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黄河的开发治理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复习课课件)授课老师牟晓敏复习目标:1、了解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支流)2、知道长江与黄河上中下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3、知道长江与黄河目前开发的现状复习重点:1、长江的开发,特别是水能资源的开发。

2、黄河的治理,特别是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复习难点: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开发(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2、黄河“地上河”、凌汛形成的原因复习过程:(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国家第一大河是哪一条河?我国的第二长河又是哪一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在这节课里,我们主要复习长江的开发与黄河的治理。

一、掌握长江的概况播放地理课件,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重要城市,长江流域的支流及主要湖泊,长江流域流经的地形区。

二、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播放地理课件“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及景色”,让学生分析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与宜昌以下的下游地区地势的特点。

教师小结: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落差达5000多米,河水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急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宜昌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航运价值大。

播放地理课件,以虎跳峡为例,主观感受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

播放地理课件,在图上指出巫山的位置,分析指出此山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河流流经此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横断山脉的位置(一名同学在图上填出),分析指出此山脉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河流流经此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呢丰富。

请三名同学在图上准确填出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的的位置。

三、长江干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播放地理课件,老师指出长江上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中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其中洪涝灾害最为突出。

长江和黄河的开发治理

长江和黄河的开发治理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京 运 京 广 京沪 河 线 九线 线

四季通航
黄金水道
2.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洪水,进入80年代,几乎年年发 生洪灾,原因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 自然原因: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 人为原因:①.人为地围湖造田,使长江湖泊面积缩小。 ②. 滥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生态 环境日益恶化。
长江 我国第一大河
长度最长 6300多千米
流域面积最广 180万平方千米
水量最大 9500多亿立方米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之冰川景观
长江正源沱沱河
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
青 藏 高 原
四川盆地
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青 唐古拉山 海
安 江 苏
西藏自治区


重庆



上海
江 西
湖 南 云 南
东 海
长江的划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破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或者卡日曲)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内 蒙 古 高 原
华 北 平 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黄河流经的省区
甘 青 海
宁 夏
山 西
陕 西 河南
渤海
山东
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 头至宜宾。因为河流落差很大,达6000多米。
上游
三峡 工程
葛 洲 坝 水 电 站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支流通航 里程近8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 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 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 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八上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八上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八上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长江、黄河知识点: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地区;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是我国最长、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

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广,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湖泊减小—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2、河口—桃花峪,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人为原因),所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3、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下游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引发洪涝。

4、治理黄河的根本在黄土高原(中游河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第三节 河流 (长江黄河的治理 )

第三节  河流 (长江黄河的治理 )

三、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 2、黄河的奉献
点击文本框
上游景观
河道迂回曲折
两岸多湖泊沼泽 河水清浅而稳定
中游景观
水土流失严重 壶口瀑布
支流多,水量大。 含沙量大。 河道上下段为峡谷落 差大
地上河景观
下游景观
黄河入海口
河道宽浅,水流平 缓; 泥沙淤积,河床 升高为地上河;
三、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西陵峡
滩 多 水 急
二、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 2、水能宝库
二、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 3、黄金水道
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 杭 京 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 宜宾以下河段的航运能力较强。 京 运 广 京沪 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 河 (流经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湿润地区 线 九线 60%,而且干支流横贯东西,终年丌冻, 降水丰富、水量较大,河道逐渐变宽 线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此长江被人们誉 变深造成的。) 四季通航 为”黄金水道“。
长江干流什么河段通航能力在3000吨以上? 什么河段通航能力在1000——3000吨以上? 为什么说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 什么河段通航能力在500——1000吨以上?

