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位置效应(实验说明指导)

合集下载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记忆: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名称记忆: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一、目的检验短时记忆中字符识记与保持的系列位置效应,学会绘制折线图。

二、背景1、系列位置效应,就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者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2、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在心理学与社会学里,就是一种开头刺激或信息的记忆过于引人注目的认知偏差。

举例来说,一个人如果读一份足够长的名单,她更可能只记得开头,而忘记中部的大部分。

3、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在心理学中就是指末端刺激或信息记忆过于引人注目的认知偏差。

4、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就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回忆的百分率或绝对数量为y 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三、方法1、被试:(性别、年龄、人数等相关信息)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16级本科生,女,20岁,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认识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

2、变量2、1自变量:幻灯片上的字符位置2、2因变量:正确回忆的字符个数及其系列位置2、3控制变量:①幻灯片亮度一致②实验次数③疲劳程度④实验环境3、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内设计4、实验任务与流程4、1实验任务:被试按照一秒一个字符的速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准确读出字符,读完后回忆幻灯片上出现的字符。

4、2流程4、2、1主试与被试都坐在桌旁,相互呈90度方向。

4、2、2打开卡片装置,进行实验。

4、2、3正式开始实验。

将6张幻灯片洗牌。

4、2、4主试从6张幻灯片中随机抽取1张,记录卡号,插入卡片装置(卡号正向朝向被试)。

主试念指导语:“当我按下开关时,您会瞧到三排字符,包括字母与数字。

位置序列效应实验报告

位置序列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位置序列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SPE)是指记忆材料在序列中的位置对其记忆效果的影响。

在心理学研究中,位置序列效应被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基本规律是:序列开始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较好,而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

本研究旨在验证这一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验证位置序列效应现象;2. 探讨位置序列效应的影响因素;3. 分析不同记忆策略对位置序列效应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实验材料为100个无意义音节,分为5组,每组20个音节。

2. 实验设计:采用2(记忆策略:复述、不复述)×2(位置序列:开头、末尾)的混合实验设计。

3.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复述策略,另一组不采用复述策略;(2)将被试分成5组,每组被试依次接受开头、末尾、开头、末尾、开头、末尾、开头、末尾、开头、末尾的音节序列,每组音节序列呈现时间为2秒;(3)音节序列呈现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出所听到的音节;(4)实验结束后,记录被试回忆的正确率。

四、实验结果1. 复述策略组和不复述策略组的被试在开头和末尾音节序列的正确率均高于中间音节序列,存在显著的位置序列效应;2. 复述策略组的被试在开头和末尾音节序列的正确率高于不采用复述策略组的被试,表明复述策略可以提高位置序列效应;3. 在不同位置序列中,复述策略组的被试在开头和末尾音节序列的正确率均高于不采用复述策略组的被试,表明复述策略在不同位置序列中均能提高位置序列效应。

五、讨论1. 实验结果验证了位置序列效应现象,即序列开始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较好,而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2. 实验结果表明,复述策略可以提高位置序列效应,说明复述策略在提高记忆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3.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位置序列效应在不同位置序列中均存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应用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系列位置效应与汉字呈现时间、延缓回忆系别:教师教育学院年级:2010级姓名:周晓丽实验日期:2013年5月24日同组成员:周晓丽、刘思蒂、赵延峰、李茂龙教师评定:系列位置效应与汉字呈现时间、延缓回忆摘要:本实验采用2ⅹ2ⅹ20混合设计,采用25名大学生被试,以中国汉字为材料,考察汉字呈现时间、是否延缓回忆和汉字在系列中所处的不同位置三个因素对自由回忆效果的影响来验证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结果表明,系列位置对回忆效果有显著影响;呈现时间的增加对系列位置的中间部分和末尾部分回忆正确率影响较大;是否延迟回忆对系列位置影响不大。

