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篇之板块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板块随堂演练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二教案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二教案

近代前期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40---1919)林南仓中学李彩娥从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1840-1919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并且日益深化;觉醒、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中国处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更替阶段。

一导入热点问题日本侵占钓鱼岛自2012年春天以来,日本右翼分子的购岛闹剧愈演愈烈,日本政府趁机提出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企图霸占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这一强盗行径激起了两岸三地以及世界华人的极大愤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球华人保钓运动。

中国政府也严正声明:日本的任何行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任何侵占钓鱼岛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和无效的,中国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每一寸神圣领土。

由此联系近代中国列强侵华的历史。

二考情预测三连线2012年高考试题(北京卷)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福建16 )虽成“空壳”,但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天津卷)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四面临列强的不断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强中国各阶层不断探索救国方案。

中国近代前期各阶级救国方案有哪些?教训是什么?五重点突破1.政治上(1)深重的民族危机。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代理人。

(2)人民的反抗斗争。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石家庄一模)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 ( ) A.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梁启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都没有使国人觉醒,但甲午战争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促进了民族觉醒,故选A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发动民众”,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2014荆州一模)“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己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

清廷发布这一上谕的意图是 ( ) A.完成百日维新的未竟之业B.消弭社会矛盾以维护统治C.下罪己诏以讨好西方列强D.主动改革以重塑良好形象解析:B 根据材料信息“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可知清廷改革的意图在于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为最佳答案;A、C两项都不是清廷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故排除;清廷改革是迫于内外压力被动进行的,故D项错误。

3.(2014盐城调研)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 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

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 )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解析:B 从材料中时间、“民变”次数及发生地区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是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故B项正确。

“民变”无法说明民族矛盾尖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项;D项材料无体现。

现代篇之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板块10随堂演练

现代篇之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板块10随堂演练

现代篇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10 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江苏南京一模)1917年2月,彼得格勒爆发了民众骚乱、工人罢工和反战游行,沙皇下令解散国家杜马(议会),但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

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3月15日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又于第二天放弃了王位。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 )A.沙皇与杜马代表不同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再次走向了更迭C.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D.由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皇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杜马中也有地主阶级,故A项反映不出来。

根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俄国处于二月革命时期;题干中彼得格勒爆发动乱,沙皇让位等事件,说明当时国家政局不稳定,最后二月革命建立了新政权,国家政权再次走向了更迭,故B项正确。

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而不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名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

这表明苏联( )A.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B.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C.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D.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解析: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依靠美德等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故C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随着斯大林上台,到20世纪20年代末已取消,A项错误;B和平共处错误;D依赖西方错误。

3.(2018·北京西城区一模)下表为某国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例表(单位:%)。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 人民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 人民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专题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人民版——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2013大连检测)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解析:A 漫画反映了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五倍,经济实力远胜于日本,可却落得个战败的结局。

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日本经济以工业为主,这是经济结构上的差距,故A项正确。

B项发生于战后,不会影响战争结局。

C、D两项虽然也与中国战败有关,但是与漫画的主题不符,并非“该漫画反映的”。

2.(2013浙江模拟)“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灭洋”与“扶清”B.反帝与反封建C.爱国与保守D.正义与非正义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题干材料中的“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题干材料中的“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保守的阶级局限性。

故正确答案为C。

3.(2013杭州模拟)“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参与爆炸’。

”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参与爆炸”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解析: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民族主义”“现代经济社会”“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处于“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之下“第一次”。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7周《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7周《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教学设计
此外,在小组讨论部分,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活跃,有些小组则过于活跃,导致讨论效果不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好地分配小组任务,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同时也会对小组讨论进行更好的指导和监督。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提高,有些学生的点评也需要更加深入和有建设性。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提供更多的表达和点评的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表达和点评的能力。
d.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历史事件或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为提高教学效果,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教学媒体和资源。
a. PPT:制作精美的PPT,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内容逻辑关系
重点知识点: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南京政权、北伐和西征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戊戌变法:改革政府机构、兴办学校、废除科举、训练新军
-详细介绍《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案例进行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3.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衰落: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随堂演练(含答案)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随堂演练(含答案)

