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认识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认识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介和认识摘要: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受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思潮的影响行为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其中斯金纳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久负盛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从其哲学起源、师承、基本立场观点、及其应用, 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指出了它的特点与缺点, 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操作行为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1.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哲学起源和师承逻辑实证主义是一切新行为主义的共同哲学基础。
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Moritz Schlick)和卡尔普纳(Rudolf Carnap)。
主张哲学应该考究科学语言中词的意义(语义学),考究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法学)。
他们之中有人认为任何科学分支中的语言,都必须可以被转译成相应的物理学语言,都必须能够转译成对物理事件的描述,他们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哲学的物理主义,和操作主义原则有某种相似。
他们强调间接实证的方法,强调对经验进行分析。
认为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能被经验证实。
从方法论上突破了早起行为主义以不能直接证实为借口而对研究人体内部因素所实施的禁忌,推动机体内部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
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也从这一点上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与早起行为主义的最大区别。
操作主义是在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eman)所首倡的。
它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最新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布里奇曼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以及记录、运算的操作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了操作主义的原则。
操作主义原则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语言学的规则,而按照操作主义者的观点,语词和概念如果要有明确的意义。
任何术语,如果不对应于一组相应的操作,它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
布里奇曼以长度这个概念为例,说道:“我们说到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所意味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说出任意的,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何,无疑我们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意味着什么,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和主张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和主张
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人约翰华生(John Watson)创
立的。
华生认为“意识状态,如所谓的唯心现象,是无法被客观证实的,出于这一原因,它永远不会成为科学的数据。
”然而,一旦放弃内省,心理学的主题又该是什么呢?
华生提出是可观察的行为。
并将心理学的首要目标定义为“预测和控制行为”
斯金纳继承了华生的事业并扩展了他的理论。
后来形成了“激进行为主义”的立场。
按照斯金纳的观点,心理活动(如思维,想象)并不能产生行为,他们都是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样本。
举个例子,对一只鸽子进行食物剥夺24小时,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可以通过啄食获取食物的设备里,我们会发现鸽子很快就会这么做了。
动物的行为可以通过环境事件得到解释,食物剥夺和运用食物进行强化;不能被直接观察和测量到的饥饿感并不是产生行为的原因,而是食物剥夺的结果。
要解释鸽子所做的事情,你不必理任何与其内部心理状态相关的内容,你只需要理解,能让鸽子在行为与奖赏之间形成连结的简单学习原则就可以了。
这是斯金纳式的行为主义的精髓。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斯金纳可以说是一个后 起之秀,但又是影响最大、最重要的行为主义心 理学最后、最坚决的捍卫者。相对于其他行为主 义者而言,他在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方面表现得最激进,他坚持使用“操作”这一术 语来描述和分析行为,并据此提出了一整套理解 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 系。
治疗观
• 其二,在治疗观上,斯金纳秉承了他在病因观上的一贯观 点:治疗就是一种控制。
• 具体点说,就是要了解问题行为的产生条件,有针对性地 控制好这些条件,渐次安排积极的强化或撤消不当的强化, 促使问题行为消退,或重新建立良好的行为。例如,要使 瘾君子戒酒,首先要分析酗酒者成瘾的条件,发现喝酒曾 与消除由惩罚引起的不快联系过,喝酒行为也因此受到强 化而被保持下来,多次联系之后就成瘾了。找到了原因之 后,治疗者只需重新安排强化,即将引起头痛的药片与洒 一起让酗酒者喝下去,让他喝酒之后感到头痛,借这种负 强化而使酗酒行为消退,消除酒瘾。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 在斯金纳看来.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 两个因素:操作及其强化。他说:“如果一个操 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 就增加。”
• 例如,婴儿偶尔无意识地发出一声“妈”,母亲 便立即报以微笑、亲吻等,而后者又构成了对孩 子行为的强化,几次之后,孩子便学会了叫“妈 妈”;孩子偶尔的助人行为受到受助者的感谢和 周围人的赞誊,几次之后,孩子就习得了助人行 为。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所谓分化是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 个特征,加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动物可逐 渐形成有选择性的反应。
• 例如,斯金纳在训练白鼠的压杆力量实验中,先 是强化动物任何力量的压杆反应。然后设定标准, 动物只有反应超过一定的标准之后才给强化。这 样,通过在反应的细微变化水平上实施强化,白 鼠学会了特定的、表现出选择性的反应,因而最 初的条件反应形成了分化。这一训练动物的方法, 也被称之为渐进法。例如在葬礼上表情凝重、话 语低沉;在演唱会时,大声鼓掌、喝彩等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规律
条件
行为发频率
例子
理论
强化
正强化
(+)愉快S
↑行为发生的频率
奖励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法则)
负强化
(-)厌恶S
↓行为发生的频率逃避条件作用:刺激物
回避条件作用:信号
惩罚
正惩罚
(+)厌恶S
↓行为发生的频率
体罚、谴责
负惩罚
(-)愉快S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操作性条件性作用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创建了“斯金纳箱”。在斯金纳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
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社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
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
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
