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历史和简介

合集下载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和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和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和历史承德避暑山庄简介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封建帝王的避暑胜地,是中国北方古代皇家园林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西南14公里处,始建于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历经三百年历史。

避暑山庄以“山水相依,宫殿楼阁,园林风景”为主要特色,分为前山、后山和玉渊潭三部分,占地5.6平方公里。

避暑山庄历史1.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皇帝在官员言劝下,到承德养病。

康熙在此山居不久,发现这里风景秀丽,池塘花木迷人,立即下令建造宫殿式的园林。

2. 乾隆时期,避暑山庄修建的规模更加宏大。

1723年,乾隆视察山庄,认为这里的规模已无参照,也就是达到了“独步天下”的水平。

3. 光绪年间,由于八国联军侵华,避暑山庄不幸被大规模破坏4. 辛亥革命后,宣统帝及其他清宫成员离开避暑山庄,这里也正式告别了封建帝王的历史。

5. 民国时期,避暑山庄成为中法合办的北京《大半周画报》的摄影基地。

6. 新中国成立后,避暑山庄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1988年,避暑山庄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景点1.大昭寺大昭寺是避暑山庄中规模最大、气势最盛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

大昭寺的建筑布局及装饰充满了藏式风情,气势雄伟,耐人寻味。

2.环湖屏障环湖屏障又称“皇家围屏”,是一道围绕玉渊潭铺设的石屏障,可以从水面上感受到它的宽度和高度。

3.翠微亭翠微亭建于乾隆二十三年,是避暑山庄中规模最大的亭子。

它带有浓郁的江南园林风韵。

4.十景避暑山庄有“避暑十景”之说,分别为:琼花嶂、狮子林、看山听涧、诗锋去雨、金鳌拈岫、莲花峰、瑶琴殿前秋菊、泥云岭、会景楼、避暑舟。

每一景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5.山林牧场山林牧场是避暑山庄北部的一片草地,原本是乾隆时期华夏银库所在地,现已变身为放牧美景的草原,可以体验到纯天然、自由、放松的美好感觉。

承德旅游策划书文字内容3篇

承德旅游策划书文字内容3篇

承德旅游策划书文字内容3篇篇一承德旅游策划书一、承德简介承德,旧称“热河”,是河北省辖地级市,河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河北国际旅游城市、连接京津辽蒙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03 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1723 年设热河厅;1733 年雍正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设承德直隶州;1928 年改建热河省;1955 年热河省撤销。

承德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二、承德旅游资源1. 避暑山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

2. 外八庙:是指清朝时期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蒙古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十二座喇嘛教寺庙群,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南侧。

4.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外八庙中一座寺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

5. 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俗称“棒槌山”,是承德市的标志性景点,位于承德市区西北部。

6. 双塔山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区西南,是承德市的另一个标志性景点,有承德“小十景”之一的双塔晴烟。

三、承德旅游路线规划1. 两日游第一天:避暑山庄-外八庙第二天: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2. 三日游第一天:避暑山庄-外八庙第二天: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双塔山风景区第三天:棒槌山-蛤蟆石四、承德旅游注意事项1. 承德地处山区,早晚温差较大,建议携带保暖衣物。

2. 承德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建议携带雨具。

3. 承德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游客在游览时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4. 承德的景点大多分布在山区,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以便于行走。

5. 承德的旅游资源丰富,游客在选择景点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分类:历史文化 | 标签: 承德 世界文化 北京 围场 热河2006-11-20 20:04阅读(170)评论(8)走进承德建国前的历史一承德,古称滦阳、热河,是河北省省辖市。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介于北纬40°12’—42°40’、东经115°54’—119°15’之间。

东与辽宁省接壤,西邻张家口市,西南与北京市、天津市毗邻,东南与秦皇岛市、唐山市相连,北靠内蒙古自治区。

距首都北京224公里,距省会石家庄435公里。

全市总面积39512.98平方公里,总人口361.28万人。

全市共有汉、满、蒙古、回、朝鲜等4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0%。

全市现辖承德、兴隆、平泉、滦平、隆化、丰宁、围场、宽城8个县和双桥、双滦、鹰手营子3个区。

其中,丰宁、围场、宽城3个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承德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和联结华北、东北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已成为联结华北、东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的重要开放城市。

承德地处冀北山区,境内地形多样,山脉纵横,河流交错。

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东北部为七老图山山脉,中部、南部为燕山山脉。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架构,海拔为200—1800米。

