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文化义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3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20fe4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1.png)
第1篇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分析词汇教学的现状,提出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建议,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尤为重要。
词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1.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
(2)词汇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
丰富的词汇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3)词汇是提高学生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的基础。
2.词汇教学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
词汇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词汇的实用性。
(2)系统性原则。
词汇教学应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注重词汇的系统性。
(3)层次性原则。
词汇教学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分层教学。
(4)交际性原则。
词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1.词汇教学的方法(1)直观教学法。
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
(2)对比教学法。
通过对比汉语和母语词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
(3)语境教学法。
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游戏教学法。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5)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词汇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词汇教学的内容(1)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汉语词汇的基础,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常用词汇。
(2)专业词汇。
针对不同专业领域,教授相关词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固定搭配。
教授汉语中的固定搭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义”词汇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义”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be88c038eefdc8d376ee32bf.png)
词 汇 教 学 的 角度 切 入 来进 行 研 究分 析 , 论 述何 为“ 文化 义” 词 汇 及 其 在教 学 中 涉及 的 具体 内容 , 旨在 对 实践教 学提 出指 导 性 建议 . .
1 关键 词l 对外汉语 ; 词 汇教 学 ; 文 化 因素
【 基 金 项 目1 成 阳 师 范 学  ̄2 0 1 2 年 人 才 引进 项 目( 1 2 XS YK 0 0 4 ) .
【 中图分类 号】 H1 9 5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3 ) 1 1 — 1 8 4 — 2
语 教 学 中 增 加 与 目的 语 语 用 及 语 义 相 关 的 文 化 知 识 ,包 括 如 下 内容 : 1 .在 词 汇 与 语 义 中 所 呈 现 出 的 民 族 文 化 中 特 有 的 概
理论 前 沿 2 0 1 3 年第1 1 期
浅删
髫 吾 复 学中 文化义 , , _ . 词 汇
柯 慧俐
( 咸 阳师范 学院 文学与传 播学 院 , 陕西 咸 阳 7 1 2 0 0 0 )
I 摘 要 1 自上世 纪8 0 年代 以 来 , 对 外汉 语教 学 中 文化 问题 成 为语 言 学研 究 的 最新 热 点 , 大量 学 者 们分 别从 不 同的 角 度提 出 了各 自的 观 点 这 些观 点 大 多集 中在 汉语 文 化语 用 结构 、 方 法等 方 面 , 对 具体 实践 操 作 层 面 尚 需进 一 步探 索 . . 本 文试 结 合 实际教 学 , 从 对 外 汉 浯
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c9d9d3050876323112129e.png)
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之外,汉语词 汇之间的搭配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词语之间的搭配能力有层次之分,可以分 为三个方面: 搭配要求、搭配形式、搭配范围。
“搭配要求”
指搭配成分方面的要求,包括组合成员可以充当的成分和 可疑搭配的成分或语义格,以及交际的句式环境、语用特 征等。比如: “腐烂—腐化”做动词时“腐烂”不能带宾语而“腐化” 可以; “互相—相互”中前者不能作定语而后者可以; “千万—万万”中“千万”只用于祈使句,而“万万”除 此之外还能用于陈述句; “构思—构想”同为动名兼类词,“构想”常作名词, “构思”却无此语用特征。 离合词与非离合词的差异也纳入此列,因为离合词在“离” 时可兼任谓宾二成分,而非离合词则无此功能。
1.词形结构的网络化的建构
对于有多个义项的词,应当采用分析的思维方式, 分解到每个语素以及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上进 行识记和积累。以“解”字为例: “解”的多个义项分别如下: (1)分开:解剖、解体、解散、分解; (2)打开:解脱、解决、解码、解冻、解放; (3)除去:解闷、解渴、解围、解除; (4)说明:解释、解说、解答、注解、见解; (5)明白:解悟、易解、费解、理解、了解;
反义复词语素的三种结构
A.本义+本义:朝夕、爱憎、悲喜、裁缝、
沉浮、雌雄、贵贱、呼吸; B. 本义+引申义:枯荣、暗淡、安危、唱和、 成败、春秋、恩怨、甘苦; C.引申义+本义:尊卑、荣辱、文武、幽 明、功罪、始终、天地、好歹; D.引申义+引申义:雅俗、表里、本息、 迟早、饭菜、睡觉、异同、留别。
第四,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猜词能力
语素教学法为猜词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词汇教学中还应该利用语素义、构词法与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13d660cccbff121dd3683c1.png)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者:高鹏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任何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汉语词汇量巨大,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方面要加大注意力,同时要知道,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可以一直延续到以后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过程中。
所以,基础汉语词汇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积累经验,遵循词汇学习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同时学习者也要按照适合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关键词:词汇;教学;方法;原则作者简介:高鹏宇(1991-),女,河南省平顶山人,郑州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影响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由于汉语词汇量非常丰富,而且表意精确,因此,拥有丰富的词汇知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1972)里提到的:“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词汇的重要性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缺少了词汇,就不能产生完整的句子,没有了完整的句子,语言交际也就成为问题。
因此,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
如汉语中父辈的兄弟有“叔叔、伯父、伯伯、舅父、姨丈、姑父”等,而英语中只用一个“uncle”来表示。
所以说,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是因为他的词汇量是非常丰富的。
