨 水 等 的 下 渗 通 道 ,是 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通道。 1 地裂缝的危害
No.6 February,2019
的松散层是指由黏土和各粒级的沙砾组成的多孔隙 的 土 体 ,特 殊 类 型 的 还 包 括 黄 土 和 膨 胀 土 等 。 苏 锡 常 地 区 的 松 散 层 厚 度 差 别 和 基 地 起 伏 较 大 ,由 于 松 散 层 沉 积 时 的 水 动 力 条 件 等 差 异 较 大 ,地 层 结 构 差 别 巨 大 。 由 于 古 长 江 的 活 动 ,在 松 散 层 中 存 在 厚 度 较大的河流沉积的砂层及与其相伴而生的古阶地, 在 松 散 层 的 基 地 起 伏 和 岩 性 差 别 也 很 大 ,有 大 量 的 东北走向的隐伏基岩山脊,更为特别的是,有的基岩 山体是由可溶的碳酸盐岩构成的。

江苏某缓倾斜石膏矿抽冒式塌陷机理分析

江苏某缓倾斜石膏矿抽冒式塌陷机理分析

DOI: 10.3969/J.ISSN.2097-3764.2024.01.004Vol. 19 No.01 March, 2024第 19 卷 第1期 2024 年 3 月/江苏某缓倾斜石膏矿抽冒式塌陷机理分析景佳俊(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江苏 徐州 221004)摘 要:石膏矿一般采用房柱式开采,因石膏遇水变软的特性,造成了多起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截至2023年4月,江苏省邳州石膏矿共发生了35次、28处地面塌陷,塌陷多以直径小于50 m 的点状塌陷为主,抽冒式塌陷较为少见。

本次以邳州某缓倾斜石膏矿发生的抽冒式塌陷为例,采用MatDEM 方法,开展数值模拟和机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石膏矿抽冒式塌陷引起地下水涌入矿坑导致石膏强度变弱,诱发顶板二次冒顶后堵塞通道塌陷最终停止,充水后采空区整体稳定性变差,容易诱发二次塌陷,针对现状,提出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的手段进行防治。

关键词:石膏矿;抽冒;地面塌陷;防治Collapse mechanism of a gently inclined gypsum mine in JiangsuJING Jiajun(No.5 Geological Team, Jiangsu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Bureau, Xuzhou 221004, Jiangsu, China )Abstract: Gypsum mines are generally exploited using room and column mining methods. Gypsum tends to become soft when encountering water, which often causes multiple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ground subsidence. In Pizhou, Jiangsu Province, as of April 2023, a total of 35 ground collapses in 28 locations occurred, most of which were point shaped collapses with a diameter of less than 50m, and pumping type collapses are relatively rare. Taking the gently inclined gypsum mine in Pizhou as an ex-ample, the MatDEM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conduct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echanism analysis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mping collapse of the gypsum mine caused groundwater to enter the mine pit, weakening the strength of the gypsum, causing secondary roof fall, blocking and ultimately stopping the channel collapse. After water filling,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goaf became worse, which is prone to induce secondary collapse.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location and avoidance measures are proposed as well as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and engineering governanc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Keywords: gypsum ore; aspiration; ground collapse; prevention and cure 矿山开采发生地面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范立民等,2017;潘天录等,2020;蔡泳等,2022;史忠鑫等,2022),我国石膏矿多采用房柱式开采,设计不允许发生塌陷,但由于众多因素影响,先后在多地发生多起地面塌陷(谭伟等,2022;王树立等,2021;朱文彩等,2021;汤志刚等,2020;周丹等,2018;刘爱斌等,2017)。

宜兴地质调查报告

宜兴地质调查报告

宜兴地质调查报告宜兴地质调查报告一、引言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

为了深入了解宜兴市的地质情况,本次地质调查旨在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等进行全面研究,为该地区的发展规划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构造宜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整体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主要构造特征包括断裂、褶皱和地层变化。

断裂带主要分布在宜兴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对地表地貌和地下水流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褶皱主要分布在宜兴市的东部,形成了一些小型山脉和丘陵地形。

地层变化主要表现为沉积物的分布不均,其中以河流沉积物和湖泊沉积物为主。

三、地质灾害宜兴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

滑坡主要发生在山区,受降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

崩塌主要发生在山区和河岸边坡,由于土壤的不稳定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容易引发崩塌灾害。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盐碱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塌陷。

四、地下水资源宜兴市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河流沉积物和湖泊沉积物中。

其中,河流沉积物中的地下水资源更为丰富,水质较好,适合作为饮用水和农业用水。

湖泊沉积物中的地下水资源较少,水质较差,适合作为工业用水。

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需要合理规划,以避免过度开采和水质污染。

五、地质资源宜兴市地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灰石、花岗岩和瓷土等。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花岗岩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瓷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这些地质资源对宜兴市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需要合理开发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六、结论通过本次地质调查,我们对宜兴市的地质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宜兴市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质资源包括煤炭、石灰石、花岗岩和瓷土等。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情况,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地质资源,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确保宜兴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地质资料管理【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05]61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05.06.12【实施日期】2005.06.1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6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全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六月十二日为切实做好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制定2005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4年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一)滑坡、崩塌。

2004年全省共发生滑坡、崩塌灾害14起,规模均为小型。

滑坡、崩塌灾害集中在6月下旬的主汛期,均发生在镇江、南京、连云港、徐州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中镇江8起、南京2起、连云港2起、徐州1起。

因2004年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远低于2003年,所以山体滑坡、崩塌灾害较2003年减少138起。

2004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事件,但灾害点均发生在重要道路两侧以及居民区,导致交通受阻,居民房屋受损。

(二)地面塌陷。

2004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面塌陷灾害7起,比2003年增加4起,其中岩溶地面塌陷2起,采矿地面塌陷5起,分布在徐州市、南京市和苏州市。

塌陷共造成2间民房倒塌,55户222间民房不同程度的受损,7户村民20人搬迁撤离。

(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

2004年度江苏省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发生在苏锡常地区和沿海地区。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缓,但由于地面沉降的滞后作用,沉降仍在继续发展中。

