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辐射与波式传感器知识点知识点1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被检测物理量转换为可被检测设备处理的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根据被检测物理量的不同,传感器可分为光学传感器、声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2. 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传感器的检测原理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电学检测、磁学检测、光学检测、化学检测、声学检测、机械检测等。

3. 传感器的基本参数
传感器的基本参数包括:灵敏度、线性度、分辨率、重复性、稳定性、响应时间等。

4. 传感器的生产工艺
传感器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晶体生长、半导体制备、陶瓷材料制备、薄膜技术、微加工技术等。

5. 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环境监测、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6.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传感器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测、智能控制与预警等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 检测技术的应用
除了传感器技术,还有其他的检测技术,如光谱分析、物质检测、图像识别等,在环境监测、工业检测与医疗诊断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辐射与波式传感器知识点知识点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辐射与波式传感器知识点知识点1

250第10章 辐射与波式传感器(知识点)知识点1 红外传感器10.1.1工作原理(1)红外辐射红外辐射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线,俗称红外线,因为它是介于可见光中红色光和微波之间的光线。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大致在0.76~1000μm ,对应的频率大致在1411Z 410~310H ⨯⨯之间,工程上通常把红外线所占据的波段分成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四个部分。

红外辐射本质上是一种热辐射。

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就会向外部空间以红外线的方式辐射能量。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多,辐射的能量就越强(辐射能正比于温度的4次方)。

另一方面,红外线被物体吸收后将转化成热能。

红外线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形式,红外辐射和所有的电磁波一样,是以波的形式在空间直线传播的,具有电磁波的一般特性,如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和吸收等。

(2)红外探测器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红外辐射实现相关物理量测量的一种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的构成比较简单,它一般是由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信号调节电路和显示单元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红外探测器是红外传感器的核心器件。

红外探测器种类很多,按探测机理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两大类: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

1)热探测器红外线被物体吸收后将转变为热能。

热探测器正是利用了红外辐射的这一热效应。

当热探测器的敏感元件吸收红外辐射后将引起温度升高,使敏感元件的相关物理参数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物理参数及其变化的测量就可确定探测器所吸收的红外辐射。

热探测器的主要优点:响应波段宽,响应范围为整个红外区域,室温下工作,使用方便。

热探测器主要有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热敏电阻型、热电阻型、高莱气动型和热释电型。

在这四种类型的探测器中,热释电探测器探测效率最高,频率响应最宽,所以这种传感器发展得比较快,应用范围也最广。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是一种检测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的传感器,是根据热释电效应制成的。

所谓热释电效应就是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电荷的现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部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概述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1)定义: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共性: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

(3)功能:检测和转换。

(4)组成:5.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寻找新原理6.传感器的集成化第二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1.线性度(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一)(1)定义:传感器的输入、输出间成线性关系的程度。

(2)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处理:Y FSy Y FSy Y FSyo(a )切线或割线X mxo(b )过零旋转X mxo(c )端点平移X mx(3)非线性误差:γL = ± Δ L ma xY FS式中,γL ——非线性误差(线性度);ΔL m a x ——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绝对 值;Y F S ——满量程输出。

2.灵敏度(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二)传感器在稳态信号作用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0 S n = y x xS n = dy dx (a) 线性测量系统(b) 非线性测量系统 0S n y = f x ) dy dx = C x 0 S n y = f ( )dy x 0 S n y = f (x ) dy dx(c) 灵敏度为常数(d) 灵敏度随输入增加而增加 (e) 灵敏度随输入增加而减小3.分辨率/分辨力(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三)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感知或检测到的最小输入信号增量。

分辨率可以用增量的绝对值 或增量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

4.迟滞/回程误差(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四)(1)定义: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应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正、反行程的输出信 号大小不相等的现象。