词汇教学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仅仅锻炼学生的词汇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掌握词汇的语义、句法功能和搭配关系以及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在不同的情景重所具有的附加色彩。
二、词汇的教学方法1.直接法直接法就是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学习。
浅析词语的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词语的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02d343087c24028915fc3b6.png)
浅析词语的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教学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词语的文化含义在教学和交际中是难点也是重点,本文通过对词语文化含义的阐释、汉英词语含义对应情况分类逐条地做出对比分析;透过含义阐释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以期为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环节之词汇的文化含义教学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词语的文化含义英汉词语对比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通常能够反映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本质以及思维方式。
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对该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较深对语言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汉语亦如此。
在汉语诸要素中,词汇直接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最基本、最活跃的成分。
语言的文化本质决定了词汇必然承载着丰富和特定的文化内涵。
“对外汉语”英语翻译为”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o foreigner”,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可被统称为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主要解决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以及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干扰这一问题,保证词语传递的信息畅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何为词语的文化含义?一、词语的文化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通常将词语的意义分为两类:语言概念意义(简称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简称文化含义)。
语言意义指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概括,是词典义,是不受交际者的主观意志和感情的色彩左右的客观意义。
文化含义是附加在语言意义之上的意义,表示的是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价值以及所传递信息的文化特征。
词语的语言意义体现的是语言的特点,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表达出的是词语的基本意义,比较固定,不会因人而异。
例如:表示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生活用品等客观物体与现象的词语就属于这一类。
文化含义却是超越语言意义的交际意义和心理意义,反映出的是词语使用者的主观态度、感情色彩和意欲传递的信息。
人们的主观态度和感情色彩受到母语文化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生活习俗、行为规范、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因素的制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3a6d74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7.png)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需求日益增长。
而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国社会文化。
本文旨在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文化教学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折射,文化是语言行为的载体。
通过文化教学,可以深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文化内涵;其次,文化教学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了解中华文化除了能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更能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自信心,使其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表达和沟通;最后,文化教学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观念,进而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和互通。
二、文化教学的方法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本文作者总结的常见的文化教学方法:1. 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毫无疑问,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不断延伸和加深。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比如,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讲解“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话题内容。
2. 多媒体配合的教学法多媒体配合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图像、声音和其他视听资料的配合,能够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知识。
例如,可以配合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
3. 互动交流的教学法在文化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得文化学习的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三、文化教学的实际操作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文化教学呢?本部分总结几个实际的操作策略:1. 老师的角色教师在文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17b0325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e.png)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一、概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框架中,词汇教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因为语言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有效的沟通,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无论是听、说、读、写哪一方面的技能培养,都离不开词汇的支撑。
将词汇教学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位置,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出于各种需求开始学习汉语,这使得对外汉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是语言学习的基石,更在于它在提高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一个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就越高,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将词汇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不仅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更好地以词汇教学为中心,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1.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学习汉语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其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往往注重语法和句子的教学,而词汇教学相对被忽视。
