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近年来钢琴在中国流行音乐编曲中的重要地位
浅谈近年来钢琴在中国流行音乐编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和成熟,钢琴在编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以往,很多流行歌曲中钢琴只是作为伴奏乐器存在,而现在,钢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编曲元素,甚至有一些优秀的编曲家专门将钢琴放在了音乐编曲的核心位置。
本文从钢琴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发展历程、钢琴在编曲中的重要性及钢琴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钢琴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滩,那时流行的是“嘻哈舞曲”、“女声流行曲”、“蝴蝶泉唱片”等。
这些曲子普遍使用了钢琴作为伴奏乐器,但是钢琴并不是当时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
刘家昌以及胡泽运等钢琴家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提高了钢琴在流行音乐中的地位。
到了90年代初期,国内流行乐市场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这时候崛起了大批有实力的摇滚音乐人和乐队,如唐朝乐队、黑豹乐队、魏如昀、姚谦、王力宏等。
这些音乐人在创作时大量使用钢琴,钢琴成为了他们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伴奏乐器。
二、钢琴在编曲中的重要性钢琴在编曲中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音乐的和声上,更在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音色和弹奏方式。
钢琴的音色非常清晰明亮,能够清楚地表达音乐的旋律和和声。
它所具有的丰富的音色变化和独特的演奏方式也成为了音乐编曲时不可或缺的元素。
例如,在“流行钢琴曲”中,钢琴充当了主角,很多歌曲的编曲围绕着钢琴展开,旋律、伴奏、和声都由钢琴独立负责。
像林俊杰《江南》、周杰伦《双截棍》等歌曲,都是以钢琴为核心的编曲,从而营造出了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旋律感染力。
三、钢琴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钢琴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无论是轻柔的抒情歌曲还是激烈的摇滚乐曲,钢琴都能发挥出它独特的魅力。
1、轻柔抒情歌曲钢琴在轻柔抒情歌曲中的应用比较常见,能够很好地营造出柔和温馨的气氛。
如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陈奕迅的《十年》、林忆莲的《真情告白》等歌曲。
这些歌曲大多采用了钢琴的主旋律,并用一些轻柔的音效来为歌曲增添唯美意境。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在中国,钢琴是一种备受推崇的音乐乐器之一。
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
在过去的百年里,中国不仅取得了许多钢琴音乐方面的成就,也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和现状,并梳理出其中的特点和亮点。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自1873年钢琴首度登陆中国以来,对中国音乐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此之前,钢琴不仅在欧洲和美洲尚未普及,也不受中国人欢迎。
但是,钢琴的到来离不开西方文化的传入,它在中国传播期间也随之传播了西方的音乐艺术和理论。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是中国钢琴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许多西方钢琴家经常来到中国巡演。
这些演奏家在中国的演出不仅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建国后,中国音乐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和音乐家。
他们受到了西方钢琴音乐的传承和东方音乐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品味。
到了9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家在国际上展露头角。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1.“中西结合”,融合了东西方的音乐风格。
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之一是融合了东西方的音乐风格。
钢琴音乐在西方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积淀,更有着高超的技艺和表现力。
而中国则有着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和传统。
中国钢琴家善于借鉴西方音乐,结合本土乐器艺术的优点,进行融合,使音乐更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不断创新和发展。
2.注重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表演效果。
中国钢琴家在演奏时,非常注重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表演效果。
他们通常将音乐视为自己的情感宣泄,对音乐会进行热情投入。
同时,钢琴家们注重钢琴弹奏的表现性,钢琴演奏风格既有阳刚之声,也有婉转之音,同时又具有深邃内敛的性格特征。
这些都使其表演更具感染力和视觉效果。
3.突破传统,不断创新。
中国钢琴家在钢琴演奏方面,不断地突破传统,进行创新。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摘要】中国钢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钢琴音乐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技巧,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表现力。
在音乐领域中,中国钢琴音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为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中国钢琴音乐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优秀钢琴作曲家和演奏家涌现出来,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世界音乐文化增添新的色彩和魅力。
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使者。
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分析与探讨,我们更能够深刻体会其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无限魅力与美好前景。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历史、现状、发展、特点、影响、趋势、独特魅力、未来发展、总结、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钢琴音乐源自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和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形式。
中国钢琴音乐在中国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融合了古典、民族和现代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中国钢琴音乐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音乐结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听众。