板块9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五四运动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

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

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

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解析:D 新民学会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早期共产主义组织,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旨,由材料中大部分人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马克思主义)说明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D项正确。

2.(2018·湖南永州一模)《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

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

”这一宣言( )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C.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D.反映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解析:A 材料反映了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表明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说明此时国民党联合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组成了革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发动和团结中国的革命力量。

此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故A项正确。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项错误。

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而不是国民党的,D项错误。

3.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 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第八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第八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第八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某某某某调研一)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企业形式设厂数资本(万元) 资本所占比重官办37 1 007.8 9.3%官办招商集股 6 356.4 3.2%官督商办 2 73.8 0.7%官商合办30 1 139.9 10.5%商办416 8 277.7 76.3%合计491 10 855.6 100%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 A 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表中“商办”“官商合办”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得出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故选A 项。

自然经济彻底解体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产生,排除C项;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排除D项。

2.(2019某某河东一模)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见下表)。

这些数据反映出( )时间1840—1895年1895—1911年1911—1927年 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国家英国英国日本美国美国美国数量8 026 33 955 69 627 11 969 262 096 47 918(万元)比重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答案 D 本题考查近代不同阶段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情况。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表格中列举的数据是投资数量及比重,1895—1911年英国对华投资比重下降但投资额并没减少,因此A 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45—1949年美国对华投资额下降,因此B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95—1911年甲午战后初期英国对华投资仍然占据第一,1911—1927年间日本对华投资才占据第一,因此C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95—1911年英国对华投资比重只占28.1%,并且在1911年之后失去了第一的位置,这表明甲午战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因此D 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考点导图历史特征1、阶段特征甲午战争后,巨大的民族危机震醒了中华民族。

觉醒、探索构成了1895年至1919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深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考向一辛亥革命的背景、结局、特点及意义典题例证【典例1】 (2018·福建文综,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的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试题精巧,备选项迷惑性强,有一定难度。

解题思路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题干“空壳”和“成果象征”等关键词。

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的东西。

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的角度判断,A、B、C三项中的“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组织和思想理论。

只有D 项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征。

答案D【变式训练1】(2018·德阳一模)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结束了君主专制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解析: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开始了君主专制统治;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
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轮·历史
(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 宗敬、荣德生等。 (3)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 速);短暂。
(6)总趋势上:从封闭到开放;从繁琐到简约;从愚昧到文明;从传统性到 世界性。 (7)实质上: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二轮·历史
视角整合
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华势力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1)英国独霸:鸦片战争以来,英国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2)列强纷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俄国、德国、美国在华势力迅速
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条件。
(3)思想方面:它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 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增长,形成列强联合瓜分中国的格局。 (3)美日争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在华势力削弱,美日势力迅速
增长,矛盾日渐加剧。
(4)美国独霸:抗日战争以后,日本战败,美国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甲午中日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 争”。其依据是什么? 提示:中华民族尚未觉醒,民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清政府单纯依靠李鸿章 的嫡系部队与日军作战,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
一方面,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先后 政治 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一方面,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进入到以资本输出 表现 经济 为主的新阶段;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 展,在一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 思想界的主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服饰、礼仪、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闯关检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闯关检测

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2017北京大学特优测试)马汉在《大国海权》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2.(2018北京海淀期中)《马关条约》签订后,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辽东领土的割让未损害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定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

以下“协定”可以被英国援引以“增进利益”的有( )①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②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③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16北京东城期末)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

”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4.(2016北京海淀模拟)“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在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

”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C.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宗旨D.起到了稳定清朝统治的作用5.(2016北京海淀期中)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化发展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写( )A.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B.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C.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D.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6.(2018北京海淀期中)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

阶段提高练(七)( 时间: 45 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 ( 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8 ·山东德州期中 ) 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19 世纪后期,他们都全力向其国家鼓动分割中国,要求政府着手成立自己的侵略基地。

这反应了()A.反洋教斗争的盛行拥有必定性B.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C.义和团盲目排外带来悲观结果D.中外战争缘于宗教文化的矛盾分析依据资料“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19 世纪后期,他们都全力向其国家鼓动分割中国,要求政府着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并联合所学可知,因为这些传教士在19 世纪后期充任了其国家侵略中国的急前锋,这也就成为义和团运动迸发最重要的社会背景,故 A 项正确。

