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练习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5题)1、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
A.对象不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答案】 B2、“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C3、在学校里有时我们会看到个别学生情绪持续低落,思维迟缓,对班级、学校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这可能是()的表现。
A.强迫症B.焦虑症C.社交恐惧症D.抑郁症【答案】 D4、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答案】 A5、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将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得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答案】 C6、(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践活动法B.实验法C.发现法D.参观法【答案】 C7、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关心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同时又要指出他们在发展中的不足,绝不降低要求,通过爱与民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这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知行统一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C.疏导性D.导向性【答案】 B8、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人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答案】 A9、下列学制中,主要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是( )。
A.分支学制B.多轨学制C.单轨学制D.双轨学制【答案】 D10、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癸卯学制D.戊辰学制【答案】 B2、下列不属于社会本位目的论的观点的是()A.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B.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C.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D.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答案】 C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长离不开教育,由此看来,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做到()。
A.知行统一B.渗透熏陶C.集体性D.一致性【答案】 B4、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答案】 A5、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A.成就动机B.归因C.认知失调D.自我效能感【答案】 D6、(2022上半年真题)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
A.角色意志B.角色体验C.角色认知D.角色期待【答案】 C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动机功能的是( )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强化功能D.辨别功能【答案】 D8、“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答案】 D9、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A.综合B.运用C.评价D.领会【答案】 C10、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答案】 A11、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B.规则C.方法D.监控【答案】 A1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内容,构成了()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验主义B.经验主义C.实用主义D.进步主义【答案】 C13、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答案】 B14、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A.教师的知识B.教师的能力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期望【答案】 D15、下列哪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绘画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答案】 A16、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课程观的观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2 学生指导-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A.学习困难综合征
B.焦虑反应
C.厌学症
D.强迫症行为
答案:D
解析:儿童正常的强迫行为包括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等。强迫症的表现有:(1)强迫性计数;(2)强迫性洗手;(3)强迫性自我检查;(4)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题干所述即为强迫性计数的表现。
B.避免有挑战性的任务
C.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D.遇到困难只能靠自己
答案:C
解析: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A项不符合时间管理策略的要求,B项不符合努力管理策略的要求,D项不符合学业求助策略的要求,C项符合环境管理策略的要求。所以答案为C项。
12.小明犯错误后通过撒谎避免了父母的惩罚,此后小明学会了用谎言来逃脱惩罚。此处发生了()
A.桑代克
B.班杜拉
C.布鲁纳
D.维果茨基
答案:C
解析: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6.9~10岁的儿童能达到()守恒。
A.液体
B.面积
C.重量
D.容积
答案:C
解析:6岁左右的儿童可以解决数字守恒问题;7或8岁的儿童则能解决面积或容积守恒问题;9~10岁儿童能够解决重量守恒问题;到11或12岁时儿童能解决体积守恒问题等。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答案:B
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偏爱理科和自然科学,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
27.德育组织形式是指()
2015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1)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教育
对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增强儿童体质的意识与措施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乃至各级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时期的儿童正处在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
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儿童的发展和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进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力量的根本源泉,作为初等教育的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整个民族在思想水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生产能力各方面水平的高低与优劣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做到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不入学或中途退学,并且使他们每个人都能达到基本的教育要求;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三)强制性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这不仅保障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使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从此有了法律"护航"。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C.可控的内部归因D.可控的外部归因【答案】C2、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C3、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4、(2022上半年真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合作学习B.复式教学C.小班教学D.分层教学【答案】B5、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形式是()。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答案】A6、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自然本位论7、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答案】D8、“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答案】D9、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B.《学记》C.《礼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答案】B10、下列有关情绪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某些认知策略如“忽视”,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B.抑制快乐表情行为可以增加快乐感受C.父母对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对孩子的情绪调节有较大作用D.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称作情绪智力【答案】B11、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德育目标B.生产力水平C.时代特征D.文化传统【答案】A12、陈老师在教《小池塘》的时候问学生:“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学生答:“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2节(小学试题)
( )。
难点知识的时间应把握在( )。
A.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A.15~20分钟
而无意注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B.25~30分钟
B.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抽象材 料的注意逐步发展
C.30~35分钟
C.在整个小学阶段内,教学的抽象性是引 D.35~40分钟
起儿童注意的重要条件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课堂
(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随年级升高而日益 增强。
(5)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 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第二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
某次小学五年级的英语期中测验,全班同学 的成绩均不理想,很多学生只考了50多分, 班主任王老师对这次考试的成绩很不满意, 命令全班学生回去以后将做错的试题重新抄 下来,每题抄写十遍,再做十遍。
第二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16.“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 )。
A.遗传因素
A.阶段性
B.环境因素
B.顺序性
C.学校教育
C.不平衡性
D.个体因素
D.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
(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在学 习时,更多的是运用机械识记的方法,这主要是 由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有限,缺乏一定的知识 经验,言语发展不充分,不熟悉意义识记的方法。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 学习方法和技巧,促使记忆方法由机械识记向意 义识记过渡,意义记忆开始迅速发展。
C.美感
D.幸福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 真理时,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第二章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幼儿园习题)
第二章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教师人身权的是()。
A.生命权B.健康权C.人身自由权D.隐私权2.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教育教学权B.科学研究权C.指导评价权D.获得报酬待遇权3.某县要修水电站,县政府下发文件要求每个公职人员都要参加电站集资。
