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12讲:品牌的味道

合集下载

品牌理论与实战教程品牌历史传奇

品牌理论与实战教程品牌历史传奇
(例如,1915年推出曲线瓶,1931年完成有关企业形象的标准化手册) 不断强化品牌形象,谨慎的管理和发展方式保持了品牌的一致性。即使 COCA-COLA译为其他文字时,可口可乐公司也尽力保持着品牌形象在视觉 上的一致性。
---可口可乐的博物馆:传奇历史资产的浓缩
可口可乐博物馆建成于1990年8月3日,耗资1500万美元。它用最新科 技包装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可口可乐公司发展的轨迹,展品包括历史文 物、纪念品及产品,集合教育、娱乐及宣传手法于一炉,对提升企业形 象有极佳的效果。
55年前那场战争的幸存者讲述了他们与ZIPPO的故事, 更是对ZIPPO
的情感倾注:
二战爆发,美国政府停止了许多消费品的生产,唯独没有停产ZIPPO。由于
战争的需要,ZIPPO把所有的产品都提供给了美军。
ZIPPO随着那些英勇的战士们走遍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大兵们还利用作战
间隙,在ZIPPO上刻画上他们的美好向往和祝福美国大兵所到之处都留下了
案例启示
二战伊始,集团负责人伍德拉夫响应艾森威尔将军的号召,保证每个军人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价格得到一瓶Cola-cola“,而不管其成本为多 少。Coca-cola的装瓶工厂,随着美国军队推向全世界,这一举措使Cocacola在欧洲和亚洲国家获得了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红遍世界。
1984年,可口可乐成为洛杉矶奥运会指定饮料。1928年,可口可乐 用1000箱可乐赞助了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了他们赞助奥运会的旅程。
1985美国太空梭挑战者号将可口可乐带进外太空,成为人类在太空饮用的 第一个碳酸饮料。
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新配方可口可乐。新配方可口可乐遭到消费者的 强烈抗议,“改变可口可乐的口味打破了我的美国梦”,迫于压力,可口可 乐用“古典可口可乐”名称重新推出原配方可口可乐,新配方可口可乐的销 售持续增长。 可见,历经多年可口可乐的经典,已形成了强势的忠诚和认同。

(整理)冬吴相对论 第365讲 ——本期主题:硅谷血统特斯拉

(整理)冬吴相对论 第365讲 ——本期主题:硅谷血统特斯拉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稍微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

老吴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最近在一个领域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品牌,这品牌叫特斯拉,您最近有了解这个公司吗?吴伯凡:最近算是很时髦的一个话题了。

梁冬:对,特斯拉是个什么东西呢?有人说,它是汽车业界的苹果公司。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家公司它做了一个纯的电动车。

很多人都说纯电动车没什么了不起,现在满大街不也跑着一个比什么迪的,是吧?它也做电动车,电动和汽油混合的。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电动车跟电瓶车几乎是同一个词,电瓶车嘛。

哈哈……电瓶车是你连驾驶执照都不需要有就可以开的车。

你开个摩托车你还要牌照呢,是吧?吴伯凡:电瓶车只是一个工具吧,起码是在用来一个短距离、在一定范围内运送货物和人的,一种……像机场里头,赶飞机的时候,是吧?梁冬:通常来说,我们提到电动车或者电瓶车的时候,它代表着是廉价,代表着没有什么速度,没有什么动力,诸如此类。

吴伯凡:尤其是什么,有一个就是玩车的人最爱提的就是,从0到100公里启动的这个时间,这是一个硬指标。

梁冬:对。

但是这个叫特斯拉的公司很厉害,突然横空出世,其实也不是横空出世,人家2003年已经开始做了。

但是真正被大家突然意识到的时候,是最近一段时间。

因为他们推出来的超级电动跑车,居然可以0到100公里4秒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

吴伯凡:好像有一些以强调驾驶体验作为它的卖点的那些车也得多少,8秒?梁冬:5秒到8秒,一般5秒多的车已经是非常好的车了。

人类都相信未来一定要找到一种能源来取代石油,来作为我们汽车的这个燃料。

因为第一它会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第二个就是石油它也的确面临着一个成本的问题,包括加油的问题,价格的问题,等等等等。

连美国人都觉得这是个事的时候,这个事就是一个问题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美国人开车的成本低于中国人。

吴伯凡:那是显然的。

首先,总拥有成本它低,买一辆车……梁冬:一模一样的车,它比在中国买便宜得多。

冬吴相对论第213讲:工业化的禁区

冬吴相对论第213讲:工业化的禁区

冬吴相对论第213讲——本期主题:工业化思维的禁区梁冬:来了来了,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

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话说呢前段时间我们讲到一个话题,说法国的经济的价值呢来自于说,他们仍然保留了某种做农业的思想来做工业。

所以呢,既然有人用农业的思想去对待工业,现在呢我们可以看到,还有很多人呢用工业的思想去对待农业……呵呵呵。

吴伯凡:这个主要是在中国应该是比较明显的。

梁冬:对。

片花:什么是被工业化的农业?当工业思维进入到食品生产领域,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说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氨是工业化时代所盛行的机械思维的结果?达标作为一种工业化的检测手段,为什么最后反而会变成生产的终极目的?什么是系统思维?为什么说教育、医疗、食品生产等和生命相关的行业不能用简单的指标来衡量?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工业化思维的禁区》。

梁冬:其实不光是中国,在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发现呢,人们呢在用那些生产某一个东西的想法呢去对待我们的食品。

比如说,本来一头牛它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产奶,但是呢,后来大家发现这个市场需求很强劲,于是呢就让这个奶牛呢持续保持分泌乳汁。

以前呢就觉得只有特别好的食物才个儿大、饱满、红彤彤的,然后呢很甜。

现在发现呢,这个市场既然这么好,我们可以呢打点化学元素进去。

最开始的时候呢可能是一些小小的生物添加剂,后来越来越觉得说可以变本加利了。

前两天我买了一个荔枝,我觉得这个荔枝实在太大了,大到我有点害怕,有点像那个天津狗不理,你知道吧?吴伯凡:狗不理包子。

梁冬:狗不理包子那么大。

我觉得很奇怪,我就问他们:这荔枝怎么那么大个儿?我怎么从来没吃过那么大个儿?他们说这是泰国荔枝。

你说:你忽悠谁啊?我去过几次泰国,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荔枝。

一吃呢,也不是很甜,但是很大。

我当时就感到很害怕,那我觉得说它某种程度上肯定是用工程师的想法说:我要生产出直径有包子那么大的荔枝,才生产出来这个东西。

172.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下)

172.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下)

《冬吴相对论》—172.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下)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较早之前呢,我们聊到一个话题,就是讲到关于小孩子的培养的问题。

到底我们要给小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的教育?投资回报最大的教育!应对未来不确定世界的这个教育呢?伯凡给出的答案是:知识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所谓的幸福感。

幸福感呢,是一种心智模型。

当你碰到不幸的事情,你是否能够有幸福感?对不对?片花:缺乏幸福感的人会呈现出怎样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什么会追求权力感?权力感和幸福感有何不同?封建君主为什么喜欢臣民对他三呼万岁?为什么罗素认为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都是童年不幸的人?父母如何为孩子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溺爱为什么会让孩子不幸福?为什么不幸福的人与外界环境和他人的沟通能力差?幸福的本质是什么?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本期话题--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之下期。

梁冬:前两天呢,我在这个广州有个寺庙玩的时候啊,看到了一个常常看见的弥勒佛,这个都从小都看到了,是吧?上联呢,大嘴能笑;下联呢,大肚能容……是吧,难容之事……等等等等。

关键是呢,他后面那个横批叫“皆大欢喜”。

平常也看到,但是那一刹那间,我感触特别深,我突然想起它不念皆大欢喜,而是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大欢喜,你想这话多深刻啊?这个你每天看吧,你不觉得,你知道吧?“皆大欢喜”好像一个很熟的一个词,是吧?但是你想想看,所有人都能获得“大欢喜”,所有是什么?所有就是同一体。

就是你和我咱两不分的,咱们都是一个集体的,同一的啊。

吴伯凡:同一感。

贝多芬的《欢乐颂》,这是曲子啦。

它是个合唱,是一个第九交响曲,这个词是一个叫席勒的人写的。

席勒,他对欢乐的定义:是在你的神圣的翅膀护佑下,我们团结成兄弟。

他对欢乐的最高的那个境界是一种合一感。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是对凯勒的全面营销的品牌创建理论的极大补充。

国际著名的品牌研究专家大卫·艾克教授的品牌识别理论最早发表在《Building Strong Brands》(1998)书中,2000年在《Brand leadership: Building Aesse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中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改进,但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基本思想完全一致。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的具体内容该品牌识别模型认为,品牌识别系统的建设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进行品牌的战略分析,包括(1)顾客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市场趋势、动机、未满足的需要和市场区隔;(2)竞争者分析,包括品牌形象、品牌识别、实力和战略、弱点等;(3)自我分析,包括品牌现在的形象,品牌历史,实力和能力,组织价值等。

第二步是在这个内外环境分析基础上,设计品牌识别系统。

品牌识别本身有品牌精髓,品牌的核心和延伸识别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品牌产品,包括品牌涵盖的产品范围、产品的特性、质量/价格、使用体验、使用者和原产国,这些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受,或产生一些好的或不良的联想等;品牌组织背景,包括组织特性,如组织的创新性、质量要求、对环境的友好性等,公司的全球性或地区性,这些方面,会影响到顾客对品牌的好感、尊敬等感情;品牌的人格,包括品牌人格化的个性(personality)形象,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的符号和意义,包括品牌的视觉标识、名称、隐喻式图案、品牌传统。