中国钢琴音乐具有丰富的曲调、奇特的节奏感和独特的和声结构,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钢琴音乐既传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音乐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钢琴音乐,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意义和重要性中国钢琴音乐的意义和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国钢琴音乐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中国钢琴教育,开始于乐器的演奏。
起初,学校最早将钢琴运用于教学中,并将一些西方音乐文化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展现。
这种教学背景建立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模式,钢琴从此在人们心中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些教学方式的支持下,钢琴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开展,这种教学的内容通常沿用西方的教学方式,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钢琴教学经验的汲取。
钢琴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也赢得了相关学校的极大推荐,在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也发挥出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钢琴教师主要是由外国的相关传教人员进行教学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些钢琴音乐教学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展现,为钢琴教育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动力,这种教学模式也为中国钢琴的教育打开了局势。
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在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期间,最早涉及到该教学内容的属于外国人,在他们对于钢琴的教学阶段,将自己对于钢琴的理解进行了进一步的渗透,这种理解性的教学方式渗透对中国今后的钢琴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梅帕契在20世纪初期为中国钢琴教育的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在钢琴教学中十分强调学习者的独立训练以及指尖力度练习。
并且,在当时有很多外国的钢琴音乐演奏家在中国进行演奏,这种演奏形式增长了中国人民对于钢琴的艺术兴趣程度引。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很多年轻的音乐研究人员出国进行深造,这些音乐研究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吸收外国的钢琴演奏经验和教学方法,在艺术造诣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他们回国之后为中国的钢琴教学提供了关键性的力量,为中国钢琴教育事业进行了全面性的推动。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院校调整之后,使得中国钢琴教育也有了卓越的进步。
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等几所学校进行了音乐教学的改革,并按照当时的钢琴教学形式对中国的钢琴教学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重组,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中国专业钢琴教育分成了南北两大发展局面。
浅析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的音乐,特别是钢琴这种新兴乐器。
最早期的中国钢琴艺术家是邵洵美和郎朗的祖父郎友禄。
邵洵美是19世纪末北洋政府币制局总管等职。
他在钢琴上有很高的造诣,并经常在社交场合上演奏。
郎友禄则在光绪年间留学日本,学习钢琴。
他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国内第一所钢琴学校,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和本地钢琴教育的发展,中国钢琴艺术开始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当时的钢琴家以邓穗文、李泽厚、陈凤英等为代表,他们在国内外都有过杰出的演奏成就。
他们的表演风格受到欧洲大师的影响,但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深受观众的喜爱。
中国钢琴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在这个时期,中国迎来了一批优秀的钢琴教育家,如傅聪毛毓明等。
他们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言而喻,他们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钢琴爱好者,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钢琴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钢琴家开始走向世界舞台,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郎朗、李云迪、王羽佳等钢琴家纷纷崭露头角,成为中国钢琴艺术的代表人物。
如今,中国钢琴艺术已经走出了国门,进入了世界的舞台。
中国的钢琴家参加国际比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的演奏水准和艺术表现力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同时,在国内,钢琴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学习钢琴,并希望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
总体来说,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从邵洵美到如今的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中国的钢琴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演奏领域,中国钢琴艺术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
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更多的音乐家开始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如何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西方乐器中。
而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首届全国音乐家大会的召开,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像金振修、聂耳等杰出音乐家,通过改编中国民歌、民间曲调等,创作了大量中国式的钢琴乐曲,例如金振修的《六首秧歌舞曲》和聂耳的《黄河大合唱》等。
他们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将中国的民族精神融入钢琴音乐中,使之更具中国特色。
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对于钢琴民族化的探索进入到了更深入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音乐家们开始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扬,通过对中国民间音乐、古乐和戏曲音乐的熟悉,深入理解中国音乐的独特美学。
他们致力于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智慧与钢琴艺术的精髓相结合,以创造出更加深具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