燕山主峰——被誉为京东第一高峰雾灵山位于兴隆县境内。

沿承德境内的长城要塞有喜峰口、罗文峪口、铁门关、马兰关、将军关、古北口等隘口。

承德的地形地貌属于冀北山地和内蒙古坝上高原两个自然区域,具有地形高低差度大,山多平原少,地貌复杂的三大特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承德的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为82—18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400—800毫米。

年平均气温为-1.4℃—19℃;极端最高气温为35℃—41℃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37℃—42℃左右。

河北承德简介

河北承德简介

河北承德简介承德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承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承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当时的皇帝康熙为了避暑,开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是一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避暑山庄内有许多古建筑和园林,包括万春亭、昆明湖、涵碧楼、智化寺等,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除了避暑山庄外,承德还有其他许多著名景点,如普陀宗乘之庙、外八庙、木兰围场等。

普陀宗乘之庙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胜地。

外八庙是一组由满族建筑风格的寺庙群,包括了东承、西承、南承、北承、谢赫、云冈、雁翅和桥头八庙。

木兰围场是一个著名的草原牧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承德的自然景观也十分壮观。

承德有着许多著名的山水景观,如秦皇岛、铁山、普陀山、滦河、青龙峡等。

秦皇岛是一个海滨城市,有着美丽的海滩和清新的海风,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铁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普陀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滦河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河流之一。

青龙峡是一处峡谷景区,有着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除了旅游景点外,承德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活动和节庆。

承德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承德国际草原文化节、承德滦河文化旅游节、承德国际西柚节等。

这些活动都是承德本地文化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

总的来说,承德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文化古迹还是自然风光,承德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景色。

如果你还没有去过承德,那么不妨来一次承德之旅,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承德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承德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承德市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 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 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丰富的历 史文化遗产。
城市特色与文化底蕴
城市特色
承德市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同时又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文化底蕴
承德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众 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避暑山 庄、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等,这些 景点都是承德文化的重要代表。
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
经济发展
承德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业、住宿业、 交通业等。
旅游产业
承德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得十分成熟。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 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承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承 德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和活动,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庙会、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二
05
承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前 景展望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01
旅游资源丰富
承德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避暑山庄、普宁寺、普陀宗乘
之庙等皇家园林和佛教寺庙,以及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
02
旅游设施完善
承德市拥有较为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能够满
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03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承德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
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未来承德市将进一步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 ,如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 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承德市将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旅 游服务水平,增强游客满意度。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古代帝王的避暑胜地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古代帝王的避暑胜地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古代帝王的避暑胜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座古代帝王的避暑胜地。

下面将介绍该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帝王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建于18世纪,是清朝帝王的避暑地。

当时,清朝统治者由于北京夏季的酷热天气,寻找宜人的地方来避暑。

经过精心考察,他们选定了承德这个地点,因其气候宜人、山清水秀。

避暑山庄的修建开始于清雍正皇帝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扩建和修葺。

二、建筑特点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它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致细腻的雕塑和幽静雅致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避暑山庄主要包括山庄核心区、外围景区和外围山水区。

1. 山庄核心区山庄核心区由主体建筑物、宫殿、房屋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山根”、“平海楼”、“玉皇阁”等。

这些建筑以其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刻,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2. 外围景区外围景区主要由广场、花园和湖泊组成,为帝王提供了闲适的环境。

这里的景点有仿古建筑、假山、湖泊和花草树木等。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风景,感受到帝王们的豪华生活。

3. 外围山水区外围山水区包括鹿苑和滦河两大景区。

鹿苑是清朝帝王放养鹿群的地方,成为了景观和猎场;滦河是避暑山庄的天然屏障,沿岸有景点如会通门和马龙桥。

三、对帝王的重要意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承载了中国古代帝王们的避暑情怀,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避暑的功能避暑山庄是清朝帝王们夏季避暑的地方,提供了清凉宜人的环境。

帝王们在这里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凉爽的气温和自然的美景,以恢复身心和进行政务活动。

2. 政治意义作为古代帝王的避暑胜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曾经见证过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和决策。

帝王们在这里与大臣商讨国家大事,决定重要政策,对国家政治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化价值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有着华丽的建筑和优美的景观,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作品。

这些文物和艺术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独特风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承德市著名的历史事件

承德市著名的历史事件

承德市著名的历史事件承德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地理资源,使人类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承德灿烂悠久的历史。