通过上述对品牌识别的界定,确定品牌给顾客创造的价值目标导向: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还是自我表达利益,明确本品牌是否可以为其他品牌提供支持。

在品牌识别、品牌的顾客价值和品牌与其他品牌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品牌—顾客关系”。

这样一个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就完成了。

在大卫·艾克看来,这个品牌识别,本质上是不应该改变的,特别是品牌的精髓和核心不应该改变。

品牌三问解读董明珠与雷布斯舌战(1、2)

品牌三问解读董明珠与雷布斯舌战(1、2)

品牌三问解读董明珠与雷布斯舌战(1、2)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家已普遍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各种似是而非的品牌理论乱捣浆糊,让企业家谈起自己的品牌时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作为局外人,不听还明白,越听越糊涂。

用这种方式与顾客沟通,企业在品牌上的投入必然是竹篮打水,导致企业更加病急乱投医。

品牌存在于顾客认知之中,离开了顾客认知,就不存在品牌,至多是一个商标。

从顾客(最重要的局外人)角度看品牌,有三个依次发生的根本问题:你是什么?有何不同?何以见得?集中回答这三个问题,只需要15秒。

15秒回答不了,就说明你的品牌需要体检了。

这绝非危言耸听,且听福先生一一道来,并顺便用品牌三问剖析一下最近董明珠与雷布斯舌战之门道。

第一问:你是什么?对本问题最简明扼要的回答就是品牌所归属的品类,品类名极少超过5个字,通常只需要两三个字。

品类是顾客心智中对产品和服务的具体分类,是顾客联想到品牌之前的最后一级分类。

而不是行业专家、行业协会或国家标准所采取的分类,更不是企业自己玩弄的分类,这样的分类或许有学术意义,但对于和顾客有效沟通而言则是伪品类。

顾客的标准是理解品类的关键,非顾客标准的分类顾客听了将会不知所云,要么继续追问“那是啥”,要么直接屏蔽你的品牌。

由于信息爆炸,顾客心智疲于应对,屏蔽绝大多数信息是心智容量有限的必然结果和心理保护机制。

比如,格力是什么?我做过的测试中,听众一致回答“空调”。

海尔是什么?回答总是四分五裂。

由于“格力”和“空调”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关联性,导致顾客对“空调”产生需求时,脑海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品牌就是格力。

结果就是,格力的利润率、利润总额、公司市值都远高于海尔。

顾客需要的是品类,反过来说,就是品类代表着顾客的真正需求。

强大的品牌,就是品类的代表甚至代名词。

例如微信,就强大到成为品类代名词。

当人们问“来往”是什么的时候,通常不会回答“移动社交软件”,而是说“阿里版微信”。

不得不说的是,“来往”是个糟糕的品牌名,不加引号就会影响沟通。

冬吴相对论第200讲——本期主题:创业的心量

冬吴相对论第200讲——本期主题:创业的心量

《冬吴相对论》—200.创业的心量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1-02-27 2:30-3:00主讲人:吴伯凡主持人:梁冬参与整理:徒步去旅行 Sammie 晓杰 lym210 棉花糖子轩小鱼儿慧从卢溪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

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我们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Facebook这个公司,它呢正在完成一个事情,就是把全世界的人大串联起来。

那在这部电影啊,我们在较早之前提到过这个事情啊,《社交网络》这部电影就是以Facebook这个创办人的经历来写的,这个故事里面呢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这个细节呢有一天有个朋友跟我讲到的时候呢,我觉得很有意思。

说这个创办人叫扎克伯格,他做这个公司……就刚刚开始做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那个年轻人曾经做过一个音乐的网站叫Napster,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因为前段时间呢……吴伯凡:我们还是记忆犹新的。

梁冬:Napster。

那个小孩呢跟扎克伯格说你这个公司能做到十亿美元,所有人都不相信,连这个创办人自己也不觉得,今天它已经是七百亿美元的公司了。

吴伯凡:他觉得是说梦话嘛。

梁冬:对。

片花:为什么说创业团队需要一个能看得到成功愿景的人?什么是愿景和气魄的力量?为什么说一家公司的成就往往取决于公司领导人的心量气度?为什么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胸怀大志的人是不会为眼前的小事而烦恼的。

为什么说很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换一个角度看就不是问题?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本期话题--创业的心量。

梁冬:我有一个朋友在评述到这个情景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他说这是因为希恩的父母本身就很有钱,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商业可以膨胀到什么样的地步。

吴伯凡:而且他自己通过做Napster,他虽然是最后失败了,但是他已经从他的那种个人的狭小的视野里头、那个井里头已经爬到井沿上看了一眼。

关于品牌的面试题目(3篇)

关于品牌的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请简要介绍你所熟悉的一个品牌,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3. 如何评估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4. 品牌延伸策略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 请谈谈你对品牌危机公关的看法,以及如何应对品牌危机。

6. 请分析一下近年来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并谈谈你的看法。

7. 请简述品牌策划的流程,以及如何确保策划效果。

8. 请谈谈你对数字营销在品牌推广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数字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

9. 请分析一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过程,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品牌选择。

10. 请谈谈你对跨界合作的看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跨界合作伙伴。

二、解析1. 介绍一个熟悉品牌,分析成功原因在回答此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品牌定位:该品牌在市场中的定位是什么?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2)产品特点:该品牌的产品具有哪些特点?是独特、创新还是性价比高?(3)营销策略:该品牌的营销策略有哪些?是广告宣传、口碑营销还是社交媒体营销?(4)企业文化:该品牌的企业文化是否与品牌形象相符?2. 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的区别品牌定位是指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而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评价。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品牌定位决定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反映品牌定位。

3. 评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知名度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广告投放等方式进行评估;美誉度可以通过消费者口碑、媒体报道等途径了解;忠诚度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留存率等指标衡量。

4. 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包括横向延伸、纵向延伸和跨领域延伸。

横向延伸是指在同一产品类别中推出不同产品;纵向延伸是指在同一产业链中推出不同产品;跨领域延伸是指将品牌拓展到其他行业。

5. 品牌危机公关品牌危机公关是指在品牌遭遇负面事件时,如何通过有效措施化解危机。

应对策略包括:及时沟通、诚恳道歉、积极应对、加强品牌建设等。

品牌非常道之品牌三问

品牌非常道之品牌三问

品牌非常道之品牌三问作者:冯卫东来源:《青年与社会》2016年第15期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家已普遍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各种似是而非的品牌理论乱捣浆糊,让企业家谈起自己的品牌时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作为局外人,不听还明白,越听越糊涂。

用这种方式与顾客沟通,企业在品牌上的投入必然是竹篮打水,导致企业更加病急乱投医。

品牌存在于顾客认知之中,离开了顾客认知,就不存在品牌,至多是一个商标。

从顾客(最重要的局外人)角度看品牌,有三个依次发生的根本问题:你是什么?有何不同?何以见得?集中回答这三个问题,只需要15秒。

15秒回答不了,就说明你的品牌需要体检了。

这绝非危言耸听,且听东哥一一道来,并顺便用品牌三问剖析一下2014年董明珠与雷军舌战之门道。

第一问:你是什么?对本问题最简明扼要的回答就是品牌所归属的品类,品类名极少超过5个字,通常只需要两三个字。

品类是顾客心智中对产品和服务的具体分类,是顾客联想到品牌之前的最后一级分类。

而不是行业专家、行业协会或国家标准所采取的分类,更不是企业自己玩弄的分类,这样的分类或许有学术意义,但对于和顾客有效沟通而言则是伪品类。

顾客的标准是理解品类的关键,非顾客标准的分类顾客听了将会不知所云,要么继续追问“那是啥”,要么直接屏蔽你的品牌。

由于信息爆炸,顾客心智疲于应对,屏蔽绝大多数信息是心智容量有限的必然结果和心理保护机制。

比如,格力是什么?我做过的测试中,听众一致回答“空调”。

海尔是什么?回答总是四分五裂。

由于“格力”和“空调”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关联性,导致顾客对“空调”产生需求时,脑海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品牌就是格力。

结果就是,格力的利润率、利润总额、公司市值都远高于海尔。

顾客需要的是品类,反过来说,就是品类代表着顾客的真正需求。

强大的品牌,就是品类的代表甚至代名词。

例如微信,就强大到成为品类代名词。

当人们问“来往”是什么的时候,通常不会回答“移动社交软件”,而是说“阿里版微信”。

205.卓有成效的阅读 冬吴相对论

205.卓有成效的阅读 冬吴相对论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

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伯凡,你好。

吴伯凡:我们关于读书的上一期的节目里头啊谈了半天,别人反映说,说了半天还是在论道,没有告诉到底该怎么读书,是吧? 梁冬:对。

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们也不懂。

哈哈哈……其实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因为每个人都做一些重复的事情。

像吴伯凡这种天天读书的人,多多少少总有一些读书的经验,更何况呢还有一些专门人去研究过该如何读书的。

这事吧很有意思,读书由于和爱是一类的东西,我们很早的时候多多少少也接触过,而且每天也在用,所以呢以为自己很懂,其实不懂。

吴伯凡:对。

其实是留级生,自己不知道。

片花:为什么没有深度的阅读会让我们的感官变得放荡而单调?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能力?什么是学习曲线?什么是“钓鱼式读书”?什么又是“捕鱼式读书”?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在互联网时代,钓鱼式读书尤为重要?为什么很多人都有所谓的阅读速度焦虑?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本期话题——卓有成效的阅读。

