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
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的教育( )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D.实施“211工程”计划2、有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知识的差距。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家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
对此,我国的主要应对措施是()A.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B.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C.将信息化作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战略的全部重点D.实行先发展后治理的方针3、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改革开放国家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提出的指导方针是( )A.优先发展教育 B.尊师重教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科教兴国5、在谈到学校应如何发展时,邓小平同志说:“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
2012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
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②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③借鉴美国经验④将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会议决定借鉴苏联的经验而不是美国的经验,故排除③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D2.姚文元在1974年10月写道:“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
”对此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A.对“文革”前17年教育的估计、总结基本符合史实B.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17年教育事业硕果累累C.观点错误,没看到“文革”前我国已建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D.观点正确,建国后的17年,中国的教育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占主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建国后,新中国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教育事业硕果累累,故B项表述正确。
答案: B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X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析:题目隐性考查历史时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12月。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努力发展高等教育B.大力普及义务教育C.注重培养工农兵学员D.重视扫除文盲教育解析:D 从材料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可以看出这是在进行扫盲教育,提高识字率,故选D项。
A、B两项明显错误,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应该在学校;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2018·河北衡水联考)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
这些举措(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解析:A 根据材料“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和“‘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可知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A项正确;据材料中“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可知材料涉及的是教科书而不是义务教育的普及,故B项错误;据材料“‘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可知只是确定教材符合国家标准而不是否定传统教育思想,故C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故D项错误。
3.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B “文化大革命”时期因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教育方针带有阶级斗争的特色,B 项与之相符合。
4.根据有关研究者的统计,现代某一时期上海市《初中语文课本》中,毛主席文章和诗词、马恩列斯文章、鲁迅杂文占50.2%,样板戏选场、评论、总结、家史和通讯占37.3%,古代诗文仅占2.4%。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在于 ( )A. 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l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 洋务运动时期B. 五四运动时期C. 一五计划期间D. 改革开放时期3、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4、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5、新中国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下表中的成就,主要是因为()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实行九年义务教育6、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
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9: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B.基础教育发展到新阶段C.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初步确立D.我国的教育与世界接轨2.“第十一条:父母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B.“信息高速公路” C.“教育大革命”D.“三个面向”4.为彻底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扫盲教育②普及义务教育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5.“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文革”中群众推荐的“工农兵学员”B.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国家实行“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D.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6.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项“壮举”是指我国()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搞上去。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召开会议(1)时间:________年底。
(2)内容①建立____________事业。
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意义:成功地将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制定方针(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方针:确定了____________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________、智育、________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采取措施在发展______________教育的同时,建立起__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____________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1)各地____________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____________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______________”。
2.影响(1)中国____________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____________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中国与____________的差距拉大了。
三、教育的复兴1.背景“文革”结束后,__________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1)“文革”结束后①教育战线全面____________,整顿教学秩序。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____________。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改革开放之初①提出教育应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实行“____________”发展战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B.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C.借助美国经验D.使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主要原因是()A.经验不足B.“左”的指导思想影响C.部分领导人急于求成D.个别人思想狂热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一位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待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6月份的高考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4.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5.有人打算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邮票中使用下列图片,这说明设计者认为恢复高考()①发生在1977年②主要归功于邓小平③激起了社会求知的激情④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仔细观察下图,画面上的儿童可以借助什么来重新实现自己求学的强烈愿望()①《义务教育法》②“211工程”计划③“希望工程”④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③④7.下列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高考制度②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③推出“希望工程”④着手实施“211工程”计划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8.假设你是国家教育部的一名职员,有幸向前来访问的外国友人介绍“211工程”计划,你如何来正确解释()A.国家着手实施该计划是在20世纪80年代B.面向21世纪,在全国创建一所最著名的大学C.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D.在1993年2月11日提出的计划,故名能力提升9.对下图反映的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下乡知青A.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B.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C.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D.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0.新中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断,其间,高等学校在1966~1969年未招生,1970~1976年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入学。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3: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练习题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训练题组1人民教育的奠基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答案』 C『解析』新中国成立,革命任务已基本完成,从教育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经济建设。
人民教育是其性质,为国家建设服务是其目的,C项符合题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38.1%,年均扫盲人数为604.3万人。
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B.进行“教育革命”的结果C.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的影响D.《义务教育法》的推动『答案』 C『解析』A、D两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内容,B项“教育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教育的破坏,故只有C项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发展的原因。
3.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答案』 D『解析』A、B、C三项均是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由“赴校证”上的时间“一九五七年”可推断D项为正确选项。
4.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C.“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实施D.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普及『答案』 B『解析』据材料“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可知,这一“方针”提出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之后,成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故B项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答案 D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到1952年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所以D 项符合题意。
A、B两项只是调整的内容。
C项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答案 D解析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
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据此排除A、B、C三项。
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D项。
3.[2017·沈阳模拟]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这表明()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答案 B解析材料意思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未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争取在十五年……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并结合时间可知,是“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7年完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教育并未成为发展的核心,故D项错误。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但未能推行;1956年1月,新中国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前者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后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建立C、二者都迎合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D、二者都是为了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2、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56年中共“八大”文件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3、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A、恢复高考制度B、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C、实施普遍义务教育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6、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
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8、“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5: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知识精测】(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宁夏育才中学2017年7月学业水平文化课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