二、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 4、生态治理
治理与保护:长江各河段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 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点击图片
“地上河”动画演示
水 面
悬河
地 面
三、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 3、黄河的治理
初春
.
纬度较低, 气温较高, 河水融化。
.
纬度较高, 气温较低, 河水结冰。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图
土质疏松 暴 雨 植被破坏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与黄河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治理与开发。

本文将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一、长江与黄河的自然特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约 6300 千米,流域面积约 180 万平方千米。

其水量丰富,年径流量约 9600 亿立方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约 5464 千米,流域面积约 75 万平方千米。

黄河的水量相对较少,年径流量约 580 亿立方米。

其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二、治理方面的异同1、防洪治理长江的防洪治理重点在于中下游地区。

由于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治理措施包括加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分蓄洪区等。

同时,加强气象监测和洪水预报,提高防洪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黄河的防洪重点在下游。

由于“地上河”的存在,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治理措施主要有加固大堤、修建水利枢纽调蓄洪水、进行河道清淤等。

相同点:都注重加固堤防和修建水利枢纽,以提高防洪能力。

不同点:长江侧重于整治河道和分蓄洪区的建设,黄河则更注重解决“地上河”的问题。

2、水土流失治理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上游地区,特别是西南山区。

治理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

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等。

相同点:都通过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来减少水土流失。

不同点:治理的重点区域不同,长江在上游,黄河在中游。

3、水资源保护长江水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污水治理、推广节水技术、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等。

黄河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保护的重点是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水污染治理。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2、长江上游有著名的葛洲坝 水利枢纽
和 三峡水利工程。
3、黄河呈“几 ”字形,中水游土流失 下游形成“地上河” 。
严重,
4、治理黄河的根本是什么?
.
上、中、 上游 下游分 界处及 特点
中游
下游
长江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 富(主要的水利工程 有都江堰、葛洲坝、 长江三峡等)
黄河
水力资源丰富(著名的 有龙羊峡水电站)
长江
黄河
开发 利用
主要 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问题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
❖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 一是夏季多暴雨,土质疏 原 ❖近年来人们不合理占用河道、 松,易被侵蚀; 因 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 二是历史上人为原因的植
洪能力大大降低….
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水源丰富(灌溉农业区 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河道弯曲( “九曲回肠” ) 湖泊众多
水土流失严重
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地上河”
开发利用 主要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
发电、 灌溉、
发展灌溉农业,
航运(“黄金水道” )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
地上河
上游 上游
河口
中游 下游
孟津
中游 下游
宜昌 湖口
.
河口 孟津
黄土高原
.
.
水力资源丰富
地上河
含沙量大
上游
河口
中游 下游
孟津
中游
下游
上游
宜昌 湖口
江阔水深,
峡谷多,落差大,

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

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

1、黄河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泥沙注入黄河,使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

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2、黄河特点各段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有“地上河”的美称3、黄河为舒适含沙量大?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夏季降水强度大。

使大量泥沙注入河水。

人为因素: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黄土层的裸露。

4、治理黄河上中游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些自然措施与自然环境特征有什么关系?上游着重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中游着重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下游着重清淤防洪。

上游流经我的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尤其是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蕴藏量大;中游流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的黄土高原区,加上长期以来乱砍滥伐、过度垦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综合治理;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积,地上河问题一方面有赖于中游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主动排沙清淤、加固防洪大堤也也很必要。

简记:(1)、上游:水能资源开发。

在阶梯处修建水电站(2)、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流失。

(3)、下游:排沙清淤,加固大堤,防止洪水泛滥。

5、黄河下游为什么成为地上河?由于中游黄土高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含沙量极大,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慢,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6、长江洪涝灾害止频繁,且愈演愈烈的原因:上中游植被破坏、中下游河道湖泊淤塞,人为围湖造田、湿地开发等7、长江多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3)围湖造田;(4)中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中游:重点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8、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自然方面: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干流水流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黄河与长江的治理

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黄河与长江的治理

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黄河与长江的治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丰水多灾的国家,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

为了解决水患问题和保护农田,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对黄河和长江进行了重要的治理。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对黄河与长江的治理工程以及其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黄河的治理工程1. 黄河治理的背景与必要性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面积广阔,注入黄河的河流众多,加之地勢平坦容易淤泥堆积,使得黄河河床不断抬高,河道不断移动,形成了典型的泥沙河。

这导致黄河经常发生洪水,带来了严重的水患和农田灾害。

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决定对黄河进行治理,保护农田和民众生命财产。

2. 大禹治水与夏代开凿的古代黄河水利工程大禹治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治水工程的开端。

根据传说,大禹治理水患主要是通过开凿河渠和修建堤坝来保护农田。

他开凿了一条从黄河流入海洋的主河道,并建造了一系列支流和水利设施来控制洪水和灌溉农田。

这些工程被称为“夏代黄河水利工程”,也为后来的治理工程奠定了基础。

3. 秦灭六国与修整黄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黄河进行重新治理,并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又称大清渠)。