吴伯凡:梭罗的《瓦尔登湖》里头啊有一篇就专门叫《阅读》。

梁冬:好有文化呀。

连梭罗也可以引述,你继续啊。

吴伯凡:我们谈到过的观点跟他在这篇文章里头谈的还真有点…… 梁冬:相似。

吴伯凡:诶,略有相似之处啊。

他说啊我们在识字之后,我们就应该读文学作品中最好的,不要永远重复在ABCD 那种很低级的那种阅读上头,不要做四年级和五年级的留级生,不要总是读一些轻松的东西,让我们的感官放荡或单调地渡过余生。

梁冬:这话讲得多好啊, 就像老吴以前说的,读书啊是一种修练的过程,在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是吧? 吴伯凡:其实读书有时候是结善缘嘛,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来帮助你嘛。

就像阿甘说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

或者是在某个时候能真正帮助你的,也许是一个不经意你留意过的一个观念。

梭罗还说呢,我们是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的文盲。

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

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

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播出时间:经济之声2011-03-06 2:30-3:00主讲人:吴伯凡主持人:梁冬参与整理:雪狐恰恰Sammie 点儿王菲yhlj 燮桾居士修身齐家慧从卢溪下载:冬吴相对论-202.互联网“浅薄”症(下)....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我们提到了一个话题呀,就是呢,哈佛商业评论的主编尼古拉斯写了一本书叫《浅薄》。

是因应现代的技术变革和资讯变革而带来的人们碎片化的注意之后,而带来的一种心智模型。

这个浅薄这两个字呢,有些时候呢会让人听到了觉得很不舒服。

觉得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不礼貌。

但是呢,在这本书里面呢,它只是一个中性词。

浅薄被定义成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不再有……吴伯凡:不再深深地去关注什么。

梁冬:对,不再深深地去思考什么,这样的一个……吴伯凡:对任何事情的感知和表达都是那种浅浅的、淡淡的,像李敖的那首著名的打油诗--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似海深,我的爱情浅。

梁冬:哦,原来是出自在这里。

片花:为什么说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是碎片化的,而使用碎片化信息的人,思维模式和精神病患是相同的?为什么说互联网上瘾症的背后是一种浅薄症?虚拟的网络信息刺激为什么会令现实生活生产乏味感?什么是电脑脸?为什么信息时代人们的反应越来越冷漠?表情越来越稀缺?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互联网浅薄症之下期。

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你提到说你因为这本书想起了另外一本书。

吴伯凡:这就是那个写那个《当下的力量》的那个作者叫埃克哈特•托利,他后来写了一本叫《新世界》嘛,它里头讲了一个场景挺有意思的。

他在伦敦读书的时候,在那个地铁里头,他一上那个地铁呢,发现都坐满了人,他看到有一个空位置,他正要过去的时候,发现是有两个空位置,中间坐着一个人,一个女士。

品牌道术论

品牌道术论

品牌道术论当今世界,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的竞争。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Larry Light说:“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即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

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强势的品牌。

”随着国内对品牌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在品牌化上做出更多探索。

品牌道术论作为当前新兴流行的品牌理论,最初由品牌中国电子商务专委会秘书长、分媒国际总裁、E品牌专家胥苗龙先生提出。

品牌道术论提倡企业品牌“道”和“术”的结合,道生术,术生万物,从而实现品牌的功德圆满。

这一理论不仅仅从“如何做”的实操角度出发,更追究品牌建设过程中的灵魂本源,即“为什么”、“去到哪里”。

品牌道术论是国内首个“从宗教智慧看品牌、论品牌、做品牌”的独特思想成果,是形而上的精华,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论根源本质上来说,品牌道术论由道家思想衍生并发展。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也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固有宗教,以老子、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

道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评论说:“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也曾著书说明:“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

”涵义品牌道术论是指以道家传统智慧为指导,从“道”的法则、规律、过程和本原纵论企业品牌的诚信、创新、责任和产品,并以“命、卜、相、医、山”的道家五术横论企业的定位、规划、传播、营销和品牌。

东吴相对论笔记

东吴相对论笔记

东吴相对论笔记冬吴相对论第一期:CES,国际消费电子展,每年一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近年来电脑通讯各类电子产品整合趋势明显,各类新式产品都以它为试金石,这也是中国电子产商开拓美国及美国周边市场,了解国际最新电子行业趋势,掌握电子行业最新动态的最佳管道Iphone与富士康,苹果的所有产品都是深圳制造的,而且没有分厂,这家工厂叫富士康,第一次允许媒体进去参观,共三十六万人,每年食堂产值十五个亿,每天运走的是两千四百两货柜车,就是集装箱,生产线的尽头,就是深圳海关,传统的中国制造就是买进技术设备原材料,然后加上劳动力加上环境成本,以低廉的价格优势去竞争,iphone是以高质量高价去竞争,是否利润都流到品牌拥有者,其实制造商的利润也很高,实验室产品能否变成大规模的大众产品,让没有技术背景的工人也能制造,steve,苹果的老板,很多模具都是富士康自己的,流程合理,模具精确,也有自己的专利,实际上卖给苹果公司的,是交叉授权,不是简单的加工组装,总说中国制造转成中国创造,但制造中还是有很多学问联想,贸工技,贸易优先,还是技术优先,技工贸,把工艺弄成其中,不重视,联想靠技术起家,觉得靠技术比不过别人,共:工艺制造,流程等。

组装式的贸易没办法,联想有转向技术,所以才买ibm,他的战略丰田与福特,福特非常有钱,他们的生产线非常先进,全自动的,也很昂贵,但是有一个问题,所有都自动化,(我雇佣的是两只手,怎么来了两个人)忽略了人的问题,每个人只做一部分,但是某一个地方出问题,下一个没办法发现,只有一个人能拉闸停下来,管理者,欲速则不达,很多次品,返工而且没办法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丰田,自己制造更省成本,流程的组织和管理,工艺,工业制造,没有钱,没有制造,老板和工程师去看了福特的生产线,因陋就简,生产线的设计,太有钱了,先进的生产线太贵了,但日本人,刚开始很笨拙,但是会越来越熟练。

丰田强调互动,越来越严丝合缝,终生雇佣,年工工资多,不怕叫了徒弟饿死师傅,不可复制,日本一个词;持续改善,精益求精,拧螺丝,日本文化的道,日常现象转化为道,空手道,花道,茶道,日本经济崛起并不是靠贸易也不是技术,而是工艺,日本人做东西很精细,日本制造很大的优势,他们的流程和工艺设计得精细。

冬吴相对论 博珈梵歌与印度式管理

冬吴相对论 博珈梵歌与印度式管理

冬吴相对论博珈梵歌与印度式管理梁冬:坐着为你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这一次的《冬吴相对论》,小弟是梁冬,而坐在对面的是我最崇拜的商业评论者吴伯凡,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今天我们的话题其实和吴伯凡最近做的一个有趣的主题有关,大家都知道吴伯凡现在正式职业在《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做主编,最近他们做了一个商业趋势2008的一个专题,探讨2008年新的一年商业趋势。

有些人说做一个商业趋势性的判断是很愚蠢的事情,因为白纸黑字写下来之后,或许未来有一天有人来对照,你们搞这些东西全部都落空了,就算是懵对了一个两个也纯属偶然;但是也有另外一种人认为,这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因为可能一年之后根本就没有人会把你们的杂志拿出来的对照,可能连你们自己的杂志社里面都未必能找到这一期杂志,反正大家都不言说也就无所谓了,没关系,伯凡(笑)。

吴伯凡:预测未来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时候人们只看你说对了的地方。

梁冬:对对对。

吴伯凡:往往忽略你说的不对的地方。

梁冬:对。

你看那些相面大师、那些星相大师,他只要十次里面有一次预测准了,大家总会传播他准的那一次,所以他后来变成名流,有点像当年广东地区搞走私(这是我们强烈反对的),当年有一个搞走私的人曾经辗转在某一次访问里面讲过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他说做走私这种事情,只要你走三水有一水成功你也能发达,所以是不是你们搞这种预测的人,预测三件事情但凡有一件能成功的也可以成功的。

吴伯凡:你要抱一个严肃的态度,但是预测未来的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梁冬: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谁都不能说到底对还是不对,在未来不见得有人真的跟你那么较真的。