从4种实验条件所产生的系列位置曲线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被试对前面实验材料和后回忆较好,即出现明显的首因效应,对中间部分的实验材料回忆较差,近因效应不明显。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前摄抑制后摄抑制自由回忆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用自由回忆法进行实验时,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回忆得很好(首因效应),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得不好,最后几个项目也再现得很好(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最早由Nipher(1878)报告,而且,系列位置效应可能是实验室研究的第一种记忆现象。

系列位置效应可以在不同方法的实验中,不同种系、不同年龄,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本世纪60年代,系列位置效应引起了心理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和理论关注,并成为当时心理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Atkinson和Shiffrin(196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提出形态模型(the modal model)解释系列位置效应,认为对系列前面几个项目复述次数较多,这些项目转化到长时记忆中,因此回忆的准确性较高,出现首因效应;系列中间的项目,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复述时,就被后面的项目替换掉,因此这些项目无法从短时记忆转化到长时记忆;系列最后几个项目虽然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复述,而且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但是这些项目仍然保留在短时记忆中,因此对最后几个项目的回忆较好,形成近因效应。

【最新精选】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最新精选】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最新精选】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选题20 文献5 问题30 操作15 验证10 控制15 严谨15 总分系列位置效应张心语摘要实验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自由回忆的范式。

选取14名同学作为被试,2,2通过实验,来探究汉语的首因效应来自LTS,而近因效应来自STS。

实验假设为实验假设:(1)词表数越多,首因效应、渐近线相对就低,但近因效应不受影响;(2)有干扰作业的实验处理下,首因效应和渐近线不受影响。

实验结果由系列位置曲线图说明并证实了假设。

关键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系列位置曲线;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 引言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杨治良,无日期)。

最早詹姆斯(1890年)提出将记忆区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他的两个因素的理论称为双重记忆理论,在自由回忆的实验中得到了证明其的证据(黄希庭,2007)。

其中,系列位置曲线能够清晰的表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但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作区分,也成为心理学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吴艳红,朱滢,1999)。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的测量主要有系列回忆和自由回忆两种方法,如果被试不拘顺序,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忆,称为自由回忆。

默尔达克(19 6 2年)采用自由回忆来测量人类的记忆,发现被试对一系列学习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记忆优劣,与该项目在系列中呈现的先后顺序位置有关(黄一宁,1996)。

系列位置效应包含两种成分: 一种是最先呈现的材料在回忆时优于中间的材料, 较易被回忆,遗忘较少, 称之为首因效应; 另一种是最后呈现的材料被提取的可能性最大, 最易被回忆, 遗忘最少, 称之为近因效应(程灶火,王力,2003)。

根据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假设短时记忆为空,开头的词进入时极可能得到大量的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也就是说从开头到中间位置上的那些单词是从长时记忆中回忆出来的。

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单词进入短时记忆的概率越高,因而回忆率就增加了,因为短时记忆中的单词是可以完全回忆出来的,这就产生了近因效应(黄希庭)。

《认知心理学》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认知心理学》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类似于Ebbinghaus的实验,但将每个字词的呈现时间分为1s和2s两 种。
实验一采取的呈现时间为1s,现在做呈现时间为2s的实验。
点击“开始实验”按钮则进入实验。 实验结束后点击“结束实验”按钮退出实验。 向主试报告回忆结果。
开始实验
vulgar salute expend comprehensive fixture upcoming dart erupt oversee minimal detain insulate inspire melt amend glare sneak patch finite report 实验结束
开始实验(即时回忆)
开始实验(延缓回忆)
upcoming dart erupt oversee minimal detain insulate inspire melt amend glare sneak patch finite report 实验结束
进入延缓回忆实验
结束实验
请进行以下作业。 在一个四边形中,如果两个内角是直角,那么另外两个内角可以() A都是钝角 B都是锐角 C一个是锐角一个是直角 D都是直角或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upcoming dart erupt oversee minimal detain insulate inspire melt amend glare sneak patch finite report 实验结束 圆外切四边形ABCD中,如果AB=2,BC=3,CD=8,那么 AD= 求值:cos245°+tan30°sin60° 已知正方形ABCD,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AE交CD于F,如果 AC=CE,求角AFC的度数
实验开始后,将会呈现一系列的单词,每个单词呈现1s。 要求尽量回忆出已学习过的东西。回忆时不必按照原先 呈现的顺序。 点击“开始实验”按钮则进入实验。 实验结束后点击“结束实验”按钮退出实验。 向主试报告回忆结果。