根据2004年监测资料,苏锡常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

江苏省地质灾害

江苏省地质灾害

江苏省地质灾害江苏省地质灾害江苏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平原辽阔,江海岸线绵长,水、土、气等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经济中心和通商口岸,也是近代工业、乡镇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有关资料统计,江苏以全国1%的土地,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9.6%的国内生产总值,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极为充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较为明显,但人口、经济的高密度以及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给江苏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并进一步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地质环境基本特征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国家“T”型主轴线的结合带,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平原为主,低山丘陵为辅的现代地质环境格局。

沿连云港—新沂—徐州—泗洪—盱眙—南京—苏州一带为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具有地形地貌差异悬殊,基岩起伏大,岩性复杂,风化作用普遍并赋存有丰富的岩溶地下水等特点,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灾害。

东部广大平原由长江、古淮河及海洋合力造就的冲海积平原,地质环境具有地势低平、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大、成因复杂、软土层发育,垂向上多层含水砂层相互叠置,基底构造复杂等方面的特征。

因而,当地下水的开采不科学时,极易产生地面沉降、地面裂缝以及地面塌陷等灾害。

多次的地壳活动及强烈的地质构造,造就了江苏境内的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徐州地区的煤,南京等地的有色金属,至于水泥灰岩、建筑石材更为普遍。

但是,过量开采矿产资源不仅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引发滑坡、崩塌等灾害,而且留下的地下采空区导致大面积的地面塌陷灾害。

江苏拥有1019km长的江岸线和954km长的海岸线,岸线物质主要由松散砂层构成,抗冲蚀性差,在水流作用下,易发生江、海岸坍塌灾害。

二、主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变化,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损失的地质事件。

邳州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研究

邳州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研究

邳州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研究摘要:邳州地质灾害种类相对较少,以崩塌和地面塌陷为主。

基于邳州市地质灾害现状,论述了邳州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分布,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邳州市位于苏鲁交界,东接新沂市,西连徐州市铜山区、贾汪区,南界睢宁县,北邻山东省兰陵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50″-118°10′40″,北纬34°07′-34°40′48″之间,东西距离52公里,南北距离61公里,全市总面积2088平方千米。

邳州市人口较密集,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土地资源、山体资源、地下水环境等生态环境受损较为严重,并诱发了崩塌、滑坡、地裂缝等多种类型地质灾害,已给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1 地质灾害总体特征1.1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1)崩塌、滑坡邳州市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邳州境内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位于采石场中,规模均为小-中型。

其诱发因素为不合理开山采石、降雨、风化、人工切破等。

崩塌、滑坡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构成威胁。

(2)地面塌陷邳州市地面塌陷主要为石膏矿踩空地面塌陷,分布于邳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四户镇、邢楼镇和岔河镇,规模为中-大型。

其诱发失稳因素主要为地下开采石膏矿、顶板冒落等。

1.2 地质灾害形成机制(1)崩塌、滑坡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塌落、滚动,最后堆积于坡脚形成倒石堆的地质现象。

崩塌按形成机理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及错断式崩塌。

中国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地教091 张东婷09264145两汉的震灾——天灾与人祸交织的腰斩王朝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群发期,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两汉宇宙期”。

其重要表征就是地震频率明显增多。

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说:“秦汉四百四十年中,灾害发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

计旱灾八十一次,水灾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时期共发生两次地震,分别在秦王嬴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和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都在秦统一中国之前。

因此,邓云特所统计的68次地震皆在两汉时期。

另据王会安、闻黎明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中的统计数字,两汉时期共发生地震118次,平均不到四年就发生一次,足见两汉时期地震之频繁。

在这些众多的地震中,较为严重的是以下几次。

公元前70年6月1日,在山东的诸城昌乐一带发生了7级的大地震,当时的《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

北海邪坏祖宗庙城廓,杀六千余人”。

143年10月后,在甘肃甘谷西发生了7级的地震,伤亡惨重,在《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饬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

180年秋,甘肃高台西发生了7.5级的地震,损害极大,根据《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光和三年秋-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两汉时期的地震发生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地震的次数东汉较西汉大为增加,区域以长江以北为主。

在68次地震中,其中西汉(含新莽天凤三年)17次,占地震总数的1/4;东汉51次,占总数的3/4,次数明显增多。

尤其是和帝、安帝、顺帝和桓帝时期,地震更为频繁。

从地震发生的区域范围来看,绝大多数是在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长安、洛阳作为两汉的都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较大,对地震的记载自然就十分详细。

江苏省连云港这些地方地质灾害威胁很大

江苏省连云港这些地方地质灾害威胁很大

江苏连云港这些地方地质灾害威胁很大新华报业网讯目前,我市共有隐患比较大、威胁比较严重、急需进行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其中新浦区4处、海州区2处、连云区3处、开发区1处、灌云县1处、东海县1处。

这些灾害隐患点裂隙发育、岩石风化严重,严重威胁周边居民,急需进行治理。

新浦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37处,主要分布在云台山地区,以滑坡、崩塌为主,其中滑坡共计31处,崩塌5处,地面塌陷1处。

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急需进行实施工程治理的隐患点有4处。

1、云台乡西山村桃园一组滑坡隐患点。

该滑坡体体积约400000立方米,呈扇形分布。

目前,该滑坡正处于从蠕动阶段至突发性破坏阶段的发展期,危险性大。

2、南云台林场北山废弃塘口滑坡隐患点。

该隐患点位于南云台林场北山废弃采石场。

目前,滑坡体后缘有明显的裂缝,危险性较大。

3、花果山乡小村北山废弃塘口滑坡隐患点。

该隐患点位于小村北山废弃采石场,滑坡体体积约15000立方米,滑坡体顶部有多条裂缝,危险性较大。

4、云台乡东磊村小学东滑坡隐患点。

位于东磊村小学东侧。

滑坡体体积约420000立方米。

目前,该滑坡体不稳定,发展趋势不稳定,危险性大。

海州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4处,主要分布在锦屏山周围,因磷矿地下开采等因素形成的塌陷。

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急需进行实施工程治理的隐患点有2处。

1、孔望山滑坡隐患点。

该滑坡体位于孔望山索道下,面积1500平方米,体积约15000立方米。

目前,该滑坡体正在孕育新的滑坡,如遇长时间降雨,极易形成滑坡,危险性较大。

2、锦屏磷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隐患点。

该塌陷区面积1.1平方公里。

塌陷区边缘紧邻景区、居民区和城市次干道,危险性较大。

同时,地表塌陷严重影响城市总体形象。

连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3处,主要分布在后云台山周围,以滑坡、崩塌为主,其中滑坡共有9处,崩塌4处。