吴伯凡:别人对你的期待也不是说找一个算命先生,我未来该怎么做,而是说从你对未来的预测当中,感受到一种关于未来趋势的一些启示性的东西,而不是说真的要的是一种答案。

梁冬:有趣的是,我看见吴伯凡做了满篇未来商业趋势2008的预测,他自己却从来不去买股票,因为他知道这种人是不适合买股票的。

冬吴相对论 一览表1-401期

冬吴相对论 一览表1-401期

2009-02-22「冬吴相对论」(第034期)主题:打造低碳经济2009-02-28「冬吴相对论」(第035期)主题:危机下的商机(上)2009-03-01「冬吴相对论」(第036期)主题:危机下的商机(下)2009-03-07「冬吴相对论」(第037期)主题:在冬天播种未来2009-03-08「冬吴相对论」(第038期)主题:巴菲特的启示2009-03-14「冬吴相对论」(第039期)主题:关键零售2009-03-15「冬吴相对论」(第040期)主题:好消息坏消息2009-03-21「冬吴相对论」(第041期)主题:怪诞行为学2009-03-22「冬吴相对论」(第042期)主题:可预见的非理性行为2009-03-28「冬吴相对论」(第043期)主题:汽车旺销的背后2009-03-29「冬吴相对论」(第044期)主题:社区化汽车消费2009-04-04「冬吴相对论」(第045期)主题:婚姻经济学2009-04-05「冬吴相对论」(第046期)主题:并购与婚姻2009-04-11「冬吴相对论」(第047期)主题:学会主动归零2009-04-12「冬吴相对论」(第048期)主题:好运气坏运气2009-04-18「冬吴相对论」(第049期)主题:奢侈品陷阱2009-04-19「冬吴相对论」(第050期)主题:稻盛和夫的秘密2009-04-25「冬吴相对论」(第051期)主题:帕金森法则2009-04-26「冬吴相对论」(第052期)主题:成功的诅咒2009-05-02「冬吴相对论」(第053期)主题:长尾新概念2009-05-03「冬吴相对论」(第054期)主题:长尾集合器2009-05-09「冬吴相对论」(第055期)主题:创业的逻辑2009-05-10「冬吴相对论」(第056期)主题:创业者和领导者2009-05-16「冬吴相对论」(第057期)主题:奥巴哈的巴菲特2009-05-17「冬吴相对论」(第058期)主题:巴菲特的智慧2009-05-23「冬吴相对论」(第059期)主题:变味的星巴克2009-05-24「冬吴相对论」(第060期)主题:警惕第二次衰退2009-05-30「冬吴相对论」(第061期)主题: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2009-05-31「冬吴相对论」(第062期)主题:解套未知的自己2009-06-06「冬吴相对论」(第063期)主题:快乐的日本制造(上)2009-06-07「冬吴相对论」(第064期)主题:快乐的日本制造(下)2009-06-13「冬吴相对论」(第065期)主题:谁能驯服悍马2009-06-14「冬吴相对论」(第066期)主题:失控的通用2009-06-20「冬吴相对论」(第067期)主题:3g的误区2009-06-21「冬吴相对论」(第068期)主题:“谦卦”之谦2009-06-27「冬吴相对论」(第069期)主题:社会资本的价值2009-06-28「冬吴相对论」(第070期)主题:不抱怨的世界2009-07-04「冬吴相对论」(第071期)主题:消失的胶片2009-07-05「冬吴相对论」(第072期)主题:关爱创造价值2009-07-11「冬吴相对论」(第073期)主题:不丹式幸福2009-07-12「冬吴相对论」(第074期)主题:有“道德”的财富2009-07-18「冬吴相对论」(第075期)主题:虚高的楼市2009-07-19「冬吴相对论」(第076期)主题:错位的教育2009-07-25「冬吴相对论」(第077期)主题:真相乍现的时刻2009-07-26「冬吴相对论」(第078期)主题:夕阳产业的明天2009-08-01「冬吴相对论」(第079期)主题:仆人伦理(上)2009-08-02「冬吴相对论」(第080期)主题:仆人伦理(下)2009-08-08「冬吴相对论」(第081期)主题:奥巴马的绿色新政2009-08-09「冬吴相对论」(第082期)主题:创业童子功2009-08-15「冬吴相对论」(第083期)主题:免费的奥秘(上)2009-08-16「冬吴相对论」(第084期)主题:免费的奥秘(下)2009-08-22「冬吴相对论」(第085期)主题:虚幻的泡沫2009-08-23「冬吴相对论」(第086期)主题:无所事事的忙碌2009-08-29「冬吴相对论」(第087期)主题:效率和效果2009-08-30「冬吴相对论」(第088期)主题:稍纵即逝的时间2009-09-05「冬吴相对论」(第089期)主题:领导与领导力2009-09-06「冬吴相对论」(第090期)主题:量子学中的智慧2009-09-12「冬吴相对论」(第091期)主题:量子思维(上)2009-09-13「冬吴相对论」(第092期)主题:量子思维(下)2009-09-19「冬吴相对论」(第093期)主题:知人善用2009-09-20「冬吴相对论」(第094期)主题:要事优先2009-09-26「冬吴相对论」(第095期)主题:积极的沉默2009-09-27「冬吴相对论」(第096期)主题:弟子规的管理心法2009-10-10「冬吴相对论」(第097期)主题:石油的诅咒2009-10-11「冬吴相对论」(第098期)主题:坚守的价值2009-10-26「冬吴相对论」(第099期)主题:环保与政治2009-10-26「冬吴相对论」(第100期)主题:合成谬误的陷阱2009-10-31「冬吴相对论」(第101期)主题:透视香港天价楼2009-11-01「冬吴相对论」(第102期)主题:反弹还是复苏2009-11-07「冬吴相对论」(第103期)主题:绩效主义的陷阱2009-11-08「冬吴相对论」(第104期)主题:发现莱茵模式2009-11-14「冬吴相对论」(第105期)主题:绩效考核的悖论2009-11-15「冬吴相对论」(第106期)主题:沉默的契约2009-11-21「冬吴相对论」(第107期)主题:富二代的困惑2009-11-22「冬吴相对论」(第108期)主题:设计的力量2009-12-05「冬吴相对论」(第109期)主题:品牌并购的迷局2010-05-16「冬吴相对论」(第148期)主题:看不见的旋律(下)2010-05-22「冬吴相对论」(第149期)主题:被贩卖的疾病(上)2010-05-23「冬吴相对论」(第150期)主题:被贩卖的疾病(下)2010-06-05「冬吴相对论」(第151期)主题:信息化的力量2010-06-06「冬吴相对论」(第152期)主题:恐惧与贪婪2010-06-12「冬吴相对论」(第153期)主题:孤独的农二代2010-06-13「冬吴相对论」(第154期)主题:被冻结的微软2010-07-17「冬吴相对论」(第155期)主题:钝感力2010-07-18「冬吴相对论」(第156期)主题:从体验经济到归真经济2010-07-24「冬吴相对论」(第157期)主题:走进非洲(上)2010-07-25「冬吴相对论」(第158期)主题:走进非洲(下)2010-07-31「冬吴相对论」(第159期)主题:产业的远见2010-08-01「冬吴相对论」(第160期)主题:连胜的艺术2010-08-07「冬吴相对论」(第161期)主题:不“职业”的职业经理人2010-08-08「冬吴相对论」(第162期)主题:不能跨越的界限2010-08-21「冬吴相对论」(第163期)主题:新新人类2010-08-22「冬吴相对论」(第164期)主题:少有人走的路2010-08-28「冬吴相对论」(第165期)主题:定位的误区2010-08-29「冬吴相对论」(第166期)主题:寻找定见2010-09-11「冬吴相对论」(第167期)主题:跨界化生存2010-09-12「冬吴相对论」(第168期)主题:贫困的第二大经济体2010-09-18「冬吴相对论」(第169期)主题:国美争霸战——没有赢家的战争(上)2010-09-19「冬吴相对论」(第170期)主题:国美争霸战——没有赢家的战争(下)2010-09-25「冬吴相对论」(第171期)主题: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上)2010-09-26「冬吴相对论」(第172期)主题: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下)2010-10-09「冬吴相对论」(第173期)主题:为什么撞人的总是宝马2010-10-10「冬吴相对论」(第174期)主题:让爱心充满力量2010-10-16「冬吴相对论」(第175期)主题:告别浏览器时代2010-10-17「冬吴相对论」(第176期)主题:一沙一世界2010-10-23「冬吴相对论」(第177期)主题:从内心微笑2010-10-24「冬吴相对论」(第178期)主题:中国慈善之路2010-11-13「冬吴相对论」(第179期)主题:时运的变迁2010-11-14「冬吴相对论」(第180期)主题:不会消失的商场2010-11-20「冬吴相对论」(第181期)主题:通胀进行时2010-11-21「冬吴相对论」(第182期)主题: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2010-11-27「冬吴相对论」(第183期)主题:防御N病毒2010-11-28「冬吴相对论」(第184期)主题:真实的救赎2010-12-04「冬吴相对论」(第185期)主题:互联网十年2012-05-06「冬吴相对论」(第262期)主题:从“搜索”到“推荐”(下)2012-05-12「冬吴相对论」(第263期)主题:贫乏的趣味2012-05-13「冬吴相对论」(第264期)主题:尊重的艺术2012-05-19「冬吴相对论」(第265期)主题:现代化的迷失(上)2012-05-20「冬吴相对论」(第266期)主题:现代化的迷失(下)2012-05-26「冬吴相对论」(第267期)主题:互联网巨头对决手机战场2012-05-27「冬吴相对论」(第268期)主题:何事惊慌2012-06-02「冬吴相对论」(第269期)主题:全民重口味(上)2012-06-03「冬吴相对论」(第270期)主题:全民重口味(下)2012-06-09「冬吴相对论」(第271期)主题:爱的情操(上)2012-06-10「冬吴相对论」(第272期)主题:爱的情操(下)2012-06-16「冬吴相对论」(第273期)主题:尴尬七零后(上)2012-06-17「冬吴相对论」(第274期)主题:尴尬七零后(下)2012-06-30「冬吴相对论」(第275期)主题:告别抑郁(上)2012-07-01「冬吴相对论」(第276期)主题:告别抑郁(下)2012-07-07「冬吴相对论」(第277期)主题:人生不相信高考(上)2012-07-08「冬吴相对论」(第278期)主题:人生不相信高考(下)2012-07-14「冬吴相对论」(第279期)主题:疾病的救赎(上)2012-07-15「冬吴相对论」(第280期)主题:疾病的救赎(下)2012-07-21「冬吴相对论」(第281期)主题:贵族和流氓(上)2012-07-22「冬吴相对论」(第282期)主题:贵族和流氓(下)2012-07-28「冬吴相对论」(第283期)主题:看不见的城市2012-07-29「冬吴相对论」(第284期)主题:被埋没的人才2012-08-04「冬吴相对论」(第285期)主题:发现你的优势2012-08-05「冬吴相对论」(第286期)主题:帝国的失落2012-08-11「冬吴相对论」(第287期)主题:潜意识的力量2012-08-12「冬吴相对论」(第288期)主题:拥抱正能量2012-08-25「冬吴相对论」(第289期)主题:数字化革命(上)2012-08-26「冬吴相对论」(第290期)主题:数字化革命(下)2012-09-01「冬吴相对论」(第291期)主题:创新厌食症2012-09-02「冬吴相对论」(第292期)主题:京东闪电战苏宁2012-09-08「冬吴相对论」(第293期)主题:跨界的变与不变2012-09-09「冬吴相对论」(第294期)主题:今天,你上瘾了么?2012-09-15「冬吴相对论」(第295期)主题:回归原点2012-09-16「冬吴相对论」(第296期)主题:禅定与创新2012-09-22「冬吴相对论」(第297期)主题:善意的力量2012-09-23「冬吴相对论」(第298期)主题:快乐管理2012-09-29「冬吴相对论」(第299期)主题:大数据时代(上)2013-02-24「冬吴相对论」(第338期)主题:冬与夏的轮回2013-03-02「冬吴相对论」(第339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2013-03-03「冬吴相对论」(第340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下)2013-03-09「冬吴相对论」(第341期)主题:成为一个不多余的人(上)2013-03-10「冬吴相对论」(第342期)主题:成为一个不多余的人(下)2013-03-16「冬吴相对论」(第343期)主题:分配不公的隐患2013-03-17「冬吴相对论」(第344期)主题:中国民企,路在何方2013-03-23「冬吴相对论」(第345期)主题:李安的启示2013-03-24「冬吴相对论」(第346期)主题:人间是剧场2013-03-30「冬吴相对论」(第347期)主题:大数据(上)2013-03-31「冬吴相对论」(第348期)主题:大数据(下)2013-04-06「冬吴相对论」(第349期)主题:有气场的办公室2013-04-07「冬吴相对论」(第350期)主题:城市的烦恼2013-04-27「冬吴相对论」(第351期)主题:虚拟时代(上)2013-04-28「冬吴相对论」(第352期)主题:虚拟时代(下)2013-05-04「冬吴相对论」(第353期)主题:抢滩小屏幕(上)2013-05-05「冬吴相对论」(第354期)主题:抢滩小屏幕(下)2013-05-11「冬吴相对论」(第355期)主题:思维的偏狭2013-05-12「冬吴相对论」(第356期)主题:控制错觉2013-05-18「冬吴相对论」(第357期)主题:失落的道统(上)2013-05-19「冬吴相对论」(第358期)主题:失落的道统(下)2013-05-25「冬吴相对论」(第359期)主题:房价的分化2013-05-26「冬吴相对论」(第360期)主题:数字人生2013-06-01「冬吴相对论」(第361期)主题:当年轻人开始怀旧2013-06-02「冬吴相对论」(第362期)主题:拿什么拯救打车神器?2013-06-08「冬吴相对论」(第363期)主题: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06-09「冬吴相对论」(第364期)主题:环保新思维2013-06-15「冬吴相对论」(第365期)主题:硅谷血统特斯拉2013-06-16「冬吴相对论」(第366期)主题:那些高考作文题2013-06-22「冬吴相对论」(第367期)主题:跨国公司的新角色2013-06-23「冬吴相对论」(第368期)主题:再部落化时代2013-06-29「冬吴相对论」(第369期)主题:认清隐秘的自己2013-06-30「冬吴相对论」(第370期)主题:当幸福变成终点2013-07-06「冬吴相对论」(第371期)主题:志愿者精神2013-07-07「冬吴相对论」(第372期)主题:行业品牌的沦陷2013-07-13「冬吴相对论」(第373期)主题:底层淘金2013-07-14「冬吴相对论」(第374期)主题:APP终结者2013-07-20「冬吴相对论」(第375期)主题:被曲解的儿童教育(上)2013-07-21「冬吴相对论」(第376期)主题:被曲解的儿童教育(下)2013-07-27「冬吴相对论」(第377期)主题:机场现形记(上)2013-07-28「冬吴相对论」(第378期)主题:机场现形记(下)2013-08-03「冬吴相对论」(第379期)主题:好为人徒(上)2013-08-04「冬吴相对论」(第380期)主题:好为人徒(下)2013-08-10「冬吴相对论」(第381期)主题:胖东来,你也学不会2013-08-11「冬吴相对论」(第382期)主题:轰然倒下的“大师”2013-08-18「冬吴相对论」(第383期)主题:一场游戏一场梦2013-08-24「冬吴相对论」(第384期)主题:“钱”途未卜自媒体2013-08-25「冬吴相对论」(第385期)主题:亲密关系2013-08-31「冬吴相对论」(第386期)主题:学会爱自己2013-09-01「冬吴相对论」(第387期)主题:君子不器2013-09-07「冬吴相对论」(第388期)主题:价值观创造价值2013-09-08「冬吴相对论」(第389期)主题:最重要的投资2013-09-14「冬吴相对论」(第390期)主题:发现新机会(上)2013-09-15「冬吴相对论」(第391期)主题:发现新机会(下)2013-09-21「冬吴相对论」(第392期)主题:从电商到云商(上)2013-09-22「冬吴相对论」(第393期)主题:从电商到云商(下)2013-09-28「冬吴相对论」(第394期)主题:汽车大变局(上)2013-09-29「冬吴相对论」(第395期)主题:汽车大变局(下)2013-10-12「冬吴相对论」(第396期)主题:自贸区的能量场(上)2013-10-13「冬吴相对论」(第397期)主题:自贸区的能量场(下)2013-10-19「冬吴相对论」(第398讲)主题:制造造物者(上)2013-10-20「冬吴相对论」(第399讲)主题:制造造物者(下)2013-10-26「冬吴相对论」(第400讲)主题:礼品经济的没落2013-10-27「冬吴相对论」(第401讲)主题:纳斯达克的泡沫。