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
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
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B.F. Skinner)是心理学家和行为主义者,他对操作条件作用提出了一些基本观点。
操作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形式,它基于行为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以下是斯金纳关于操作条件作用的几个基本观点:1. 行为受到环境刺激的控制:斯金纳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外部环境刺激的控制。
他强调,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反馈的结果,而不是由内部因素所决定。
2. 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机制。
当一个行为受到奖励时,这个行为往往会增加;而当一个行为受到惩罚时,这个行为往往会减少。
通过奖励和惩罚,个体的行为可以被引导和塑造。
3. 强化和灭绝的概念:斯金纳引入了强化和灭绝的概念来解释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是指增加一个行为的发生频率,而灭绝是指减少一个行为的发生频率。
通过给予奖励或消除奖励,可以强化或灭绝特定的行为。
4. 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斯金纳区分了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连续强化是指每次行为都受到奖励或惩罚,而间断强化是指行为只在特定条件下受到奖励或惩罚。
斯金纳认为,间断强化可以更好地维持行为,因为个体不会总是期望得到奖励。
综上所述,斯金纳的基本观点是,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外部环境刺激的控制,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机制,通过强化和灭绝可以
塑造和引导行为。
此外,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的概念也对操作条件作用的效果产生影响。
洞察人性认识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

洞察人性认识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洞察人性:认识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心理学定律对于洞察人性和认识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并解析其对人性的洞察。
一、激励理论斯金纳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个体会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他提出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概念,即个体根据是否受到激励来决定是否继续或停止某种行为。
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对于奖励和惩罚的敏感性,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人的行为。
二、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反应和环境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到某种刺激后,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一理论强调了环境对于人行为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条件反射进行塑造和改变。
三、强化机制斯金纳的强化机制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加强或削弱,从而影响和调节个体的行为习惯。
他提出了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即通过给予奖励或消除不适感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
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机制进行调节和改变,为行为塑造和行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可塑性理论斯金纳的可塑性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可塑的,个体可以通过经验学习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他强调了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的塑造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个体自身在行为塑造中的积极参与。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人的行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来改变和调整。
五、自治观念斯金纳的自治观念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内部的因素影响,而不仅仅是受到外部的激励和强化。
他认为个体有着自主性和自我决定的能力,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标来选择和调整行为。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在理解和引导他人行为时,需要考虑到个体内部的因素和个体的自主性。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为我们认识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思路。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评

斯金纳在心理学上的地位
回顾20世纪对学习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可以说 是各领风骚每十年。20世纪头十年是桑代克,第二个十年 是华生,第三个十年是巴甫洛夫,第四个十年是古斯里, 第五个十年是托尔曼,第六个十年是赫尔。从60年代开始 到整个70年代,是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了学习心理学的 领域,其统治地位跨越了两个十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 了赫尔在50年代所达到的高度”。斯金纳对心理学的接触 贡献,是无可否认的,这一点就连他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 认,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美国政府、美国心理 学会、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多次给予他表彰和奖励,就是一 个证明。确实,“提到最接触的心理学家,人们不能不提 到斯金纳,正如不能不提到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一样”。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斯金纳犯有同传统行为主义者同样的错误,即只注重描述行为, 不注重解释行为;只注重外部反应和外部行为结果.而不探讨内部心 理机制。他把内部过程看成是一个“黑箱”。因此.他是一位极端的 行为主义者。有人把他的思想体系称为“描述性”的行为主义。 2、斯金纳在晚年仍然坚持自己的行为主义观点,反对认知心理学的 研究,反对对学习过程和行为塑造过程的认知解释。站在行为主义心 理学的立场上看斯金纳,他是一位坚定的行为主义者;而站在认知心 理学和心理学发展的角度上看,他是一位顽固者。 3、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其实践效果并不像斯金纳预想的那样好。 教学实践表明,程序教学减少了师生直接对话的机会,阻碍了师生间 的及时交流,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在教学机器上 学习,还会有盲目地追求学习进度、猜想问题的答案和不求甚解等不 良倾向。这些不利因素致使程序教学运动没有得到继续发展,而只成 为教育史上留下的个体化教学方式之一。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与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应答型行为
由已知的先行刺激引起,由 刺激控制
行为
操作型行为
无明确的先行刺激,有机体自 发的反应,还受行为结果的影 响
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操作性 条件反射
