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集体记忆建构
集体记忆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集体记忆的概念及其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集体记忆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集体记忆的概念及重要性2. 集体记忆的收集与整理3. 集体记忆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集体记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的关系。
2.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珍视和保护集体记忆?二、集体记忆的概念及重要性1. 教师讲解集体记忆的定义,强调集体记忆是个人记忆的延伸,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2. 分析集体记忆的重要性,包括传承文化、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三、集体记忆的收集与整理1. 教师展示一些集体记忆的案例,如学校校庆、社区活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收集身边的集体记忆,如班级活动、家庭聚会等。
3.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集体记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归纳。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集体记忆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
2. 提问:如何传承和弘扬我们的集体记忆?二、集体记忆的传承与创新1. 教师讲解集体记忆的传承方式,如口述历史、图文记录、视频拍摄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种传承集体记忆的创新方式,如制作纪念册、开展主题活动等。
3. 学生展示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集体记忆的重要性和传承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集体记忆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对传承集体记忆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教学资源:1. 集体记忆相关案例视频、图片等。
2. 纪念册、活动策划书等制作工具。
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传承方案。
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
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而记忆则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感知和体验。
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指的是一群人通过共同的记忆和共识来构建对于历史的理解、演绎和共享。
这种集体建构不仅对于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历史的传承有着深远影响。
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集体建构历史和记忆的过程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
首先,历史事件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利益。
不同的群体和个体可能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这就使得历史的集体建构面临着多元性和争议性的挑战。
因此,如何平衡各方意见和权益,建立共识和共同认同,是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历史与记忆往往被政治利用,成为权力争夺的工具。
政治家、学者、媒体等都会利用历史和记忆来塑造或扭曲自己的形象,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这种政治利用不仅容易导致历史的曲解和误导,也会淡化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历史真相和权益。
因此,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需要在公正、客观和科学的原则下进行,避免被政治操纵和偏见影响。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历史事件和记忆会不断涌现出来,而旧的历史事件和记忆会逐渐淡化和遗忘。
这就需要及时整理、记录和传承历史和记忆,以保持社会的历史意识和认同感。
同时,社会也需要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批判,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都是影响和塑造历史和记忆的力量。
通过学校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和学习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大众传媒通过报道和宣传历史事件,可以将历史与记忆传递给更多的人,加深群体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因此,教育部门和媒体应该承担起责任,积极参与到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中,促进公正、客观和全面的历史理解和记忆传承。
此外,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历史与记忆的集体建构中。