在这灿烂悠久的历史中,也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历代军事斗争的内容。

这里的大地上,在10多万年以前就有了原始人群,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出现了称为“红山文化”的原始农业。

但承德有文字的记载的历史,却是源于商代武丁曾发动的历时三年的征讨“土方”的战争。

夏商时期,华夏大地上仍是众多部族、方国林立的社会。

众多的部族与方国对中原的夏、商王朝时服时叛。

据考证,当时的土方是附属于商朝的一个民族,也是一个方国。

它的活动地域就在今天的丰宁、隆化、承德、平泉、朝阳一带。

商朝的二十二代帝王武丁,曾派大将沚湄征土方,未获战绩,后又派妻子妇好征土方,获胜而归。

当时商朝的都城在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从安阳发兵,两次征讨,第一次大将沚湄失败,第二次王后亲自帅兵再次征讨,才使土方臣服,王后亲征类似于帝王御驾亲征。

从中也使人们想象了当时战争的规模之大和激烈程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是充满着冲突和战争时期。

当时承德全境属于燕国所有,所居民族是山戎、东胡。

山戎强盛了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频繁袭扰燕国,其军队超越燕山占领燕山南麓的孤竹国(今秦皇岛市卢龙县及昌黎、抚宁县和辽宁西部是区)、令支国(今河北迁安、迁西、滦县),并与山戎无终国连成一片,从此,山戎国的疆域由承德地域扩大到冀东、辽宁西部地区。

周惠王十四年(前663年),山戎国又攻打燕国,燕庄公求救于齐国,齐桓公为尽霸主的责任发兵攻伐山戎国,“得其冬葱、戎菽,移植齐国”。

山戎国、孤竹国、令支国、无终国都归于燕国。

在这一历史阶段,先是山戎国用武力吞并孤竹国、令支国,以后,齐桓公又攻伐山戎国,直到山戎国灭亡,山戎国和他的民族从此在大地上消失了。

虽然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战争的详细记载,但是灭国和复国的战争规模及惨烈程度是不会亚于任何战争的。

战国后期,匈奴逐渐成长为我国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

河北承德简介概况

河北承德简介概况

河北承德简介概况
承德,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滦河上游,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总面积8.24
万平方公里,辖11个县、市、区,人口400万。

承德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汉时为幽州广阳郡治所,南北朝时为平虏郡治所,唐为平虏城,辽、金为避其讳改称热河。

承德地处中国华北平原北部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区。

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东南与河北省接壤,西与北京市、天津市毗邻。

承德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
8.5℃,年降水量509毫米,无霜期144天。

承德旅游资源丰富。

有避暑山庄、外八庙、普乐寺、鹰手营子矿区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普乐寺、安定门城楼等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滦河百里画廊、平泉金莲花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滦河大坝、小布达拉宫、普乐寺大雄宝殿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古城村、平泉古镇等众多的乡镇及村落。

—— 1 —1 —。

承德历史和简介

承德历史和简介
文化特色
承德历史也称热河,有特定的地域文化、深厚的底蕴。承德是亿年以前侏罗纪世界生物发祥地,也是承德历史底蕴中最浓重的一笔。 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热河地域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化,至今已经五千多年。在新石器后期氏族社会转化时,即游牧民族从蒙古高原沿河流进入平原区过渡农耕生活。都曾经在热河地带经过,这里是人类进化、发展的转折区域。这一时期应称为燕山文化,与赵文化成为现河北的历史主体文化。 承德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史上二百年的陪都,汇集过各民族王公大臣的朝王之所。现存有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集中皇家文化、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和中原儒文化、是个被国人和业内人士看好的收藏宝地。近日,已着手建立了初级的杂摊市场,建立了承德古玩城,市收藏家协会与民族民俗博物馆联手在热河都统府旧址筹办热河古玩城,也包括艺术品超市。 民间艺术品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全世界重点文化保护的课题。我市的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中原儒文化和多民族交融的民风民俗、自然资源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宝库。 在挖掘、整理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有效地利用、扩展为产业化效应是文化产业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承德市近年来已经成名的丰宁藤氏布糊画、崔晓立凿铜、雕塑、李钟奎的木雕、张冬阁民俗装饰画,泥人、根雕、竹编、核桃雕,以及享誉全国的摄影、绘画、书法等门类都有大量的重量级艺术家及其作品问世。扶持文学艺术家的创作和市场化是承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剪纸产业 剪纸是承德地域传统家庭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遗产,其遍布承德各县区,尤其丰宁剪纸最为著名。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2005年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版了《王老太太剪纸》专集;河北省组织了部分艺术家到国外展出表演;又命名了一批工艺美术艺术家称号。但是没有当作产业来运营,滞后了艺术的发扬光大,比较起张家口蔚县剪纸产业有很大差距。 2010年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清音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15。 1961年3月4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德是中国的文物大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地上地下文物文化遗存1300多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尤以清代皇家园林和全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寺庙群而著称于世。为此,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共计180处)的名单。 1982年,“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44家风景名胜”。 1985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1991年,“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年,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1998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承德的历史