这导致许多学习者在掌握基本语法后,仍然难以运用汉语进行实际交流,因为词汇量的不足限制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重新审视并强调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关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加强词汇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汉语,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
浅论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浅论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6786da76eeaeaad1f330a6.png)
浅论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词义又关系到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同等重要,词汇教学也因此受到文化的影响,本文以中医学术语为例探讨词汇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关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医学术语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2一、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词汇本身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哲学、宗教信仰、艺术等,同一词汇的文化意义差别很大。
词义问题是整个词汇学里最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指的是词的语言意义,“是词所指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的概括反映”。
它是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
词的文化意义,是指“词在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也就是社会及文化赋予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色彩、比喻意义、借代意义、联想意义等,也称为附加义”,文化意义是附加在语言意义上的主观意义,反映出交际者的文化心理、态度和感情色彩。
文化意义比语言意义更加的含蓄,需要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文化教学。
二、从中医学术语看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之间的关系索绪尔把词义定义为“被命名的事物或概念与名称本身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无不渗透着人对现实的感受及经验,词的多义性,就在它是现实世界的象征符号,体现着人对现实世界的不同认识。
”词汇意义是一种民族文化,其语言意义是基础,标记了客体的主要的语义信息,文化意义依附于语言意义,是以语言意义为核心的,会随着语言意义的变化而变化。
(一)中医词汇的文化含义以语言意义为基础——以中医学中的“舟”为例从整体上看,词语的语言意义是基础,文化意义依附于语言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f5f81d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1.png)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是语言的灵魂,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仅仅掌握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理解和运用汉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
通过文化教学,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包括汉字文化、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
首先,汉字是汉语的独特之处,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其次,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中秋节等。
通过了解这些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学习者可以了解中国菜肴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欣赏。
最后,历史文化是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观察、体验等方式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习者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等。
其次,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开展文化教学,鼓励学习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性和交流能力。
此外,观察和体验也是很好的文化教学方式,学习者可以观察和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
四、文化教学的实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可以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
首先,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场景模拟的方式,让学习者了解词汇和句子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次,在听力和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听取和模仿地道的汉语口语表达,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词语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词语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7ba845877232f60ddcca1d9.png)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88cc6c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3.png)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摘要:一、引言二、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的分类1.物质文化词汇2.制度文化词汇3.精神文化词汇三、教学策略1.对比分析2.语境教学3.故事法四、文化差异的应对1.提高跨文化意识2.培养文化适应能力3.注重文化沟通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我国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词汇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并讨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应对文化差异的方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的分类1.物质文化词汇物质文化词汇指的是反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词汇,如传统节日、习俗、饮食、服饰、建筑等。
这些词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制度文化词汇制度文化词汇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的词汇。
这类词汇涉及我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社会体制等,对于外国学生来说,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社会背景。
3.精神文化词汇精神文化词汇反映了我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这类词汇包括成语、诗词、名言警句等,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三、教学策略1.对比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词汇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例如,在讲解传统节日时,可以对比中西方的节日习俗和庆祝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2.语境教学语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授文化词汇时,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词汇。