答案A2.(2018 ·河南中原名校质评四 ) 有名历史学家蒋廷黻以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可是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

”这表示义和团运动 ()A. 革命任务不明确B. 指导思想不科学C.革命目标不清楚D. 拥有幻想性分析义和团运动以宗教发动民众,指导思想不科学,最后致使惨败,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应出其反帝的革命任务是明确的,故 A 项错误;义和团驱赶洋人的革命目标是清楚的,故 C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应出民族矛盾尖利的时代特色,能够宽泛调换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并不是幻想,故 D 项错误。

答案B3. (2016 ·上海单科,20) 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当是()A. 魏源的《海国图志》B. 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分割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分析表中的内容揭穿西方国家在中国争权夺利。

《海国图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与这些内容没关,故 A 项错误;《天演论》主要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与这些内容没关,故B 项错误;《分割危言》介绍西方国家在中国权益的抢夺,掀起分割中国的浪潮,故C 项正确;《建国方略》介绍孙中山的建设中华民国的假想,与这些内容没关,故D项错误。

2020届二轮:板块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专题卷)

2020届二轮:板块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专题卷)

板块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唐山二模)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

这次考试( )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B.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人才基础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D.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解析:D 某种程度上,科举考试试题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并非“虚伪”,考《四书》《五经》反映了清政府固守封建道德,折射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考中国治史论和各国政治、艺学策则体现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努力,D项正确,A、C两项错误。

辛亥革命的人才基础为留学生,并非科举学子,B项错误。

2.(2019·广东汕头二模)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

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

这一变化说明( )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解析:A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救亡意识增强,因此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不强烈,故选A项;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由反对较多到反对较少,没有体现西学得到广泛认同,排除C项;“中体西用”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3.(2019·清华大学能力诊断性测试)《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如图为19 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

该漫画表明( )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解析:B 从材料中日本兵临城下的信息可知,此时,中日处于交战状态,清政府已经很难支撑,民族危机加剧,B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军事斗争,不是洋务运动,A 项错误。

清朝遭到列强瓜分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事情,C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民族矛盾,D 项错误。

2.(2018·安徽宣城二模)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解析:A 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西方列强;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则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反对盲目排外;地主阶级督抚则希望通过与列强的妥协,防止列强的干涉,三个阶级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维护民族利益,A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南方革命力量更强,B项错误。

政府不能左右革命派的政治立场,C项错误。

西方列强的侵略主要集中在南方,D项错误。

【新知生成】“东南互保”: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和列强组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解和承诺。

1900年6月,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拒不执行,并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近代篇之板块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板块随堂演练

近代篇之板块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板块随堂演练

板块7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二调)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皇帝认为“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

这种变化说明清政府( ) A.外交政策失去了自主权 B.放弃了保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C.逐步接受近代国际规则 D.灵活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权益解析:C 从咸丰皇帝的“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可知其不尊重所签条约,,以践言为先”,说明清政府认识到遵守条约的重要性,逐步接受近代国际规则。

故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D项“维护权益”,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2.1853年,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

”导致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是( )A.区域经济差异B.国内政治形势C.抑商政策松弛D.列强侵略深入解析:B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发展到长江流域,官方贩盐困难重重,食盐专卖无法实施,迫不得已允许私商在此地贩盐,B项正确。

3.(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据下表可知( )中国生丝销售量估计表(单位:万担)A.外国对中国资本输出增长快B.我国农产品商品化比例提高C.我国已经发展成外向型经济D.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解析:B 题干表格中的生丝总销售量在1894年比1840年前提高了2倍多,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有较大增长,所以说明我国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排除A项;题干中仅仅有生丝的销售情况,而且既有内销也有外销,据此不能得出C项结论,故排除C项;生丝属于工业原料,生丝销售量的提高不能反映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故排除D项。

4.(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单位:量(吨),值(海关两)据上表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B.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C.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D.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解析:C 开平煤矿是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项错误。

