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基础巩固
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 D
解析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调整的主要目的”,同时还要注意时间和新设的专门学院。到1952年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即将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所以D 项符合题意
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落实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刘少奇积极倡导( )
A.义务教育
B.“两种教育制度”
C.素质教育
D.学前教育与大中小学教育相结合
答案B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刘少奇提倡的两种教育制度是指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度。
3.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什么时候的状况
( )
A.过渡时期(1949~1956年)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C.“文革”时期(1966~1976年)
D.新时期(1978年~至今)
答案 C
解析漫画表现的是一辆载满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各种著作的车子,虽然贴着“又红又专”的标签,却仍然幻想在社会主义检查制度下蒙混过关。漫画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中国教育正处在一种极“左”的状态之下。
4.(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
( )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 A
解析“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因此A项正确。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项是在1986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5.下图摄于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喱村垤玛小学。因为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画面上的儿童可以用什么法律,来保证当时自己的最大梦想——读书梦想的实现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法律保证”可以明确答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有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6.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
( )
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
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理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开基创业,此后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曲折发展;“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能力提升
7.山西省方山县有个圪叉咀村,村名源于那里七股八叉的山坡。这里由荒无人烟到如今已经建成一个绿树成荫、果实累累、丰衣足食、山川秀美的小天地。村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白天孩子们读书,晚上村民们学文化,形成学习型的小社会。该村的变化最能说明
( )
A.要想富,先种树
B.要想富,先修路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D.村民们丰衣足食,衣食无忧
答案 C
解析材料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使村庄变美、变富,体现了教育在推动民族发展、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A、B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D项仅是对材料的概括,未体现“变化”说明的问题故C项正确。
8.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选育出“南优2号”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答案 C
解析袁隆平成功选育出“南优2号”是在1973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1988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时比任何其他地方的教育都较为开放和自由……可是后来由于过分强调形式主义和严格的考试评分制度,而使这种教育体系变得死板和僵化了”。1898年清政府迫于各种社会压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高度集中这样一种特点,对于新兴的社会主义教育来说,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有它的合理性。“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材料三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推进,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1995年5月,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根据材料一回答,“考试评分制度”指什么?“变得死板和僵化”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是在哪次运动中?
(2)结合材料二回答,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借鉴了哪一国家的经验?“文革”期间的教育状况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案(1)科举制。明朝采取“八股取士”以后。戊戌变法。
(2)苏联。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
(3)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必须坚持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按中国的国情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必须把尊师重教的思想落到实处。
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的科举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学思之窗】
提示(1)发展表现:小学、中等及高等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