开发新材料 采用新工艺 探索新功能具有同样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即将同一类型的单个传感元件用集成工艺在同一平面上 排列起来,形成一维的线性传感器,从而使一个点的测量变成对一个面和空间的测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下载[1]重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下载[1]重点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Ⅰ.直接测量 用事先分度或标定好的测量仪表, 直接读取被测量测量结果的方法称为直接测量。直接 测量是工程技术中大量采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直观、 简便、迅速,但不易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 Ⅱ.间接测量 首先,对和被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 的几个量进行测量,然后,再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 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属于间 接测量。测量结果y和直接测量值xi(i=1,2,3…)之 间的关系式为: y=f(x1x2x3…) 。间接测量手续多, 花费时间长,当被测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或没有相应直 接测量的仪表时才采用。
量程点, 可以得到端基线性度。
4. 迟滞
迟滞特性表明检测系统在正向和反向行程期间,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也就是说,对
同样大小的输入量,检测系统在正、反行程中,往
往对应两个大小不同的输出量,如右下图所示。通
过实验,找出输出量的
y
这种最大差值,并以满量程 ymax
输出YFS的百分数表示,
1
ΔH max
1.2.3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艺将产生更多品质优
良的新型传感器。例如光纤传感器、液晶传感器、以高分 子有机材料为敏感元件的压敏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
第二,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 数字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带有微处理机的各种智能化仪 表已经出现,这类仪表选用微处理机做控制单元,利用计 算机可编程的特点,使仪表内的各个环节自动地协调工作, 并且具有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功能,成为一代崭新仪表, 把检测技术自动化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指示仪
被测量 传感器
测量 电路
记录仪
电源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中各种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输出的设备。

检测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对环境中各种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测的技术。

以下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重点知识点总结: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中常用的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电效应、光电效应等。

2.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参数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如光传感器、声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特性:传感器的特性包括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线性度、响应时间等。

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随被测量变化的程度;稳定性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在长时间内的稳定程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被测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信号输出的时间。

4.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调节: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经过放大、滤波、校准和线性化处理后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放大可以增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滤波可以去除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噪声;校准可以修正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特性;线性化可以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参数之间建立线性关系。

5.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分布在空间中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种网络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

6.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工业自动化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等;在医疗健康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心率、体温、血压等;在交通运输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车辆的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温度、压力、流量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4 传感器是如何分类的?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知识点一、电阻式传感器1) 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将被测量转化为传感器电阻值的变化,并加上测量电路。

2) 主要的种类:电位器式、应变式、热电阻、热敏电阻 ● 应变电阻式传感器1) 应变:在外部作用力下发生形变的现象。

2) 应变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a. 组成: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b. 主要测量对象: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

c. 原理:作用力使弹性元件形变发生应变或位移应变敏感元件电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变成电压等点的输出。

3) 电阻值:ALR ρ=(电阻率、长度、截面积)。

4)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εσE =(被测试件的应力=被测试件的材料弹性模量*轴向应变)5) 应力与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面积)(力)(应力)A F =σ应注意的问题:a. R3=R4;b. R1与R2应有相同的温度系数、线膨胀系数、应变灵敏度、初值;c. 补偿片的材料一样,个参数相同;d. 工作环境一样;二、电感式传感器1) 电感式传感器的原理:将输入物理量的变化转化为线圈自感系数L 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

2) 种类:变磁阻式、变压器式、电涡流式。

3) 主要测量物理量:位移、振动、压力、流量、比重。

●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1) 原理:衔铁移动导致气隙变化导致电感量变化,从而得知位移量的大小方向。

2) 自感系数公式:)(2002气隙厚度(截面积)(磁导率)δμA L N=。

3) 种类:变气隙厚度、变气隙面积4)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取决于工作使得当前厚度。

5) 测量电路:交流电桥、变压器式交变电桥、谐振式测量电桥。

P56 6)应用:变气隙厚度电感式压力传感器(位移导致气隙变化导致自感系数变化导致电流变化)● 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1) 原理:把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互感量的变化。