如在讲解“孝道”这一词汇时,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孝道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和理解“孝道”的内涵。
3.故事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文化词汇。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传统建筑时,可以讲述一个有关建筑物的传说或历史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建筑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815a1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c.png)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首先,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更是学习和了解该语言所关联的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反映了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习俗。
学习语言必然会接触到其中的文化因素,比如特定的礼貌用语、节日庆祝、饮食习惯等。
因此,了解和理解文化对于学习并正确地运用语言至关重要。
其次,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知识。
只有了解文化背景,学习者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比如,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通过了解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并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第三,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够更好地处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障碍,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通过学习对外汉语,学习者能够与中国人交流,并且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从而增强与中国人的沟通合作能力。
最后,文化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养。
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特定的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对外汉语,学习者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文化与语言紧密相连,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同时,文化的学习还能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文化视野。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22cbf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4.png)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不过在多年以前词汇教学并非像现在这样受到足够的重视。
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这一专业产生到现在我们采取了一些方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然而这些教学方法都侧重于语法教学忽略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众多学者逐渐意识到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的地位极其不平等。
本篇论文则从各个方面充分论证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词汇教学的重视。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和意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量愈丰富语言就愈发达表现力也就愈强。
在我们教授外国留学生的过程中词汇教学的作用日益显著。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不光要求我们能够驾驭一定数量的词汇而且还要对词汇的音形义和主要用法有深入的认识从而使留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词汇进行顺利的交际。
汉语的词汇量较大比如《汉语大词典》收词37万多条台湾的《中文大词典》收词44万条日本的《大汉和辞典》收词55万条。
虽然同汉语总的词汇量相比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的词汇量并不大但熟练掌握并非易事。
从语音方面来说存在大量的多音词和同音词很多留学生难以分辨。
从语义方面来说有许多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成为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时的难点。
不少留学生难以区分褒贬色彩不同的近义词比如在“鼓动、鼓励和煽动”这组近义词中都包含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是三者的褒贬义却各不相同。
“鼓动”是个中性词“鼓励”是一个褒义词但“煽动”却是一个贬义词。
从词的构成方面来说既有基本词汇又有一般词汇既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也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仅注重词汇量更注重正确理解和表达词汇的能力。
许多外国留学生难以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在含义常常望文生义。
例如曾经有一名韩国留学生试图用“音容笑貌”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暗恋多年的女生然而“音容笑貌”是指故人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是用于怀念故人的用在此处显然是不合适的。
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b6e80fff61fb7360b4c65b1.png)
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摘要:词汇是任何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词汇习得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
词汇一般都有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区分,学习者必须理解词汇的语言意义及其文化意义才能正确习得语言;汉语学习尤其如此。
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观点,能够将文化意义的解释融合到词汇教学之中。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综合运用形音义关联法、语素分析法及语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并在教学中贯穿文化意义的阐释。
关键词:词汇语言意义文化意义词汇教学一、引言词汇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二语学习者而言,词汇习得量的多少及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言达到的程度。
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词汇掌握量的多少对他们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加强对词汇教学的重视。
词汇有其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在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词汇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全面教学。
本文将在分析词汇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关系的基础上,阐明对词汇的两种意义的把握与研究是重要性,最后提出一些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想法与建议。
二、词汇的意义(一)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注意到词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戴曼纯早在2000年就提出“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生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1]”。
