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第二章 数列综合之基础篇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北京名校人教A必修5教案第二章 数列综合

高中数学北京名校人教A必修5教案第二章 数列综合

第二章 数列综合【学习目标】1.系统掌握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公式n S 的关系,能通过前n 项和公式n S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4.掌握常见的几种数列求和方法.【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一个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n a f n =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要点诠释: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

如:数列―1,1,―1,1,…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1)nn a =-,也可以写成cos n a n π=;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任意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a a a =+++;11(1)(2)n n n S n a S S n -=⎧⎪=⎨-≥⎪⎩要点诠释:由前n 项和n S 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11a S =,(2)求出当n≥2时的n a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n a 中的n=1时有11a S =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数列的递推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要点诠释: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可用凑配法、换元法等. 要点二、等差数列判定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①定义法:1n n a a d +-=(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公式法:122(*){}n n n n a a a n N a ++=+∈⇔是等差数列;③通项公式法:n a pn q =+(p ,q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④前n 项和公式法:2n S An Bn =+(A ,B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能够正确地用公式计算数列项;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掌握常见数列的性质,展现数列的美妙之处;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能够将问题转化成数列的求和问题。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

示范问题:如果按照1,3,5,7,…的规律一直往下走,你能得出第n 项是什么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列的概念,探究数列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猜测数列的特征。

讲解环节通过数列的定义和相关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中每一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的分类常规数列:$a_1, a_2, a_3, …, a_n $特殊数列:•等差数列:a1,a2,a3,...,a n,满足a n+1=a n+d;•等比数列:a1,a2,a3,...,a n,满足a n+1=a n q。

常见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_n = \\frac{n}{2}(a_1 + a_n)$;•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_n = \\frac{a_1(1-q^n)}{1-q}$。

实践环节练习1观察以下数列,判断其为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公差或公比:1.1,2,4,8,16,32,64,1282.-1,3,7,11,15,19,233.2,-4,8,-16,……答案:1.等比数列,公比为 2;2.等差数列,公差为 4;3.等比数列,公比为 -2。

练习2计算下列数列的前n项和:1.1,2,3,4, (99)2.-1,2,-3,4,-5 (201)3.1,-2,3,-4,…,-99。

答案:1.$S_n = \\frac{n(n+1)}{2}$;2.$S_n =\\frac{n}{2}(-1+(-1)^n(2n+1))$;3.$S_n = (-1)^{n+1}\\frac{n}{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适用于高一学生。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列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同时,数列也是高考数学的热门考点之一,学好数列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掌握数列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的和式及其应用;3.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数列的概念•数列的定义;•数列的分类;•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二课时: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常数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三课时:数列的和式•等差数列的和式;•常数项等差数列的和式;•等比数列的和式。

第四课时: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应用。

第五课时: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应用。

第六至七课时:热身练习与综合应用•课堂练习;•综合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试错”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体会数学的美妙和思维的乐趣。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体现数学思维的性质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评价,反映学生在数列概念、性质和应用方面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情况。

同时,通过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创造能力、批判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反映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主要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2.PPT资源;3.电子版教学资料。

七、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对数列概念、性质和应用方面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高考数学的顺利通过打下基础。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 数列的求和问题基础版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 数列的求和问题基础版