历史教育中的个体与集体记忆建构
历史教育中的个体与集体记忆建构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也是一个社会的记忆。
历史教育旨在向后代传递历史的知识和价值观,将个体与集体的记忆相融合。
在历史教育中,个体与集体的记忆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的记忆是指每个人通过亲身经历、家庭传承等方式所获得的历史记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个体的记忆。
例如,一个家庭的曾祖父曾参加过抗日战争,他的后代会通过家族的口述传统来了解这段历史。
个体的记忆是多元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
而个体的记忆会通过历史教育得以传承,如通过家庭的教育、社会的共享等方式。
与个体的记忆相对应的是集体的记忆。
集体的记忆是指整个社会或国家共同拥有的历史记忆。
这种记忆是经过整理、筛选和宣传的,旨在形成一个共同的历史观。
集体的记忆通常通过教科书、纪念馆、纪念日等方式传达给后代。
例如,在中国的历史教育中,教科书中会强调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强调民族团结和国家强盛的意义。
这种集体的记忆构建了一个共同的认同,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
然而,个体和集体的记忆并非完全一致,甚至可能存在冲突。
这是因为个体的记忆是多元的,而集体的记忆是经过加工和规范的。
例如,在一场战争中,有些人可能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对战争持负面看法;而另一些人可能通过政府的宣传,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必要的。
这样的冲突使得历史教育成为一个复杂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处理个体和集体记忆的关系,历史教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教育应鼓励个体提供自己的记忆和经历。
个体的记忆是真实的,它能够为历史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
其次,历史教育要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并给予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平等的机会。
个体的记忆不一定与集体的记忆一致,但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记忆是错误的。
第三,历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集体的记忆,而应该兼顾个体的经历和感受。
个体和集体的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交织、互动,才能够构成一个更加完整和真实的历史图景。
在历史教育中,个体与集体的记忆建构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集体记忆.pptx
倡导关注并积极参与构建良好环境
提高公众对集体记忆 的认知度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普及集体 记忆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正确 理解和评价历史与现实中的集体 记忆现象。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记 忆构建
倡导政府、媒体、教育机构等各 方力量共同参与集体记忆的构建 与传播,形成多元化的记忆格局 。
推动形成包容性的记 忆氛围
地方志记载特定区域的历史变迁,家谱则追溯家族血脉与发展,这 些文献为集体记忆提供了丰富的地域和家族视角。
日记与回忆录
个人视角的日记和回忆录,尤其是历史人物的手记,为集体记忆注入 了鲜活的个体经验和情感色彩。
纪念物与象征符号
纪念碑与纪念馆
通过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具象化,成为集 体记忆的物质载体。
、价值判断和审美追求,是集体记忆的一种表现。
史诗与歌谣
03
以宏大的叙事结构和韵律节奏,讲述民族或国家的历史与英雄
事迹,成为塑造和传承集体记忆的有力手段。
历史文献与书面记录
正史与野史
官方修撰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国家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而野史则更多 关注社会底层和民间历史,两者共同构成集体记忆的书面基础。
地方志与家谱
社群象征与符号
特定的社群象征、符号 和仪式,如会旗、会歌 、入会仪式等,能够激 发成员对社群的归属感 和忠诚度。
家庭及个人层面上的集体记忆
家族历史与传承
家族故事、家谱、家族传统等构 成了个人对家族的集体记忆,影 响着个人的身份认同和行为模式
。
个人成长经历
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 事件、人物和情感,会形成独特 的个人集体记忆,对个人的自我
记忆资源的共享与争夺
全球化进程中,集体记忆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不同群体和 国家之间对记忆资源的共享与争夺日益激烈。
靠哪些接头暗号80后集体怀旧
“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其实挺寂寞的,生活里的很多细节没有人分享。
”白小帆说,“小时候的很多傻事都是自己做,自己偷着乐。
所以多年以后,当发现原来大家都一样时,就特别激动。
小时候最讨厌和别人一样了,现在又觉得有人和自己共享同样的记忆,特别幸福。
”像白小帆一样找到接头暗号的人还有很多。
在开心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80后的你一定懂得”、“80后看进来”这样的转帖,盘点小时候带香味儿的橡皮、小浣熊干脆面,还有那时候玩过的“松鼠大战坦克”和“超级玛丽”。