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重要的单位,它是构成语言的材料,承担着语言的意义;而说到语言又无法避开文化,词汇是语言结构中与文化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单位,大部分的词汇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容。
一般而言,任何语言中的词汇都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即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语言意义就是词汇在字面上体现的理性意义,而文化意义则包括社会及文化赋予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色彩、比喻意义、借代意义以及特有的联想意义等,也称附加意义,它与词汇的语言意义共同组成完整的词汇意义。
文化意义跟语言意义相比更加含蓄,不能够从字面意会,而需要有一定的相关文化知识。
汉语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汉语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64cc18c8d376eeafaa3133.png)
2021/4/14
10
1、词汇教学问题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没有系统的对外 汉语词汇教学理论体系。
2021/4/14
1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三大流派
一.词本位教学流派
词本位教学主张者认为: 在现代汉语里, 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 他们或者 仅由一个语素构成, 或者是语素的组合。所以, 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词为基 本单位。
文章分享: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词语的难度分析,李绍林,语言文字 应用,2007年8月第三期
通过语素分析推进词义教学,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是完全可行的。 《关于建立语素教学的几点意见》,陈俊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1
2021/4/14
13
2、词汇量的问题
跟其他语言一样,汉语总词汇量多达几十万,可谓浩如烟海,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就是,在基础汉 语教学中应该教哪些词语。
(7)形象色彩的不同;
(8)搭配对象的不同;
(9)词性和造句功能的不同
文章分享:系统化、程序化的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吴琳,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8年第一期。
2021/4/14
6
3、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
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 词语,有的是词义的不好把握,有的是运用常常出错。
二.字本位教学流派
与词本位教学流派相对立的是字本位流派。1997年徐通锵在《语言论》中明 确提出了“字本位”理论。他认为汉语的最小书写单位是字,形音义三位 一体。他把字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提出汉语结构基础或常数是字,其基本精神 是“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
三.语素法教学流派
语素法教学流派是针对词本位教学法零散、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而产生 的一种词汇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语素拆分,强调分析复音词的几个 语素的组合规律,以此确定词汇教学的顺序,力求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词语,扩大 词汇量。---------选自李彤的《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中的三大流派》, 语言文字应用,2005。
国际汉语教育中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词汇教学的基本方式
![国际汉语教育中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词汇教学的基本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5989e876eeaeaad1f330da.png)
---------------------------------------------------------------最新资料推荐------------------------------------------------------国际汉语教育中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词汇教学的基本方式国际汉语教育中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词汇教学的基本方式作者简介:徐雯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12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摘要: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大都承载着有民族文化特色,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
离开民族文化背景,很难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更谈不上准确地使用了。
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密不可分,语言意义是文化意义的载体。
因此,在词语教学中,对学生讲解蕴涵在语言意义之中的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含义,对语言交际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育;词语;语言意义;文化意义;词汇教学一、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实践中,词汇意义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英国著名学者杰弗里 N. 利奇将词义分为七种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概念意义,即语言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意义,是进行语1 / 11言交际的基础条件。
利奇把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
联想意义,也就是词语的文化意义,实质上就是指一种语言中本来普通,但其内部蕴含着巨大的民族心理容量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词。
它们置于既定语境中会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产生语言意义所没有的意义。
关于词语的文化意义的界定,苏宝荣在《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一书中有明确的论述:词的文化意义和语言意义是一组相对的概念,词的语言意义,是指以概念为核心的词的基本意义及由语言本身因素所形成的派生义;词的文化意义,是指词在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
也就是说,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时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词语的文化意义。
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8ed1b09bed5b9f3f80f1c05.png)
浅析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姓名:张晶晶专业:对外汉语学号:2010134131【摘要】文化决定词汇的内涵, 词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只有真正全面深刻地了解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后, 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词汇的联想意义, 也才能真正比较完美地译好各国文化产品,使跨文化交流畅通无阻。
因此研究词汇中的文化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字】词汇文化关系【主要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
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
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
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从另一方面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往往制约着该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影响更深。