数列的求和问题编稿:张希勇 审稿:李霞【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掌握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之间的关系式;3.熟练掌握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几种常用方法;注意观察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在分析通项的基础上分解为基本数列求和或转化为基本数列求和.【要点梳理】要点一、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相关公式任意数列的第n 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之间的关系式:11(1)(2)n nn S n a S S n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公式:2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An Bn +-==+=+(A B 、为常数) 当d≠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当d=0时(a 1≠0),S n =na 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公式:当1q =时,1n a a =,1231n n S a a a a na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或qqa a S n n --=11要点诠释:等比数列的求和中若q 的范围不确定,要特别注意1q =的情况. 要点二、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公式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或者等比数列,求其前n 项和可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推导方法,即将n S 倒写 后再与n S 相加,从而达到(化多为少)求和的目的,常用于组合数列求和.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把数列的每一项都按照这种方法拆成两项的差,以达到在求和的时候隔项正负相抵消的目的,使前n 项的和变成只剩下若干少数项的和的方法.例如对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的数列求和.常见的拆项公式: ①)11(1)(1kn n k k n n +-=+•;②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公差d 不为0,首项也不为0,则111111()n n n n a a d a a •++=-;③若{}n a 的通项的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时,则)11(1))((1CAn B An B C C An B An a n +-+-=++=.④n n nn -+=++111;)(11n k n knk n -+=++. 分解求和与并项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拆分成两项或者多项,或者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或者把整个数列分成两部分等等,使其转化成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等可求和的数列分别进行求和.例如对通项公式为a n =2n+3n 的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通项是由一个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n b 与等比数列{}n c 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求和的时候可以采用错位相减法.即错位相减法适用于通项为n n n c b a ⋅=(其中{}n b 是公差d≠0的等差数列,{}n c 是公比q≠1的等比数列)(也称为“差比数列”)的数列求前n 项和n S .例如对通项公式为(21)2nn a n =-⋅的数列求和.一般步骤:n n n n n c b c b c b c b S ++⋯++=--112211,则 1211n n n n n qS b c b c b c -+=+⋯⋯++所以有13211)()1(+-⋯⋯+++=-n n n n c b d c c c c b S q 要点诠释:①错位相减法是基于方程思想和数列规律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把前n 项和的两边都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q 后,再错位相减求出其前n 项和;②在使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一定要注意讨论等比数列中其公比q 是否有可能等于1,若q=1,错位相减法会不成立.要点三、掌握一些常见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 2)1(321+=++++n n n ; 2. 2135(21)n n ++++-=3. 6)12)(1(3212222++=++++n n n n ;要点诠释:前两个公式结论最好能熟记,这样解题时会更加方便. 【典型例题】类型一:公式法:直接利用或者转化后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例1.设数列{}n a 的通项为*27(),n a n n N =-∈则1215||||+||a a a ++……= 【思路点拨】对含绝对值的式子,首先去绝对值号,再考虑分组为等差或等比之和。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教案

科组长签字: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二章 数列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13、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 14、通项公式的变形: ()n m a a n m d =+-;11n a a d n -=-;n m a a d n m-=-.15、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1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2n n n a a S +=;(2)()112n n n S na d -=+.17、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和n a 的关系:(1)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n a 有如下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2)若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求通项公式n a ,要分两步进行: ①先求2n ≥时,1n n n a S S -=-;②再令1n =求得1a .若11a S =,则n a 即为所求;若11a S ≠,则11(1)(2)n n n S n a S S n -=⎧=⎨-≥⎩,即必须表示为分段函数形式.18、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性质: (1)项数(下标)的“等和”性质:()11()22n m n m n n a a n a a S -+++==(2)项的个数的“奇偶”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 n S a S a +=奇偶.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121n n S n a ++=+,且S偶-S奇1n a +=-,S偶: S奇:1n n =+(3)“片段和”性质:等差数列{}n a 中,公差为d ,前k 项的和为k S ,则k S 、2k k S -、32k k S -,……,(1)m k m k S --,……构成公差为2k d 的等差数列.19、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0、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21、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22、通项公式的变形: n mn m a a q-=;11n n a qa -=;n mn ma qa -=.23、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 24、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na q S a q a a q q qq =⎧⎪=-⎨-=≠⎪--⎩.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1)项的个数的“奇偶”性质: 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S q S =偶奇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S奇-S偶1221n a a q++=+(1q ≠±)(2)“片段和”性质:等比数列{}n a 中,公比为q ,前k 项的和为(0)k k S S ≠,则k S 、2k k S -、32k k S -,……,(1)m k m k S --,……构成公比为kq 的等比数列.(3)“相关和”性质:nn m n m S S q S +=+⋅ 26、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1)观察法(2)代换法(3)迭代法(4)累加法(5)累乘法(6)待定系数法 27、数列的前n 项和的求法(1)公式法(2)倒序相加法(3)裂项相消法(4)错位相减法(5)分段求和法数列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9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在数列{}a n 中,311=a,)2(21)1(≥=--n aan nn,则=a 5( )A. 316-B.316 C.38-D.382.在等差数列{}a n中,=++aaa 74139 ,=++a a a 85233 则=++a a a 963( )A. 30B. 27C. 24D. 213.设{}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是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A. 1 B. 2 C. 4 D. 64.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8171593=+++a a a a ,则=a 11( )A.1B.-1C.2D.-25. 等差数列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并且在初等数学、微积分等更高级的数学学科中也会涉及到数列的内容。