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 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 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 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 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 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 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则
一、任何操作反应若有强化刺激物尾随其后, 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二、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条件反射概率的任 何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
一、解释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
(说话、走路、驾驶、道德人格的形成) 二、可用于消除不良行为,巩过是一组反映强化史的行 为模式 ——叶浩生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与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
斯金纳以实验表明,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 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 然后最终停止反应。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和主张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和主张
斯金纳(B.F. Skinner)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和主张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是基于唯物论的哲学基础,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斯金纳的观点,人类的行为是可以观察、测量和控制的,因此可以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
斯金纳的主张是,人类的行为是由条件反射和被动反射构成的,这些反射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增强或抑制。
斯金纳提出的“塑造”理论认为,通过观察行为的奖励或惩罚,可以通过训练来影响人类的行为。
斯金纳在研究人类行为的过程中,发明了著名的“皮尔逊笼”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和主张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行为治疗、教育、工业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介绍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该学说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受到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的控制。
本文将详细探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原理、实验研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行为是通过感知和响应环境刺激形成的。
他主张行为是被学习而非遗传决定的,而学习是通过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实现的。
条件刺激指的是环境中的外部刺激,而反馈机制是指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对于重复出现并伴随着积极反馈的行为,个体将更有可能重复表现此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强化。
而对于重复出现并伴随着消极反馈的行为,个体将减少或停止表现此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惩罚。
实验研究斯金纳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以验证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关于皮戴尔盒子(Skinner box)的。
该实验装置类似于一个小动物笼子,动物被放置在其中,并能够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钮或拉动特定的杆子来获取食物奖励。
斯金纳观察到,动物在与食物奖励建立关联后,会重复表现相应的行为,即按下按钮或拉动杆子。
这些实验结果支持了斯金纳的学说,即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受到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的控制。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在教育中的应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从而加强其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惩罚来减少或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种基于奖励和惩罚的教育方法被称为行为塑造,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还在教育中推崇个性化的学习,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置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斯金纳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斯金纳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马斯洛金纳(Skinner)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被认为是在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式
意义的理论,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在马斯洛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中,研究者认为学习是建构在行为上的一种响应。
学习者的行为由上下文和外部刺激产生,它们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
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接收外部刺激以促进学习,只有及时的正确的外部刺激和重返才能使学习者取得正确的结果。
马斯洛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控制行为的方式来获得有价值的结果。
这一理论提出,教师可以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合理收取课程材料,采取适当的激励和对学习者采取回馈措施来管理学生的行为。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就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来决定所使用的技术,确保教学环境和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每一分钟学习过程的潜力。
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激励和纠正措施,以此来指导学习者,让学习者可以从重复的行为中得到认知上的发展,以及有益的个人和社会影响;
在高校和高等教育中,应用马斯洛金纳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伴
随着竞争者的增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能满足高等教育中对于学习者能力有效培养的要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实施马斯洛金纳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激励学生及时完成任务,学习者能够从重复的行为中得到正确技能和知觉,并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大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轻松应对,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从长远的眼光看,以马斯洛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能更好地根据学