著名的钢琴家刘天华是这一时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通过深入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提炼其中的独特元素,并将之融入到钢琴曲目创作中。
他创作的《相思曲》、《蓝调幻想曲》等作品,既保留了钢琴音乐的西方特点,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和色彩,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除了创作方面,钢琴技巧的改进也对钢琴艺术民族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使得更多的钢琴学生能够系统学习西方技巧和乐曲,同时也开始注重对中国音乐的理解和演绎。
这样,更多的钢琴家开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技巧,将中国元素融入到钢琴表演中。
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
通过钢琴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融合,中国的音乐家们为钢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灵感,使之具有了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
今后,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音乐家们在这条创新之路上不断努力,将钢琴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钢琴,是一种既具有丰富音色又能够表现丰富情感的乐器。
在中国音乐历史上,钢琴音乐曾是相对陌生的领域。
自1895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内,钢琴音乐与中国音乐相互交融,诞生出了许多经典之作,同时也发展出了一些新的音乐流派,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钢琴这一乐器最初只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象征,对大众来说并不是太了解。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汉族知识分子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钢琴才真正流传到了中国。
中国钢琴音乐第一次亮相是在20世纪初的上海,那时候一些知名家族里的子弟开始学习钢琴,后来又有一些在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也开始在家里传授钢琴技艺。
正是这些华人音乐家的影响,让中国钢琴音乐所逐渐得到发展壮大。
1950年代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在文化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其中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办音乐学院,并推广音乐文化教育。
这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际音乐文化也逐渐流入中国。
钢琴音乐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钢琴音乐家们也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
表现钢琴音乐风格的巨匠黄景丰、关岳霖等音乐家,成功的促进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成长。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现状如今,在中国,钢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也无比的迅速,我们已经拥有了全中国最好的音乐学院、最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最多的音乐学生和最优秀的音乐家。
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中国独特的文化与西方音乐精华相融合,创造出代表中国个性的作品。
此外,钢琴也被应用于许多新的音乐流派,例如Jazz和Rock等,给听众带来了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三、中国钢琴音乐的未来发展方向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趋势是:民族与国际元素相结合,同声部摆脱简单的伴奏作用,钢琴技巧前卫且具备新意。
浅析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发展
浅析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发展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虽然源自于国外,但因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同其它器乐曲一样,都表现出自己鲜明民族特色的一面。
根据中国作曲家们运用不同的创作技术和改编手法,把钢琴协奏曲创作大体分为“文革”结束前和“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至20 世纪末两个阶段。
1.以“改编性”为主导的钢琴协奏曲创作“文革”结束之前的钢琴协奏曲创作方式主要是以改编自其它音乐体裁占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前共有两部钢琴与乐队作品,它们是江文也在1937年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OP.16 和张肖虎、黄晓飞在1945 年合作的钢琴与乐队《梅花新咏》。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的17年间(1949-1966),由于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新文艺工作者的重视和介入,共产生了三部钢琴协奏曲。
在1958 年由刘诗昆、潘一鸣、黄晓飞、孙亦林集体创作的《青年钢琴协奏曲》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这部作品对钢琴与民乐队的结合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
除此之外还有刘庄创作的钢琴小协奏曲《献给青少年》和施万春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但这两部影响不如前者。
“文革”的10 年(1966-1976)可以说是改编曲的时代,特别是文革后期,“钢琴改编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钢琴曲创作的唯一形式。
在这一时期的钢琴协奏曲创作中,由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移植改编而成的钢琴协奏曲《黄河》(1969 年),是在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它以磅礴的气势、振奋人心的旋律而载誉海内外。
它的整体构思、主题材料都源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运用钢琴的语言与手段代替原来的声乐独唱与合唱,由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等集体创作的。
此外还有刘诗昆、郭志鸿(根据王昌元创作的古筝曲《战台风》)合作改编的钢琴协奏曲《战台风》;还有王强改编的钢琴协奏曲《红色娘子军》;在这一时期的台湾,由作曲家郭芝苑创作的《青年钢琴协奏曲》(1972 年),又名为钢琴与弦乐队的《小协奏曲》,获1987 年金鼎作曲奖,并入选20 世纪华人经典作品。
钢琴对中国的影响
钢琴对中国的影响钢琴是一种源自西方的乐器,在中国,它的发展和影响也颇具特色。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钢琴对中国的影响。
一、文化交流与融合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传入中国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也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如《黄河协奏曲》、《百鸟朝凤》等,在融入了中国元素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魅力。