灵渠是一条长达1800多公里的人工河渠,连接黄河与大运河。

它的建设不仅解决了灌溉和农业用水问题,还促进了黄河流域的交通发展。

灵渠的修筑极大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水患状况,为后来的治理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4. 秦汉黄河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在秦朝以后,汉代的统治者也积极进行黄河的治理工作。

汉武帝时期,修筑了一系列重要的水利工程,如渠县灌溉、礼闾灌溉和太阳井灌溉等。

这些工程的建设使得黄河流域的农田面积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长江的治理工程1. 长江的地位和治理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流经中国的南方地区,担负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和农业灌溉功能。

然而,长江上游地区降雨量大,地势险峻,水患问题重,给下游地区的安全和农田产出带来了巨大威胁。

黄河、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黄河、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上游的梯级开发
产生的效益:
①防洪 ②发电:装机容量1820万千 瓦.世界第一. ③航运: A.经济效益: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 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压力. B环境效益: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
思考:三峡大坝的 建设会不会产生不 利的影响?
④其他效益:供水.灌溉.养殖.旅游.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 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 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荆江河段
拓展延伸——长江流域 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①地形 ②气候
流域多山地高原丘陵,上游地势起伏较大,蕴藏着 丰富的水力资源。但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不 利于航运。
3、加固江防大堤
4、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措施
延伸:对于其他不同流域来说,可以借鉴的防洪措施有哪些?
拓展延伸——长江流域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1、长江上游: 梯级开发
2、长江中游: 重点治理的河段是荆江河段 重点治理的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 3、长江下游: 疏通河道、加固大堤 综合思考: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荆江河段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 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流域开发模式
(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五水:水电、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 (2) 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 资源相结合 中游:设置蓄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3) 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 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22 2013-12-17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湟水、洮水 汾河、渭河
华北
青藏、内蒙古、黄土高原 青藏、
云贵、
高原
平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 平原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中:多弯曲,多支流、湖泊 上中下游的特征 中:水量增大,泥沙增多 下: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下:成为地上河
1、长江和黄河的干流都:
D
A、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和西藏
内蒙古
宁 山 西 陕 西 河南5400 千米, 我国第 二 长河。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
青、藏、川、云、渝、鄂、 经过省区: 湘、赣 、皖、苏、沪 (共11个) 青海 西藏 四川
渝 苏
湖北
安徽

注入 东 海, 云南 全长 6300 千米, 我国第 一 大河。
B、含沙量很大,汛期很长
C、多支流、多湖泊
D、流经我国第一、二、三地势阶梯
2、“人在水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应该 A 位于: A、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D、珠江下游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据新华网报道:入冬以来,华北、黄淮、 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我国出现大范围干旱。 冀、晋、鲁、豫、皖、鄂、陕等地部分地区旱情 已达重旱或特旱。 • 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省份哪些是黄河流经的省级 行政区?哪些是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 材料二:河南开封附近是有名的“地上河”,河 床高出开封铁塔处13米。 • 1、黄河“地上河”主要分布在黄河的哪一段?其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黄河治理的关键是什么?针对“地上河”现象, 有何治理措施?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母亲河” 尽可能少发生洪害,变害为利?
加 固 堤 防
水 土 保 持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发电
为沿岸地区提供 灌溉。
修建大型水电站。
黄河小浪底工程
旅游
文明
治理 截弯取直 三峡工程 长江 荆江治理 原因 措施
黄河
裁弯取直
荆江的治理
治理 截弯取直 长江 荆江治理 三峡工程 措施: 三峡 上游:禁止乱砍滥 工程 伐,植树造林,保 持水土。 中下游:退耕还湖 措施
葛洲坝水电站
黄河
黄河忧患(上游)
黄河
水 能 宝 库
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一段? 为什么?
6200米
3500千米 6600米
开发与利用 “水能宝库” 长江 水能资源蕴藏量占 全国的1/3,可开发 利用的水能资源占 全国一半,水电站 装机总容量占2/3。 水利 华北平 原的主 黄河 要塑造 者。 “黄金水道” 东西运输大动脉, 通航里程占全国内 河的2/3。
上游 全长6300千米 中游 宜昌 下游
东海 幻灯 湖口 片6 流域180万平方千米,水量10000亿立米/
(各拉丹冬)
唐古拉山