在豆瓣网上,以“怀旧”、“80后”为名的小组不下20个,这些人在不同的小圈子里,谈论着相似的成长经历。
“20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很多,看到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
无论是主角还是旁观,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忆,原来需要向人述说。
也许,仅仅说给唯一的听众——自己。
”豆瓣网“每个孩子都想讲述自己的故事”小组介绍里这样写道。
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曾提出“集体记忆”这个概念,在他看来,回忆是在同他人和他人回忆的语言交流中建构出来的。
回忆是个压强很大的球,只要“piu”的一声白小帆曾在网上买过一种挤塑料泡沫的模拟玩具。
和她同时代的“80后”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恶趣味——捏碎减震塑料布上的气泡。
她收到快递后马上拆开试了试手感,“实在不好,和真正的减震塑料泡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过去的事总让人怀念,心里暖暖的。
”出生于1980年的设计师高原把小时候的雪人雪糕设计成了项链吊坠,分黑白两款,在创意小店里十分畅销。
在她的“三年级3班”,没有老师没有作业,只有童年的美好时光。
男生酷爱的小霸王游戏机手柄和弹弓在这里变成宽大的项链吊坠挂在胸前,代表最高权力的“三道杠儿”只能屈尊,化身手机屏幕擦。
曾有一个看上去事业有成的男士拿着小霸王游戏机项链对高原说,自己当时因为特别沉迷魂斗罗等电子游戏而没考上清华、北大。
还有的男生指着项链包装上的“一命通关”四个字,颇为得意地对身边的女朋友说:“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可能人成长到一定阶段,思维在接受新东西这方面就饱和了,反而更愿意回忆小时候比较直接或者简单的东西。
集体记忆的构成要素
集体记忆的构成要素
集体记忆的构成要素:
①集体记忆来源于可被讲述的故事文本,拥有着价值主题、因果逻辑、叙事结构,以及代表人物与冲突性情节;
②集体记忆最终会化为象征符号,可以被反复使用、重现、解读,承载着族群的共同理念、意义,也是族群独有的记号,能够同其他族群区别开来;
③集体记忆需要表现为集体行动与纪念仪式,能够周期性地通过行动与仪式而得到巩固,并给予族群成员力量与希望。
例如,为纪念因抗击疫情而牺牲的烈士以及逝去的同胞,今年的4月4日被定为全国哀悼日,降半旗、鸣笛默哀,不少人将头像换成了白色蜡烛。
这些仪式都是在构建我们对于此次疫情的集体记忆。
新轴心时代与新轴心世代——80后世代写作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及文化转型研究刍议
新轴心时代与新轴心世代——80后世代写作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及文化转型研究刍议刘俊峰【摘要】80后世代处身的文化环境并不是由观念之物组成的抽象世界,而是一个涌动着焦虑和欲望、妥协和抗争的生命世界.作为文化建构的象征,80后的世代书写提供了一个观照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视窗或镜像.80后的世代书写不仅见证了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而且参与和鼎助了这一历史进程,并成为这一进程的有力推动者.【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1(002)002【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80后世代写作;社会变迁;文化转型【作者】刘俊峰【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80后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3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80后文学与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青春文化繁荣、文化媒介的转型和新的审美范式的建构等一系列新的文化现象,探索这些文化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深刻影响,尤其是在广阔理论视野观照下,以青年群体与青春文化为视域观察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理解与阐释这一世代存在的文化意义与文化功能,无疑是这一课题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首先要做的或许是,从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这一宏观视角入手,将80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放置到其产生的原初的文化语境与历史脉络之中,回到其原初场景,通过这种内在理路的梳理,来重新思考80后文学与文化的许多重要而被长期忽视和遮蔽了的问题。
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要从‘历史’高度把握‘一个时代的文学’,并不意味着直接将‘文学史’和‘政治史’、‘社会史’对应起来,甚至线性地强调后者对前者的决定作用。
相反,虽然需要在‘终极意义’上将‘文学’放入‘社会历史’语境之中,但‘文学文本’与‘社会历史语境’之间却是繁复多样、灵活开放的‘多重决定’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历史不单只在内容层面上进入文学文本,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转化为文学文本的内在肌理,成为‘形式化’了的‘内容’;另一方面,文学在文本层面上对‘巨大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把握,同样不能是‘反映论’式的,而是想象性地建构新的社会历史图景,把文本外的世界转化为文本内的‘有意味’的‘形式’。
“80后”集体怀旧,意味何在