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急需进行实施工程治理的隐患点有3处。

1、高公岛乡西山村滑坡隐患点。

地质灾害数据

地质灾害数据

地质灾害1 地质灾害危害情况2001年度全国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5793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240余起,造成7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35亿元。

图1 200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对比2001年全国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图1)。

最严重的为云南,死亡191人,其次是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和广东。

分别为146、108、82、61和54人。

本年度在重庆的武隆(照片1)、湖南的绥宁(照片2)、云南昆明的东川区各发生了1起特大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别造成79人、99人和19人死亡(图2)。

与2000年相比,2001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减少(图3)。

图2 2001年3起特大型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500100015002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人)图3 1995--2001年我国地质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对比照片1 2001年5月1日20时30分左右,武隆县城江北西段发生了体积约1.6万立方米的边坡垮塌,致使一幢建筑面积为4061平方米的9层楼房被滑坡体摧毁掩埋,造成79人死亡、7人受伤。

照片2 2001年6月18——19日湖南省绥宁县因连降暴雨诱发特大群发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受灾面积11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1万,死亡99人,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

照片为绥宁县武阳镇干坡村的房屋被泥石流淤埋。

本年度全国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质灾害造成比较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它们分别是云南、湖南、重庆、广东、四川、湖北、山东和辽宁(图4)。

图4 2001年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经济损失东部沿海地区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如广东省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在近三年内都有大幅度增长,2001年比1999年普遍增长了110%以上。

与2000年相比,发生数量增长41.8%、死亡人数增长7.1%、经济损失增长29.2%。

溧阳地震概况

溧阳地震概况

溧阳地震概况茅山断裂带西起自安徽省宣城经江苏省高淳县花山、漆桥,沿茅山山体延伸至镇江,它由茅山东、西两侧两条主要断裂及其所夹的茅山体所组成。

总体走向为NE30°左右,长约120千米,宽约4千米左右。

茅西断裂位于茅山山脉西侧山麓。

茅东断裂位于茅山山脉东侧山麓。

茅山东侧断裂,新构造期活动强烈。

根据地震史料和现代仪器记录分析,镇江、扬州、溧阳、溧水等沿断裂带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均与该断裂有关。

微震亦成带状分布。

无锡—崇明断裂此断裂为江南深断裂的东北段,西南由安徽省入境,经溧阳、无锡、常熟、崇明,向东北延伸入海。

在江苏省境内长约170千米。

整条断裂由第四纪系覆盖。

(一)1974年溧阳Ms5.5级地震地震概况1974年4月22日8时29分19秒,江苏省溧阳县上兴、上沛公社一带发生Ms5.5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19°19′,北纬31°27′,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烈度7度。

7度区95平方千米,6度区866平方千米。

地震损失地震中死亡8人,重伤26人,轻伤188人,共损坏房屋80919间,其中倒塌9233间,严重损坏20959间,一般损坏50727间,直接经济损失3236万元。

工程破坏情况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

溧阳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多数为平房,少数城镇的公共建筑和粮油加工厂为2层至3层楼房。

大多数为砖木结构,仅个别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生产厂房和公共建筑都是空旷砖房,一般为砖柱承重。

屋架形式多数为三角形钢木屋架和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檩条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少数为木檩条。

屋面为小青瓦或机制平瓦。

墙体大多数采用标准砖空斗墙,有的上部空斗下部实砌,有的仓库建筑下半部采用块石砌筑,上部为实砌砖墙,基础一般为块石砌的条形基础。

单层厂房震害主要表现在山墙和纵墙的严重酥裂,内外墙交接处及外墙转角处严重开裂或脱开,檐口部位墙体局部倒塌,屋面下滑,墙体水平裂缝和倾斜。

多层厂房震害主要表现在纵墙和山墙的严重酥裂,个别屋架倾斜。

江苏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江苏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江苏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18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和《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8〕2号)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7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17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险(灾)情37起,其中灾情4起,险情33起,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级以小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南京、镇江、徐州、连云港等地,发生时间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短时局部强降雨和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为主要诱发因素,造成部分公共设施、居民楼房受损,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由于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未造成人员死亡。

全年成功预警预报地质灾害险(灾)情7起,有效应急避险72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二、2018年地质灾害趋势分析和防治重点(一)趋势分析。

根据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的扰动影响、全球气候背景下的降水趋势三个因素进行叠加分析,预计今年全省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数量较2017年略有增加,类型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南京、镇江、徐州、连云港以及环太湖等地的低山丘陵区为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频发的高危地区,发生时间集中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汛期以及非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

我省经济发达,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在城镇人口密集区,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二)重点防范期和区域。

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汛期以及非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和重点防范期,连续降雨5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毫米、过程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 58个重点防治县(市、区),特别是44个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市、区)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经汛前排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详见附表)以及交通干道沿线、在建工程周边、工矿企业厂区、旅游景区(点)等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部位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

8-31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全国与各省级2010-2018多年数据的分析对比,缺2014数据)

8-31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全国与各省级2010-2018多年数据的分析对比,缺2014数据)
185
#死亡 人数
直接 经济损失
(万元)
地质灾害 防治项目数
(个)
地质灾害 防治投资
(万元)
105
147128
458
2
2
10
1
10
10
10
293
6
1
1
1
14
100
830
445
433
6
6
199
2
555
272
894
6
5
1328
20
9
6565
11
10
2626
2018 广 西 2018 海 南 2018 2018 重 庆 2018 四 川 2018 贵 州 2018 云 南 2018 西 藏 2018 2018 陕 西 2018 甘 肃 2018 青 海 2018 宁 夏 2018 新 疆 2018 2017 全国 2017 2017 北 京 2017 天 津 2017 河 北 2017 山 西 2017 内蒙古 2017 2017 辽 宁 2017 吉 林 2017 黑龙江 2017 2017 上 海 2017 江 苏 2017 浙 江
70
2
86
66
12
7
1
460
285
83
88
1
185
40
27
118
45
18
23
1
2
5
3
154
27
51159
2127
3
1622
1983 155 100
23
4655
16
8168
9
4338

