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平均数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4 平均数|北师大版 (25)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4 平均数|北师大版 (25)知识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通过实例计算平均数;3.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平均数。
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对所求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有较好的理解。
教学难点1.对平均数的定义和特性有深入理解;2.能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假设这是一个购物清单:商品名称商品价格(元)香蕉2苹果3橙子2葡萄5芒果8我们要算出这五种水果的平均价格,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在纸上试着计算出这五种水果的平均价格,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平均价格是多少?2.这个平均价格有什么意义?3.平均价格有哪些用途?2.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值的总和除以这些数据值的个数。
例如,上面购物清单中五种水果的价格分别为2元、3元、2元、5元、8元,那么它们的平均价格就是:(2 + 3 + 2 + 5 + 8) ÷ 5 = 4所以这五种水果的平均价格是4元。
平均数其实就是用总和除以个数的结果。
3. 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试着计算下面几组数据的平均数:1.1, 2, 3, 4, 52.10, 20, 30, 40, 503.3, 6, 9, 12, 15, 18完成后答案如下:1.(1 + 2 + 3 + 4 + 5) ÷ 5 = 32.(10 + 20 + 30 + 40 + 50) ÷ 5 = 303.(3 + 6 + 9 + 12 + 15 + 18) ÷ 6 = 104. 对所求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的理解同学们在前面算购物清单的平均价格时,是否发现这个平均价格的意义在于可以很好地表示样本的整体特征?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总结如下:1.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2.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是准确计算某些数值特征的基础;4.可以用来评估和统计数据特征。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1平均数(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1平均数(一)西师大版导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定义;2.能够对一组数据求出平均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导学重点1.学习平均数的定义;2.掌握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导学内容1. 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所有数值总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例如有四个数 a、b、c、d,它们的平均数是$$\\dfrac{a+b+c+d}{4}$$其中,a、b、c、d 叫做数据,4 叫做数据的个数。
2. 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步骤如下:1.将这组数据中的所有数相加得出总和 s;2.在数据个数 n 中除以总和 s,得出平均数 m:$$m = \\dfrac{s}{n}$$例如,现在有一组数据 3, 5, 7, 9,求它们的平均数。
首先,将它们相加得到总和 s=3+5+7+9=24,然后再用数据个数 4 减去 1,得到 n=4。
最后,将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平均数 m=24/4=6。
因此,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6。
3. 平均数的分析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前一组数据一般来说比后一组数据更大。
例如,假如我们有两组成绩数据 A={80, 90, 70, 85} 和 B={95, 90, 92, 85}。
我们可以先求出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进行比较:A 组数据平均数:(80+90+70+85)/4=81.25B 组数据平均数:(95+90+92+85)/4=9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B 组数据比 A 组数据更大。
练习1.求下列数的平均数:1.4, 82.12, 15, 103.20, 5, 15, 10, 252.进行组内比较,哪个组数据更大?1.A={32, 35, 37, 30}2.B={40, 41, 39, 38, 37}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定义和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平均数【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平均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能够通过给定的数据计算平均数。
3.能够通过例题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平均数。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能够熟练地计算平均数。
三、学习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指一组数据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结果,通常用符号$\\overline{x}$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overline{x} = \\frac{x_1 + x_2 + \\cdots + x_n}{n} $$其中,$x_1, x_2, \\cdots, x_n$ 表示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n表示这组数据的个数。
2. 平均数的计算计算平均数的步骤如下:1.把给定的数据相加,得到总和。
2.计算出数据的个数。
3.用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平均数。
3. 例题分析例题一某班共有 50 名学生,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学生编号成绩180290392$\\cdots$$\\cdots$5085求这个班的平均成绩。
解:由题意可知,这个班的学生数是 50,成绩的总和是$80+90+92+\\cdots+85$。
因此,这个班的平均成绩是:$$ \\overline{x} = \\frac{80+90+92+\\cdots+85}{50} $$$$ = \\frac{\\frac{(80+85)+(90+85)+(\\cdots)+(85+85)}{2} \\times 50}{50} $$$$ = \\frac{1650}{50} = 33 $$例题二小明的 5 门功课成绩如下,求他这 5 门课的平均分:数学:96;语文:80;英语:88;物理:75;化学:87。