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实验报告

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准考证号:姓名:实验题目: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本实验采用自由回忆法通过对数字的回忆验证了系列位置效应。

11名北大心理系自考生随机分配到以拉丁方排序的不同自变量变化水平上,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11个数字,然后让他们做自由回忆,把再现的结果按系列位置登记、统计、处理后,基本得到系列位置曲线。

关键词:拉丁方、系列位置效应、自由回忆1.前言1.1 解释术语:系列位置效应:记忆的效果与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1.2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然后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实验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与字词在原呈现的位置有关,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均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

1.3实验意义:验证课堂教学实验2.方法2.1 被试:北大心理学系自考生共11名,被试的背景涉及行政、学生、销售、老师、旅游,年龄在21岁至35岁,9名女生,2名男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无记忆障碍。

2.2实验材料:11组双位数字,数字之间的联想值很低,11组数字分别是:19 26 94 31 82 47 52 75 79 63 682.3实验设计:自变量:主试向被试呈现的数字的位置因变量:被试做自由回忆时,对数字的正确再现率。

控制变量:呈现方式、呈现时间、呈现距离。

2.4试验程序:2.4.1指示语:您好,下面我将为您呈现一组数字,当我说完毕时,您将开始回忆,并将所回忆的数字记录在纸上,回忆无顺序要求,一直到您不能写出为止,然后把记录纸交给我。

2.4.2主试将11个数字随机排列,然后将数字按拉丁方的顺序向每个被试单独呈现数字,拉丁方顺序见下图。

2.4.3让被试坐下,并给被试指导语:您好,下面我将为您呈现一组数字,当我说完毕时,您将开始回忆,并将所回忆的数字记录在纸上,回忆无顺序要求,一直到您不能写出为止,然后把记录纸交给我。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系列位置效应对人类记忆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对参与者进行了不同顺序的呈现一系列信息的任务,然后通过测试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分析不同位置对信息记忆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系列位置效应对信息记忆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

这一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一系列信息中,人们对于不同位置上的信息的记忆能力不同。

根据经典的系列位置效应理论,人们在记忆一系列信息时,对于最早和最晚呈现的信息记忆较好,而对于中间位置的信息记忆较差。

这一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比如记忆电话号码时容易记住开头和结尾的数字,而对于中间的数字记忆较差。

方法: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

材料:实验使用了一系列单词作为信息刺激,共30个单词。

每个单词均为3个字母,且长度相似。

实验设计: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正序呈现任务,另一组进行逆序呈现任务。

在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按照单词序列的顺序记忆单词;在逆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按照单词序列的逆序记忆单词。

每个任务均有5秒的记忆时间。

测试:在记忆任务结束后,参与者被要求以任意顺序回忆所记忆的单词。

研究人员记录参与者回忆的单词,并统计正确回忆的数量。

结果:在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平均正确回忆的单词数量为18个,而在逆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平均正确回忆的单词数量为12个。

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正序呈现任务组与逆序呈现任务组在单词回忆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29) = 4.21, p < 0.001)。

这表明参与者在正序呈现任务中的记忆能力明显优于逆序呈现任务。

讨论:本实验结果支持了系列位置效应的存在。

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对于最早和最晚呈现的信息记忆较好,而对于中间位置的信息记忆较差。

这一结果与经典的系列位置效应理论一致。

这可能是因为最早呈现的信息容易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和存储,而最晚呈现的信息则在长时记忆中得到加工和存储。