苏南地区地质灾害区划评价

苏南地区地质灾害区划评价

第6卷㊀第5期中㊀国㊀地㊀质㊀调㊀查Vol.6㊀No.52019年10月GEOLOGICALSURVEYOFCHINAOct.2019doi:10.19388/j.zgdzdc.2019.05.15引用格式:余成ꎬ葛伟亚ꎬ贾军元ꎬ等.苏南地区地质灾害区划评价[J].中国地质调查ꎬ2019ꎬ6(5):131-136.苏南地区地质灾害区划评价余成ꎬ葛伟亚ꎬ贾军元ꎬ邢怀学ꎬ雷廷ꎬ李亮(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ꎬ南京㊀210016)摘要: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ꎬ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㊁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ꎬ地质灾害是影响苏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ꎮ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ꎬ尝试以重要性㊁危害性和易发性3个要素作为指标建立评价体系ꎬ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划分ꎬ并在区划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ꎬ将苏南地区划分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和滑坡塌陷重点防治区2个重点防治区ꎬ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治区ꎮ评价结果对于苏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ꎮ关键词:地质灾害ꎻ区划ꎻ评价指标体系ꎻ层次分析法ꎻ苏南中图分类号:P694ꎻP642.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8706(2019)05-0131-06㊀收稿日期:2019-06-23ꎻ修订日期:2019-08-14ꎮ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1ʒ5万环境地质调查(编号:DD20160245) 项目资助ꎮ第一作者简介:余成(1989 )ꎬ男ꎬ工程师ꎬ从事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ꎮEmail:379148981@qq.comꎮ0㊀引言目前ꎬ易发性分区和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区划研究的重点ꎮ比较典型的是 云南省丽江古城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与 湖南长沙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ꎬ在 舟曲县城区地质灾害区划 中将危险性评价引入其中ꎬ进一步充实了评价体系ꎮ随着研究的深入ꎬ发现地质灾害危害的程度与该区的人口数量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抵御灾害的能力等社会经济要素相关性较大ꎮ本文尝试从重要性指标㊁危害性指标和易发性指标3个方面ꎬ建立评价体系ꎬ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划研究ꎬ并在区划基础上引入社会经济条件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ꎮ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ꎬ不仅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ꎬ而且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度量ꎮ近年来ꎬ国内外区划评价方法已由定性分析方法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方向发展ꎬ用得较多的是层次分析法ꎬ可以通过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结构化[1-4]ꎮ因此ꎬ本文拟运用层次分析法ꎬ建立评级指标体系ꎬ并给各指标赋一定权重ꎬ使评价结论有理可依[1]ꎮ1㊀研究区概况研究区范围为苏南五市ꎬ涵盖南京㊁无锡㊁常州㊁苏州和镇江市ꎬ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ꎬ是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ꎬ也是人口密度较大㊁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ꎮ区内常住人口约3400万人ꎬ城镇化率为76%ꎬ2017年GDP总量达到5.03万亿元ꎬ人均GDP突破15.09万元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ꎮ苏南地貌类型较为复杂ꎬ包含堆积地貌㊁侵蚀剥蚀地貌及构造剥蚀地貌ꎮ根据地形地貌㊁水文地质㊁工程地质等因素划分ꎬ将苏南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区:(1)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地形平坦㊁西高东低ꎬ沿江一带地势低洼ꎬ土体岩性以砂性土为主ꎬ局部为黏性土ꎻ(2)太湖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地势平坦ꎬ水系发育ꎬ土体岩性以黏性土为主ꎬ东部与西部差别较为明显ꎬ土体组成为多层结构ꎬ孤立分布的基岩残丘以碎屑岩建造和岩浆岩建造为主ꎻ(3)宁镇 宜溧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地形起伏较大ꎬ丘陵标高在100~200m之间ꎬ丘陵之下发育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ꎬ三大建造的岩体类型均有分布ꎬ土体工程地质层以下蜀组黏性土为主ꎮ苏南降水量在1000mm以上ꎬ与同纬度地区中㊀国㊀地㊀质㊀调㊀查2019年相比ꎬ雨水充沛ꎬ年际变化小ꎬ年降水变化率在12%~24%之间ꎮ夏季6月和7月间ꎬ受东亚季风的影响ꎬ苏南地区进入梅雨期ꎬ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mm左右ꎬ梅雨期内暴雨频发ꎬ强降水集中ꎮ苏南地区水资源丰富ꎬ地表水网密布ꎬ水域面积宽广ꎬ地下水分布广泛ꎮ经统计ꎬ近年来苏南共发生地质灾害385处ꎬ其中滑坡㊁崩塌地质灾害333处ꎬ地面塌陷27处ꎬ地裂缝25处ꎮ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㊁崩塌为主ꎬ主要发育在南京㊁镇江㊁无锡等地的低山丘陵区ꎻ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发育在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及强烈开采岩溶地下水的南京㊁镇江等地ꎬ地裂缝灾害主要发生于苏锡常(苏州无锡和常州)地区ꎮ2㊀技术方法2.1㊀评价指标体系地质灾害区划通常将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㊁诱发因素(易发性)和灾害事件的后果(危害性)三要素作为评价指标ꎬ并考虑所处位置的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建立评价体系[5-6]ꎮ重要性基于人类工程活动强度ꎬ可以用人口密度与人均GDP相关参数表征ꎮ危害性主要考虑现状灾害度及隐患灾害度[7-8]ꎮ现状灾害度用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数表征ꎬ隐患灾害度用经济预估损失和灾害威胁范围内人数表征[2]ꎮ地质灾害易发性要分灾害种类考虑ꎬ就苏南而言ꎬ主要考虑滑坡崩塌㊁采空塌陷㊁岩溶塌陷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易发性ꎮ滑坡崩塌用地形坡度㊁构造发育线密度及岩性特征来表征ꎬ同时考虑地质灾害调查的隐患点密度ꎻ采空塌陷用开采深度㊁历史和方式表征ꎻ岩溶塌陷考虑岩溶发育程度㊁上覆土层厚度和岩溶水开采强度ꎻ地面沉降考虑地面沉降发育程度㊁含水砂层厚度㊁弱透水层厚度及深层水开采强度(图1)ꎮ图1㊀苏南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指标体系框图Fig.1㊀RegionalizationandassessmentindexsystemofgeologicalhazardinSouthJiangsu2.2㊀区划评价指标量化按照性质可将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ꎮ定量指标可根据基础统计数据确定指标值ꎻ定性指标的量化较难ꎬ一般是通过对指标进行定性分析ꎬ确定不同等级的分值ꎬ详见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指标评判表(表1)ꎮ由于易发性评价涵盖内容繁杂ꎬ本文以较典型的地面沉降易发性评价为例ꎬ对区划评价指标量化过程进行说明ꎮ表1㊀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指标评判表Tab.1㊀Regionalizationandassessmentindexesofthegeologicalhazardareas指标判别分值4321人口密度比重>1.5(1.0ꎬ1.5](0.5ꎬ1.0]ɤ0.5人均GDP比重>1.5(1.0ꎬ1.5](0.5ꎬ1.0əɤ0.5经济损失/万元>1000㊀(500ꎬ1000](100ꎬ500]ɤ100人数伤亡/人>30(10ꎬ30](3ꎬ10]ɤ3经济预损失/万元>10000(5000ꎬ10000]㊀(500ꎬ5000]ɤ500威胁人数/人>1000㊀(100ꎬ1000](10ꎬ100]ɤ10231第5期余成ꎬ等:㊀苏南地区地质灾害区划评价(续表)指标判别分值4321地形坡度/(ʎ)>30(20ꎬ30](10ꎬ20]ɤ10构造发育线密度/(km