二、音乐教育钢琴在中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自20世纪初钢琴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钢琴教育逐渐普及,成为众多家庭和孩子音乐启蒙的首选乐器。
钢琴的演奏需要高度的技巧和艺术修养,对于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三、社会娱乐钢琴作为一种高雅的乐器,在中国社会娱乐领域中也备受推崇。
许多人热爱钢琴音乐,欣赏钢琴演奏,将之视为一种精神享受。
在中国的各大城市,有许多钢琴演奏会、音乐会和音乐节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盛宴。
四、艺术创作与创新钢琴在中国艺术创作和创新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中国的钢琴作曲家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西方音乐技巧,创作出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
同时,也有不少中国的钢琴演奏家在演奏西方经典作品时,注入了中国的音乐元素,为西方音乐赋予了新的生命和风格。
五、跨领域合作钢琴作为一种国际化的乐器,在中国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中也有诸多体现。
例如,在电影、电视剧以及各种演出中,钢琴往往作为一种重要的配乐乐器,为作品增添了情感色彩和艺术氛围。
此外,中国的钢琴家也经常与国际知名乐团合作演出,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六、培养审美与情操钢琴的演奏需要严谨的技术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学习钢琴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钢琴对于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纷纷让孩子接受钢琴教育,希望他们能在音乐的熏陶中成长为有品质、有素养的人。
总之,钢琴在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它在中国的音乐教育、社会娱乐、艺术创作与创新以及跨领域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初始引入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钢琴艺术传入中国,并主要通过西方使节传入。
此时的音乐主要集中在古典西方音乐上,没有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2.启蒙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并学习钢琴。
此阶段的中国钢琴艺术开始展现出逐渐成熟的特点,并有了一些优秀的中国钢琴家。
3.发展与突破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国钢琴艺术在此阶段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中国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出现了许多以中国传统乐器为主题的作品。
4.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钢琴艺术在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国际级钢琴演奏家。
民间学习钢琴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
同时,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如刘敦南的《山林》、汪立三的《兄妹开荒》、《他山集五首序曲和赋格》、陈怡的《多耶》、黎英海的《阳关三叠》,赵晓生的《太极》,储望华的《新疆随想曲》等。
总的来说,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了国内外的许多影响。
其发展的历程不仅仅是艺术的积累和革新,也反映出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钢琴教育行业报告
钢琴教育行业报告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钢琴教育行业也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本报告将对当前钢琴教育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行业概况。
钢琴教育行业是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钢琴教育行业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钢琴教育行业在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二、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钢琴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具有现代感的乐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钢琴教育在市场上的需求一直都非常旺盛。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钢琴教育市场的潜力更是巨大。
三、行业发展趋势。
1. 个性化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个性化教学将成为未来钢琴教育的发展趋势。
2. 互联网教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未来,钢琴教育行业将更加倾向于互联网教学,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方式。
3. 跨界融合,未来,钢琴教育行业将更加倾向于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
比如,与舞蹈、美术等艺术类教育进行融合,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艺术教育,还可以拓宽钢琴教育的市场空间。
四、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钢琴教育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钢琴教育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钢琴教育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比如教师素质、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
五、发展建议。
1.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钢琴的发展趋势
钢琴的发展趋势钢琴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乐器,经历了多个世纪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琴的技术、设计和音质都得到了改进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钢琴的发展趋势,从材料、技术、设计和音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关于钢琴的材料。
传统的钢琴制作采用木材和金属。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新材料如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应用逐渐增多。
碳纤维等材料的使用使得钢琴更加轻巧、坚固和稳定,并且其声音的传导性能得到了提高。
其次,钢琴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电子琴和数字钢琴等新型钢琴出现了。
这些钢琴通过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方式模拟和产生声音,具有更多的功能和效果。
另外,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自动演奏钢琴也得到了改进和普及。
自动演奏钢琴可以通过程序和机械装置自动演奏,不需要人类的手指操作,大大提高了演奏的灵活性和效率。
此外,钢琴的设计也在持续革新。