序列位置实验报告(3篇)

序列位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序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SPE)是指记忆材料在序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首因效应(First-Effect)和近因效应(Last-Effect),即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被回忆起来。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序列位置效应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序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

2. 探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程度。

3. 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对序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2(实验条件:1秒立即回忆、1秒延迟回忆)× 2(位置:前面、后面)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2. 被试:选取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3位新生作为被试。

3. 实验材料:随机选取100个汉字作为实验材料,分为5组,每组20个汉字。

4. 实验步骤:a. 被试随机分成5组,每组接受不同的实验条件。

b. 实验材料在计算机屏幕上依次呈现,每个汉字呈现时间为1秒。

c. 实验结束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和延迟1秒回忆所有汉字,并记录正确回忆的汉字数量。

四、实验结果1. 首因效应:在所有实验条件下,最先呈现的汉字组(前面)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中间和最后呈现的汉字组(后面)。

2. 近因效应:在所有实验条件下,最后呈现的汉字组(后面)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中间和最先呈现的汉字组(前面)。

3. 实验条件:在延迟回忆条件下,前面和后面汉字组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立即回忆条件。

五、分析与讨论1. 序列位置效应现象在实验中得到验证,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均存在。

2. 延迟回忆条件下,序列位置效应更为明显,可能与被试在回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了更深入的加工有关。

3. 实验结果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序列位置效应的影响,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序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序列位置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说明指导)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说明指导)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说明指导)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在学习一系列内容后,学习者对记忆材料的掌握情况与材料呈现时所在位置有关。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H·Ebbinghaus,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材料开始部分最易学,容易回忆称为首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也容易回忆,遗忘最少称为近因效应,而中间偏后部分最难学。

影响系列位置效应的因素还有学习方式、材料呈现的时间、材料的长度和回忆方式等。

一、目的1.通过对汉字学习材料的识记,验证系列位置效应。

2.比较有无延迟时间对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学习绘制不同形式的各种曲线。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彼此无关联的汉字6组,每组10-20个可选,词频相近,笔画相同(参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年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三、方法1.登录并打开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设置,也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再点击“正式实验”开始(本实验不设练习)。

2.指导语是: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实验。

实验开始后屏幕将连续逐个呈现一系列汉字,请你认真用心记。

呈现完一组汉字后,要求你回忆并用计算机键盘在文本框中连续输入刚才识记过的汉字(可以不考虑呈现的先后顺序),输入完毕回车。

实验将呈现多组汉字。

在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参数设置中若选立即回忆,则每呈现完一组汉字立即弹出输入对话框,若选延迟回忆,则稍事休息再弹出输入对话框。

被试回忆方式采用“自由回忆法”,即可以不考虑材料呈现时的先后顺序,按任意顺序输入。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

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1. 根据计算机给出的被试在各位置正确回忆汉字的个数,分别计算出被试两种情况下(立即和延迟)在各个位置正确回忆汉字的百分比并填入下表。

系列位置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列位置效应的概念和原理;2. 探讨系列位置效应在记忆中的作用;3. 分析不同系列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背景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记忆过程中,由于记忆材料的位置不同,导致记忆效果存在差异的现象。

系列位置效应分为三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中间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开头部分的效果较好;近因效应是指记忆材料结尾部分的效果较好;中间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中间部分的效果较差。

三、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选取30个无关联的汉字作为记忆材料,随机排列成三个系列,每个系列10个汉字。

3. 实验步骤:(1)将3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2)分别向三组实验对象展示三个系列的记忆材料,要求他们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记忆;(3)1分钟后,向实验对象呈现测验题目,测验题目包括:首因效应题目、中间效应题目和近因效应题目;(4)收集实验数据,分析系列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首因效应题目:实验组1的平均得分最高,实验组2的平均得分次之,实验组3的平均得分最低。

