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875e64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b.png)
【导语】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的故事,其中流传甚⼴的是“⼆⼗四孝”。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1.⼆⼗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于是就有⼤象和⼩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莱⼦为了让⽗母开⼼,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彩⾐,拿着拨浪⿎戏耍,就像⼩孩⼀样。
⼀次他跌了⼀跤,怕⽗母伤⼼,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母很⾼兴。
3.⿅乳奉亲。
周朝郯⼦的⽗母年⽼时想吃⿅乳,郯⼦就⾝披⿅⽪,想混到⿅群中去取得⿅乳。
不料猎⼈把他当做了真⿅,要⽤⼸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才知是⼈,对他⼤加赞扬。
4.为亲负⽶。
春秋鲁国⼈仲由,年轻时家贫,⾃⼰常吃野菜,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官,但是⽗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母亲去负⽶,却再不能了。
” 5.啮指⼼痛。
春秋鲁国⼈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去打柴。
⼀天家⾥忽然有客⼈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明⽩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
6.芦⾐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的棉⾐⾥是棉花,⽽他的棉⾐⾥是芦花。
后来⽗亲发觉后要休掉妻⼦,闵损反⽽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帝⾝为⼀国之君,对母亲⾮常孝顺。
⼀次母亲病重,汉⽂帝⽇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活岔困,每⽇拾桑葚奉养母亲。
⼀天遇到军⼠,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桑葚分开装他说⿊桑葚让母亲吃,⽽红桑葚⾃⼰吃。
军⼠们就送给他⽶和⽜,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了⼀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坛上天所赐的黄⾦,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可抚养⼉⼦了. 10.卖⾝葬⽗。
24孝故事
![24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913e1e150e2524de5187e4d.png)
24孝故事《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
古人将他们的孝顺故事编写成《二十四孝》一书,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故事如下: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
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https://img.taocdn.com/s3/m/62f7233fb90d6c85ec3ac6f0.png)
十二 为母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 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 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 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 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 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 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 “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 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七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 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 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 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 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 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 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 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 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 祖母唐夫人。
五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论语· 先进》)。他生母早 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 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 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 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 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 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 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 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 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 他如亲子。
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 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 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 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 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 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 念哪!”(《孔子家语· 致思》)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PPT课件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69fae2f121dd36a32d82af.png)
六 鹿乳奉亲
12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 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 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 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 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 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 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 山。
2020年9月28日
13
2020年9月28日
2020年9月28日
17
2020年9月28日
九 刻木事亲
18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 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 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 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 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 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 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 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 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020年9月28日
21
2020年9月28日
十一 怀橘遗亲
22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 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 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 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 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
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 “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 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 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 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 撰写《太玄经注》。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
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
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
圣”。
24孝故事
![24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4c852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a.png)
24孝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在诠释着“孝”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经典的孝道故事集合,这些故事讲述了二十四位孝子孝女为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所做出的感人行为。
以下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感人至深的孝道情怀。
一、慈禧曹得中嫁女慈禧曹是明朝的名臣,他的女儿曹得中非常孝顺,每天都会把菜送到父亲的书房里,从来不让父亲受半点苦。
有一年,曹得中得知家中赋税交不出来,于是她便私下将自己嫁妆中的一些贵重物品送给官府,以填补赋税不足的缺口。
这件事引起了慈禧曹的关注,他很感动地说:“孩儿,你真是我的好女儿!”从此以后,慈禧曹更加宠爱曹得中,让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邓若宸孝征买花解颠邓若宸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的母亲一生都对他非常好,所以邓若宸对母亲也十分尊敬和孝顺。
有一天,邓若宸的母亲生病了,脑门上生出一颗大疖,整日颠倒不已,医生说要买一朵平价最花才可以解除。
邓若宸家贫,一家只有一口混口饱,但他却不辞辛苦,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一朵平价最花,母亲吃下去后,的确疖子消失了。
从此以后,邓若宸的母亲更加宠爱他,对他言传身教,教导他怎样做一个好人。
三、李逍遥哭墙成尘李逍遥是一个孤儿,他的母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过着艰辛的生活。
李逍遥从小就学会了孝顺,每年都会去母亲的坟前哭泣,直到泪水流成尘,仍不忘回乡祭拜。
有一年,他去墓地祭拜时,被突然降临的花雨淋得湿透。
他却依然默默地趴在墓碑前,泪如雨下,直到墓碑上的字润了下来,他才拭去泪水,不负母恩。
这样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他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尽孝的好儿子。
四、王世仲生子不见王世仲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他有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
有一次,王世仲接到皇帝的召见,需要前去西宖宫一趟,但他的儿子却刚刚生了病,需要他的照顾。
王世仲心中十分犹豫,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照顾儿子,而不是去应召皇帝。
24孝故事大全
![24孝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2d80a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4.png)
24孝故事大全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2. 戏彩娱亲: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3. 鹿乳奉亲:春秋时期的郯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4. 百里负米: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
做官以后,他经常怀念已经去世的父母,渴望为父母尽孝。