生的行为和学习特点,结合教师的经验,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在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做。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评

斯金纳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概念,辅之以高度 精确的实验技术,精心构筑了自己的新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体系,以达到客观分析和描述行为,建 立一门真正的行为科学的目的。就这一点而言, 他比已往任何一个心理学家、比他的任何前辈都 要成功。尽管许多人对斯金纳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批评,但在这一点上却没有异议。 总之,斯金纳的体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仍有待探 索的课题。
由亍斯金纳极端客观的行为主义立场坚持只能那些可观察和可实验的对象使得他将人们的主观时间排除在心理学的大门之外戒者处心积虑地将它们以操作强化原理来解释丌符合人们的心理生活实际其解释也非常勉强难以被人们所解释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评
斯金纳的贡献
1、斯金纳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认 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这项研究丰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研 究,填补了条件反射类型上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打破了传 统行为主义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 2、斯金纳的“无错误辨别”学习的实验研究是有意义的。 它不论在动物的行为训练,还是在学生的行为塑造上都是 可借鉴的。而且,对课堂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3、斯金纳所做的"强化程序"的实验研究既深入,又具体, 系统性很强。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它是驯兽师的 必修课,对人类的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激励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斯金纳在心理学上的地位
回顾20世纪对学习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可以说 是各领风骚每十年。20世纪头十年是桑代克,第二个十年 是华生,第三个十年是巴甫洛夫,第四个十年是古斯里, 第五个十年是托尔曼,第六个十年是赫尔。从60年代开始 到整个70年代,是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了学习心理学的 领域,其统治地位跨越了两个十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 了赫尔在50年代所达到的高度”。斯金纳对心理学的接触 贡献,是无可否认的,这一点就连他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 认,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美国政府、美国心理 学会、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多次给予他表彰和奖励,就是一 个证明。确实,“提到最接触的心理学家,人们不能不提 到斯金纳,正如不能不提到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一样”。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袖。
.\&m2T"~-G'p6M-H;}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
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
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
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
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
”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3j!}:X6w/H#E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
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主要内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比如:观察法、口头报告法、条件反射法和测验法。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著名人物之一,他强调自己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他把学习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
〃这里所说的强度的增加并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而是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
他认为使条件作用的速率增加,关键的变量是强化,练习不会使反应速率上升,只是为进一步强化的发生提供机会而已。
三、行为主义的作用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生创设能为学习的刺激做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做出反应之后, 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
1.教学目标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2.教学过程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
据此,相倚组织教学即为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 (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
斯金纳的鸽子实验体现的“行为主义”教学原则

斯金纳的鸽子实验体现的“行为主义”教学原则斯金纳的鸽子实验体现的“行为主义”教学原则根据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一位教师要实施程序教学,必须考虑哪些问题.要仔细地考虑在特定的时间里计划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些教学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行为的获得来表示的。
其次要考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强化物。
这种强化物包括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操纵的材料具有强烈的兴趣性;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奖励,譬如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赞语、一件奖品等等。
第三,强化的最有效的安排,教师要把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逐渐精致地做成小的单位或步骤,也就是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确定每个步骤所保持行为的强度,以使强化的效果能提高到最大限度。
这些都在鸽子实验中有所体验:1.积极反应原则一个程序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
2.小步子原则程序教学所呈示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
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
3.即时反馈原则程序教学特别强调即时反馈,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
一个学生对第一步(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回答),便可立即呈示第二步(第二个问题),这种呈示本身便是一种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开第二步的学习了。
4.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