(2)中间效应题目:实验组1的平均得分最低,实验组2的平均得分次之,实验组3的平均得分最高。

(3)近因效应题目:实验组3的平均得分最高,实验组2的平均得分次之,实验组1的平均得分最低。

2. 实验分析(1)首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首因效应在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开头部分的信息更容易被注意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2)中间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中间部分的信息记忆效果较差。

这可能是由于中间部分的信息容易被遗忘,或者受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

(3)近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近因效应在记忆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结尾部分的信息更容易被注意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系列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中间效应则相对较差。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讲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即顺序学习一组材料,其 中每一个项目学会的快慢以及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表现为: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 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 间部分称为渐近线部分。它最早由 Nipher(1878)报告,而且,系列位置效应可能是实验室研究的第一种记忆现象。系列位置效应 可以在不同方法的实验中,不同种系,不同年龄,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60年代的心理学家认为(见参考文献[1]),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信息保持量有限,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 钟。长时
记忆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复述等方式进入长时记忆。首因部分的项目由于首先呈 现,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而近因部分尚处在短时记忆之中,因此两者的回忆效果都较好。
本次实验的目的,采用自由回忆的方法,通过对被试进行汉字的记忆重复再现的经典实验,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1.1解释术语:
系列位置效应曲线: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如果以项目在呈现系列中的位置为横坐标,以回忆成绩为纵坐标绘 出的曲线叫做系列位置曲线。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 (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 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引言:位置系列效应是指人们在记忆或识别一系列刺激时,对于序列中不同位置的刺激的记忆和识别能力存在差异。

本实验旨在探究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控制组设计,共有100名被试参与。

实验材料为一系列数字,共有10个数字(1-10)。

每个数字以黑色字体呈现在白色背景上,字号为24号。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要记忆并识别数字的出现顺序。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

学习阶段:被试被要求在屏幕上依次记住数字的出现顺序。

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1秒,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为0.5秒。

一共有10个数字,每个数字呈现一次。

被试需要在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回忆测试,以检查他们对数字序列的记忆程度。

测试阶段:测试阶段分为两个部分:位置一致测试和位置不一致测试。

位置一致测试:在位置一致测试中,被试需要在屏幕上出现的数字序列中,选择出现在学习阶段中相同位置的数字。

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2秒,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秒。

被试需要在屏幕上选择相应的数字,然后点击“确认”按钮。

位置不一致测试:在位置不一致测试中,被试需要在屏幕上出现的数字序列中,选择出现在学习阶段中不同位置的数字。

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2秒,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秒。

被试需要在屏幕上选择相应的数字,然后点击“确认”按钮。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

在位置一致测试中,被试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位置不一致测试。

这表明被试在记忆和识别数字序列时,对于位置信息的处理会影响其记忆和识别的准确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位置系列效应的程度与数字的位置距离有关。

在位置一致测试中,被试对于相邻位置的数字记忆和识别的准确性更高,而对于较远位置的数字则准确性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相邻位置的数字在视觉上更容易形成连续的序列,被试更容易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

此外,被试的年龄和性别对位置系列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终结版)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终结版)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终结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探究DNA序列中磷酸二酯键骨架的重要性,并了解不同的骨架序列所带来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DNA序列是由磷酸二酯键骨架和核苷酸组成的,其中磷酸二酯键骨架是连接核苷酸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DNA分子链的支撑骨架。

磷酸二酯键骨架具有极强的亲电性,能够与各种离子和分子发生作用,并对DNA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DNA序列中,不同的骨架序列会带来不同的效应。

三、实验步骤
1. 首先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需要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2. 将DNA样品加入不同的溶液中,分别是纯水、高盐溶液和低盐溶液。

3. 对DNA样品进行处理后,利用电泳仪对其进行电泳分离。

4. 在电泳分离结束后,观察DNA样品迁移的情况,记录下实验结果。

5. 根据实验数据对不同的骨架序列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DNA序列中磷酸二酯键骨架的序列对DNA的迁移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当DNA样品处于高盐溶液中时,磷酸二酯键骨架的序列越复杂,则DNA分子迁移的速度越慢,其迁移距离也越小。