“80后”集体怀旧,意味何在2011年4月26日解放日报作者:龚丹韵/于海●“80后”出生于集体主义的营养水,吸收新的开放多元潮流,再到如今面临个人奋斗的竞争环境,这样的落差,也是造成他们谈起童年就津津乐道、倍感温馨的原因。
●今天“80后”的怀旧,不是那种厌世、颓废、消极的怀念,而是有感情要发泄、要沟通、要满足的一种生活方式,绝非沉溺于过去、看不到未来、退出舞台的沧桑感。
●主持人:本报记者龚丹韵●嘉宾: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解放观点:微博和论坛中,“80后”发布小时候的玩具、零食、怀旧贴和成长话题,总是被争相灌水,跟帖无数;网店中,“80后”怀旧主题的物品也是卖得很火爆;视频网站,类似的怀旧短片比比皆是……“80后”刚年近30,那么早就集体怀旧,究竟意味何在?于海:“80后”的成长背景非常特别。
中国社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从原来的教条僵硬、不关心世俗价值,逐渐发展为富足多元、关心每个人感性权利、追求个人幸福。
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启蒙热等,一波接着一波,个人创造力开始释放,城市增加了各种新机会,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全社会处在发展的共赢阶段。
几乎所有家庭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改善,孩子可以读大学,农村知青可以回来,大众关心大师,青年人充满理想,讨论文化,醉心于国家的未来蓝图……尤为特殊的是,那时的计划经济,仍然给人某种稳定和保障,而同时,市场经济的活力又被唤醒。
因而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既衣食无忧,又享受着市场经济的最初活力。
他们实际上没有受过苦,但他们的成长经历很丰富。
出生以后,刚刚经历的社会转型,正在从单一向多元文化发展、从国家塑造人生一切到主动自我设计,一步一步变化,告别了原来的匮乏。
可以说,“80后”生活在释放人性的时代,童年的回忆,充满美好温暖的东西,还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比如当年的小孩很流行看《小鹿纯子》、《一休》等电视剧,虽然假,但深入人心。
与此相比,“90后”的经历可能更加单调。
【80后为何集体怀旧】如何保持童心
【80后为何集体怀旧】如何保持童心*导读:如今社会发展飞快,但很多人却开始怀念起过去,特别是80后。
那么,80后为何集体怀旧呢?是因为生活压力,还是因为岁月的流逝呢?随后,小编就为大家解读80后为何集体怀旧。
*一、80后为何集体怀旧?对于我们80后这些超龄儿童而言,六一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符号。
这一代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的孩子,一点一滴地感受着生活的逐渐变化。
对于小孩子而言,可能一块橡皮、一个呼啦圈、一罐麦乳精都会让记忆中的那个六一成为心底最美好的回忆。
在当前怀旧风行的年代,借着六一的名义,超龄儿童们又一次集体陷入回忆。
儿童节短信唤醒成人童心如今,像许多80后一样,很多都市白领都开始重视起这个本不属于成人的节日。
朋友之间互发儿童节短信,唤醒每个人的童心,轻松、亲切而不失有意义。
让我们唤醒沉睡的童心,回忆遗忘的美好,丢弃成长的烦恼,找回快乐的珍宝,人老心不老,祝超龄小P孩们,儿童节快乐!值此儿童佳节,特赏赐童心未泯的男女老少,幸福奶嘴,健康开裆裤,平安尿布湿,快乐棒棒糖。
收到信息即可领取,有效期一天噢,祝六一快乐!也许我们已经忘了儿时的梦想,也许我们已经失去了儿时的纯真,但成长路上,我们始终需要一颗童心来给我们带来欢乐,儿童节到了,愿你重拾童趣与童真!短信或深情哲理,或调侃搞笑。
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成人之间传递着同一个信息:找回失去的童心,开心快乐的生活!*童年,让成人学习的世界在耶稣眼中,一颗充满童真的心是最伟大的。
在儿童面前,我们不仅无法藐视他们,他们甚至是让我们仰视的力量。
这正是生命的无可奈何之处,尘世中的滚打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儿童自然、本真的内心世界。
看着他们的眼睛和神态,会让我们心神不安,我们发现他们才是我们人生的理想,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充满了一切可能。
所以在任何智慧者的眼中,儿童都是圣物,是一个让成人学习的世界。
谁不想回到童年谁不想拥有一颗童心无数白领无奈感叹。
丢沙包、丢手绢、跳皮筋,那些被日益忙碌的大人们或淡忘或渴望的童年游戏,在压力与日剧增的日子,需要有这样一天,重新唤回儿时记忆,于是将儿童节作为精神游戏,设立成人儿童节渐渐成为了潮流。
集体记忆建构论文:80后的集体记忆建构
集体记忆建构论文:80后的集体记忆建构摘要:80后虽风华正茂,但青春的梦想与现实的残酷之间巨大的张力,凸显了他们的身心疲惫。
当生活不太美好时,很多人习惯回忆过去,这使80后的集体记忆在网络很流行。
祭奠往事和追忆梦想成为80后集体记忆的主要特征,经历和叙事是80后集体记忆的基础,网络为集体记忆提供了空间,同学聚会和社会事件对集体记忆建构和维系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集体记忆;80后;集体记忆建构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几年,80后通过网络等手段以各种形式"晒"童年经历,内容包括童年时的游戏、食物、动画片等。
[1]2010年优酷网的青春短片《老男孩》的放映引起了热烈反响,众多80后看完很是感慨,留言中纷纷以"泪流满面"加以形容。
80后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作为刚踏入社会的群体,正处于事业、人生的打拼期,本应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全心全意地想前看。
但在现实中,他们却热衷于追忆自己的童年经历,这种现象值得去关注。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将集体记忆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
"[2]80后以各种形式在追忆自己的之前生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成为80后特有的"集体记忆"。