km-2)>3.70(2.85ꎬ3.70](1.95ꎬ2.85]ɤ1.95岩性特征土体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隐患点特征(点密度)/(个 km-2)>1.2(1.0ꎬ1.2](0.4ꎬ1.0]ɤ0.4开采深度/m>600(300ꎬ600](100ꎬ300]ɤ100开采历史/a>15(10ꎬ15](5ꎬ10]ɤ5开采方式崩落法空场法房柱法充填法岩溶发育程度(碳酸盐岩的比例)/%>80(65ꎬ80](50ꎬ65]ɤ50上覆土层厚度/m>30(20ꎬ30](10ꎬ20]ɤ10岩溶水开采强度(开采潜力评价)Pɤ0.6(0.6ꎬ0.8](0.8ꎬ1.0]>1.0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mm>300(200ꎬ300](100ꎬ200]ɤ100地面沉降速率/(mm a-1)>15(10ꎬ15](5ꎬ10]ɤ5含水砂层厚度/m>80(60ꎬ80](30ꎬ60]ɤ30弱透水层厚度/m>100(80ꎬ100](60ꎬ80]ɤ60深层水开采潜力评价指数ɤ0.6(0.6ꎬ0.8](0.8ꎬ1.0]>1.0深层水开采水位埋深/m>40(30ꎬ40](20ꎬ30]ɤ20㊀㊀(1)地面沉降发育程度ꎮ地面沉降发育程度是灾害发生的最直接反映ꎬ其危险性与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成正相关ꎮ鉴于苏南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程度不一ꎬ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可通过累计沉降量反映ꎮ累计沉降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某地地面下沉的累计总量ꎮ通过统计汇总不同来源的沉降量数据ꎬ生成苏南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分级图(图2)ꎮ地面沉降多发育在苏锡常地区ꎬ依据累计沉降量将苏南地区分为4个等级:>300mm(很大)㊁(200ꎬ300]mm(较大)㊁(100ꎬ200]mm和ɤ100mm(很小)ꎮ图2㊀苏南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分级Fig.2㊀CumulativesettlementclassificationofgroundsubsidenceinSouthJiangsu㊀㊀(2)含水砂层厚度ꎮ含水砂层指能透过和产出一定水量的土(砂)层ꎬ含水砂层厚度大ꎬ其导水性强ꎬ水井出水量大ꎬ开采地下水后砂层固结变形的潜力大ꎮ鉴于苏南地下水开采层次不一ꎬ含水砂层厚度采用主要开采层的第Ⅱ㊁Ⅲ承压水含水砂层厚度表示ꎬ生成第Ⅱ承压含水层厚度分区图(图3)㊁第Ⅲ承压含水层厚度分区图(图4)ꎬ据此将苏南地区分为4个等级:>60m(厚)㊁(40ꎬ60]m(较厚)㊁(20ꎬ40]m(薄)和ɤ20m(较薄)ꎮ图3㊀苏南第Ⅱ承压含水层厚度分区Fig.3㊀ThicknessclassificationofⅡconfinedaquiferinSouthJiangsu图4㊀苏南第Ⅲ承压含水层厚度分区Fig.4㊀ThicknessclassificationofⅢconfinedaquiferinSouthJiangsu331中㊀国㊀地㊀质㊀调㊀查2019年㊀㊀(3)弱透水层厚度ꎮ松散层主要由欠固结的黏土㊁亚黏土㊁砂组成ꎬ其对地面沉降的贡献取决于沉积物的松散程度和厚度2项指标ꎮ松散层除含水砂层外ꎬ有弱透水层(允许地下水以极小速度流动的弱导水岩层)和隔水层(隔水层是指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ꎬ但由于目前的地层研究并未全面揭示其分布规律ꎬ因此ꎬ用松散层厚度减去含水砂层厚度来表征弱透水层厚度ꎬ生成弱透水层厚度分区图(图5)ꎬ据此将苏南划分为4个等级:>100m(厚)㊁(80ꎬ100]m(较厚)㊁(60ꎬ80]m(薄)和ɤ60m(较薄)ꎮ图5㊀苏南弱透水层厚度分区Fig.5㊀ThicknessclassificationofaquitardinSouthJiangsu㊀㊀(4)深层水开采强度ꎮ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直接动力ꎬ当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时ꎬ地面沉降趋于严重ꎮ目前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ꎬ但同时地面沉降仍在不同程度的发生ꎬ因此ꎬ苏锡常地区以地下水水位埋深来指示ꎬ生成苏南第Ⅱ承压水水位埋深分区图(图6)ꎬ据此将深层水开采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40m(很大)㊁(30ꎬ40]m(较大)㊁(20ꎬ30]m(较小)和ɤ20m(很小)ꎮ图6㊀苏南第Ⅱ承压水水位埋深分区Fig.6㊀BurieddepthclassificationofⅡconfinedaquiferinSouthJiangsu2.3㊀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ꎬ需要通过3个方面统筹考虑ꎬ分别为数据统计和处理㊁咨询专业人员建议和研究人员的专业判别[10]ꎬ具体方法如下ꎮ(1)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ꎬ运用1至9标度法ꎬ比较同一层次的各指标对上一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ꎬ通过咨询专业人员建议和研究者的专业判别ꎬ确定权重值ꎬ并建立判断矩阵[9]ꎮ(2)通过方根法求得相应的判断矩阵特征根的最大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ꎬ该值可以反映各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列ꎬ即是各评价指标的权重ꎮ(3)对求得的权重应进行合理性校核ꎬ通过数学方法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ꎬ数学方程为㊀㊀㊀㊀CR=CI/RI㊀㊀㊀㊀CI=(λmax-n)/(n-1)ꎬ(1)式中:CR为一致性指标ꎻλmax为最大特征根ꎻn为矩阵阶数ꎻ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ꎮ检验计算CR<0.10ꎬ则说明一致性检验合格ꎬ其对应的权重可以用于地质灾害区划评价(表2)ꎮ表2㊀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指标权重Tab.2㊀Regionalizationandassessmentindexesweightofthegeologicalhazardareas目标层权重(目标层)约束层指标层权重(指标层)重要性0.18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人口密度比重0.60人均GDP比重0.40危害性0.22现状灾害度隐患灾害度经济损失/万元0.15人数伤亡/人0.20经济预损失/万元0.25威胁人数/人0.40易发性0.60滑崩灾害地形坡度/(ʎ)构造发育线密度/(km km-2)岩性特征隐患点特征(点密度)/(个 km-2)0.250.150.100.50431第5期余成ꎬ等:㊀苏南地区地质灾害区划评价(续表)目标层权重(目标层)约束层指标层权重(指标层)易发性0.60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开采深度/m开采历史/a开采方式岩溶发育程度(碳酸盐岩的比例)/%上覆土层厚度/m岩溶水开采强度(开采潜力评价)P地面沉降发育程度累计沉降量/mm沉降速率/(mm a-1)含水砂层厚度/m弱透水层厚度/m深层水开采强度潜力评价指数水位埋深/m0.400.100.500.250.450.300.200.250.200.352.4㊀区划评价流程通过分析苏南地区地质灾害资料ꎬ建立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指标体系ꎮ研究表明影响苏南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地面沉降㊁滑坡崩塌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ꎬ并对这4类进行评价ꎮ第一步ꎬ运用本文建立的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方法ꎬ评价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易发性ꎮ在网格化剖分的基础上ꎬ评价岩溶塌陷与滑坡崩塌的易发性ꎬ而地面沉降与采空塌陷的易发性评价单元是以对应的易发区域为基础ꎮ第二步ꎬ运用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区划指数:PI=ðni=1ui wiꎮ(2)式中:PI为区划指数值ꎻu为各指标的值ꎻw为各指标的权重ꎻi为所有评价指标的计数ꎬi=1ꎬ2ꎬ3ꎬ ꎬnꎻn为评价指标的数量ꎮ按照PI值大小ꎬ将苏南地区分为2个区:当PI>1.8时ꎬ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ꎻ当PIɤ1.8时ꎬ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ꎮ按照灾害类型ꎬ又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为滑崩重点防治区㊁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2种类型ꎮ3㊀结果根据上述区划评价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区划评价ꎬ通过MapGIS软件绘制出苏南地区地质灾害区划图(图7)ꎮ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苏州㊁无锡㊁常州一带ꎬ是苏南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区域ꎬ累计沉图7㊀苏南地质灾害区划Fig.7㊀GeologicalhazardregionalizationofSouthJiangsu降量均超过100mmꎬ最大沉降量达3.0mꎬ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造成的ꎬ2000年以来ꎬ苏锡常全域禁止开采地下水ꎬ地面沉降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ꎬ有的地区地面甚至出现回升ꎬ但局部地区仍以5~10mm/a的速度在沉降ꎮ建议区内应该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㊁人工回灌ꎬ同时加强监测ꎬ按年度制定控制指标[6]ꎮ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分布在宁镇山脉㊁南京浦口㊁宜兴㊁溧阳等低山丘陵区ꎮ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面积约3200km2ꎬ区内地质条件复杂ꎬ地貌类型多样ꎬ地形变化较大ꎬ由于早期城市建设需要ꎬ区内出现了大量采石场ꎬ江苏省矿山治理实施后ꎬ关停了大部分采石厂ꎬ遗留了大量采石宕口ꎬ形成了很多滑坡崩塌隐患ꎮ建议在区内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ꎬ加强区内工程活动的监督㊁管理ꎬ并对滑坡㊁崩塌隐患点进行勘察㊁治理ꎬ对重点矿山和露采矿山集中区进行地质灾害专项调查㊁监测[3]ꎮ531中㊀国㊀地㊀质㊀调㊀查2019年4㊀结论与建议(1)基于重要性㊁危害性和易发性ꎬ建立了由7个二级指标㊁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苏南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指标体系ꎬ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方法流程ꎮ(2)苏南共划定4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ꎬ面积为7230km2ꎬ占苏南总面积的25.94%ꎮ这其中包括: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1个ꎬ面积为4070km2ꎻ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3个ꎬ面积3200km2ꎮ建议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实地摸排ꎬ查清地质灾害现状ꎬ对典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研究ꎬ建立一套适合苏南滑坡崩塌的治理方法ꎮ(3)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苏南地质灾害进行了区划评价ꎬ同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ꎬ使区划工作科学化与系统化ꎬ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ꎬ对苏南地区的地质灾害研究与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ꎮ参考文献:[1]㊀张丽ꎬ黄敬军ꎬ武健强ꎬ等.江苏省地质灾害区划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ꎬ2015ꎬ26(2):81-86ꎬ102. [2]㊀王雁林ꎬ郝俊卿ꎬ赵法锁ꎬ等.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ꎬ2011ꎬ31(1):46-52. [3]㊀黄敬军ꎬ缪世贤ꎬ张丽.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研究[J].中国地质ꎬ2013ꎬ40(6):1982-1992.[4]㊀郑师谊ꎬ张绪教ꎬ杨艳ꎬ等.层次分析法在滇西怒江河谷潞江盆地段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通报ꎬ2012ꎬ31(2/3):356-365.[5]㊀黄敬军ꎬ甘义群ꎬ缪世贤ꎬ等.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ꎬ2011ꎬ38(6):1599-1606. [6]㊀汪名鹏.苏锡常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ꎬ2009ꎬ20(1):60-65.[7]㊀赵文涛ꎬ李亮.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ꎬ2009ꎬ20(1):88-93. [8]㊀王哲ꎬ易发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ꎬ2007(3):93-98. [9]㊀蔡鹤生ꎬ周爱国ꎬ唐朝晖.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J].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ꎬ1998ꎬ23(3):299-302.[10]褚洪斌ꎬ母海东ꎬ王金哲.层次分析法在太行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ꎬ2003ꎬ14(3):125-129.RegionalizationandassessmentofthegeologicalhazardareasinSouthJiangsuYUChengꎬGEWeiyaꎬJIAJunyuanꎬXINGHuaixueꎬLEITingꎬLILiang(NanjingGeologicalSurveyCenterꎬChinaGeologicalSurveyꎬNanjing210016ꎬChina)Abstract:SouthJiangsuisthemostdevelopedregioninJiangsuProvinceꎬandalsotheregionwiththehighestpopulationandurbandensityinChina.Geologicalhazard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affectingtherapiddevel ̄opmentofSouthJiangsu.Theauthorsadopted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ꎬandestablishedanassess ̄mentsystembyusingimportanceꎬharmfulnessandvulnerabilityasindexestoclassifygeologicalhazardareasinSouthJiangsu.Onthebasisofregionalizationꎬtheauthorsestimatedtheinfluenceofsocialandeconomicfactorsontheharmfulnessofgeologicalhazard.SouthJiangsuwasdividedintotwokeypreventionandcontrolareas ̄ ̄groundsubsidenceareaandlandslidecollapseareaꎬandtheotherareasweregeneralpreventionandcontrolare ̄as.Theassessmentresultshavegreatreference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geologicalhazardinSouthJiang ̄su.Keywords:geologicalhazardꎻregionalizationꎻassessmentindexsystemꎻanalytichierarchyprocessꎻSouthJiangsu(责任编辑:常艳)㊀㊀ 6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地质灾害2008-2-2江苏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平原辽阔,江海岸线绵长,水、土、气等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经济中心和通商口岸,也是近代工业、乡镇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有关资料统计,江苏以全国1%的土地,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9.6%的国内生产总值,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极为充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较为明显,但人口、经济的高密度以及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给江苏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并进一步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地质环境基本特征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国家“T”型主轴线的结合带,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平原为主,低山丘陵为辅的现代地质环境格局。