承德的历史

承德的历史!!承德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群居住。

自秦汉以来,历代中央政权都曾在承德设立郡、府、州、县等行政机构。

清雍正元年设热河厅,乾隆四十三年改为承德府,嘉庆十五年设热河都统府。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制,设热河特别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始建行省,定为热河省省会。

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占,成立伪满州国特别行政区。

1945年获解放。

1946年我军战略转移,被国民party占领。

1948 年承德市再次获得解放,隶属热河省管辖,为热河省省会。

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1956年承德市划归河北省,同年九月改由承德专区代管。

1956年11月,兴隆县鹰手营子、寿王坟划归承德市管辖,设鹰手营子矿区。

1958 年承德县建制撤销,并入承德市。

1960年3月15日,承德地市合并,合并后承德市辖市区、下板城区、隆化县、围场县、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青龙县、平泉县。

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设,分设后的承德市设翠桥区、虹桥区、双塔山区、红石峦工委、双峰寺工委。

1965年2月,鹰手营子、寿王坟、马圈子重新划归承德市,复设鹰手营子矿区。

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省辖市,辖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

青龙县划归秦皇岛。

1993 年7月1日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管理体制,辖八县三区。

承德原名热河,她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据考证,这里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

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置过郡一级的地方政府,秦以后历代也曾设置过地方政府。

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

直到清朝初年,现承德市区所在地仍只是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叫热河上营。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

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

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

承德历史和简介

承德历史和简介

承德历史和简介承德历史和简介一、概述承德,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

承德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而闻名于世。

二、历史沿革⒈原始时期:承德地区有着悠久的人类历史,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史前人类的遗址和工具。

⒉秦、汉时期:承德成为了北方与中原交流的重要节点,逐渐形成了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⒊辽、金、元时期:承德逐渐成为了辽、金、元时期的都城,建有许多古迹和宫殿。

⒋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承德成为了皇家避暑胜地,许多皇帝在这里兴建了许多府邸和园林,如避暑山庄等。

三、自然景观⒈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性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⒉北戴河:北戴河是承德市的一个海滨旅游区,以其优美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海产品而闻名。

⒊承德遗址:承德地区还有许多古代遗址,如龙门石窟、古长城等,是历史爱好者的朝圣地。

四、文化遗产⒈避暑山庄和遗址群:包括避暑山庄、智化寺、正白旗城、八旗遗址、承德县文庙等,是承德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⒉承德皇家陵园:承德地区有许多明、清皇帝的陵墓,如昭陵、定陵等,展示了这一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⒊承德艺术:承德地区还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如承德民间歌舞、民间工艺品等,吸引了许多游客。

五、承德的未来发展⒈旅游业:承德正致力于发展旅游业,提升承德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⒉经济发展:承德正努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⒊城市建设:承德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档涉及附件:⒈图片附件:包括避暑山庄、北戴河等景点的照片。

⒉地图附件:包括承德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景点分布等。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世界文化遗产:指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并保护。

⒉遗址:指古代人类遗迹的地点或遗址。

⒊陵园:指皇帝或贵族安葬的地方,一般包括陵墓和园林。

承德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

承德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

承德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承德原名热河,以水得名。

最早以蒙古语命名为“哈伦告鲁”,或“哈伦郭勒”,汉语意译为“热河”。

清初,这里除蒙古人的牧马场以外,还只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叫热河上营,清建行宫以后,这里一直称为热河。