2) 种类:变隙式、变面积式、螺线管式。

3) 测量电路:差动整流电路、相敏捡波电路。

● 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1) 电涡流效应: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磁通变化,产生电动势,电动势将在导体表面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第一章概述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理论基础1.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

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2.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2140142=-=∆kPa 实际相对误差%43.1%100140140142=⨯-=δ标称相对误差%41.1%100142140142=⨯-=δ引用误差%1%10050150140142=⨯---=)(γ3.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估计随机误差可能出现的大小,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二章传感器概述2-1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份;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份。

CH10辐射与波式传感器含答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习题及解答

CH10辐射与波式传感器含答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习题及解答

第10章辐射与波式传感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红外传感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红外辐射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线B.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大致在~1000μm之间C. 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但不具备反射、折射特性D. 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红外辐射实现相关物理量测量的一种传感器。

2、对于工业上用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比气室内装被分析气体 B.参比气室中的气体不吸收红外线C.测量气室内装N2 D. 红外探测器工作在“大气窗口”之外3、红外辐射的物理本质是()A.核辐射 B.微波辐射 C.热辐射 D.无线电波4、对于工业上用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比气室内可装N2 B.红外探测器工作在“大气窗口”之内C.测量气室内装被分析气体 D.参比气室中的气体要吸收红外线5、红外线是位于可见光中红色光以外的光线,故称红外线。

它的波长范围大致在 ( )到1000μm的频谱范围之内。

、在红外技术中,一般将红外辐射分为四个区域,即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和()。

这里所说的“远近”是相对红外辐射在电磁波谱中与可见光的距离而言。

A.微波区B.微红外区射线区 D.极远红外区7、红外辐射在通过大气层时,有三个波段透过率高,它们是~μm、3~5μm和(),统称它们为“大气窗口”。

~14μm~15μm~18μm~μm8、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依据。

其中响应波长范围(或称光谱响应),是表示探测器的()相应率与入射的红外辐射波长之间的关系。

A.电流B.电压C.功率D.电阻9、光子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半导体材料在入射光的照下,产生()。

使材料的电学性质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电学性质的变化,可以知道红外辐射的强弱。

光子效应所制成的红外探测器。

A.光子效应B.霍尔效应C.热电效应D.压电效应10、当红外辐射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半导体材料中有些电子和空穴可以从原来不导电的束缚状态变为能导电的自由状态,使半导体的导电率增加,这种现象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0第10章 辐射与波式传感器(知识点)知识点1 红外传感器10.1.1工作原理(1)红外辐射红外辐射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线,俗称红外线,因为它是介于可见光中红色光和微波之间的光线。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大致在0.76~1000μm ,对应的频率大致在1411Z 410~310H ⨯⨯之间,工程上通常把红外线所占据的波段分成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四个部分。

红外辐射本质上是一种热辐射。

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就会向外部空间以红外线的方式辐射能量。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多,辐射的能量就越强(辐射能正比于温度的4次方)。

另一方面,红外线被物体吸收后将转化成热能。

红外线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形式,红外辐射和所有的电磁波一样,是以波的形式在空间直线传播的,具有电磁波的一般特性,如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和吸收等。

(2)红外探测器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红外辐射实现相关物理量测量的一种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的构成比较简单,它一般是由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信号调节电路和显示单元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红外探测器是红外传感器的核心器件。

红外探测器种类很多,按探测机理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两大类: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

1)热探测器红外线被物体吸收后将转变为热能。

热探测器正是利用了红外辐射的这一热效应。

当热探测器的敏感元件吸收红外辐射后将引起温度升高,使敏感元件的相关物理参数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物理参数及其变化的测量就可确定探测器所吸收的红外辐射。

热探测器的主要优点:响应波段宽,响应范围为整个红外区域,室温下工作,使用方便。

热探测器主要有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热敏电阻型、热电阻型、高莱气动型和热释电型。