因此,对于高中学生,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常见数列的类型及性质;2.掌握数列的常用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3.能够解决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4.能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列的概念;2.常见数列的类型和性质;3.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4.数列的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列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特征和常用方法;2.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数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展示法:学生上台做数列的应用题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数列的概念1.引入数列的定义;2.讲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3.练习题。

第二节:常见数列的类型和性质1.引入常见数列类型和性质;2.讲解各种数列的定义和特点;3.练习题。

第三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1.引入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2.讲解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定义和特点;3.练习题。

第四节:数列的应用1.引入数列的应用;2.分组讨论数列的实际应用;3.展示法呈现数列的应用;4.总结讨论。

五、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练习情况、分组讨论等)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2.学生根据自我感觉完成学习笔记并提交评估表。

六、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3. 能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数列的定义和常见性质;
2. 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3. 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思维拓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举例、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一道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概念讲解:
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的一组数字的集合。

2. 数列的常见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三、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1. 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2. 求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四、应用实例: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巩固和复习。

七、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列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数列的基本性质和方法;3.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3.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4.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

【教学内容】1.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3.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4.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解:介绍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培养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通过讨论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探讨数列的规律及应用。

五、总结: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作业】1.求下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 3, 5, 7, ...2.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6, 18, 54, ...3.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

【教学反馈】1.检查学生上交的课堂作业;2.答疑解惑,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3.鼓励学生思考数列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类型的数列及其性质;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3.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3.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数列- 定义和性质-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 求和公式及应用- 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教学参考】1.高中数学必修5 人教版2.《数列》教学教学实践教程3.高中数学学习指南【习题集】。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章主要目标为:1.认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3.学习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重点•数列概念和性质;•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工具:黑板、储物箱、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流程第一节:数列概念和性质1.引入:“你们都学过数列吗?有谁知道数列是什么?”听取学生回答。

2.展示数字序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数列。

3.解释数列概念、项、通项公式、公比、等差与等比数列等概念。

4.放映视频,展示数列的性质及其方法归纳。

5.向学生提问并演示数列中等差数列示例。

第二节:等差数列1.针对上节课的英文词汇表,宣传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

2.回顾等差数列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3.根据需求确定一组等差数列,将该数列作为样本,并要求学生自己选取10个成员进行计算及整理。

4.使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来计算样本的数列及整理的数据。

5.告诉学生还可以使用公差、项数等作为计算等差数列的需要。

第三节:等比数列1.针对这一节,告诉学生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

2.举例说明等比数列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进行自我理解和总结。

4.提供样品,让学生自主设定等比数列,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四节:判断与提问1.回顾并体现数列相关内容的重点部分。

2.表明已经学完了数列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模型3.选择数列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并回答问题4.给出几道玩具问题形式的思考问题,并由学生进行解答并留下来。

课程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掌握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理解和运用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同时,他们还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对知识系统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更加清晰,基础更加牢固。

本课程为高中学习的下一阶段打下基础,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五教案:第二章+《数列》新授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五教案:第二章+《数列》新授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渤海高中高二数学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 9月 5 日课题数列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讲课教课1、数列的观点依照: 2018 年新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要点2、数列的通项公式纲3、数列的分类教课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依照:新课程标准及考试纲领难点2、利用通项公式,研究该数列的性质一、知识与技术目标:原因:本1.可以用自己是语言描绘出数列、数列的项、数列的首项、通节课的项、项数的观点;重点与2.会用察看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

自主3.可以经过通项公式写出随意项;学习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数列分类的依照;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联合实例,经过察看、剖析、概括、猜想,让学生经历数列观点、公式、性质的发现和推证过程;2.借助类比、对照,领会数列是一种特别的函数;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根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中有无量的神秘。