解:由题意可知,小明这 5 门功课的平均分是:$$ \\overline{x} = \\frac{96+80+88+75+87}{5} = 85.2 $$四、学习方法和思路1.视频学习: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1 平均数 ︳西师大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1 平均数︳西师大新课标一、概念解释•算术平均数:一组数的平均值,是这组数的总和除以数的个数。
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给定一组数:$a_1,a_2,\\dots,a_n$ - 求平均数的数学式子为:$\\overline{a}=\\dfrac{a_1+a_2+\\dots+a_n}{n}$ - 求平均数的步骤为: 1. 求出这组数的总和。
2. 将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即为平均数。
三、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可以用来估算某些隐含的数据,例如班级人数。
•平均数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如果大家的成绩的平均数很高,则说明这组数据中绝大部分人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平均数还可用来分析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接近于它们的中位数,则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程度相对较小。
四、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数的个数。
•平均数可用来估算一些隐含的数据,反映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以及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
五、练习题1.某班共有35个学生,这35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总和为840分,平均成绩是多少?2.一个班的20个学生,其中15个人的身高各为1.6米,5个人的身高各为1.5米,这个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六、解答1.$\\overline{a}=\\dfrac{840}{35}=24$ 所以这35个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是24分。
2.$\\overline{a}=\\dfrac{15\\times1.6+5\\times1.5}{20}=1.58$ 所以这个班的平均身高是1.58米。
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如何计算平均数,还介绍了平均数的应用和小结,并提供了两道练习题供读者练习。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1平均数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1平均数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概念;2.能够运用平均数求解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理解;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平均数进行问题解答;2.复杂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内容1.平均数的概念;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平均数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简单一点的例子,如求学校全体学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成绩等。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讲解平均数的概念通过上面的导入例子,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平均数的概念。
告诉学生平均数其实是用总数除以数量得到的结果。
3. 讲解平均数计算方法在讲解计算方法时,可以提供一些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求班级同学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就可以将所有同学的成绩加起来,然后除以总人数。
4. 练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简单的计算练习题,并让他们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程度来安排,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练习题的难度逐步提升。
5. 进一步应用平均数在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应用问题,让他们通过平均数计算得到解。
6. 总结让学生进行小结,对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简单回顾,并且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通过生动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在讲解平均数计算时,也进行了丰富的例子说明,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计算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我将难度进行了适当提升,并且提供了更复杂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平均数的运用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说课稿及教学导学案设计模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说课稿及教学导学案设计模板【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时,我们也将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平均数的含义。
2. 能够掌握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3. 能够应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呈现新知、练习训练和作业设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启发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在呈现新知环节,我将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在练习训练环节,我将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在作业设计环节,我将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数学书笔
四、导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例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 下册平均数导学案
第2课时平均数(2)
新知,巩固方法。
(12分钟)二十三第2题,第3题。
2.小明所在小红的平均
身高是142厘米,小组所在小
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
明是否比小红矮?
