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学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班会学习材料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学风”部分
(六)学风
6.1 教师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的教风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考察的重点是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是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保证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是否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是否严格的履行教师的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考察内容:学校倡导优良教风的措施,制定的教师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和表现;是学校整治学术腐败、处理教师违规违纪情况等。
6.2 学习风气
(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比较大的影响。学习风气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一个是看学校的氛围。校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优良学风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第二就是学生的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管理,要形成学生的管理系统,形成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三个就是教育的载体,因为优良的学风都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来形成的;第四就是学生的群体表现,就是学生的形象表现。
(2)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校园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
气氛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二是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三是教育载体。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促进作用。
四是形象表现。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堂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3)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学校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是指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各种科技活动的人数,人数多也是指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要系统的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才算,只是听学术讲座的不算。
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创优良学风
一、科学理解学风的内涵
(一)学风的意蕴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准确把握学风这一概念的意蕴应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三个层面去理解。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认识客观世界、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心理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从教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学习者应把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视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概而言之,作为大学灵魂的学风,是指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学风和学生的学风两项内容,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动发展,共同形成大学的整体学风。
(二)高校学生学风的特征
1、层次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行政设置是分层次的, 有校院级、系级、班级等不同层次, 相对应就有校院级学风、系级学风、班级学风。又因为高校里的课程设置是分层次的, 有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还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等, 同时,学生对待某类、某门课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学风。另外,对学风的评价也是分层次的, 有优良学风、良好学风、不良学风和坏学风等。这些不同层次的学风之间既区别又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形成一种纵横交叉、点面结合的网络。
2、倾向性。集体成员共同或相似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倾向, 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倾向。不同的集体之间和不同集体成员之间具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在同一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学风会影响集体,而集体的学风更会对每个学生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集体学风是一种风尚, 它使个体在心里产生难以违抗的压力, 有时比权威命令的力量还要大, 优良的集体学风对矫正个体不良学风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可变性。学风的综合效应是在较长时间里逐步形成的。一种学风一经形成是不容易改变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与此同时, 学风又是诸要素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学风的变化。所以, 学风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时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其倾向性是可扭转的。这一点正是我们进行学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1、学风建设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 经济社会的发展越发离
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舞台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发展舞台的中心。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同时, 更要做好国内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作保证。再者, 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主要取决于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而高校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的取得,靠的同样是人才的培养质量、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水平, 而且主要是看人才的培养水平。所以, 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学风建设, 以确保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2、加强学风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担负的社会责任与受教育者具备的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为此,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风建设既是学校育才的需要, 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两者的利益密切相关, 互相一致, 所以, 它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只要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个关键不放, 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3、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自觉养成良好的学风, 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 还是对今后的成长, 都是至关重要的。当今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 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关键要看是否真正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及其实践能力。然而, 要成为优秀的人才, 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大学与中学不同, 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学学习的主动性很大,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高峰期, 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黄金时期。而所有这些,都贯穿于良好的学风之中。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 就不会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学风对于高校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在校时期, 更是影响人的一生。这样, 学生如果没有崇高的学习目的和在这种目的推动下产生的学习主动性、求知欲和刻苦学习的意志, 即学习的良好风格, 不要说成为优秀的人才,也许连顺利完成学业都会变得困难。反之,如果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格,在校学得扎实的专业知识, 毕业后再以自己良好的学习风格将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的成才之路。
(四)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体系学风作为一种群体风尚, 它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 还与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