这说明当时中国A. 努力发展高等教育B.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C. 注重培养工农兵学员D. 重视扫除文盲教育2.(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下列对,'211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针对的是高等教育的发展②是高等教育在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③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④是20世纪提出来的⑤目的是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⑤C. ①②③④D. ③④⑤3.(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下期高二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下图是湖北省立黄冈高级中学的毕业证书。
证书土除了盖有该中学及校长的印章外,还盖有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8所当时名牌高校的印章。
这一证书反映了A.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战乱B. 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种教育现象C. 该生已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情况D. 新民主主义教育发展的成果4.(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5.(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基础达标1.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C2.(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 “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
”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时间提示“1978年”可知题干描绘情景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相关,故选A项。
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开始于1995年,D项是在1986年。
答案:A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A项为改革开放之后;B项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项为了适应“一五计划”需要;D项是建国初期。
答案:B4.(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党和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A.“教育革命”B.整风C.“科教兴国”战略D.工农教育答案:C5.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答案:C6.(原创题)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202X--2021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3、“张一凡,1966 年就读于无锡第二中学高三,1969 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下乡,1978 年3 月考进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80 年代公派前往美国深造,获得博士学位,90 年代回国,创办了一家网络视频网站……”这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①60 年代《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保障他完成了 9 年制义务教育②70 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他考上大学提供了可能③70 年代末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对他获得博士学位至关重要④90 年代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为他创业提供了舞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4、2021 年 6 月 9 日,《2021 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全国总体就业率为 89.6%。
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代大多数企业最缺的人才就是中高级技术工人。
对于这种现象,你的理解是( )①社会存在认为工人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偏见②国家应尽快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③企业要注重多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④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向应面向市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1978-2021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召开会议(1)时间:________年底。
(2)内容①建立____________事业。
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意义:成功地将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制定方针(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方针:确定了____________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________、智育、________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采取措施在发展______________教育的同时,建立起__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____________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1)各地____________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____________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______________”。
2.影响(1)中国____________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____________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中国与____________的差距拉大了。
三、教育的复兴1.背景“文革”结束后,__________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1)“文革”结束后①教育战线全面____________,整顿教学秩序。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____________。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改革开放之初①提出教育应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实行“____________”发展战略。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业达标]1.(2018·云南昆明摸底)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
这一举措( )A.彻底改造旧教育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D.收回了教育主权答案 D解析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接收,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学校,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
2.(2018·山东聊城期末)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充满激情地说:“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这段话旨在( ) A.加紧制定新中国文化建设方针B.阐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C.突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强调贯彻“双百”方针答案 C解析材料体现了毛泽东对于发展文化的高度重视,但没有体现加紧制定新中国文化建设方针,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从材料“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可知,毛泽东认识到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故D项错误。
3.(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1952年,中央决定建立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
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 A解析1952年我国处于“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前夕,材料“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石油”“农业机械化”等信息反映了经济建设的特点,故A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基础巩固
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 D
解析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调整的主要目的”,同时还要注意时间和新设的专门学院。
到1952年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即将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所以D 项符合题意
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落实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刘少奇积极倡导( )
A.义务教育
B.“两种教育制度”
C.素质教育
D.学前教育与大中小学教育相结合
答案B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
刘少奇提倡的两种教育制度是指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度。
3.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什么时候的状况
( )
A.过渡时期(1949~1956年)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C.“文革”时期(1966~1976年)
D.新时期(1978年~至今)
答案 C
解析漫画表现的是一辆载满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各种著作的车子,虽然贴着“又红又专”的标签,却仍然幻想在社会主义检查制度下蒙混过关。
漫画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中国教育正处在一种极“左”的状态之下。
4.(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
”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
( )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 A
解析“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因此A项正确。
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项是在1986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5.下图摄于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喱村垤玛小学。
因为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
画面上的儿童可以用什么法律,来保证当时自己的最大梦想——读书梦想的实现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法律保证”可以明确答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有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6.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
( )
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
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理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开基创业,此后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曲折发展;“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能力提升
7.山西省方山县有个圪叉咀村,村名源于那里七股八叉的山坡。
这里由荒无人烟到如今已经建成一个绿树成荫、果实累累、丰衣足食、山川秀美的小天地。
村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白天孩子们读书,晚上村民们学文化,形成学习型的小社会。
该村的变化最能说明
( )
A.要想富,先种树
B.要想富,先修路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D.村民们丰衣足食,衣食无忧
答案 C
解析材料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使村庄变美、变富,体现了教育在推动民族发展、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A、B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D项仅是对材料的概括,未体现“变化”说明的问题故C项正确。
8.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选育出“南优2号”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答案 C
解析袁隆平成功选育出“南优2号”是在1973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1988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时比任何其他地方的教育都较为开放和自由……可是后来由于过分强调形式主义和严格的考试评分制度,而使这种教育体系变得死板和僵化了”。
1898年清政府迫于各种社会压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高度集中这样一种特点,对于新兴的社会主义教育来说,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有它的合理性。
“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材料三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推进,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1995年5月,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根据材料一回答,“考试评分制度”指什么?“变得死板和僵化”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是在哪次运动中?
(2)结合材料二回答,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借鉴了哪一国家的经验?“文革”期间的教育状况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案(1)科举制。
明朝采取“八股取士”以后。
戊戌变法。
(2)苏联。
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
(3)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必须坚持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按中国的国情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必须把尊师重教的思想落到实处。
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的科举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学思之窗】
提示(1)发展表现:小学、中等及高等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校数量成倍增长,尤其是小学和中等学校增长较快;在校生人数成倍增加,远远超过旧中国的在校生数。
(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政府根据国情,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1)发展历程: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探索道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
(2)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
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二、学习延伸
提示①组成调查小组,分组时一般参考下面两种方式:一是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将来;二是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及建设、学校发展规划等;②分头调查收集学校发展资料;充分利用学校的档案室、校史陈列室,也可以采访的形式通过学校主要领导人进行了解;③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建议请学校部门领导审核、修改;④班级交流、总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调动学生探讨学校的发展问题,总结出发展中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