组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小
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
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教学例2时,先回顾例1学习的有关平均数的知识,然后借助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出平均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时,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而是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导学案4.8.1 平均数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掌握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二、自主探究例:李健和张亮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他们每个人每轮投篮(50次)投中的个数统计表。
李健投篮统计表 单位:个张亮投篮统计表 单位:个比一比,谁投得准。
1.想一想:2.算一算:(1)李健平均每轮投中的个数:(2)张亮平均每轮投中的个数:通过比较:投得准。
3.议一议:平均数有哪些作用?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呢?三、课堂达标1.求出下列每组数据的平均数。
(1)13 11 15 12 19(2)125 150 230 3512.学校要举行跳远选拔赛,下面是张兰和李红跳远成绩(单位:厘米)。
你认为应选哪位同学参加比赛?【学习评价】4.8.2 平均数练习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掌握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回顾整理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知识。
自己做一个简单的整理。
二、巩固练习(一)基本练习1.判断:(1)小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矮。
()(2)全体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洁同学可能捐了15元()(3)小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小明的语文成绩是93分。
()(4)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5)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 元。
()(6)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导学案
时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用水量
16
24
36
20
反馈测评
1、说一说求平均数的方法和平均数的意义。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知道了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
《平均数》导学案
课题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时间
2019年5月24日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李杰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案
这个平均分后的数就是他们几个的平均数。
4、归纳:要想求平均数,需要先求出()数,再平均分几份,得到的数就是平均数。
二、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你找到那些信息?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算一算每个队的平均数,()队的成绩最好。
拓展应用
巩固练习:
、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自主预习
搜集资料
你在生活中见过平均数吗?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最常用到平均数?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一、1、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饮料瓶。
师:他们队平均每人收集几个?
2、思考:(1)从图中(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
3、交流:我们可以通过()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算一算的方法算出平均分后是多少个: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节《平均数》【导学案】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节《平均数》(导学案)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将带领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并能够使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掌握这一知识点对于理解数学中的其他概念和解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基础。
知识点详解一、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比如,对于数字3,4,5,6,7来说,这组数据的总和是25,共有5个数值,因此平均数是25/5=5。
二、计算平均数的方法1. 直接加总除以个数法最常用的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直接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总个数。
这个方法较简单,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例如,需要计算12,34,67,89,45这五个数字的平均数,则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把这五个数字相加,得到他们的总和:12 + 34 + 67 + 89 + 45 = 247;(2)再将这个和除以5,得到他们的平均数:247 ÷ 5 = 49.4(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简便法如果遇到具有规律性的数据,可以使用简便法来计算平均数。
这一方法将数据前后呈现出一定关系的情况简化成了一个数学公式。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1,2,3,4,……,99,100这一系列数据的平均数。
这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第一个数值 + 最后一个数值)× 数值个数÷ 2 = 平均数其中,第一个数值是1,最后一个数值是100,数值个数是100。
因此,平均数就等于(1+100)x 100 ÷ 2=50.5。
三、注意事项在计算平均数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1. 数据集错位当数据集错位时,不能使用简便法计算平均数,而应该使用直接加总除以个数法来计算。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3,4,5,6,……,17,18这一系列数据的平均数。
这时,不可以使用简便法来计算,因为数据集不是从1开始。
2. 小数位数的确定计算平均数时,小数部分的位数也是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确定的。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导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导尝试:淘气能记住()个数字。
我的想法是:第六单元《平均数》第一课时导学案我的学习过程:一、导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导尝试:淘气能记住()个数字。
我的想法是:二、导合作交流:(有老师明确要求下同桌、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
导汇报(班级汇报形式多样):各小组汇报方法三、导归纳、总结回顾探索过程并归纳:1、数字“6”是淘气记住数字的(),不是某一次实际记数字的个数。
2、()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3、平均数的一般算法是:()÷()=平均数四、导巩固、应用(解决问题):1、在1分投篮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
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2、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
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
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导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⑴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⑵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
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导尝试:(1)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张。
我的估法是:(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
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4导巩固、应用(解决问题):1、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的记录。
2、李阳的期末考试成绩单被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数学成绩吗?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成绩80 83 85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第八单元《平均数》导学案
学习内容
学习提示
教学提示: 平均数是在第一学段已经理 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 础上教学的,再加上改教材前, 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这一部 分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平均 数的基本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应 该把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意义上。
一、谈话引入: 1、师:在我们生活中, “平均数”无处不在,老师收集了一些平均数的事例,请你读一 读! (1)春节期间红光山旅游人数平均每天为 3 万人。 (2)我校四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 10 岁。 (3)我校四(1)班平均身高是 120 厘米。 (4)王老师家 2014 年平均每月用电 85 千瓦时。 (5)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 3 千克。 2、请你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平均数?