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指出:“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
”因此可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及其构成成分,都会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一、词汇能反映文化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所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同样必须把握汉文化。
要想把握好汉文化,在具有初步的汉语基础知识之后,应注重学习最能反映汉文化特征的汉语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民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
汉语的背景是中国文化,因此词语的生成、演变、派生、组合等往往可以从文化上找到理据。
例如汉语中的对偶性的形成,尤其汉语词汇的对称结构和音节的偶化,与汉民族传统的辩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种辩证观念孕育了汉民族凡事讲成双成对,重视均衡和谐的心理特点,并对汉语的构词特点有极大影响。
再如汉族人自古有食熟忌生的饮食习惯,认为生肉、生饭味不美,吃了生食容易生病等。
做饭炒菜时讲究火候,“欠火”和“过火”都会影响食味,因此都是不理想的,要求“火候”恰到好处。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68a1a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0.png)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对外汉语学习者要想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流利表达的前提。
只有词汇掌握到位,学习者才能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游刃有余。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词汇也是语言的灵魂。
每个词汇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搭配,通过词汇的运用,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词汇教学不仅是学习外语的基础工作,而且也是外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词汇教学方法和技巧。
1. 词汇分类教学:根据词汇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
按词性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按语义分类(动物、植物、食物、交通工具等)等。
2. 词汇联想教学:通过联想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记忆词汇,例如通过图片、故事、情景等手段帮助学习者联想词汇,加深记忆。
3. 词汇活学活用: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习者进行实际运用,而不只是死记硬背。
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练习、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习者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词汇。
4. 词汇拓展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等方式拓展学习者的词汇量,使学习者掌握更多的词汇。
5. 词汇评估与反馈:词汇教学不是一次性的任务,需要通过评估学习者的词汇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帮助学习者弥补不足,提高词汇水平。
三、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些学习者对词汇教学缺乏兴趣,容易出现记忆困难的情况。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记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文化义的重要性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词义除了语言意义外又关涉到文化意义,因此词汇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本文以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切入,来说明汉语词汇的文化义以及中西词汇附加义的差异性对汉语习得者的影响,从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恰当的文化导入,以提高汉语习得者的汉语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汉语词汇文化义;词汇文化义差异性;文化导入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留学生在接受一种语言现象的时候,很多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障碍,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语言所形成的文化因素缺少理解。
例如:“我最近在准备新房。
”很多时候我们中国人会马上问:“看来快要吃你的喜糖了?”可是留学生可能就会云里雾里:“新房?”“喜糖?”新的房子与糖有什么关系呢?究竟他们在谈什么呢?很明显他们只停留于对词语表面意义的理解,而缺乏对于汉民族婚姻文化的了解。
一、语言与文化上文的事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枚不胜举,看来,语言表现为言语不仅仅体现的是本身,还体现一种文化,即语言还承载文化并积淀文化;同时,语言受文化影响并反映文化。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这些特征不可避免的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语言体现了思维的方式、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深度;而思维的直接产物是精神文化,思维的间接产物是物质文化,所以人类构建起来的文化世界基本上储存在语言之中。
所以说语言几乎包含了所有文化积累信息,它成为文化整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因此,语言研究,语言教学,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外,又需要文化的诠释,这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共识,特别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由于是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文化因素的渗透就尤为重要。
而在语言文化的渗透中,词汇因蕴涵着大量文化信息显得尤为突出,这是由于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概括反映,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地位、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联想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
词汇中的“表层所指义”即是词义的核心,也是掌握一个语词的基础,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些,而“深层隐含义”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则要困难得多。
二、汉语中的词汇文化义关于词的文化义,有多种界定,吕必松先生认为:“一个词语总会具有某种文化义。
词的文化义就是通过词的意义和词的形式所反映出来的汉民族文化的种种要素。
”汲传波先生提出:“词的文化义是词义中隐含的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意义。
”我认为这个定义充分挖掘了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文化义的内涵和特征。
例如;动词“打”,汉语中的主要意义是“敲击”和“殴打”,经过讲解外国人不难理解,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略加思考就会弄懂。
但当遇到“打毛衣”这样的句子时,外国人就会出现疑问:“打”怎么会有“编织”义?这就必须从产生的背景义去加以阐释。
《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玉篇》“捆,织也。
”汉·赵岐注:“捆,犹叩也,织履欲使坚,故叩之也。
”看来,“捆”是编草鞋中的一道特殊工序,即“敲打”,目的是使草密结,使草鞋耐穿。
从中可以看出,“打”与“编”有关,“打”有“编织”义由此产生。
如果我们在讲解中国服饰文化时不妨说说“打”的草鞋,他们对于“打毛衣”也会一目了然了。
汉语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史,且词源错综复杂,其词义的隐含义之丰富自不待言。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妨把一些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典型的词汇先作为教学重点。