而当DNA处于低盐溶液时,则磷酸二酯键骨架的序列对DNA的迁移速度和迁移距离的影响则更显著,这是因为低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低,所以不同骨架序列对DNA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更加明显。

实验验证: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验证: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验证:系列位置效应耿芊(北京体育大学应用心理, 北京100084)摘要:本实验采用2ⅹ2ⅹ20混合设计,采用44名大学生被试,以中国汉字为学习项目,考察1s和2s两种刺激呈现时间,立即自由回忆和延迟自由回忆两种回忆方式以及20个系列位置对被试正确记忆百分比的影响,以考察组合而成的4种实验条件对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系列位置对回忆成绩有显著影响,4种实验条件下都产生了系列位置曲线;刺激呈现时间延长显著提高了首位部分和渐近部分的回忆成绩,但不影响近因部分;回忆方式会影响近因部分,在立即自由回忆中出现了明显的近因效应,而在延迟自由回忆中,近因效应消失,但回忆方式不影响首位部分和渐近部分。

关键词: 系列位置效应; 短时/长时记忆; 前摄/倒摄干扰; 区辨理论; 绝对/联想记忆1.导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用自由回忆法进行实验时,被试对字表中的头几个字回忆得很好(首位效应),字表中部的项目再现得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很好(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最早由Nipher (1878)报告,而且,系列位置效应可能是实验室研究的第一种记忆现象。

系列位置效应可以在不同方法的实验中,不同种系、不同年龄,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吴艳红& 朱滢, 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1997)。

本世纪60年代,系列位置效应引起了心理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和理论关注,并成为当时心理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Atkinson和Shiffrin (196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提出形态模型(the modal model)解释系列位置效应,认为对系列前面几个项目复述次数较多,这些项目转化到长时记忆中,因此回忆的准确性较高,出现首位效应;系列中间的项目,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复述时,就被后面的项目替换掉,因此这些项目无法从短时记忆转化到长时记忆;系列最后几个项目虽然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复述,而且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但是这些项目仍然保留在短时记忆中,因此对最后几个项目的回忆较好,形成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1实验目的:检验对汉字识记和保持中的系列位置作用,学习绘制系列位置曲线。

2实验假设:
人们研究发现,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即顺序学习一组材料,其中每个项目学会的快慢以及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系列位置效应是短时记忆存在的重要证据之一。

以识记量为纵坐标,以项目所在位置为横坐标,可绘出系列位置曲线。

3.实验仪器:计算机、心理实验系统V1.0。

4方法与程序:本实验可以研究单字学习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共100个汉字,从低频到高频均有,分为五组,每组20个。

从第一组到第五组,每组汉字笔画逐渐增多。

实验分4种情况,即1秒立即回忆,2秒立即回忆,1秒延迟回忆,2秒延迟回忆。

1秒和2秒是指识记时每个汉字的呈现时间;立即与延迟是指识记完一组后,是立即自由回忆还是进行一会儿倒减3分心干扰后再回忆,可选择其中一种。

被试学完每一组汉字后,按要求回忆,输入到对应的输入框中。

实验时一共要学5组,学完之后,屏幕上将给出系列位置曲线。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位置系列效应(Series Position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为了验证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我们设计了一项实验,探讨不同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验证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

2. 探讨不同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程度。

3. 分析影响位置系列效应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随机选取20个单词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单词均包含4个字母,难度相当。

3. 实验设计:采用2(位置:开头、中间)×2(条件:无干扰、干扰)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4.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无干扰条件,另一组接受干扰条件。

(2)每组被试分别进行以下步骤:① 学习阶段:向被试呈现20个单词,每个单词呈现3秒,单词之间间隔1秒。

② 干扰阶段:对无干扰条件的被试进行无关干扰,对干扰条件的被试进行相关干扰。

③ 回忆阶段: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所有单词,不限时间。

5. 数据收集:记录被试回忆出的单词数量,作为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1. 首因效应:开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56,p<0.05)。