5. 啮指痛心:孔子的弟子曾参少年时在山上打柴,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遇上难题,就赶紧背柴回家。
原来是家中来客,母亲不知所措,用牙咬手指,盼望自己回来。
6. 芦衣顺母: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生母早逝,继母常常虐待他。
7. 亲尝汤药:汉文帝在母亲薄太后患病的3年时间里,经常衣不解带地侍奉母亲。
8. 拾葚异器:蔡顺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
当时正逢王莽叛乱,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又遇饥荒,柴米昂贵,怎么办呢?蔡顺只好每天拾桑葚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问:“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被他的孝心深深感动,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自己的老母。
9. 埋儿奉母:东汉时期的郭巨,为了不让年迈的母亲饿死,打算埋掉自己的儿子,以保全母亲的性命。
挖坑时,意外地挖到一坛黄金,上面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得以用这些黄金赡养老母亲和供养妻子。
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0. 卖身葬父:董永为了筹集葬父的费用,不得不卖身为奴。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七仙女化作七姐来到人间,与他结为夫妻。
二十四孝的内容
![二十四孝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bfcbb8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1.png)
⼆⼗四孝的内容1. ⼆⼗四孝的内容是什么《⼆⼗四孝》全名《全相⼆⼗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24个孝⼦从不同⾓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孝的故事集⽽成。
24孝包括24个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乳奉亲、百⾥负⽶、啮指痛⼼、芦⾐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奉母、卖⾝葬⽗、刻⽊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笋、卧冰求鲤、扼虎救⽗、恣蚊饱⾎、尝粪忧⼼、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扩展资料:⼀、元代图书书名。
元⼈郭居敬集。
先后有⼈为之序诗、作图,刊⾏多种版本。
该书为民间流传甚⼴的童蒙读物。
内容为⾃上古⾄唐宋⼆⼗四个孝亲故事。
增补《⼆⼗四孝》谨在原⼆⼗四孝故事基础上,增补了主⼈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正确理解古⼈的孝道。
俗话说:“堂上⼆⽼就是佛”。
你拜庙上的菩萨,没有孝敬好⾃⼰的⽗母,菩萨是不喜欢的。
你孝敬好堂上⼆⽼,佛菩萨才欢喜。
你孝敬好⽗母,再拜佛菩萨,那就更好了。
为⼈⼦⼥者,如果能学习古⼈⼆⼗四孝,多感念⽗母的恩情,不要计较⽗母的错误,那么孝道就能完全了。
社会风⽓也会逐渐扭转了,和谐社会指⽇可待。
倘社会已经⽗慈⼦孝,⼈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
天地神灵必加持世⼈以更⼤的福报、消除他们的灾祸。
和谐社会,指⽇可待。
⼆、故事举例1、亲尝汤药汉⽂帝刘恒,汉⾼祖第四⼦,为薄太后所⽣。
⾼后⼋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不交睫,⾐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尝过后才放⼼让母亲服⽤。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景之治”。
2、⿅乳奉亲郯⼦,春秋时期⼈。
⽗母年⽼,患眼疾,需饮⿅乳疗治。
他便披⿅⽪进⼊深⼭,钻进⿅群中,挤取⿅乳,供奉双亲。
⼀次取乳时,看见猎⼈正要射杀⼀只麂⿅,郯⼦急忙掀起⿅⽪现⾝⾛出,将挤取⿅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猎⼈敬他孝顺,以⿅乳相赠,护送他出⼭。
孝经-二十四孝故事
![孝经-二十四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3e8df1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8.png)
孝经-二十四孝故事1 虞舜耕田【原文】虞舜大孝,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
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2 仲由负米【原文】子路尽力,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48b2e62d4d8d15abf234e69.png)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说老了。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原文: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二十四孝经典故事
![二十四孝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e28a65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6.png)
二十四孝经典故事二十四孝故事讲述的是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二十四孝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二十四孝经典故事:曾参啮指痛心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there lived a student of Confucius, Zeng Shen, who become well-known for his filial attitude of respect.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His father passed away while Shen was still young.He was extremely respectful and obedient to his mother.曾参从小丧父,他也非常尊重和顺服他的母亲。
Every day the young man would go into the mountains to cut firewood; his mother would stay home and weave cloth to sell. Mother and son had to work hard to earn enough to get by.每天,曾参都会上山砍柴,母亲则留在家里纺织。
母子不得不这么努力的工作来养活自己。
One day Zeng Shen set out early for the mountains. A guest who had traveled a long distance arrived at the Zeng household that very morning.一天,曾参提前上山砍柴,一个旅客跋山涉水,到了他家。
学弟子规孝敬父母小故事(精选5篇)
![学弟子规孝敬父母小故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728e4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9.png)
学弟子规孝敬父母小故事(精选5篇)第一篇:学弟子规孝敬父母小故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叫,来自铁城学区城西梁小学年级。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主题是孝敬父母。
中国是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
老师教导我们,学《弟子规》,知书达礼儿时起。
我告诉自己,用《弟子规》,文明礼貌要发扬。
“弟子规”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的谆谆教导,应该恭恭敬敬地听;父母的责备,应该顺从承受。
对于这句话,我感受颇深。
我出生在农村家庭,从祖辈起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为了改变贫穷,爸爸妈妈在我出生不久便一起外出打工,从小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为了多挣过钱,爸爸妈妈每年只在春节回家短住几天,由于长期不在一起,我对父母的感情很冷漠。
我认为,他们只知道挣钱,从不关心我,这种想法一直纠缠着我,我要报复他们,在去年的年终考试,我的愿望实现了,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当爸爸妈妈风尘仆仆的赶回家,看到我的成绩,他们愤怒了,爸爸随手给了我一巴掌,摸着火辣辣的脸,我爆发了,发疯似地哭喊:“你凭什么打我?你们管过我什么?你们不是我的爸爸妈妈。
”看着他们吃惊的面容和眼中泛起的泪花,我心中有了一丝快感。
从那次挨打后,我和父母的感情更淡薄了。
今年暑假,奶奶说“,爸爸妈妈想你了,我带你去他们那住几天。
”我欣然同意,目的不是见爸爸妈妈,而是能去大城市玩儿。
奶奶说:“我们给他们个惊喜,先不告诉他们。
”我说:“无所谓。
”坐汽车、坐火车再坐汽车,一直快到中午才到了爸爸妈妈干活的地方。
顺着别人手指的方向,远远地我看见了他们,在烈日下,高高的大楼上,挂着像蜘蛛大小的爸爸妈妈正在吃力的给大楼洗脸。
我呆住了,奶奶说:“,你身上穿的漂亮衣服,你的各式各样的文具、玩具,都是你爸爸妈妈这样挣来的。
他们为了你有更好的生活,再辛苦也不怕。
”泪水无声的顺着我的脸一滴滴滑落。
回到爸爸妈妈简陋的出租屋,我赶忙倒上两杯开水放着,等爸爸妈妈回来,我连忙端起两杯水递到他们面前:“爸爸妈妈你们渴了吧?我给你们晾好了水。
二十四孝白话译文
![二十四孝白话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33382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4.png)
二十四孝白话译文一、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
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孝传五世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
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
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
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
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
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
朝廷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三、兄弟争孝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
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
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
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
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
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
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
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cb3a7cadd36a32d737581f2.png)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202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
俗话说百善孝当头,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顺父母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
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谨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础上,增补了主人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古人的孝道。
俗话说:堂上二老就是佛。
你拜庙上的菩萨,没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萨是不喜欢的。
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萨才欢喜。
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萨,那就更好了。
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学习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计较父母的错误,那么孝道就能完全了。
社会风气也会逐渐扭转了,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倘社会已经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
天地神灵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报、消除他们的灾祸。
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一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
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
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
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
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二十四孝故事短篇大全集
![二十四孝故事短篇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643a32fc0740be1e640e9a3c.png)