某镇小学校领导按照文件要求,在领工资之前,从每位教职工的工资中分别扣除了文件规定上交的集资款。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校长办事积极果断,工作能力强B.侵犯了教职工的获取劳动报酬权C.违反了国家要求的不得对学校和教师乱摊派的规定D.侵犯了教职工的个人财产自主权4.(2012年真题)学校派张老师参加省里的骨干教师培训,但扣其绩效工资五百元,这()。
A.侵犯了教师进修培训权B.加强了经费管理C.体现了按劳取酬D.节约了办学成本5.(2014年真题)某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该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
A.正确,教师应终身学习B.正确,教师应无私奉献C.错误,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D.正确,教师应储备足够知识6.以下不属于教师的权利的是()。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B.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C.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D.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7.学生最喜欢上肖老师的课,因为他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看小说、玩手机或者睡觉。
肖老师认为自己只要认真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了,学生听不听课是他们自己的事,纪律管理应该是班主任的职责。
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没有认真履行教师的权利B.没有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C.没有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D.没有落实教育教学的任务8.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A.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B.全体学生C.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残障学生9.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真题训练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历年真题训练!1、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命题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参考答案:B2、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A、分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参考答案:B3、目前我国普遍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探究课程参考答案:A4、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参考答案:C5、1949 年美国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编写的形成了四段论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
这一模式被称为()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参考答案:D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A、甄别和鉴定B、选拔和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参考答案:D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参考答案:B8、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A、学科课程B、拓展型学科课程C、辅助性学科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参考答案:D9、校本课程属于()A、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B、必修课程C、选修课程D、隐性课程参考答案:A10、以课程管理制度为依据,可以将课程分为()A、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D、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参考答案:B11、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自主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补充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A、多角度原则B、多方位原则C、多元化原则D、单一性原则参考答案:C12、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属于()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参考答案:A13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体、课程任务、课程标准参考答案:A14、【2013 年下半年真题】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A、教学科目B、社会改造C、经验获得D、预期学习效果参考答案:D15、【2016 年上半年真题】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的内容。
2015河南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精选练习题
2015河南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精选练习题第二章中学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科书【答案】A。
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答案】B。
解析: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答案】C。
解析:“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A.教师B.学生C.校长D.社区人员【答案】A。
解析: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亲历者,还是监督者。
5.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答案】C。
解析:新课改课程结构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二、简答题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案要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模拟)
第二章学生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行为或某~系列行为,这属于( )。
A.广泛性焦虑障碍B.强迫症C.创伤后应激症D.恐慌障碍2.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 )。
A.广场恐惧症B.社交恐惧症C.特殊恐惧症D.一般恐惧症3.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等是下列哪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 ) A.儿童多动综合征B.学习困难综合征C.儿童厌学症D.儿童强迫行为4.小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
A.强化法B.自我控制法C.全身松弛训练D.示范法5.小学( )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A.三B.四C.五D.六二、简答题6.简述小学德育的构成部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7.学生性别差异的表现有哪些?三、材料分析题8.有个学生叫肖扬,他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兴奋型”气质特征。
在备课和上课时,我都要考虑怎样“对付”肖扬,采取“以忙制动”、“以动制才”等教法。
根据他反应快、愿意表明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对别人的发言发表意见,还培养他动手记笔记、做实验的能力,让他在课堂上“忙”得不亦乐乎,于是他“就范了”。
例如,有一节基础训练课,其中有一篇短文讲到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ll岁就发现声学的震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
课堂上.我先问:“谁能利用自己的文具.给大家演示一个振动发声的实验?”许多学生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只见肖扬晶亮的眼珠滴溜一转,拿出一把用断锯片磨成的小刀,插在课桌的木板缝里,经老师同意后.他用手指使劲一压,锯片来回震荡,嗡嗡作响。
这个实验,获得了同学的称赞。
我因势利导:“我们要像肖扬一样,动脑动手,但‘动’是为了学习好。
”肖扬很高兴,感到这是老师对他的激励。
当然,课堂上我不能光顾一个肖扬。
在肖扬演示后,我就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实验的道理,让机灵沉静又稳妥内向的“安静型”学生找一找大家发言的长短得失。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真题训练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真题训练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过程中,第二章真题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这一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知识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一、本章概述第二章主要涉及的是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应用,包括如何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来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二、真题训练1、题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答案要点: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家庭教育缺失等。
原因主要是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评价体系单一等。
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课程改革、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强家庭教育等。
2、题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答案要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课堂活动、使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题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其作用?答案要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三、总结通过本章的真题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应用。
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教育基础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该科目旨在提高考生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5题)1、当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们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这说明想象具有()A.预见功能B.补充功能C.替代功能D.压抑功能【答案】 C2、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 D3、虽然二班是全年级成绩倒数第一的班,但陈老师坚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成绩。
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
A.认知能力B.效能感C.操作能力D.监控能力【答案】 B4、一个国家的人口()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B.增长率C.质量D.分布【答案】 A5、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是因为味觉的()A.适应B.对比C.感觉后效D.感受性【答案】 B6、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A.过程的实践性B.组织的严密性C.内容的开放性D.形式的多样性【答案】 B7、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
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情绪宣泄B.精神升华C.行为补偿D.认知改变【答案】 C8、“跳一跳,摘到桃”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理论依据是A.最近发展区理论B.范例教学理论C.合作教育学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答案】 A9、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A.社会性B.继承性C.特殊性D.阶级性【答案】 C10、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便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
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为()。