2. 近因效应: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35,p<0.05)。

3. 无干扰条件与干扰条件比较:无干扰条件下,开头和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均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56,p<0.05;t=2.35,p<0.05);干扰条件下,开头和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均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39,p<0.05;t=2.28,p<0.05)。

1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

1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

1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系列位置效应一、实验目的:探究序列位置效应在记忆任务中的影响,具体地,探讨同一序列内不同位置出现的单词与不同序列之间单词呈现位置的影响差异。

二、实验设计: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将80个实验参与者随机分为2组(组1和组2),每组40人,每人要完成两组试验。

在试验任务中,参与者需要记忆序列中出现的单词,每次序列包含12个单词。

每次试验包括两个条件: intra-sequence condition和inter-sequence condition。

针对intra-sequence condition,单词出现顺序是相同的,但出现位置不同;对于inter-sequence condition,单词出现顺序不同,但在序列中出现位置相同。

序列之间条件试验随机安排。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被提示记忆序列中出现的单词,接着一段时间,进行填空。

之后,参与者被提示记忆序列中的单词,被要求回忆他们在序列中出现的位置。

最后,实验人员通过问题和参与者进行的谈话,确认参与者是否做到了任务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偏好。

三、实验结果:4. 根据对参与者的观察和交谈,没有证据表明参与者有反应偏好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错误。

四、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序列位置效应对记忆是有影响的。

与在同一序列中不同位置出现的单词相比,不同序列之间出现的单词位置变化更容易影响参与者的记忆表现。

这显示出序列的一致性可以加强记忆,而位置的不一致性可能会干扰记忆过程。

这个结果在记忆过程中的实践中应该被考虑到,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调整信息呈现方式,以提高信息的保留和提取能力。

此外,我们对组1和组2小组之间的记忆表现没有发现重要差异,这表明,参与者没有根据序列的特定顺序来组织或处理信息的趋势。

但是,这个结果并不意味着序列不会对参与者的记忆表现产生任何影响。

实际上,对于inter-sequence condition,不同的序列顺序对参与者的记忆表现产生了显著影响。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心语2 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自由回忆的式。

选取14名同学作为被试,通摘要实验采用2过实验,来探究汉语的首因效应来自LTS,而近因效应来自STS。

实验假设为实验假设:(1)词表数越多,首因效应、渐近线相对就低,但近因效应不受影响;(2)有干扰作业的实验处理下,首因效应和渐近线不受影响。

实验结果由系列位置曲线图说明并证实了假设。

关键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系列位置曲线;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引言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治良,无日期)。

最早詹姆斯(1890年)提出将记忆区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他的两个因素的理论称为双重记忆理论,在自由回忆的实验中得到了证明其的证据(黄希庭,2007)。

其中,系列位置曲线能够清晰的表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但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作区分,也成为心理学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吴艳红,朱滢,1999)。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的测量主要有系列回忆和自由回忆两种方法,如果被试不拘顺序,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忆,称为自由回忆。

默尔达克(19 6 2年)采用自由回忆来测量人类的记忆,发现被试对一系列学习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记忆优劣,与该项目在系列中呈现的先后顺序位置有关(黄一宁,1996)。

系列位置效应包含两种成分: 一种是最先呈现的材料在回忆时优于中间的材料, 较易被回忆, 遗忘较少, 称之为首因效应; 另一种是最后呈现的材料被提取的可能性最大, 最易被回忆, 遗忘最少, 称之为近因效应(程灶火,王力,2003)。

根据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假设短时记忆为空,开头的词进入时极可能得到大量的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也就是说从开头到中间位置上的那些单词是从长时记忆中回忆出来的。

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单词进入短时记忆的概率越高,因而回忆率就增加了,因为短时记忆中的单词是可以完全回忆出来的,这就产生了近因效应(黄希庭)。