二、80后:梦想与现实充满张力的一代(一)最初的梦想80后有丰富的童年生活,体验到了父辈未曾有过的幸福。
他们与伙伴一起玩耍,夜幕时家人召唤才回去。
他们有电视看,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
进入小学,老师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某某,你将来要做什么?"能够听见一个个稚嫩的回答,我要当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等。
这个时候的80后,可能对于什么是理想还不清楚,但心中有模糊的方向。
中学时代是80后意气风发的时期,许多同辈群体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荷尔蒙。
虽有学习等压力,但80后逐渐拥有自我,他们要做生活的主导者,不会过多聆听别人。
70、80后的集体回忆
70、80后的集体回忆这就是70后、80后的回忆绘本,90后00后10后你们就当故事听好了~烧柴做饭呛得发慌小时候,我们没有ipad ,不懂LV ,理解不了阿玛尼。
我们只会打纸包,玩烟壳,打玻璃球,用小霸王打魂斗罗。
那时候,男孩追女孩,一追就是好几年,比的是心,念的是情。
这年头儿,男人追女人,几天抱得美人归,看的是钱,拼的是爹。
以前我们春游烧烤,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现在各自埋头刷微博,聊微信。
生活里,貌似所有人都不再那么无可取代。
满口忙事业,赚大钱虚荣,利益,气场儿让爱情,友情,亲情都遗失了当初的那份美好与纯真。
小时候,我们吃一毛钱一支的冰棒二毛五一瓶的汽水,一块钱十根的粘牙糖。
如果哪个小朋友有五块十块,那就传说中的大钞了,简直就可以当孩子王收小弟了。
中学了,身上有2块钱,买了杂志,小说全班传着看。
身上有20块钱,去哪都昂首挺胸,超级自信。
我们的小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那我们干嘛呢?1.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
2.追在别人后面踩别人的影子。
3.学鲁迅在课桌上课桌上刻“早”字。
4.挤塑料包装纸上的气泡听啪啪的声音。
5.用圆规戳桌子,把笔帽吸在舌头上。
6.把三层的纸巾一层层分成薄片。
7.对着电扇张大嘴喊“啊~”然后听颤抖音。
8.下雨打伞时转伞看水珠飞出去。
9.把泥土做成碗状,碗口朝下使劲砸向地板,看谁的碗底破洞更大。
10.在婚礼现场捡人家扔剩下的彩色纸片当宝贝。
11.屏住呼吸,跟伙伴比赛憋气看谁憋的时间长。
12.用吸管喝水的时候,往水里吹气,发出咕嘟咕嘟的恶心声音。
13.把手指插到刚熄灭蜡烛的蜡油里取指纹。
14.把内眼皮翻到外面来。
15.男孩子站成一排,看谁尿得更远。
16.凤凰老牌大自行车比人还要高,右脚穿过三角形的车架,居然也能骑得那么熟练。
17.冬天玻璃上结了冰的窗花,不知道怎么想得,非要用舌头舔一下70后、80后的回忆绘本,90后们就当故事听听18.把小鞭炮拆开,火药粉撒地上围成个圆,用火柴一点搜一下,整个圈圈燃亮,好开心。
80后的集体记忆,都是成人图片,18岁以下勿进,进来也看不懂!!
80后的集体记忆,都是成人图片,18岁以下勿进,进来也看不懂!!匆匆那年,您是否还记得这些逝去的记忆,逝去的童年,我们匆匆走过,留下了却是记忆,是美好!90后、00后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这些是什么物件,但是这却成为60、70、80人的集体记忆……什么都不说了,来看看你中了多少吧。
20个以上你就老了……1、这个都认识吧,风箱呼大呼大响着,有没有留下哈喇子,碰!满地都是爆米花2、这个还知道叫啥不?风箱,相当于现在的鼓风机。
3、你家里是这样喝水吗?4、唯一的一件家用电器,本山大叔说的。
小时候,谁拆开过它?5、这个课间玩过不,有的地方叫“挤尿床”,有的地方叫“挤摩摩、挤瞎油儿(音)”6、下面这个是不是假期里最深恶痛疾的,开学前两天,有没有低三下四借来一顿猛抄……7、俗名“皮扭”(音),学名叫陀螺,疯老婆,撵撵转,悬嘎嘎,抽牤牛,纯手工打造,有的顶上还加钢珠或磨光的钉子。
8、摔方宝,摔四角,甩元包、来元宝、等各种名称,除了力气大,技术性还很强,现在的孩子不玩了,估计连见都没见过。
9、撞拐、抵拐、斗鸡,小男生你咋欺负女孩子呢?10、那时候的穿的布鞋,都是母亲一针一针纳出来的,还在怀念那鞋子,舒服。
11、泥模子,娃娃模儿,泥巴印出来,有的还用火烧,小时候曾痴迷过。
12、用这个算过命没?一下课就玩。
13、精工细作,军迷的最爱,男孩子人手一支,叫“洋火枪”,自行车链子一节一节连起来做的,好费劲的,杀伤力也很强。
14、吃过这个没,还记得春天的傍晚,叫什么玩意?茅样儿?茅根?15、用过这东东粘知了不,面筋还是口香糖呀。
16、泥巴这个几乎是天天玩,取之不尽,乐趣多多。
——做成这个样纸——摔成这个样子,看谁的洞大声音大17、这个玩过不,小编现在都有很多。
18、我小时候用这个射“鸡”,然后被鸡的主人追着跑。
19、那时候还没有泳装,嘻嘻哈哈跳下水,那笑声至今响在耳边。
20、柴垛是个让小盆友待着很舒服的地方。
21、槐花又香又甜!当然还有最经典的自然馈赠——榆钱,大把的撸着吃,过瘾。
塑造集体记忆的意义
塑造集体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身份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文化传承和推动社会发展。
首先,集体记忆是身份认同的基础。
通过共同的经历和回忆,人们能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形成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集体记忆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