这与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习者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传统教学法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程序教学法相对显得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
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LOGO
四、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
(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教学机器:是一种原理并不复杂的台式机械装置,该机器内 置一教学程序,该程序是将一门学科内容分成一系列具有逻辑 联系的一组知识项目,并以问题的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 次排列,学生只有通过了前面的问题,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问题 或程序,这被称之为机器教学或程序教学。 (二)言语行为 语言现象是人类最复杂的谜题之一,也是人类与动物最明显 的区别所在。在斯金纳看来,言语仍可以从他的操作强化原理 来解释。斯金纳认为,言语也是一种行为,它不过是有机体所 发出的声音反应,这种声音反应与白鼠掀压杠杆的行为反应没 有二样,同样遵从操作强化的原理而得以形成和控制。 (三)社会控制计划 与华生一样,斯金纳也是一个环境决定论者,他寄希望于以 他的操作强化原理来预测和控制个体行为,并最终达到社会控 制的目标。 (四)心理治疗观
LOGO
五、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
意义: (1)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概念,并以高度精确的实验 技术精心构筑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一门真正的行为 科学。 (2)对推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使心理学走向社会事务 和社会实际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局限: (1)忽视理论研究 (2)实验研究范围太窄 (3)环境决定论的倾向
斯金纳的
操作行为主义
LOGO
LOGO
一、斯金纳的生平 二、斯金纳的基本立场 三、斯金纳的行为原理 四、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 五、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
LOGO
一、斯金纳的生平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20世纪后半叶最卓越、最著名的美国心理 学家之一,是新行为主义中极端行为主义的代表, 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建构者,也是力图将心 理科学在实际生活中推展应用的著名心理学家。 在20世纪100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中排名第一。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整理笔记)

一、理论背景(一)社会背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美国,现代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
科学管理、行为控制直到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开始明确地提出科学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可供简单概括的确实的观察材料。
孔德认为应该用更客观的方法研究人。
马赫认为科学只不过是人的经验的更完备的数学整理,只有客观的资料、经验才是可以接受的。
它为行为主义者提出科学实践的本质,乃是对看得见的行为的客观观察的启示。
(三)行为主义是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反叛构造主义:领袖人物是铁钦纳。
心理学的主题是意识经验。
由于意识经验只有经验着的人才能意识到,因此只有采用内省法才能研究人的心理。
所谓心理学就是以内省法对意识的研究。
内省法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自我观察的形式,其目的是观察意识的内容,解答经验的“什么”what、“如何”how、和“为什么”why三部分的内容。
关于“什么”,是由心理过程的系统内省分析出那些心理元素来解答的。
关于“如何”是说明通过内省分析出来的心理元素如何联结成复合物的。
至于“为什么”,是用一个与心理过程相对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心理过程。
铁钦纳一方面认为每一个意识都有相应的神经过程,一方面又不承认神经活动时心理过程的原因,因此他在身心问题上是个二元论者,称之为身心平行论。
要内省自己主观的感觉,而不是刺激物本身。
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
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人的活动与社会也是一个整体;反对把心里分析为各个元素或部分;心理学不能脱离社会进行研究;心理学要研究动作的机能,而机能表现为协调,协调实际上是适应活动。
研究方法上提倡主观观察即内省和客观观察相结合,更注重客观观察。
华生认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是心灵主义的,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为新行为主义者。
二、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一)行为主义的界定:华生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称之为行为,行为的基本成分是反应,反应分为习得的反应(包括我们一切复杂习惯和我们的一切条件反射)和非习得的反应(指我们在条件反射和习惯方式形成之前婴儿期所作的一切反应)。
斯金纳 操作性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主要贡献
• 斯金纳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卓著。他发展了巴甫洛 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他 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 “斯金纳 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他在 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 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 “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 为“教学机器之父”。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作 出的重大贡献,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 “卓越科 学贡献奖”,1968年他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 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 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 “心理学毕生贡献奖”荣誉证书。8天后,即8月18日斯 5 金纳去世。
R=f(S· A)
R表示反应,S表示情景刺激,A代表影响反 应强度的条件,为“过去形成的条件”。
9
1、行为的分类
•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应 答性行为(或应答性学习),第二类被斯 金纳称为“操作性”行为(或操作性学 习)。
• 他把条件作用分为:应答性(经典型)条 件作用、反应性(操作性、工具性)条件 作用
15
操作性行为的特点
• 操作行为是自发的而绝不是由刺激引发的。
• 有机体可以收到控制变量的影响,而此变 量并不必定认作为刺激。
• 操作性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反应,而是一 类反应。
16
2、研究的方法论
• 在《有机体的行为》一书中对新行为主义的方法 论作了规范。 A、实验环境要有利于保持行为的自然连续性。 B、研究者要尽最大可能去控制有机体的环境,从 而加强对自变量的操纵,或保持自变量的稳定, 进而观察它们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 C、创造一定的条件,把研究对象安置在可以表现 行为的环境中以便观察记录。 D、反应速率是分析的基本素材。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来塑造的。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观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斯金纳强调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影响而产生的。