原来武烈河也称热河。

据传,有一年清朝道光皇帝到热河避暑,很欣赏武烈河的美景。

当他问左右武烈河的源头在哪里时,一个太监误把山庄水眼看作是武烈河的源头。

于是道光皇帝亲笔题写“热河”二字并刻于石碑上,立在水源之旁。

从此,人们便不再称武烈河为热河了,而是把避暑山庄的热河泉从五孔闸流出,至注入武烈河,这一段的热河小溪,称为热河了。

热河全长0.3公里,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

热河之名,起源于水。

热河古为“引弓之国,刍牧之地”,历史悠久,但它的崛起却是在清朝,是随着避暑山庄(也叫热河行宫)和外八庙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由于热河“群山回合,清流萦绕”的优美环境,周围群山奔赴,符合“四方朝揖,众象所归”的帝王心理,又有“去京师至近,章奏朝发夕至”的政治地理条件,以及控制蒙古、西北、东北的战略地位,被清政府选中,因而于1703年开始兴建热河行宫以及外八庙。

1723年,清朝政府在这里设置了热河厅。

此为热河设置国家行政机关之始。

1810年,清朝政府置热河都统署。

民国政府于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1928年改置热河省。

从兴建热河行宫开始,热河上营由一个小山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在清代,热河是仅次于北京的另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称。

清朝有七个皇帝在热河驻跸,康熙皇帝去过56次。

承德,是“承受德泽”的意思。

“承德”一词最早见于史籍,即《尚书·周官》中记载:“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

“六服”,泛指各地;“群辟”,指诸侯、卿士;“宗周”,指王都所在。

这句话的意思是:各地诸侯,无不承受德泽,归于周的王都。

“承德”一词,最早并不是地名,而是官名。

金代,正七品以上的官名叫“承德郎”。

承德市的历史与城市发展史

承德市的历史与城市发展史

承德市的历史与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092 刘蕊200931203013承德,旧称“热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

1994年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

承德市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地近京津,背靠蒙辽,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

面积39519平方公里。

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72.96万人。

全市辖八县三区,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滦平县、平泉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

承德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

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

承德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

战国时代,承德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

《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现在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

秦汉以后,历代的中央政权都曾在此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

清朝后,热河的地理位置日益重要,这里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

由于这里的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既可消夏避暑,又可联络蒙古,巩固边防,于是清帝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工程才告结束。

山庄建立后,清朝曾有7个皇帝在此驻跸。

清代康、乾年间,是山庄和外八庙的兴盛时期。

帝王们在此消夏理政,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承德市的历史与城市发展史

承德市的历史与城市发展史

城市规划092 刘蕊 3013承德,旧称“热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

1994年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

承德市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地近京津,背靠蒙辽,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

面积39519平方公里。

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万人。

全市辖八县三区,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滦平县、平泉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

承德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

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

承德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

战国时代,承德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

《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现在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

秦汉以后,历代的中央政权都曾在此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

清朝后,热河的地理位置日益重要,这里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

由于这里的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既可消夏避暑,又可联络蒙古,巩固边防,于是清帝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工程才告结束。

山庄建立后,清朝曾有7个皇帝在此驻跸。

清代康、乾年间,是山庄和外八庙的兴盛时期。

帝王们在此消夏理政,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随着清王朝的国势衰弱,鼎盛一时的山庄和外八庙开始败落。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承德,位于中国河北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承德曾经承载了重要的使命和历史变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古代承德的起源、明清时期的繁荣、帝国和外国势力的纷争以及承德的文化和自然景观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古代承德的起源承德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承德地区是东夷族的聚居地,主要是燕国的领土。

进入秦汉时期,这一地区成为中原地区和东北边疆之间的重要通道,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2. 明清时期的繁荣明朝时期,承德逐渐成为了地方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明成祖朱棣曾多次巡视承德,并下令建造了承德皇陵,这也是明朝皇帝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入主中原后,承德成为清朝的行宫所在地。

3. 帝国和外国势力的纷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各地鲜有幸免。

承德也遭受了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殖民。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八国联军占领了承德,并洗劫了城市的许多文化遗产。

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承德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承德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承德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

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他著名景点还包括普宁寺、承德遗址公园等。

此外,承德还是民间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

结语承德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通过对承德建国前历史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珍视历史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

承德的历史和文化将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智慧和启示,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内容没有包括网址链接)。

承德历史和简介

承德历史和简介

承德历史和简介一、概述承德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北京以北约230公里,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以下将从承德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著名景点、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地理位置1.地理坐标:承德位于北纬40°56′-42°38′,东经117°09′-119°15′之间2.毗邻城市:北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东临河北省秦皇岛市,南接张家口市,西抵河北省唐山市。