学会从生活实质中发现数学规律,领会数学美,体验探究的乐趣。

2.养成采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习惯;3.进一步领会从特别到一般,由已知到未知,从有限到无穷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1.1、什么是数列?课前32、举例说明:什么分钟是数列的项、首项、通项、末项和项数。

3、请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下,以下数列能否同样,假如不同,则不一样点在哪将以前留的预 1. 小组可适合明确本节3 分钟习作业,体此刻议论;课学习目大屏幕上,准备 2. 提出自主学标,准备发问和答疑;习疑惑 . 学习。

检查学生达成的作业本;里?(1)1, 2,3, 4;(2)4,3,2,1;(3)4,3,2,1, 。

一、基础知识:1.检查学生预1、学生表达完查收学生1、观点:数列、数习作业达成情成状况。

自主学习2. 况,进行实时评2、其余学生互的结果,列的项、首项、末项、承接价。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主题: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列的定义、常见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定义和简单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数列的例子呢?
二、展示
1. 介绍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2. 介绍常见的数列及其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3. 分别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等。

三、练习
1. 练习一: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50,公差为2,求该数列的第10个项。

2. 练习二: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6,18,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练习三:给出一个数列,让学生判断其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其通项公式。

四、拓展
1.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更为复杂的数列形式,如递推数列、调和数列等。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
1.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数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列相关练习和思考,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建模能力。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

2. 撰写一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的感想。

以上为数列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讲解:2-5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基础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讲解:2-5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基础

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编稿:张希勇 审稿:李霞 【学习目标】1.把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把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2.把握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前n 项和公式及公式证明思路;会用它们机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问题;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学问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假如一个数列从其次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即:1(0)n na q q a +=≠. 要点诠释:①由于等比数列每一项都可能作分母,故每一项均不为0,因此q 可不能是0;②“从其次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q ”,这里的项具有任意性和有序性,常数是同一个;③隐含条件:任一项0n a ≠且0q ≠;“0n a ≠”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④常数列都是等差数列,但不肯定是等比数列。

不为0的常数列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⑤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其依据*1(0)n na q n N q a +=∈≠,.利用这种形式来判定,就便于操作了.要点二、等比中项假如三个数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称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其中G = 要点诠释:①只有当a 与b 同号即0ab >时,a 与b 才有等比中项,且a 与b 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等比中项. 当a 与b 异号或有一个为零即0ab ≤时,a 与b 没有等比中项。

②任意两个实数a 与b 都有等差中项,且当a 与b 确定时,等差中项2a bc +=唯一. 但任意两个实数a 与b 不肯定有等比中项,且当a 与b 有等比中项时,等比中项不唯一。

③当0ab >时,a 、G 、b成等比数列2G bG ab G a G⇔=⇔=⇔= ④2G ab =是a 、G 、b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练习第二章 数列综合之基础篇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练习第二章 数列综合之基础篇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cos 2n n a π=,则该数列的首项1a 和第四项4a 分别为 A.0,0 B.0,1 C.-1,0 D.-1,12.一个正整数数表如下(表中下一行中数的个数是上一行中数的个数的2倍)则第9行中的第4A .132 B .255 C .259D .2603.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 A .5 B .4 C .3D .24.在等差数列{a n }中,a m =n ,a n =m(m ,n ∈N *),则a m+n = ( ) A .mn B.m -n C.m+n D.05.在等比数列{a n }中,a n >0,且a 2=1-a 1,a 4=9-a 3,则a 4+a 5的值为( ) A .16 B .81 C .36 D .27二、填空题6.在数列{a n }中,a 1=2,且对任意自然数n,3a n +1-a n =0,则a n =________. 7.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数列{a n +2a n +2}是公差为________的等差数列.8.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S 4=1,S 8=4,则a 17+a 18+a 19+a 20的值为________. 9.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a 2+a 3=1,a 4+a 5+a 6=-2,则该数列的前15项和S 15=________.10.已知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 ,4成等比数列,则122a ab +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11.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514215,6a a a a -=-=,求3a .12.求等差数列5,8,11,……,302与等差数列3,7,11,…299中所有公共项的项数.13.对数列{n}加括号如下:(1),(2,3),(4,5,6),…….判断:100是第几个括号中的第几项?14.已知数列{a n }满足24(1)n n S a =+,求a n 和S n .15.求数列1,3+13,32+132,……,3n +13n 的各项的和。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教案2.3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之基础篇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教案2.3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之基础篇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 编稿: 审稿:【学习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 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并会用性质灵活解决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的联系,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数列问题.3.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学习策略】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类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关知识,研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的性质特点。