首先,钢琴的外观设计不断变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
从传统的直立钢琴到现代的立式和半翼琴,琴身形状和表面装饰都在不断地创新和改变。
其次,钢琴的键盘设计也在不断地改进。
例如,一些新型钢琴采用聚合物制作的键盘,具有更好的手感和反应速度。
另外,一些设计师还在尝试改变琴身的结构和比例,以提高音色和音响效果。
最后,钢琴的音质也是不断发展的一部分。
音色是钢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音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一些新型钢琴通过调整琴弦和琴脚的材质、形状和重量等,从而改变音色的效果。
此外,声学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改善钢琴的音质,例如声音反射板和共鸣腔的设计优化。
综上所述,钢琴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乐器,经历了多个世纪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钢琴的材料、技术、设计和音质都得到了改进和进步。
未来,钢琴将继续朝着更加轻巧、多功能、音质更好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传统的琴手还是新一代的音乐爱好者,都将受益于钢琴的发展和创新。
论述中国钢琴发展简史
论述中国钢琴发展简史中国钢琴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钢琴这一西方键盘乐器也逐渐进入了中国。
然而,中国钢琴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一、清朝末年的传入与起步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钢琴开始进入中国。
最早的钢琴传入主要是通过外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们为了更好的宣传教义,就寓教于乐,从上海、广州等口岸城市将钢琴等西洋乐器传入中国。
此后,在一些口岸城市,人们开始学习弹奏钢琴,这也标志着中国钢琴的起步。
二、民国时期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中国的钢琴开始得到初步发展。
这一时期,钢琴教育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一些音乐学校和音乐社团纷纷开设钢琴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同时,中国的作曲家也开始尝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钢琴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家开始重视音乐教育,钢琴教育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许多音乐学院纷纷设立钢琴专业,培养了大量的钢琴演奏人才。
同时,中国作曲家也开始更加积极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创作道路,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殷承宗的《黄河协奏曲》等。
四、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钢琴事业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孩子的音乐教育,学习钢琴的人数也大幅增加。
同时,中国的钢琴作曲家也开始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吸收世界各地的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国际水平的作品。
此外,中国的钢琴演奏家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现代的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钢琴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文化需求的增加,钢琴教育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
同时,中国的钢琴作曲家和演奏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创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钢琴也逐渐得到了国际认可,许多中国的钢琴家开始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为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赢得了荣誉。
2024年中国钢琴行业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2023年中国钢琴行业现状
1、市场总体形势
2023年,中国钢琴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市场份额稳步增加。
整
个行业从开发新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渠道、提升用户服务、促进
衞大规模化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2023年,中国钢琴市场规模达到
了88.96亿元,同比增长15.1%。
2、价格波动
虽然全国钢琴行业供求稳定,但价格波动比较大,主要是因为生产成
本不断上涨,特别是音质等要求越来越高,钢琴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根据
国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钢琴市场的实际批发价格中位数
为4682元/台,比2023年上涨了14.8%。
3、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中国钢琴市场的发展空间有限,竞争激烈,国内外钢琴厂商相继
投入,市场竞争加剧。
2023年,国外品牌增加了营销活动,以更低的价
格吸引消费者,也影响了国内钢琴企业的发展。
二、2023-2023年中国钢琴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1、市场总体形势预测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钢琴消费将继续增长。
2023年至2023年,中国钢琴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也将
持续提高。
预计未来5年,中国钢琴市场的规模将继续增长,达到147.7
亿元。
2、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中国钢琴发展史
各位小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由我来当一次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钢琴的发展史和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首先,我来讲一讲中国钢琴的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架钢琴是从欧洲传入的,至入不过百余年。
当时,西方的钢琴音乐已经发展到很繁荣的时期了。
所以说,中国的钢琴传入还是很晚的。
20世纪30年代,3位白俄罗斯人来到上海,他们对钢琴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第一批钢琴教授都是他们的学生。
50、60年代,中国与苏联交流密切,使得苏俄学派的演奏风格占主要地位。
一大批青年钢琴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比如傅聪、刘诗昆等等。
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钢琴作品数量很少。
1949-1966年是“民歌+和声”的模式。
1966-1978年,以“样板戏”改编为主。
到了80年代创作风格才走向多样化。
中国钢琴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中国作品。
这些作品有很强烈的民族风格。
那么中国钢琴曲的创作特点有哪些呢?下面,我接着给大家讲一讲:.通过我的学习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主调音乐创作为主什么是主调音乐呢?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以某一声部的旋律为主,其他声部以和声等进行伴奏。