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味道的创造者

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味道的创造者

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中国味道的创造者中餐的标准跨度非常大,高档豪华到顶级燕鲍翅,低端到路边小吃流动车;中国千年文化尊崇“民以食为天”的生存信念,所以不论走多远都能看到极富特色的中餐厅;中餐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其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是节日的故乡,而对于中国人而言饕餮是节日的神物;宴席是寄托团聚、喜庆、礼仪、情谊……凝聚太多感情色彩的文化集萃;因此,节日中的美食在中国人眼中就尤为重要;功夫熊猫2过节小片段中有两个非常鲜明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在年味浓重的除夕夜,一面是熊猫大侠为各路高手准备的顶级水平的中式豪华晚宴,食材珍贵稀有,精雕细琢;赴宴者都衣冠楚楚,正襟危坐;在这里中式奢华美食代表着权利与礼仪;另一面,在鸭子老爸简朴的面馆里,年味十足,张灯结彩,呼朋唤友,一碗碗简单的热面条,搭配精心熬制的汤头和配菜,邻里吃的热气腾腾;在这里美食传达着温馨与情感;所以说开中餐厅就应该像经营一种文化,同样,餐厅创做的菜品也预示着经营者的文化修行;中餐文化是老祖宗留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所以选择餐饮也往往成为国人的首选创业目标;这样,经营者不但解决了自己肚子的需求,又能通过给别人解决肚子而获得赚钱的机会;适逢春节,本期men’s talk ,专访京城餐饮界三家各具特色的餐饮企业老总,听他们谈中餐文化,分享他们的成功故事;林忠明:跨界美食家林忠明享受美食带给他的愉悦,也更加享受做餐饮企业说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餐饮企业就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结交到很多不同的朋友,从中央领导、知名人士,以至平民百姓,名利双收;”林忠明北京怡春天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旗下连锁怡和春天大酒楼、北京元宝怡和春天酒楼、杭州怡和春天休闲农庄;京城排名前三的布艺巨头;正是午餐时分,怡和春天酒楼内客人鱼贯而入,把整个8000平米的酒楼挤得座无虚席;餐厅服务员和传菜生几乎是来回小跑着穿梭在后厨、厅堂和各个包厢之间;林忠明双手交叉合抱胸前,站在酒店大堂前那个他亲自设计的极具标志性意义的“鲤鱼跃龙门”雕塑的喷水池边,伴随着摄影师的调度,他渐入佳境,镜头感十足;每逢调皮的员工路过,都会喊上一声:“林总,你真时尚”林忠明都笑着以一个点头的肢体语言报以回应;在让林忠明总结自己身上具备的浙商的共同点时,他说是:“能上能下,既可以在一些应酬场合吃几万元一桌的大餐,也能在一个人的时候吃一碗清汤挂面;”这句话让人记忆尤为深刻;林忠明18岁即来到北京,白手起家,多年打拼之后,奠定了自己在“京城排名前三”的布艺巨头地位,随后,他又相继介入京城的建材和装修行业;2005年开始,他与两位合作伙伴联手进军餐饮业;经历初期合伙人之间的意见不统一、管理松散等问题带来的弊病之后,2007年1月,他抛开其他一切生意,全身心投入怡和春天大酒楼的管理;在4个月的时间内,他使近8000平方的酒楼每天都座无虚席;林忠明做任何事情都追求一个新字,“要做就要做别人没有的,但要做也不能做自己不熟悉的;”于是,他从杭州组合一支厨师团队来到北京,并大胆设想,改良杭帮菜,碳烧鲍汁猪手煲、滚石牛仔骨、怡和吊烧鸡……做创意江南菜,千岛湖有机鱼头,长江三鲜,太湖三白、无毒可食河豚……并在江阴建立水产基地,每天航空配送,力求保证水产的最鲜程度;菜品:野鸭炖鲍鱼、龙井虾仁林忠明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用心,全身心投入;”他热爱美食,经常带领厨师团队游历全国,寻访美食之旅;在家招待朋友或者陪伴家人,他经常亲自下厨做饭,但凡尝到美食,必然会虚心求教;他自称有一道自己独创的拿手菜—野鸭炖鲍鱼;怡和春天酒楼的风格完全渗透了林忠明的设计理念;怡和春天以杭帮菜为主打,整个酒楼的装修设计都围绕江南水乡的主题,“要想有江南水乡意境,小桥流水、花鸟虫鱼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怡和春天酒楼的装修设计中,林忠明身体力行地几乎扮演起了设计师和工程监理的角色,除了对整体风格的把控,有时候甚至小到一块地砖他都要亲自跑一趟建材城把关;酒楼的装修中运用到很多布艺的元素;菜品:佛跳墙宴会大厅里,一面墙上裱装了一幅面积达96平方米的苏绣—上面数十条苏绣织就的锦鲤栩栩如生,仿如在池水中游动,这是林忠明的又一个杰作;他亲自跑到苏州织绣艺人家中,雇了好几十人花两个多月时间纯手工织出来的;很多包厢里的壁画,都是请匠人直接手绘上去的,具有一股特别的韵致;一个成功的餐饮企业老总一定是一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或这外交家;对此,林忠明深有感受,他说:“开办餐饮企业是一个平台,能结交到很多不同的朋友,名利双收;”现在的怡和春天很像是林忠明广交的那些朋友们以及江浙进京的人士用餐聚会的根据地,林忠明身兼余杭商会会长的身份,我们笑着说,怡和春天某种意义上就像是另一个余杭驻京办;去过怡和春天酒楼的人一定会对一层大堂进门处的一尊卧佛记忆深刻;林忠明与佛教颇有渊源,熟悉他的朋友都说,他越来越有佛相;王刚:打造世界性的餐饮帝国版图王刚眉州东坡餐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眉山市政协常委、眉山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烹饪协会副会长、北京美食联盟轮值主席、清华大学MBA首席案例分析师兼辅导员;他是厨师,他是老板,他是眉山政协常委,他是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副会长,他是北京美食联盟首届轮值主席,他是清华大学MBA讲师……没错,他就是北京眉州东坡酒楼的董事长—王刚王者风范在没有见到王刚之前,我对他充满了无限遐想,一个厨师出身能让5000人心甘情愿为他服务,能把四十多家酒楼经营的风生水起,能同时胜任十几个不同的头衔……这是人还是神;当他出现在我面前时,之前所有的飘忽不定的想法都落地了,原来他也是个普通的男人,他出席各种活动也没有人鞍前马后的伺候,他也会为了不麻烦别人自己备个水杯;你可能经常吃眉州的饭菜,但你可能没有想过,没准儿哪一天你吃喝的时候,王刚就会和你插肩而过;当你看到他时,你一定会想,眼前这个四川男人,怎么能积蓄了如此大的能量呢;其实,早在创业前,他就会经常说自己就是为餐饮而生的,不管有多累,只要一想到你吃过他的菜,能开心,能记住他,他就会很开心;他经常会说,他是一个有很多梦想的人,最早的梦想是为全北京人民做饭,他做到了;但现在他有了更大的梦想,要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做饭;当他手舞足蹈说自己梦想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王刚;这个时候的他,没有了老板的霸气,没有了第一次见面的那种生疏感,没有了紧张感,你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亲切,感受到的是他不同凡俗的接人待物的方式,以及他不拘小节的性格;站在摄影师镜头前,他会对着摄影师说:你给我导演一下吧;民以食为天,当你看到每天干着“天大的事儿”的一个大老板,会在镜头前手足无措时,会觉得这个时候的王刚很可爱;他不但会对自己的照片品头论足,找毛病,而且摄影师每拍一张照片时,他都会很认真的询问,这个姿势可以吗此时,不管他身上多了什么,少了什么,他依然具有王者风范;传道授业你可能听说过王刚是清华大学MBA首席案例分析师、讲师,但你一定不知道,这个站在清华讲台上的讲师曾经只是个初中毕业生;2003年,当身材矮小、四川方言浓重的王刚站在清华大学MBA讲台上时,吴维库教授这样介绍他:“这是一个‘川菜大王’,已经在北京开了7家店,我们请他讲讲成功的经历;”就是这样简单的介绍,让无数的老板、企业高管、教授认识了他,了解了他;他说自己去北大读MBA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站到这样的讲台上去授课;当他第一次站到MBA讲台上时,他有的不只是自豪,更多的是压力和收获;到2011年,即将是他站在清华讲台的第八个年头;在这个讲台上,