区分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的证据来自于Postman 和 Phillips 的实验(1965),他们的实验重点在于干扰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

记忆(1):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1):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班级:11应用心理姓名:娄颖颖_学号:2011326670109实验时间:2012-12-06指导教师:胡信奎_一、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在学习一系列内容后,学习者对记忆材料的掌握情况与材料呈现时所在位置有关。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艾宾浩斯,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材料开始部分最易学,容易回忆称为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最后呈现的材料也容易回忆,遗忘最少称为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渐近线(asymptote)指曲线的中间部分回忆最差。

首因效应是指决定第一印象的形成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特点所具有的技能效果,近因效应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二、目的检验字母和数字识记和保持的系列位置效应,学习绘制不同形式的曲线图。

三、假设和预期1、假设被试对卡片位置在前面的和在后面的记忆要比在中间的要好。

2、假设实验位置对回忆的效果有影响,表现为实验位置在前的比实验位置在后的回忆效果差。

四、实验仪器10张编号为30~39的投影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12个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字母和数字)、速示仪。

五、方法1.被试(人数、性别、年龄)(1)被试基本信息: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系学生年龄:18~21岁总人数:16人(16位女生)2.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自变量:卡片上的系列位置、实验位置(2)因变量:回忆正确个数(3)控制变量:学习方式、材料呈现的时间、材料的长度和回忆方式等。

3.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分组和位置1.被试分组:随机分成A、B两组。

A(主试)组:该组被试先做主试,后做被试B(被试)组:该组被试先做被试,后做主试2.调试好仪器,按随机顺序分别给每个被试呈现10张投影卡片,10张为一组。

每张卡片大约有12秒钟让被试全部念完。

3.念完后,立即要求被试进行自由回忆并且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回忆不出时,报告主试,进行下一张投影卡片的呈现,每张的回忆时间不超过30秒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是在学习一系列内容后,学习者对记忆材料的掌握情况与材料呈现时所在
位置有关。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 H·Ebbinghaus,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
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材料开始部分最易学,容易回忆称为首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也
容易回忆,遗忘最少称为近因效应,而中间偏后部分最难学。

影响系列位置效应的因素还有
学习方式、材料呈现的时间、材料的长度和回忆方式等。

一、目的
1.通过对汉字学习材料的识记,验证系列位置效应。

2.比较有无延迟时间对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学习绘制不同形式的各种曲线。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彼此无关联的汉字 6组,每组10-20个可选,词频相近,笔画相同(参照国家语言
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年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设置,也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再点击“正式实验”开始(本实验不设练习)。

2.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实验。

实验开始后屏幕将连续逐个呈现一系列汉字,请你认真用心记。

呈现完一组汉字后,要求你回忆并用计算机键盘在文本框中连续输入刚才识记过的汉字(可以不考虑呈现的先后顺序),输入完毕回车。

实验将呈现多组汉字。

在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参数设置中若选立即回忆,则每呈现完一组汉字立即弹出输入对话框,若选延迟回忆,则稍事休息再弹出输入对话框。

被试回忆方式采用“自由回忆法”,即可以不考虑材料呈现时的先后顺序,按任意顺序输入。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

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 根据计算机给出的被试在各位置正确回忆汉字的个数,分别计算出被试两种情
况下(立即和延迟)在各个位置正确回忆汉字的百分比并填入下表。

系列位
置效应实验结果表
2.计算多个被试每个位置正确回忆汉字的百分比,以系列位置为横轴,正确回忆汉字百分比为纵轴,绘制出两种情况下(立即和延迟)系列位置效应曲线,并予以解释。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对汉字识记过程和保持中的系列位置作用。

2.如果采用按原来呈现的顺序再现(回忆),或延长汉字呈现时间可能会得到么预期效果。

3.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系列位置作用的现象,并说明如何避免。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80~481
2.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1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