这样的曲子听起来感情表这明确,欣赏者容易融入其中。
代表作有:《和平进行曲》、《梅花三弄》。
第二个特点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多依据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在西洋音乐基础上,具用中国色彩编曲方式进行创作。
代表作有:《绣金匾》。
第三个特点是:模仿民间乐器的声音利用钢琴不同的演奏方式模仿弹拨乐器、吹拉乐器、打击乐器。
比如模仿古琴的有《梅花三弄》,模仿笛子的有《冀北笛音》,而在《夕阳箫鼓》中模仿了箫、古琴、琵琶、古筝的声声。
总之,中国的钢琴作品与西方的音乐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兴趣的小朋友不妨也回去听一听。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体会其中民族音乐的精华所在。
2024年钢琴培训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钢琴培训市场前景分析概述钢琴培训市场作为音乐培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钢琴培训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分析。
现状分析钢琴培训市场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钢琴培训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报名钢琴培训班。
同时,成年人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对钢琴培训表现出兴趣和需求。
2. 竞争激烈:随着钢琴培训市场需求的增加,培训机构、音乐学校等钢琴培训机构也相应增多。
市场上存在大量的钢琴培训机构,它们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3. 价格差异较大:由于市场上钢琴培训机构众多,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价格差异较大。
一些知名的钢琴培训机构收费较高,而一些小型培训机构会以低价竞争。
市场前景分析钢琴培训市场的前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对优质音乐教育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钢琴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音乐乐器,其培训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2. 专业化发展:随着市场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钢琴培训机构将更加注重专业教学,提供高水平的音乐教育服务。
这将促使钢琴培训市场向高品质、高水平发展,提高整个市场的竞争力。
3. 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钢琴培训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教学方式创新。
例如,虚拟钢琴教学、线上培训等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4. 品牌效应影响:知名的钢琴培训机构在市场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他们的品牌效应将吸引更多的学员和家长选择这些机构。
因此,具备强大品牌影响力的培训机构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结综上所述,钢琴培训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市场的不断发展,钢琴培训机构应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专业化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并发挥品牌效应,以抓住市场机遇,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宫廷到学堂:明清时期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从宫廷到学堂:明清时期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内容摘要】钢琴于1601年由传教士带入中国,至1911年的300余年中,钢琴在中国由宫廷走向了学堂,由贡品变成了商品,由皇帝的“玩具”变成了挽救民族危难的“工具”。
纵观这一时期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物质“见证”,也是其后相当长时间内钢琴卷入救亡、革命的一个开端。
【关键词】明清时期钢琴中国传入发展钢琴艺术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在400余年间,钢琴从早期的键盘乐器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大钢琴,也因其音域宽阔、声音层次丰富而被誉为“乐器之王”。
作为一种舶来品,钢琴何时传入中国以及它在中国遭遇怎样的命运,无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就明清时期而言,现在的研究多是把西洋乐器在中国的传播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对钢琴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专题研究的为数甚少且失之简略。
①本文拟对明清时期钢琴在中国的发展作一史实重建,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它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脉络。
一、传教士与皇帝:古钢琴传入中国及它在1840年前的命运据目前现有的史料记载,钢琴最早传入中国是明朝万历年间。
1601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觐见万历皇帝。
所献礼物中就有“西琴”:……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徕四夷,遂奋志径趋阙廷,谨以原携本国土物,所有天帝图像一幅,天母图像二幅,天帝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自鸣钟二架,万国舆图一船,西琴一张等物,陈献御前……万历二十八年题具。
②对于利氏所贡之西琴,其后都有不少记载。
如明代万历年间曾任过云南布政司右参议的冯时可曾记到:余至京,有外国道人利玛窦,……道人又出番琴,其制异于中国,用铜铁丝为弦,不用指弹,只以小板案,其声更清越。
③清代的《钦定续文献通考》则对此琴的形态、属性等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西洋人利玛窦来献其音乐。
其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炼铁为之。
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
④根据对它的形状和发音原理的记载,我们可以初步判定此时的“西琴”应当是古钢琴中的击弦古钢琴,即“克拉维科德”(clavichord)。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音乐文化的复兴和现代西方音乐的引入,中国钢琴音乐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钢琴成为了一种流行乐器。
当时的钢琴曲一般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题,例如肖邦和贝多芬的作品。
随着国内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一些中国作曲家开始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中,由此形成了“中国风钢琴曲”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音乐家们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大都以表现中国民族风情为主题,例如赵元任的《东方主题奏鸣曲》和艾青的《锣鼓乐》等。
这些作品以其华丽的旋律和浓郁的中国韵味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创作陷入了政治宣传的泥沼。