3.地形地貌:承德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由山地、丘陵、河谷和高原构成。

三、历史沿革1.历史起源:承德地区最早的文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2.清朝时期:清代著名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建于18世纪,成为清代皇族避暑胜地。

3.近现代.20世纪初,承德成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于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著名景点1.避暑山庄: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2.景福宫:原为清朝皇宫,现为中国伟人纪念馆。

3.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介绍避暑山庄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文化遗产等。

4.皇家草原:位于承德市区以西,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五、文化特色1.避暑文化:承德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凉爽的气候,成为清代皇族和贵族们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形成了独特的避暑文化。

2.民俗文化:承德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著名的承德皮影戏、承德花鼓戏等。

附件:1.承德地图2.避暑山庄平面图3.承德旅游攻略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务院:中国中央的行政机构,负责国家事务的管理。

2.地理坐标:用于标明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由纬度和经度组成。

承德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介绍作文

承德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介绍作文

承德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介绍作文承德是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一座古城,它以其历史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而闻名。

承德有着千百年的历史,有许多文物可供考察。

承德的文化历史历久弥新,见证了数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活动,得益于当时的王室、宗教组织及当地历史文化浸润而成。

承德拥有许多古迹可以反映当地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历史,例如拔河桥、拱门、铁塔、古建筑群、古墓葬等。

这些古迹不仅可以反映当时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清晰地反映出当时历史的脉搏,让人感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

承德的风土人情也是独一无二的。

承德境内景色宜人,山清水秀,林木葱茏。

这里有云深不知处,有烟雨江南,有碧水芳草,有秋雁南飞;人们宜人和睦,不仅对过客有礼貌,还和彼此真诚友爱、关心备至。

承德人民也有自己特有的饮食习惯,他们特别喜欢吃豆腐、刀削面和烧饼等地方小吃,这也成为了承德的特色餐饮。

承德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是一个具有历史深厚的古城,诞生过许多文化名人,如抗金名将戚继光、俞赫宗派书画家俞赫兰等,这些都使承德成为一座魅力十足的古城。

承德的前身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古代的建筑、遗迹和文物仍然层层叠叠地攒在这里,毫无衰败之迹。

它历经几个世纪的岁月以及十几次大小战争,把古老的文明落到今天,犹如一朵绽放的太阳。

沿着历史,可以看到它给古代英雄们留下的风采,它给这个曾经有生命现在已经失去的灿烂文明留下了传说。

承德拥有许多传统节日,像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泼水节等等。

大家在这些节日期间会聚集在一起,一起唱歌、跳舞、聊天,增进彼此的感情,增进彼此团结一心的感情。

每年的夜市,也成为了当地人最热闹最火爆的地方,它汇集了许多特色小吃、服饰、纪念品等,令人赏心悦目。

总之,承德拥有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其文化历史深厚悠久,人们友善和睦,传统节日众多,既有文物古迹可以反映当代文化的发展史,又有特色小吃、服饰、纪念品等传统东西,都能让人赏心悦目。

承德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定能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留下难忘的回忆!。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介绍承德避暑山庄,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很舒服,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宜人的地方。

其实,它就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

我们来说说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整个山庄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藏、满、蒙古等多种民族的建筑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九进十三厅”的大戏楼。

这座大戏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戏楼之一,也是承德避暑山庄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精彩的戏曲表演,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建筑,承德避暑山庄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比如说,那些美丽的湖泊和假山。

在这些湖泊和假山之间,有很多小桥流水和亭台楼阁,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卷。

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比如说那些石狮子和石碑文等等。

这些都是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说一说承德避暑山庄的意义。

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文化遗产。

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皇家生活的一些特点。

因此,保护和传承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也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

如果你有机会去那里旅游的话,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哦!。

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故事

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故事

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故事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家避暑胜地之一。

从康熙年间开始,阔气的清帝开始在这里修建庭园,使其逐渐演变为一片规模宏大,建筑奇特的宫廷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共有四十多个皇家宫殿,园林面积达了几十万平方米。

它奇特的山水景观、遍布园内的文化景点、许多历史文物、以及里面浓厚的历史气息,都是承德避暑山庄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

到了康熙时,还没有现在的承德避暑山庄,只有一个更加简陋的避暑行宫。

因为康熙皇帝喜欢这里的气候和景色,所以就命令各地贡献土地、物资,来修建大型的避暑山庄。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改建和扩建,最终承德避暑山庄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面貌。