他认为,人类行为是基于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产生相应的反馈。
例如,一个人对于一个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会得到积极的反馈,从而加强该行为的发展。
其次,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消除。
正向强化是指给予一个积极的奖励,从而增加该行为的频率。
负向强化是指消除一个不良的刺激,从而增加该行为的频率。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行为。
第三,斯金纳强调对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
他提出了行为分析的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行为的频率、时长和强度等指标,来了解行为的规律和变化。
这种系统化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干预行为。
此外,斯金纳还强调了行为的上下文和环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行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行为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境来制定和调整行为的目标和计划。
最后,斯金纳认为,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人类可以改变和塑造自己的行为。
他提倡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正向强化的方法,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总的来说,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强调了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提出了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消除行为的方法,强调了对行为进行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强调了环境和上下文对行为的影响,并强调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改变和塑造行为。
这些基本观点为我们理解和引导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介和认识摘要: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受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思潮的影响行为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其中斯金纳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久负盛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从其哲学起源、师承、基本立场观点、及其应用, 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指出了它的特点与缺点, 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操作行为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1.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哲学起源和师承逻辑实证主义是一切新行为主义的共同哲学基础。
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Moritz Schlick)和卡尔普纳(Rudolf Carnap)。
主张哲学应该考究科学语言中词的意义(语义学),考究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法学)。
他们之中有人认为任何科学分支中的语言,都必须可以被转译成相应的物理学语言,都必须能够转译成对物理事件的描述,他们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哲学的物理主义,和操作主义原则有某种相似。
他们强调间接实证的方法,强调对经验进行分析。
认为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能被经验证实。
从方法论上突破了早起行为主义以不能直接证实为借口而对研究人体内部因素所实施的禁忌,推动机体内部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
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也从这一点上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与早起行为主义的最大区别。
操作主义是在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eman)所首倡的。
它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最新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布里奇曼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以及记录、运算的操作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了操作主义的原则。
操作主义原则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语言学的规则,而按照操作主义者的观点,语词和概念如果要有明确的意义。
任何术语,如果不对应于一组相应的操作,它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
布里奇曼以长度这个概念为例,说道:“我们说到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所意味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说出任意的,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何,无疑我们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意味着什么,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
要发现一个物体的长度,我们必得进行一定的物理操作,因而,当测量长度的操作固定之后,长度的概念也就固定下来了。
也就是说,长度的概念所包含的,不多不少,恰恰是一组操作;概念和相对应的一组操作是同的。
”[2]本着上述的这种原则,操作主义者认为像意识、心灵这样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对意识或心灵既不能观察、测量,也不能记录、运算。
这种认识对斯金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操作主义者还提倡一种描述性的句法学。
他们认为科学体系一旦确定了概念间的操作式定义以后,继之就必须描述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就是科学语言的句法形式。
正如布里奇曼自己所说:“(操作主义)仅是这样一种信念:与其分析客体和实体,不如分析行为和遭遇为好。
”[3]2.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观点2.1基本立场斯金纳认为,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
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的行为规律, 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在于了解人的行为原因。
几十年来, 斯金纳的研究工作就是以人的行为原因为核心而展开的。
围绕这一问题, 也可以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他对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以及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都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见解。
因此, 对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进行分析和论述是全面了解和评价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强调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是斯金纳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内容。
他还进一步强调,行为的科学研究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在先行的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和有机体随后的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他所建立的行为公式是:R = f ( S )其中R为行为反应,S为刺激情境,f为情境刺激,同时,某些条件(A)确实可以改变自变量和环境刺激之间的函数关系,他把这些条件称为“第三变量”,因此有:R = f ( S,A )但不论第三变量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它都是客观的。
斯金纳采用归纳的方法,同时应用反射的方法。
他对行为进行研究是采用“行为分析法”,并专门设计了“斯金纳箱”。
2.2操作—强化理论操作条件作用是斯金纳行为理论的实验基础, 它与巴甫洛夫古典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巴甫洛夫的实验是以狗流口涎的条件反射闻名, 斯金纳的实验却以老鼠按压杠杆的操作条件作用著称。
他把前者称为应答的(respondent) , 后者称为操作的(operant)。
因为有机体在前者的行为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应答性的, 在后者则是先操作(按压杠杆) 才出现食物强化。
因此, 其区别可以概括为“反射学习是一个S一R 过程, 操作学习则是一个R一S 过程”。
他认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操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所以,研究行为科学的有效途径就是研究操作性行为。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于两个因素:操作及其强化。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强”。
但强化增强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条件反射本身,它所增强的是这种反射发生的概率。
当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由强化的停止而导致的。
同时,操作性条件反射分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可以看出,在斯金纳的理论中强化的作用十分突出,他把强化物分为积极强化物与消极强化物;认为强化作用的模式有固定时距模式,变异时距模式,固定比率模式,变异比率模式。
斯金纳自称, 从反射出发到抛弃“反射”概念而明确使用“操作的”这一术语, “花我好几年的时间。
然而, 从这以后我明显地不再是一个刺激一反应的心理学家了。
”3.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3.1言语行为斯金纳认为,言语行为是由肌肉组织的运动完成的,这些言语行为是一些可能具有极少量的共同要素的反应。
对于把言语行为看作是由独立的单位(即单词)组成的观点,斯金纳认为:单词决不是一种功能单位,单词的组合—短语、词组或所记住的段落,可能受某一变量的控制共同变化。
在斯金纳的观点中,言语是一种物理刺激,这种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外显言语行为或者非言语行为的产生。
言语同行为一样,都是外显性的。
例如让儿童学习叫出各种颜色名称, 在未经受有关列联之前是办不到的。
3.2教育领域首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技术上,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塑造行为的过程。
教学者通过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水平,并明确其中所需的步骤。
只有做到教学内容有步骤,学习者积极回答,教学者及时反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他因此而发明的程序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器都有不错的效果。
3.3社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没有直接遭受到其它许多国家那样的严重破坏, 同时又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战后对法西斯战犯的审判。
在这种形势下, 许多美国人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以为一切都会变得很好了。
可就是在这种时候, 作为一个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斯金纳, 却开始以敏锐的目光觉察到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社会问题。
1976年,当《沃尔顿第二》再版时, 斯金纳在“再版前言”中回顾说,“1945年初夏, 在我写《沃尔顿第二》的时候, 西方人的苦日子已经过去了。
希特勒死了, 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时代结束了。
三十年代留下来的印象被遗忘了。
由于苏联是战争中可靠的同盟国, 所以人们也不再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怕的了。
少数的城市受到烟雾的侵害, 但却没有人对作为整体的环境感到忧虑。
虽然战时物资短缺, 但工业将很快转而把无穷的资源奉献给无止境求。
”正是基于对这些社会现象的不满, 导致他创作《沃尔顿第二》。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斯金纳更进一步地看出了社会的弊病。
1971年,在《超越自由与尊严) 一书中, 一开头他就明确地指出: “在试图解决当今世界上我们所面临的难以应付的问题时, 我们自然求助于我们的最高成果。
我们诉诸力量, 而我们的力量就是科学与技术。
为控制人口我们寻求更有效的节育方法。
为核屠杀所威胁, 我们建立更大的威慑力量和反弹道导弹系统。
我们采用新的食品和生产的优良方法以求避免世界饥荒。
我们希望, 改良的卫生设备和医学能控制疾病, 较好的住房和交通能解决少数民族聚居的题, 而减少或销毁废物的新途径能制止空气的污染。
我们可以指出在所有这些领域里已取得显著成就, 而且自然我们应该扩大战果。
但事与愿违, 而且令人沮丧的是发现技术本身也越来越成问题了。
卫生和医药已使人口问题更为尖锐, 战争随着原子弹的发明已造成新的恐惧, 而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对快乐的充分谋求造成的。
不管过去能否预见到这种损失, 人们现在必须设法补救, 否则就会丧失一切。
”可以认为, 斯金纳能够看到确实存在的社会危机, 同时希望去解决它们, 作为心理学家的他同时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上升到了社会领域。
4.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首先,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导者,在将心理学与现实相连接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他结合行为主义的原理开发发展的程序教学思想,对推动美国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以及斯金纳与乔姆斯基在言语行为发面的论战在心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斯金纳没有看到心理与行为两者的交互作用, 而是把它们混二为一, 取而代之, 最后更把它们统统归因于外界环境, 而完全不顾心理发展固有的内部矛盾和规律。
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从而忽视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正如舒尔茨( D ·s c h ul t z )在评论斯金纳时说的, “不管我们是怎样看待斯金纳的工作, 把他看成人类的救星或奴役者, 我们都没有否定他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5.参考文献[1]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B.斯金纳[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05)[2] 谢伟,易旦. 新行为主义视域下的教学探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06)[3] 王瑞文,刘波. 斯金纳与行为主义[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05)[4] 伍麟,车文博. 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的一个理论特色及其反思[J]. 心理学探新. 2001(04)[5] 陈大柔. 斯金纳操作行为理论若干问题的剖析[J]. 心理学报. 1982(02)[6] 乐国安. 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J]. 心理学报. 1982(03)[7] 乐国安. 斯金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J]. 心理科学通讯. 1982(02)[8] 乐国安. 论斯金纳的“行为技术学”[J]. 心理学探新. 1982(02)[9] 高建江. 斯金纳的个性理论要点[J]. 心理科学. 19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