基本概况 源头 长度
青藏 高原 长江 的唐 古拉 山
流经省区
青、藏。 川、云、 渝、鄂、 赣、皖、 苏、沪。
地形区
青藏高原、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 游平原。
上中下游分界
唐古拉山—— 宜昌——湖 口——东海。
6300千 米,我 国最长, 世界第 三。
青藏 高原 的巴 黄河 颜喀 拉山
5464千 青、川、 米,我 宁、甘、 国第二, 内蒙古 世界第 陕、晋、 五 豫、鲁。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 原、黄土 高原、华 北平原。
基本概况 源头 长度
青藏 高原 长江 的唐 古拉 山
流经省区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复习课课件)授课老师牟晓敏复习目标:1、了解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支流)2、知道长江与黄河上中下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3、知道长江与黄河目前开发的现状复习重点:1、长江的开发,特别是水能资源的开发。

2、黄河的治理,特别是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复习难点: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开发(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2、黄河“地上河”、凌汛形成的原因复习过程:(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国家第一大河是哪一条河?我国的第二长河又是哪一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在这节课里,我们主要复习长江的开发与黄河的治理。

一、掌握长江的概况播放地理课件,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重要城市,长江流域的支流及主要湖泊,长江流域流经的地形区。

二、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播放地理课件“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及景色”,让学生分析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与宜昌以下的下游地区地势的特点。

教师小结: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落差达5000多米,河水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急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宜昌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航运价值大。

播放地理课件,以虎跳峡为例,主观感受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

播放地理课件,在图上指出巫山的位置,分析指出此山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河流流经此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横断山脉的位置(一名同学在图上填出),分析指出此山脉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河流流经此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呢丰富。

请三名同学在图上准确填出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的的位置。

三、长江干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播放地理课件,老师指出长江上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中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其中洪涝灾害最为突出。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站名 宜昌 螺山 实测 总入流 实测 总入流 实测 总入流 实测 30天洪量(亿m3) 1998年 1954年 1379.0 1386.0 1747.1 1971.0 1603.0 1744.0 1884.8 2182.0 1754.0 1730.0 2193.1 2026.6 2576.4 2193.9 60天洪量(亿m3) 1998年 1954年 2545.0 2448.0 3301.8 3485.2 3089.0 3100.0 3536.3 3830.0 3365.0 3220.0 4174.5 4899.5
长江水系
由于干流长且支流南北对称,一般年份, 由于干流长且支流南北对称,一般年份,随 着雨带的推移,长江南北两岸支流及上游的雨季和来 着雨带的推移, 洪时间错开,使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洪峰。 洪时间错开,使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洪峰。
1998年 1954年宜昌 1998年、1954年宜昌、螺山、 就总体而言,长江 年宜昌、螺山、汉 。 年洪水小于1954年洪水 年洪水。 就总体而言,长江1998年洪水小于 年洪水小于 年洪水 口、大通时段洪量对照表
黄河之害
资料一: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资料一:“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 千克,高峰上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 千克。 千克,高峰上达到 千克 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亿吨。 输入下游的泥沙达 亿吨。古人称黄河 一石( 六斗泥” 是“一石(担)水,六斗泥”。如果把 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 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 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 倍。
治理下游水患措施
加固河堤 修筑水坝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4课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第4课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母亲河
主要支流
(长江与黄河)
主要景观
主要作用
存在问题的解决存问在题哪存些在主主要要问原题因
存在问题如何解决
第三页,共53页。
知识梳理
黄河、长江概况比较表
黄河
长江
分水岭


发源地
长度 注入海洋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雅拉达 泽峰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渤海
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主峰各 拉丹冬雪峰
川 重庆
湖北
江 安
苏 徽
上海

湖南 西
中国行政图
第十八页,共53页。
上游: 落差大,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 河道曲折,河湖众多,水流缓慢 下游: 河道开阔,水流缓慢