共同的回忆和经历可以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这种情感联系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结,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此外,集体记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通过传承和弘扬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集体记忆可以帮助维护和传承社会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最后,集体记忆还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回顾历史,人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集体记忆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塑造集体记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身份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文化传承和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集体记忆的塑造和传承,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集体记忆建构论文:80后的集体记忆建构
集体记忆建构论文:80后的集体记忆建构摘要:80后虽风华正茂,但青春的梦想与现实的残酷之间巨大的张力,凸显了他们的身心疲惫。
当生活不太美好时,很多人习惯回忆过去,这使80后的集体记忆在网络很流行。
祭奠往事和追忆梦想成为80后集体记忆的主要特征,经历和叙事是80后集体记忆的基础,网络为集体记忆提供了空间,同学聚会和社会事件对集体记忆建构和维系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集体记忆;80后;集体记忆建构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几年,80后通过网络等手段以各种形式"晒"童年经历,内容包括童年时的游戏、食物、动画片等。
[1]2010年优酷网的青春短片《老男孩》的放映引起了热烈反响,众多80后看完很是感慨,留言中纷纷以"泪流满面"加以形容。
80后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作为刚踏入社会的群体,正处于事业、人生的打拼期,本应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全心全意地想前看。
但在现实中,他们却热衷于追忆自己的童年经历,这种现象值得去关注。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将集体记忆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
"[2]80后以各种形式在追忆自己的之前生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成为80后特有的"集体记忆"。
二、80后:梦想与现实充满张力的一代(一)最初的梦想80后有丰富的童年生活,体验到了父辈未曾有过的幸福。
他们与伙伴一起玩耍,夜幕时家人召唤才回去。
他们有电视看,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
进入小学,老师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某某,你将来要做什么?"能够听见一个个稚嫩的回答,我要当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等。
这个时候的80后,可能对于什么是理想还不清楚,但心中有模糊的方向。
中学时代是80后意气风发的时期,许多同辈群体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荷尔蒙。
虽有学习等压力,但80后逐渐拥有自我,他们要做生活的主导者,不会过多聆听别人。
集体记忆 重新激活记忆
集体记忆重新激活记忆
共同记忆的分享至少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
我们不断对所记住的信息进行拣选、增加和删除,这被表现为神经元之间关系的加强或减弱。
如何构建共同记忆
神经生物学家让·皮埃尔·尚若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由于神经元的可塑性,每个人的大脑都保存着无数自己所处环境的痕迹,其中一部分的痕迹--多变却重要的那部分处于同一生理和社会领域的其他个体也可享用。
例如,在晚餐结束时,家庭成员一起翻看相册,这一行为就激活了一定数量的共同记忆:某个亲属婚礼时的一场暴雨,每个圣诞平安夜微醉的大叔,在海外度过的夏季假日等。
在社会结构(在这里指家庭)中,记忆的分享是随机的,正如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表述或分歧。
什么是可被记忆的
某些信息比其他的信息更容易被记忆和分享,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稳固”在某个人或某一个群体中,这大概是由于这些信息与大脑内在精神结构产生了共鸣。
例如,一部节奏优美的音乐作品就比一段隐秘的音乐更容易被记住。
相对前一晚上学习的关于股票市场的课程,我们能更轻松地回想起《拇指姑娘》的故事。
对一些几何图形也一样,我们更容易记住一个圆形,而非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许多可以想象出来的物体都因为有这样的特妹性,而成为“注意力的吸引者”,从而被大多数人记住。
《最后的礼物》中的记忆书写和身份建构
《最后的礼物》中的记忆书写和身份建构
王婉楹;黄晖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
【摘要】古尔纳的长篇小说《最后的礼物》以非裔移民的回忆为故事线索,揭示两代移民之间代际记忆的断裂现象和身份建构危机。
父辈的刻意遗忘与绒默不语造成子女的记忆危机和身份认同缺失,两代移民在沉默的记忆中都陷入了身份建构危机,既无法回溯过去重寻原生身份,又无法安于当下建构新的伦理身份,他们在复归和同化之间痛苦挣扎。
古尔纳将言说与交流视为解除记忆危机和身份建构危机的有效手段,通过言说唤起个体记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互作用促成了非裔移民对伦理身份的不断建构。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王婉楹;黄晖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国家认同建构中历史记忆的书写——基于民族身份视角的考察
2.何以为家:古尔纳《海边》的记忆书写与身份建构
3.《贝拉罗莎暗道》的记忆书写与身份建构
4.