A.观察学习B.主动学习C.参与性学习D.模仿学习【答案】 A11、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年级【答案】 B1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50题)1、学生犯错误,学校给予警告处分,过段时间学生表现良好,学校取消了这个处分。
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受到的是()。
A.负强化B.正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答案】 A2、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这说明情绪具有()功能。
A.适应B.动机C.信号D.组织【答案】 D3、一个教师想到班级中的一个好学生,总是想起他(她)的优点,而很难想到他(她)的缺点,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投射效应【答案】 B4、“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答案】 B5、“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答案】 D6、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这种理论是()。
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答案】 A7、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教授的“七艺“属于()。
A.活动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课程D.校本课程【答案】 B8、一个人只有(),才能鉴定为“健康”。
A.生理正常B.心理正常C.生理、心理都正常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答案】 D9、(2021年上半年真题)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答案】 B10、(2021年下半年真题)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监控策略【答案】 D11、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称为()A.课程标准B.课程结构C.课程评价D.课程资源【答案】 D1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内容,构成了()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 简答
第二章中学课程-简答题整理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二级)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主要观点包括:(1)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3)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口诀:杜威(代表人物杜威)要(需要)去(兴趣)验(经验)儿童(儿童中心)心理(心理学化)2.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二级)(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口诀:学生(学生自身因素)在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等)里学知识(学科特征)3.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一级)(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
口诀: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程计划)、课标(课程标准)和教材4.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二级)(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口诀: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结构。
(一级)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小学试题
注意不同于意识,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 集中,因此,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两个特点。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33.一名教师在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 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34.(2014年真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 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 学的角度看,这是( )。
使重点突出,便于重点学习,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2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 28.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 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 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B.整体性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须意志努 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突然飞进来的
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蝴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属于无意注意。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35.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 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 为( )。
)。
40.小华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 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限阈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36.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兴趣和差异(
)。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答案】C。教育解析:“关注个体差 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 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二、辨析题 1.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 观的过程。 ▪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 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 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 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
▪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 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 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 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 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
间接经验的学习。
▪ 答:正确。教育解析:新课程下,教 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 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 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简答题 1.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 答: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
(
)。
2、【答案】C。教育解析:根据《纲要》规 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它 应该符合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即符
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课程改革
D.思想改革
【答案】C。教育解析:课程改革是教 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 4.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
▪ 答:错误。中公教育解析:在新课程条件 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 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 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 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 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 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 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
)。
▪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A。教育解析: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 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 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 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
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 5.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
的(
)。
▪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C。教育解析:研究性学习属 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 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
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6.( ▪ A.教师 ▪ C.校长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B.学生 D.社区人员
【答案】A。教育解析:教师是校本课 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在校本课程中开发 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亲历者还是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1、【答案】A。教育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 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单项选择题
▪ 2.中学阶段的课程应符合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 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 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 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 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 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 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 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 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 创设更多的平台。
监督者。
▪ 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
做到(
)。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答案】B。教育解析:贯彻新课程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
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 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
▪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 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 学生的适应性。
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答:(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 价功能的转化;
▪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 指标的多元化;
▪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 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