沿连云港—新沂—徐州—泗洪—盱眙—南京—苏州一带为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具有地形地貌差异悬殊,基岩起伏大,岩性复杂,风化作用普遍并赋存有丰富的岩溶地下水等特点,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灾害。

东部广大平原由长江、古淮河及海洋合力造就的冲海积平原,地质环境具有地势低平、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大、成因复杂、软土层发育,垂向上多层含水砂层相互叠置,基底构造复杂等方面的特征。

因而,当地下水的开采不科学时,极易产生地面沉降、地面裂缝以及地面塌陷等灾害。

多次的地壳活动及强烈的地质构造,造就了江苏境内的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徐州地区的煤,南京等地的有色金属,至于水泥灰岩、建筑石材更为普遍。

但是,过量开采矿产资源不仅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引发滑坡、崩塌等灾害,而且留下的地下采空区导致大面积的地面塌陷灾害。

江苏拥有1019km长的江岸线和954km长的海岸线,岸线物质主要由松散砂层构成,抗冲蚀性差,在水流作用下,易发生江、海岸坍塌灾害。

二、主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变化,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损失的地质事件。

在江苏境内,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及江、海岸坍塌,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也在十几亿元之巨,已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地面沉降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苏锡常以及沿海地区,大多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灾害,以苏锡常地区灾情最为严重。

苏锡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含水层多、变化大,水资源比较丰富。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该区深层承压水水头仅在地面以下2m~3m。

然而,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农业迅猛增长,对地下水的开采量猛增、开采强度过大,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水位普遍距地表以下50m,局部地区在80m以下。

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层释水压密、固结,造成地层压缩变形,从而使苏锡常地区地面逐渐下沉,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区域性沉降洼地。

截止2006年底,苏锡常地区累计最大沉降量已达3m,累计沉降量在200mm以上的面积约5770km2,约占苏锡常平原地区总面积的1/2,沉降量在1m以上的地区约440km2,而500mm等值线已连片圈合了3个中心城市,面积超过1500 km2。

近年来,由于严格执行江苏省人大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采地下水的决定,地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大部地区沉降速率小于10mm/a,然而,由于地面沉降的滞后效应,地面沉降还会继续发展。

苏北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已普遍存在,虽然区域地面沉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局部地区地面沉降已呈加速发展态势,大丰、盐城城区及周边地区约360Km2范围内,累计地面沉降量已超过600mm,最大沉降量达1259mm。

累计沉降量大于200mm的分布面积约4000Km2,大部分乡镇沉降量在50mm-100mm之间。

由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紧依黄海,地面沉降灾情一旦严重,其所造成的后果比苏锡常地区还要严重,应高度重视。

地面沉降对于本来地势就低洼的苏锡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也是巨大的。

主要表现为:农田涝渍、农作物减产,一大批城镇的地面标高逐渐低于河湖水位,洪涝灾害加剧,水利设施的标准降低或失效,桥梁净空减少,影响船舶通航;铁路、公路、工矿企业等与地面高程有关的工程设施均需不断维护修理、翻建,居民院落室内经常淹水,百姓群众生活苦不堪言;国家测绘水准网基准点失效,对于城市规划、工程施工、环境整治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隐患。

2、地裂缝就地质条件而言,苏锡常地区第四系地层结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底起伏变化大,所产生的地面沉降既有整体、大面积沉降,也有不均匀、差异性沉降,由此进一步诱发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这一点与上海、天津等地面沉降不同。