试析美国华裔文化身份的建构及其流变——《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文化记忆书写5.“80后”的的集体记忆书写及其身份认同建构:以“翻红”歌手偶像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后的集体记忆建构
摘要:80后虽风华正茂,但青春的梦想与现实的残酷之间巨大的张力,凸显了他们的身心疲惫。
当生活不太美好时,很多人习惯回忆过去,这使80后的集体记忆在网络很流行。
祭奠往事和追忆梦想成为80后集体记忆的主要特征,经历和叙事是80后集体记忆的基础,网络为集体记忆提供了空间,同学聚会和社会事件对集体记忆建构和维系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集体记忆;80后;集体记忆建构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几年,80后通过网络等手段以各种形式”晒”童年经历,内容包括童年时的游戏、食物、动画片等。
[1]2010年优酷网的青春短片《老男孩》的放映引起了热烈反响,众多80后看完很是感慨,留言中纷纷以”泪流满面”加以形容。
80后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作为刚踏入社会的群体,正处于事业、人生的打拼期,本应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全心全意地想前看。
但在现实中,他们却热衷于追忆自己的童年经历,这种现象值得去关注。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将集体记忆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
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
”[2] 80后以各种形式在追忆自己的之前生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成为80后特有的”集体记忆”。
二、80后:梦想与现实充满张力的一代
(一)最初的梦想
80后有丰富的童年生活,体验到了父辈未曾有过的幸福。
他们与伙伴一起玩耍,夜幕时家人召唤才回去。
他们有电视看,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
进入小学,老师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某某,你将来要做什么?”能够听见一个个稚嫩的回答,我要当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等。
这个时候的80后,可能对于什么是理想还不清楚,但心中有模糊的方向。
中学时代是80后意气风发的时期,许多同辈群体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荷尔蒙。
虽有学习等压力,但80后逐渐拥有自我,他们要做生活的主导者,不会过多聆听别人。
为了理想,他们在奋斗着。
大学是80后进入社会的避风港,但这里已不那么平静。
大家憧憬大学的美好时光,但他们发现自己错了,大学不如想象般美好。
感觉这里离自己的期望值很远,大家感到迷茫和困惑,很多人在踌躇中渡过了大学生涯。
(二)生活如刻刀
当他们还在慨叹大学的时光时,时间已经把他们带入了社会,很多人没有准备好,就被推向了生活的前台。
巨大变迁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尤其是80后年轻一代的心理。
毕业分配工作不见了,剩下的是为工作四处奔波的身影。
80后自己奋斗打拼,职位上却改变不大,因为现实是”拼爹的时代”。
当他们想要结婚时,发现房子是结婚的必备,房价则是天文数字,很多爱情倒在房子的面前。
80后一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而获得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必然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现实中的困境使80后承受较大压力。
生
活就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他们的模样。
(三)祭奠往事与追忆梦想
回忆往往是发泄和倾诉最好的办法,当面对生活的困境时,最多地就是想起昨天地美好。
经常会听到人说,原来我们都是靠记忆而活着。
80后,作为拥有着理想的一代,在时代的车轮面前迷失了自己。
当他们面对生活的琐碎时,已经不再拥有梦想,年轻的激情已不在,剩下的是岁月的打磨。
大家通过自己的经历诉说遭遇,通过年轻时的游戏、电视剧、动画片等来祭奠自己的青春。
他们在缅怀过去,这是对现实最无情的鞭挞。
这种祭奠虽然逃避,但可以找寻片刻的安宁。
80后,面对剧烈地社会变化时没有做好准备,他们选择了暂时的回避,去寻找自己的记忆,去追忆昨天的梦想。
三、80后集体记忆的建构途径
(一)叙事和经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选择性整理,在重新阐述的时候都会赋予其新的含义,这种叙事就是记忆建构的过程。
80后面对生活的现实,巨大的压力使很多人无法从容面对,他们开始缅怀青春。
现实生活的残酷,使他们更加认为昨天的美好。