如:表现中国独有物质文化的词语有:华表、四合院、粽子、太师椅、花轿、旗袍、中山装、乌纱帽等等;表现中国独特精神文化的词语有:社稷、文景之治、赤壁之战、道、八卦、小康、风骨、伤痕文学等等;表现中国独特社会经济制度的词语有:尚书、丞相、举人、状元、殿试、榜眼、探花、八股文等等;反映中国独特自然地理的词语有:梅雨、乾坤、梯田、戈壁等等;反映中国独特风俗习惯的词语有:元宵、中秋、清明、万福、长跪、踏青、乞巧、拜月等等;反映中国杰出历史名人的专有名词有:李白、秦始皇、武则天等等。
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词语,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是不能从字面上推知其意义的。
比如,“李白”这个专有名词对于一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往往只是一个符号。
至于成语俗语,更是为汉文化所独有,它从表层意义到到深层内涵都是无法用另一种语言对译的。
而要学好汉语,掌握汉语,必须掌握各种文化词语。
这不仅是因为这类词数量巨大,而且是因为它们记录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独有文化的符号象征。
了解中国文化,掌握这些词语可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
三、中西词汇附加义的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仅仅注重汉语本身的词汇文化义是不够的,同时应该了解中西方词汇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性。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具有相同概念意义的词可能具有不同的隐含意义,对于那些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了解汉语词汇的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就显得非常必要。
词的隐含义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而在西方古代理论中似乎不存在对应的概念,李约瑟译为vitalenergies,虽较合中医的解释,仍难尽其意,后来干脆音译成qi。
对于同一种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着截然不同的隐含义。
如汉语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鼠肚鸡肠”等。
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姑娘、女人;rat在美国俚语中可指大学新生;mouse and man 可指众生;as quiet as a mouse 喻文静如鼠。
可见,“鼠”在英语的比喻中则显得比较可爱。
再如英国的east wind (东风)是一股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寒风,类似于我过的西北风。
英国由于地处西半球、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因此,在理解唐德宗的诗“东风变梅柳,万江生春色”时,就要向欧美的学生讲清这种因特定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隐含义的差异。
同样,”天有不测风云”中的“风云”一词,对欧美的学生来说常会不知所云,因为汉语中的“风云”的隐含义一般的西方人很难理解,若把它的隐含义告诉学生,就会一目了然:“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
”有时候,两种语言中指称义相同的词语,(下转第56页)(上接第54页)两者都有文化附加义,但是文化附加义的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例如,一些颜色词为不同语言或文化所共有,然而他们的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在西方,人们习惯用“blue”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用来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的意思则用黄色表示。
红色(red)一词在西方文化中是用来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但在中国文化中却被用来代表革命。
又如,在汉语中,“龙”(dragon)及与其相关的词语明显具有至尊无上的色彩。
古代皇帝被称之为“真龙天子”,其后代为“龙子龙孙”;人们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就叫做“望子成龙”;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然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则是指古代硕大、凶残的古怪野兽,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而且制造水火灾害,危害人类生存,因而,西方人对于“龙”绝无好感,对中国人的龙的图腾信仰颇感不可思议。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当语言作为学习的目的时,语言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所以在语言的教学中必定要进行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有“文化内导入”和“文化外导入”两种,前者是在教授语言时让学习者感知目的语文化,在文化的内导入中,语言处于上位,文化因素处于下位;语言学习为主,文化接触为辅;语言学习是显性的,文化的接触是隐性的;‘导入’应是排障为主,输入为辅,决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学习者此时是接触文化而不是学习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以语言学习为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汉语的学习使母语非汉语学习者尽快地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不同层次的交际与交流,所以文化导入的方式以“文化内导入”为主。
由于语言的文化首先是通过最为活跃的词语显示出来的。
因而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文化导入的方式有对比法、情境法、阅读法、交际法等等。
我们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时,可以通过词汇利用各种导入法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如: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采用对比法用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可以采用情境法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解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采用阅读法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可以用表演法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可以采用交际法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等等。
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
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当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具备一定的词汇文化基础后,对语言富含的文化因素的需求量增加时,可以加强文化导入的比重,向“外导入”的方向倾斜。
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总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文化特性是渗透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的,尤其是体现在词汇教学中,进行词汇教学时应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
要时时通过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来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言语技能的训练;外国人要真正掌握汉语,不是肤浅地、单一地掌握词义,必须认真地探索和研究汉语词汇的文化义才能提高汉语的理解能力和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1]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苏宝荣.词的表层“所指义”与深层“隐含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4]张德鑫.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世界汉语教学,1995(1).[5]李建国,杨文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特征[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3).[6]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