承德避暑山庄是以园林建筑为主,以山体、水体、木材、建筑等天然景观为基础。

整个避暑山庄山起水落、有山有水、变化无穷,每个景点都松垛奇幻,别有风味,每个建筑都体现了清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典型的例子是避暑山庄的长廊,它位于山门前,长200余米,廊顶高12米,有273根柱子,是中国最长的廊子。

长廊外面是美丽的湖泊水景,陪伴你至美。

除了山水园林之外,承德避暑山庄里还埋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如灵光寺、颐和殿、上阳宫、昭陵等等。

其中,灵光寺是一座以阐释佛教教义为主的藏经楼,建于道光年间,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标之一。

除此之外,承德避暑山庄还曾经是一片重要的思想文化沃土。

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曾经来到这里,与大臣们畅论天下大事,讨论政治决策,使其成为清朝最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之一。

此外,还有不少文人墨客也曾经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有着深深情感和思想意蕴的诗和词。

如宋子京的《清明上河图》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曾经与承德避暑山庄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承德避暑山庄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光。

无论是文化、历史或者是自然景观,承德避暑山庄都有着无穷的魅力,永远值得你去一探究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德历史和简介
历史背景
承德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这里曾发现的石斧、网坠、陶鬲等丰富的历史文物,就是他们在这里劳动生活的遗迹。

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

承德市东约150公里处的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过多件西周铜器。

战国时代,承德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

《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现在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

特别是著名的兴隆农具铁范发现,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的。

秦汉以后,历代的中央政权都曾在此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汉、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朝后,热河的地理位置日益重要,这里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

由于这里的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既可消夏避暑,又可联络蒙古,巩固边防,于是清帝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工程才告结束。

山庄建立后,清朝曾有7个皇帝在此驻跸。

清代康、乾年间,是山庄和外八庙的兴盛时期。

帝王们在此消夏理政,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随着清王朝的国势衰弱,鼎盛一时的山庄和外八庙开始败落。

1976年,国务院批准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整修工程第一个十年规划》,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避暑山庄得以大规模整修。

文化特色
承德历史也称热河,有特定的地域文化、深厚的底蕴。

承德是亿年以前侏罗纪世界生物发祥地,也是承德历史底蕴中最浓重的一笔。

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
化”是热河地域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化,至今已经五千多年。

在新石器后期氏族社会转化时,即游牧民族从蒙古高原沿河流进入平原区过渡农耕生活。

都曾经在热河地带经过,这里是人类进化、发展的转折区域。

这一时期应称为燕山文化,与赵文化成为现河北的历史主体文化。

承德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史上二百年的陪都,汇集过各民族王公大臣的朝王之所。

现存有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集中皇家文化、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和中原儒文化、是个被国人和业内人士看好的收藏宝地。

近日,已着手建立了初级的杂摊市场,建立了承德古玩城,市收藏家协会与民族民俗博物馆联手在热河都统府旧址筹办热河古玩城,也包括艺术品超市。

民间艺术品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全世界重点文化保护的课题。

我市的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中原儒文化和多民族交融的民风民俗、自然资源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宝库。

在挖掘、整理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有效地利用、扩展为产业化效应是文化产业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承德市近年来已经成名的丰宁藤氏布糊画、崔晓立凿铜、雕塑、李钟奎的木雕、张冬阁民俗装饰画,泥人、根雕、竹编、核桃雕,以及享誉全国的摄影、绘画、书法等门类都有大量的重量级艺术家及其作品问世。

扶持文学艺术家的创作和市场化是承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剪纸产业剪纸是承德地域传统家庭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遗产,其遍布承德各县区,尤其丰宁剪纸最为著名。

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2005年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版了《王老太太剪纸》专集;河北省组织了部分艺术家到国外展出表演;又命名了一批工艺美
术艺术家称号。

但是没有当作产业来运营,滞后了艺术的发扬光大,比较起张家口蔚县剪纸产业有很大差距。

2010年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清音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15。

1961年3月4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德是中国的文物大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
处。

地上地下文物文化遗存1300多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尤以清代皇家园林和全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寺庙群而著称于世。

为此,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共计180处)的名单。

1982年,“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44家风景名胜”。

1985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1991年,“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年,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1998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编辑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之北,东经115?55′-119?15′,北纬
40?11′-40?40′;距北京254千米。

总面积39519平方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