近代篇之板块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板块 随堂演练

近代篇之板块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板块 随堂演练

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

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

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

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解析:D 新民学会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早期共产主义组织,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旨,由材料中大部分人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马克思主义)说明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D项正确。

2.(2018·湖南永州一模)《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

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

”这一宣言( )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C.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D.反映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解析:A 材料反映了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表明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说明此时国民党联合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组成了革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发动和团结中国的革命力量。

此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故A项正确。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 项错误。

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而不是国民党的,D项错误。

3.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 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战争后的中国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2018 •东北名校联考)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 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解析: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朝日新闻》的报道描绘了中国的撤侨行动, 是大规模战争来临的前兆,A 项正确。

2. 自1904年以后,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 到1910年的
国会请愿运动期间, 更是大规模地加入, 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 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

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
A. 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
B. 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
C. 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
D. 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
解析:B 汉族地主在此之前参政的途径只有加入封建官僚集团,清朝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竞选议员参政,B 项正确。

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 满洲贵族权力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A 项错误。

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势力, 但是没有达到目的,C 项中的“消弭了”错误。

立宪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 项中的“维护了”错误。

3. (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
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 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 金马牌香烟”等。

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原因”的限制条件,从材料内容看,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实业救国思想, 但是, 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西方列强的经
济侵略,D 项正确,B 项不是“根本原因”。

材料仅仅涉及民族企业的
做法,其结果如何并未涉及,A 项错误。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民间行为,并没
有体现政府行为,C 项错误。

4. (2018 •河北衡水二调)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臣闻东西各国
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 同受治焉。

”这反映了康有为认为( )
A. 应建立三权分立共和制
B. 宪法应是国家的根本法
C. 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D. 议会与君主是国家根本
解析:B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其主张在中国立宪法、开国会, 仿效三权分立, 实行君主立宪制, 这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仿效西方,走的立宪救国之路。

据此可判断B项正确,A、
C、D三项错误。

5. (2018 •安徽蚌埠二模)新文化运动期间, 辜鸿铭指出: “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 , 他还批评“中国文人” ,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 或“扩展”思想。

这表明他( )
A. 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B .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
C .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
D. 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
解析:A 辜鸿铭长期生活在英国,兼修中西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非常深刻, 其观点是对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化观点的反思, 是合理的、理性的,A项正确。

他主张中西融合,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格格不入,B、C、D三项错误。

6. (2018 •湖北黄冈质检)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 在雇佣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 已非风俗之正。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 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 机器或稍笨重, 一有脱落等情, 妇女即束手无策, 仍须借力于男工。

”材料的观点()
A. 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B. 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
C. 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
D. 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
解析:C 从“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可知,材料的观点反对雇佣女工的现象, 是一种落后的性别歧视,C 项正确。

材料的观点反对的是“男女相淆” , 而非妇女地位低下,A项错误。

材料的观点显然落后于时代潮流,B、D两项与材料的观点不符。

二、非选择题
7. (2018 •广东深圳调研)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 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是“发行的银行”。

1833年, 议会法案规
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清偿资格, 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

其次为“银行的银行”。

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
中, 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 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 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

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 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

——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材料二1905年, 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 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

户部银行的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的由官员民众购买。

该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9 处设有分行。

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 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

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 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 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

——习辉《新中国金融60 年风云》(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格兰银行的发展特点, 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晚清户部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相同之处。

阐述中外近代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进步作用。

解析:第(1)问“发展特点” ,根据材料一信息“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 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是
发行的银行' 其次为‘银行的银行'”得出由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
银行, 由“发行的银行”发展到“银行的银行”。

“形成原因” ,据材料一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 得出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

第(2) 问两所银行的“相同之处” , 据材料一、二从其职能、保障方式、拥有的特权、业务内容等角度比较得出。

“进步作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有利于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服务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等。

答案:(1) 发展特点:由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银行;由“发行的银行”发展到“银
行的银行”。

形成原因: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

(2) 相同之处:担负国家银行的职能;有立法作保障;享有货币发行权;承办公私综合金融业务。

进步作用: 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有利于国家对金融的控制; 服务于经济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