五、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五、课后小结:
我的 收 获 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在 以后要注意的 。 方面表现不够, 我的对子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可以从知 。 识方面、 数学思 想、 能力 等方面。
身高超过 160 厘米的队员。 2、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 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 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 ( 多少蛋。想一想:哪个算式才对。 ) 2、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 计表。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算出这 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想一想: 3、算一算:一个小组有 7 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 千克、36 千克、38 千克、37 千克、35 千克、40 千克、34 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哪个算式才对。 3、算一算:一个小组有 7 个同学, 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 千克、36 千 克、38 千克、37 千克、35 千克、40 千克、34 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 教学提示: “ 拓展训练”有一定难度,主 要是为了训练学生运用平均数知 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训练 欢欢上学期期末考试时, 语文和数学这两门的平均分是 89 分, 要想语数外三门平均分是 4.拓展训练 89 分,想要语数外三门平均达到 92 分,外语必须考多少分? 欢欢上学期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 学这两门的平均分是 89 分,要想语 数外三门平均分是 89 分,想要语数 外三门平均达到 92 分,外语必须考 多少分? 重是多少千克?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4 平均数(4)-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4 平均数(4)-北师大版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掌握三个方面的知识:1.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4 平均数(4)-北师大版2.平均数的概念3.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知识点详解一、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值的加总值与数值个数的比值。
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的中心位置。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平均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平均数的值在数值组内居于中心位置;2.平均数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的总体水平;3.平均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
平均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下:1.统计类似于收入、年龄、身高、体重等具有数量特征的数据;2.用平均数来刻画这些数据的总体水平,从而进行分析和决策。
三、例题分析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某班有20名学生,他们英语成绩如下:87,92,75,79,83,91,96,75,78,91,85,87,93,89,85,91,83,78,90和86。
求平均成绩。
解:1.首先将20名学生的成绩算出来。
87,92,75,79,83,91,96,75,78,91,85,87,93,89,85,91,83,78,90,86。
2.将这20数加起来,得到它们的总和:87 + 92 + 75 + 79 + 83 + 91 + 96 + 75 + 78 + 91 + 85 + 87 + 93 + 89 + 85 + 91 + 83 + 78 + 90 + 86 = 1736。
3.将总和除以20,得到平均成绩:平均成绩 = 总成绩 / 人数 = 1736 / 20 = 86.8。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并通过例题来深入理解了平均数的求解方法。
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对于统计分析数据十分重要。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1 平均数 ︳西师大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1 平均数︳西师大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如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
1.平均数的概念
–什么是平均数
–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
–例题分析:通过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1.课前活动
–通过一组数据齐声求出它的平均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教学过程
1.概念讲解: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学到的经验感性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举例说明: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均数。
3.计算方法: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提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4.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3.课后练习
–在课后留一些习题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
六、教学资源
1.板书。
2.习题。
七、教学评价
1.课堂测验。
2.作业。
八、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设计更多的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动手计算平均数,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平均数》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平均数》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平均数;2.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数。
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知道如何计算平均数;3.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2.发现生活中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平均数”;2.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场景,思考问题:“小明这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89、78、92,他这三次考试的成绩的差别有多大?如何才能表示这三次考试成绩的“中间值”?”讲解概念(15分钟)1.让学生观察小明期中考试成绩的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中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这三个数字的平均数;3.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并以小明这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例子,计算出平均数。
计算实验(20分钟)1.设计一组实验,包含多组数据,让学生尝试计算每组数据的平均数;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应用实例(15分钟)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一只篮球队在三场比赛中得分分别为40分、48分、32分,那么这只球队的平均得分是多少?2.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
思考问题(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一天中自己的生活,在思考哪些数据可以用平均数来表示;2.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可以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2.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关注生活中的数据,寻找可以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找寻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平均数表示的例子,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虽然本节课的时间比较紧张,但在按照预设计划排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打造一个有趣与充满启发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时1平均数导学案.doc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课时课时一:平均数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教材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师要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力目标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本、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联系生活,情境激趣。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1)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教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学生:13个。