为了增强学员们的信心,他经常会自嘲说:我一个没上过什么学的人,都能站在这儿,你们都比我有文化,所以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你们一定都会比我强;在讲台上,他尚能做到如此,那么,你是不是会好奇在眉州,他会怎么做;在眉州这个大家庭里,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老板,而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服务者;他说眉州就是他的家,每位员工都是他的亲人,要想服务好顾客,首先要服务好自己的家人;今天,他不但做到了,而且身体力行地在教授自己家人也要如此服务每一位顾客,要把顾客当亲人;你试想,每当你推开眉州的大门,都会站着一位亲人对你嘘寒问暖,端茶倒水伺候你,你能不愿意来嘛;不管是讲台上,还是自家舞台上,他都是成功的;细节至上如果你常去眉州吃饭,你一定会享受到一些与众不同的贴心服务;你才刚刚落座,茶水、小零食就放在了你的面前,当然,微笑服务是绝对不会少的;如果在选择美食时,你有什么需求,那都是分分钟的事儿就帮着你完成了;在眉州东坡顾客所点的每一道菜从厨房到餐桌,都会用一个透明的盖子罩着,这样既保证了菜品的卫生,又保证了顾客吃到的每道菜都是热的;不光是这个,就连出入厨房的工作人员每人都会佩戴一个透明的“塑料口罩”,这个不仅解决了卫生问题,还解决了美观问题,至于那些个华美餐具,那就不用说了,都是从各个国家搜集来的;这些服务可都是你在其他同等消费水平的饭店享受不到的;眉州的烟灰缸很独特,即便是不抽烟的人,每次看到它都会有冲动把它揣进自个儿兜里,如果够胆的话,你可以去试试;大爱先行当谈到自己家庭的时候,王刚的表情会有几分歉疚,眼神里也满是自责;他觉得很对不起两个女儿,很少有时间陪女儿们,即使女儿们发牢骚,抱怨他的不管不顾,他依然会先“大爱”后“小爱”;如果是你,可能会把老婆孩子放在第一位,但王刚,却把自己的员工放在了第一位,他说对员工的爱是大爱,家庭相比就是小爱,所以要大爱先行;不管你是做什么行业,做到什么位置,总会有个个人爱好吧;当然,王刚也有,他喜欢旅行,喜欢游泳,喜欢打高尔夫,喜欢搜集玉石、玉器;说到旅行,他会眉飞色舞,但每次旅行的目的都是为了配合他为全中国人民做饭的梦想,他说等以后把饭店开到全世界的时候,他就可以有很多机会去旅行了;一个连旅行都会想着给你做饭的老板,你好意思不跟他交心嘛;至于游泳和高尔夫,只是他经常拿来想的喜好,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琢磨做饭的大事儿;搜集玉石貌似成了他目前比较容易实现的喜好;如果你手里有这玩意儿,不妨去找他探讨一二,没准还能卖个好价钱,顺道儿的还能吃顿大餐;未来十年,如果你在地球的另一端吃到了眉州的大餐,也大可不必惊讶;那一定是王刚为全世界人民做饭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眉州东坡一品肉、风生水起香辣肉蟹钱继权:美食的怀乡病四合院中间的天井里摆着一把梯子,钱继权坐在梯子的顶端弹吉他,他已经记不起自己有多久没有碰过吉他;但是当吉他的音符和他真挚沧桑的歌声想起来的时候,所有人一下子都安静了;钱继权的音乐轻而易举地滑进了每个人心里,时间也仿佛停滞了,包括钱继权在内的一部分人一定回到了那个所有人都怀抱着音乐和文学梦想的年代;闪开,让他歌唱80年代;那是一个让所有心怀诗意的人们充满乡愁的年代;钱继权的海棠居位于德胜门内大街上,临着后海,是一个古典而现代的四合院,院子有北方四合院民居的典型风格,但又融入了很多徽派建筑的意境;中庭、前厅都用玻璃封上了一顶哥特式的尖顶,院子四面都有水渠,源源不断的流水从沟渠底部的石洞里渗出来,流水绕屋,古琴条案,古意盎然;穿上西装的钱继权身上还有一丝商人的气质,但是当他聊起美食,聊起音乐,聊起文学,聊起他背一把吉他游走大半个中国的经历的时候,他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纯真的气质逐渐流露出来;可能他是把食物当成诗歌和音乐来做;海棠居的每一道菜都是钱继权有了灵感,然后找厨师按照他的想法去实现,他主导着每一道菜,从挑选食材到菜的做法,甚至那些颇有诗意的菜名和文字,都是他亲自拿毛笔写在折扇上的;歌唱80年代摄影师找来一把梯子,放在院子里,要求钱继权坐在梯子上弹吉他;他抱着吉他坐在院子里的梯子顶端唱歌,相信那一刻,他的整个灵魂都已经飞向了那个值得怀念的80年代;他抱着吉他,写词作曲,他也写诗,给武汉当地的文学杂志投稿,坐着火车去南方的城市,在火车上,他弹起手中的吉他,车厢里的人聚集一堂,欢歌笑语;他还记得1986年,中日第一届流行音乐大奖赛在上海举办,张行成为那一届的冠军;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艺青年钱继权背着吉他游走大半个中国,辗转南方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与大多数人想象的潦倒的生活不同,钱继权随身携带的至少有两三万元钱现金;在人均月工资只有十几块的情况下,钱继权说他唱歌一天挣的钱相当于他老家一个村里150的青壮年劳动力下地干活一天挣的钱;所以那个年代开始,他对钱的概念就很模糊;那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那种生活留下来的影响已经融化到钱继权的骨子里;尽管现在经营餐厅,有很多关于经营的、管理的事务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但是只要在一个真诚的气氛中,他作为诗人作为音乐人的纯真一面又会展露无疑;我手机上存有钱继权某次和朋友吃饭,醉酒后抱着吉他,梗着脖子,站在桌子上唱歌的视频;那是一个纯真的男人极为真挚的一种状态;久吃成名厨钱继权有深刻的对于美食的记忆;他谈起自己在安徽老家的宅子,出门10米,即是水塘;“随便去水塘里捞一条鱼,加上葱姜蒜,不用其他任何调料,就是无上的美味,那才是真的河鲜”谈到这样天然纯真的美食,钱继权抑制不住激动;1998年,钱继权暂时告别那种不断游走的生活回到安徽老家,在老家盖了一所三百多平米的大院,之后的两年时间,他在自己家的这所宅子里开起了安徽第一家私房菜馆;说是饭馆,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只有少数几个包厢,接待的人也大多是钱继权的朋友;而主厨,就是钱继权本人;他喜欢烹饪,每到一处吃到好东西,便会细心揣摩,把收集到的各地美食去粗取精,提炼出精华;以至于多年之后,仍有当年去他的私家菜馆吃过饭的老友对某一道菜念念不忘;在安徽的宅子里,钱继权自酿美酒,想吃新鲜蔬菜去自家里现摘现炒,要吃鱼就出门十米拿渔网去网,这是一段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然而到了2000年后的中国并不是魏晋时期,隐士也是要出世的,在家蛰伏两年的钱继权,再一次被命运拉向北京;这个时期,他的想法变了;在相继打理了56号院子私家菜,卡布里奥西餐厅,金湖广官府菜之后,他创办了自己的海棠居;新店开业第一天,餐厅爆满;他说7、8年来,自己走到哪,店开到哪,客户跟到哪,“他们见证了我的成长;”美食大家王世襄先生生前跟钱继权聊天时说,要是我开餐厅肯定开不过你;钱继权与王老先生只见过两面,但两人都是久吃成名厨的典范,遂相互引为知己;老先生生前最后一次出门吃饭是在海棠居,那是在2008年6月份;王老先生生前很长一段时间只在家里吃饭,不在外面吃饭,因为觉得吃无可吃;“我60岁的梦想是在北京开到10家店;”钱继权说,人一辈子总要专注做一件事情,现阶段他把餐饮当成自己的事业;“开第一家店的时候,这种感觉不明显,开到第3家、第4家,直到第10家的时候,可能就更能体会到那是一种责任;自己爽不够,还要对手下一百多号员工负责;”在做创意中国菜的过程中,钱继权提出了一个理念,海棠居正式由单纯的私房菜,向西方私人生活餐饮顾问成功转型;钱继权谈美食敬畏食材;很多厨师都只是匠人,他们没有发自内心地敬畏食材;只为烧菜而烧菜,没有对食材的敬畏,没有注入自己的感情,所以虽然他们什么都会做,但是却感动不了别人;我在延庆发展了20亩养殖、种植基地,自己种菜;餐饮之道应是选人、择地、菜品、筛酒、氛围五个部分,菜品应是色香味形器养魂七个境界;我自己在家做菜,原则是只做两道菜;剩下的让别人去做;但是这两道菜一定是最经典、最让人难忘的;现在还经常接到在安徽时的老朋友的电话:“老钱,你做的那道菜太好吃了,在别处都吃不到,你能传授我一下秘诀吗”享受美食的佳境是两三个人,慢慢品尝;很多人为商务宴请,为应酬,对满桌美食看都不看一眼,喝完酒自己回家吃泡面,这是对美食的亵渎;做餐饮,要做50年、100年的老店很奢侈;餐饮的传承很难,食客的口味都是见异思迁,变化很快,需要不断的创新能力;我相信,会所餐饮会成为餐饮界的一种趋势;西餐太理性,没有激情;所以我还是要回归中餐;但是做中餐,我要做自创菜;我亲自设计了海棠居的每一道菜,从创意、设计到制作,全部亲自把关;手到钱来全家福。