江 重庆
宜宾
上海
宜昌
武汉 湖口
洞庭湖
鄱阳湖
湘 江
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
第十青 藏高 原


第三十九页,共53页。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5400多千米
第九页,共53页。
渤海 第二长河,古代
文明发祥地之一
请说出黄河流经的省份、主要支流、分段点,各段特征
第十页,共53页。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
陕西、河南、和山东
第十一页,共53页。
黄河的分段及各段特征
河口
青铜峡
湟水
龙羊峡



河 渭河


第十二页,共53页。
洪灾
(2)材料二又反映了长江流域存在什么问题?
围湖造田
(3)说出材料二问题与材料一问题的内在联系。 围湖造田,缩小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从而减

明朝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

明朝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

明朝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文化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与创造力。

特别是对于黄河与长江这两大重要河流的治理工程,明朝进行了一系列壮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一、治理黄河的壮举1.修建黄河堤防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明朝采取了修建黄河堤防的措施。

明初时,朱棣皇帝开始着手处理黄河问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洪体系。

明代朝廷在河道两岸修筑了大规模的堤防,采用夯土、石块等材料加固河岸,有效地防止了洪水泛滥的情况。

2.开凿引黄工程明代在治理黄河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壮举就是开凿引黄工程。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由于其水患频发,明代采取了人工开通渠道,将黄河水引导到其他地区,以减少对河岸的冲刷破坏情况。

3.修建铁索桥为了方便人们的交通运输,明代还修建了许多铁索桥。

这些桥梁结构稳固,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对河道的监测与管理,为黄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治理长江的壮举1.修建江防工程明代在治理长江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修建了许多江防设施。

明代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堤防,加固河岸,以防止长江洪水泛滥。

江防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减轻洪水带来的灾害,更使得长江沿岸地区的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2.疏浚航道为了提升长江的通航能力,明代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航道工程。

清理河道淤泥,使得船只能够顺利通行,对于长江流域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修建石头城明代为了保护长江沿岸的居民免受洪水威胁,修建了许多石头城。

这些城池利用巨大的石块围绕河岸建造而成,形成了坚固的防洪壁垒,为沿岸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三、总结与启示明代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无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明代的工程建设依靠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其次,明代注重河道的保护与整治,不仅加固河岸,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引导工程,以调节水流。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流域水系图,了解长江的自然概况。

2通过有关长江的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课时:1-2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小组合作1.阅读课文和“长江流域水系”图(2.34),完成下列表格2.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及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以及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3.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将把水电站建在长江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能宝库”作用,为什么?宜宾以上河段水能最为丰富,为什么大型水电站却较少?4.长江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5.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强的原因。

6.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你能想到那些治理措施呢?教学目标:1、知道黄河的发源地、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长度2、能够揭示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黄河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小组活动1.阅读课文和“长江流域水系”图(2.34),完成下列表格2.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特点。

3.黄河对人类有哪些奉献?4.黄河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但是自身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我们不妨给黄河作一个全身的X光拍照,请在座的“治黄专家”,给她汇诊,看看母亲河到底得了什么病?想一想上中下游各自应该如何治理?5.积极思考:“地上河”如何形成的?6.思考:黄河会发生断流吗?如果会发生断流,原因是什么?应提出怎样的对策呢?。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b)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b)

水文站 兰州
含沙量 (千克/立方 1.19
米)
河口 6.67
陕县 37.7
利津 24.7
(1)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________高原,长江和黄河的流 向均大致是自西向东流,其主要原因是。(3分)
答案:青藏 受我国西高东低地势特征的影响
(2)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给长江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主要 有(4分__)_答塞__案 、__:易_泥_发沙__生淤_洪_积_涝_、_灾_河_害床__抬__高__、__航_道__阻_____等。
森林覆盖 率
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 代
36.38万 平方千米
(1957年)
22% (1957年)
洞庭湖
293亿立 方米
洞庭湖
4300万平 方千米
90年
79.94万 平方千米
代 (1986年)
10%
洞庭湖 洞庭湖
174亿立 2600万平 方米 方千米
材料三:黄河不同河段水文 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
2、比较黄河与长江在上、中、下游的 水文特征有何异同?说说它们在不同 河段的主要景观。
同:上游水力资源丰富(?)
异: 黄河:中游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
(?)
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湖泊众多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慢、航运便利
3、举例说明黄河、长江的开发情况
• 黄河:两千多年前“引黄灌溉”