在这四种类型的探测器中,热释电探测器探测效率最高,频率响应最宽,所以这种传感器发展得比较快,应用范围也最广。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是一种检测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的传感器,是根据热释电效应制成的。

所谓热释电效应就是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电荷的现象。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带电粒子(电子、原子核等)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总体上讲,正电荷趋向于阴极、负电荷趋向于阳极,其结果使电介质的一个表面带正电、相对的表面带负电,如图10.2所示,把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电极化”。

对于大多数电介质来说,在电压去除后,极化状态随即消失,但是有一类称为“铁电体”的电介质,在外加电压去除后仍保持着极化状态。

P(单位面积上的电荷)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极化一般而言,铁电体的极化强度s强度降低。

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极化将突然消失,这个温度被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P是温度的函数,利用这一关系制成的热敏类探测器称为热点”,在居里点以下,极化强度s释电探测器。

热释电探测器的构造是把敏感元件切成薄片,在研磨成5~50μm的极薄片后,把元件的两个表面做成电极,类似于电容器的构造。

为了保证晶体对红外线的吸收,有时也用黑化以后的晶体或在透明电极表面涂上黑色膜。

当红外光照射到已经极化了的铁电薄片上时,引起薄片温度的升高,使其极化强度(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降低,表面的电荷减少,这相当于释放一部分电荷,所以叫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

释放的电荷可以用放大器转变成输出电压。

如果红外光继续照射,使铁电薄片的温度升高到新的平衡值,表面电荷也就达到新的平衡浓度,不再释放电荷,也就不再有输出信号。

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的电压响应率正比于入射光辐射率变化的速率,不取决于晶体与辐射是否达到热平衡。

近年来,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在家庭自动化、保安系统以及节能领域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常用于根据人体红外感应实现自动电灯开关、自动水龙头开关、自动门开关等。

2)光子探测器光子探测器型红外传感器是利用光子效应进行工作的传感器。

所谓光子效应,就是当有红外线入射到某些半导体材料上,红外辐射中的光子流与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改变了电子的能量状态,引起各种电学现象。

通过测量半导体材料中电子能量状态的变化,可以知道红外辐射的强弱。

光子探测器主要有内光电探测器和外光电探测器两种,内光电探测器又分为光电导、光生伏特和光磁电探测器三种类型。

半导体红外传感器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如红外制导、响尾蛇空对空及空对地导弹、夜视镜等设备。

光子探测器的主要特点: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响应频率,但探测波段较窄,一般工作于低温。

10.1.2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1)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技术在产品质量监控、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20年来,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品种不断增多,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

比起接触式测温方法,红外测温有着响应时间快、非接触、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如在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疫情期间,曾在一些窗口单位(如机场、港口、车站等)大量使用红外测温仪。

251252 图10.4常见的红外测温仪方框图。

它是一个光、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测温系统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红外光透镜系统、红外滤光片、调制盘、红外探测器、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红外线通过固定焦距的透射(也有采用反射的)系统、滤光片聚焦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红外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步进电机可以带动调制盘转动将被测的红外辐射调制成交变的红外辐射线。

红外测温仪的电路包括前置放大、选频放大、发射率(ε)调节、线性化等。

现在还可以容易地制作带单片机的智能红外测温仪,其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更高。

图10.4 红外测温仪原理框图2)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红外线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中不同的气体分子、水蒸气、固体微粒和尘埃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都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形成不同的吸收带,称为“大气窗口”,从而会使红外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

由图10.5可见:CO气体对波长为4.65μm附近的红外线有很强的吸收能力;CO2的吸收带位于2.78μm、4.26μm和波长大于13μm的范围。

空气中的双原子气体具有对称结构、无极性,如N2、O2和H2等气体;以及单原子惰性气体,如He、Ne、Ar等;它们不吸收红外辐射。

红外线被吸收的数量与吸收介质的浓度有关,当射线进入介质被吸收后,其透过的射线强度I按指数规律减弱,由朗伯-贝尔定律确定,即:(10.3)式中:I,I-分别为吸收后、吸收前射线强度μ-吸收系数c-介质浓度l-介质厚度。