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中,共涉及1a 、n 、d 、n a 、n S 五个量,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通过解方程或者方程组,便可求出其余两个量。

【要点梳理】要点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文字语言形式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要点诠释: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⑵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即公差); 符号语言形式对于数列{}n a ,若1n n a a d --=(n N +∈,2n ≥,d 为常数)或1n n a a d +-=(n N +∈,d 为常数),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常数d 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要点诠释:定义中要求“同一个常数d ”,必须与n 无关。

等差中项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a A +=. 要点诠释:①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就是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任意两实数a ,b 的等差中项存在且唯一.②三个数a ,A ,b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2ba A +=. 要点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首相为1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推导过程: (1)归纳法:根据等差数列定义1n n a a d --=可得:1n n a a d -=+, ∴211(21)a a d a d =+=+-,32111()2(31)a a d a d d a d a d =+=++=+=+-, 43111(2)3(41)a a d a d d a d a d =+=++=+=+-,……dn a a n )1(1-+=当n=1时,上式也成立∴归纳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d n a a n )1(1-+=(n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综合 编稿: 审稿:【学习目标】1.系统掌握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公式n S 的关系,能通过前n 项和公式n S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4.掌握常见的几种数列求和方法.【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一个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n a f n =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要点诠释: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

如:数列―1,1,―1,1,…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1)nn a =-,也可以写成cos n a n π=;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任意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a a a =+++;11(1)(2)n n n S n a S S n -=⎧⎪=⎨-≥⎪⎩要点诠释:由前n 项和n S 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11a S =,(2)求出当n≥2时的n a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n a 中的n=1时有11a S =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数列的递推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要点诠释: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可用凑配法、换元法等. 要点二、等差数列判定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①定义法:1n n a a d +-=(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②中项公式法:122(*){}n n n n a a a n N a ++=+∈⇔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n a pn q =+(p ,q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④前n 项和公式法:2n S An Bn =+(A ,B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要点诠释:对于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则应注意从特例入手,归纳猜想一般特性。

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n m n m a a =-)d(2)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特别,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 (3)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m n p N ∈、、(、、)成等差数列,则m n p a a a 、、成等差数列.(4)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中,连续k 项和232,,k k k k k S S S S S --,… 组成新的等差数列。

(5)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①当n 为奇数时,12n n S n a +=⋅;12n S S a +-=奇偶;11S n S n +=-奇偶; ②当n 为偶数时,122()2n nn a a S n ++=⋅;12S S dn -=偶奇;212nn a S S a +=奇偶。

(6)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则m n m nS S S m n m n+-=-+(m 、n ∈N*,且m ≠n )。

(7)等差数列{}n a 中,若m+n=p+q (m 、n 、p 、q ∈N*,且m≠n ,p≠q ),则p qm n S S S S m n p q--=--。

(8)等差数列{}n a 中,公差d ,依次每k 项和: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差数列,新公差2'd k d =.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的最值问题:等差数列{}n a 中① 若a 1>0,d <0,n S 有最大值,可由不等式组10n n a a +≥⎧⎨≤⎩来确定n ;② 若a 1<0,d >0,n S 有最小值,可由不等式组10n n a a +≤⎧⎨≥⎩来确定n ,也可由前n 项和公式21()22n d dS n a n =+-来确定n. 要点诠释:等差数列的求和中的函数思想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 要点三、:等比数列判定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1n na q a +=(q 是不为0的常数,n ∈N*){}n a ⇔是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法:nn a cq =(c 、q 均是不为0的常数n ∈N*){}n a ⇔是等比数列; (3)中项公式法:212n n n a a a ++=⋅(120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n mn m a a q -=(2)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特别,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 (4)等比数列{}n a 中,若*m n p m n p N ∈、、(、、)成等差数列,则m n p a a a 、、成等比数列.(5)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中,连续k 项和232,,k k k k k S S S S S --,… 组成新的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当n 为偶数时,S S q =偶奇。