二十四孝故事短篇大全集1.二十四孝故事短篇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二十四孝故事短篇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二十四孝故事短篇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二十四孝故事短篇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种之多。
二十四孝故事 (2)
![二十四孝故事 (2)](https://img.taocdn.com/s3/m/853f72b5da38376baf1faedc.png)
二十四孝故事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并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助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不知所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办理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弟子规故事(孝) 系列
![弟子规故事(孝) 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67aa38d880eb6294dd886cc6.png)
弟子规“孝”道系列故事《一》文帝尝药二十四孝中有位「亲尝汤药」的汉文帝。
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日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
这样用心了三年,母后的身子才好转过来。
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也流传至今。
正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的最好写照。
《二》孟母断机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父母教须敬听)《三》陆绩怀橘陆绩怀橘六岁,作客归来。
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
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
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辞回家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
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
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吃,并非自已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仅不私藏东西,更要能体贴亲心啊!《四》庭坚涤器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一生显贵,名扬天下。
但物质条件越好,他就越注意孝顺母亲。
黄庭坚从小有个习惯,即每天清晨起来后,先到母亲房中问安,然后亲自为母亲洗涤便盆。
后来他做了官,母亲身边也有人服侍,但他依然如故,从不借助他人,冬去春来从不间断。
孝亲弟子规
![孝亲弟子规](https://img.taocdn.com/s3/m/3ac60c5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a.png)
孝亲弟子规孝亲弟子规学《弟子规》,做孝亲少年,那么大家之如何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尊师孝亲的故事一、芦衣顺母原文: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扇枕温衾原文: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
躬执勤苦,事父尽孝。
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有诗赞曰: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自古一黄香。
弟子规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 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 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 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 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 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 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 山。
七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 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 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 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 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 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 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五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论语· 先进》)。他生母早 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 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 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 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 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 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 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 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 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 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 (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 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 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 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 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 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 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 感。
十一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 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 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 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 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 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 “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 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 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 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 撰写《太玄经注》。
二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 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 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 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 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 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 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 被誉为“文景之治”。
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 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 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 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 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 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 念哪!”(《孔子家语· 致思》)
三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 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 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 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 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 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 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 圣”。
十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 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 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 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 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 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 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九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 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 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 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 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 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 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 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 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 弃。
二十四孝
图 解
思远教育,助你成长,高效课堂,创造辉煌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一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 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 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 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 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 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 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 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 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十二 为母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 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 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 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 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 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 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 “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 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