253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利用了气体对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这一特性。

它设有一个测量室和一个参比室。

测量室中含有一定量的被分析气体,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参比室(即对照室)中的气体不吸收红外线,因此两个气室中的红外线的能量不同,将使气室内压力不同,导致薄膜电容的两电极间距改变,引起电容量C 变化,电容量C 的变化反映被分析气体中被测气体的浓度。

图10.6是工业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结构原理图。

该分析仪由红外线辐射光源、滤波气室、 红外探测器及测量电路等部分组成。

光源由镍铬丝通电加热发出3~10μm 的红外线,同步电机带动切光片旋转,切光片将连续的红外线调制成脉冲状的红外线,以便于红外探测器检测。

测量气室中通入被分析气体,参比室中注入的是不吸收红外线的气体(如N 2等)。

红外探测器是薄膜电容型,它有两个吸收气室,充以被测气体,当它吸收了红外辐射能量后,气体温度升高,导致室内压力增大。

测量时(如分析CO 气体的含量),两束红外线经反射、切光后射入测量室和参比室,由于测量室中含有一定量的CO 气体,该气体对4.65μm 的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参比室中气体不吸收红外线,这样射入红外探测器的两个吸收气室的红外线造成能量差异,使两吸收气室内压力不同,测量边的压力减小,于是薄膜偏向定片方向,改变了薄膜电容两极板间的距离,也就改变了电容量C 。

如被测气体的浓度愈大,两束光强的差值也愈大,则电容的变化量也愈大,因此电容变化量反映了被分析气体中被测气体的浓度大小,最后通过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或输出频率等来反映。

图10.6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结构原理图图10.6中设置滤波气室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干扰气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知识点2 微波传感器微波是介于红外线与无线电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是1m ~1m m ,通常还按照波长特征将其细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个波段。

254 另一方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所有性质,利用微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人们制成了微波传感器,即微波传感器就是利用微波特性来检测某些物理量的器件或装置。

10.2.1 工作原理(1)微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微波传感器的基本测量原理:发射天线发出微波信号,该微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被测物体时将被吸收或反射,导致微波功率发生变化,通过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转换成低频电信号,再经过后续的信号调理电路等环节,即可显示出被测量。

根据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反射式和遮断式两种。

(2)微波传感器的组成微波传感器的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微波发生器(或称微波振荡器)、微波天线及微波检测器。

(3)微波传感器的特点1)优点·微波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如进行活体检测时,大部分不需要取样;·其波长在1m ~1m m ,对应的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 ,因此有极宽的频谱; ·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如高温、高压、有毒、有放射线等,它基本不受烟雾、灰尘、温度等影响;·频率高,时间常数小,反应速度快,可用于动态检测与实时处理;·测量信号本身是电信号,无须进行非电量转换,简化了处理环节;·输出信号可以方便地调制在载波信号上进行发射和接收,传输距离远,可实现遥测、遥控; ·不会带来显著的辐射。

2)缺点·存在零点漂移,给标定带来困难;·测量环境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如取样位置、气压等。

10.2.2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1)微波液位计如图10.8所示。

微波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相距s ,相互成一定角度,波长为λ的微波从被测液面反射后进入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微波功率的大小随着被测液面的高低不同而不同。

接收天线接收的功率r P 可表示为:22244t t r r PG G P s d λπ⎛⎫= ⎪+⎝⎭(10.4) 式中: d -两天线与被测液面间的垂直距离255s -两天线间的水平距离,t t P G -发射天线发射的功率和增益r G -接收天线的增益。

当发射功率、波长、增益均恒定,且两天线间的水平距离确定时,只要测得接收功率r P 就可以获得被测液面的高度d 。

图10.8 微波液位计原理图(2)微波湿度传感器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常态下形成偶极子杂乱无章地分布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