苏锡常地裂缝最先发现于1989年,尔后几乎年年都有发生,至今仍未停止,截至2002年底,全区共调查出地裂缝灾点25处。

地裂缝展布以NE向为主,呈张性和同向跌落特征,具有规模大(地裂缝带长度一般100m~2000m、宽度30m~400m不等)危害严重的特点。

2003年以来,苏锡常地区未发现新的地裂缝,已发现的地裂缝灾害点虽有个别点仍有持续发展动态表现,但程度明显趋缓,表明地裂缝高发期已结束。

地裂缝的危害较大,目前已发现的地裂缝灾害,大都通过村镇建筑群。

地裂缝经过的地方,建筑物都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的损失怵目惊心,据统计,地裂缝损坏的房屋累计近3000间,动迁单位数十家,由此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3、滑坡、崩塌江苏山体虽然不高,但滑坡体很多,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不合理的削坡、开挖、采矿、工程建设等活动,造成了滑坡、崩塌灾害频发。

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镇江、南京、连云港、宜兴、盱眙、仪征等地,约800多处,滑坡规模不大,但由于多发生在居民区或公共设施附近,突发性强,危害很大。

1990年以前,南京近郊地区,栖霞山、幕府山先后发生滑坡,尤其是栖霞山南麓滑坡,曾多次危及沪宁铁路,使铁路被迫修筑隧道避开滑坡,耗资巨大。

1991年以及2003年,南京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降雨,在南京地区引发了60多处滑坡,滑坡体物质主要由下蜀土或风化残坡积层组成,规模最大的滑坡体积达6.8万m3。

由于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及时,未出现人员死亡事故。

镇江市是一座依山傍水、享有“山林城市”之美誉,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市区有大小山体20余座。

由于山体坡度较陡,下蜀土发育,在大气降雨的作用下,易在下蜀土土层裂隙面以及岩土交界面滞留,形成滑移面,造成边坡失稳,导致滑坡发生。

历史上,镇江市曾多次发生滑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用地逐渐紧张,迫使人们进一步向坡地发展,但因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斜坡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增高。

与南京类似,1991年以及2003年,镇江亦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在镇江市区发生了约300处滑坡、崩塌,其中1991年发生的地处市中心居民稠密区的云台山大滑坡,由于预报准确,300多户、1000多名居民及时紧急疏散、撤离,才未造成人员伤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连云港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山坡坡麓地带,1995年以前,共发生30多处,总体来讲,规模较小。

4、地面塌陷分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浅埋的石灰岩岩溶发育地区。

由于在抽排地下水时水位下降、或雨季降水的潜蚀作用,将溶洞或大溶隙中的充填物迁移、掏空,从而造成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以徐州市区及郊区最严重,自1986年以来,每年都有发生,仅1992年4月10~13日,徐州市中心云龙区民生街一次就发生7个塌陷坑。

塌坑呈群状展布,大者直径10余米,小者直径1m~2m,20多户居民墙倒屋塌,一片凄惨景象。

塌坑周围一般都发育同心环状地裂缝,并逐渐向外围扩大,塌坑也由小向大发展。

由于徐州市多数岩溶塌陷区处于市中心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的黄金地带,其危害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南京栖霞山公园大门至桃花亭一带岩溶塌陷灾情亦较严重,共发生13个塌陷坑,塌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3m~22.8 m,可见深度0.6m~7.6 m。

1995年4月10日发生的一次岩溶塌陷,面积就有200m2,影响范围400多m2,导致明镜湖等风景顷刻消失,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除此之外,在南京浦口区、无锡、苏州、宜兴等地相继发生了数次岩溶塌陷。

虽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但潜在危害较大。

采空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主要是在地下开采过程中,因矿体被采出的采空效应,引起上覆松散土层陷落所造成。

采空地面塌陷集中分布在铜山县、沛县煤矿区,已形成的塌陷区面积20多万亩,并且每年新增塌陷土地面积5000亩。

采空地面塌陷破坏了大量的农田,其中铜山县采空塌陷区已影响到99个自然村,其中11个村已全无耕地,20多个村人均耕地低于0.2亩,经济损失惨重。

开采铜、铁等有色金属地下矿产资源导致的地面塌陷零星分布在南京梅山铁矿、谷里铜矿、九华山铜矿、安基山铜矿、铜井金矿、冶山铁矿以及连云港锦屏磷矿、新浦磷矿和苏州潭山硫铁矿等矿采空区,塌陷点30多个,总体来讲,规模较小。

梅山铁矿地面塌陷始于1979年,当时规模较小,面积仅0.79万m2,此后,塌陷基本以15000m2/a的速度在扩展,2003年,塌坑面积已达37.5万 m2,塌坑深度在130m之深。

5、江、海岸坍塌江岸坍塌:江苏省域内长江岸线总长1019km,主要由松散堆积物组成,冲蚀、崩塌现象严重。

据遥感解译结果,坍塌江岸岸线长度占总长的30%左右,约为310 km,其中,宁镇扬河段、八卦洲洲头及两侧,和畅洲洲头、嘶马弯道为坍塌最强烈岸段,长度约80余km,六圩、嘶马岸段坍塌速率为55 m/a~125m/a。

1984年7月,嘶马镇60小时坍塌面积达11.5万m2,致使县造船厂、县水泥厂及230万户民房化为乌有。

六圩段自1931年至今,塌岸宽1.36 km~2.6km;龙潭段江岸累计最大坍塌宽度亦达2.0km。

南通港1980年在新建港区南300m 处,发生一起严重塌岸,塌岸长170m,160余亩滩面塌入江心。

2003年5月14日南通市姚港河入江口东侧28丈江段外发生江岸坍塌,坍塌的江堤长约50米,最严重地段的江堤外侧护坡面完全坍塌,坍塌向江堤方向推进8m~10m。

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境内江岸坍塌岸段约55处,塌岸线总长达387km,塌失农田50万亩以上,集镇40多个,损坏码头多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8亿元之多。

海岸坍塌:江苏省域海岸线长954km,除连云港附近为基岩海岸、赣榆为沙质海岸外,其余90%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以射阳河口为界,北侧海岸侵蚀坍塌后退,南侧以淤涨为主。

废黄河口两侧海岸线受自北向东的海流及波浪冲刷,年均蚀退速率大于30m,废黄河口1954年蚀退63 m,30年来损失滩涂资源12万亩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