(7)等比数列{}n a 中,公比为q ,依次每k 项和: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公比为q k 的等比数列。

(8)若{}n a 为正项等比数列,则{log }a n a (a >0且a≠1)为等差数列;反之,若{}n a为等差数列,则{}n aa (a >0且a≠1)为等比数列。

(9)等比数列{}n a 前n 项积为n V ,则(1)21(*)n n n n V a q n N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11n n a a q -=①方程观点:知二求一; ②函数观点:111n nn a a a qq q-==⋅ 01q q >≠且时,是关于n 的指数型函数;1q = 时,是常数函数;要点诠释:当1q >时,若10a >,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若10a <,等比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当01q <<时,若10a >,等比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若10a <,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当0q <时,等比数列{}n a 是摆动数列; 当1q =时,等比数列{}n a 是非零常数列。

要点四、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公式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直接用其前n 项和公式求和。

分组求和法:将通项拆开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相加或相减的形式,然后分别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如:a n =2n+3n .裂项相消求和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的方法.一般通项的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若1()()n a An B An C =++,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则)11(1))((1C An B An B C C An B An a n +-+-=++=,如a n = 1(1)n n +111n n =-+ 错位相减求和法:通项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对应项的积的形式:n n n c b a ⋅=, 其中 {}n b 是公差d≠0等差数列,{}n c 是公比q≠1等比数列,如a n =(2n-1)2n .一般步骤:n n n n n c b c b c b c b S ++⋯++=--112211,则 1211n n n n n qS b c b c b c -+=+⋯⋯++所以有13211)()1(+-⋯⋯+++=-n n n n c b d c c c c b S q要点诠释:求和中观察数列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变形手段,注意错位相减中变形的要点. 要点五、数列应用问题数列应用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解答数学应用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有关平均增长率、利率(复利)以及等值增减等实际问题,需利用数列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步骤.①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达到如下要求: ⑴明确问题属于哪类应用问题; ⑵弄清题目中的主要已知事项; ⑶明确所求的结论是什么.②抓住数量关系,联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恰当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建立坐标系,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表达.③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将已知与所求联系起来,据题意列出满足题意的数学关系式(如函数关系、方程、不等式).要点诠释:数列的建模过程是解决数列应用题的重点,要正确理解题意,恰当设出数列的基本量.【典型例题】类型一:数列的概念与通项 例1.写出数列:15-,103,517-,267,……的一个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从各项符号看,负正相间,可用符号(1)n-表示;数列各项的分子:1,3,5,7,……是个奇数列,可用21n -表示;数列各项的分母:5,10,17,26,……恰是221+,231+,241+,251+,…可用2(1)1n ++表示;【解析】通项公式为:221(1)(1)1nn n a n -=-++. 【总结升华】①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求数列中第n 项与项数n 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如果把数列的第1,2,3,…项分别记作(1)f ,(2)f ,(3)f ,…,那么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求以正整数n (项数)为自变量的函数()f n 的表达式;②通项公式若不要求写多种形式,一般只写出一个常见的公式即可;③给出数列的构造为分式时,可从各项的符号、分子、分母三方面去分析归纳,还可联想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以此参照进行比较.举一反三:【变式1】数列:1-,58,157-,924,……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2(1)21nn n n a n +=-+ B.(3)(1)21n n n n a n +=-+C.2(1)1(1)21nn n a n +-=-- D.(2)(1)21n n n n a n +=-+ 【答案】采用验证排除法,令1n =,则A 、B 、C 皆被排除,故选D. 【变式2】给出数表:1 2 3 4 5 67 8 9 10… … … …(1)前m 行共有几个数?(2)第m 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各是多少? (3)求第m 行的各数之和; (4)数100是第几行的第几个数? 【答案】(1))1(21+m m ; (2)1(1)12m m -+,1(1)2m m +;(3)21(1)2m m +;(4)第14行的第9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