朱明zhubob-品牌管理-4章 品牌价值识别

朱明zhubob-品牌管理-4章 品牌价值识别
图4-1 3S 品牌识别模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3S品牌识别模型概述
(二)3S品牌识别体系建设思路-p117 3S品牌识别体系的建设以客户价值需求为起点,以企业发展战略 为基础, 1要总结和提炼企业的品牌价值基因与成功要素,继承企业的优秀品 牌价值元素; 2要审计企业品牌建设的现实问题,研究和借鉴竞争品牌与业界领先 企业的品牌建设先进经验,探寻品牌创新与改善的方法; 3最终明确企业品牌识别体系的建设方向与提升方略。见图4-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第四章 品牌价值识别 4.1 品牌识别与3S品牌识别模型 4.2 品牌感觉识别 4.3 品牌情感识别 4.4 品牌精神识别
案例4-1 案例4-2 案例4-3 案例4-4 微软的品牌命名与Logo设计 国际知名企业品牌广告语鉴赏 凡客的网络品牌经营模式 百年同仁堂的文化与品牌协同发展模式
3)斯兹提出, 品牌应像人一样具有个性形象,这个个性形象不是单独由品牌产品的 实质性内容确定的,还应该包括其他一些内容……至此,对品牌形象 的认识进入到品牌的个性层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品牌识别”综述

朱明工作室
(四)“品牌识别”与品牌形象的关系-p115 1. 品牌形象概述 4)帕克等人提出, “品牌形象产生于营销者对品牌管理的理念中,品牌形象是一种品牌 管理的方法”。 他们认为任何产品或服务在理论上都可以用功能的、符号的或经 验的要素来表达形象。 5)阿克在1991年提出, 品牌形象可与品牌的资产与负债相联系,并通过符号、名称附加或 减除。 品牌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营销活动渴望建立的,受品牌形 象感知主体主观感受及感知方式、感知前景等影响,而在心理上形成 的一个联想性的集合体。企业的品牌形象一般具有独特个性,是一种 品牌资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吴相对论第212讲——本期主题:品牌的味道梁冬:来了,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

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我是梁冬。

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伯凡你知道吗,这两天我碰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是一个公司的代理在中国的,这公司是做什么的呢?我们不能提名字,但是这个公司很有意思,它是一家专业的做味道的公司。

我就问他“你是做什么的?”他说“比如说,你走进了香格里拉酒店,你会闻到一股很奇怪的味道,你会发现呢在香格里拉谈生意的人很多,大堂。

北京啊,你要是一个21报系的记者你都不需要到外面采访,你只要去应聘到香格里拉做一个倒茶水的人,你会发现会获得很多VC (“VC”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的简称)那些经验啊或者投资并购啊这些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我所知道的绝大部分北京的VC都在那几个香格里拉大堂里面坐着聊天,我每次去到都能碰到好几个奇怪的人啊。

吴伯凡:都可能是商业间谍……梁冬:也不是商业间谍。

我想讲的就是说这个香格里拉这个味道呢,它和人们去那里坐在它大堂聊天呢,是形成了某种奇怪的关系的。

我以前以为是偶然,后来发现是因为很多人是喜欢那里的味道才去的。

片花:感官品牌的营销手段与传统的营销手段有何不同?商家为什么要精心设计品牌的独特味道?为什么说感官记忆会植入人的潜意识,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味道为什么会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本期话题——品牌的味道。

吴伯凡:最近有一本书啊很流行。

我为什么注意这本书呢?这个书的作者也是我们杂志的专栏作家,一个美国人。

他写了一本书叫《感官品牌》。

什么叫感官品牌呢?他是说我们现在的很多的品牌打造,品牌建设都是用大脑、用理智、用规划、用那些所谓策划师的那种概念来塑造的。

他说啊好多的品牌,它导致人们做购买决策的关键的点恰恰不是那些概念的东西。

梁冬:不是大脑带来的。

吴伯凡:是一种潜意识当中,跟感官密切相关的那种东西……梁冬:对了。

吴伯凡:其中他就讲到了这个味道。

每一个酒店的气味那都是经过精心地设计的,当然了有的呢精心设计没有起到它的效果,有的呢它就起到了效果。

一进到那个酒店里头它不再需要打那个大标语“追求卓越”什么什么,“诚信至上”,不需要这样的口号,只要你一进到那个酒店里头马上不知不觉掳获你,而且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对它形成一种你自己都意识不到的依赖,那种瘾。