新中国成立后修建水利工程,如:龙
考点8 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 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b)
复习目标
1、知道黄河、长江的概况(发源地、 流经的省区、主要地形区、全长、注入海洋); 2、了解黄河、长江各河段的主要特征和景观; 3、了解黄河、长江的开发情况; 4、掌握黄河、长江存在的问题、治理的措施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长江黄河是我国两大重要河流,对于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江黄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长江黄河治理。

以下是关于长江黄河治理情况的汇报。

首先是长江治理情况。

我国长江流域面积广阔,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治理工作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整体规划和协调。

近年来,我国政府注重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大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通过推进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等措施,长江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同时,我国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项目,如三峡工程等,有效控制了洪水灾害,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

其次是黄河治理情况。

黄河是我国母亲河,但又饱受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解决黄河的治理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黄河上游的生态修复,改善了黄河源区的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其次,实施了大规模的黄河清淤工程,有效减少了黄河的泥沙淤积,保持了河道的畅通。

此外,政府还倡导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通过限制取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持了黄河流域的水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长江黄河治理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保护意识仍需加强,一些地方仍存在水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整治。

其次是水资源的合理管理,长江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是宝贵的资产,必须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再次是长江黄河流域的防洪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灾害防治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灾害管理。

综上所述,长江黄河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工作,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长江黄河治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灾害管理,继续推动长江黄河治理工作,保护好这两条重要的河流,促进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上海上游 宜昌
湖口 下游
中游
支流和湖泊
三峡
葛洲坝
大 渡 河
岷 江
嘉 陵 江
重庆
南 武汉 京太湖上海 洞庭湖 鄱阳湖
赣 江
上 游
中 游
上游:多峡谷急流, 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 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长江三峡位置示意图
四川盆地
瞿塘峡
宜昌 湖口
巫峡 西陵峡
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一段?为什么?
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 头至宜宾。因为河流落差很大,达6000多米。
上游
三峡 工程
葛 洲 坝 水 电 站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支流通航 里程近8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 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
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 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江源流概况。(包括源头、长度、流经 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点、注入的海洋、支 流、各河段特点等) 2、长江的开发利用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3、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破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或者卡日曲)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黄河流经的省区

青海
宁 夏

四川

渤海
西 山东 陕
西 河南
黄河水系图
过度开发、 毁林毁草 滥砍滥伐
三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上游 荒漠化严重、凌汛—治理:还草还林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植树造林
下游 “地上河”、凌汛
——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凌汛(上下游)——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炸冰)
断流:人为不合理用水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还草还林
资料一:“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京杭
广 线
京 京沪 九线


线
四季通航
黄金水道
2.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洪水,进入80年代,几乎年年发 生洪灾,原因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
自然原因: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 人为原因:①.人为地围湖造田,使长江湖泊面积缩小。 ②. 滥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生态 环境日益恶化。
长江 我国第一大河
长度最长 6300多千米
流域面积最广 180万平方千米
水量最大 9500多亿立方米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之冰川景观
长江正源沱沱河
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
青 藏高 原
四川盆地
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青海 唐古拉山
四 西藏自治区
云南
川 重庆
湖北
江 安
苏 徽
上海


湖南 西

长江的划分
地上河


含沙 量大
地势低平 河道变宽
流速 减慢
泥沙 河床 淤积 抬升
地 上 河
遇暴雨
泛 滥 成 灾
凌汛发生地段
措施:①加固江防大堤;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 工程(修建许多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③重点 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河段);④在长 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禁止滥砍 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⑤禁止人们围湖造田,减轻抗洪压力,教育人们 退耕还林还湖。
第三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 35千克,高峰上达到570千克。黄河每 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 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如果 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 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植树造林
水土流失
2.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是什么?
关键是治沙 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 水土保持
湟水 洮河
上 游
渭河
河口
中 游
下游
桃花 峪
二 黄河的奉献(功)
1、塑造了平原
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3、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壶口瀑布
自然因素
土层疏松、植被 破坏严重、暴雨
人为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