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主题多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为主,民族元素的运用相对较少。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音乐界开始恢复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多以表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题,例如李祥霆的《阳光风景》和方锦龙的《黄河印象》等。
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音乐形式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内容。
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开始与西方音乐风格融合。
一些年轻的中国作曲家开始探索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形式的创新,使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性。
这些作品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关注,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从受西方音乐影响到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再到与西方音乐风格融合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浓郁的中国韵味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音乐体验。
相信随着中国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与展望——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音乐论文回顾与展望——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于一丹内容提要本文以时间为轴、以史为鉴,以双钢琴的创作为主线,回顾了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探视了这种演奏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发展概况,并对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双钢琴属于钢琴二重奏的一种,由两架钢琴共同合作完成一部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内涵。
这种演奏形式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在西方逐渐形成,至19世纪中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演出形式,成为钢琴表演艺术中一种重要形式,受到广泛的欢迎。
许多音乐家专门为双钢琴进行创作,更加使得这种演奏艺术不断丰富起来。
关键词双钢琴音乐结构表演艺术作者简介于一丹(1969-)女,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
1 双钢琴在中国的发端1964年,殷承宗、储望华共同创作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双钢琴曲《农村新歌》,奠定了具有“中国风格”双钢琴曲的创作基调。
然而由于中国当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决定了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历经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文化事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有文化传播与艺术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殃及,双钢琴的发展亦无法避免地受到阻滞。
双钢琴音乐的创作在《农村新歌》之后,就此搁置。
中国专业性的双钢琴公开演奏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
这种极具特色的演出形式和舞台效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深圳艺校前校长李祖德教授,他开始投入极大的热情关注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尔后萌生了举办中国双钢琴比赛的想法并最终促成比赛的举行。
可以说,这类双钢琴的演出,拓展了国人对钢琴艺术的视野,同时也对我国音乐人对双钢琴音乐的探索,起到了引领和激发的作用。
2 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概况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创作基本上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三个阶段。
2.1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萌芽时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气质,与当时中国整个社会的精神内核具有极高的一致性,都是以朴实、生活化的内容为主题。
双钢琴音乐的创作亦如此。
尽管这一时期只有一首《农村新歌》问世,但它对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碍于当时音乐环境的历史局限性,这时期的双钢琴音乐创作,在思维模式上只是简单的“民歌加和声”,就如这首《农村新歌》。
在这部作品中,两架钢琴还只是以主旋律与伴奏的关系为主,伴奏型也只是简单的重复,但极富表现力的织体以及两架钢琴的共同协作仍然让人们感受到了一台钢琴所无法达到的丰富的音响效果。
一经演出,立即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2.2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的文化艺术交流逐步加强,双钢琴这种夺目的艺术形式开始受到国内音乐家、教育家的关注,并开始尝试亲自创作。
这一时期我国的双钢琴创作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脱离了最初单纯的“民歌旋律+和声”的创作模式,开始探索如何巧妙地将民间音乐元素渗透进作品之中,形成民族化的音响,并试图在没有四首联弹的演奏音域限制和肢体相互干扰的情况下,挖掘出更丰富的和声层次,以及两架钢琴在力度方面更强大的表现力与可塑性。
如王树先生于1985年创作的《嬉游曲》就很富代表性。
这部作品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性音调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他考虑到中国民间的嬉游曲小调欢乐、趣味性强等特点,采用了多重调性的叠置,产生了既欢快又趣味性十足的音响效果;在节奏上,两架钢琴经常采用的是不规整节奏的对位,进一步增加了不协和感。
又如崔世光的双钢琴组曲《东北大秧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强烈的地域风俗性。
是以二人转的歌曲旋律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但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利用秧歌调中的特色音程,既展现出秧歌的风韵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整个编配方面,利用双钢琴宽广的音域、洪大的音响等优势,烘托了热烈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创作不再采用照搬民间旋律的作法,转而以提炼民族音调、风俗音乐中节奏中的特点营造民族风格,创新性地展示出民族特色的精髓。
2.3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期(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进入到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大融合,随着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业内外人士都对双钢琴音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双钢琴音乐创作数量陡增,创作题材愈加丰富,写作手法也更加的多样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世纪最初的10年间,我国公开发表的双钢琴作品一共有32首,按照创作形式基本可分为改编、创编与创作三大类。