梁冬:依赖。

我给你讲的这个公司就是干这个事情的,这个公司他跟我们讲啊。

他为全球的超过500家不同的酒店做这个味道的规划。

而且呢他现在已经是不光在帮酒店做了。

比如说有一个奢侈性品牌卖包包的,大家都知道的啊,LV包。

他们呢把每一个卖LV包的那个店呢都规划一个统一的味道,这样的话呢你在全世界你一进到这个卖场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相识的感觉。

就犹如我们以前讲品牌管理的时候说,你一看到麦当劳的那个黄色,是吧?你就会产生一种熟悉感,甭管你是在阿曼还是在尼加拉瓜还是在中国,你看见那个标志你就觉得是一致的。

现在的品牌管理呢已经从视觉管理,听觉管理呢扩展到嗅觉和触觉管理,在嗅觉管理里面特别强调这个味道的这个控制性。

他们说他们还做了一件事情,很有意思。

他们帮一个是在澳门还是在美国的一个赌场做了一个味道,这个味道呢是有一点点的烟加一点点的酒再加一点点汗的味道,他说这种味道呢是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幸福感的。

他们的策略是什么呢?就说让你能够愿意在这里多停留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时间,那你每一个人在那里多呆十五分钟少呆十五分钟你是不受觉得的……吴伯凡:你是不知不觉地受他控制的。

梁冬:但是这十五分钟有可能你就输得倾家荡产。

吴伯凡:往往都是最后十五分钟输的。

梁冬:对……哈哈哈。

所以呢,这个事情抛开它的伦理道德来讲,我觉得说他带我进入了一个我以前完全没有很清晰的意识到的一个世界,就是这个世界上已经开始把所有的味道变成是可控的一个模型。

他们甚至到了什么程度?他们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个案。

他说有一天呢,他们去帮一个公司去做管理,然后呢这个公司说我们要规划一个这个公司的味道。

这个公司呢比如说是作为一个造纸业的,但这个老板呢就选味道啊就选到了一款香味,这款香味呢他说就是它,我闻到这款香味我就觉得这就是我做这个公司的感觉。

大家就问为什么呢?后来他才知道呢,原理这个老板在年轻的时候搭着自行车送他的女朋友去上学,然后呢在那个树上摘过那个花的味道。

他爬到树上给那个女孩子摘花,然后呢在那个时候呢他不断地去给他的女朋友讲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呢他的整个的梦想,他的青春期原发力的时刻和这个味道紧密地链接到了一起。

当他们找到这种味道的时候呢,这个老板觉得每一天当他踏进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去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要突破这一切的那个状态里边去了。

我们会发现味道往往有这样一种把你调回某个时空的能力。

吴伯凡:它在你的潜意识当中植入了某种味道,这一种味道能够很神不知鬼不觉的在你的记忆库里头在你的记忆深处,就像《盗梦空间》里头的。

在你的最深最深的那种潜意识当中植入某种东西。

《盗梦空间》的英文inception就是植入,奠基在里头嘛。

奠基,奠基就是这一栋大厦最原初的那一块石头。

梁冬:你看那些领导人,是吧?拿个铲子去铲一铲的那个时候。

吴伯凡:啊,对对对。

这种东西呢一旦被植入的话你再就很难改变了。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怀念家乡的某一种东西,一般都是小菜,小时候吃的那种。

梁冬:或者柴火味儿。

吴伯凡:啊,对。

所有这一些东西呢它是比一千篇文章还有说服力的。

有一本小说叫《追忆似水年华》,小资们偶尔也会看几页的,那本书也是属于这个提及最多阅读最少的那本。

梁冬:哈哈哈。

跟《时间简史》是一样的。

吴伯凡:呵呵呵,对对。

那里头有一个最著名的细节,就是一个味道引发的所有的童年的这种全息的感觉。

梁冬:全息的感觉。

吴伯凡:当他的那个味蕾触及到这个味道的时候,当时他在吃这个饼干的时候,是在一个怎么样的场景下,是一个那种就是光线不太好的一个屋子散发这某种其它的气味,所以一下子就像那个过去的那种唱片,它已经灌到里头了。

突然触到了,没办法。

梁冬:全部涌出来。

吴伯凡:像喷泉一样地涌出来,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所以呢过去我以为这是一种很前卫的这种营销的办法,实际上非常古老。

比如说,买车的人都有过体会,新车都有一股味道的,就那个皮革啊,你进去的时候,现在我才知道那个味道不是皮革本身的味道,是出厂之前喷在这个皮革上头的,不是皮革本身有的。

它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效果呢?是一种新车的效果。

梁冬:所以二手车的人不知道在这个上面喷一个这个东西之后呢,你立刻就觉得这个变成了新车了。

吴伯凡:呵呵。

对,他觉得这种味道就是新,就有点别扭,有点新鲜,又有一点诱惑,就这种的味道……梁冬:等待你开启一个全新的里程,把他的所有的暗示都在里面,是吧?吴伯凡:对对对。

梁冬:所以呢我后来才知道有一些女孩子她之所以有那么多男朋友,甚者很多男人就是一辈子忘不了她。

我就发现有些人是下意识的运用了这一点。

她们知道在她们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是可以吸引不同的男孩子的。

有一首歌很著名的了,辛晓琪的《味道》了,是吧?就那种香烟的味道。

吴伯凡:淡淡的烟草味道。

梁冬:淡淡的烟草的味道,以前我们老嘲笑,说她很变态,现在发现了其实不是变态。

她其实呢就是因为共同的生活经历一直伴随这个味道,于是呢就形成了一种互相锁定的开启功能。

当你一闻到这个味道的时候呢,那一些过去曾经有过的幸福的时光。

就有如说会一下涌上来。

吴伯凡:像那个垂泪弹效果,他一下子打开以后,“哗”就把你淹没了,把你征服了。

这是感官,尤其是嗅觉在塑造品牌的时候它起到的那种作用啊,你说它是润物细无声啊都不够,它是不知不觉鬼使神差般地控制你。

梁冬:而且我感觉啊,就是说味道是最能够调动这种过去记忆的一种因素,比视觉听觉还要强烈。

吴伯凡:我最近听一个对奢侈品很着迷的一个人,他说什么LV包啊,包括那些LV的钱包,你要鉴别它吧。

当然有从视觉的方式,看。

那个拐角的地方是四个褶还是五个褶啊,还有颜色,这个颜色呢他自己说不清楚的,但是他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一看就知道。

不是有一个故事嘛,就是有一个女士上飞机的时候把自己买了的那个冒牌的LV的箱子往那个行李架上一放,旁边呢也有一个LV的箱子跟它一模一样。

临下飞机的时候她一下就把别人的那个箱子啊拿下来了,旁边的那个男士就非常友好的提醒她。

说“小姐你把箱子拿错了。

”那小姐说“对不起,两个是一样的所以我拿错了”。

那男的很冷冷地看了她一眼,“是一样的吗?”梁冬:哈哈哈。

吴伯凡:然后那个女士一子下脸就红了。

就说老用这个真东西的人啊他一下子就能看出这个假的东西出来,这种可能是跟颜色有关,就视觉因素有关。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再往深处就是触觉。

如果你长期使用某种感官的话,他就会带来异常的敏感。

比如说盲人的听觉就会特别的敏感,那个我们上电梯的时候经常会有那个盲文嘛,几楼几楼的吧。

但是你自己去摸那个东西啊,你还是搞不清楚几是几,几是几。

梁冬:人家摸一张人民币都会知道这是一百的还是五十的。

它上面不是有那个点点点的东西吗?我们摸不出来,你看打麻将的人。

吴伯凡:盲文它就是一种触觉嘛,很精确的。

盲人读盲文的时候就是用手摸嘛,就他能很流利的读出来。

这是由于他长期这个感官封闭了另一种感官就会变得非常地发达,所以触觉呢它往往是更隐秘的又是更精确的一种感觉方式。

再往后就是味道了。

所以你看奢侈品的那些……尤其是包,内行的人是闻味道的。

而且他不是凑在鼻子哪儿来闻,他就是那种有一点距离,一闻就知道真的假的。

梁冬:嗯,太有意思了。

就是说事实上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高级,也是因为他比另外一个人更敏感的知道“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

那种细微的差别。

当然这种人也通常更容易受伤。

哈哈哈……因为稍微的一点细节变化就可以显现出来。

但是这个东西它的差别在哪里呢?最近呢我正好采访了一个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他跟我讲到了一些关于这些东西的有趣的心理学的映射,啊也讲到跟儿童有关的一些话题。

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说人类的进步是以简化为代价的?什么是思维的经济原则?为什么分类会忽视差异性导致粗糙和损耗?什么是法国经济的竞争力?为什么说法国的工业是一种远离工业的工业化?为什么说恶补性的掠夺式的消费只能证明自己曾经而且现在还是一个穷人?什么是有仪式感的消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为什么要建立在精细生产和精致消费的基础上?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

本期话题——品牌的味道。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刚才呢跟伯凡呢聊到一个话题啊,就是说其实感觉是很小很小差别的。

我们平常在很粗糙的社会里面,比如说你吃香的喝辣的多了之后呢你就很难感觉到食材本身的那种差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