教师:这个答案是怎么得来的呢?1、移多补少的方法。
结合学生的口述,,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教师板书:移多补少。
2、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口述,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板书:(14+12+11+15)÷4=13教师:谁再来说说这个3表示什么意思?3、对比异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讨论。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导学案 (1)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导学案 (1)西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定义与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3.能够分析与解决平均数相关的问题。
二、知识准备1.熟练掌握数的加法和除法运算。
2.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三、课程内容1. 平均数的定义与概念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值,用符号$\\bar{x}$ 表示。
例如,对于数据集 $\\{1, 2, 3, 4, 5\\}$,它们的平均数为:$$ \\bar{x} = \\frac{1 + 2 + 3 + 4 + 5}{5} = 3 $$2.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数有两种方法:(1)手算法将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少量数据的计算。
例如,对于数据集 $\\{2, 4, 6, 8, 10\\}$,它们的平均数为:$$ \\bar{x} = \\frac{2 + 4 + 6 + 8 + 10}{5} = 6 $$(2)科学计算器法对于大量数据的计算,可以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具体步骤如下:1.将所有数据输入到计算器中;2.按下计算器的“求和”按钮,得到数据的总和;3.按下计算器的“÷”按钮,输入数据的个数,再按下“=”按钮,得到平均数。
例如,对于数据集 $\\{12, 34, 56, 78, 90\\}$,它们的平均数为:$$ \\bar{x} = \\frac{12 + 34 + 56 + 78 + 90}{5} = 54 $$3. 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求学生某门课程的平均分数;2.求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3.求某地区的平均气温。
四、课后练习1.计算以下数据集的平均数:(1)$\\{3, 5, 7, 9, 11\\}$(2)$\\{12, 32, 23, 67, 89\\}$2.如果手里有 80 元钱,买了 2 瓶水(20 元/瓶)、3 包面包(6 元/包)和4 根香肠(5 元/根),问这些物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五、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并完成了相关练习。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能根据条形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体会条形统计图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学会数据分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20__年8月渭南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情况的各种符号。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探索发现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哪些整理数据的统计方法呢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画统计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2)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一)(3)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象形图的方法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范瑞娟专栏】《条形统计图》教案我们组是用象形图来表示:【范瑞娟专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意图:为什么不能一眼看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利用这一冲突让学生明确面对凌乱的数据首先应该整理数据,即复习了旧知识又为绘制条形统计图做好了铺垫。
)三、通过象形图和条形图的比较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想一想:怎么能让图形变得规范美观呢2.引出方格图3.明确涂条形图的规范4.明确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5.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2平均数丨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2平均数丨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 教学难点: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出示例题:小明家的家庭成员有4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30岁、35岁、40岁和5岁,求这个家庭成员的平均年龄。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 35 40 5)÷4=30(岁)(3)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3. 求平均数的方法(1)出示例题:小红买了5本书,价格分别是12元、15元、20元、10元和18元,求这5本书的平均价格。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 15 20 10 18)÷5=15(元)(3)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将所有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4. 平均数的应用(1)出示例题:小华家的电费是0.52元/度,这个月用电量是120度,求这个月的电费是多少元?(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0.52×120=62.4(元)(3)讲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总费用除以数量,得到平均费用。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科导学案
学习内容:平均数
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2、我要学会用学习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进行一场学习大闯关,希望你们尽情展示自我风采,预祝你闯关成功!加油,你能行!
一、课前复习。
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讨论:现在每层都有()本书了,这个()是它们的什么数?初步认识: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二、自主探索:1、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思考: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独学对学重点: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怎样求平均数?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即第(3)小题列式为:()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先求出所有数据之( )再除以数据的()所得的商。
写成文字公式为:总数量÷总份数=()
三、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
挑战展题
1、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并说说理由。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
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3、用5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10厘米、4厘米和3厘米。
这五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4、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