2.3.1改编作品在国外,将其他大型的交响乐、管弦乐、歌剧等等改编为双钢琴作品,一直是双钢琴创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段时期我国的双钢琴音乐,对现有音乐作品进行改编的共有4部,它们分别是《红旗颂》《八山璇读》《猜调》《百鸟朝凤》。
此类型的作品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按照两架钢琴的演奏特点而创作的,增添了原作品的趣味性,可谓使原作品锦上添花。
《红旗颂》与《八山璇读》双钢琴曲的改编者之一曾珍,曾对独奏作品改编为双钢琴的具体手法进行归纳:对织体的拆分、连接、对题点描手法;音色的叠加;音区的对置、对位;新技术手法如音块、拨弦、滑奏等。
2.3.2中国风格作品为了使双钢琴这一表现力十分丰富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音乐生活之中,在创作方面的“中国风格” 或者说“ 民族化” 一直是作曲家们在不懈追求的。
对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进行提炼再加工是这类作品的主要特征。
这类作品往往借鉴民族乐器的特殊音调或者音响效果来创作旋律,音乐的表现内容往往与古代民俗、节日风俗、神话故事等等紧密相关。
概括而言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如《京韵》《四季歌》《湘西幻想》等等。
2.3.3 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风格”相融合的原创作品政治环境的改变使中国社会逐步开放重新与外界建立联系,使中国的音乐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创作技法与风格,中西合璧的创作思维成为主流。
如何苗创作的双钢琴曲《日与夜的界限》,整首作品弥漫着抽象、迷蒙的印象主义音乐气质,而在结构方面又体现出核心音调不断展衍、自由渐变的中国音乐风骨。
由此可见,这时期的创作已经并非只追求表面上的所谓“中国风格”而是着力于深层次的民族神韵和民族精神的呈现。
综上所述,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发展虽然作品数量有限,进程缓慢,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前进,不但在在创作技法方面越来越成熟,对创作风格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3双钢琴教学概况双钢琴演奏于20世纪末才逐渐出现在我国的音乐会舞台上,但它独特新颖的舞台效果,一经亮相即引来广泛的关注。
1997年11月12日,在深圳举行了“97全国青少年双钢琴比赛”。
这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推动了双钢琴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掀起了双钢琴演奏与教学的热潮。
3.1教材2003年,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张友瑜老师,有感于中国双钢琴作品的匮乏,率先组织了“武汉音乐学院首届中国风格双钢琴作品比赛”。
2006年,汇集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另又添加了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几位作曲老师的双钢琴作品,出版了《中国双钢琴作品选》,它是第一本由国人创作的、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双钢琴作品教材。
2012年,《钢琴·双钢琴卷》出版了。
本书由上海音乐学院的方老师编写。
精选了外国一部分双钢琴作品,编者根据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细心编排并加上了写作背景。
这本书目前也已经成为“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3.2教学设置在我国的钢琴教育界也逐渐开始尝试推行双钢琴教学,开设共同课、小组课,建立专门的双钢琴教室。
只是就现阶段来讲,开设这门课程的高等院校的比例较低,而且多数情况只是作为选修课的形式。
教材的种类较少,加之教学方法的不系统、不科学的现实情况客观上阻碍了双钢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反思·展望4.1学科建设钢琴独奏是一个人的艺术,自由的发挥亦是钢琴独奏的魅力之一,而双钢琴演奏则是演奏者双方共同合作,一起理解、诠释音乐。
需要双方拥有灵敏的听觉、强大的节奏控制能力、良好的理解与沟通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双钢琴教学需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科学训练。
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同时又对钢琴独奏教学有着强大的助力。
俄罗斯的钢琴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双钢琴教学来看,他们的双钢琴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丰富系统的教材及教学大纲,涵盖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当代300多年的优秀作品。
精心选择教材,做好教学设计,改善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这些都是我国双钢琴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4.2音乐创作中国风格的双钢琴音乐创作在我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正是中国人逐渐重视这一钢琴艺术形式的过程。
有关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一直在良性向前发展是值得欣慰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双钢琴演出市场的繁荣,我国双钢琴音乐作品的数量实在太少,创作的匮乏是阻碍双钢琴音乐事业再进步的障碍之一,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创作中国的双钢琴音乐之中,优秀、成熟的双钢琴作品对于双钢琴事业的繁荣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4.3发展前景双钢琴演奏所产生的丰富的音响效果、生动的表现力、独特的舞台魅力使人们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各类跨越古典与现代的双钢琴音乐会在我国此起彼伏奏响。
国内的钢琴教育工作者也愈发真切地认识到,对演奏者控制力、听辨力的训练对钢琴独奏的重大意义,这些都使得双钢琴艺术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喜爱与重视。
2013年11月25日,中国深圳第八届双钢琴四手联弹邀请赛完美落幕,如今这项已经连续举办了8年的赛事成为深圳一张流光溢彩的“钢琴”名片。
就此可以预见,我国双钢琴音乐即将迎来一个持久稳定的发展期。
相信伴随我国艺术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双钢琴教学体系必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结语国内当前的双钢琴艺术水平与我国整体音乐艺术的繁荣局面还不相适应,这体现在认识水平、教学、教材等诸多方面,我们应多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从教学、教材的点滴入手,积极推动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双钢琴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1]童道锦.钢琴艺术研究(上、中、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2]赵晓生.双琴之花神州吐艳—97全国青少年双钢琴比赛随感[J].《艺术教育》, 1997.[3]苏夏.《和声民族化的历史和现状》[J].《音乐研究》,1981年第3期26页.[4] 汪毓和. 《继承、创新与民族性》[ J ] . 《人民音乐》,1982年第4期,12-18页.[5]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连载文章)》[J].《钢琴艺术》,2003年,第1期至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