在记忆中,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不必为琐事所缠绕。
当生活的残酷照进现实,个人记忆中美好的东西会浮上心头,占据主导位置。
他们开始怀念过去,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那时候的人和物都是那么完美无瑕。
80后文学作为具有”我时代”重要特征,更加展示了这一代人的个性。
[3]对韩寒等文学明星的认同是这一代人的
主要特点,80后的文学很多都是描写自己青春的故事,得到了80后群体的青睐。
(二)网络作为建构的载体
80后所接触的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是他们交往的重要工具。
当人际关系变的逐渐淡漠的时候,网络愈发重要,在网络上可以认识许多朋友和同辈群体。
网络作为80后表露自己心声的地方,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上,同样经历的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感慨青春的逝去,批判现实的不公。
网络成为这一代人”发声”的重要途径,在网络上可以无话不说。
此外,网络作为传播的工具,可以很快地传播消息,”贾君鹏事件”的发生印证了这一观点。
[4]网络业成为80后展示自己实体记忆的场所,各种贴吧、网站、论坛成为80后的分享童年记忆的主战场。
他们”晒”自己童年玩过的游戏、电视剧、小吃、动画片、歌曲等。
这些展示成为了80后认同自己的重要工具,在生活上迷失了自己,只有在这种实体的记忆中才能够感受自己的存在。
(三)同学聚会
8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同学成为个人重要的社会关系。
每逢寒暑假,同学聚会是每个人的首要工作。
生存的压力,生活的琐事压得很多人都很茫然,找不到昨天的自己,自己的理想迷失在岁月之中。
在同学聚会时,大家在哀叹生活不易的同时,最经常的就是谈到光阴的故事,”那时候的我怎么怎么样”“那时候的你在干什么”成为大家讨论的重要话题,只有这样大家才可以找到交流的共
同点。
在对故去日子的追忆中,仿佛又回到了昨天。
在那片记忆里,每个人都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大的烦恼,拥有的大部分都是快乐的时光,是难忘的青春记忆。
(四)社会事件
重大的社会事件是群体形成认同的重要途径。
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70后与80后的论战,还有80后与90后的互相指责。
在这种以代为群体的互相论战中,各自群体的认同程度会陡然增加。
当群体内部需要一致对外的时候,群体内部会异常团结和紧密。
80后在与70后、90后的论战中,增强了自己的凝聚力,而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更加希望展示自己独特的东西,进而凸显自己的不同,与其他群体进行区分。
童年的记忆是进行区分的重要手段之一,经常会在网络中看到”只有80后才能够看懂的…”等类似地内容。
回忆童年,回忆其他群体所没有经历过的青春记忆是现在80后进行集体记忆的有一个途径。
结语
80后刚踏入社会,还没有从象牙塔走出,突然的变化使他们更愿意躲避在美好的回忆里。
社会转型等问题使他们感觉自己被剥夺,他们想改变,但是却无能为力。
当他们努力时,发现改变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走过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带着自己的梦想走进了新的生活,但现实的残酷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看到理想的散去和现实的无奈。
当初的愿望在哪里,许多人已经不知道,或者说已经不在关心。
他们开始祭奠青春、怀念梦想,平凡地活着。
理
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使他们建构自己的集体记忆。
80后作为时代的接班人,现实使他们暂时迷失,社会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现理想的方式。
而80后,也需要重新找回自己,不要一味地躲在黑暗里,而是需要到太阳下来体验温暖的阳光。
80后,不会选择未曾绽放就要枯萎,他们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世界他曾经来过。
参考文献:
[1] 朱峰等.集体记忆情境下的80后晒童年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6):32-37.
[2] 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6-41.
[3] 江冰. “80后文学”:”我时代”的青春记忆[j].文艺争鸣,2010,(8):60-64.
[4] 郭小平等. “贾君鹏事件”:媒介事件与社会的”集体记忆”[j].今传媒,2009,(12):16-18.
作者简介:杨治(1986-),男,满族,辽宁省凤城人,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侯名扬(1987-),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